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頁上段】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疏序解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疏序 京兆崇福寺沙門法藏撰  經題至_レ 下當_レ辨。崇福寺亦名_二大原寺_一。以_三唐祚出_二於大  原_一。爲_レ酧_二 地恩_一建_二立五寺_一。名以_二大原_一。後改_二崇福_一。委  如_二起信論疏撰號釋出_一也。今師事蹟至_レ當_レ述。 法藏長安二年於_二京中清禪寺_一翻譯之暇  長安乃則  天后之年號也。清禪寺在_二京兆郡長安縣_一。唐大祖曾  以_二舊宅_一施_二沙門曇崇_一。令_レ爲_二精舍_一。名以_二清禪_一。翻譯之  暇者。于闐國實叉難陀三藏。於_二清禪寺授記寺_一。譯_二文  殊授記經等_一。師預_二譯場_一。翻經之暇製_二此疏_一《割書:云云》。 屬司禮鄭卿兼檢挍雍州長史榮陽鄭公  屬者。官僚部屬也。司禮 ̄ハ官名。舊名_二禮部_一。掌_二 天下禮  儀祭享貢舉等之政令_一。鄭 ̄ハ氏也。卿乃九卿_一又官人互  呼稱_レ卿。 一說云_二鄭氏字卿_一也者。恐非也。檢挍雍州長  史者_一職也。鄭氏_二兼此職_一也。榮陽者。郡名。在_二河南道_一。  鄭公者。異本作_二鄭人_一。可_レ考。 【一頁下段】 清簡成性忠孝因心  此敍_二請主德行_一。成性因心褒_一【二?】其  天性_一。因心者。孝經序語。 金柯玉葉之芳猷九列三任之重寄  金柯玉葉者。史  載。黃帝與_二蚩尤_一戰_二於涿鹿之野_一。常有_二 五色雲氣金枝  玉葉_一。止_二於帝上_一云云。陸機賦云。金柯分。玉葉散。此  句形_三容鄭公世_二乎才德_一。九列乃九卿也。司禮大常伯  相_二當周六卿中宗伯。漢九卿大常官_一也。三仕者。論語  稱_二歎令尹子文_一。云_下 三仕爲_二令尹_一無_中喜色_上。假旌_二重任_一。  此句乃表_二鄭公官職之重_一也。 羽_二儀朝野_一城_二壍法門_一  羽儀者。卓氏藻林云。羽儀  言_下士進者如_二鴻鳥之進_一有_中冠冕羽儀_上也。今假_レ此以  彰_三鄭公威望巍_二然於朝野_一。城壍法門者。乃顯_二鄭公護  法金_二湯於吾道_一也。壍者。城外之壕池也。 始_レ自_二青襟_一迄_二茲白首_一持_二此般若數千萬遍_一心遊_二妙義_一 口誦_二靈文_一  襟或作_レ衿。書言故事云。學生曰_二青衿_一。詩  云。青青子衿。注云父母俱存 ̄レハ衣純以_レ青。指_二少年_一以  爲_二青衿_一。此二行文。乃述_下鄭公奉_二持此經_一之至誠_上也。 【二頁上段】 再三段懃令_レ出_二此疏_一輒以_二蠡管_一遠測_二高深_一云爾。  此乃敍_下因_レ請卒製_二此疏_一之由_上。輒以下謙辭。蠡管者。文  選答客難云。以_レ管窺_レ 天。以_レ蠡測_レ海。高深即指_二 天之  與_一_レ海。以況_二此經之難解難入_一也。 【二頁下段】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略疏探要鈔卷上         東都長泉律院苾芻普寂撰  將_レ釋_二 此經_一。疏有_二 五門分別_一。發揮明暢無_レ所_二遺缺_一矣。  今且爲_レ便_二初學_一。懸_二敍十門_一以述_二梗概_一。一明_二翻譯不  同_一。二辨_二敎主及說處_一。三略辨_二宗旨_一。兼述_二敎興_一。四明_二  顯密分齊_一。五明_二註家不同及今疏傳來_一。六辨_二 三分有  無_一。七略釋_二題號_一。八辨_二其邪正_一。九學行漸頓。十隨_レ文  別解。  一明_二翻譯不同_一者。夫此經有_二數代譯_一。智光述義敍_二出  三譯_一。孤山略疏提_二舉四譯_一。正相發隱列_二 五代譯_一。顯正  記中出_二 七譯_一。 以顯_二 五存二闕_一。眞興疏中具敍_二 十代譯_一。  謂羅什譯。玄奘譯。義淨譯。法月譯。般若譯。智慧輪譯。  支謙譯。菩提流志譯。實叉難陀譯。不空譯。更加_二施護  譯_一有_二 十一本_一。如_二開元。貞元二錄所_一_レ載。今疏所_レ用乃  是玄奘三藏之譯本。而稍有_二異同_一者。乃異本也。或疏  以爲_二羅什譯_一者。蓋諳記之差耳。 【三頁上段】  二明敎主及說處者。或曰。此經是佛說。或曰是觀自  在菩薩說。將以_二誰說_一爲_レ正耶。謂此應_下以_二顯密二意_一  而解_レ之。若據_二顯了_一。則此經是觀自在菩薩所說也。法  月。般若。智慧輪等所_レ譯。初有_二通序_一云云。觀自在說  在_レ文顯然可_レ見。若據_二秘密_一。則釋迦文佛甚深三摩地  中。有_二深般若_一。有_二觀自在_一而爲_二說主_一。有_二舍利弗_一而  爲_二所對_一。所_レ謂觀自在說即釋迦文說也。敎主既爾。說  處亦應_二準知_一。顯示則應_レ言。此經在_二摩竭提靈鷲山_一  說 ̄クト 。深秘 ̄ハ則是釋迦文佛般若智大三摩地中靈鷲山。  是界外不思議境。而非_三凡小之所_二測知_一也。例如_三法華  說言_二常在靈鷲山_一也。此義甚深非_二此所_一_レ述矣。  三略辦_二宗旨_一。兼述_二敎興_一者。分爲_二 二段_一。初略辨_二宗旨_一  者。疏以_二 三種般若_一明_レ宗。一實相般若。謂所觀眞理。  二觀照般若。謂能觀妙智。三文字般若。謂能詮敎法。  所謂理智即寂照不二之眞心。文字即性海之智印也。  又此三般若。即如_レ次觀_二 中道空假_一之智也。而此三雖_レ  三即一。雖_レ 一即三。非一非三不可思議是名_二不共般 【三頁下段】  若_一。在_二發心門_一則是名_二大方廣佛華嚴_一。在_二修行門_一則  是名_二般若波羅蜜_一。在_二菩提門_一則是名_二妙法蓮華_一。在_二涅  槃門_一則是名_二大般涅槃_一。譬如_三 一氣運行名_二春夏秋冬_一。  所_レ謂不共般若是隨智境界。唯有_二佛及鄰極大菩薩_一乃  能究_二其源底_一。其餘一切三乘所學名爲_二共般若_一。般若  如_二火聚不_一_レ可_レ觸。亦如_二影像不_一_レ可_レ捉。但有_二 四門方便_一  而得_二通入_一。何等爲_レ 四。謂有門。空門。亦空亦有門。非  有非空門。乘敎相織成_二無量門_一。以攝_二 十因緣所成衆  生_一。然此共般若乃有_二 二種_一。一者二乘道。二者菩薩道。  所謂二乘道者。詮_二 四眞諦。單顯_二人空_一之敎。是乃使_下  濁世重障衆生修_二 三學處_一治_二見思惑_一出_中陰入窟_上之初  甘露門也。所謂菩薩道者。廣詮_二 二諦_一。顯_二示二空眞如  六波羅蜜大悲善巧_一之敎。是乃開_二化大根性薄塵垢  機_一。及與使_下已成_二就二乘聖道_一者轉_中向於大乘道_上之第  二大法輪也。今此經乃以_二共般若_一爲_二顯宗。以_二不共般  若_一爲_二秘極_一。約_レ敎判_レ之。共般若乃通_二前四敎_一。不共般  若理當_二圓敎_一。今疏判_レ敎只言_二實敎所攝_一。不_三顯指_二示五 【四頁上段】  敎分齊_一者。蓋斯作者之巧妙也。可_レ知。後兼述_二敎興_一  者。疏敍_二 十意_一以明_二敎興_一。其旨周足。復奚加焉。以_レ要  言_レ之。此爲_レ俾_下學人開_二無生觀慧_一。達_二諸法實相_一。祛_二顚  倒夢想_一成_中 二轉大果_上也已。至_レ 下當_レ知。  四明_二顯密分齊_一者。今疏及幽贊等意。謂此經即大般  若經中之精要。而傳法菩薩抄出別行焉。非_二別會說_一  也。秘鍵以爲。此經即大般若菩薩大心眞言三摩地法  門。爲_二秘密敎_一云云。如_レ 上。二說孰是正耶。謂兩各有_レ  理。顯密二敎義不_二 一準_一。論_二其大節_一凡有_二 三義_一。一者。  以_二密宗諸部秘經_一爲_レ密。其餘諸經爲_レ顯。如_二密家所_一_レ判  是也。二者以_二般若_一爲_二顯敎_一。以_二法華等_一爲_二密敎_一。如_二智  論第一百卷說_一。三者以_二 四阿含等經_一爲_二顯示敎_一。諸大  乘經爲_二秘密敎_一。如_二智論第四辨_一。欲_レ知_二此經顯密分齊_一  者。先須_下於_二 上三義_一知_四顯密之所_三以爲_二顯密_一。亦領_中 一  切大乘經總是甚深三摩地法門最秘密之敎_上也。大品  奉鉢品習相應品中。一段文義粗同_二此經_一。是大般若經  中精要可_レ知。而此大般若即如來大定中法門。寄_二諸 ̄ヲ 【四頁下段】  時處人等_一成_二 十六會_一。文字般若福_二利人天_一。此深般若  即大般若菩薩大心眞言三摩地法門。二説同致無_二復  妨礙_一也。顯之與_レ密悉檀雖_レ岐。同是毘盧性海之波瀾  矣。得_レ旨焉者。自識_四其如_三拘翼與_二舍脂夫_一也。  五明_二註家不同并今疏傳來_一者。古來註_二此經_一者。頗  多矣。如_二提婆註。慈恩幽贊。賢首略疏。山家疏。明曠  疏。孤山略疏。正相發隱。智旭釋要。性澄疏。智光述義。  大惠際決。圓耳注解。永覺指掌。爲霖請益說。益證一  貫疏。宗泐註解。高野秘鍵等_一是也。今疏乃華嚴賢首  大師之所_レ撰。而分節解義簡易明著。善美兼備卓_二出  諸注_一。實乃霧海之南針也。註_二解此疏_一者亦多矣。仲希  顯正記。師會連珠記。覺山便蒙。洞空纂要等是也。諸  家優降不_レ遑_二評量_一。顧者秘鍵之作頗有_二幽致_一。而宗猷  不_二相同_一。不_レ可_二與_レ今竝論_一者已。傳 ̄フ此疏者。慈訓法師  歸朝之日將_二來之_一。一說曰。智證大師將來。未_レ知_二孰  是_一也。  六辨_二 三分有無_一者。三分者。序等三也。此經如_二法月般 【五頁上段】  若等譯本_一。具有_二 三分_一。如_二什弉等所_一_レ譯。則唯有_二正說_一。  無_二序流通_一。計 ̄ルニ印度既有_二多本_一。譯出亦不_レ同耳。其  所_三以有_二異本_一者。如_レ 上可_レ知。  七略釋_二題號_一者。此經題號諸譯有_レ異。如_二羅什譯_一。開  元錄所_レ載。則名_二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大明呪經_一。貞元  錄所_レ出。則題_二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_一。如_二玄奘譯_一。題  曰_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_一。智光疏本加_二摩訶二字_一。義淨。  智慧輪。不空等譯。竝皆同_レ此。法月譯題曰_二普徧智藏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_一。支謙譯。本題_二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呪經。菩提流志所_レ譯。名_二般若波羅蜜那經_一。實叉難陀  譯題_一。名_二摩訶般若隨心經_一。題名異同大略如_レ是。然釋_二  般若心三字_一。諸家不_レ同。今疏及慈恩。孤山等疏。竝以_二  般若_一爲_レ法。以_レ心爲_レ喩。一貫疏 ̄ニハ直指_二自己覺心_一爲_二  般若心_一。駁_二今疏等以_レ心爲_一_レ喩。性澄疏中乃立_二 二義_一。一  者約_二能詮文_一。則是大般若之文心法警爲_レ題。二者約_二  所詮理_一。則般若即智慧心單法立_レ題。於_二 二義中_一評_二取  後義_一。秘鍵以爲。此題具_二足入法譬_一。大般若菩薩即是 【五頁下段】  人。此菩薩具_二法曼荼羅眞言三摩地門_一。一一字即法。此  一一名皆以_二世間淺名_一。表_二法性深號_一。即是喩。《割書:云云》如_レ  是異釋將孰爲_レ是耶。謂竝皆是也。何以故。自己心光  即般若心。亦是大般若菩薩大心眞言三摩地。而大般  若經以_レ詮_二此心_一。而爲_二文心_一。爲_二精要_一。諸解同_レ歸全不_二  相妨_一。亦不_三止不_二相妨_一。而能相成。至_レ 下當_レ悉。偏談_二己  心_一而不_レ知_二敎中之妙義_一者。其弊 ̄ヤ也墮_二 上慢_一。錯認_二陰  賊_一以爲_二般若_一。甚者至_レ離_二正法籓籬_一。不_二亦謬_一乎。若偏  討_二敎詮_一忘_二卻己心之般若_一者。其弊也成_二支離_一。趢趗拘_二  守名相_一。數_レ墨逐_レ行。皓首不_レ省。恰如_二買_レ櫝還_一_レ珠也。若  能領_下會八萬度門全是淨法界智印。文文句句不可思  議。雖_二大菩薩_一不_レ能_レ究_二其源底_一者。而自己心能具_二足  無盡無盡敎理行果_一。一無_レ所_レ闕。禪敎顯密如_二空中畫_一。  而後彬彬大道也。般若心異說互不_二相妨_一也。可_レ知。  八辨_二其邪正_一者。謂其正法相。說在_二大般若經及中論。  智論等_一。不_レ遑_二此出_一。以_レ要言_レ之。