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頁】 【枠外右上】 二三六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法苑義鏡 表無表章 【枠外右横下】 四〇 【空白】 【左頁】 【枠外左上】 二三七【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一本 【枠外左横下】 一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唯識義卷第一《割書:本》                      釋眞興撰 問。明_二唯識之義_一有_二幾門_一。 答。章有_二 十門_一。卽一出體門。 二辨名門。三離合會釋門。四何識爲觀門。五顯類差別 門。六修證位次門。七觀法何性門。八諸地依起門。九斷 諸障染門。十歸攝二空門也。 問。何故必有_二此十門_一。 答。爲_レ顯_二唯識境。行。果_一。有_二此十門_一。謂初三門顯_二唯識 境_一。次六門明_二唯識行_一。後一門明_二唯識果_一也。 問。出體 之中旣有_二能觀_一。豈非_二行唯識_一。又有_二行果唯識_一。何唯云_レ境。 又第四門中旣有_二所觀識_一。何唯云_レ行。 答。雖_レ說_二行果_一。 皆是觀行者之所觀也。爲_レ令_三行者覺_二-知所觀。能觀體性 及行果等_一。最初出_レ體。是故偏判爲_二所觀境_一。又第四門是 顯_二能觀識_一。雖_レ有_二所觀識_一。是因_二能觀_一。非_二門正意_一。故說 爲_レ行。 問。第一出體門意何。 答。出_二所觀能觀體_一此 門意也。故章第一出體者。此有_二 二種_一。一所觀體。二能觀 體《割書:云云》。 問。此門中有_二其四種_一。謂所觀 ̄ト能觀 ̄ト五種 ̄ト六 【下段】 門 ̄トナリ。何故摠標之中不_レ出_二後二_一。 答。五種 ̄ト六門 ̄トハ 皆(惣門也)所觀類。義門別故分爲_二 二類_一。然五重唯識是觀門次第 也。五種六門就_レ義隨_レ機。故結_二 五種_一云_下摠攝_二 ̄ルコト一切唯 識_一皆盡_上。標_二 六門_一云_下於_二境唯識_一種種異說_上《割書:云云》。章云。所 觀唯識以_二 一切法_一而爲_二自體_一。通觀_二有無_一爲_二唯識_一故《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二種唯識中。先出_二所觀唯識之體_一 也。言_二 一切法_一者。二論頗殊。中(彌勒)邊第一云。一切法者。謂 諸有爲及無爲法《割書:云云》。對(無著)法十二云。一切法者。卽三自 性《割書:ヲ云》。謂遍計等《割書:云云》。然今依_二對法_一可_レ釋_二 一切法_一。以_二 二性 法_一通爲_二所觀_一。觀_二有無_一故。善戒經云。有爲無爲名爲_レ有。 我及我所說爲_レ無《割書:云云》。義濱云。有卽色心等法。然此心心 所 ̄ノ所變故。名_二唯識_一也。無《割書:ト云ハ》卽過去兎角等。非_二心以外_一 故名_二唯識_一《割書:云云》。 問。何以得_レ知_三總三性法爲_二唯識體_一。 答。唯識論第九云。謂唯識性略有_二 二種_一。一者虛忘。謂遍 計所執。二者眞實。謂圓成實。復有_二 二種_一。一者世俗。謂 依他起。二者勝義。謂圓成實。《割書:云云》。 問。若依_二 中邊_一云_下 ̄フハ 以_二有爲無爲_一爲_中 一切法_上。有_二何失_一。 答。有爲無爲唯限_二 【右頁】 【枠外右上】 二三八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一本 【枠外右横下】 二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依圓二性_一。今所觀境廣通_二 三性_一故。不_レ依_二 中邊文_一也。 問。三性名_二 一切法_一者。法謂軌持。三性皆具耶。 答。爾 也。 問。何具耶。 答。軌者(論第一卷)軌範。能緣之心緣_二有無法_一 生_二有無解_一。故云_二軌範_一。持者任持。有無諸法皆持_二有無自 性_一。故云_二任持_一。所以三性 ̄ニ皆具_二軌持_一也。 問(唯言)言_レ唯者簡 持義。簡_二-去遍計_一持_二-取二性_一。遍計所執是所簡去。如何云_二 唯識_一。 答。智(樸揚)周云。遍言所執 ̄ハ體性雖_レ無。然是虛妄識之 所執。亦名_二唯識_一《割書:云云》。信(?[無ヵ]法)叡云。無法卽有 ̄カ上無 ̄ナリ。若 識相之無卽識相 ̄ニ攝 ̄ム。若識性之無 ̄ヲハ卽識性攝。雖_二唯 之所簡_一。而所持相性之上無故。屬_二 二性_一攝。如_下 四分中相 分唯所緣。彼言_レ唯者。簡_二-云能緣_一持_二-取所緣_一。見分雖_二所 簡_一。而緣_二唯所緣相分_一故。述記第三爲_中唯所緣_上。此亦如_レ是 《割書:云云》。 義演云。 問。何故遍計所執名_二唯識性_一。 答。遍 計所執體雖_二是無_一。然不_レ《割書:ヲ以テ》離_二唯識性_一。性者體性。非_二眞 如性_一《割書:云云》。 太抄云。問。遍計所執其體旣無。如何得_レ言_二 唯識性_一耶。答。識上之起 ̄ル妄執性《割書:ナルヲ以》《割書:云云》。 邑云。遍計 無_レ體。由_二妄識變_一亦稱_二唯識_一《割書:云云》。 問。此等記意何。 【下段】 答智周與_二邑記_一其意同也。以_二虛妄識之所變_一。名_二 ̄クト唯識_一 《割書:爲言》。義演與_二太抄_一其意同也。以_二不離識義_一。名_二唯識_一《割書:爲言》。 信叡意云。攝_レ假_一從_レ實名_二唯識_一《割書:爲言》 問。以_レ何可_レ爲_レ正。 答。皆有_二其理_一。不_レ可_二取捨_一。然仲算大德云。准_二 下第七 門_一。叡記爲_レ好。故第七門云。心所變無 ̄ヲハ依他起攝 ̄シテ。眞 如理無 ̄ヲハ圓成實 ̄ニ攝《割書:云云》。 又依_レ簡_二-去遍計_一。得_二唯識顯 現_一。是故遍計名爲_二唯識_一。如_下聖敎中由_レ斷_二煩惱_一得_二菩提_一 故以_二煩惱_一爲_中菩提_上。此亦應_レ然。是故疏云。虛妄唯識性所 遺清淨《割書:云云》。《割書:傍【四角で囲む】疏云。言_二唯識性_一略有_二 二種_一。一者虛妄卽遍計所執。|二者眞實卽圓成實。於_二前虛妄唯識性_一所遣清淨。於_二後》 《割書:眞實唯識性_一所證清淨。○一者世俗卽依他。二者勝|義卽圓成實。於_レ前所斷清淨。於_レ後所得清淨。文。》 古德云。遍計 所執假施設性不_レ離_レ識。故名爲_二唯識_一《割書:云云》。旣無_二所據_一。難_レ 依_二-憑之_一。 問。所觀唯識有_二幾次第_一。 答。章云。略有_二 五 重_一《割書:云云》。卽一遣虛存實識等。意云。觀門次第。從_レ麤至_レ細 總有_二 五重_一《割書:爲言》 問。五重爲_二敎唯識_一。爲_二理唯識_一。 答。敎 理皆有_二 五重_一。然今所_レ明理唯識也。故惠沼云。所詮旣有_二 五重_一。能詮之敎亦有_二 五重_一《割書:云云》。 問。此五重若是章主 所_レ ̄カヤ立。 答。燈云。或以_二世親 ̄ノ五理_一成_二佛 ̄ノ五敎_一。或以_二 【左頁】 【枠外左上】 二三九【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一本 【枠外左横下】 三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五敎_一成_二彼五理_一。或以_二 五敎_一成_二 五敎_一。或以_二 五理_一成_二 五理_一 等《割書:云云》。如_レ是望以_二弘道_一。乃至以_二戒賢_一望_二護法_一。以_二遍覺_一 望_二戒賢_一。以_二弘道_一望_二遍覺_一。總可_レ有_二 四百二十四釋_一。計_レ之 可_レ知。章云。一遣_レ虛存_レ實識。觀_下遍計所執唯虛妄起 都無_中體用_上。應_二正遣_一レ空。情有理無故。觀_二依他圓成諸法體 實。二智境界應_二正存_一レ有。理有情無故《割書:云云》。 問。此文 意何。 答。標_二遣虛存實觀之意_一也。依_二唯識論_一。於_二遍計 所執_一起_二有執_一。於_二依他圓成_一起_二空執_一。今依_二此論_一。以_二空 觀_一遣_二有執_一。以_二有觀_一遣_二空執_一。若細論者。空有二執應_二正 遣_一レ空。倶是情有理無故。故於_二 三性_一增益損減之執。倶觀 應_レ遣_レ空。圓成正智之境。依他後智之境。故云_二 二智境界_一。 雖_下加行智亦緣_中 二性_上。今顯_二存實_一故。言_二 二智境界_一。以_二有 漏智不_一レ證_レ實_一故。不_レ言_二 三智_一也。 問。其遍計 ̄ヲハ遣_レ空。 二性 ̄ヲハ存 ̄トテ有之意何。 答。凡夫執心之前。實我實法 之相。當_二妄情_一顯現。今觀行者。觀_二實我法虛妄顯現。體 用都無_一之時。妄情斷故。我法之相不_二 ̄リヌ更顯現_一。是名_レ遣_レ 虛。依圓二性 ̄ハ諸法體實。執心之前雖_レ不_二顯現_一。觀行者 【下段】 前如_レ理顯現。故觀_二依他是諸法之相。圓成是諸法之性_一。 是名_レ存_レ有也。因論 ̄ニ 問。遍計所執 ̄ヲハ此初重 ̄ニ攝 ̄ル耶否 耶。 答。有云。攝_レ之。三性之法倶名_二唯識_一故。 問。遍 計所執旣遣_レ虛。何攝_二初重_一耶。 答。雖_レ遣_レ虛。然遣虛與_二 存實_一合爲_二 一重_一故。所以攝_レ之。有云。不_レ攝_レ之。遍計所 執旣遣_レ虛了。存_二實法_一爲_二唯識_一。是此重之意也。 問。若 爾遍計所執不_レ可_レ名_二唯識_一。又不_レ可_レ爲_二所觀唯識之體_一。 答。此義不_レ然。遍計所執名_二唯識_一者。以_二不離等義_一名_レ之。 《割書:如_二 上|記_一。》又三性之法。是觀行者所緣境故。遍計亦是所觀唯 識之體。然今此重意者。以_二遍計所執觀_レ虛遣_レ之。依圓二 性觀_レ實存_レ之行相_一。爲_二唯識_一之門也。故此門中雖_レ有_下觀_二 遍計所執_一之義_上。不_レ可言_三取攝_二此門_一也。 問。若爾有_乙 五 重不_下攝_二唯識_一盡_上之_レ失_甲。 答。所觀唯識是廣。故三性爲_レ 體。今五重此所觀中漸次從_レ淺至_レ深二法相對 ̄シテ遣_二-去 一法_一持_二-取 ̄シテ一法_一。以_二持取法_一名_二唯識_一之門 ̄ナリ。何必責_レ 攝_二 ̄ヨト一切_一哉。若爾後後重亦攝_二前前重_一。可_レ名_二唯識_一。若爾 捨濫遣相等義不_レ成。可_レ思_レ之。《割書:此義|好也》章云。無著頌言。名 【右頁】 【枠外右上】 二四〇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一本 【枠外右横下】 四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事互爲_レ客。其性應_二尋思_一。於_レ 二亦當_レ推_二唯量及唯假_一。實 智觀_三無_レ義唯有_二分別三_一。彼無故此無。是則入_二 三性_一《割書:云云》。 問。引_二此文_一之所以如何。 答。引_レ敎證_二遣虛存實義_一。 引_レ證有_レ 二。攝論與_二唯識_一。是第一引_二攝論第六文_一也。卽 初半證_二遣虛義_一。次半及後一行證_二存實義_一也。 問。先此 頌大意如何。 答。無性釋云。名事互爲客其性應尋思 者。謂名於_レ事爲_レ客。事於_レ名亦爾。非_レ如_三 一類謂_二聲與_レ義 相 攝(稱イ)而生。互相繋屬_一。《割書:[傍【四角で囲む】私云。名句文是能詮法也。能顯_二諸法體|義_一故也。聲文名_レ因。名句名_レ果也。義者》 《割書:所詮義也。若體若義皆|名_レ義。謂蘊處界等也]》於二亦當推唯量及唯假者。謂於_二自 性及差別中_一。亦當_レ推_下-尋唯有_二分別_一唯有_中假立_上。其事云 何。謂此二種唯有_二分別_一。唯有_二假立差別言說_一。都無_二眞實 自性差別_一。言_二實智_一者。謂從_二尋思_一所_レ生四種如實遍智。 觀無義者。謂觀_二其義本來無_一レ有。唯有分別三者。觀_三-見唯 有_二 三種分別_一。謂名分別 ̄ト自性假立分別 ̄ト差別假立分 別 ̄トナリ。彼無故此無者。謂義無故觀_二此三種分別亦無_一。是 卽入三性者。如_二 上所說_一。卽是悟_二-入三種自性_一。謂初頌前 半。觀_二名與_レ事更互爲_一レ客。卽是悟_二-入遍計所執自性_一。初 【下段】 頌後半。觀_下彼二種自性差別唯有_二分別_一唯有_中假立_上。卽是 悟_二-入依他起自性_一。第二頌中。卽是悟_二-入圓成實自性_一。 《割書:云云。世親之釋文|頗殊。義甚均_レ之。》 此文意云。二乘凡夫。無始以來執_三-著一 切諸法名與_レ事親以屬著 ̄セルコト如_二夫與_レ妻互相繋屬_一。何 以知者。若發_二語言_一呼_レ火之時。燥物卽來。濕物不_レ來。若 呼_レ水時濕物卽來。燥物不_レ來。若互相離 ̄ナラハ何故召_レ火 不_二水來_一。召_レ水不_二火來_一。是卽於_二名事_一起_二屬著執_一。又於_二 諸法自性差別_一。執_三-著心外實有_二體性_一。是故菩薩住_二煗頂 位_一時。發_二 四尋思_一。創觀_二所取 ̄ノ名 ̄ト義 ̄ト自性 ̄ト差別 ̄ト假有 實無_一。名義相異。故別尋求。名之自性差別 ̄ト 義之自性差 別 ̄トハ相同。故合思察。忍 ̄ト世第一位。依_二前尋思所引如實 智_一。觀_三心外所執一切境義本來無_レ有。唯有_二能緣三種意 言分別_一。謂名分別 ̄ト自性假立分別 ̄ト差別假立分別 ̄トナリ。名 分別者。名義之家名之能緣分別。自性假立分別者。卽 意言上假立名義之自性能緣分別。《割書:意言者有_二 三|釋_一。如_レ下。》差別假立 分別者。於_二意言上_一假立名義之差別能緣分別。彼義無 故。此三分別亦無。是卽悟_二-入三性_一也《割書:爲言》。 問。且四尋 【左頁】 【枠外左上】 二四一【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一本 【枠外左横下】 五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思觀。四如實智觀者何。 答。四尋思者。一名尋思。二義 尋思。三自性假立尋思。四差別假立尋思也。四如實智 者。一名尋思所引如實智。乃至四差別假立尋思所引如 實智也。 問。此二智其體如何。 答。其體卽是別境中 惠。然隨_レ義異 ̄ナルニ立_二 二名_一也。 問。其義何異。 答。無 性云。推求行見 ̄カ假有實無 ̄トスル方便因相。說名_二尋思_一。了_二- 知假有實無_一。所_レ得決定行智方便果相。名_二如實智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惠於_二境上_一未_二決定_一時。有_二推求行 相_一。今言_二尋思智_一者。推_二-求名義等四假有實無_一之智。此智 卽是後決定智之因故。云_二推求行見假有實無方便因相_一 也。後惠於_二境上_一有_下決定了_二-知假有實無_一之行相_上。是前尋 思智所_二引起_一故。云_下了_二-知假有實無_一所_レ得決定行智方 便果相 ̄ヲ名_中如實智_上也。《割書:推求行見之見者。推求義也。決定行|智之智者。決■【定斷ヵ】義也。故此二殊也。》 問。云何云_二名 ̄ト義 ̄ト自性 ̄ト差別 ̄ト_一。 答。呼_二-召之名目_一云_レ 名。此名自體云_二自性_一。此自性上。有_二 ̄ルヲ苦無常等義_一云_二 差別_一。名言所_レ表所詮之義 ̄ヲ云_レ義。此義自體云_二自性_一。此 自性上。有_二苦無常等義_一云_二差別_一。 問。名與_二名自性_一有_二 【下段】 何別_一耶。義亦爾。 答。能詮之用云_レ名。此名持_二自體_一非_レ 他。故云_二自性_一。所詮之用云_レ義。此義持_二自性_一非_レ他。故云_二 自性_一也。 問。觀_二 ̄シテハ名事互爲客_一遣_二何執_一耶。 答。遣_二 屬著執_一。 問。何云_二屬著執_一。 答。有_二 二說_一。有云。執_二名 定有_レ義。義定有_一レ名。是云_二屬著執_一。《割書:云云》。有云。如_三手屬_二壁 柱等_一。