【一ページ上段】 法苑義鏡                         善珠撰     表無表義林第十一 文表無表色。至_二釋諸妨難_一。有本不_レ同。有_二 十門_一 中。初之 七問。諸本無_レ異。第八門下。諸本參差。所講者。卽依_二廣 本_一。此十門中。随_レ難釋_レ之。第八門云_二應成差別_一者。師徳 ̄ト 及資器也。師具_二 ̄ルヲ五徳 ̄ヲ_一爲_二授戒師_一。資具_二 二縁_一。爲_二 ̄ルナリ 受戒器_一。■■■■浄變。及至。五惠藏窮玄。資■■■■■ ■■■■■■■■■■德縁。至_レ 下廣説。論_二斯德器_一。諸部 不同。故云_二應成差別_一。第九問云。卽明_二得捨之先後_一也。先 後有_レ 二。一道俗先故。二大小■捨。故云_二先後得捨_一。准_レ 下 標_レ文。先後捨得義亦同也。 文第一辨名。至_二作無作色者_一。就_二此門中_一。大段有_レ 二。初 明_二表色差別_一。後明_二無表差別_一。此卽表色差別也。一表色 等者。表謂表示。由_レ動_二身等_一。表_二-示内心_一。名_レ之爲體。卽是 色處表色。故名爲_レ色。無表翻_レ此。無_二表示_一功。故名_二無表_一 【一ページ下段】 所防。俱是色性。是故從_レ彼 ̄ニ以爲_レ色。若依_二薩婆多_一。随_二所 依大_一。説名爲_レ色。依_二成實宗_一。無表假立。非色非心。舊名 作色無作色者。古来先德。憬法師云。戒有_二 二種_一。一受中 作戒。受中無作戒。二 ̄ニ持中作戒。持中無作戒。初作_レ心 欲_レ受。造_二動三業_一。内外 《割書:(考)二乘一|作三業》。意業一種。唯在菩薩。故云此通二乘。《割書:(考)二業義|林章作三業》伝説。身語二業。二乘共成。唯意業ノミヲ諍。故且不說。今 謂不然。若約表戒。說三業者。意業表戒。及無表戒。唯 在菩薩。不通小《割書:(考)小一本作一|二巳下同》乘。由此當知。若依小乘。 十善業中。後三業道善而非戒。於小乘分。不制彼故。 今諍不諍。其意表戒。不通小乘。故知非也。憬法師云。 聲聞心隨身口。制身口中心。菩薩身口隨ルカ心故。 制心中身口。 文若大乘說。至故有意表者。此下諍意有無表中。有 三師義。初二師義。同說意表亦發ルコトヲ無表 第三師義。 獨說意表不發無表。初二說中。第一師說ク唯善ノ意 表能發無表非染無記。第二師說不善意表。亦發 無表故有差別。此卽初述第二說也。文中有二。初引 文說有ルコトヲ意表業。後標宗說意有無表。此卽初也。瑜 伽略纂三卷。亦有此說。廣如彼說。五十三說等者。按彼 初文。云何表業。謂略有三。一染汚。二善。三無記。廣 說身語三種表業。乃云。若有不欲表示於他。唯自起 心。內意思擇。不說語言。但發善ト染汚ト無記法ヲ現行ノ 意表業。名意表業。《割書:已上|論文》伽略纂曰。如身語二種。表示 於他。唯自表知。發身語業時。必有意表。以爲方便。自 意表知我作如是事。卽前表知後作ント此ノ如キ事。意倶 表業。名意表業。憬法師抄云。此是總名三性意業不欲 示他。但自內心三性心起。表了前法。名意表業。與略 纂同。範法師云。現行身語意業。唯名爲表。所熏種子。一 向無表。言意表業者。如瑜伽論五十三。說此文已。乃 云。以此文證。故知意業現行スルヲ唯名爲表。問。若爾。 何故唯識論等。唯名定道戒ノミヲ爲無表。答。彼約隨 轉理門。不發動身語表彰。說名無表。尅實有理現 行思ハ。表ニシテ非是無表。廣如彼師對法疏說 文其此意表。至餘則不然者。第一師。標宗而明意有無 表也。唯是善性者。意倶現思。雖通三性。面發无表唯 是善性。非染無記。