諸菩薩從_二初發心_一求_二  一切種智_一。於_二其中間_一觀_二 ̄スル諸法實相_一慧心。是名_二般 【六頁上段】  若波羅蜜_一。此慧能到_二 二死彼岸_一故。何名_二諸法實相_一。謂  實相即無相。一切諸法從本已來不生不滅。自性涅般。  離_二諸心行_一絕_二諸戲論_一。智冥_二此境_一泯然清淨。是名_二般  若波羅蜜_一。此般若波羅蜜乃一切諸佛母。何以故。三  身萬德皆從_二是般若_一生故。亦是世出世間一切善法之  母也。何以故。三乘賢聖及一切世間善因果。皆從_レ是  出生故。如_レ是無生觀慧能導_二 一切萬行_一。能生_二 一切功  德_一。是爲_二 般若正見_一也。其邪慧者亦極多矣。如_二 六十二  見經所_一_レ說。今且引_レ論示_二其要領_一。智論十八云。邪見  破_二諸法_一令_レ空。觀空人知_二諸法眞空不破不壞_一。復次邪  見人言_二 諸法皆空無所有_一。取_二諸法空相戲論_一。觀空人  知_二諸法空_一。不_レ取_レ相不_二戲論_一。復次邪見人雖_三口說_二 一  切空_一。然於_二愛處_一生_レ愛。瞋處生_レ瞋。慢處生_レ慢。癡處生_レ  癡。自誑_二其身_一。如_二 佛弟子_一。實知_レ空心不_レ動。一切結使  生處不_二復生_一。譬如_下虛空煙火不_レ能_レ染。大雨不_レ能_レ濕  云云。又梁攝論說_二空亂意_一。孔目二。探玄十亦明_二其相_一  可_レ尋。夫空宗眞理者。佛道之樞柱。凡盡十方三世塵 【六頁下段】  數法門。無_レ有_レ不_下由_二此空宗_一而安立_上也。故論云_三空是  十方諸佛深奥之藏唯一涅槃門更無_二餘門_一。又云_二空無  所有是十方諸佛一切賢聖法藏_一。二種重障由_レ是伏滅。  三乘聖道由_レ是成就。豈可_レ不_レ尊哉。但世有_二曲見邪聰  者_一。動生_二謬解_一。纔入_二僻邪_一。則不_二止無_一_レ利。卻引_二大害_一。譬  如_下無智孩兒把_二玩莫耶_一傷_レ手損_レ身也。智論云。行_二邪  見_一人。今世名_二弊惡人_一。後世當_レ入_二 地獄_一。行_二眞空智慧_一  人。今世致_レ譽。後世得_二作佛_一。譬如_二水火之異_一。亦如_三甘  露毒藥天食須陀以比_二臭糞_一。復次眞空中有_二空空三  昧_一。邪見空雖_レ有_レ空。而無_二空空三昧_一。復次觀_二眞空_一人。  先有_二無量布施持戒禪定_一。其心柔輭。諸結使薄。然後  得_二眞空_一。邪見中無_二此事_一。但欲_下以_二憶想邪心_一取_レ空。乃  至無智人聞_二空解脫門_一不_レ行_二諸功德_一。但欲_レ得_レ空。是  爲_二邪見_一斷_二諸善根_一《割書:文》。今此論文乃辨_二邪正_一之明鑑也。  受_二持般若_一者。恆執_二此鑑_一以照_二心行_一。檢_二校所入之邪  正_一者。應_レ免_二惡見取_一也。  九學行漸頓者。此中分_レ 二。初正明_二學行漸頓_一。後因彰_二 【七頁上段】  信毁得失_一。初正明_二學行漸頓_一者。凡學_二般若_一者。證有_二  漸頓_一。所謂漸者。或依_二 四眞諦_一。修_二 人空智_一。或依_二 二諦  理_一。修_二 二空智_一。或依_二 一實諦_一。修_二眞如智_一等。始起_二於一  念淨信_一聞思修慧漸次勝進入_二見道_一位。眞明開發無分  別智冥_二無相境_一。數數修習究_二無爲際_一。是名_二漸悟_一。所謂  頓者。有_二 一類大根性者_一。宿習開發。纔聞_二 一言半句_一。或  觸_レ事對_レ緣時。智光煥發頓悟_二無生_一。一念不生前後際  斷。是名_二頓悟_一。然此漸頓復有_二横竪_一。所謂竪者。菩薩七  地已還及二乘所修是名_二漸修_一。入_二第八地_一是名_二頓悟_一。  從_二證發心_一乃至七地漸修功成將_レ入_二第八不動地_一位。  頓證_二本不生際_一。一修道人從_レ漸至_レ頓。故名爲_レ竪。所謂  横者。一切衆生無始時來。種種因緣。種種信解。藏識  熏種如_二惡叉聚_一。十因緣成根性差別。有_二樂_レ漸者_一。有_二  樂_レ頓者_一。各隨_二其宜_一善巧攝化。是爲_二橫義_一。竪義且置。橫  義宜_二細思擇_一焉。其漸敎者。敎範明著。不_レ須_二復論_一矣。  其頓敎者。文殊普賢大人抵之所學矣。若上上根性者。  則眞入_二此道_一。無_レ有_二不可_一也。若中下機者。則必應_下須 【七頁下段】  以_二持戒習定及一切萬善_一助_二成無生觀慧_一。精進無間  綿綿密密_上也。不 ̄レメ則十凡 ̄ソ八九陷_二入臭糞毒藥底之  見坑_一。豈可_レ不_レ懼哉。後因彰_二信毁得失_一者。此中初述_二  受持般若得益_一後出_二毁謗之罪愆_一。初中亦二。初總述_二  般若得益_一。後別明_二今經勝益_一。初總述_二般若得益_一者。大  品經中廣說_二受持讀誦隨喜等之利益_一。如_二 三歎品。滅  諍品。大明品。勸持品。尊導品。舍利品。十善品。隨喜品。  無作實相品。淨願品等說_一。智論第五十六已下。凡十  餘卷間出_二經益_一。不_レ遑_二此載_一。後別明_二今經勝益_一者。古  往今來受_二持此經_一。而得_二利益_一者。見聞頗多。今且擧_二其  兩三_一焉。蘇州景德寺普潤大師行業記云。師就_二母病  牀_一講_二讀此經_一。念_二彌陀佛_一。佛放_二金光_一。母及餘人無_レ不_二  瞻視_一。殊祥已兆。臨終怡然火餘舍利如_レ珠云云。慈恩  傳載。法師西遊至_二沙漠間_一逢_二諸惡鬼_一。雖_下念_二觀音_一攘_中諸  障難_上未_レ能_二全去_一。及_レ誦_二此經_一發_レ聲皆散云云。又往昔  秘鍵講讚之辰。現_二大奇瑞_一時。疫頓除云云。世間勝益  既已如_レ是。出世無漏大益可_レ知。所謂蠲_レ災除_レ厄。止_レ 【八頁上段】  崇延_レ壽等者。此經皮益也。破_二陰入之牢關_一。樹_二種智之  洪基_一者。肉益也。文字即非文字。非文字即文字。當體  即四智三德者。心益也。奇哉此經也。文僅十四行。而  能統_二 八部之玄宗_一。普攝_二河沙之勝德_一。譬如_下摩尼珠形  若_二粟粒_一。能雨_二 一切所求物_一而不_レ可_レ盡也。豈可_レ不_二珍  敬_一哉。後出_二毁謗之罪愆_一者。凡毁謗般若有_レ 二。謂正  罪 ̄ト類罪 ̄ト《割書:也》。言_二 ̄フハ正罪_一者。謂起_二惡邪見_一。住_二惡意樂_一。誹_二  謗般若_一。斷_二學般若_一者是也。大品經說云。是人毁_二呰三  世諸佛一切智_一。起_二破法業_一。因緣集故。無量百千萬億  歲。堕_二大地獄中_一。是破法人輩。從_二 一大地獄_一至_二 一大地  獄_一。若火劫起時。至_二他方大地獄中_一云云。於_二 一切衆罪  中_一。誹謗般若之罪最大。可_レ知。言_二類罪_一者。謂雖_レ不_三全  毁_二撥般若_一。以_レ染_二著自法_一故。抑_二 下般若_一者是也。此望_二  前正罪_一。則雖_レ應_三罪減_二 一等_一。猶是重慫矣。澆季之世。  偏執自法之輩。罹_二此類罪_一者極多矣。可_レ痛。智者大師  云。常啼 ̄ハ東請。善財 ̄ハ南求。藥王燒_レ手。普明刎_レ頭。一日  三捨_二恆河沙身_一。尚不_レ能_レ報_二 一句之力_一。況兩肩荷負百 【八頁下段】  千萬劫。寧報_二佛法之恩_一。一經一說如_レ此。餘經亦然。《割書:文》  般若尊勝難遇如_レ是。信毁之引_二罪福_一也可_レ察。  十隨_レ文別解。分爲_二 二段_一。初明_二題號_一。二入_レ文釋。今初。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略疏并序翻經沙門法藏述  此中有_レ 二。初明_二題號_一。後明_二撰號_一。初明_二題號_一者。般若  等八字如_二 丁叙題中釋_一。略疏二字如_二顯正釋_一。後明_二撰  號_一者。師參_二預地婆訶羅。實叉難陀三藏等譯場_一。如_二記  傳載_一。今師事蹟載在_二宋高僧傳及別傳等_一。今略出_レ之。  師諱法藏。字賢首。賜_二國一法師_一。姓康氏。祖父自_二康居  國_一來朝云云。母氏夢_レ吞_二日光_一而孕。貞觀十七年生誕。  夙歸_二佛乘_一。至_二歲十六_一煉_二 一指於阿育塔前_一。顯慶四年。  年甫十七。辭_レ親求_二法於大白山_一。餌_レ木數年。後聞_二親  疾_一 下_レ山。時雲華法師講_二華嚴_一。師親覩_二神光照_一_レ庭。翌  旦參問。答出_二意表_一云云。雲華將_二遷化去_一。師年廿六。  猶爲_二俗士_一。雲華囑_二道成。薄塵二大德_一曰。此士注_二意  於華嚴_一。蓋無師自悟。紹_二隆遺法_一。其惟是人 ̄ノミ。幸假_二餘  光_一俾_レ沾_二制度_一。而至_二咸寧元年_一剃度。歲二十有八。後 【九頁上段】  於_二雲華寺_一講_レ經。光明從_レ口出。須臾成_レ蓋。衆胥瞻視。  延載元年講至_二 十地品_一。香風四合。瑞霧五彩。終朝不_レ  散。縈_レ空射_レ 人。又感_二 天華糝_レ空如_一_レ霰。後於_二佛授記寺_一  譯_二新華嚴_一畢。衆請_レ師敷演。至_二臘月十二日_一辨_二華藏  界震動_一。講堂及寺院欻然震吼。聽衆稻麻歎_二未曾有_一。其  餘衆德不_レ遑_二縷出_一。先天元年壬子正月示寂。享年七  十云云。於乎師也敎眼洞明。毫無_二瑕疵_一。判敎釋義擢_二  出千古。可_レ謂。內證難_レ測四依之人耳〇二入文解釋。  於_レ 中有_レ 三。一正叙_二大意_一。二正釋_二經文_一。三結歎回願。  初中有_レ 二。初正敍_二大意_一。二略辨_二經題_一。初中亦二。初  明_二所詮般若_一。二明_二能詮般若_一。初中有_レ 三。一標_二般若玄  宗_一。二彰_二 二諦玄境_一。三結_二般若玄旨_一。初中分_レ 二。初境  後智。今乃初也。 夫以眞源素範冲漠。隔_二於筌罤_一。  眞源即指_二實相般  若_一。此法能攝_二 一切世間出世間法_一。能生_二 一切世間出  世間法_一。譬如_下海水潜_二入地中_一而爲_中江河井池等_上。故曰_二  眞源_一。雖_二是隨_レ緣轉變。三種世間逐_レ相遷流_一。心性恆如。 【九頁下段】  法住法位性相常住故云_二素範_一。言_二冲漠_一者。冲 ̄ハ深也。  虛也。漠者廣也。大也。又與_レ寞同。冲漠乃深玄廣大貌。  此法橫徧_二 十方_一竪徹_二 三世_一。故曰_二冲漠_一。或可。冲漠乃  澹靜貌。以況_二法性冲虛寂寞_一也。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故言_二隔於筌罤_一。筌罤喩況如_下顯正連珠引_二周易_一明_上。探  玄序云。法性虛空廓無_レ涯。而超_二視聽_一。茫茫素範相見  靡_レ究_二其源_一。是亦顯_二法性理體_一。與_レ今旨同。可_レ知〇二  智。 妙覺玄猷奥頣超_二於言象_一。   妙覺謂覺照。即指_二觀照般  若_一。靈智幽深非_レ佛叵_レ窮。故擧_レ果標_レ智。論云。智度大  海唯佛窮_レ底。言_二玄猷_一者。玄 ̄ハ深也。幽 ̄ハ遠也。猷 ̄ハ道  也。言_二奧頤_一者。奥 ̄ハ深也。頤亦幽深難_レ見貌。易云。探_レ  頤索 ̄ムト_レ隱。以形_二容般若深玄無_一_レ涯。此智微妙逈出_二言  慮_一。故言_二超於言象_一。言象亦易。語如_二諸註 ̄ニ明_一。周易有_二  彖爻辭_一。以_レ言顯_レ象。以_レ象表_レ意。得_レ象則忘_レ言。得_レ意  則忘_レ象。如_下獲_二魚兎_一而遺_中筌罤_上。況法可_レ知。探玄云。智  慧大海深無_レ極而抗_二思議_一。渺渺玄猷名言罕_レ尋_二其際_一。 【十頁上段】  是亦與_レ今同致〇二彰_二 二諦玄境_一。二初正彰_二 二諦_一。二  明_二 二諦相即_一。初中亦二。初明_二 二諦存泯無礙_一。二明_二 二  諦不二_一。 今乃初也。 雖_二眞俗雙泯_一而二諦恆存。  二諦義廣矣。大乘義章第  一述_二 二諦義_一。分_二別諸宗所立_一。法苑二諦章廣引_二經論_一。  解_二釋二諦。嘉祥製_二 二諦章_一廣釋云云。天台法華玄第  三。叙_二古二十三家_一破立云云。二諦者。佛敎之樞柱也。  所以諸家殫_レ力判釋。璿瑤分_レ彩蘭菊擅_レ美。學者可_レ見。  所謂二諦無礙。要有_二 二義_一。一約_二始敎門_一。二約_二終敎門_一。  初約_二始敎_一者。謂陰等諸法似_レ有無性。猶如_二幻化_一。是  名_二俗諦_一。第一義中不_レ立_二 一法_一。是名_二眞諦_一。勝義諦相一  猶叵_レ得。何況有_レ 二乎。所以二諦俱泯焉。雖_二然一法不_一_レ  存。不_レ妨_二諸法如_レ幻假有_一。所以二諦恆存焉。雖_レ存而  非_二定實二_一。雖_レ泯而非_二斷滅無_一。陰等即空。空即陰等。空  有相即。存泯無礙可_レ知。後約_二終敎_一者。謂一如來藏湛  如_二虛空_一。如_レ有而非_レ有。如_レ無而非_レ無。四句永喪。百非  頓絕。但由_二不思議熏。不思議變_一。隨_レ緣示_二現色心諸法_一。 【十頁下段】  雖_レ現_二色心_一。