名近屬_レ義。是云_二屬著執_一。故泰法師云。有一類法 執凡夫二乘。執_下名聲與_二事義_一相攝生互親屬著如_中夫妻 親相屬著爲_レ主非_上レ客《割書:文。是成_二初|說_一之證。》燈第三云。汝執_下言說得_二 自相_一者如_中-似身根得_二火自相_一卽覺_中燒熱_上。火以_二燒熱_一爲_二 自相_一故。《割書:是成_二後|說_一之證。》 問。疏第二難_二外人_一云。言_三若說著_二自 相_一者。說_レ火之時火應_レ燒_レ口。火以_レ燒_レ物爲_二自相_一故。緣 亦如_レ是。緣_レ火之時火應_レ燒_レ心。今不_レ燒_レ心 ̄ヲモ及不_レ燒_レ 口 ̄ヲモ。明。緣及說倶得_二共相_一《割書:云云》意何。 答。此難意云。汝 若言_三言說之名親著_二法自相_一者。召_二火名_一之時可_レ燒_二其 口_一。又緣_レ火之時可_レ燒_二其心_一。而召_レ火緣_レ火之時。不_レ燒_二口 心_一。明知。名唯得_二共相_一不_レ得_二自相_一《割書:爲言》。 問。次外人難 云。若爾喚_レ火何不_レ得_レ水。不_レ《割書:ト云カ》得_二火之自相_一故。如_レ喚_二 【右頁】 【枠外右上】 二四二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一本 【枠外右横下】 六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於水_一《割書:云云》。此難意何。答意云。若名不_レ得_二自相_一者。何召_レ 火之時。持_二-來火_一不_レ持_二-來水_一。召_レ水亦爾《割書:云云》。 問。此難 何通。 答。次通云。此理不_レ然。無始串習共呼召故《割書:云云》。 問。燈第三云。外人返難。如_二汝定心及五八識_一。得_二 ̄モ法 自相_一。緣_レ火之時何不_レ燒_レ心《割書:云云》。此難意何。 答。汝大乘 云_三定心及五八識得_二法自相_一。若爾其定心等緣_レ火之時。 何不_レ燒_レ心《割書:爲言》。 問。此難如何通。 答。次通云。宗計 有_レ別。汝執言說得_二自相_一者。如_下-似身根得_二火自相_一卽覺_中 燒熱_上。火以_二燒熱_一爲_二自相_一故等《割書:云云》。意云。汝非人云_下言說 得_二法自相_一如_上_三身根覺_二燒熱_一。今我不_レ爾。現量心任_レ境得_レ 之。非_レ謂_三親相屬著得_二法自相_一。故與_レ汝異也《割書:爲言》。 問。名 事互爲客者。依他名事歟。所執名事歟。 答。依他名事 也。觀_二互爲客_一故。若所執名事者。可_レ云_二屬著名事_一。 問。 若爾可_レ云_レ悟_二-入依他_一。何云_レ悟_二-入所執_一。 答。觀_二互爲客 名事_一。了_二-知非屬著名事_一故。云_レ悟_二-入所執_一。 問。若爾初 半頌可_レ云_レ悟_二-入依他所執_一。何偏云_レ悟_二-入所執_一。 答。理 實可_レ云_レ爾。然約_三初修業人始知_二所執空道理_一。偏云_レ悟_二- 【下段】 入所執_一。 問。何以知_二竝悟入_一耶。 答。廓法師云。此釋 論中一相判_レ文。非_レ盡_二頌意_一。由_三初半頌推_二-求名義更互 爲_一レ客。遣_二《割書:ヲ以》外所執横計名義_一。名_レ悟_二遍計_一。由_三次半頌推_二- 求性別唯是意言相分假立_一。名_レ悟_二依他_一。後之一頌是如 實智。了_二能所無_一。約_二此義邊_一名_レ入_二實性_一。若釋論師 決(定也)作_二 此判_一。前頌文中推_二-求名義_一。豈無_二依他_一。性別中豈無_二遍 計_一。又復推_二-求名義假有實無_一。此實無性。豈非_二無相圓成 實_一耶。後頌文言_二唯有分別三_一。此三分別豈是圓成 ̄ナラムヤ。 又實智中豈不_レ悟_二-入遍計依他二種性_一耶。以_二此義_一推故。 此釋論一相判_レ文。非_レ盡_二論意_一。《割書:此師意云。乍_二 二頌_一倶悟_二-入三|性_一爲言。若依_二此師意_一者。乍_二》 《割書:二頌_一倶成_二遣虛存實之|義_一。尋_レ之可_レ思_レ之。》 問。初一頌說_二煗 ̄ト頂位_一。後一頌說_二 忍第一_一者。若別別說。爲當說如何。答。初一頌乍_二 一頌_一 說_二煗頂之行相_一。後一頌乍_二 一頌_一說_二忍。世第一行相_一也。 問。煗頂二位倶作_二尋思觀_一。二位有_二何殊_一。忍。第一倶 作_二如實觀_一。二位有_二何異_一。 答。依_二明得定_一。發_二 下尋思_一。 觀_レ ̄ヲ無_二所取_一。立爲_二煗位_一。依_二明增定_一。發_二 上尋思_一。觀_レ無_二所 取_一。立爲_二頂位_一。依_二印順定_一。發_二 下如實智_一。於_レ無_二所取_一。決 【左頁】 【枠外左上】 二四三【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一本 【枠外左横下】 七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定印持。無_二能取_一 中。亦順樂忍惣立爲_レ忍。依_二無間定_一。發_二 上如實智_一。印_二 二取空_一。立爲_二世第一法_一。是故各異。 問。 觀_二 四尋思_一者。如何觀耶。 答。唯識云。名義相異故。別 尋求。二 ̄カ二 ̄ハ相同。故合思察《割書:云云》疏九末云。謂名義二 種。一自性同。二差別同。故合_二名義二種自性及二差別_一。 爲_二合觀_一也。前二是名義。後二是自性差別《割書:云云》。惣意云。 凡約_二諸法_一。名唯名非_レ義。義唯義非_レ名。故別尋求思察。 名與_レ義各自性差別 ̄ハ其相是同。故合尋求思察。《割書:爲言》。 問。燈云。問。准_レ論云_二名義相異故別尋求。二二相同故合 思察_一。離 ̄ト合 ̄トヲ爲_レ 四。與_二瑜伽_一同。何故無性攝論第六云。 若名。若義。自性差別假立。《割書:此能詮名|自性差別》自性差別義。《割書:此所詮|義。自》 《割書:性差|別 ̄トナリ。》如_レ是六種義皆無故《割書:云云》。如何答耶。 答。次答云。 答_下彼論談_レ法有_二《割書:ト云ハント云フ》其六種_一。若尋思觀卽名義別開。 二自性二差別 ̄トヲ合觀。故成_中 四種_上。瑜伽《割書:三十|六》顯揚《割書:第|六》無性 《割書:第|六》莊嚴《割書:十|二》皆說_二 四尋思四如實智_一。無_下說_二 六尋思_一處_上。西明 云。離卽爲_レ 六合觀爲_レ 四者。准_レ此知 ̄ル非《割書:云云》。 問。名唯名 非_レ義等者何。有經云。一瞿之聲有_二 九義_一。爲_二能詮定量_一。 【下段】 卽倶舍論引_二其頌_一云。方 ̄ト獸 ̄ト地 ̄ト光 ̄ト言 ̄ト金剛 ̄ト眼 ̄ト天 ̄ト 水 ̄ト於_二此九種義_一。智者立_二瞿聲_一《割書:云云》。 答。彼世間以_二瞿之 一言_一。假名_二 九義_一。非_レ謂_三法性 ̄トシテ瞿之一言定_二 九義之能 詮_一。但少乘以_二此文_一。執_三能詮所詮互有_二定量_一耳。《割書:具如_二倶舍|光記_一也。》 問。於二亦當推唯量及唯假《割書:云云》。疏云。於二者。有_二 二種 二_一《割書:云云》。其 ̄レ何(イカン)。 答。名之自性。義之自性。是云_二 一種之 二_一。名之差別。義之差別。是云_二 一種之二_一。故云_二 二種二_一 也。 問。唯量唯假云意何。 答。泰法師云。此中有_二 二 門_一。一攝塵歸識門。一切名義自性差別。唯有_二分別識心_一 也。《割書:釋_二唯量|義_一也。》二攝義歸名門。一切名義自性差別。唯有_二假 立自性差別名字言說_一《割書:云云》。《割書:釋_二唯假|義_一也。》 問。先此二門有_二其 理_一耶。 答。初攝塵歸識門可_レ爾。所謂四種出體中。攝境 從心門 ̄ナリ。後攝義歸名門不可。名是虛疎之法。何以_レ實 從_レ假。故改可_レ云_二性用別論門_一也。《割書:燈破如_レ|是也。》 問。其量者何 義。 答。泰云。量者分量。心用分限故《割書:云云》。 廓法師云。 量者決定義。又識量量度性故《割書:云云》。 問。其假者何義。 答。假者虛疎之義也。 問。約_レ假有_二 一種假。二種假等_一。 【右頁】 【枠外右上】 二四四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一本 【枠外右横下】 八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今言_レ假者。約_二何假_一耶。 答。是約_二 一種觀待假_一。待_二名言_一 故。故論云。唯有_二假立差別言說_一《割書:云云》。問。何故雙觀_二唯 量唯假_一。 答。爲_レ除_二 二種執_一。謂觀_二唯量_一遣_二心外執_一。觀_二唯 假_一遣_二實有執_一也。 問。實智觀無義者。其義何等義。答謂_レ之廓法師有_二 二說_一。 一云名義自性差別。心之所緣境故。以_二境界義_一名_レ義。云_二 觀無義_一。一云名等四中義名_レ義。云_二觀無義_一《割書:云云》。 問。就_二 後義_一。唯四中義觀_二無義_一者。不_レ觀_二餘名等_一歟。 答。四中 義者。以_二所詮義之名_一。餘三皆攝名_レ義。惣云_二觀無義_一。意 云。名義自性差別。皆名言之所詮故。名_二所詮義_一。惣觀_二無 義_一《割書:爲言》。 問。若爾與_二初說_一有_二何殊_一。 答。初說意云。名 等四境。心所緣境故。以_二境界義_一名_レ義《割書:爲言》。後說意云。名 等四境。名言之所詮故。以_二所詮義_一名_レ義《割書:爲言》。故殊也。 《割書:雖_レ有_二 二說_一。|初說正也。》 問。唯有分別三者。依他三分別歟。所執三 分別歟。 答。謂_レ之廓疏有_二 二說_一。一云觀心之三分別。一 云執心之三分別《割書:云云》。 問。二說意何。答。初說意云。無_二 心外所執名義等四義_一。唯有_二能觀依他三分別_一《割書:爲言》。後說 【下段】 意云。無_二所執名等四境_一。唯有_二能迷執心之三分別_一《割書:爲言》。 《割書:初說爲_レ|正也。》 問。云何云_二名分別等_一。 答。緣_レ名能縁之心云_二 名分別_一。緣_二自性假立_一能縁之心。云_二自性假立分別_一。緣_二差 別假立_一能縁之心 ̄ヲ。云_二差別假立分別_一。《割書:言_二分別_一者。心|心所之異名也。》 問。約_レ境有_二名等四_一。何能縁心立_二 三分別_一。不_レ立_二義分別_一。 答。名分別之名。是名 ̄ト義 ̄ト之家名。故名 ̄ノ言攝_レ義。立_二名 分別_一。義攝_二其中_一。《割書:名義之家名者。名之名 ̄ト|義之名 ̄ヲ合云_レ名也。》 問。何故依_二名是 名義之家名_一。緣_二此名_一能縁心。名_二名分別_一。以_二義分別_一。攝_二 名分別_一。 答。凡一切法。若名若義。名言 ̄カ 所詮 ̄ナリ。故若 名若義之能詮。惣云_二名言_一。緣_二此若名若義 ̄ノ名言_一能縁心。 名云_二名分別_一也。 問。若爾自性差別。亦是名之所詮故。 緣_レ此能縁之心。亦可_レ名_二名分別_一。何不_レ爾耶。 答。自性 差別 ̄モ是所詮故。皆可_レ云_レ名。然而多名集詮_二自性_一。多句 集詮_二差別_一。是故別立_二自性假立分別。差別假立分別_一也。 意云。名之家名。詮_二名與_レ義之自性_一。義之家名。詮_二名與_レ 義之差別_一《割書:爲言》。 問。彼無故此無者。意何。 答。彼者。指_二 心外名事自性差別一切境義_一也。此者。指_二能縁三分別_一 【左頁】 【枠外左上】 二四五【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一本 【枠外左横下】 九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也。無_二彼所執境義_一故。無_二此能縁三分別_一《割書:爲言》。故論云。旣 無_三實境離_二能取識_一。寧有_三實識離_二所取境_一。所取。能取。相 待立故《割書:云云》。 問。四尋思四如實智觀。有漏觀歟。無漏 觀歟。 答。四尋思唯有漏。煗頂二位觀故。如實智亦通_二 無漏_一。始從_二忍位_一至_二 地上_一故。 問。若爾尋思不_レ通_二 地上_一 耶。 答。亦是通之故。伽抄云。尋思不_レ在_二 八地以上_一已 前有。有漏心 ̄アルカ故《割書:云云》。 問。若爾何論云_二頂位_一。名_二尋 思位極_一。 答。其尋思功力。此位極故。云_レ爾也。非_レ謂_二 地 上都無_一。故對法抄云。地上菩薩有漏後得智。作_二尋思觀_一 《割書:云云》。傍 ̄ニ論 ̄ニ問 ̄ス。依_二明得定_一發_二 下尋思_一者。云何名_二明得 定等_一。 答。論云。初獲_二惠日前行相_一故。立_二明得名_一。卽此 所_レ獲道火前相。故亦名_レ煗。《割書:云云》。疏云得_二無漏惠日前起 相_一故云_レ明。如_三日初出時前相名_二明相_一《割書:云云》。 問。云何名_二 明增定_一。 答。論云。明相轉盛故名_二明增_一。尋思位極。故 復名_レ頂《割書:云云》。意云。前位所_レ得無漏明相。此位 ̄ニ轉增。故 名_二明增_一《割書:爲言》。 問。云何名_二印順定_一。 答。論云。印_レ前 順_レ《割書:スルヲ以》後立_二印順名_一。忍_二境 ̄モ識 ̄モ空_一 ̄ナリト故亦名_レ忍《割書:云云》。疏 【下段】 云。順通_二 二種_一。一樂順。二印順。印順之名通_二 下上忍_一。樂 順之言。唯在_二 中忍_一。又差別者。下忍名_二印忍_一。印_二所取無_一 故。中忍名_二樂順_一。樂_二無能取_一。順修_レ彼故。上忍名_二印順_一。 印_二能取無_一。順觀_レ彼故《割書:云云》。 問。云何名_二無間定_一。 答。論 云。謂前上忍唯印_二能取空_一。今世第一法 ̄ニハ二空雙印。從_レ 此無間必入_二見道_一故。立_二無間名_一。異生法中此最勝故。名_二 世第一法_一《割書:云云》。 問。對法第十一云。修_二瑜伽_一有_二 五種_一《割書:云云》。 其五者何。 答。持 ̄ト任 ̄ト鏡 ̄ト明 ̄ト依 ̄ト也。 問。云何名_二持 等_一。 答持者聞惠。任者思惠。鏡者修惠。明者所緣境。依 者轉依。《割書:一|說》又前四皆以_二修惠_一爲_レ體。依如_レ前。《割書:二|說》又持者 於_レ敎起_二 六種心_一。《割書:一根本心。二隨行心。三觀察心。四實解|心。五惣聚心。六希望心也。是皆聞惠也。》任者 次起_二 十一作意_一。《割書:有覺有觀作意。無覺有觀作意。無覺無觀作意。奢|摩他作意。毘鉢舍那作意。相應作意。起相作意。攝》 《割書:相作意。捨相作意。恆修作意。|恭敬作意。是皆思惠也。》鏡者次起_二 九種住心_一。《割書:内住。等住。安|住。近住。調順。》 《割書:寂静。最極寂静。專住。一|趣等持也。是皆所以定也》明者依_レ智起_二諸神通_一也。《割書:三|說》 問 初說云何。 答。疏第九云。聞_下隨_二-順通_三-達眞如_一契經等 法_上故云_レ持。《割書:持者|聞持》聞_レ敎已。如_レ理作意故云_レ任。《割書:任者|任持》依_二 三 摩地_一發_二修惠觀_一。如_レ實觀故云_レ鏡。《割書:鏡者明|照義。》依_二-止定心_一。思_二- 【右頁】 【枠外右上】 二四六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一本 【枠外右横下】 一〇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惟定中所起影像_一。觀_二此影像不_一レ異_二定心_一。故云_レ明。由_三如_レ 是乃至捨_二-離二種能所取_一故。證_二無所得_一。正入_二見道_一。捨_二 一切麤重_一。得_二清淨轉依_一。故云_レ依《割書:云云》。《割書:後二說具|如_レ燈之。》 問。約_二此 持任等_一分_二-別因果_一何。 答。疏云。前四是地因。第五是 地果《割書:云云》。 問。此五法何位修耶。 答。燈有_二 二釋_一。一云 准_二彼論文_一。依_二煗等位_一。卽通_二 四善根_一皆有_二此四_一。二云又 釋。持任等唯除_二眞見及佛果位_一。佛果位中更無_レ果故。眞 見道中無_二影像等_一故。云_レ通_二所餘位_一《割書:云云》。具如_二燈第七_一。 依_レ不_二要須_一。