菩薩亦成者。聲聞唯成身語無表不 成意無表。菩薩不但成身語無表。亦成意無表。故云亦 成。若意无无表。菩薩云何持三支戒。唯有三支依業 道故者。且辨十善業道體者。不殺生等。身初三支。不 妄語等語。次四支無貪瞋等意。後三支。倶以思爲體。三 業之體。皆是思故。今云唯有三支者。無貪等意後三 支也。伽略纂云。意業无表隨業道故但有三支。此依 三乘通有無表。《割書:已上|纂文》今云三支依業道者。業道卽十善 業道也無貪等三相應現思遍依三業。十善業道。而 得起故、何以得知識論第六云。十一善中十遍善心。 輕安不遍。已上論文 十中。旣有無貪等三。故知意三。遍依 業道。前之七支。唯依身語二業道。不依意業道。後之三 支通依三業道。今簡前七故云唯也。業增上者等者。意 思有三。謂上中下。唯上品思能發無表。故云業增上 者。便發無表。餘中下二品便不能發。故云餘則不然。 文有義不善。至理有何異者。下第二師。明不善意亦 有無表。文勢有四。初標宗次述理。三約三性簡四 就三聚明。此初也。前師十善業道。最極增上。方發無表。 非染無記。此第二師。十惡業道。極重增上。亦成無 表。非唯善業。言十惡業道者。瑜伽第八云。不善十 種業道。所謂殺生。不與取。欲邪行。妄語。麁惡語。 綺語。貪欲。瞋恚。邪見。《割書:已上|論文》解云。如次身三語四意三。 是爲十惡業道。此有三品。今云極重者。卽上品也。伽 六十說。思是業非業道。殺生乃至綺語。亦業亦業道。 貪恚邪見。業道非業。《割書:已上|論文》成唯識云。前七業道。亦思 爲體。言亦者亦於意三也。若准彼文。十惡業道。皆思 爲體。如何伽云貪恚邪見業道非業。大乘基法師。無垢稱經 贊中。合云六十之文。隨轉理門。隨薩婆多等說故。唯識 論文。眞實理門。廣如彼贊第二卷說。後三意表亦發無表 者。十惡業中。後三意業也。十惡道。旣理通三品。上業亦 發無表。理有何失。 文百行所攝。至亦發無表者。此次述理。於中有二。初 就善惡相翻述理。後 三業相例述理。此初也。此師 意顯。律儀卽是無表異名。更無寛狹故。百行善。皆有無 表言百行者。伽五十三云。謂於十種不善業道。少分離 殺乃至。少分遠離邪見。是名初十行。若多分離殺生 乃至多分離邪見。是名第二十行。若全分離殺生。乃至 全分離邪見。是名第三十行。若少時離殺生。乃至離 邪見。謂或一日一夜。或半月一月或或一年。是名第四ノ 十行。若多時離殺生。乃至離邪見。謂過一年不至命 終。是名第五ノ十行。若盡壽離殺生。至乃離邪見。是名 第六十行。若自離殺生。乃至離邪見。是名第七ノ十行。 若於此事。勸進他人。是名第八ノ十行。若卽於彼以無 量門。稱揚讚述。是名第九ノ十行。若見離殺生者乃至 離邪見者。深心慶悅。生大歡喜。是名第十ノ十行。如是 師意。總說爲百行。所生福量當知亦。《割書:已上|論文。》 今此 十ノ十行。惣律儀。明惡律儀。善惡二業。相翻方立。善旣有 無表。明知。意三惡亦得發無表。 文何容發身。至皆有無表者。此後三業。相例述理也。文 中有二。初相例。後引文。此初也。發身語現悪。表內心 善惡。名爲表業。卽彼思種。防非功能。假名無表。意倶 起思。自ラ外表知。名爲表業。與此意思。倶起無貪等三 根。遮防貪等三。卽名無表。雖種現異。而防非用ノ其義 齊等。故知。三業相例。身語意三。皆有無表 文三罸業中至殺多生故者。此後引文也。初叙所。 以後正引文。此叙所以者。三罸業中。意罸重故等者。卽 叙意中。亦有無表之所以也。言罸者治罸也。三業皆 有治罸義。故云三罸業。如倶如舍說。三罸業自比校者。意 罸爲大。五無間中。破僧爲大。於五偏見。邪見為大。