色心當體唯一眞如。示現色等名爲_二俗諦_一。  一實眞如名爲_二眞諦_一。眞俗即空。不空如來藏心也。一  切諸法不生不滅。本來寂滅。自性涅槃。誰眞誰俗。誰  諦誰非諦。所以二諦俱泯焉。然如來藏有_二依持緣起二  門_一。不_レ動_二如如_一而隨_レ緣起滅。雖_二然 ̄モ緣起_一未_三嘗動_二眞  際_一。所以二諦恆存焉。存之與_レ泯唯是一心回轉耳。故  名_二不思議二諦_一。可_レ知。○二明_二 二諦不二_一。 空有兩亡。一味常顯。  一心隨_レ緣生_二起諸法_一。緣生無  性。非_レ有似_レ有。譬如_下摩尼珠由_二所_レ褁帛_一能現_二衆色_一。而  衆色不可得_上也。綠生諸法猶如_二衆色_一。緣生無性猶如_二  衆色不可得_一。無性緣生故空亡焉。緣生無性故有亡焉。  空有兩亡一實圓彰。二諦不二可_レ知。然空有義應_レ有_二  多重_一。通途則俗諦爲_レ有。眞諦爲_レ空。細判則二諦各有_二  空有_一。大乘義章分_レ宗解釋。天台建_二立七種二諦_一云云。  可_レ尋。今此不二亦應_下須於_二始終二敎_一而作_レ解矣〇二  明_二 二諦相即_一。於_レ 中有_レ 二。初正明_二空有相即_一。二明_二離_レ  過遣_一_レ情。今乃初也。 【十一頁上段】 良以眞空未_二嘗不_一_レ有。即_レ有以辦_二於空_一。幻有未_二始不_一_レ空。 即_レ空以明_二於有_一。有空有故不_レ有。空有空故不_レ空。  初一句乃明_二即有之空_一。次一句乃彰_二即_レ空之有_一。次一  句乃顯_三即_レ空之有非_二是定有_一。後一句乃示_三即_レ有之空  非_二是斷空_一。諸法緣生是妙有也。緣生無性是眞空也。  眞空不_レ妨_二綠生幻有_一。故善惡業果。迷悟凡聖。依正苦    樂。幻相宛然 ̄タリ。妙有不_レ妨_二眞空無相_一。故染淨因果。身  心世界當體空寂。譬如_下境面空淨能現_二衆像_一。雖_二衆像  森列_一。不_レ失_二鏡之空浄_一也。智論云。觀_二 一切法_一從_二因緣  生。即無_二自性_一。無_二自性_一故畢竟空。畢竟空者。是名_二般  若波羅蜜_一。中論云。以_レ有_二空義_一故。一切法得_レ成。是乃  由_三依他緣生法具有_二空有義_一故。起而不起。不起而起。  空有無礙。二而不二。此義亦有_二約敎差別_一。可_レ知。〇二  明_二離_レ過遣_一_レ情。 不空之空空而不_レ斷。不有之有有而非_レ常。四執既亡。百 非斯遣。 此中初明_レ離_二斷常_一。後明_レ絕_二 四句百非_一。初離_二斷  常_一者。謂依圓實義非_二思議境_一。情見纔萠心墮_二斷常_一。是 【十一頁下段】  故九十六道各計不同。情識未_レ脱。交結_二見網_一。不_レ斷必  常。不_レ常必斷。不_レ得_レ出_二離此二見窠。但有_二我二諦敎_一。  開_二發無漏智焰_一。惑薪燒盡無_レ有_二遺餘_一。一切情見無_二安  足處_一。何以故。我所_レ謂空有乃依他離言法性故。後明_レ  絕_二 四句百非_一者。凡四執不_レ 一。謂有無俱非四句。自他  共無因四句等也。今乃指_二有無俱非四句_一。即此四句亦  名_二 四謗_一。謂增益損滅相違戲論。如_二 十卷楞伽第三。梁  攝論四十五等說_一。百非如_二起信義記明_一。今此一文即明_三  二諦實義非_二情謂境_一。顯正記云_二 ̄フハ寂爾亡 ̄レハ_レ懷情執  自除。過非斯泯_一。不_レ合_二疏意_一。連珠記有_レ釋云云。可_レ尋〇  三結_二般若玄旨_一。 般若玄旨斯之謂歟。  般若者。正指_二斯經_一。兼該_二 八部二  十萬頌乃至塵數修多羅_一。今此叙_二大意_一 中。顯_二示理智  玄妙_一。申_二明二諦不二_一。凡一十六會之靈文。過於恆沙  之法門。靡_レ有_レ不_三以_レ此爲_二樞柱_一也。歟者。蓋乃謙辭耳。  〇第二明_二能詮般若_一 中三。一標_二廣略文_一。二明_二廣略所  以_一。三歎_二其勝德_一。今乃初也。 【十二頁上段】 若歷_レ事備陳則言過_二 二十萬頌_一。若撮_二其樞要_一則理盡_二 一 十四行_一。 能詮即文字般若也。般若凡有_二 八部_一。謂大品。  小品。放光。光讃。道行。勝天王。文殊問。金剛。唐譯六百  卷中該_二攝八部_一。一十六分。二百七十五品。故云_二 二十  萬頌_一。頌有_二 四類_一。如_二諸註 ̄ニ出_一。今此經一十四行妙提_二   掲空宗玄旨_一。統_二綜八部雄詮_一。豈可_レ不_レ云_レ奇哉〇二明_二  廣略所以_一。於_レ 中分_レ 二。初明_二廣略隨_レ緣而有_一。二明_三 二  理圓通而超_二言詮_一。今乃初也。 是知詮_レ眞之敎。乍廣略而隨_レ緣。  言_二隨緣_一者。謂_レ隨_二  機緣_一。機有_二利鈍_一。好樂亦殊。或有_下受_二持廣文_一而得_レ益  者_上或有_下聽_二受略說_一而得_レ利者_上。或有_下樂_二略說_一者_上。或有_下  樂_二廣說_一者_上。是故如來悉檀法門。廣略無_レ在。然廣略有_二  二義_一。若約_二悟解_一則聞_レ略悟者。是名爲_レ利。聞_レ廣悟者。  是名爲_レ鈍。若約_二聞持_一。則堪_レ受_二廣文_一者是爲_二利根_一。受_二  持略說_一者是爲_二鈍根_一可_レ知。乍者。無_レ定之貌〇二明_三  二理圓通而超_二言詮_一。 超_レ言之宗。性圓通而俱顯。  文字般若亦性海之智印。 【十二頁下段】  廣之與_レ略超_レ言絕_レ思。雖_レ略不_レ少。雖_レ廣不_レ多。文文句  句眞如法界。廣略圓通。非_レ廣非_レ略。雖_レ非_二廣略_一。能示 ̄ニ  廣略_一。廣略無相。唯智所_レ照可_レ知。〇三歎_二其勝德_一。二  初正歎_二勝德_一。二歎_二攝_レ機勝_一。今乃初也。 般若心經者。實謂曜_二昏衢_一之高炬。濟_二苦海_一之迅航。  初七字可_レ知。曜昏衢等者。明_三般若能破_二生死因_一。濟苦  海等者。顯_三般若能滅_二生死果_一。所謂生死因者。即煩惱  所知二障也。此二重障從_二我法二執_一生。我法二執從_二  無始無明_一起。無始無明從_二己心妄動_一起。己心妄動誰  知_二其由_一。劫劫波波昏擾擾地。輪_二廻六趣_一。生死浩然。  喩_二之昏夜_一。二死因殊。三有業分。喩_二之衢巷_一。苦海者。  即二生死也。生死渺漠。以喩_二溟海_一。是生死果也。高炬  迅航。以喩_二般若_一。於_レ 中高炬者。況_三般若智光能破_二癡  惑_一。迅航者。喩_下般若導_二萬行_一能到_中彼岸_上。此經能開_二發  己心靈光_一。心光纔發 ̄レハ便識_二心外無_レ法法外無_一_レ我。了_二  我法空_一則二障自除。二障消滅則二死永息。當_レ知。般  若乃破_二 五住地_一之大明燈。度_二 二死海_一之大寶船也。 【十三頁上段】  度世之德。宜_レ莫_レ過_二於般若_一矣。〇二歎_二攝_レ機勝_一。 拯_レ物導_レ迷莫_二斯爲_一_レ最。  八萬法蘊悉檀妙法。初中後  善同一甘露。隨_レ機施_レ益。何論_二優劣_一。但使_下 一切衆生  生_二成五乘善根_一。破_二 三惑於漸頓_一。越_中 二死於近遠_上。普攝_二  萬機_一之功益。莫_レ徧_二於斯經_一焉。故歎曰_二莫斯等_一也。般  若乃諸佛母。亦是一切善法之母也。攝_レ機之普 ̄キ理致  顯然〇二略釋經題中二。初正釋。後結題。今乃初也。 然則般若以_二神鑑_一爲_レ體。波羅蜜多以_二到彼岸_一爲_レ功。心 顯_二要妙所歸_一。經乃貫穿言敎。  般若即照_二諸法實相_一  之靈智也。實相無相故。智亦無緣。無緣智光冥_二無相  境_一。是名_二實智_一。此智能綠_二諸法差別_一。體_二照從_レ緣生法。  非_レ有似_レ有。如_レ幻如_一_レ化。是名_二權智_一。實智猶如_二鑑明_一。權  智如_二鑑現_一_レ像。故以_レ鑑爲_レ喩。二智不測故名_二神鑑_一。此  智能導_二萬行_一達_二於覺岸_一。故名_二波羅蜜多_一。八部般若詮_二  此智度_一。而此經即八部中心。猶如_二樹藏_一亦如_二 人心_一。故  名爲_レ心。諸師釋_レ心異義如_レ 上。經即能詮文字般若也。  貫穿言敎者。如_二大乘義章。法苑義林及探玄等明_一。〇二 【十三頁下段】  結_レ題。 從_レ法就_レ喩詮_レ旨爲_レ目。故云_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_一。  法  是所喩。般若等六字是也。心是能喩也。般若等七字是  所詮。經是能詮。法喩詮旨合成_二 一題_一。可_レ知。〇自下第  二正釋_二經文_一 中二。初列章。二隨釋。今乃初也。 將_レ釋_二此經_一 五門分別。一敎與。二藏攝。三宗趣。四釋題。 五解文   五科生起如_二顯正 ̄ニ明_一〇二隨釋五科。初明_二  敎興_一 中二。初引_レ論明 ̄スニ依_レ論立_二 十意_一。初中亦二。初  譬喩。二合譬。今乃初也。 初敎興者。依_二大智度論云_一。如_下須彌山王非_二無因緣_一非_二少 因緣_一令_レ得_二震動_一。  智論第一云。問曰。佛以_二何因緣_一故  說_二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經_一。諸佛法不_下以_二無事及小因  緣_一而自發_レ言。譬如_下須彌山王不_中以_二無事及小因緣_一而  動_上。今有_二何等大因緣_一故。佛說_二摩訶般若波羅蜜經_一。答  曰。乃至佛今欲_下爲_二彌勒等_一廣說_中諸菩薩行_上。是故說_二摩  訶般若波羅蜜經_一云云。有_二多復次_一明_下說_二般若_一因緣_上。  可_レ尋。地動多綠如_二增一阿含卅七。大論第八。第五十 【十四頁上段】  三等說_一。可_一見〇二合譬。 般若敎興亦復如_レ是。具_二多因緣_一故。  此依_レ論合。論第  一初以_二 二十二復次_一。明_二般若敎興_一可_レ尋。〇二依_レ論立_二  十意_一。於_レ 中有_レ 二。一正叙_二 十意_一。二結釋。今乃初也 一欲_レ破_二外道諸邪見_一故。二欲_下廻_二 二乗_一令_レ入_二大乘_一故。三 令_二小菩薩不_一_レ迷_レ空故。四令_下悟_二 二諦中道_一生_中正見_上故。五 歎_二佛勝德_一生_二淨信_一故。六欲_レ令_レ發_二大菩提心_一故。七令_レ 修_二菩薩深廣行_一故。八令_レ斷_二 一切諸重障_一故。九令_レ得_二菩 提涅槃果_一故。十流_二至後代_一益_二衆生_一故。  論復次釋中。粗有_二此意_一。餘意乃取_二論處處文旨_一。以備_二  敎興_一。顯正記云。然此十意不_レ離_二 人法。解行。因果。悲  智。自行化他_一。前三是人。餘皆是法。又四五屬_レ解。六 ̄ヨリ  至_二 第八_一屬_レ行。又前八是因。第九是果。前九是智。後一  是悲。又四 ̄ヨリ至_レ 九是自行。餘皆化他。寂曰。此釋精緻  可_レ用。但被云_二餘經典俱須_一_レ具者。甚通漫也。今此十意  別述_二般若敎興_一。雖_レ非_レ無_下通_二餘典_一意_上。不_レ可_三漫言_二俱  具_一也。言_下破_二外道_一等_上者。般若中破_二外計_一之說多矣。 【十四頁下段】  如_二大論第八。第十二。第十八。第廿五。第七十等說_一。  言_レ廻_二 二乘_一者。謂般若部經說隨_二轉二乘道_一。或以_レ大  貶_レ小。竝是引_二 二乘_一。令_レ廻_二向於大乘_一之意趣耳。是亦  如_二論處處明_一。可_レ尋。言_二小菩薩_一者。即指_二 十信三賢菩  薩_一。十信菩薩解行未_レ立。迷謬可_レ知。於_二 三賢中_一 十作修_レ  空。十行修_レ假。十向修_レ 中。此位未_レ得_二 中道妙慧_一。故云_レ  迷_レ空。般若能開_二化地前菩薩_一。令_レ入_二 地位_一故。四中二  諦中道如_二 上已明_一。五中云云。論第一明_二敎興_一 中。顯_二佛  勝德_一之復次。釋數多可_レ見。六中云云。一部始終在_レ使_二  人發_二大菩提心_一。故結會多云_下無量阿僧祇衆生發_二菩  提心_一等_上。可_レ見。七中云云。般若中廣說_二小菩薩行。大菩  薩行。未得忍。已得忍。鞞跋致。阿鞞跋致等_一。深廣行相  可_レ知。八九可_レ知。十中云云。大論一云。如_三佛告_二阿難_一。  我般涅槃後。此般若波羅蜜當_下至_二南方_一。從_二南方_一至_中西  方_上。後五百歲當_レ至_二北方_一。是中多有_二信_レ法善男子善女  人種種華香。瓔珞。幢幡。妓樂。燈明。珍寶以_二財物_一供養。  若自書。若敎_レ 人書 ̄シム 。若讀誦聽說正憶念修行。以_レ法 【十五頁上段】  供養。是人以_二是因緣_一故。受_二種種世間樂_一。末後世時。得_二  三乘_一入_二無餘涅槃_一。如_レ是等觀_二諸品中因緣事_一。故說_二般  若波羅蜜經_一《割書:文》。此文奇矣。可_レ知。夫般若以_レ破_レ著爲_レ  先。執著已除 ̄ハ因行須_レ立。因行已成 ̄レハ大果應_レ證。自行  已滿 ̄レハ起_レ敎化_レ他。