且以略耳。已上傍論畢。 章云。成唯識言。識言惣顯_三 一切有情各有_二 八識。六位心 所。所變相見。分位差別及彼空理所_レ顯眞如_一《割書:云云》。 問。 引_二此文_一意何。 答。爲_レ證_二遣虛存實之義_一。引_二 二證文_一之 中。是第二引_二唯識論第七文_一也《割書:傍【四角で囲む】十六丁上爲_レ證_二遣虛存實|義_一引_二 二證文_一。第一引_二攝論第》 《割書:六文_一。今第二|引_二唯識論_一也。》卽是先引_二識言釋_一。證_二存實義_一。次下引_二唯言 釋_一。證_二遣虛義_一。是卽初也。 問。此文大意如何。 答。此 文意。外人難_二唯識之義_一有_二 九難_一 中。是答_二第九異境非唯 難_一之文也。論云。汝應_二諦聽_一。習唯一識 ̄ノミナラハ寧有_二 十方 【下段】 凡聖尊卑因果等別_一。誰爲_レ誰說_二何法_一何 ̄カ求 ̄メム。故唯識 言。有_二深意趣_一《割書:云云》。釋_下此有_二深意趣_一文_上也。故疏云。此釋_二 深意_一。一切有情各各有_二 八識 ̄ト。遍行等六位心所 ̄トノ各各 自體分及此所變相見二分及色心分位二十四不相應等 及彼二無我空理所顯眞如_一《割書:云云》。意云。識言所_レ表凡有_二 五 類_一。一八識心王自體分。二六位心所自體分。三心王心 所所變相見二分。四前三分位不相應法。五於_二前四法_一 觀_二遍計所執_一。以_レ空爲_レ門所_レ顯空理也。初四俗事是依他 也。後一眞理是圓成也。卽顯_二所存二性有_一也。 問。其一 切有情者。意如何。 答。一切者。悉皆之義。唯依_二取蘊_一 建_二-立有情_一。佛無_二《割書:ヲ以》有漏_一。非_二有情攝_一。若示現者。佛亦有 情。故云_二 六十二有情_一也。 問。一切有情。後三識定有。 其前五識有無不定。初禪無_二鼻舌兩識_一。二禪已上無_レ有_二 五識_一。而何惣云_二 一切有情各有八識_一。 答。章依_二少分_一說_二 一切言_一。又依_二種子_一各有_二 八識_一。第八含_二-藏轉識能熏種子_一 故也。 章云。識自相故。識相應故。二所變故。三分位 故。四實性故。如_レ是諸法皆不_レ離_レ識。惣立_二識名_一《割書:云云》。 【左頁】 【枠外左上】 二四七【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一本 【枠外左横下】 一一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問。此文意何。 答。此文釋_三 上五名_二唯識_一之文也。故疏 云。所_二-以許_一レ有_二識自體_一者。識自相故。許_二心所_一者。識相 應法故。許_二見相分_一者。卽心及心所二體所變故。許_二不 相應_一者。卽前三種分位故。許_二眞如_一者。卽前四種實性 故。如_レ是五法。皆不_レ離_レ識。惣名爲_レ識。非_レ無_二心所等_一《割書:云云》。 問。無漏種子。五種之中何攝。 答。演祕有_二 二釋_一。一 云識自相攝。不_レ離_二第八識自體分_一故。二云識所變攝。有 漏第八雖_レ不_レ能_レ變。而無漏變 ̄トノ所變之類故。所變攝 《割書:云云》。《割書:有義斷云。後|義解爲_レ勝。》從方云。但有_二依持義_一。持令_レ不_レ散。故不_レ 離_レ識。故亦名_二唯識_一也。譬如_二赤眼人把_一レ火。亦如_二 人頂上 帶 ̄セル物雖_レ不_レ見以_レ頂持_一レ之《割書:云云》。 ○識自相門 問。言_二識自相_一者何。 答。八識心王名_二識自相_一。言_二自相_一 者。謂自體也。 問。約_二心王_一具_二 四分_一。何分爲_二自相_一。 答。唯後二分也。相見二分 ̄ハ識所變攝故。 問。其八識者。 何。 答。卽三能變識也。卽一異熟能變識。《割書:第八|識也》二思量能 變識。《割書:第七|識也》三了別境能變識。《割書:前大|識也》 問。第一異熟識之體 【下段】 何。 答。論云。初阿賴耶識《割書:云云》。釋論云。初能變識。大小 乘敎名_二阿賴耶_一《割書:云云》。 問。何故名_二阿賴耶_一。 答。阿賴耶 者梵語。此翻爲_レ藏。具_二 三義_一故。故論云。此識具有_二能藏。 所藏。執藏義_一故《割書:云云》。 問。云何名_二能藏等_一。 答。論云。 謂與_二雜染_一互爲_レ緣故。《割書:釋_二能藏|所藏義_一。》有情 ̄ニ執 ̄セラレテ爲_二自内我_一故 《割書:云云》《割書:釋_二執|藏義_一。》疏云。能持_二染種_一。種名_二所藏_一。此識是能藏《割書:ト云》。 是雜染法所熏所依《割書:タルヲ以ハ》染法名_二能藏_一。此識爲_二所藏_一。攝 論第二等云。非_レ如_下大等藏_二最勝等中_一卽能所藏_上。《割書:最勝者。|冥性。》 彼論又言。爲_二染第七等_一所_二執藏_一以爲_二内我_一。名_二執藏義_一 《割書:云云》。 問。其雜染者何法。 答。疏云。諸有漏法皆名_二雜 染_一。非_二唯染法_一《割書:云云》。 問。其内我者何法。 答。疏云。唯 煩惱障義。非_二所知障義_一。不_レ爾無學應_レ有_二レ此名_一。此不_三別執 爲_二其我所及與他我_一。名_二自内我_一《割書:云云》。 問。旣有_二 三義_一。必 具_二 三義_一名_二 ̄ルヤ阿賴耶_一。 答。疏云。義雖_レ具_レ 三。正取_下唯 以_二執藏_一爲_上レ名。不_レ爾二乘《割書:無|學》八地菩薩應_レ有_二此名_一。三名 闕_レ 一。卽不_レ得_レ名《割書:云云》。《割書:一者執|藏義也》樞要下云。據_レ實。賴耶但 以_二執藏_一。今擧_二能藏_一。有_二大自在_一似_二常一_一故。別似_二於我_一。 【右頁】 【枠外右上】 二四八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一本 【枠外右横下】 一二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顯_下爲_二我愛_一之所_二執藏_一義_上。意正以_二所執藏_一故。名_二阿賴耶_一。 若以_二能藏_一解_二阿賴耶_一。佛果 ̄ニモ應_レ名。若以_二能藏所藏義_一 解。二乘無學。八地已去。應_レ得_二此名_一。故唯執藏《割書:ヲ以》名_二阿 賴耶_一。闕 ̄テハ卽非也。今擧_二能藏_一顯_二雜染藏_一。佛唯有_二 一能 藏_一。二乘無學 ̄ト八地已去 ̄トニハ有_二 二能藏所藏_一以外有_二 三 藏義_一。故以_二執藏_一名_二阿賴耶_一《割書:云云》。 問。若以_二執藏義_一名_二 阿賴耶_一者。何疏第三云。此能 ̄ト執藏亦通_二無漏_一。所藏不_レ 通_二無漏_一《割書:云云》。 答。其意殊也。佛果位第八識。亦能含_二-藏 無漏種_一故。云_二能藏_一也。平等性智所_二緣執_一故。云_レ有_二執藏 義_一也。無_二妄執義_一也。《割書:具如_二燈|第四_一之。》 問。若爾。何樞要云_三佛唯 有_二 一能藏_一。 答。無_二妄執之執藏義_一故。云_レ爾也。非_レ無_二緣 執之執藏義_一也。 問。約_二阿賴耶_一。有_二自相。果相。因相_一。 今言_二識自相_一者。不_レ開_二餘二_一歟。 答。論云。攝_二-持因果_一 爲_二自相_一故《割書:云云》。疏云。自體是惣。因果是別。自相攝_二-持因 果二相_一。爲_二自體_一故《割書:云云》。 問。第八旣有_二我愛執藏等三 位名_一。何故惣標_下 三能變中擧_二異熟果相之名_一。別釋中致_中 染分藏識之名_上。 答。論云。此識自相 ̄ハ分位雖_レ多。藏 ̄トイハヽ 【下段】 初 ̄ナリ過重 ̄シ。是故偏說《割書:云云》。疏云。今由_二 二義_一說_二阿賴耶_一。 由_下此自相雖_レ有_二 三位_一。以_二彼藏《割書:ト云》名_一 三位之中初位所_上レ攝。 自從_二無始_一乃至_二 七地二乘有學_一。最初捨故。又以_二是名我 執所_レ執過失重_一故。雖_三染分名亦通_二異熟_一。異熟之名。望_レ 此仍輕。以_下此藏名通_二 二種義_一過失之重_上。故。今偏說《割書:云云》。 問。若爾何故惣標擧_二異熟名_一。 答。論云。一謂異熟卽 第八識。多異熟性故。《割書:云云》。疏云。多異熟者。謂此識體惣 有_二 三位_一。一我愛執藏現行位。卽唯七地以前菩薩。二乘 有學。一切異生 ̄トノ從_二無始_一以來 ̄ナリ。謂名_二阿賴耶_一。至_下無_二 人 執_一位_上。此名_二執藏_一。二善惡業果位。謂從_二無始_一乃至_二菩薩 金剛心。或解脱道時。乃至二乘無餘依位_一。謂名_二毘播迦_一。 此云_二異熟識_一。至_下無_二所知障_一位_上。三相續執持位。謂從_二無 始_一乃至_下如來盡_二未來際_一利_二-樂有情_一位_上。謂名_二阿陀那_一。此 名_二執持_一。或名_二心等_一。長短分限不_レ過_二 三位_一。以_三異熟名亦 通_二初位_一。故論說言_二多異熟性故_一《割書:云云》。 問。何故不_レ擧_二初 後之名_一。 答。疏云。不_レ言_レ初以_レ狹故。不_レ言_レ後以_レ寛故。 寛狹 ̄トハ何事 ̄アレハ遮不_レ說也。此中意。說_二熏習位識_一。若說_レ 【左頁】 【枠外左上】 二四九【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一本 【枠外左横下】 一三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寛時。佛無_二熏習_一。說卽無用。若說_レ狹時。八地以後猶 有_二《割書:ヲ以》熏習_一。便爲_二不定_一。又但說_下因有_二虛妄_一位_上。不_レ說_二於 佛_一故。說_二異熟識_一。是多異熟性。寛狹皆得。又爲_二 五位_一。一 ̄ハ 異生位。二 ̄ハ二乘有學位。三 ̄ハ二乘無學位。四 ̄ハ十地菩薩 位。五 ̄ハ如來位。異熟《割書:ト云》一名通_二前四位_一。故言_二多異熟性_一。不_レ 說_二餘名_一。又十三住 ̄ニ通_二 十二_一故。又七地如_二樞要說_一《割書:云云》。 《割書:具至_レ顯_二類差|別_一可_レ論_レ之。》 問云。何名_二果相阿賴耶_一。 答。論云。此是 能引_二諸界趣生_一。善不善業異熟果故《割書:云云》。是解_二果相_一之文 也。疏云。謂此識是能引_二諸界。諸趣。諸生_一。惣善惡業之 異熟果。說名_二異熟_一《割書:云云》。 問。阿賴耶。阿陀那之名。亦是 果相。何故獨擧_二異熟名_一。 答。論云。此識果相雖_二多位 多種_一。異熟《割書:ト云》寛 ̄シ不共 ̄ナリ。故偏說_レ之《割書:云云》。 問。其多位多 種之意何。 答。多位者。我愛執藏等三位。或資粮等五 位也。多種者。卽五果中 ̄ニ有義 ̄ハ具_二 四果_一。除_二離繋果_一。有義。 具_二 三果_一。且除_二土用_一。意云。此識果相雖_二多位多種_一。今此 異熟名。三位 ̄ニハ通_二初二_一。五位 ̄ニハ通_二初四_一。故云_レ寛。又等 流。增上。土用三果。可_レ通_二餘法_一。唯異熟果不_レ通_二餘法_一。 【下段】 故云_二不共_一也。 問云。何名_二因相阿賴耶_一。 答。論云。此 能執_二-持諸法種子_一。令_レ不_レ失故。名_二 一切種子_一《割書:云云》。是解_二 因相_一之文也。疏云。以_下現行識執_二-持諸法自他種子_一令_上レ不_レ 失故。名_二 一切種_一。釋_二因相義_一。此第八識所_レ執諸法。諸法 之因 ̄ヲモ今說 ̄ク亦是此識因相《割書:ト云》。卽種子識《割書:云云》。 問。此 三相若現行 ̄ナルカ。若種子 ̄ナルカヤ。 答。樞要上有_二 四釋_一。第四 正釋云。三相倶取_二現行及一切種_一。與_二轉識_一互爲_二因果_一故 《割書:云云》。 問。且釋_二初能變識_一有_二幾門_一。 答。論頌云。初阿賴耶 識。《割書:第一自|相門。》異熟。《割書:第二果|相門。》一切種。《割書:第三因|相門。》不可知執受處。《割書:第四|所緣》 《割書:門》了。《割書:第五行|相門。》常與_二觸作意受想思_一相應。《割書:第六相|應門。》唯捨受。《割書:第|七》 《割書:受倶|門。》是無覆無記。《割書:第八三|性門。》觸等亦如_レ是。《割書:此倶時心所。|例同_二心王_一也。》恆轉 如_二暴流_一。《割書:第九因果|譬喩門。》阿羅漢位捨。《割書:第十伏斷|位次門。》具如_二論竝疏云_一。 問。第八識有_二幾名_一。 答。燈頌云。無沒《割書:無相論云。一切法種|無_レ所_二隱沒_一故。》 本《割書:一切之法|根本故。》宅《割書:無相論云。種|子之宅舍故。》藏《割書:執藏|故。》種《割書:一切法|種子故。》無垢《割書:梵云_二|阿末》 《割書:羅|維_一。》持《割書:執持。梵云_二|阿陀那_一。》緣《割書:中邊云。是餘|識生緣故。》顯《割書:無相論云。五根四大|等。皆於_レ此顯故。》現《割書:楞伽|云。》 《割書:諸法皆於_二本|識上_一現故。》轉《割書:無相論云。與_二諸|法_一爲_レ依而起故。》心《割書:集起|義故。》依《割書:所知|依故》異《割書:異熟|義故》識 《割書:無相論云。分|別事識也。》根《割書:大衆部立爲_二|根本識_一。》生《割書:化地部名_二|窮生死蘊_一。》有《割書:上座部及分別說|部。立爲_二有分識_一。》都 【右頁】 【枠外右上】 二五〇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一本 【枠外右横下】 一四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有_二 十八名_一。又加_二-增一之四阿賴耶_一可_レ爲_二 十九_一。若古人云_二 名十七_一。如_二燈說_一レ之。 問。第二思量能變識何。 答論頌云。次第二能變。是識名_二 末那_一《割書:云云》。釋論云。是識聖敎別名_二末那_一。恆審思量勝_二餘 識_一故《割書:云云》。疏云。於_二聖敎中_一。別名_二末那_一。惣名_レ識故。末那 是意《割書:云云》 問。此第七名_レ意者。第六名_二意識_一有_二何殊_一 耶。 答。論有_二此難_一。故論云。此名何異_二第六意識_一《割書:云云》。卽 答_レ之有_二 三釋_一。 問。其 ̄レ何。 答。一論云。此持業釋。如_二藏 識名_一。識卽意故。彼依主釋。如_二眼識等_一《割書:ト云カ》。識異_レ意故。然 諸聖敎恐_二此濫_一レ彼故。於_二第七_一但立_二意名_一《割書:云云》。疏云。意 是自體。識卽是意也。於_二 六釋中_一是持業釋。如_三阿賴耶名_二 藏識_一。識體卽藏《割書:ナルヲ以》亦是此釋。此與_レ彼同。故指爲_レ喩。其 第六識體雖_二是識_一。而非_二是意_一。非_二恆審_一故。彼依主釋。主謂 第七等《割書:云云》。樞要云。何故第六不_二但名_一レ意。第七不_レ識 ̄トイハ。 第七持業。二義《割書:依止|思量》以顯_二識體_一。第六 ̄ハ依主 ̄ナリ。持_レ他明_レ自。 若第六標_二 一意_一不_レ言_レ識者。不_レ能_レ顯_レ自。第七加_レ識恐_レ濫_二 依主_一故。第七但標_二意名_一《割書:云云》。《割書:已上第|一義了》二論云。又標_二 ̄コトハ意 【下段】 名_一爲_レ簡_二心識_一。積集了別劣_二餘識_一故《割書:云云》。疏云。唯立_二 ̄コトハ 意名_一。爲_レ簡_二心識_一。雖_四皆可_三說名_二心意識_一。據_二增勝義_一。但七 名_レ意。積集心義。了別識義。劣_二餘識_一故。簡_二後心前識_一。但 立_二意名_一。恆審思故《割書:云云》。《割書:第二|義了》三論云。或欲_レ顯_下此與_二彼意識_一 爲_中近所依_上故。但名_レ意《割書:云云》。疏云。顯_下此第七與_二彼第六 意識_一爲_中近所依_上故。但名_レ意。近所依者。以_二相順_一故。同計 度故。六緣_レ境時七與_レ力故。所依七無漏 ̄ナルトキニハ六 ̄モ無 漏 ̄ナリ。七有漏時。六非_二無漏_一。非_二 七緣_レ境時第六與_一レ力故。 六 ̄ニ有_レ識。七 ̄ニハ但名_レ意。爲_レ簡_三第八亦與_二第六之力_一故。復 言_レ近。彼容_三-可爲_二遠所依_一故等《割書:云云》。《割書:疏又有_二別釋_一。繋故|略_レ之。第三義了。》 問。 釋_二第七識_一有_二幾門_一。 答。