故 知意ヲ以テ殺無量衆生。過破僧罪。破僧罪是虛証語。然 則意三業道。重於前七。故有無表。於理何違。由何等 天何等事知意罸重。仙人意嫌殺多生故。仙人意瞋殺於三國 諸有情類。故云殺多生故。此卽叙所以及示事訖。依何 聖典知有此事。故次引文而證其事。 文二十唯識。至此復云何成者。此後引文也。案彼論 頭。文小相替。故彼頭云彈宅迦等空。今此章云末蹬迦 等空。餘三句頌。彼此無異。如何相違。解云。卽等字中 攝餘二國。今此章中。且標一名故不相違。彼論釋云。若 不許由他識轉變。增上力故。他有情死。云何世尊。爲 成意罸是大罪故。返問長者郭婆離言。汝頗曾聞何因 緣故。彈宅迦林。末體迦林。羯陵伽林。皆空閑寂。長者白 佛言。喬答摩。我聞由仙意憤恚故。若執スラク神鬼敬 重仙人。知嫌トカムルヲ爲殺彼有情類。不但由ルニ仙人意憤恚スルニ 者。云何引彼成立意罸爲大罪性。過於身語《割書:已上|論文》言 末蹟伽等者。舊云伽陵伽。此云矯逸。仙人之名。又是王 名。有梵本云鉢證伽。此翻云蛾。卽赴火者。昔有仙人 形甚醜陋。世間斯極。後觸忤王。王遂驅出。姪女入山。 後修得五通山中坐禪。有一姪女。甚愛於王王亦愛之 見仙醜陋ナルヲ。謂是不解之人。恐有不祥之事。姪女切 念。我今被出。是不吉祥。若還此不祥。我應吉祥。乃取 糞穢洗不淨汁。令婢送山洗灌仙人。仙人忍受。不生 瞋恨。有婆羅門。爲仙洗浣。姪女自後。王還寵之。有一 國師。亦有衰惱。姪女語曰。以不吉祥。還於仙者。必 還吉祥。國師依言。以糞汁洗仙。仙亦忍受。弟子婆羅門。 還爲洗浣。其後國師。還得吉祥事。事既皆驗。人普知之。 王後欲征。國師進諫以不吉祥與仙人者必獲吉祥。 王復遂語。山中起屋。恒取糞汁。洗灌仙人。征遂得勝。 自後若有外不稱心事。輙以糞汁洗之。仙人不復能忍。 心生恚恨。乃雨石下。王人皆死。唯事仙者。得免斯苦。 須臾之間。國成山林。此林從本名末蹟伽。等者等取彈 宅迦林。羯陵伽林。言空者。人物皆盡。故名爲空。舊人 解云。諸仙修定處。名爲空。廣釋此文。如大乘基二十 唯識疏說。 文意有無表。至非二無記者。此卽第三約三性。簡前師 唯善。說有無表。今此師意通善不善。非覆無覆二無記 性。善惡相翻。是故惡意亦有無表。 文然意無表。至卽彼攝故者。此次第三約三聚簡。卽色 與心。非色非心。是爲三聚。今此師意。意之無表。於三 聚中。未詳何聚。此文唯言非是色性。不言彼收故。不 發現行等者。成業論云。除此餘思。名爲意業。意相應故。 不能動發身及語故。《割書:已上|論文。》解云。除前第三動發身語 勝思以外。卽前二思。及所餘思。總名意業。審慮等二及 所餘思。不能動發身及語。故云不發現行身語色故。意 爲方便。發身語時。所有諸戒。非是意無表。卽彼身語 表戒攝故。故云發身語者卽彼攝故。弘法大師云。意所發 色聲二塵。是無記故。不成戒體。義亦同之。此上二師。 立意有無表者。體雖是思依意表立。故名意無表。此 意ト倶ナル思。不發於色。亦不遮色。不稱色名。但名意 無表。不名無表色但於意倶種子上。義名無表。 文有義意表。至方有無表者。此第三師。獨說意表不 發無表色。文中有二。初惣立自宗。後別破前師。此初 也。意表惣教雖然等者。瑜伽五十三說。身語意三。皆有 表等。故有意表。其理可爾。然成業論說。身語二業。用 表無表。爲其自性。意業但以思爲自性。而不言意業 以無表爲性。此等諸文。非一衆多。故云不見別文說有 無表也。發身語思外彰最猛等者。發身語思者。第三 動發勝思也。身投五體。語生尊重。皆由第三勝思之力。故 云外彰最猛也。外相旣猛。內熏種子。亦復增上。此方 便時。