般若敎興大要如_レ是。又論七十云  云〇二結釋。 略說此十具收_二彼意_一。令_レ知_二敎興_一耳。  今此十意雖_下與_二  論說_一頗有_中異同_上。大旨據_レ彼故云_二收彼_一。互有_二出沒_一應 _下  須於_二論廣文_一而會取_上焉。〇二明_二藏攝_一 中。分爲_二 二段_一。  初明_二藏攝_一者。二明_二敎攝_一。今乃初也。 第二藏攝者。謂三藏之中契經藏攝。二藏之內菩薩藏收。  三藏二藏之義。具如_二大乘義章第一。法苑藏章及與探  玄記第一。起信論疏等明_一。此略 ̄シテ不_レ辨。〇二敎攝。 權實敎中實敎所攝。   權實二敎義不_二 一準_一。今家約_二 五  敎_一以判_二華嚴別敎一乘_一。則前四爲_レ權。唯圓爲_レ實。若  約_二同敎門_一。則以_二 一切空敎_一爲_レ權。以_二 一切如來藏敎_一爲_レ  實。今乃約_二後義_一。綜_二此經始終_一。判爲_二實敎_一。問。今家於_二 【十五頁下段】  探玄記。五敎章等_一。率以_二始敎_一判_二釋般若_一。今言_二實敎_一。  豈非_二鉾楯_一耶。答。今家判_二般若_一。不_二必一概_一。凡般若有_二  始門終門_一。始門則隨_二轉小敎_一。以_二遣蕩_一爲_レ旨。未_三顯了  明_二如來藏綠起_一。或建_二立五姓_一。未_レ許_二 一性成佛_一等。於_二  此義門_一判爲_二始敎_一。終門則說_二 二諦中道_一。說_二如來藏一  性成佛等_一。於_二此義門_一判爲_二終敎_一。如_三 五十要問答云_二般  若是三乘終敎_一。或處引_二那伽師利分_一。以證_二頓敎_一。若據_二  一切法趣色等及甚深理趣_一。則不_レ可_レ不_レ具_二圓旨_一也。安  得_下局_二執一義_一而定_中般若是始敎_上乎。今師判_二華嚴_一。則約_二  就五敎_一權實對辨。如_二起信等疏_一。唯明_二 四宗_一以判_二權實_一。  不_レ言_二圓敎_一判_二 ̄スルトキハ此經_一焉。則唯言_二實敎所攝_一。不_レ顯_二  實是何敎_一。解_二 ̄スルトキハ梵網_一焉。判以_二化制_一。不_レ言_二 五敎_一。是  達悟之明判也。可_レ尚矣。章安有_レ云。諸法實相清淨湛  然。尚無_二 一相_一。何況有_レ 二。無_レ言無_レ示。言_レ之者失_レ理。  示_レ之者乖_レ宗。以_二此分別思量之心_一。何能契_二會寂滅之  法_一。如_二 三時四時五時半滿四宗六宗等義_一。皆名_二法師_一。  探_二採經意_一而制_二立名目_一。判_二釋義門_一。欲_二言當_一_レ理。皆非_二 【十六頁上段】  一極無言之術_一。今家正意則不_レ如_レ是。圓_二融法界_一。冥_二契  眞極_一。不_レ欲_レ令_下心與_二衆生_一乖諍_上。雖_三復立_二此四敎_一。直 ̄タ  欲_下通_二釋諸經之文_一窮_中其源底_上。終不_レ定_二執四敎之義_一。  或時三敎二敎一敎無敎八敎出沒不_レ恆。多少無_レ定。轉  變自在隨_レ 人消釋。不_レ令_下此心介爾有_レ著自執_二己見_一非_中  他所解_上云云。至矣哉此言也。實乃敎中之明範。學者  之指南者也。二家判敎卓_二乎千古_一者。旨在_レ斯矣。後代  談_レ敎之徒。囂囂然一攻_二糟粕_一。不_レ顧_二實義_一。終日談_二說  二家之判敎_一。終日違_二盭二家之實義_一者。宛如_二稻麻_一。豈  可_レ不_二慨然_一哉〇三明_二宗趣_一 中有_レ 二。初釋_レ名。二釋_レ義。  今乃初也。 第三宗趣者。語之所 ̄ロヲ_レ表曰_レ宗。宗之所_レ歸曰_レ趣。   表 ̄ハ  上衣也。又人品出_レ衆名_レ表。表示表顯。義含_二尊尚_一。又  有_二獨尊。統攝等義_一。可_レ知。趣 ̄ハ指意也。指趣也。可_レ解。〇  二釋義中二。初單釋_二於宗_一。二竝明_二宗趣_一。今乃初也。 然前總後別。總以_二 三種般若_一爲_レ宗。一實相。謂所觀眞性。 二觀照。謂能觀妙慧。三文字。謂詮_レ 上之言敎。不_レ越_二此三_一 【十六頁下段】 故以爲_レ宗。  大論十八云。諸菩薩從_二初發心_一求_二 一切  種智_一。於_二其中間_一知_二諸法實相_一。慧是般若波羅蜜。又云。  諸佛所得智慧。是波羅蜜云云。此乃觀照般若也。又云。  諸法實相即是般若波羅蜜云云。此實相般若也。又四  十三云。般若波羅蜜者。是一切諸法實相不可破不可  壞。若有佛。若無佛。常住諸法相法位云云。廣說_レ離_二 二  邊_一。以爲_二般若波羅蜜_一云云。此說_二實相般若_一。次下說_二智  慧爲_二般若_一已。問_三答辨_四【?】明智及智處同名_二般若波羅蜜_一  云云。又七十九《割書:廿二|帋》云。諸法實相有_二種種名字_一。或說_レ  空。或說_二畢竟空_一。或說_二般若波羅蜜_一。此亦以_二實相_一爲_二  般若_一。又《割書:卅帋》云。諸法實相是般若。能種種利_二益衆生_一愛  念故。作_二種種名_一。如_三佛有_二 十號等_一。文字般若波羅蜜亦  如_レ是。能到_二 一切諸智慧邊_一。是名爲_二般若波羅蜜_一云云。  此乃當_二實相文字二般若_一。可_レ尋。連珠引_二大論_一云。說智  及智處智智皆般若 ̄ト。曉公判爲_二 三般若_一云云。般若說_二  五種般若_一。三般若 ̄ト及與相應 ̄ト眷屬 ̄ト《割書:也》。法華玄義第五。  以_二 三般若_一配_二於三軌_一 三般若如_レ次眞性軌。觀照軌。資 【十七頁上段】  軌《割書:也》。此三亦當_二於境智三妙。正了綠三因。佛性法身  般若解脫三德等_一。是法性自爾三法故。三即是一。一即  是三。非一非三。不可思議可_レ知〇二竝明_二宗趣_一。 别亦有_レ 三。初敎義一對。以_二文字敎_一爲_レ宗。餘二義爲_レ趣。 二境智一對。以_二眞空境_一爲_レ宗。觀察智爲_レ趣。三因果一對。 以_二菩薩因行_一爲_レ宗。菩提果德爲_レ趣。    初一對則於_二 三  般若_一分別。次一對則於_二前二般若_一分別。後一對則於_二  因果三法_一分別。顯正所_レ釋大旨了當。但釋_二 第三對_一未_レ  詳。然此三對如_レ次約_二解行證_一。可_レ知〇四釋_二題號_一 中二。  初標章。三正釋。今初。 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疏。第四釋_レ題者亦有_二 三對_一。〇二  正釋二。初約_二 三對_一明。二結釋。初中自三。今初敎義對。 初敎義分_レ 二。謂般若心是所詮之義。經之一字是能詮之 敎。即詮_二般若心_一之經。依_レ義立_レ名。   二法喩對。 二就_二所詮義中_一。法喩分_レ 二。謂般若等是所顯之法。心之一 字是能顯之喩。即大般若內統_三【二?】攝要妙之義_一。況_二 人之心藏_一。 爲主爲_レ要。統極之本也。   釋_レ題異解如_二 上已述_一。基師 【十七頁下段】  云般若波羅蜜多者。大經之通名。心經者。此經之別稱。  般若之心經也。又云甄_二綜精微_一。纂_二提綱頣_一。事雖_二萬象_一。  統_二即_レ色而爲_一_レ空。道縱_二 千門_一。貫_レ無_二智而兼_一_レ得。採_二廣文  之秘旨_一。標_二貞心_一以爲_レ稱。經者津_二妙理_一之格言。掖_二迷  生_一之恆範云云。連珠云。經云。心如_二帝王_一。喩_三此略經唯  談_二妙最_一。餘藏六腑喩_二廣說經_一。兼被_二 二乘_一。亦該_二權淺_一。豈  似_三此經中道鎔融。唯終唯頓。文略義深。括_二盡玄奥_一云  云。寂曰。此釋不_レ允。疏判爲_二實敎_一者。即始終頓圓混然  不_二相離_一之宗致。非_下揀_一【二?】去始敎_一偏取_二終頓_一之義_上。況此  經空宗攝_二 三乘道_一。豈曰_レ不_レ被_二 二乘_一乎。可_レ思。況人之  心等者。明_レ喩。八部六百猶如_二 一身_一。一十四行猶如_二心  臟_一。主要可_レ知〇三體用對。 三就_二前法中_一體用分_レ 二。謂般若是體。此云_レ慧。即神_二悟玄 奥_一。妙_二證眞源_一也。波羅蜜多是用。此云_二彼岸到_一。即由_二此妙 慧_一。翻_二生死過_一。盡至_二眞空之際_一。即簡_下不_レ到_二彼岸_一之慧_上。故 以爲_レ名。    於_二 上法中_一更分_二體用_一。連珠云。體用多門略  明_二 三義_一。一寂體照用。即實相。觀照爲_二體用_一也云云。二 【十八頁上段】  權實二智以分_二體用_一。實智照_レ眞內鑒而無知 ̄ナルハ體也。  權智涉_レ俗外應而無_レ慮用也。三直就_二大乘_一以明_二體用_一。  則以_二當法包合_一爲_レ體。運載功能爲_レ用。疏主云。體用合  說故云_二大乘_一。三大二運即其義也。又疏主明_二乘體_一 中。  則以_二無分別智所依眞如_一。互爲_二兼正_一。攝_二餘勝行_一爲_二乘  體性_一。明_二業用_一 中。乃約_二 三佛性_一自性爲_二所乘_一。引出爲_二  能乘_一。至得果爲_二所至處_一。又約_二運_レ因成_レ果等義_一。爲_二乘業  用_一。然今此疏乃取_二到岸_一爲_レ用。證眞爲_レ體。正用_二第三_一。  兼_二之前二_一。若以_二翻盡_一爲_レ用。照源作_レ體則通用_二 二三_一。  該_二之第一_一。云云。般若即照_二諸法實相_一之妙慧。智之與_レ  境猶如_二虛空_一。二而不_レ 二。不_レ 二而二。非_レ 一非_レ異不可思  議。是名爲_レ體。玄奥眞源即指_二 中道第一義心_一也。波羅  蜜等者。大論六十二廣說_下般若如_二將導_一。前五度者猶  如_二盲人_一。五度不_レ得_二般若將導_一。則不_レ得_二波羅蜜名_一。般若  能導_二 五度_一趣_二 十地道_一。入_二 八聖道分城_一。到_中於一切種智  城_上。可_レ尋。又二十九《割書:七帋》亦同_二此說_一。波羅蜜多名義。如_二  大論三十三《割書:初》五十三。涅槃會疏十九等明_一。三種波羅 【十八頁下段】  蜜如_二瑜伽論及倫記十二下明_一。言_二眞空際_一者。即指_二佛  智所照實相眞法界_一。雖_三登地上證_二悟眞空_一。無明住地  未_二全除_一故。尚未_レ能_レ至_二於眞空際_一。三種轉依究竟滿位。  方能達_二本不生際_一。是名_二到彼岸_一。簡不到等者。揀_二凡小  慧_一。〇二結釋。 謂體即用故。法之喩故。義之敎故。立_二斯名_一耳。   從上  三對初二對則依主作_レ釋。後一對則持業成_レ釋。依主  可_レ知。持業則般若妙慧。即成_下到_二彼岸_一之大用_上。離_レ體  無_レ用。用外無_レ體。同依可_レ知〇五解_レ文中二。初明_三經  有_二 二分_一。二正釋_二經文_一。初中亦二。初明_下無序及流通_一之  由_上。二正顯_二 二分_一。今乃初也。 自下第五解_レ文者。此既心經。是以無_二序及流通分_一。   三  分有無如_二 上已述_一。什弉譯本唯有_二正宗_一無_二餘二分_一。文  亦相似。可_レ謂。同本異譯也。餘本不_二止 ̄タ三分具略有_一_レ  異。文言亦有_二異體_一。計應_二是異本_一也。可_レ考。〇二正顯_二  二分_一。於_レ 中有_レ 二。初正判_二 二分_一。二釋_二 二分所以_一。 今初。 文中分_レ 二。初明_二顯了般若_一。後即說呪曰下。明_二秘密般若_一。 【十九頁上段】  〇二釋_二 二分所以_一。  所_三以辨_二此二_一者。顯了明說令_下生_二慧解_一滅_中煩惱障_上。以_二  呪密語_一令_三誦 ̄シテ生_レ福滅_二罪業障_一。爲_下滅_二 二障_一成_中 二嚴_上  故。說_二此二分_一。顯密二分益有_二傍正_一。顯說則開_レ慧破_レ惑。  秘呪則生_レ福滅_レ罪。是爲_二正益_一矣。若就_二傍益_一則顯密  各具_二衆益_一。如_二經論說_一。今且明_二正益_一耳。〇二正釋_二經  文_一。於_レ 中有_レ 二。初顯了般若。二秘密般若。初中有_レ 二。初  判_二廣略二分_一。二隨釋_二經文_一。初中亦二。初正敍_二 二分_一。二  明_二廣略由_一。今初。 就_二前文中_一。亦分爲_レ 二。初略標綱要分。二從_二舍利子色不 異空_一 下。廣陳體義分。    〇二明_二廣略由_一。 以_三義非_二頓顯_一故先略標。非_二略能具_一故次廣釋。又前是據 行略標。後即就_レ解廣陳。    此中以_二 二意_一明_二廣略所以_一。  初意可_レ知。後意則略標。據_レ行文顯。可_レ解。廣陳分中多  說_二空理_一。以_レ開_二慧解_一而爲_二指意_一。故言_レ就_レ解。以對_二 上據  行_一。若細論焉。則廣陳中具有_二解行斷證_一也〇二隨釋_二  經文_一。於_レ 中有_レ 三。初略標綱要分。二廣陳體義分。三總 【十九頁下段】  結_二 二分_一。初中有_レ 三。一分文。二正釋。三總結。今初。 前中有_レ 四。一能觀人。二所行行。三觀行境。四觀行利益。 此初段也。   〇二正釋。於_レ 中有_レ 四。初明_二能觀人_一 中二。  初釋_二別名_一。二釋_二。通名_一。初中亦二。