有_二 十門_一。卽論頌云。次第二能 變。是識名_二末那_一。《割書:第一辨|名門》依_レ彼轉《割書:第二解|所依門》緣_レ彼。《割書:第三解|所緣門》思量 爲性《割書:第四出體|釋義門》相。《割書:第五釋|行相門》四煩惱常倶。謂我癡我見幷我慢 我愛。《割書:第六顯|染倶門》及餘觸等倶。《割書:第七觸等|相應門》有覆無記攝。《割書:第八三性|分別門》 隨_二所生_一所_レ繋。《割書:第九地界|分別門》阿羅漢滅定。出世道無_レ有《割書:云云》。 《割書:第十隱顯|分別門》 問。約_レ意有_二 二義_一。一云依止義。二云思量義。何 故但云_二思量能變_一。不_レ言_二依止_一耶。 答。論云。意以_二思量_一 【左頁】 【枠外左上】 二五一【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一本 【枠外左横下】 一五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爲_二自性_一故。卽復用_レ彼爲_二行相_一故《割書:云云》。故知。思量義勝。故 偏擧_レ之耳。 問。等無間意亦名_レ ̄ケハ意。與_レ此何殊。 答。 第七名_レ意有_二 二義_一。過去名_レ意但有_二依止義_一故殊也。 問。 若爾何論云。恆審思量正名爲_レ意。已滅依_レ此假立_二意名_一 《割書:云云》。 答。其以_二相似義_一假立也。故疏云。意有_二 二義_一。一思 量義。二依止義。第七 ̄ニハ通有_二 二名_一。過去但唯依止。體雖_二 現無_一。與_二現依止思量之意_一相似故。但名_レ意《割書:云云》。樞要云。 意有_二 二義_一。一依止。二思量。七 ̄ニハ二義 ̄ヲ具 ̄ス。餘唯依止。過 去依止似_レ 七故。思量亦似_二《割書:ト云テ》第七_一名_レ意。不_下似_二《割書:ト云テ》心 識_一名_中心識_上《割書:云云》。《割書:對法抄云。意有_二 二種_一。一無間覺意。二現思量|意云云。初是過去意。後是第七也。可_レ思之。》 問。第三了別境能變識何。 答。論云。次第三能變。差別 有_二 六種_一《割書:云云》。謂眼耳鼻舌身意也。 問。旣有_二 六種_一。何故 合爲_二 一能變_一。 答。此六識同了_二境相麤_一故。合爲_レ 一也。 問。何故必六種耶。 答。論云。隨_二 六根境_一。種類異故《割書:云云》。 疏云。謂根與_レ境各有_二 六別_一。識隨_レ彼異故。非_二多少_一。《割書:云云》。 問。先其隨_二眼根_一名_二眼識_一等意可。 答。論云。隨_レ根立_レ ̄コトハ 名具_二 五義_一故。五謂依 ̄ト發屬 ̄ト助 ̄ト如根 ̄トナリ《割書:云云》。謂依_二於根_一。 【下段】 根之所_レ發。屬_二於彼根_一。助_二於彼根_一。如_二於根_一《割書:爲言》。 問。此 五義意何。 答。疏云。此中第一依_レ根之識《割書:ト云ハ》。彼有_二 二 義_一。且如_二眼識_一。眼中之識故名_二眼識_一。依_二眼處所_一識得_レ有 故 ̄トイヘリ。此第七囀。《割書:所依|聲》及由_レ有_レ眼識得_レ有故 ̄トイヘリ。此第 三囀。《割書:具|聲》第二根所發者。彼云。眼所_レ發之識故名_二眼識_一。 由_二眼變異_一識亦變異。如_下迦末羅病《割書:此云_二黄|色病_一。》損_二眼根_一故。所_レ 見青色皆以爲_上レ黄。非_二壞_レ色時而 ̄モ識 ̄ヲモ名_一レ壞。第三屬_二於 根_一者。彼云。屬_レ眼之識故名_二眼識_一。由_下識種子隨_二-逐於根_一而 得_上レ生故。此謂生依。非_二染淨依及根本依。引發依_一也。第四 助_二於根_一者。彼云。助_レ根之識故名_二眼識_一。由_二根合_レ識有_一レ所_二 領受_一。令_二根損益_一。非_二於境界_一故。第五如_二於根_一者。彼云。如_レ 根之識故名_二眼識_一。根識二法倶有情數。非_二彼色法定是有 情_一《割書:云云》。《割書:法華疏云。如根。圖眼。者。|如_二根明昧_一。識亦明昧云云。》問。又隨_レ境立_レ名者。其義 云何。 答。論云。或名_二色識乃至法識_一。隨_レ境立_レ ̄コトハ名順_二識 義_一故。謂於_二 六境_一了別名_レ識《割書:云云》。疏云。了_レ境名_レ識。卽隨_レ 境立_レ名。順_二通別名_レ識之義_一故。謂於_二 六境_一了別名_レ識《割書:云云》 問。此隨_レ境立_レ名。是理盡義歟。 答。是一相義。有_二相 【右頁】 【枠外右上】 二五二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一本 【枠外右横下】 一六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濫_一故。故論云。此後隨_レ境立_二 六識名_一。依_二 五色根未自 在_一說。若得_二自在_一。諸根互用。一根發_レ識緣_二 一切境_一。但可_レ 隨_レ根。無_二相濫失_一《割書:云云》。 問。其若得自在者何位耶。 答。 疏云。何名_二自在_一。如_下 佛地論云_中 轉_二 五識_一時惣有_上。二解。或 從_二初地_一卽名_二自在_一。無漏五識現在前故。《割書:不正|義也》或成_レ佛時。 成所作識彼方起故。然有_二別義_一。人地菩薩。無漏五識雖_レ 不_二現前_一。得_下 後得智《割書:第六生_二法空_一|後得智起。》引_二-生五識_一。於_二淨土等中_一 現_中 神變事_上。何妨_下 五識一一通緣_中 一切異境界_上。不思議力 所_二引生_一故。或有_二別義_一。七地已前由_下 有_二煩惱_一現行不_上レ 絶。 未_二殊勝_一故。不_レ名_二自在_一。入_二 八地_一已去煩惱不_レ行。純無漏 起引_二-生五識_一。可_レ《割書:ヲ以》得_二互緣_一。方名_二自在_一《割書:云云》。《割書:此後二義依_二佛|地論第二師說》 《割書:中_一。云_二因位之中有漏|五根_一。更有_二 二說_一也。》今謂。法華論云。謂凡夫人以_二經力_一 故。得_二勝根用_一。未_レ入_二初地位_一《割書:乃|至》一一根中。悉能具足見_レ 色。聞_レ聲。知_二香味觸等_一。諸根互用故《割書:云云》。玄贊有_二 二義_一。一 義如_二唯識論_一。一義云。若加行力 ̄ヲ 分亦得者。地前亦得 《割書:云云》。故知。諸根互用通_二 地前地上_一也。問。諸根互用者。如 何云_二互用_一耶。 答。樞要有_二 二師義_一。初師義中。更有_二 二 【下段】 義_一。一云。一一識體轉_レ用成_レ多。非_レ轉_二法體_一。《割書:云云》。二云。恐_レ 壞_二法相_一。但取_二自境_一皆是實境。所_レ取他境皆是假境。以_二識 用廣 ̄トモ 非_一レ 得_二餘自相_一。恐眼耳根得_二 三塵_一時。若至 ̄ヲ 能 ̄ク 取 ̄ラハ 壞_レ根不_レ壞_レ境。若不至 ̄ヲ 取 ̄ラハ 壞_レ境不_レ壞_レ根。餘三根 取_二色聲_一亦爾。皆有_二此過_一故《割書:云云》。後師云一一根處遍有_二 諸根_一。各自起_レ用。非_下 以_二 一根_一得_中 一切境_上。以_三諸根用各遍_二 一切_一故。名_二互用_一《割書:云云》。 問。此二師之中。以_レ何爲_レ正。 答。燈云。然法師意存_二第二解_一《割書:云云》。存_二初師第二之解_一《割書:爲言》。 問。初師第一解及後師解有_二何失_一。 答。第一解有_下 壞_二法 相_一之失_上。後師解有_下 非_二互用_一之失_上 也。 問。釋_二第三能變_一有_二幾門_一。 答。有_二 九門_一。卽以_二 九頌_一釋_レ 之。頌云。次第三能變。差別有_二 六種_一。《割書:第一辨能|變差別門》了_レ境爲_二性 相_一。《割書:第二自性門。|第三行相門。》善不善倶非。《割書:第四三|性門》此心所遍行等三句 《割書:第五相|應門。》皆三受相應。《割書:第六受|倶門》依_二-止根本識_一。《割書:第七所|依門》五識隨_レ緣 現等四句《割書:第八六識|倶轉門。》除生無想天等三句《割書:第九起|滅門。》然初遍行觸 等之五頌。第五相應門之義也。《割書:具如_レ|論》 ○識相應門 【左頁】 【枠外左上】 二五三【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一末 【枠外左横下】 一七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問。六位心所名_二識相應_一之意何。 答。具_二 四義_一故。名爲_二 相應_一謂一時同。二依同。三所緣等。四事等也。疏引_レ伽云。 五十一說。由_二 四等_一故說名_二相應_一。謂事等。處等。時等。所依 等。事處相似名_レ之爲_レ等。時 ̄ト 依 ̄トハ 定一。名_レ之爲_レ等。正與_レ 此同。今約_下 見分爲_二行相_一。影像相分爲_二所緣_一。自體名_上 事《割書:乃|至》時謂刹那。定同一世。依謂依根。倶有 ̄ト 無間 ̄トナリ。不_レ取_二 種子_一。以_二各別_一故。《割書:八識種子各別故。不_レ|可_レ云_二依同_一也。》卽以_二 四義_一解_二頌相 應_一。謂除_二行相_一。或雖_二不同_一。亦兼取_レ彼《割書:云云》。《割書:彼者行|相也。》 問。其 時同等之意何。 答心王心所必同時起。故名_二時同_一。心 王心所必依_二 一根_一。故云_二依同_一。眼識心王緣_二青等_一時。遍行 心所亦緣_二青等_一。心王心所所緣青等影像相似。名_二所緣 等_一。《割書:耳鼻等|准_レ之。》心王體一。心所各各亦有_二 一體_一。彼此相似故。 名_二事等_一也。 唯識義卷第一《割書:本終》 【下段】 唯識義卷第一《割書:末》                                   釋眞興撰 問。以_二此四義_一有_レ所_レ簡耶。 答。以_二 ̄ハ 時同_一簡_二前後_一。謂一聚 心王心所。必同事起故。簡_二餘前後 ̄ニ 起 ̄ル 之心心所_一《割書:爲言》。 以_二 ̄ハ 依同_一簡_二別識_一。謂眼識與_二倶時意識_一。緣_二 一青色_一時。所 緣是一。然眼識以_二眼根_一爲_二所依_一。第六以_二第七_一爲_二所依_一。所 依各別 ̄ニシテハ 不_レ可_レ云_二相應_一。故云_レ簡_二別識_一《割書:爲言》。以_二 ̄テハ 所緣 等_一簡_二別見_一。謂第六第八同以_二第七_一爲_二所依根_一。然第八識 唯緣_二 三種境_一。第六識遍緣_二 一切法_一。所緣各別。不_レ可_レ云_二相 應_一。故云_レ簡_二別見_一《割書:爲言》。以_二 ̄ハ 事等_一簡_二體多_一。謂眼識與_二倶 時第六_一。共緣_二 一青等_一之時。眼識一聚心王心所。各各體 一故。以_二相似_一名爲_二相應_一。若加_二倶時第六聚之心所_一。名_二眼 識之相應_一者。有_二心王體一。心所體多之失_一。不_レ可_レ云_二相 似_一。故云_レ簡_二體多_一《割書:爲言》。《割書:耳等|准_レ之。》又可_レ云。以_二第六識聚_一。望_二眼 識聚中若心王若心所之隨一_一之時。第六識聚其體卽多。 不_レ相_二-似眼識一體之心王。一體之心所_一。故不_レ可_レ云_二相 【右頁】 【枠外右上】 二五四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一末 【枠外右横下】 一八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應_一。故云_レ簡_二體多_一。《割書:餘識准_レ之。|可_レ存_二此義_一。》 問。以_二 四義_一名_二相應_一者。何 疏加_二行相同義_一爲_二 五義_一。 答。其 ̄ハ一相之義也。非_二理盡 義_一。 問。云_レ爾意何。 答。疏云 行簡(行相同歟)_二依 ̄ハ同 ̄シテ其境 ̄ハ各別_一 《割書:云云》。北抄云。卽是第六第八皆依_二第七_一。其境各別故不_二相 應_一《割書:云云》。是則前所緣等之義也。 問。若爾不_レ可_レ用_二行相 同義_一耶。 答。疏云。或但四義。唯除_二行相_一。以_二各別_一故。一 一應_レ思。非_レ無_二所以_一《割書:云云》。故知用_レ之無_レ失也。 問。約_二心 所_一有_二 六位_一其何。 答。一遍行。二別境。三善。四根本煩 惱。五隨煩惱。六不定也。卽頌云。初遍行觸等。《割書:等_二取作意|受想思_一。》 次別境謂欲。勝解念定惠。所緣事不同。《割書:此一句釋_二|別境義_一也。》善謂信 慚愧。無貪等三根。《割書:等_二取無|嗔無癡_一。》勤安不放逸。行捨及不害。煩 惱謂貪嗔癡慢疑惡見。隨煩惱謂忿恨覆惱嫉慳。誑謟與 害憍。無慚及無愧。悼擧與惽沈。不信幷懈怠。放逸及失 念。散亂不正知。不定謂悔眠。尋伺二各二《割書:云云》。《割書:二各二者。釋_二|不定義_一也。》 問。其名_二遍行等_一之意何。 答觸等五法 ̄ハ具_二 四一切_一無_二 處不_一レ有。故名_二遍行_一。欲等五法。於_二所樂等別別境_一轉。故 名_二別境_一。信等十一唯善心倶。故名爲_レ善。貪嗔等六 ̄ハ煩 【下段】 惱根本。故名_二本惑_一。忿等二十 ̄ハ本惑等流。故名_二隨惑_一。悔 眠等四 ̄ハ三性不定。故名_二不定_一也。故論云。如_レ是六位合 五十一。一切心中定可_レ得故。緣_二別別境_一而得_レ生故。唯善 心中可_レ得_レ生故。性是根本煩惱攝故。唯是煩惱等流性 故。於_二善染等_一皆不定故《割書:云云》。 問。心所有_二 五十一_一者。決 定義歟。 答。未_二必決定_一。對法第一立_二 五十五_一。開_二 五見_一故。 瑜伽第三立_二 五十三_一。加_二邪欲。邪勝解_一故。 問。若有_二 六 位_一者。何瑜伽立爲_二 五位_一耶。 答。此論會云。然瑜伽論 合_レ 六 爲(セル)_レ ̄ハ五。煩惱隨煩惱倶是染故《割書:云云》。 問。有_二何差 別_一故。分爲_二 五位_一。 答。論云。復以_二 四一切_一辨_二 五差別_一。謂 一切性及地 ̄ト時 ̄ト倶 ̄トナリ。五中遍行具_二 四一切_一。別境唯有_二 初二一切_一。善唯有_レ 一。謂一切地 ̄ナリ。染四皆無。不定唯一。 謂一切性《割書:云云》。 問。云何云_二性地等_一。 答。疏云。謂彼言_二 一切處。一切地。一切時。一切耶_一。此中( 唯識也)解云_二謂一切性及 地時倶_一。倶者卽一切耶。謂定倶生故。處者三性。三性之處 皆得_レ起故。言_レ時者。謂或一切有_レ心皆有。或無始不_レ斷。 或緣_二 一切境_一故惣言_レ時。地有_二 二說_一。一云。三界九地。二 【左頁】 【枠外左上】 二五五【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一末 【枠外左横下】 一九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云。有尋等三地。此解爲_レ勝。輕安不_レ遍故。性卽三性《割書:云云》。 問。何故遍行具_レ 四等《割書:云云》。 答。疏云。遍行具_レ ̄コトハ四。無_二 處無_一故。別境有_二初二_一。不_レ緣_二 一切境_一。亦非_二相續_一。非_二心 有 ̄トキニ卽有_一 ̄ニシモ故無_レ時也。又此未_二《割書:シキヲ以》必竝生_一無_レ倶。善 中地者。如_二次前說_一。遍_二 三地_一也。此中輕安不_レ遍_二欲界_一。若 如_二初說_一。從_二多分或加行等_一說故。染四皆無《割書:ト云ハ》亦從_レ多 故。如_二 ̄ハ無明貪等_一通_二 三界地_一。八大隨惑皆通_二 地及倶_一。以_レ 非_三皆通_二 ̄ニシモ地等_一故。惣云_レ非_レ 四。依_二種類_一而作_レ論故。後 四不定通_二 三性_一故。唯有_レ 一也《割書:云云》。 問。說_二 ̄ニ染四皆無_一。云_下依_二種類_一而作_上レ論之意何。 答。演祕 云。以_二煩惱中通者少。不_レ通者多_一。以_二種類_一言故。說_二染四 皆無_一。據_レ實亦通《割書:云云》。仲算大德云。染有_二 四類_一。謂本惑與_二 大中小三_一。根本惑中。瞋唯在_レ欲。餘通_二 三界_一。八大隨惑亦 通_二 三界_一。中隨二惑唯在_二欲界_一。小隨惑中。十唯在_レ欲。諂誑 二種在_二欲色界_一。是故若以_二種類_一分_レ之。