所熏種子。爲第三羯磨後無表戒所依。以此種子。 爲發戒ノ因。第三羯磨。爲發戒緣。須因緣具。方受得 戒。今標具因。故云熏種上可發無表也。意思內發唯 自表知等者。伽略纂 第十九紙 第四十 [四十九紙] 云。身語二表。以相表見。 意表業者。見有脫文圏見下恐發身語時。要期劣故。能熏現思。 雖熏種子。非用倍增。依何功能。而立無表。故唯身 語ノミ方有無表也。 文仙人意嫌。至不律儀攝者。自下第二。別破前師。文勢 有二。初略破。後廣破。略破中二。初擧前師三業相例。而 略-破之。後牒前師善惡相翻有而字團翻下恐略破破。此卽初 也。今隨文便。逆次牒破。其相可解。前第二師。據身語 意相例述理。云何容發身語。思種名無表。獨意猛ナル 思ノミケ不名無表。次述所因云三罰業中。意罰重故。今 第三師破云。依仙意嫌〓縱論中說成意罰者。設成意 業中重罪耳。意思中ニモ亦有無表。非謂重罪ナルハ皆無 表故。言此亦不是不律儀攝者。此通伏難也。難云。旣 是重罪ナル。豈不律儀無表所攝ナランヤ。故今通云。此亦不是 律儀攝。今依大乘。說不律儀32若若彼家。若不生律。必 須動身營經所有殺具。發言自誓。我當殺生。以此身 語爲勝方便。更發決定要期恆作之心。方成不律儀業。 今此仙人。本自不發此等惡願。但由諸人數與不吉 不得忍受。意生忿恨。故彼仙殺三國衆生。唯是重罪。 非ルナリ不律儀。所以爾者。諸不律儀必是重罪。非是重 罪皆不律儀旣有異故。云此亦不是不律儀攝。 文若由律儀。至不別就邪者。此牒前師善惡相翻。而略 破也。前第二師。就善惡律儀相翻。而迷理云。百行所攝。 倶名律儀。翻此乃是不律儀性。故知。意三惡業。亦發無 表。今第三師破云。若由十善業道有百行故。翻彼十 善中意三業道。亦立十惡業道中意三業道。由此道理。 意業"モ亦立有不律儀無表者。何故百法中。唯說身語 受所引色善惡無表。而不引說意受所引善惡無表耶。 意思無表。唯名無表不言無表色)是故非是受所引色 攝。旣受受所引聲攝。於百行中。何法攝耶。言百法者。 卽心。心所。色。不相應。無爲法等。廣如百法明門論說。然 十二纂中。改文云。若由律儀ニ有百行故。翻彼卽立意巳上 不律儀。何故百行別說耶。論文。然案彼意。瑜伽五十三。 唯約律儀而說。百行不律儀中。不說百行。故依彼文。 今改文云。何故百行不別說邪。今謂不然。勘諸章本。 皆云百法。不言百行。故不應故。今此不破。其相翻理。 故次下引五十三文云。若遠離思。與不律儀相違。表章 遠離增上力故。五根倶行。說名律儀已上論文。既言相違。明 知。非無相翻道理。又伽略纂十三巻八十五丁左云。一百行中。 言一分等。此同經部。受一二戒時。亦發成不律儀等 亦爾。誓受一時。亦名不律儀。若不誓受。而行殺者。但 名處中。已上論文。旣云不律儀等亦爾卽卽百行律儀}亦 得立百法不律儀。何故文云百行不別說耶文文分 明。故今不破。但前師云此意ト倶ナル思。非是色性。不發 於色亦不遮色。不與色名。倶於思種義義無表。而百 法中。唯約受所引色。而說無表。若意無表不名色。於 百法中。何法攝耶。今約此意。故何百法不別說耶 理既分明。輒不應故。 文若依此義。至義各別故者。此下廣破。文勢有三。初 就名通局破。次述前二師意。後惣判正不正。初中又 二。初章家依第三師義。釋。名通局後後文證。此初也。雖 受十善等者。此通前師伏救也。前師救云。受十善時。 卽熏善種。此十善種。各有功德於於十種十類功德義 名律儀亦名無表由此當知。律儀ト無表ト。名異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