初約_二 二行_一明。二約_二  悲智_一結。今乃初也。 經。觀自在菩薩。疏。觀自在菩薩者。能觀人也。謂於_二理事無 礙之境_一。觀達自在故立_二此名_一。又觀_レ機往救 ̄コト自在無閡。故 以爲_レ名。   此中約_二 二利自在_一立_二能觀人_一。大品習相應  品一段之文。佛對_二說身子_一。其說甚似_二此經_一。而非_二觀自  在說_一。法月譯本云。爾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在_レ彼跌  坐。於_二其衆中_一即從_レ座起。詣_二世尊所_一。乃至而白_レ佛言。  世尊我欲_下於_二此會中_一說_中諸菩薩普徧智藏般若波羅蜜  多心_上云云。般若譯云。爾時衆中有_二菩薩摩訶薩_一。名_二觀  自在_一。行_二深般若波羅蜜多_一時。照_二見五蘊皆空_一。離_二諸苦  軛_一。即時舍利弗承_二佛威力_一。合掌恭敬白_二觀自在菩薩摩  訶薩_一言。善男子。若有_下欲_レ學_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_一者_上。  云何修行。如_レ是問已。爾時觀自在菩薩告_二具壽舍利 【二十頁上段】  弗_一言云云。施護譯本亦同_二斯文_一。按_二此諸本_一。今譯梵本  極略而已。傳法菩薩爲_レ令_二受讀簡易_一故。唯傳_二正說_一省_二  略序及流通_一歟。梵云_二婆盧枳底_一。此云_二觀世_一。梵濕伐羅  此云_二自在_一。此菩薩神德靈應。載在_二經軌_一。此略不_レ述。所  謂理事無礙之境 ̄ハ即實相般若。觀達自在 ̄ハ即觀照般  若。此二即法身。般若二德也。觀機往救等者。即解脫  德。又上二即智斷二德。是自利自在。下即恩德。是利他  自在當_レ知。觀自在即三德秘藏也。宜乎。値_二【三?】遇結_三【二?】緣此  菩薩_一者。勝益難思也。〇二約_二悲智_一結。 前釋就_レ智。後釋就_レ悲。  智悲即般若體用。有_レ智無_レ悲  乃二乘智。有_レ悲無_レ智是愛見悲。智悲。雙行猶如_二輪翼_一。  是名_二菩薩深般若之妙行_一也〇二釋_二通名_一 中二。初翻  名。二釋義。今乃初也。 菩薩者。菩是菩提。此謂_二之覺_一。薩是薩埵此曰_二衆生_一。  菩薩名義如_二大論第四。探玄記十七等明_一。可_レ尋。衆生  與_二有情_一異同如_二餘處辨_一。〇二釋義 謂由_下此人以_レ智上求_二菩提_一。以_レ悲下救_中衆生_上。從_レ境立_レ名。 【二十頁下段】  菩薩心行不可計數。而悲智爲_二導首_一。故從_二智悲境_一以  立_二其名_一〇二所行行於_レ 中有_レ 二。初約_二 二空_一以揀_レ行。  二約_二 三乘_一以揀_レ時。今乃初也。 經。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疏。第二明_二所行之行_一也。謂般若 妙行有_二其二種_一。一淺即人空般若。二深即法空般若。今 簡_レ淺辨_レ深。故云_二行深般若_一。 人法二空淺深炳著。但法  空般若甚深難入。唯有_二大根性者已成熟補特迦羅_一。能  得_二受學_一。如_二閻浮提悠悠凡夫_一。非_二其所_一_レ宜。故我釋迦  文佛先說_二 四眞諦人空般若_一。使_下受學者成_二 三學處_一除_二  見思惑_一。革_レ凡成_レ聖已而後向_中大乘法空般若_上。是漸入  秘藏之妙術。閻浮一化之正軌也。豈不_レ云乎。師子之乳  匪_二琉瑠瓶_一貯_レ之則破裂焉。萬斤之鼎非_二 ̄シテ大力士_一負_レ之。  則顚蹶 ̄スト焉。無上甚深法空般若非_二 上上機_一稟_レ之。則  必入_二見叢_一成_二增上慢_一。不_二止無_一_レ利卻生_二罪愆_一。豈可_レ不_レ  懼乎。十二門論云。摩訶衍者。十方三世諸佛甚深法藏  爲_二大功德利根者_一說。乃至諸佛大人所乘故。名爲_レ大。  觀世音。彌勒等大士之所乘故。名爲_レ大云云。中論云。 【二十一頁上段】  於_二聲聞法中_一說_二 十二因緣_一。後爲_下已習行堪_レ受_二深法_一  者_上。以_二大乘法_一。說_二因緣相_一云云。攝論云。大乘唯是菩薩  境界。大論六十七云。爾時須菩提。於_二般若中_一不_レ得_二依  止處_一。如_レ沒_二大海_一。是故白_レ佛。是深般若不可思議。不可  思議亦不可思議。故當_二信解_一者。若但不可思議。猶不_レ  可_レ信。何況不可思議。復不可思議 ̄ナルヲヤ。佛答。若菩薩久  行_二 六波羅蜜_一。久種_二善根_一。久供_二【三?】養親_三【二?】近諸佛_一。久與_二善  知識_一相隨。是因緣故心信堅固。能信_二受深般若波羅  蜜_一云云。深般若難_二信受_一。既已如_レ是。況於_二行證_一乎。信_二  樂大乘_一者甚善矣。妄意誇_レ大貶_レ小者愚弊也。後代學  人不_レ揣_二己分_一。浮_一【二?】慕高妙_一。妄廢_二權小_一。甚者至_レ有_下口談_二  毘盧頂□【寧に頁U+29573】_一。心向_二阿鼻最下_一之流_上。是遺法滅盡之相也。  可_レ知。甚深般若應_二大尊重_一矣。莫_下妄取_二深般若_一爲_二己  境界_一。輕_中蔑人空般若甘露妙行_上矣〇二約_二 三乘_一以揀_レ  時。 言_レ時者。謂以_下此菩薩有時亦同_二 二乘_一入_中 人空觀_上故。法 華云。應_下以_二聲聞身_一得度_上者 ̄ニハ即現_二聲聞身_一而爲說_レ法 【二十一頁下段】 等。今非_二彼時_一故。云_二行深時_一也。 其旨可_レ解〇三觀行 境 經。照見五蘊皆空。疏。第三明_二觀行境也。謂達_二見五蘊自性 皆空_一。即二空眞理。是深慧所見也。 五蘊皆空即二空  理。是有_二 二義_一。若以_二破相_一遣_二蕩妄情_一者。是大乘始門之  空也。若照_二 一切諸法_一。本來寂滅。自性涅槃。當體如如。  我法叵_レ得者。是大乘終門之空也。今乃指_二始終不離之  空般若_一也。諦_二觀五蘊_一。無_二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_一。  是名_二 人空_一。觀_下 一切法從_二因緣_一生。從_レ緣生法無_レ有_二自  性_一。如_レ幻如_レ化。是名_二法空_一。空性理不可思議。是名_二眞  如_一亦名_二法界實際。法性法住法位等_一。是即實相般若也。  照見智慧即觀照般若也。觀自在菩薩入_二甚深空三摩  地_一。達_二觀眞如實際本性空寂我法不可得_一。是爲_二文字般  若之所依_一也〇四明_二觀行利益_一。 經。度一切苦厄。疏。第四明_二觀行利益_一也。謂證_二見眞空_一。苦 惱斯盡。當_レ得_下遠_二離分段變易二種生死_一。證_中得菩提涅槃 究竟樂果_上。故云_二度一切苦厄_一。 遠離證得即是度義。二 【二十二頁上段】  種生死即一切苦厄也。二種生死者。三界生死名爲_二分  段_一。二乘無學。三界子果。縛盡後向_二大乘_一。及法身菩薩  受_二界外微細生死_一。是名_二變易_一。變易意生身其義甚深。  如_二唯識論第八。瑜伽論第八十。倫記十九上。勝鬘寶  窟中末。下本。大乘義章二種生死義等明_一。若能照_二見般  若眞空_一。則我法二執無_二安足處_一。二執已除則二障自滅。  二障滅除則二死永息。二死盡位智斷果滿。當_レ知。從_レ  因至_レ果。智斷二德悉是般若波羅蜜之勝益也。般若勝  利其大矣哉〇三總結 上來略標竟 般若心經略疏探要鈔卷上終 【二十二頁下段】 般若心經略疏探要鈔卷下        東都長泉律院苾芻普寂撰  〇大段第二廣陳體義分。於_レ 中分_レ 二。初分文。後解釋。  今乃初也。 自下第二廣陳體義分。於_レ 中有_レ 五。一拂_二外疑_一。二顯_二法體_一。 三明_二所離_一。四辨_二所得_一。五歎_二勝能_一。此初段也。中有_二 四釋_一。一 正去_二小乘疑_一。二兼釋_二菩薩疑_一。三釋_二經文義_一。四就_二觀行_一釋。  〇二解釋五段。於_下 一拂_二外疑_一 中_上有_レ 四。初正去_二小乘  疑_一 中_上亦二。初擧_二疑人_一。二拂_二所疑_一。今乃初也。 經。舍 利子(弗多羅)。疏。舍利子者。擧_二疑人_一。舍利是鳥名。此翻 爲_二鶖(シマサキ) 鷺_一。以_三其母聰悟迅疾如_二彼鳥眼_一。因立_二其名_一。是彼之子。連_レ 母爲_レ號。故名_二鶖子_一。是則母因_レ鳥名。子連_二母號_一。聰慧第 一。標爲_二 上首_一。故對_レ之釋_レ疑也。 身子因緣具如_二增一  阿含第十六。智論第十一初說_一。此乃寄_二舍利子_一。以拂_下  障_二空假_一無明_上也。至_レ 下當_レ知〇二拂_二所疑_一 中二。初正釋。  二總結。初中亦二。初約_二有餘位疑_一。二約_二無餘位疑_一 初(有全 ) 【二十三頁上段】   中(住疑)有_レ 二。初擧_レ疑。二遣_レ疑。今乃 初(擧疑)也。 經。色不_レ異_レ空。空不_レ異_レ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 識亦復如_レ是。疏。被疑云。我小乘中於_二有餘位中_一。見_二蘊無_一レ 人。亦云_二蘊皆空_一。與_レ此何別。 言_二有餘位_一者。無學聖  者。子縛已脱。果縛猶存。未_二灰滅_一位是也。言_二蘊皆空_一  者。即以_二蘊無我_一名爲_二法空_一。又成實等中亦說_二法空_一。故  擧以徵難。寂曰。此釋巧立_二疑人_一。以表_二深義_一。深義者何。  謂二乘聖人證_二 四眞諦_一。成_二 人空智_一。而尚帶_二法執_一故。未_レ  能_レ體_二達一切法空_一。法空智未_二全浄_一故。亦不_レ能_レ了_二悟如  幻假諦_一。不_レ了_二假諦_一故。不_レ能_二出_レ假利_一_レ生。是皆法執無  明之覆障也。今寄_レ疑以表_二法執無明_一。般若妙慧開發  則法執無明自然消滅。是名_二遣疑_一。豈非_下巧擧_二疑人_一表_中  顯深義_上乎。夫身子等。廣慧大聲聞。比_二諸今時人_一。猶如_下  泰山之於_二蟻垤_一。溟海之於_中歸涔_上。豈可_レ懷_二這般疑念_一哉。  後世學_レ敎之徒。大率不_レ領_二敎家之秘密_一。往往爲_三文言  之所_二拘縛_一。大失_二佛祖之正旨_一者蓋多矣。可_レ察〇二遣 _レ  疑。 【二十三頁下段】 今釋云。汝宗蘊中無_レ 人。名爲_二蘊空_一。非_二蘊自空_一。是則蘊異_二 於空_一。今明_二諸蘊自性本空_一。而不_レ同_レ彼。故云_二色不異空等_一。  此中先出_二彼所計宗_一。後出_二今宗_一。今宗即達_二 一切法幻  有即空_一。勝義諦中不_レ立_二 一塵_一。與_レ彼不同可_レ知〇二約_二  無餘位疑_一釋。二初擧_レ疑。後遣_レ疑。今乃初也。 又疑曰。我小乘中。入_二無餘位中_一。身心智慧俱盡。亦空無 色等與_レ此何別。  無餘位者。謂身智都滅。子果縛脱。  此與_二諸法皆空_一理趣相似。故擧以徵_レ異〇二遣_レ疑。 釋云。汝宗即色非_レ空。色滅方空。今則不_レ爾。色即空等。非_二 色滅空_一。故不_レ同_レ彼。  大論三十一。第三十六等。廣明_三  色等即空非_二色滅方空_一。可_レ尋〇二總結 以_二 二乘疑不_一_レ出_二此二_一故。就釋_レ之耳。  〇二兼釋_二菩薩  疑_一。於_レ 中有_レ 三。一引_レ論標_二 三疑_一。二隨遣_二 三疑_一。三明_二斷  疑益_一。今乃初也。 二兼遣_二菩薩疑_一者。依_二寶性論_一。空亂意菩薩有_二 三種疑_一。  寶性論四《割書:廿四|紙》所說。攝論亦有_二此說_一。孔目第二。探玄第  十廣明云云〇二隨遣_二 三疑_一 中二。一遣_レ疑_二空異_一_レ色。二     【二十四頁上段】  遣_レ疑_二空滅_一_レ色。三遣_レ疑_二空無_一_レ物。今乃初也。 一疑_二空異_一_レ色。取_二色外空_一。今明_二色不異空等_一。以斷_二彼疑_一。  寶性論四云。一切衆生界中。有_二 四種衆生不_一_レ識_二如來  藏_一。如_二生盲人_一。何等為_レ 四。一者凡夫。二者聲聞。三者辟  支佛。四初發菩提心菩薩。如_二聖者勝鬘經中說言_一。世尊  如來藏者。於_二身見衆生_一。非_二其境界_一。世尊。如來藏者。散  亂心失空衆生。非_二其境界_一云云。蓋斯住前信想菩薩。  未_レ達_二空不空如來藏甚深理趣_一故。或時生_二如_レ 上疑_一。也。  〇二遣_下疑_二空滅色_一_レ取_中斷滅空_上。 二疑_二空滅_一_レ色。取_二斷滅空_一。今明_三色即是空非_二色滅空_一。以 斷_二彼疑_一。 寶性云。初發心菩薩起_二如_レ是心_一。實有法斷  滅後時得_二涅槃_一。是菩薩失_レ空如來藏修行。若了_二色即  空_一。則此迷自消〇三遣_下疑_二空有_一_レ物取_レ空為_レ有。 三疑_二空是實物_一。取_レ空為_レ有。今明_二空即是色不_一_レ可_二以_レ空 取_一_レ空。以斷_二被疑_一。 寶性云。又復有_レ人。