雖_三大隨惑通_二 三界 地_一。自餘三類有_二通不通_一。所以煩惱從_二多分_一。說無_二 地一切_一 《割書:云云》。《割書:此義尤|好也。》問。且何故隨惑中分_二大中小_一耶。 答。論云。謂 【下段】 忿等十各別起故。名_二小隨煩惱_一。無慚等二遍_二不善_一。故名_二 中隨煩惱_一。掉擧等八遍_二染心_一故。名_二大隨煩惱_一《割書:云云》。意云。 忿等十別頭獨起。無_二竝起義_一。故名_レ小也。無慚無愧遍_二諸 不善性_一。故名_レ 中也。掉擧等普遍_二不善性及有覆性_一。故名_レ 大也。 問。何故不定無_二餘三一切_一。 答。論云。非_下如_二觸 等_一定遍_上レ心故。非_下如_二欲等_一定遍_上レ 地故《割書:云云》。《割書:非_二 ̄トハ定遍_レ心_一|者【。脱ヵ】顯_レ無_二時倶》 《割書:二一切_一|也。》 問。此六位法名_二心所_一之意何。 答。以_二 三義_一名_二 心所_一也。 問。其 ̄レ何耶。 答。論云。恆依_レ心起《割書:一》。與_レ心相 應《割書:二》。繋_二-屬於心_一《割書:三》。故名_二心所_一《割書:云云》。 問。此三義意何。 答。釋_二 ̄ニ 此三義_一疏有_二 四釋_一。故疏云。略以_二 三義_一解_二心所惣 名_一。一恆依_レ心起。心若無 ̄トキニハ心所不_レ生。要心爲_レ依方得_レ 生故。《割書:難起_二第二|義_一也。》若爾心望_二遍行_一應_レ名_二心所_一。二與_レ心相應。 彼五說_二與_レ心相應_一故心不_二與_レ心相應_一故。又時 ̄ト依 ̄ト緣 ̄ト 事 ̄トノ四義具故。說名_二相應_一。由_レ此色等亦非_二心所_一。《割書:難起_二第|三義_一。》 旣爾心具_二 五義_一。與_レ 五相應《割書:スルヲ以》應_レ名_二心所_一。三繋_二-屬於 心_一。以_レ心爲_レ主。所繋_二-屬之_一。心有_二《割書:ヲ以》自在_一非_レ所。以_二是義_一 故繋_二-屬於心_一。有_二此三義_一故名_二心所_一。《割書:第一|釋畢。》又初義顯_二遍 【右頁】 【枠外右上】 二五六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一末 【枠外右横下】 二〇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行_一。恆依_レ心故。第二顯_二餘一切心所_一。非_二恆依_一レ心。心相應故。 第三正解_二心所之義_一。又解心王不_二名爲_一レ所。不_レ屬_レ心故。由_二 此三義_一。簡_二-別心色等_一。不_レ得_レ名_二心所_一。《割書:第二|釋畢》又解。第一句 顯_下 一切心所得_上レ名_二心所_一。第二句簡_下 一切色等不_上レ名_二心所_一。 第三句顯_三心所得_二名爲_一レ所。以_レ繋_二-屬他_一。以_レ非_レ王(主イ)故。心不_レ 名_レ所。《割書:第三|釋畢》又初句簡_二無爲_一。不_二依_レ心起_一故。第二句簡_二色 不相應_一。第三句正解_二心所得_レ名所以_一《割書:云云》。《割書:第四|釋畢》 問。何必 望_二心王_一名_二心所_一。 答。論云。如_三屬_レ我物立_二我所名_一《割書:云云》。 是擧_レ喩顯_二心王心所之義_一也。 問。緣_レ境之能心王旣足。 何必用_二心所_一。 答。不_レ爾。論云。心於_二所緣_一唯取_二惣相_一。心 所於_レ彼亦取_二別相_一。助_二-成心事_一得_二心所名_一。如_二畫師 ̄ト 資 ̄トノ 作_レ模塡(カタチヲ)_一レ綵《割書:云云》。 問。其取_二惣相_一。取_二別相_一之意何。 答。 心王若緣_二青色_一時。但惣取_レ青不_三更分_二-別何物之青_一。心所 於_二彼青色_一。能分_二-別何物之青色_一。故心王但取_二惣相_一。心所 取_二惣別相_一《割書:爲言》。喩意云。譬如_レ有_三畫師與_二弟子_一。師卽以_レ 墨畫_二惣相_一了。弟子以_二青黄等種種之丹_一。綵_二-飾彼惣相之 上_一。令_二其媚好_一。以_二墨畫_一爲(スル)_レ ̄ハ跡如_レ取_二惣相_一。著_二綵色_一時。 【下段】 令_二 ̄ルハ媚好出_一如_三亦取_二別相_一《割書:爲言》。 問。心所倶起之行相 如何。 答。樞要下頌云。五法五倶起。《割書:謂遍行五隨一起時。|必餘四倶起故。》 九法必六倶。《割書:謂別境五。不定四。此九法隨|一起時。必遍行五倶起故。》九法定十四。《割書:謂無明與_二|八大隨惑_一》 《割書:倶起時必遍行五。|倶起故云_二 十四_一。》二十一 ̄ハ十五。《割書:謂善除_二輕安_一。餘十法 ̄ト本惑除_二無|明瞋_一。餘八法小隨惑中。諂誑憍》 《割書:三。合云_二 二十一_一。此中善十倶起時。必遍行五倶起故。云_二 十五_一。若本惑八|中隨一起時。必無明幷大隨惑八及遍行五倶起故。云_二 十五_一。爲謟誑憍中隨》 《割書:一起時。必無明幷大隨惑八|及遍行五倶起故云_二 十五_一。》三法起十六。《割書:謂輕安幷中隨惑無慚無|愧 ̄トヲ云_二 三法_一。此中輕安》 《割書:起時。必餘十善及遍行五倶起故。云_二 十六_一。若無慚無愧|倶起時。必無明幷八大隨惑及遍行五倶起故云_二 十六_一。》八法十七倶。 《割書:謂瞋及小隨惑之中。除_二謟誑憍三_一。餘七合云_二 八法_一。此中若嗔等八之|隨一起時。必無明幷大隨八。中隨二。遍行五倶起故。云_二 十七倶_一。》是 心所相應。惠者應_二當悉_一《割書:云云》。 問。五十一中幾竝_レ頭起。 幾獨頭起。 答。遍行五竝_レ頭起。中隨二惑 ̄モ竝_レ頭起。大隨 八惑 ̄モ竝_レ頭起。又善心所。若有_二輕安_一 地乍_二 十一_一竝起。若 無_二輕安_一 地餘十竝起。自餘心所起時不定也。 問。遍行 別境二類心所。於_二何境_一轉。 答。觸於_二可意相_一轉。受於_二 順違倶非之相_一轉。想於_二言說因相_一轉。思於_二正因等相_一轉。 作意通_二於前四境_一轉。《割書:已上|遍行》欲於_二所樂境_一轉 ̄シテ觀察 ̄ス。勝解 於_二決定境_一轉 ̄シテ印持 ̄ス。念於_二曾習境_一轉 ̄シテ明記 ̄ス。定於_二 所觀境_一轉 ̄シテ惠注 ̄ス。惠亦於_二所觀境_一轉 ̄シテ簡擇也。《割書:已上|別境》 【左頁】 【枠外左上】 二五七【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一末 【枠外左横下】 二一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問。五十一法。與_二 八識_一相應多少如何。 答。且第八有漏 位。唯遍行五 ̄ト相應 ̄ス。第七有漏位。十八心所 ̄ト相應 ̄ス。謂 遍行五 ̄ト我癡(雖非心所一往)。我見(?如是云歟)。我慢。我愛 ̄ノ四 ̄ト。大隨惑八幷別境中 惠也。第六識五十一法皆悉相應。前五識 ̄ニハ各三十四心 所 ̄ト相應 ̄ス。謂遍行五 ̄ト別境五 ̄ト善十一 ̄ト本惑之中貪嗔癡 三 ̄ト隨惑之中大八 ̄ト中二 ̄ト也。若無漏已轉依位。八識各各 二十一心所 ̄ト相應 ̄ス。謂遍行五。別境五。善十一也。《割書:具如_レ論|可_レ知_レ之》 問。且就_二第八識_一何故別境等不_二相應_一。 答。論云。互相 違故。謂欲希_二-望所樂事_一轉。此識任_レ業無_レ所_二希望_一。勝解 印_二-持決定事_一轉。此識瞢昧無_レ所_二印持_一。念唯明_二-記曾習事_一 轉。此識昧劣不_レ能_二明記_一。定能令_三 心專(心刹那生)_二-住一(滅不易境)境_一。此識任運 刹那 別緣(緣?境歟)。惠唯 簡_二-擇得等事(善惡?ヲ所釋スル義歟)_一轉。此識微昧不_レ能_二簡擇_一故。 此不_下與_二別境_一相應_上。此 識唯是異熟(下簡善染等不倶之所以)性故。善染汙等亦不_二 相應_一。要作等( 不簡不定 )四無記性者。有_二間斷_一故。定非_二異熟_一《割書:云云》。 自餘七識 ̄ニ倶 ̄ナリ。不_レ倶之所以。習_レ之可_レ察_レ之。 識所變門。 問。識所變者何物耶。 答。心王 ̄ト心所 ̄トノ各自體分之所_二 【下段】 變現_一相見二分也。 問。百法論說_二 二所變_一者。十一種色。 何故此中說_二相見分_一。 答。義演云。此明_二唯識義_一。卽說_二 二所變是見相分_一。百法論約_レ出_二法體_一。卽說_二 二所變是十 一色_一。彼論如_レ言二所變者。卽第八識心王 ̄ハ能變 ̄ナリ。起_二 五 根五塵_一同時 五數( 遍行)。唯變_二似根塵(第八所變相似)_一。然第七識不_レ《割書:ヲ以》緣_二色等_一。 此中除_レ之。若五識亦能變起_二實五塵_一。若第六識能緣變_二 十八界似根塵等_一。故彼論云_二 二所變_一也。此中卽約_二唯識 道理_一說。五聚法皆不_レ《割書:ヲ以》離_レ識。惣名_二唯識_一《割書:云云》。仲算大德 難云。今謂不_レ爾。所緣心者皆(心轉變成境故云所釋心歟)相分攝。不_レ關_二見分_一。是故 所_レ會卽爲_二魚肉_一。今應【二点脱ヵ】會言_一。彼百法論 ̄ハ色心相對顯_二能 所變_一。見分 ̄ハ心法 ̄ナリ。是能緣故。相分 ̄ハ色法 ̄ナリ。是所緣故。此 唯識論 ̄ハ體用相對顯_二能所變_一。識自體分。變_二-現能緣所緣 用_一故《割書:云云》。 問。且依_二唯識論_一。云何名_二所變相見二分_一。 答。論云。然有漏識 ̄カ自體生時。皆似_二所緣能緣相_一現。彼 相應法應_レ知亦爾。似_二所緣_一相說名_二相分_一。似_二能緣_一相說 名_二見分_一。《割書:云云》問百法所說所變十一色 ̄ヲハ見相分中何 ̄ニカ 攝 ̄ルヤ。 答。相分中攝。相分是色法故。 問。其十一色者 【右頁】 【枠外右上】 二五八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一末 【枠外右横下】 二二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何。 答。五根五塵及法處色也。義忠云。第三色法亦有_二 四 義_一。一識所依色。主屬_二 五根_一。二識所緣色。唯屬_二 六境_一。三惣 相而言。質礙名_レ色。四又色有_レ 二。一者有對。若准_二有宗_一 極微所成。大乘卽用_二能造色_一成。卽十有色是。二者無對。 非_二極微成_一。卽法處攝色是《割書:云云》。問。約_二 十一色_一。八識所變分別 ̄センコト何 ̄ン 答。第八識。所變 境者。謂有漏種子。十有色處及墮法處所現實色也。第七 識唯變_二法處一分_一。《割書:除_レ色|也。》第六識通變_二 一切_一。前五識唯變_二 五塵_一也。然十處中。五塵通_二内外_一。五根唯内。言_二法處實 色_一者。威德定所行流色也。第八緣_レ之《割書:爲言》 問。約_二有漏 識變_一。有_下隨_二因緣勢力_一故變 ̄スルト 隨_二分別勢力_一故變_上。如何 云_レ爾。 答。疏云。因緣生者。謂由_二先業及名言實種_一。卽要 有_レ力。唯任運心。非_下由_二作意_一其心乃生_上。卽五八識隨_下其 增上異熟因爲_レ緣名言種爲_上レ因。故變_二於境_一。八 ̄ト倶 ̄ナル五數。 卽無_二勝力_一。設任運生 ̄スレトモ境無_二實用_一。因緣變法必有_二實體_一。 非_二横計_一故。非_レ無_レ用故。《割書:已上說_二|因緣變_一。》謂作意生心。是籌量心。卽 六七識。隨_二自分別_一作意生故。由_レ此六七緣_二無等_一時影像 【下段】 相分。無_レ有_二實體_一。未_二必有_一レ 用。《割書:太云。第六緣_二過未空|華_一。第七執爲_二我等_一也。》亦非_下 由_レ說_二分別故變_一境 ̄ハ體定無_上。亦緣_レ有故。《割書:此說_二 五倶意識_一也。|已上說_二分別變_一。》 或初通_二 五(因緣變)八全及第六 小分(五倶也)_一。後第七全 ̄ナリ。通_二第六少分_一。 此解順_二論有用等文_一《割書:云云》。 問。此二種變。何變有_レ用。何 變無_レ用。 答。論云。初必有_レ用。後但爲_レ境《割書:云云》。 問。云_レ 爾意何。 答。謂_レ之疏有_二 四釋_一。其第四正釋云。又解因緣 者。是諸法眞實有用種子。若用_二此種子【一点脱ヵ】。故生_二諸法_一心 ̄? 緣 ̄シ變_レ ̄スルハ之。變 ̄スルニ必有_レ用。以_二能生者實因緣_一故。其八 ̄ト 倶 ̄ナル五數所變之相。非_二實種生_一。但假 ̄ノ種 ̄ヨリ起 ̄レリ。故但 爲_レ境。分別變攝。分別變者。心心所之惣名。隨_二心心所之 勢力_一故。變不_下從_二眞實有用因緣種子_一所_上レ生。彼但爲_レ境。 無漏亦爾。非_二必有_一レ用。隨_二其所應_一。五識相應心心所及第 八識體 ̄ト五倶意識 ̄ト或定心 ̄トノ所緣有_二實種 ̄ヨリ生_一者。皆因 緣變。餘無_二實用_一。但名_レ似_二色心等_一。名_下隨_二分別勢力_一故變_上。 此解爲_レ正。無_二 ̄ヲ諸妨難_一。由_二能緣心任運有_一レ力。彼所變相 從_二實種_一生。名_二因緣變_一。若能緣心不_二任運起_一。雖_二任運起_一。 而無_二勝力_一所_レ變之相。非_二《割書:ヲ以》實種生_一。名_二分別變_一。初必有_レ 【左頁】 【枠外左上】 二五九【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一末 【枠外左横下】 二三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用。無_二無_レ用者_一。後但爲_レ境當_レ情現故。非_二必有_一レ用。若論_下依_二 他假因緣_一起_上。亦是有_レ用。非_丁是如_丙色有_二礙等用_一稱_二其自 相_一名爲_乙有用_甲。《割書:他假因緣者。|能緣之種子。》若第六報心五識倶者。亦隨因 緣變 ̄ナリ ̄?。其境或有_レ用《割書:云云》。《割書:報心者。無|記心也。》樞要上亦有_二 四釋_一。其 第四云_二因緣_一者。法體實從_二眞種子_一生。眞種子生者。所變 有_レ用。餘名_二分別_一。性境不_レ隨_レ心。獨影唯從_レ見。帶質通_二情 本_一。性種等隨_レ應。性境全及帶質一分。是因緣變。獨影及 帶質一分。是分別變。然帶質境可_レ通_二因緣 ̄ト分別二門_一。 從_二種及見二門_一攝故《割書:云云》。《割書:與_二疏第四|釋_一同也。》 問。約_二相分_一有_二假 實_一。假相分能緣 ̄ト同種 ̄ヨリ生故。可_レ云_二識所變_一。其四顯色等 實相分。別有_二種子_一生。何云_二自體分之所變_一。 答。色法雖_二 自種子生_一。若心種子不_レ生_二現行_一之時。不_レ能_二色獨生_一。若 心種子生_二現行_一時。心種所_レ ̄レテ引色種生_レ現故。云_二識所變_一 也 問。何故爾。 答。心有_二緣慮分別_一故自生。亦令_二引_レ 他生_一。色法不_レ爾。何有_二此能_一乎。故疏云。由_二分別心_一。相境 生故。非_二境分別 ̄アリテ心方得_一レ生《割書:云云》。 問。若言_二心引_レ色 令_レ生。色卽不_一レ爾者。何說_二所緣有對_一。云_下心起如_二羸(ヤセ)病人 【下段】 依_レ杖立_一。心心依_レ境起_上《割書:云云》。《割書:有對有_レ 三。一境界有對。謂心心所|五根也。二所緣有對。謂心心所也。三》 《割書:障礙有對。謂|五塵境也。》 答。凡次第有_レ 二。一法相生起次第。二唯識 轉變次第也。依_レ境心起者。是法相生起之次第也。依_レ心有_レ 境者。是唯識轉變之次第也。故不_二相違_一也。 因論 ̄ニ問。十 八界幾識之所緣耶。 答。樞要下頌云。因見各隨_レ應。五 ̄ニハ 三 ̄アリ六 ̄ニハ有_レ 二。六 ̄ニハ一 ̄アリ一 ̄ハ不定。自在等分別《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因者。簡_二自在位_一也。見者。簡_二自證分等_一 也。各者。顯_二別別義_一也。隨應者。顯_下能緣識非_二決定_一義_上也。 五三者。五塵有_二 三能緣_一。謂五識隨一 ̄ト第六 ̄ト第八也。第八 意根界攝。六有二者。六根中初五根各有_二 二能緣_一。謂第 六 ̄ト第八 ̄ト也。第六意根 ̄ニハ若第八名_二意根_一時。第六第七 二識之所緣也。《割書:若第七名_二意根_一之時。第|六之所緣也。此頌不_レ說。》六一者。六識界有_二 一能緣_一。謂第六識也。一不定者。法塵界中攝_二 五種色_一。《割書:極|略》 《割書:色。極迥色。受所引色。定|所生。遍計所起之色。》此中威德定所變色。是第八 ̄ト第六 ̄ト 五識之所緣。若假想定所變色。但第六之所緣也。此中 菩薩 ̄ト二乘 ̄ト異生 ̄トノ所引各別也。 問。五八識都不_レ緣_二假 色_一耶。 答。第八無_レ論。五識西方有_二 二師_一。一云。五識唯 【右頁】 【枠外右上】 二六〇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一末 【枠外右横下】 二四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緣_レ實。現量明了緣_二自相_一故。一云。五識亦緣_レ假。以能明了 照_二其自相_一。是處自相。非_二事自相_一《割書:云云》。《割書:具如_二疏第|二本_一之。》 問。第 八識無_レ論者。何楞伽經云_下阿賴耶識緣_二名及相_一猶如_中毛 輪_上《割書:云云》。 答。疏第三有_二 二釋_一。一云_レ名者聲。聲是名之體 故。相者五根等相。非_二心等之相_一。二云_レ相者色蘊。名者非 色四蘊等《割書:云云》。故不_二相違_一。《割書:取_レ意非_二|具文_一之。》自在分別者。若約_二佛 果等_一者。十八界有_二 八能緣_一。謂無漏八識也。若約_二 十地_一 者。七轉識通緣_二 十八界_一。五識互用故。七成_二平等智_一故。第 八緣_二 十一界_一。除_二 七心界_一。第八不_レ緣_二心法_一故。等分別者。 因位法塵界中。有_二 五十一心所_一。是亦成_二能緣_一。亦有_二後二 分_一。亦成_二能緣_一但後二分唯緣_レ内故。緣_二 七心界_一。故七心 界能緣之處。可_レ加_二自證分等_一。又果位十八界。皆爲_二 七心 界及法塵界中心所法_一所緣《割書:爲言》。然從方釋_二此等言_一爲_二 二 釋_一。一云_レ等者。取_二因中菩薩二乘異生等_一也。二云。果位八 識皆功用齊等。卽後三分皆能緣_二相分_一也。《割書:云云》。《割書:與_二樞要|意_一頗異》 《割書:也。》 問。識所變者。若約_二《割書:云カ》親所緣緣_一。若約_二《割書:云カ》疎所緣 緣_一歟。 答。約_二親所緣緣境_一也。故疏云。非_二心所變_一說_レ 【下段】 之爲_レ外。非_二體實有_一名_レ外。又疎所緣緣亦是外也《割書:云云》。 問。若爾疎所緣緣境 ̄ヲハ眼識不_レ緣耶。 答。隔_二影像_一疎緣。 故燈云。如_下隔_二瑠璃_一見_中障外色_上 《割書:云云》。 識分位門 問。識分位者何法耶。 答。二十四不相應行法也。 問。 何故云_二分位_一。 答。此二十四法不_レ能_二自起_一。藉_二前心心所 色三位差別_一假立。故云_二分位_一。前三是實。此卽是假也。 問。名_二不相應行_一之意何。 答。疏云。不相應者。簡_レ非_二色心 及諸心所_一。不_二相似_一故。行簡_二無爲_一《割書:云云》。義忠云。不相應 行亦有_二兩釋_一。一言_レ行者。卽行蘊。行蘊有_レ 二。一相應行卽 心所法。二不相應行。卽是得等。今言_二不相應行_一。簡_二相應 行_一。二云。具足應_レ言_二非色不相應行_一。卽簡_二 四聚_一。如_レ理應_レ 思《割書:云云》。《割書:後釋與_二慈|恩_一同也。》 問。云何名_二得等_一。 答。獲成就者名_レ 得。意云。有漏無漏身中成就法上立_二得名_一《割書:爲言》。依_二業所_レ 引第八識種_一。令_二色心不_一レ斷名_二命根_一。類相似故。名_二衆同分_一。 意云。人與_レ 人相似。法與_レ法相似 ̄セルヲ名_二同分_一《割書:爲言》。由_二 二 障種_一令_二趣差別_一。名_二異生性_一《割書:云云》。意云。依_二煩惱所知二障 【左頁】 【枠外左上】 二六一【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一末 【枠外左横下】 二五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分別種子_一。生_二異見_一。生_二異趣_一。受_二異類_一故。二障分別種子 之上。立_二異生性之名_一《割書:爲言》。由_二出離想_一。不恆心 ̄ヲ滅 ̄ルヲ名_二 無想定_一。意云。外道以_レ滅_二想心所_一爲_レ先。滅_二諸心心所_一。所_レ 入之定名_二無想定_一《割書:爲言》。由_二止息想_一恆不恆 ̄ト滅 ̄スルヲ名_二滅 盡定_一。意云。菩薩二乘滅_二 七轉識_一所_レ入之定。名_二滅盡定_一。 《割書:爲言》。由_二欲界修_一。感_二彼天果_一。名_二無想報_一。《割書:或云_二異熟_一|或云_レ事》意云。 生_二無想天_一外道身。名_二無想報_一《割書:爲言》。一名二名多名能詮_二 自性_一。云_二名身_一。一句二句多句能詮_二差別_一。云_二句身_一。一字二 字多字爲_二 二所依_一。云_二文身_一。先無今有名_レ生。法非_二凝然_一 名_レ異。《割書:或云_レ老。謂髪白|面皺名_レ老也。》法有_二暫用_一名_レ住。有法從_レ無名_二無常_一。 因果不_レ斷名_二流轉_一。善惡因果互相差別名_二定異_一。因果感 赴名_二相應_一。諸行迅疾故名_二勢速_一。編列有_レ敍故名_二次等_一。過 未等名_レ時。色處分齊名_レ方。度_二-量諸法_一名_レ數。不_二相乖返_一 名_二和合性_一。返_レ此名_二不和合性_一。 問。此二十四法。約_二 三 法分位_一分別建立如何。 答。命根 ̄ト 二定 ̄ト無想事 ̄ト異生 ̄ト 性 ̄ト合_二此五種_一。立_二心心所分位之上_一。名句文三 ̄ヲハ立_二色 分位之上_一。餘十五通立_二 三法分位之上_一。意云。約_レ得者。得_二 【下段】 智惠等_一心上分位也。得_二容貌等_一。色上分位也。餘准知_レ 之。 識實性門 問。識實性者何法耶。 答。眞如也。故論云。此諸法勝義。 亦卽是眞如。常如。其性故。卽唯識實性《割書:云云》。 問。以_二眞 如_一爲_二識實性_一者。何百法論云_下以_二 六無爲法_一爲_中 四實性_上。 答。五無爲是眞如上假立之名也。故不_二相違_一。 問。何以 知乎。 答。論云。謂空無我所_レ顯眞如。有 ̄ト無 ̄ト倶非 ̄トノ心 言路絶。與_二 一切法_一非_二 一異等_一。是法眞理。故名_二法性_一。離_二 諸障礙_一。故名_二虛空_一。由_二簡擇力_一滅_二諸雜染_一。究竟證會。故名_二 擇滅_一。不_レ由_二擇力_一。本性清淨。或緣闕所_レ顯故。名_二非擇滅_一。 苦樂受《割書:ヲ以》滅 ̄ルカ故名_二不動_一。想受不_レ《割書:ルヲ以》行名_二想受滅_一。此 五皆依_二眞如_一假立《割書:云云》。 問。五無爲是假立名者。何可_レ云_二 識實性_一。 答。一切云_二無爲_一之名。皆是假立也。非_二唯五無 爲_一。故論云。眞如亦是假施設名。《割書:云云》疏云。善等眞如。約_レ詮 而論。體唯是一。此五無爲依_二眞如上_一假名_二空等_一。而眞如 體非_レ如非_二不如_一。故眞如名亦是假立。如_二食油蟲等_一。不_レ稱_二 【右頁】 【枠外右上】 二六二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一末 【枠外右横下】 二六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彼體_一。唯言《割書:ヲ以》顯故《割書:云云》。 問。若爾爲_レ顯_二何義_一名_二眞如_一 耶。 答。論云。眞謂眞實。顯_レ非_二虛妄_一。如謂如常。表_レ無_二變 易_一。謂此眞實於_二 一切位_一常如 ̄ニシテ其 ̄ノ性 ̄タリ。故曰_二眞如_一。卽 是湛然不_二虛妄_一義《割書:云云》。《割書:眞如名_二法界等_一。至_二|第三門_一可_レ知之。》 問。何故眞如 名_二實性_一。 答 論(二?)云。謂唯識性略有_二 二種_一。一者虛妄。謂遍 計所執。二者眞實。謂圓成實性。爲_レ簡_二虛妄_一。說_二實性《割書:ト云》言_一。 復有_二 二性_一。一者世俗。謂依他起。二者勝義。謂圓成實。爲_レ 簡_二世俗_一。故說_二實性_一。《割書:云云》《割書:已上五法事|理唯識畢。》 章云。唯言但遮_下愚夫所執 ̄ノ定 ̄テ離_二諸識_一實有_中色等_上《割書:云云》 問。引_二此文_一之意何。 答。是引_二唯言釋_一。證_二遣虛義_一也。卽 顯_二唯言之所_一レ遮也。一切愚夫二乘等。執_下定離_レ識實有_中色 等_上。今卽遮_レ之。妄顚倒故《割書:爲言》。 問。其所_レ遮色等者。等_二-取 何物_一。 答。等_二-取心心所 ̄ト不相應 ̄ト無爲_一 ̄トヲ也。卽遮_二-遣遍 計所執 ̄ノ五法事理 ̄ハ唯虛妄 ̄ニ起 ̄レリ體用都無_一也。 章云。如_レ是等文誠證非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諸敎 之中多說_下悟_二-入三性_一之文_上。皆應_二引成_一《割書:爲言》。 章云。由_下無始來執_二我法_一爲_レ有。撥_二事理_一爲_上レ空故。此觀中。 【下段】 遣者空觀。對_二-破有執_一。存者有觀。對_二-遣空執_一《割書:云云》。 問。此 文意何。 答是明_二此遣虛存實觀 ̄ノ起 ̄ル之所以_一也。故善珠 云。所_二-以此初重觀起_一者。由_下諸有情無始以來執_二遍計我 法_一爲_レ有。撥_二眞俗事理_一爲_上レ空。是故最初遣_二彼迷執_一。令_レ知_二 法性_一。故初此觀也《割書:云云》。 問。其有執空執者。增益損減 二執之中何。 答。有執者。增益執。空執者損減執也。 問。 遣虛存實之意。增益損減之執 ̄ヲハ倶名_二遍計所執_一。觀_レ虛之 時 ̄ニ遣 ̄ル。依圓事理 ̄ヲハ觀_レ實而存也。而何云_下以_二遣虛觀_一破_二 增益有執_一。以_二存實觀_一破_中損減空執_上耶。 答。此難可_レ爾。 但約_二遍計所執_一。設增益設損減。體用都無故。觀_レ虛之下 皆悉遣畢。其遣_レ虛之下。遣_二遍計所執_一了者。觀_二依圓二性_一。 存_レ實之義自然顯了。是卽一念之中。有_二遣_レ虛存_レ實義_一也。 然今病與_レ藥相對之時。一念觀中。空_二遍計所執_一。是破_二增 益執_一也。存_二依圓二性_一。是破_二損減執_一也。《割書:爲言》。 問。空_二遍計_一 之處。增損二執竝所_レ破了。何更存_レ實之處。可_レ云_レ破_二損減 執_一耶。 答。此難不_レ然。遣與_レ存前後者。實可_レ有_二此難_一。旣 是一念之觀。何差別乎。然觀_二遍計所執唯虛妄起《割書:乃至》觀 【左頁】 【枠外左上】 二六三【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一末 【枠外左横下】 二七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依他圓成諸法體實等_一者。明_二觀行之方法_一也。遣者空觀 對破有執等者。明_二觀行之功能_一。無_レ有_二相違_一也。因論 ̄ニ 問。 增損二執何以爲_レ體。 答。且約_二 五見_一。四見全 ̄ト邪見一 分 ̄トヲ爲_二增益執之體_一。邪見一分爲_二損減執之體_一。《割書:如_二對法|第一_一之》問 約_二我法二執_一。分別 ̄センコト如何。 答增益執通_二我法二執_一。 損減執唯法執也。 問。約_レ識分別 ̄センコト如何 ̄ン。 答。第六 識起_二增損二執_一。第七識唯起_二增益執_一。邪見是分別惑故。 與_二第七_一不_二相應_一故也。 問。增損二執。於_二 三性_一起 ̄コト如 何 ̄ンソ。 答。凡有_二 四類不同_一。一深密經。唯識論云。遍計之 上起_二增益執_一。依圓之上起_二損減執_一。《割書:云云》二中邊。對法論云。 三性之上。各起_二增損二執_一《割書:云云》。三攝論云。遍計之上起_二增 益執_一。圓成之上起_二損減執_一。依他之上不_レ起_二 二執_一《割書:云云》。四 瑜伽云。遍計 ̄ト圓成上不_レ起_二增損二執_一。唯於_二依他_一起_二 二 執_一也。《割書:云云》。 問。約_二 十地_一分別如何。 答。損減執見道斷 畢。增益執十地猶行也。 問。此二執同時 ̄ニヤ起 ̄ル。前後 ̄ニヤ 起 ̄ル。 答如_二斷常二見不_一レ竝。空有二執亦不_レ竝也。《割書:如_レ燈之。》 章云。今觀_二空有_一而遣_二有空_一。有空若無 ̄ハ亦無_二空有_一《割書:云云》。 【下段】 問此文意何。 答。病與_レ藥相對。正明_二觀意_一也。依_三所治病 有_二有與_一レ空。約_二 ̄モ能治藥_一可_レ有_二空有_一。若所治病無_二增損_一 者。應_三能治藥亦無_二遣存_一。《割書:爲言》。 問。善珠記中。以_二此等文_一。 配_二廣百論三家之義_一其何。 答。彼記云。此中有_二 三觀_一謂 空有中。言_二遣者空觀_一者。當_二清辨學徒義_一。偏學_二般若中百 論等_一。立_二眞諦理_一。依他圓成 ̄モ其體亦空《割書:ト云》。言_二存者有觀_一 者。當_二瑜伽學徒義_一偏學_二深密瑜伽等意_一。立_二眞諦理_一。立_二依 他圓成其體定有_一。言_二今觀空有而遣有空_一者。當_二護法正 義_一。圓悟_二諸敎_一。立_二眞非_レ有非_レ空心言絶故_一破_レ有說_レ無。破_レ 無說_レ有。有無二說是。皆世俗。勝義理中。有無倶絶。今述_二 其意_一。故云_二今觀空有而遣有空_一《割書:云云》。 問。此義無_レ難耶。 答。古德破云。今謂不_レ爾。言_二遣存_一者。正釋_二此重遣虛存實 義_一。若如_二所釋_一。遣虛存實可_二是偏觀_一。旣依_二護法中道之觀_一。 立_二 五重觀_一。如何此中更明_二偏觀_一。非_二圓觀_一哉《割書:云云》。 問。觀_レ 空遣_レ何。觀_レ有遣_レ何。 答。義演云。今觀空有而遣有空 者。觀_レ空而遣_二實我等_一。觀_レ有而遣_二事理空_一《割書:云云》。 章云。以_二彼空有相對觀成_一。純有純空 ̄ナラハ誰之空有《割書:云云》。 【右頁】 【枠外右上】 二六四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一末 【枠外右横下】 二八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問。此文意何。 答。是重成_二前理_一也。以彼空有者。擧_二觀 之藥_一也。純有純空者。擧_二執之病_一也。誰之空有者。意云。 若所治病純有純空 ̄ニシテ無_二有空相竝者。能治之觀 ̄モ但可_レ 有_二偏空偏有之觀_一 ̄ノミ。爲_レ誰相竝有_二空有之觀_一乎《割書:爲言》。 問。說_レ之善珠。信叡二記意殊其何。 答。珠云。空者所治 病。有者能治藥。遍計所執 ̄ハ有空雖_レ異。而倶虛妄。故惣名_レ 空。依他圓成 ̄ハ空有雖_レ殊。而體非_レ無故。惣名_レ有。迷悟相 對方成_二觀行_一。若純迷無_レ悟。若純悟無_レ迷。誰之迷悟《割書:云云》。 叡云。今此言略。具足應_レ言_乙以_下彼有空與_二彼空有_一相待而 觀_上方正觀成_甲。然今有空病中。且擧_二後空_一。空有藥中。且 擧_二後有_一。若不_二 ̄シテ相待_一純有。是誰之有。以_レ無_レ空故。何得_二 是有_一。純唯空者。是誰之空。以_レ無_レ有故。何得_二是空_一。《割書:云云》 《割書:常騰|同_レ之》 問。此二記勝劣如何。 答。志旨各殊。不_レ可_二定判_一。 然章文顯然。不_レ可_レ致_二劬勞【一点脱ヵ】二記俱煩。如_レ文可_レ察之。 章云。故欲_レ證_二-入離言法性_一。皆須_下依_二此方便_一而入_上。《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卽依_二如_レ 上理_一敎_二-示觀行者_一之詞也。 意云。若欲_下引_二-起無分別智_一證_中-得眞見離言眞如_上。要先資 【下段】 粮及加行位 ̄ニ可_レ修_二如_レ此遣虛存實觀_一《割書:爲言》。 章云。非_レ謂_二有空皆卽決定_一。