以_三空爲_二有_レ物  我應_一_レ得_レ空。又生_二如_レ是心_一。離_二色等法_一別更有_レ空。我應_二  修行令_一_レ得_二彼空_一云云。今明_二空即色_一。彼迷自祛〇三結_二 【二十四頁下段】  斷疑益_一。 三疑既遣眞空自顯也。 其旨可_レ解〇三釋_二經文義_一 中  二。初標_二 三義_一。二隨解釋。今乃初也。 三便顯_二正義_一者。但是色空相望。有_二其三義_一。 從_二因緣_一  生。生即無性。色空相望自成_二 三義_一。由_二 三義_一故。空非_二斷  無_一。有非_二定有_一。雖_レ空即有。雖_レ有即空。空有無礙中道斯  顯〇二隨解釋於_レ 中有_レ 三。今初 ̄ニ相違義。 一相違義。下文云_三空中無_二色等_一。以_二空害_一_レ色故。准_レ此應_レ 云_二色中無_一_レ空。以_二色違_一_レ空故。若以互存 ̄ハ必互亡故。  此即空之與_レ有相望相奪。若無_二此義_一。色空差別不_レ成。  差別不_レ成則緣起亦不_レ成。可_レ知〇二不相礙義。 二不相礙義。謂以_二色是幻色_一必不_レ礙_レ空。以_二空是眞空_一必 不_レ妨_レ色。若礙_二於色_一即是斷空。非_二眞空_一故。若閡_二於空_一即 是實色。非_二幻色_一故。  空有無礙。其旨可_レ知〇三相作  義中二。初直釋_二相作義_一。二色空。各開_二 四義_一。今初。 三相作義。又二。一者直釋_二相作義_一。謂若此幻色擧體非_レ 空不_レ成_二幻色_一。是故由_二色即空_一方得_レ有_レ色。大品云。若謂_二 【二十五頁上段】 諸法不_一_レ空。即無_レ道無_レ果等。中論云。以_レ有_二空義_一故。一切 法得_レ成也。眞空亦爾。准_レ 上應_レ知。 大品云等。大論八  十七經云。佛告_二須菩提_一。知_二 一切法性無所有_一故。菩薩  爲_二衆生_一。求_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_一。何以故。須菩提諸  有_レ得有_レ著者。難_レ可_二解脱_一。須菩提諸得_レ相者。無_レ有_レ道。  無_レ有_レ果。無_レ有_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_一。乃至無所得。即  是道。即是果。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云云。九十二  初經云。須菩提若一切法不_レ空者。菩薩摩訶薩不_レ得_二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_一。今一切法實空故。菩薩摩訶薩能  得_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_一云云。中論云者。第四四諦品  云。以_レ有_二空義_一故。一切法得_レ成。若無_二空義_一者。一切法  不_レ成。註云。以_レ有_二空義_一故。一切世間出世間法皆悉成  就。右無_二空義_一則皆不_二成就_一《割書:文》眞空妙有不_二止不_一_レ礙。亦  能相成。 緣起義其妙矣哉〇二色空各開_二 四義_一 中三。初  總標。二別釋。三總結。今乃初也。  色空各開_二 四義_一。  〇二別釋二。初以_レ空望_レ色明_二 四  義_一。二以_レ色望_レ空準釋。初中亦二。初標。二釋。今初。 【二十五頁下段】 眞空望_レ色通有四義_一。 〇二釋中有_レ 四。一廢_レ己成_レ他  義。二泯_レ他顯_レ己義。三自他俱存義。四自他俱泯義。今  乃初也。 一廢_レ己成_レ他義。以_二空即色_一故。即現空隱也。  此即假  義。一切諸法似_レ有顯現。即法眼道種智之境。是名_二色  現空隱_一也〇二泯_レ他顯_レ己義。 二泯_レ他顯_レ己義。以_二色即空_一故。則色盡空顯也。 此即  空義。色等諸法當體即空。即是慧眼。一切智之境。是  名_二色盡空顯_一也〇三自他俱存義。 三自他俱存義。以_二隱顯無二是眞空_一故。謂色不_レ異_レ空 言_二幻色_一色存也。空不_レ異_レ色爲_二眞空_一空顯也。互不_二相礙_一。 二俱存故。 此即亦空亦有中道雙照義。是佛眼一切  住智之境。空有即如來藏心故。全體融即故。名曰_二俱存_一。  非_レ如_三牛角雙立名爲_二俱存_一也〇四自他俱泯義。 四自他俱泯義。以_二擧體相即_一。全奪兩亡。絕二邊故。  此乃非有非空中道。雙遮無分別智絕待之境。從上四  義全不_二相離_一。唯是一如來藏心。依圓離言法性。義門成_レ 【二十六頁上段】  四而已〇二以_レ色望_レ空四義准_レ 上。 色望_二於空_一亦有_二 四義_一。一隱_レ自顯_レ他義。二隱_レ他顯_レ自義。 三俱存義。四俱泯義。竝准_レ前思_レ之 ̄ヲ可_レ解。  〇三總 結。  是則幻色存亡無閡眞空。隱顯自在。合爲_二 一味_一。圓 融無礙。是其法也。  寂曰。今家常途以_二始敎_一判_二般若  空宗_一。而至_三於判_二釋此經_一。唯言_二實敎所攝_一。不_三細判_二其  分齊_一。今結_二色空四門_一。言_二圓融無礙_一。豈非_二超力越格之  趣_一乎。粘敎之流宜_三以_レ此備_二針艾_一矣〇四就_二觀行_一釋。  於_レ 中有_レ 二。初標章。二解釋。今乃初也。 四就_二觀行_一釋者。觀行有_レ 三。  〇二解釋中三。初約_二止  觀_一釋。二約_二悲智_一釋。三引_二他師_一釋。今乃初也。 一觀_二色即空_一以成_二止行_一。觀_二空即色_一以成_二觀行_一。空色無二 一念頓現。即止觀俱行。方爲_二究竟_一也。 起信論云云。  何修_二止觀門_一。所_レ言止者。謂止_二 一切境界相_一。隨_二順奢摩  他觀_一義故。所_レ謂觀者。隨_二順毘鉢舍那觀_一義故。云何隨  順。以_三此二義漸漸修習不_二 相捨離_一故。雙現前故《割書:文》。眞  如體寂。順_二性寂_一故。曰_レ静曰_レ止。本覺靈照順_二本照_一故。 【二十六頁下段】  曰_レ明曰_レ觀。妄風散動 ̄スレハ以_二奢摩他_一而止_レ之。心水昏  濁 ̄スレハ以_二毘鉢舍那_一而觀_レ之。修習純熟則止觀雙行。是  言_二憂畢叉_一。此翻云_二平等_一。止觀及憂畢叉者。是諸乘之根  本。萬行之導首故。先約_二此義_一以顯_二 三觀_一也〇二約_二悲  智_一釋。 二見_二 ̄レハ色即空_一。成_二大智_一而不_レ住_二 生死_一。見_二 ̄レハ空即色_一。成_二 大悲_一而不_レ住_二涅槃_一。以_二色空境不二悲智念不_一_レ殊。以成_二無 住處行_一。 凡夫不_レ知_二諸法空寂_一故。妄貪_二塵境_一住_二於  生死_一。二乘不_レ達_二諸法幻有_一故。捨_二離大悲_一住_二於涅槃_一。  菩薩了_二達空假不二_一 故。不_レ住_二 二邊_一。悲智雙修能成_二無  住處行_一。是名_二空中種_一_レ樹也〇三引_二他師_一釋。 三智者禪師。依_二瓔珞經_一立_二 一心三觀義_一。一從假入空觀。 謂色即空故。二從空入假觀。謂空即色故。三空假無礙 觀。謂色不_レ異_レ空。空不_レ異_レ色。色空無礙故。  今此三  觀。其文則雖_レ出_二瓔珞_一。其義則彌_二諸經論_一。法性自爾  之妙理矣。而千古未_下嘗有_中分明解_二釋此理_一之文_上。粤有_二  天台智者禪師_一證_二法華三昧_一。發_二旋總持_一。宣_二說諦觀之 【二十七頁上段】  妙義_一。橫說縱說無_レ不_レ盡_レ理。次第圓融理趣煥然。今  引_二彼說_一解_二此三觀_一。蓋乃因_二此釋義_一。旌_二夫美德_一 者乎。  三觀之義。如_二法華三部中明_一。此略不_レ出〇二顯_二法體_一。  於_レ 中有_レ 二。初分文。二釋。今初。 經。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疏。第二顯_二其法體_一。於_レ 中分_レ 二。先總後別。  〇二釋中  二。初總顯。二別顯。今乃初也。 總中言_二是諸法空相_一者。明_二蘊等非_一_レ 一故云_二諸法_一。顯_二《割書:一本|作辦》 此空狀_一故云_二空相_一。或眞空體相也。中邊論云。無_レ 二有_二 此 無_一。是二名_二空相_一。言_二無二_一者。無_二能取所取有_一。有_二此無_一者。 有_二能取所取無_一。是二不二爲_二空相_一。  疏文可_レ解。中邊  論者。頌乃慈氏所說而無著菩薩傳持。釋乃世親所造。  今所_レ引者。眞諦譯中邊分別論也。新譯辨中邊論頌  云。虛妄分別有。於_レ此二都無。此中唯有_レ空。於_レ彼亦  有_レ此。論云。虛妄分別有者。謂有_二所取能取分別_一。於_レ  此二都無者。謂即於_二此虛妄分别_一。永無_二能取所取二  性_一。此中唯有_レ空者。謂虛妄分別中。但有_下離_二所取及能 【二十七頁下段】  取_一空性_上。於_レ彼亦有_レ此者。謂即於_二此二空性中_一。亦但  有_二此虛妄分別_一。若於_二此非有_一。由_レ彼觀爲_レ空。所餘非_レ  無如實知爲_レ有。若如_レ是者。則能無倒顯_二示空相_一。次頌  曰。故說_三 一切法非_レ有非_二不空_一。有無及有故。是則契_二 中  道_一。論云云。新舊二文其旨稍異。可_レ知〇二別顯中二。初  分文。後解釋。今乃初也。 二別顯中有_二其三對六不_一。然有_二 三釋_一。 一就_レ位釋。二就_レ 法釋。三就_二觀行_一釋。  〇二解釋自有_二 三節_一。於_二初就_レ位  釋中_一有_レ 二。初正對_二 三位_一釋。二引證。今初。 初就_レ位釋者。不生不滅者。在_二道前凡夫位_一。謂諸凡夫死_レ 此生_レ彼。流_二轉長劫_一。是生滅位。眞空離_レ此。故云_二不生不 滅_一也。二不垢不淨者。在_二於道中菩薩等位_一。謂諸菩薩障 染未_レ盡。淨行已修名_二垢淨位_一。眞空離_レ此故。云_二不垢不 淨_一也。三不增不減者。在_二於道後佛果位中_一。謂生死惑障 昔未_レ盡。而今盡。是減也。修生萬德昔未_レ圓而今圓。是增 也。眞空離_レ此故。云_二 不增不減_一。 道前等三位者。謂十  信三賢仍屬_二道前_一。十地菩薩名爲_二道中_一。佛果名爲_二道 【二十八頁上段】  後_一。若約_二前後二位_一判 ̄スルトキハ焉。則地前總名_二道前_一。登  地已上竝名_二道後_一。是故十地菩薩義有_二兩判_一。可_レ知。餘  文可_レ解〇二引證中二。初佛性論。二法界無差別論。  今初。 又佛性論中。立_二 三種佛性_一。一道前。名_二自性住佛性_一。二道 中。名_二引出佛性_一。三道後。名_二至得果佛性_一。佛性雖_レ 一。就_レ 位分_レ 三。眞空無_レ異。亦就_レ位分殊。 佛性論第二初云。  三種佛性者。應得因中具有_二 三性_一。一住自性性。二引  出性。三至得性。自性者。謂道前凡夫位。引出性者。謂  從_二發心_一已上。窮_二有學聖位_一。至得性者。無學聖位《割書:文》。又  第四明_二 二種佛性_一云云〇二法界無差別論。 又法界無差別論中。初名_二雜染位_一。次名_二染淨位_一。後名_二 純淨位_一。皆同_レ此也。  論頌曰。不淨衆生界。染中淨菩  薩。最極清淨者。是說爲_二如來_一《割書:文》。與_レ前同意。可_レ知〇二  就_レ法釋。於_レ 中有_レ 二。初正釋_二 六不_一。二結_二眞空相_一。今初。 二就_レ法釋者。謂眞空雖_二即色等_一。然色從_レ緣起。眞空不_レ 生。色從_レ緣謝 ̄スレトモ眞空不_レ滅。又隨 ̄ヘトモ_レ流不_レ染。出 ̄レトモ_レ 【二十八頁下段】 障非_レ浄。又障盡 ̄レトモ非_レ減。德滿 ̄レトモ不_レ增。 〇二結_二眞 空_一。 此生滅等。是有爲相。翻_レ此以顯_二眞空之相_一。故云_二空《割書:一本|作_レ實》 相_一也。  雖_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_一。色等有_二生滅垢淨增  減_一。眞空全無_二生滅垢淨增減_一。故行_二深般若_一者。雖_下行_二  諸度_一治_中諸垢_上。行無_二行相_一。治無_二治相_一。是名_二無修修。無  斷斷_一。如_レ是法門。於_二修行門_一而明_レ之。若就_二果智_一而言_レ  之。一切諸法。從本已來不生不滅。自性涅槃。本來成_二  正覺_一竟。般涅槃竟。此義甚深。如_二華嚴探玄等明_一〇三  就_二觀行_一釋中三。初標。二釋。三結。今初。 三就_二觀行_一釋者。依_二於三性_一。立_二 三無性觀_一。 〇二釋。 一於_二徧計所執性_一。作_二無相觀_一。謂彼即空。無_レ可_二生滅_一。二 於_二依他起性_一。作_二無生觀_一。謂依他染淨。從_レ緣無性。三於_二 圓成實性_一。作_二無性觀_一。謂前二不 ̄レトモ_レ有而非_レ減。觀智照 現 ̄スレトモ而不_レ增。又在_レ纏出_レ障 ̄ヲ。性無_二增減_一。又妄法無_二生 滅_一。緣起非_二染浄_一。眞空無_二增減_一。 三性三無性其旨深  廣。