證_二眞觀_一位。非_レ有非_レ空。法無_二 分別_一性離言故《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遮_二堅執_一也。 所觀之法。非_二體決定是有是無_一。諸法體性言語道斷。言 詮不_レ及。有無分別皆斷滅故。但是世俗虛妄施設。何以 知者。證_二眞實_一位。一切諸法非_レ有非_レ空。離_二諸分別_一。性離 言故。若諸法體有無定者。無分別智應_レ非_レ證_レ實。《割書:爲言》。 問。若爾如何有爲無爲。名爲_レ有。我及我所說爲_レ無《割書:云云》。 答。今約_二法體詮言不_一レ及。且言_三有無不_二決定_一。然有爲無 爲。二智境界。其體卽有。不_レ同_二遍計體用都無_一也。仁王經 云_二有無本自二等_一。亦如_レ此可_レ會_レ之。 章云。說_二要觀_レ空方證_一レ眞者。謂要觀_二彼遍計所執空_一爲_レ 門故。入_二《割書:ヲ以テ》於眞性_一。眞體非_レ空《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通_二伏難_一也。難云。若言_下證_二眞觀_一位非有非空_上者。何 般若經等。說_三要觀_レ空入_二-證眞理_一耶。會_レ之云。般若經等 云_二觀_レ空入_一レ眞者。由_二能顯_レ空以爲_一レ門故。入_二《割書:ト云ナ》於眞性_一。 非_二眞體空_一如_三廣百論云_二聖智所證非_レ有非_レ無而有而無_一。 【左頁】 【枠外左上】 二六五【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一末 【枠外左横下】 二九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卽其意也。 章云。此唯識言。旣遮_二所執_一。若報_下實有_二諸識_一可_上レ唯。旣是 所執 ̄ナルヲ亦應_二除遣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亦遣_レ執 之詞也。意云。爲_レ遣_二妄執心心所外實有_一レ境故。說_二唯有_一レ 識。若執_二唯識眞實有_一者。如_レ執_二外境_一。是亦法執故。亦可_二 遮破_一《割書:爲言》。善珠云。如_二成唯識云_一若執_二唯識 ̄モ眞實有_一者。 如_レ執_二外境_一。亦是法執。此其意也《割書:云云》。信叡云。執心所取 眞實唯識。應_レ非_二實識_一。執心所取故。猶如_二心外境_一《割書:云云》 《割書:量心可_レ|悉之。》 問。執_二唯識實有_一之執。如何觀遣耶。 答。古德 云。亦觀_二唯識_一遣_レ之。今謂病藥同故。不_レ可_レ爲_二能治所治_一 也。 問。若爾如何觀遣_レ之。 答。中上忍位。發_二 下如實智_一。 觀_二能取空_一。卽唯識云。旣無_三實境離_二能取識_一。寧有_三實識離_二 所取境_一《割書:云云》。世第一法位發_二 上如實智_一。雙印_二 二空_一。卽中 邊云。由_二唯識智_一無境智生。依_二無境智生_一。復捨_二唯識智_一。 境旣非_レ《割書:ヲ以》有。識亦是無。要託_二所緣_一識方生故《割書:云云》。世第 一法位。決定印_下-可非_二唯識_一非_上レ不_二唯識_一。卽是能治_二唯識 實有執_一。此卽符_二-順非空非有中道之理_一也。《割書:中算大|德義也。》今更助 【下段】 釋云。二十唯識論云。餘識所執此唯識性 ̄モ其體亦無。名_二 法無我_一《割書:云云》。疏云。若執_二 ̄スルモ唯識_一亦計所執。除_レ入_二法空_一。 名_二法無我_一。若不_レ執時。此唯識體性離言故。非_二除入_一レ空 《割書:云云》。意云。若執_二唯識實有_一者。亦是計所執故。觀_レ空除_レ 之入_レ眞《割書:爲言》。 章云。此最初門所觀唯識。於_二 一切位_一思量修證《割書:云云》。 問 此文意何。 答。是明_下修_二遣虛存實觀_一之位地分齊_上也。意 云。此最初觀。地前位中思量。地上位中修行。於_二究竟位_一 證_レ之。地前位中。雖_三加行位亦有_二修惠_一。以_二時短_一故不_レ說_レ 有_レ修。見道位中。雖_レ有_二所證_一。而未_二圓滿_一故不_レ說_レ之。又 云。資粮位唯有_二思量_一無_二修證_一。加行位唯有_レ修。見修二道 唯有_二修證_一。佛位唯有_レ證《割書:爲言》。 問。此門唯識觀 ̄ヲハ於_二 五 位_一可_レ觀者何。金剛般若經會釋云。十住十行位。依_二因緣 門_一作_二唯識觀_一。十廻向位 ̄ニハ依_二唯識門_一作_二無相觀_一。四善根 位 ̄ニハ依_二無相門_一作_二眞如觀_一《割書:云云》。 答。其四種觀門相_二-配 位_一也。修_二唯識觀_一。有_二通修別修_一。言_三 十住十行位作_二唯識 觀_一者。約_二別修行相_一說也。言_二於一切位_一者。約_二通修_一說也。 【右頁】 【枠外右上】 二六六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一末 【枠外右横下】 三〇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故不_二相違_一也。猶如_三菩提分法觀有_二通修別修_一也。     第二捨濫留純識。 問。捨濫留純識之意何。 答。初重明_二 三性_一。相對觀_二遍計 所執_一遣_レ虛。觀_二依圓二性_一存_レ實修_二唯識觀_一。約_二其所存五 法事理_一。有_レ心有_レ境而境有_レ濫故。捨_レ之不_レ云_二唯境_一。心無_レ 濫故。留_レ之名_二唯識_一此重意也。《割書:境之有_二濫義_一。至_二|證文_一可_レ知_レ之。》 章云雖_レ觀_二事理皆不_一レ離_レ識。然此内識有_レ境有_レ心。心起 必託_二内境_一生故。但識言_レ唯。不_レ言_二唯境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 意何。 答。是先安_二-立初重_一幷標_二此重意_一也。雖觀事理等 者。安_二-立初重_一也。然此内識等者。正標_二此重意_一也。 問。 其有境有心等之意何。 答。惣相而言。五法事理中。心心 所法爲_レ心。緣慮性故。餘三爲_レ境。非_二緣慮_一故。若細論者。 相分爲_レ境。後三分爲_レ心。凡心起必託_二此内境_一生。境是 爲_レ因能生_二心果【一点脱ヵ】故攝_レ境從_レ心。攝_レ因從_レ果。但心云_レ唯。 不_レ言_二唯境_一《割書:爲言》。珠云。雖觀事理等者。通_二伏難_一。難云。初 重觀中。旣說_二諸法皆不_一レ離_レ識。若爾應_二唯有_レ識無_一レ境。故 今通云。其理雖_レ然。然此内識有_レ境有_レ心。彼復難云。境 【下段】 識倶有如何。但言_二唯識_一非_レ境故。次通云。心起必託_二内 境_一生故。但識言_レ唯。不_レ言_二唯境_一《割書:云云》。 章云。成唯識言。識唯内有。境亦通_レ外。恐_レ濫_レ外故但言_二 唯識_一。又諸愚夫迷執_二於境_一。起_二煩惱業_一。生死沈淪。不_レ解_三 觀_レ心勤_二-求出離_一。哀_二-愍彼_一故說_二唯識言_一《割書:云云》。 問。引_二此 文_一之意何。 答。證_二此重_一引_二 四證文_一。是第一引_二論第十 卷_一也。 問。先此文意何。 答。疏云。論外人難。内境與_レ識 旣竝非_レ虛。如何可_レ言_二唯識非_一レ境。論答 ̄スルニ有_レ 二。初云。 識唯内有。境亦通_レ外。卽境相分 ̄ニヲイテ内是依他。外是遍 計所執。以_レ非_二心所變法_一。說_レ之爲_レ外。非_二體實有《割書:ト云テ》名_一レ 外。恐_三心内之境濫_二心外之境_一故。但言_二唯識_一。又疎所緣 緣亦是外。若言_二唯境_一。恐_レ取_二心外之法_一故。此不_レ論。所執 之心亦是外故。設不_レ慮_レ濫言_二 ̄コトモ唯境_一亦得。爲_レ簡_レ外故 但言_二唯識_一。論云。或諸愚夫迷執_二於境_一等《割書:云ハ》。一謂_二所執_一 爲_レ實。二謂_三親取_二心外境_一。依_レ此故言_二迷執於境_一。此意可_レ 解《割書:云云》。 問。就_二初文中_一。分_二-別内境外境_一有_二幾重_一。 答。太 抄云。有_二兩重外_一。一者依他是内。遍計所執實我實法名_レ 【左頁】 【枠外左上】 二六七【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一末 【枠外左横下】 三一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外。二者親所緣緣名_レ内。疎所緣緣名_レ外《割書:云云》。 問。後文 中云_二此意可_一レ解者意何。 答。諸愚夫類由_二迷執_一故。躭_二-著 外境_一起_二無明等_一。造_二善惡行_一受_二諸苦果_一。若解_三自心之所_二 變現_一時。斷_二 二重障_一。得_二 二勝果_一《割書:爲言》。 問。若爾唯識之 理。佛位 ̄ニハ應_レ無。無_二此執_一故。 答。疏云。此第二師解_二 ̄コトハ 唯識_一。佛地所_レ無。爲_レ破_レ執故。雖_レ爲_二愚夫_一。非心之理。豈 佛非_レ有《割書:云云》。此意云。唯識有_レ 二。一破_レ執唯識。二證_レ理 唯識。凡位有_レ初。佛位有_レ後。然佛位中非_二唯非境之唯識 理_一。亦有_二非心之内境理_一《割書:爲言》。邑法師云。非心謂境也。凡 聖理同。然佛非_レ執。爲_レ對_下-治愚夫有_二迷執_一者_上。說_二唯識言_一 《割書:云云》。又云。非心謂境。文相甚難。讀者可_レ勘_レ之。因論 ̄ニ 問。就_二疎所緣緣名_一レ外。云何名_二疎所緣緣_一。 答。先所緣緣 者。謂若有法是帶_二己相_一心。或相應 ̄トカ所慮所託。是名_二所 緣緣_一。卽有法者。簡_二遍計_一之詞也。顯_二緣義_一也。是帶己相 者。帶者狹帶也。己相者境相也。顯_二所緣義_一也。心者心 王也。相應者心所也。所慮者緣慮義。又顯_二所緣義_一也。所 託者依託義。又顯_二緣義_一也。此所縁緣中有_二其二種_一。一親 【下段】 所縁緣。謂若與_二能緣_一體不_二相離_一。是見分等内所_二慮託_一 也。二疎所緣緣。謂若與_二能緣_一體雖_二相離_一。爲_レ質能起_二内 所慮託_一也。 問其名_レ親名_レ疎之意何。 答。相分是心中 現故名_レ親。本質心外故名_レ疎也。意云。第八所變之境。是 第八之親所縁緣也。望_二 七轉識_一。名_二疎所緣緣_一。餘准知_レ之。 問。約_二 八識_一分別如何。 答。親所緣者。乍_二 八識_一定有。約_二 疎所緣緣_一者。第八識有_二 三師義_一。第一師云_二 一向無_一。第二 師云_二亦定有_一。第三正義師云_二因果位中有無不定_一也。第 七識定有。第六識有無不定。前五識定有也。《割書:具如_二論第|七卷_一之。》 章云。令_三自觀_レ心解_二-脱生死_一。非_レ謂_二内境如_レ外都無_一。由_二境 有_一濫捨不_レ稱_レ唯。心體旣純《割書:ナルヲ以》留說_二唯識_一《割書:云云》。 問。此 文意何。 答。是上引_レ證了。依_レ之重成_二重意_一也。意云。成_二- 立唯識_一之意。爲_レ令_下有情觀_二唯心理_一解_二-脱生死_一證_中-得𣵀 槃_上也《割書:爲言》。非謂内境等者。如_二 上引疏文_一易_レ知。又論第十 云。或識相見等從_レ緣生。倶依他起。虛實如_レ識。唯言遣_レ 外。不_レ遮_二内境_一。不_レ爾眞如亦應_レ非_レ實《割書:云云》。正與_二此文_一同 也。由境有濫等者。釋_二重名_一也。 【右頁】 【枠外右上】 二六八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一末 【枠外右横下】 三二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章云。厚嚴經云。心意識所緣。皆非_レ離_二自性_一。故我說_二 一切 唯有_レ識無_一レ餘《割書:云云》。 問。引_二此文_一意何。 答。是亦第二爲_レ 證_二捨濫留純_一所_レ引也。此經西方有_二梵本_一。未_二翻譯_一。唯識 論第七引_二此經文_一。章主依_レ此引爲_レ證。《割書:泰法師佛地疏云。法師|持_二梵本_一來。若翻可_レ》 《割書:得_二 五六卷許_一。然未_レ翻也云云。|義濱云。密嚴經是同本也云云。》 問。先此經頌之意何。 答疏 云。心意識所緣皆非離自性《割書:ト云ハ》。卽緣_二《割書:ト云》識之體_一。或事 性 ̄ナラハ卽自心法 ̄ナリ。或理體 ̄ナラハ卽義之所依本事 ̄ナリ。謂第 八心 ̄ト第七意 ̄ト餘六識 ̄トノ所緣 ̄ハ皆自心《割書:ヲ以》爲_レ境。佛言由_二 如_レ是理_一故。我說一切有爲無爲。皆唯有_レ識。無_二餘實心 外境_一也《割書:云云》。 問。此疏文意何。 答。義演云。疏中解_二 上 二句_一。有_二 二解_一。一云。心意識所緣。此所縁者。卽是第八識 上見相分。皆非離自性者。卽是八識自體分。意說。所緣見 相分。皆不_レ《割書:ト云》離_二識自體分之自性_一也。故疏文云。卽緣識 之體者。意云。緣識卽是見分 ̄ナリ。之體者。卽自體分故。見 分是識體上用。卽是自體分緣_二 ̄スルハ見分【一点脱ヵ】此見分不_レ離_二自 體分_一也。言_二或義事性_一者。事之言 ̄ハ境事 ̄ナリ。卽是相分。此 分不_レ離_二識自體性_一。故言_レ性也。二云。其眞如理體。卽是義 【下段】 之所依本事。本事卽是體事也。義者卽是餘有爲法也。眞 如名_二眞實心_一也。《割書:此記文雖_レ不_レ違_レ旨。|然甚煩。宜_レ悉之。》今謂。卽緣識之體者。是 惣句也。次二或言是別句也。謂或事性等者。有爲境事。是 相分也。或理體等者。無爲理體。是有爲法事義之本體也。 有爲相分是識上用也。無爲理體是識之實性也。倶是心 意識之所緣也。心意識緣_二此二種_一。卽是還緣_二自體_一也《割書:爲言》。 因論 ̄ニ問。八識心心所 ̄ノ起緣_レ境時。倶有所依根 ̄ハ有_レ幾耶。 答。樞要下頌云。五 ̄ニハ四 ̄アリ六 ̄ニハ有_レ 二。七 ̄ト八 ̄トニ一倶依。 及開導因緣。一一皆增_レ 二《割書:云云》。卽五四者。眼等五識各 有_二 四所依【一点脱ヵ】。謂一順取依。謂卽眼等各根。亦名_二同境根_一。二 明了依。謂第六識。亦名_二分別根_一。三分位依。謂第七識。亦 名_二染淨根_一。四依起依。謂第八識。亦名_二根本根_一也。眼等五 識。必具_二此四根_一起緣_レ境也。六有二者。第六識有_二 二依_一。 卽一分位依。謂第七識。二依起依。謂第八識也。七八一 倶依者。第七識有_レ 一。卽依起依。謂第八識也。第八識有_二 一倶有依_一。謂第七識也。及開導因緣等者。如_二 上所說倶 有所依_一又加_二開導依因緣依_一。《割書:爲言》。卽若約_二眼識_一惣有_二 六 【左頁】 【枠外左上】 二六九【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一末 【枠外左横下】 三三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依_一。謂倶有依有_レ 四。幷加_二開導因緣_一也。餘准知_レ之。 問。且 約_二倶有依_一。具_二 ̄ヲカ幾義_一爲_二倶有依_一。 答。論云。若法 ̄カ決 定 ̄セリ。有_レ ̄セリ境。爲(タリ)_レ主。令_三心心所取_二自所緣_一。乃是所依。卽 六處。内餘非_二有境定爲主_一故《割書:云云》。意云。眼等六根。一是決 定。二是有_レ境。三是爲_レ主。四令_三心心所取_二自所緣之境_一。 具_二此四義_一故。成_二倶有根_一。 問。若言_下具_二 四義_一名_中倶有根_上 者。第七以_二第八_一爲_二所依根_一。而第七不_レ能_レ縁_二第八所緣 三種境_一。何云_下第八與_二第七_一有_中取自所緣之義_上。 答。從方 云。亦有_下令_二心心所_一取_二自所緣_一義_上。卽第八見分 ̄ハ是第八 自證分親所緣緣。第七還緣_二第八見分_一。爲_二疎所緣緣_一。爲_三 親緣_二 八見_一不_レ著故。起_二 中間相分_一。故名爲_二疎所緣緣_一也。 《割書:云云》。 問。第八以_二第七_一爲_二所依根_一。而第七緣_二第八見分_一 爲_二我法_一。