具如_二解深密經第二。瑜伽論七十三。顯揚論第一。 【二十九頁上段】  第六。第十六。雜集論第五。唯識論第八等說_一。今於_二 三  性三無性觀_一。以釋_二 六不_一。可_レ知。又妄下與_二 上所_一_レ配而  無_二大異_一。但略攝結示以明_二前義_一耳〇三結。 以_二此三無性_一顯_二彼眞空相_一也。  〇三明_二所離_一 中二。初  分文。二解釋。今乃初也。 第三明_二其所離_一。眞空所雕具歷_二多門_一。略說有_レ 四。一法相 開合門。二緣起逆順門。三染淨因果門。四境智能所門。 此初也。 具歷多門者。指_二 八十一科_一。今經以_二 四門_一略  攝〇二解釋中二。初標_二牒眞空_一。二正明_二所離_一。今初。 經。是故空中。疏。是故空中無色等者。是前不生不滅等眞 空中也。 是故空中四字。貫_二 下諸文_一。可_レ知〇二正   明_二所離_一。於_レ 中分_レ 二。初正以_二 四門_一明_二所離_一。二問答分  別。初中自有_二 四段_一。於_二初法相開合門中_一 二。初正釋_二今  文_一。二指_二廣文_一。初中有_レ 三。謂蘊處界。今初五蘊。 經。無色無受想行識。疏。無色等者。被眞空中無_二色等蘊一 切法_一故。此就_二相違門_一。故云_レ無也。理實皆悉不_レ壞。由_二色等 法自性本空不_一_レ待_レ壞故。下竝准_レ之。此中五蘊合_レ色爲_レ 一。 【二十九頁下段】 開_レ心爲_レ 四。  蘊處界義。如_二婆沙七十四。俱舍界品廣  明_一。眞空中雖_レ非_レ無_二即_レ空之蘊等。無_レ有_二離_レ空定實之  蘊等_一故。今離_二無之_一。所謂離_レ空蘊等者。即徧計情謂之  蘊等是也。於_レ蘊色心開合可_レ知〇二十二處 經。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疏。二無眼等者。空 中無_二 十二處_一。十二處中。合_レ心爲_二 一半_一。謂意處全。法處 一分。開_レ色爲_二 十半_一。謂五根五境爲_レ 十。及法處一分。  法處一分。乃攝_二諸心所法_一。心所屬_レ心。故云_二心一半_一。  法處一分有_二無表色_一。故云_二色十半_一。今以_二色心_一揀_二 十二  處_一耳。不相應法 ̄ハ大乘判爲_二假立_一。非_二今所_一_レ論。三無爲  法雖_二法處攝_一。是無爲法 ̄ナレハ非_二今所_一_レ無故。亦不_レ言_レ之。  顯正記引_二詒謀_一云云。甚謬矣可_レ知〇三 ̄ニ 十八界 經。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疏。三無眼界等者。空中無_二 十八 界_一。十八界中色等俱開。准_レ 上可_レ知。  〇二指_二廣文_一。釋_二 此三科_一。如_二對法等論說_一。 對法論第一廣明_二 三科_一可_レ  尋。等者。等_二婆沙。俱舍。瑜伽。顯揚。智度等諸論_一。三科  義廣。故推_二廣文_一爾〇二緣起逆順門 【三十頁上段】 經。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疏。第二 緣起逆順門也。無無明者。順觀_二無明流轉門_一。以_二眞空_一故。 云_二無無明_一也。亦無無明盡者。逆觀_二無明還滅門_一。以_二眞 空_一故。無_レ可_レ盡也。此擧_二初後二支_一。中間十支皆應_レ准_レ此。 故云_二乃至_一。末後一支謂_二老死_一。亦流轉 ̄ト還滅 ̄ト皆空無。故 云_二乃至_一。 十二緣起。經論廣說。如_二增一阿含四十五。  雜阿含第十二。大集經第一。第二。第四。涅槃經廿七。卅  四。智論第五。第四十四。唯識論第八。俱舍世品。大乘  義章第四《割書:廿五》等明_一。順逆觀_二緣起_一者。如_二對法第四。地  論第八等辨_一。眞空寂絕中。無_レ有_二流轉還滅之可_一_レ得。故  竝言_レ無也。是辟支迦羅所觀之境也。〇三染淨因果門。 經。無苦集滅道。疏。第三染淨因果門也。苦集是世間因果。 謂苦是生死報。先擧令_レ厭。集是彼因。謂煩惱業厭_レ苦 斷 ̄スルハ_レ集。先_レ果後_レ因故也。滅道 ̄ハ出世間因果。滅是涅槃 果。先擧令_二其忻_一。道是彼因。謂八正道。修_二之於後_一。如_レ是四 諦皆空無也。 四諦義廣矣。如_二增一阿含第十九。中阿含  第七。婆沙七十八。俱舍第二十三。瑜伽九十五。顯揚 【三十頁下段】  第十九。雜集論第六。第八等廣明_一。可_レ尋。眞空無相中  苦等差別。亦不可得故。云_二皆無_一也。此即聲聞所觀之  境也〇四境智能所門。 經。無智亦無得。疏。第四境智能所門也。非_三但空中無_二前 諸法_一。彼知_レ空之智。亦不可得故云_二無智_一也。即此所_レ知空 理。亦不可得。故云_二無得_一也。  已上明_二所離_一竟。問。從  上有_二 二乘所觀境_一。菩薩所緣境。將_レ在_二何處_一耶。答。初  說_二 六不_一。是即菩薩正智境。蘊處界已下菩薩五善巧。  於_二此五法_一。不_レ離_二空慧_一。出假利生是名_二菩薩秘密善巧_一。  然則此經所說總是菩薩道也。二乘道者。即菩薩般  若之一分耳。所謂十八本二皆從_二般若_一生者。旨在_二於  此_一矣。秘鍵分文。人法總通分中。分_二因行證入時_一。分別  諸乘分中。判_二建絕相二_一。一爲_二 五尊三摩地_一等。其旨極  深矣。雖_下與_二今疏_一而殊_中其致_上。不_レ可_レ不_レ知矣。〇二問答  分別。於_レ 中有_レ 二。初問。後答。今乃初也。 問。前云_二空即是色等_一。明_二色等不_一_レ亡。何以此文一切皆空。 豈非_二此空是滅_レ色取_一_レ空耶。  〇二答。三。今初正答。 【三十一頁上段】 答。前雖_レ不_レ礙_レ存。而未_二嘗不_一_レ盡。今此都亡未_二曾不_一_レ立。  存亡互現不_二相妨礙_一。此依他起甚深緣起。譬如_下夢中  見_二山川林樹人畜家宅等_一。而所見境界當體空無。雖_二  體空無_一所見恆有_上。緣生諸法亦復如_レ是。 一切衆生無始  時來由_二 三種習氣力_一。恆處_二大夢_一。二種生死幻相宛然。  衆生倒想執爲_二實法_一。不_レ覺_二能所取是夢事_一。緣起鉤鎖  三道流變。若以_レ智照則一切諸法唯一夢事。空色不  二。存泯無礙。是名_二般若波羅蜜_一〇二引證。 故大品云。諸法無_二所有_一。如_レ是有_二此無_一。 大品般若經  第三云。舍利弗白_レ佛言。世尊諸法實相。云何有。佛言。  諸法無_二所有_一。如_レ是有_二如_レ是無所有_一。是事不_レ名。名爲_二  無明_一云云。廣說可_レ尋〇三會同。 此就_二無所有_一。前據_二如是有_一也。又前就_二相作門_一。此據_二相 害門_一。一法。二義。隨說無_レ違。 五敎章中卷三性同異  義中。廣明_二 三性同異_一。解_二釋緣起諸法空有無礙_一。與_レ今  同_レ致。可_レ尋〇四辨_二所得_一 中二。初分文。二解釋。今初。 第四辨_二其所得_一。於_レ 中有_レ 二。先牒_レ前起_レ後。後正明_二所得_一。 【三十一頁下段】 此初也。  〇二解釋二。初牒_レ前起_レ後。二正明_二所得_一。初  中亦二。初正牒_レ前起_レ後。二引證。今乃初也。 經。以無所得故。疏。以無所得故者。牒_レ前起_レ後也。以者用 也。故者因也。亦所以也。由_二前無所得爲_一_レ因。所以令_三後 有_二所得_一也。 一切諸法唯一實相。實相無相。於_二諸法  中_一毫有_レ不_レ空。非_二眞實相_一。非眞實相即生死法。豈可_下  以_二生死法_一得_中智斷果_上乎。當_レ知。空無極處。大果顯生。  故云_下由_二無所得爲_一_レ因令_四後有_三所得_二也〇二引證。 故大品云無所得故而得 一念品及淨佛國土品。如_二  上已引_一。又空不證品等。說_二無所得故得_一_レ之。文頗多矣。  可_レ見。大論第十八終廣說_二無所得_一。問曰。若無所得無  所行 ̄ナラハ行者何以求_レ之。答曰。無所得有_二 二種_一。一者世  間欲 ̄スルニ_レ有_二所求_一不_レ如_レ意。是無所得。二諸法實相中。  決定相不可得故。名_二無所得_一。非_レ無_レ有_三福德智慧增_二益  善根_一。如_二凡夫人_一。分_二別世間法_一故有_二所得_一。諸善功德亦  如_レ是。隨_二世間心_一故說_二有所得_一。諸佛心中則無_二所得_一云  云。此文明暢。明_二空無所得_一之龜鑑也。凡三乘賢聖所 【三十二頁上段】  得。福智悉皆從_二無漏淨心_一而緣起。從_レ緣生 ̄スル法無_レ有_二  自性_一故。云_二無所得_一也。非_下以_二斷無_一爲_中無所得_上也。可_レ  知〇二正明_二所得_一 中二。初分文。二解釋。今初。 自下正明_二所得_一有_レ 二。先明_三菩薩得_二涅槃斷果_一。後明_三諸佛 得_二菩提智果_一。  〇二解釋中二。初明_二菩薩斷果_一。二明_二  佛智果_一。初中亦二。初分文。二正釋。今初。 經。菩提薩埵依_二般若波羅蜜多_一故。疏。前中有_レ 二。先擧_二 人 依_一_レ法。後斷_レ障得_レ果。  〇二正釋中二。初擧_二 人依_一_レ法。 菩提薩埵者。擧_レ 人也。義如_二前釋_一。依般若波羅蜜多者。明_下 依_二此法_一修_中妙行_上也。故者起_レ後也。  〇二斷障得果中  二。初標章。二隨釋。今乃初也。 心無罣礙等者。明_二斷障得果_一。有_二其三義_一。一行成。二斷果。 三得果。  〇二隨釋有_レ 三。今初行成。 經。心無罣礙。疏。初言_二心無罣礙_一者。行成也。謂惑不_レ礙_レ心 故。境不_レ礙_レ智故。 惑不_レ礙_レ心者。離_二麤重縛_一。也。境不_レ  障_レ智者。離_二相縛_一也。相縛。麤重縛。義如_二顯揚十六。唯  識疏十九《割書:六十|三紙》等明_一。菩薩摩訶薩了_三達從_レ緣生法空無_二 【三十二頁下段】  所有_一。則正慧現前心如_二虛空_一。能離_二相縛麤重縛_一。於_二心  行_一_レ境。如_二鏡照_一_レ物。無_レ縛無_レ著。無_レ所_二罣礙_一。是名_下行_二深  般若_一心_上。是爲_二行成_一也〇二斷障。 經。無_二罣礙_一故無_レ有_二恐怖_一。遠_二離一切顚倒夢想_一。疏。斷障中 言_二無罣礙故_一者。牒_レ前起_レ後也。無有恐怖者。外無_二魔怨之 怖_一。即魔緣息也。遠離顚倒夢想者。內無_二惑障之倒_一。即惡 因盡也。 魔有_二 四魔。八魔。十魔等_一。今單指_二外魔_一。大論  五十六廣說_二魔障相_一 第六十八卷釋_二魔事品_一。廣辨_二魔  事_一。第五十八初說_三【?】帝釋由_下誦_二般若_一力_上降伏阿修羅_レ【?】。  同《割書:九紙》明_三般若能散_二惡魔外道_一。第八十卷初說_下行_二般若_一  時惡魔愁毒如_二箭入_レ心_一等_上。又同《割書:八紙》說_下深入_二畢竟空_一  魔極愁毒_上。般若對_二治外障_一之事緣不_レ遑_二樓出_一。遠離顚  倒等者。明_レ治_二內障_一。凡一切取相心品悉皆顚倒夢想。  總收焉則煩惱所知二障也。若約_二斷果_一則煩惱特重障。  縛_レ心令_二狹劣_一。猶如_二鐵索_一。縛_レ人令_一_レ不_二自在_一。天仙魔梵  無_二能斷_レ此者_一。唯有_二般若大智劒_一。能截_二斷之_一。故言_二遠  離_一。夢想如_二 上已辨_一。起信論中說_二於四相_一。義記中本《割書:十六|紙》 【三十三頁上段】  以_レ夢爲_レ喩。一切衆生長處_二大夢_一而不_レ覺。菩薩隨_レ位  似覺分覺唯有_二如來_一。三覺圓滿以_レ智照 ̄ストキハ則四相本  來平等同一覺。其旨深玄。可_レ尋〇三得果。 經。究竟涅槃。疏。究竟涅槃者得果也。此云_二圓寂_一。謂德無_レ 不_レ備稱_レ圓。障無_レ不_レ盡名_レ寂。簡_二異小乘化城權立_一。今則 一得永常故云_二究竟_一。又智能究竟。窮_二盡涅槃之際_一。亦云_二 究竟_一也。 涅槃名義出_二於大經廿五《割書:十六|紙》_一涅槃異名出_二  於同卅一《割書:八紙》卅三《割書:十七|紙》等_一。 一切煩惱諸結盡滅名爲_二  涅槃_一。謂有餘涅槃。無餘涅槃。無住處涅槃。若約_二分段  生死_一。則二乘亦得_二前二涅槃_一。若約_二 二死_一則二乘有_二 三  餘_一故。不_レ得_二眞涅槃_一。三餘者何。謂煩惱餘。業餘。果報  餘。三餘義如_二大經廿二。佛性論第三等明_一。更加_二自性  清淨涅槃_一。則成_二 四種_一。如_二 十卷楞伽第四。梁攝論四十  六初。唯識第十明_一。簡_二異二乘_一可_レ知〇二明_二諸佛智果_一。  於_レ 中有_レ 二。初分文。後正釋。今乃初也。 第二明_三諸佛得_二菩提智果_一。於_レ 中有_レ 二。先擧_二 人依_一_レ法。後 正明_二得果_一。〇二正釋中二。今初擧_二 人依_一_レ法。 【三十三頁下段】 經。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疏。謂三世諸佛更無_二異 路_一。唯此一門故。云_二依般若等_一也。  智論第七十九《割書:廿六|紙》  云。此深般若法藏。是十方三世諸佛母。能令_三人疾至_二  佛道_一。如_二經中說_一。三世諸佛皆從_二般若_一得。同《割書:卅紙》云。般  若是十方三世諸佛妙法。如_二 一城門_一。四方來者無_二異門  入_一。首楞嚴經云。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〇二得果  中二。初翻_レ名總釋。二別釋_二覺無上_一。今乃初也。 經。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疏。後正明_二得果_一者。言_二阿耨 多羅_一者。此云_二無上_一。三藐云_レ正。次三云_レ等。菩提云_レ智。云_レ 覺。總言_二無上正等知覺_一。 〇二別釋_二覺無上_一。 覺有_二 二義_一。一正覺。即如理智。正觀_二眞諦_一。二等覺。即如 量智。遍觀_二俗諦_一。而皆至極無過故云_二無上_一也。《割書:連珠所依本|過ノ字作_レ》  《割書:邊。又上也ノ下有_二 上來|所得竟總結ノ一句_一。》二智差別如_二唯識。攝大乘等論明_一。  又法華玄義智妙中云云。上來智斷二果。菩薩 ̄ハ分證。  諸佛 ̄ハ窮滿。今且約_二斷證次第_一。屬_二斷於菩薩位中_一。屬_二智  於果上證得_一耳。非_レ謂_二菩薩有_レ斷而無_レ智。諸佛有_レ智  而無_一_レ斷也〇五結_二歎勝能_一 中二。初分文。二解釋。今初。 【三十四頁上段】 第五結_二歎勝能_一於_レ 中有_レ 二。先別歎。後總結此初也。  〇二解釋中二。於_下初釋_二別歎_一 中_上 二。初牒前起後。二正  明_二歎德_一。今乃初也。 經。故知。疏。言_二故知_一者。牒_レ前起_レ後也。由_下佛菩薩皆依_二般 若_一得_中菩提涅槃果_上故。故知_二般若是大神呪等_一。  〇二  正明_二歎德_一 中二。初標章。二隨釋。今初。 經。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呪。是大明呪。是無上呪。是無 等等呪。疏。歎_二其勝能_一。略敍_二 四德_一。然有_二 三釋_一。 大品大  明品云。是般若波羅蜜多。是大明呪。是無上呪。乃至  三世諸佛學_二此大明呪_一。得_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_一。大  論五十七釋云云。又勸持品云。般若波羅蜜是大明呪。  無上明呪。無等等明呪。乃至三世諸佛。因_二是明呪_一得_二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_一。因_二此明呪_一。世間便有_二 十善道_一。便  有_二 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_一。便有_二 六波羅蜜四念處  乃至十八不共法_一。便有_二法性如法相法住法位實際_一云  云。大論五十八有_レ釋云云。奇哉此文也。此大明呪果  是何物乎。宜_レ 下_二工夫_一矣。呪者梵云_二陀羅尼_一。秦云_二能 【三十四頁下段】  持_一。集_二無量善法_一。能持令_二不_レ散不_一_レ失。又翻_二總持_一。謂持_レ  善不_レ失。持_レ惡不_レ生。或翻云_二遮持_一。體遮_二 三惡_一。性持_二  三智_一。又遮_二 二邊惡_一。持_二 中道善_一。義翻曰_レ呪。猶如_二梵呪  有_二遮持德_一故。今即實相中道不可思議呪。可_レ知〇二  隨釋。於_レ 中有_レ 三。今初就_レ法釋。 一就_レ法釋_レ 四。一除_レ障不_レ虛。名爲_二神呪_一。二鑑照不_レ昧。名 爲_二明呪_一。三更無_二能過_一名_二無上呪_一。四獨絕無倫。名_二無等等  呪_一。〇二就_二功能_一釋。 二就_二功能_一釋_レ 四。一能破_二煩惱_一。二能破_二無明_一。三令_二因行 滿_一。四令_二果德圓_一。 破_二煩惱_一者。謂破_二煩惱障_一。煩惱障即  見思二惑也。破_二無明_一者。謂除_二所知障_一也。令_二因行滿_一  者。四十一位賢聖也。令_二果德圓_一者。即佛三身萬德也。  所_レ謂四十一賢聖道。即因如來藏也。一身萬德者。即果  如來藏也。其覆_二障如來藏心因果二位德用_一。而令_レ不_二  顯生_一者。煩惱所知二障也。般若波羅蜜能遮_二 二障_一。能  持_二因果二位德用_一。總持中之王。無上無過無等等。是乃  盡十方三世遮_レ惡持_レ善之都會也〇三就_レ位釋。於_レ 中 【三十五頁上段】  有_レ 二。初正敍_二 四德_一。二別釋_二無等等_一。今初。 三就_レ位釋_レ 四。一過_レ凡。二越_レ小。三超_レ因。四齊_レ果。 大  論五十八云。復餘呪術。能隨_二貪欲瞋恚_一。自在作_レ惡。是  般若波羅蜜呪。能滅_二禪定佛道涅槃諸著_一。何況貪恚麤  病 ̄ヲヤ。是故名爲_二大明呪。無上呪。無等等呪_一。復次是呪  能使_三 人離_二老病死_一。能立_二衆生於大乘_一。能令_下行者於_二 一  切衆生_一最大_上。是故名_二大呪_一。能如_レ是利益故。名爲_二無上_一。  先有_二仙人所作呪術_一。所_レ謂能知_二他人心_一。呪名_二抑叉尼_一。  能飛行變化呪。名_二犍陀梨_一。能住_レ壽過千歲萬歲呪。於_二  諸呪中_一無_二與等_一。於_二此無等呪術中_一。般若波羅蜜過出  無量故名_二無等等_一。復次諸佛法名_二無等_一。般若波羅蜜  得_レ佛因緣故。名_二無等等_一。復次諸佛於_二 一切衆生中_一。名_二  無等_一。是般若呪術佛所作故。名_二無等等呪_一云云。廣說  可_レ討〇二别釋_二無等等_一 中二。初正釋。二引證。今初。 謂無等之位互相齊等故。云_二無等等_一。 無等之位即佛  果也。佛佛齊等故名_二無等等_一。四種平等如_二 十卷楞伽第  五。七卷經第四說_一〇二引證。 【三十五頁下段】 十地論云。無等者。謂佛比_二餘衆生_一被非_レ等。故重言_レ等者。 謂彼此法身等故。何故不_三但說_二無等_一耶。示_二現等正覺_一故。  十地論第二頌曰。諸佛無等等。功德如_二虛空_一。論云云。今  所_レ引乃論文也。言_二示現等正覺_一者。即是彼此法身平  等無二義。故引以證_二佛佛齊等_一〇二釋_二總結_一。 經。能除_二 一切苦。眞實不_レ虛。疏。第二總結_二勝能_一也。謂三苦 八苦等故。云_二 一切苦_一也。分段變易亦云_二 一切苦_一也。除苦 決定故。云_二眞實不虛_一也。 三苦者。如_二俱舍論廿三。雜 集論五《割書:九紙》六《割書:七紙》大經聖行品等明_一。八苦三苦相攝如_二法  苑珠林八十三明_一。餘如_二 上度苦厄鈔中述_一也。行_二般苦_一  者得_レ益決定故。云_二眞實不虛_一也〇三總結_二廣略_一。   上來廣略不_レ同。總明_二顯了般若_一竟  是結_二 上廣略二  分_一之文也。諸註分科不_レ允可_レ知〇自下大段第二秘密  般若。於_レ 中有_レ 二。初分文。二解釋。今初。 自下第二明_二秘密般若_一。於_レ 中有_レ 二。先牒_レ前起_レ後。後正 說_二呪句_一。   〇二解釋中。今初牒_レ前起_レ後。 前云。是大神呪。未_レ顯_二呪詞_一。故今說_レ之。 雲棲随筆云。 【三十六頁上段】  般若心經云。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呪。是大明呪。是無  上呪。是無等等呪。蓋指_二般若_一爲_レ呪。非_レ指_二揭諦揭諦四  句_一也。今人但知_三呪屬_二密部_一。而般若心經顯部也。顯部  亦呪也。此持呪家所_二忽焉而不_一_レ察者也云云。寂日。  此說固有_二 一理_一。雖_レ然其言_二呪非_レ指_二揭諦等四句_一者。  恐不_レ應_レ理。蓋般若顯文與_二揭諦等_一鎔融無礙。故經文  與_レ呪竝是大神呪也。大明呪等也。然則是大神呪等言  奄_二含前後_一。何以故前後不離。總是如來大智海中之印  文也。文字取_二文字相_一。呪取_二呪相_一者之所_レ不_レ能_レ知也。  〇二正說_二呪句_一 中二。初標章。二別釋。今初。 經。故說_二般若波羅蜜多呪_一。即說_レ呪曰。揭諦揭諦。波羅揭 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訶。疏。正說_二呪句_一。此有_二 二義_一。  〇二別釋有_レ 二。今初不可釋。 一不可釋。以_二是諸佛秘密語_一故。非_二 下位所解_一。但應_二誦持 除_レ障增_一_レ福。不_レ須_二强釋_一。 孤山智旭智光等。以_二不翻_一  爲_レ妙。而切斥_三翻_二釋之_一云云。凡所_二以不_一_レ翻。束有_二 五意_一。  一者呪是諸佛密語。唯佛與_レ佛所_二能領知_一。非_二餘所_一_レ知 【三十六頁下段】  故。二者呪是總持。一一字句含_二攝多義_一故。三者呪中  多有_二鬼神王名_一。不_レ可_レ翻故。四者呪是諸佛密印。如_二王  信印_一故。翻釋則減_二其威神_一故。五者呪乃佛菩薩不思  議力所_二加持_一故。但以_三誦持得_二遮持益_一爲_レ妙。故以_レ有_二  如_レ是五意_一故。不_レ可_二敢翻釋_一也〇二强釋。 二設欲_二强釋_一者。揭諦者此云_レ去也。即智慧功能也。重言_二 揭諦_一者。自度度他也。波羅揭諦者。波羅此云_二彼岸_一。即度 所到處也。波羅僧揭諦者。僧者此云_二衆也總也普也_一。謂 自他普度總到_二彼岸_一也。言_二菩提_一者。到_二何等彼岸_一。謂大菩 提處也。言_二薩婆訶_一者。此云_二速疾_一也。謂欲_レ令_二前所作速 疾成就_一故云爾。  前不可釋。蓋正釋也。今義乃爲_二 一  類機_一。計 ̄ルニ當時因_二鄭公請_一弗_レ獲_レ已而作_二斯釋_一耳。强字  即弗_レ獲_レ已之謂。而自顯_レ非_二釋家之正旨_一也。小島略釋  云。西明云。揭諦等句。古來相傳。此呪乃是西域正音。  秘密辭句。翻即失_レ驗。故存_二梵語_一。又解。呪中說_二諸聖名。  或鬼神名。或諸法奧義_一。言含_二多義_一。此無_二正當_一。故存_二梵  音_一。一云。揭諦揭諦此云_二度度_一。頌_二前長行般若二字_一。此 【三十七頁上段】  顯_下般若有_二大功能_一自度度_上_レ他。故云_二度度_一。次波羅者。此  云_二彼岸到_一。即頌_二長行波羅蜜多_一。所_レ言度度而到_二何處_一。  謂即彼岸是度處也。故云_二波羅揭諦_一。次云_二波羅_一。義如_二  上述_一。言_二僧揭諦_一者。此云_二究竟_一。即頌_二長行究竟二字_一。次  菩提者。此由_二覺即彼岸體_一也。次娑婆訶者。此云_二速疾_一。  謂由_三妙慧有_二勝功用_一。即能速疾至_二菩提岸_一。空海和尚  云。初揭諦顯_二聲聞行果_一。二揭諦擧_二緣覺行果_一。三波羅  揭諦指_二大乘最勝行果_一。四波羅僧揭諦者。明_二眞言曼荼  羅具足輪圓行果_一。五菩提娑婆訶者。說_二 上諸乘究竟菩  提證入義_一。乃至今謂。雖_レ有_二兩三家字義句義_一。慈恩法師  既以不_レ釋。明知。密語不_レ假_二顯釋_一。句義可_レ然。字義難_レ  思。《割書:已上|略釋》寂曰。不翻乃釋_レ呪之正軌 ̄ナルコト斷乎可_レ知。翻釋  之中。子島所 ̄ロノ_レ敍前說。恐不_二允當_一。秘鍵及今疏所_レ釋。  各有_二道理_一。宜_二思擇_一矣。薩婆訶有_二究竟滿足。周遍警覺。  成就散去等多義_一。不_レ遑_二此述_一。〇大文第三結歎回願。 絕筆述懷頌曰。  般若深邃 累劫難_レ逢  隨_レ分讚釋 冀會_二眞宗_一 有緣披讀 妙理無_レ窮  修行至極 果滿 【三十七頁下段】 方終 般若心經略疏探要鈔卷下終 【三十九頁】 大正四年八月十一日印刷                 (非賣品) 大正四年八月十五日發行           佛 書 刊 行 會 編 纂         右代表者 《割書:會  長 |文學博士 》南 條 文 雄         發行者     草 村 松 雄                   東京市小石川區林町二十一番地         印刷者     齊 藤 章 達                   東京市日本橋區兜町二番地         印刷所     東京印刷株式會社                   東京市日本橋區兜町二番地         發行所     佛 書 刊 行 會                   東京市小石川區林町二十一番地 【欄外 左下】                     (植木製本所製本)              【欄外手書きメモのみ】 コー1500稲 【左頁 左上手書き番号のみ】 353  10 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