第八緣_二 三種境_一。何可_レ云_下第七與_二第八_一有_中取自 所緣之義_上。 答。從方云。第七緣_二 八見分_一爲_二疎所縁緣_一。還 令_下 八自證分緣_二見分_一爲_中親所縁緣_上。還是八緣_二第七家 ̄ノ 境_一也。八雖_レ無_レ執_二我法_一。猶所緣境同也《割書:云云》。 問。菩薩 入_二法空滅定_一之時。有漏第七 ̄ハ滅。但有_二無漏末那_一。而第八 【下段】 猶是有漏。何無漏第七。以_二有漏第八_一爲_二所依根_一。明昧殊 故。 答。非_四但約_三第七有_二此難_一。亦約_二第六可_一レ有_二此難_一。然 約_二親近不共根_一。不_レ可_下以_二有漏根_一爲_中無漏識之所依_上。第 八是諸識共根。共根是疎故。雖_二有漏_一爲_二無漏依_一。故從方 云。第八共根。故亦爲_レ依。又演祕云。六七二執違_二非執_一 故。七轉位六亦轉。第八無_レ執。不_二專違_一。所依不_下隨_二所依_一 轉_上《割書:云云》。以_レ之明知。第八識一是共根 ̄ナリ。二是疎遠 ̄ナリ。三 是無_レ執。故雖_二有漏_一爲_二無漏依_一也。明暗一雙之失。據_二不 共有執之識_一也。《割書:已上三箇問之答 ̄ト先德|未決也。可_レ祕可_レ祕。》 問。凡心心所名_二有 所依_一。有_二幾所依_一。 答。惣有_二 三種_一。一因緣依。《割書:亦名_二種|子依_一。》謂 自種子。諸有爲法皆託_二此依_一。離_二自因緣_一必不_レ生故。此 有_二 二師義_一。一難陀勝子義。二護法正義云。然種自類因 果不_レ倶。種現相生 ̄コトハ決定倶有《割書:云云》。二倶有依。《割書:亦名_二增|上緣依_一》 有_二 四師義_一。一難陀等義。二安惠等義。三淨月等義。四護 法正義。卽次上所_レ論倶有依四義。是護法正義也。三開 導。《割書:亦名_二等無|間緣依_一。》有_二 三師義_一。一難陀等義。二安惠等義。三護 法正義。云_二開導依_一者。謂有_レ縁法爲_レ主。能作_二等無間緣_一。 【右頁】 【枠外右上】 二七〇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二本 【枠外右横下】 三四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此於_二後生心心所法_一。開避引導《割書:スルヲ以テ》名_二開導依_一。此但屬_レ 心。非_二心所等_一《割書:云云》。《割書:具如_二論第四及|疏_一可_レ見_レ之。》   唯識義卷第一《割書:末 終》 【下段】 唯識義卷第二《割書:本》                     釋眞興撰 章云。華嚴經說_二 三界唯心_一《割書:云云》。 問。引_二此文_一意何。 答。 是亦爲_レ證_二捨濫留純義_一所_レ引也。唯識論第七云。如_三契經 說_二 三界唯心_一《割書:云云》。疏云。三界唯心卽十地經第八卷第六 地文。華嚴所說《割書:云云》。演祕云。案_二彼經第十九頌_一。譬 如_下工畫師不_レ能_レ知_二自心_一而由_レ心故畫_上。諸法性如是。若 人知_三心行普造_二諸世間_一。是人卽見_レ佛了。了_二佛眞實性_一。若 人欲_レ了_二-知三世一切佛_一。應_レ觀_二法界性_一。一切唯心起《割書:云云》。 《割書:今謂此文但說_二唯心_一之|文不_レ加_二 三界之言_一。》明詮云。古華嚴經第二十六明_二第六 地_一 中云。了達於三界。但從_二貪心_一有。知_三 十二因緣在_二於一 心中_一。如_レ是則生死但從_レ心而起。心若得_レ滅者。生死卽亦 盡《割書:云云》。新經第三十七明_二第六地_一 中云。了_二-達 ̄スヘシ三界依_レ 心有。十二因緣亦復然生死皆由_二心所作_一。心若滅者生 死盡《割書:云云》。又第五十四云。菩薩知_二 三界唯心。三世唯心_一。而 了_二-知其心無量無邊_一《割書:云云》。此等文正與_二章所_一レ引同也。 【左頁】 【枠外左上】 二七一【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一末 【枠外左横下】 三五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問。此三界唯心之文意何。 答。疏云。世親攝論第四無_レ 解。無性第四廣解_二 十地經名體_一。言_二唯心_一者。心 ̄ト識 ̄ト是 一 ̄ナリ。唯言爲_レ遣_二所取境義_一。由_二彼無_一故。能取亦無。不_レ遮_二 心所_一不_二相離_一故。如_レ說_下若無_二心所_一未_中曾得_上レ轉。三界唯心 之言。卽顯_二 三界唯識_一。卽與_三欲等愛結相應。墮_二-在三界_一。 卽屬_二 三界貪等結_一。此能唯識言無_レ有_二横計所緣_一。不_レ遣_二 眞如所緣 ̄ト依地所緣_一。謂道諦攝 ̄ル根本後得二智所緣等 《割書:云云》。 問。以_二此文_一如何爲_レ顯_二 三界唯心之義_一。 答。文中 云_二卽與欲等愛結相應_一之文。正顯_二 三界唯心之義_一。 問。 如何顯耶。 答。邑云。謂此三界皆有_二欲等愛結_一。謂心心 所墮_二-在三界_一。與_二此愛結_一相應。繋_二-屬三界貪等_一。故言_二 三 界唯心_一。或此言_二欲等_一者。卽以_二欲界_一等_二餘二界_一。謂心心 所屬_二此三界愛結_一也。《割書:云云》。《割書:文中有_二 二釋_一。第二|釋與_二 義演_一同也。》惣意云。有情 起_二 三界煩惱_一。煩惱力故。輪_二-廻三界_一。若不_レ起_二 三界惑業_一。 不_レ可_レ受_二 三界苦_一。故知_二 三界唯自心之所爲_一也。《割書:爲言》。故義 演云。有情起_二欲界愛結_一。卽墮_二-在欲界中_一。餘二界准 ̄テ 知 ̄ヘシ。謂身所_レ起三界煩惱。卽攝屬在_二於三界中_一。意說。有 【下段】 情起_二欲界愛結_一。卽屬_二欲界貪等_一。被_三他貪等所_二接屬_一故。此 卽諸有情屬_二 ̄スルコト能繋煩惱_一。如_二牛屬_一レ繩《割書:云云》。 問。疏云。 若爾欲色二界 ̄ヲノミ可_レ說_二唯心_一。是則言_二 二界唯心_一。何故復 言_二無色唯心_一。以_三小乘等多計_二彼唯識_一故。有_二立已成_一《割書:云云》。 此難意何。 答。是卽無性菩薩之難也。義演云。觀_二此疏 文_一有_二 二難意_一。一云。汝大乘唯心者。謂欲色界中而有【二点脱ヵ】色 法_一。卽心能變_レ色故。色不_レ離_レ心。可_レ言_二 二界唯心_一。無色界 中旣無_二色法_一。何故復言_二無色唯心_一耶。二云。又小乘等多 計_二無色唯心_一。今大乘亦立者。有_二立已成過_一也《割書:云云》。 問。 就_二義演之文_一。何以知_レ有_二 二難意_一耶。 答。以_二答文_一知_レ之。 問。其答文如何。 答。疏云。此不_レ然也。非_二但色無_一。亦無_二 貪等能取之心_一。故亦無_二餘虛空等識所取義_一。又經部執_下 無色心等。是無_レ色無_レ體。無_中實所取境義顯現所依_上。恐_二彼 執爲_一レ非_二心等_一故。說_二 三界唯心_一。此卽唯心義意如_レ是《割書:云云》。 問。此答文意何。 答。義演云。無色界中雖_レ無_二色法_一。有_二 貪信等_一。恐_四外人執_三 ̄ンカト離_レ心外別有_二貪信等_一。今爲_レ遮_レ彼 故說_二 三界唯心_一。無色界中。離_二心王_一。外無_三別貪信等以爲_二 【右頁】 【枠外右上】 二七二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二本 【枠外右横下】 三六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能取心_一。又無色界雖_レ有_二虛空無爲等_一。然此等無爲亦不_レ 離_レ心。外別有_二是識之所取 ̄タルモノ_一。恐_レ計_二離_レ心別有_一。故說_二 三界唯心_一。又經部師許_下無色界諸心心所法是無_二色相_一 無_レ體。又無_中實所取境義 ̄カ顯現 ̄スル所依 ̄トシテ可_上レ得。故恐_二彼 執無色心等爲_一レ非_二心等_一。今設遮_レ彼。故言_二 三界唯心_一。此 與_レ前別者。前言_二唯心_一者。遮_レ無_二心外之法_一。今言_二唯心_一。遮_二 彼執_レ心爲_一レ非_レ心故。說_二 三界唯心_一《割書:云云》。《割書:雖_レ有_二演祕及邑記_一。|不_レ如_二此記_一之。》 問。此等文大意如何。 答。薩婆多計。空無邊處心。緣_下離_レ 心外實有_中非想處境_上。又執_三離_レ識外有_二實貪信等_一。爲_レ遮_二 此等執_一說_二唯心_一也。又經部師計_下空無邊處等虛空是無_レ 色無_レ體。但由_二心心所破_レ色觀_一レ空。虛空方顯。故心心所法 是虛空 ̄ノ顯_中所依_上。是故恐_四彼執_三 ̄ンカト心心法是無體虛空之 所依故非_二心心法_一。故爲_レ遮_二彼妄計_一。兼說_二唯心_一也《割書:爲言》。 問。譬喩(經部亦名)論師何故可_レ計_三心心法是虛空顯現之所依故。 非_二是心心法_一耶。 答。譬喩論師計_二虛空是無體無_一レ實。立_二 虛空無爲_一故。名_二無空論師_一。今可_レ執_三心心法是無_レ體無_レ 實虛空顯現所依故。亦無_レ體無_レ實非_二心心法_一故。爲_レ遮_二 【下段】 此執_一說_二唯心_一《割書:爲言》。 章云。遺敎經言。是故汝等當_二好制_一レ心。制_二之一處_一無事 不_レ辨等。皆此門攝《割書:云云》。 問。引_二此文_一意何。 答。是亦爲_レ 證_二捨濫留純之義_一所_レ引也。此經亦名_二佛臨般𣵀槃略說 敎誡經_一。一卷六紙 ̄ナリ。後秦時鳩摩羅什譯也。智昇釋敎 錄爲_二大乘經_一。其經論云。爲_二菩薩_一說《割書:云云》。終南山釋道宣 内典錄及慈恩惣聊簡章爲_二小乘經_一也。有_二釋論一卷_一。西 天竺三藏眞諦譯也。 問。此經之文。如何成_二此重證_一。 答云。旣云_レ制_レ心不_レ立_レ制_レ境。故能成_レ證也。 問。此經大 意如何。 答。經文頗廣。章主取_レ要取出_レ之。故經文云。汝等 比丘以_二能住_一レ戒。當制_二 五根_一勿_レ令_三放逸入_二於五欲_一《割書:乃至》此 五根者。心爲_二其主_一。是故汝等當_二好制_一レ心。心之可_レ畏甚_二 於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_一。未_レ足_レ喩也。動轉輕■【足+泰:𨂡or𨄇ヵ】。但觀_二 於密_一不_レ見_二深坹_一。譬如_二狂象無_レ鉤。猿猴得_レ樹騰躍踔 擲難_一レ可_二禁制_一。當_二急挫_レ之無_一レ令_二放逸_一。縱_二此心_一者。喪_二 人 善事_一。制_二之一處_一無_二事不_一レ辨。是故比丘當_三懃精進折_二-伏 汝心_一《割書:云云》。 問。此經意何。 答其釋論云。示_二-現此心三昧 【左頁】 【枠外左上】 二七三【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二本 【枠外左横下】 三七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障法_一故等《割書:云云》。三昧有_二 三種_一。一無二念三昧。二調柔不動 三昧。三起多功德三昧也。障法有_二 三種_一。一心性差別障。 二輕動不調障。三失諸功德障也。 問。其障與_レ治相對 如何。 答。心性差別障者。如_二經云_一。心之可_レ畏甚_二於毒 蛇等_一。卽以_二無二念三昧_一治_レ之。如_三經云_レ制_二之一處_一也。此 意云。貪嗔癡邪見種類非_レ 一。故云_二差別障_一。觀_二 一心之 理_一令_レ不_レ起。故云_下以_二無二念三昧_一治_上レ之《割書:爲言》。輕動不調障 者。如_二經言_一。動轉輕躁猶如_二猿猴_一。卽以_二調柔不動三昧_一 治_レ之。如_二經云_一レ當_三勤精進折_二-伏汝心_一也。此意云。掉擧散 亂其性輕動。易_レ緣易_レ解。依_二-止定數分位輕安_一。令_レ不_二傾 動_一。故云_下以_二調柔不動三昧_一治_上レ 之《割書:爲言》。失諸功德障者。如_下 經云縱_二此心_一者喪_中 人善事_上。卽以_レ起_二多功德三昧_一治_レ之。 如_二經云_一レ無_二事不_一レ辨也。此意云。依_レ心起_レ惡。依_レ心生_レ善。 轉_二-滅依_レ心雜染之種_一。轉_二-得依_レ心清淨之德_一。故云_下以_レ起_二 多功德三昧_一治_上レ之《割書:爲言》。然今章家只引_二能治三種三昧_一之 也。《割書:向章可_レ知。又|具如_レ論云云。》 問。此三三昧之體如何。 答。古德云。一 一各通_二 三三摩地_一爲_レ體。意云。約_二無二念三昧_一者。一心 【下段】 觀_二貪等空理_一是空三摩地 ̄ナリ。畏_二貪等_一不_二 ̄ルハ願求_一是無願 三昧地 ̄ナリ。觀_二貪等無相圓成之理_一。是無相三摩地也。餘 二准_二-知之_一。     第三攝末歸本識 問。攝末歸本識之意何。 答。先第二重 ̄ニハ心與_レ境相對。境 有_レ濫故捨_レ之。不_レ名_二唯境_一。心是純故留_レ之名_二唯識_一了。今 此重意。其心中有_二本末_一。謂自體分能變故名_レ本。相見分 所變故名_レ末。攝_二其相見之末_一。歸_二自體之本_一。名_二唯識_一。此 重意也。 章云。心内所取境界顯然。内能取心作用亦爾。此見相分 倶依_レ識有。離_二 ̄テハ識自體本_一末法心無故《割書:文》。 問。此文意 何。 答。是明_二重旨_一也。相分以爲_二所取境界_一。見分以爲_二 能取心_一。然識自體分微隱難_レ知。是故古今大小乘師。多 不_レ許_レ有_二自體分_一。然而心心所自體生時。皆似_二所緣能縁_一 相現。似_二能縁_一相說名_二見分_一。似_二所緣_一相說名_二相分_一。自體 爲_レ本。作用爲_レ末。其末作用 ̄ハ識之所變。離_二本識_一者無_レ有_二 是處_一。卽是攝末歸本之義也。一說云。心内所取乃至作 【右頁】 【枠外右上】 二七四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二本 【枠外右横下】 三八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用亦爾者。審_二-定前第二重_一也。此見相分乃至末法必無 故者。正標_二此重意_一也。 章云。三十頌云。由_三假說_二我法_一。有_二種種相轉_一。彼依_二識所 變_一。此能變唯三《割書:云云》 問。引_二此文_一意何。 答。證_二此重_一引_二 二 證文_一。謂唯識論與_二解深密經_一也。今是初引_三唯識論云_二彼 依識所變等_一。證_二攝未歸本之義_一也。 問。先_二此文_一云何。 答。疏云。上之二句答_レ難破_レ執。下之一句意標_二論宗_一。結 歸_二唯識_一《割書:云云》。《割書:難者。論云。若唯有_レ識。云何世間及諸|聖敎說_レ有_二我法_一云云。外人之難也。》 問。其由 假說我法云意何。 答。論云。愚夫所計實我實法。都無_二 所有_一。但隨_二妄情_一而施設故。說_レ之爲_レ假。内識所變似我似 法雖_レ有。而非_二實我法性_一。然似_レ彼現。故說爲_レ假《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凡約_二假義_一。 有_二 二相對_一。初相對中亦 有_レ 二。一無_レ體隨_レ情假。二有_レ體施設假。後相對中亦有 二。一以_レ無依_レ有假。二以_レ義依_レ體假也。今此論中愚夫所 計《割書:乃至》說之爲假者。無體隨情假與_二以無依有假_一故名_レ假 《割書:爲言》。内識所變《割書:乃至》故說爲假者。有體施設假與_二以義依 體假_一故名_レ假《割書:爲言》。《割書:二相對者。即|疏中二釋也。》 問。云何名_二無體隨情 【下段】 假等_一。 答。疏云。假有_二 二種_一。一者無_レ體隨_レ情假。多分世 間外道所執。《割書:少分内道亦起。|如_二犢子部等_一》雖_レ無_下如_二彼所執_一我法_上。隨_二執 心緣_一亦名_二我法_一。故說爲_レ假。二者有_レ體施設假。聖敎所說。 雖_レ有_二法體_一而非_二我法_一。本體無_レ ̄トモ名強名_二我法_一。不_レ ̄トモ稱_二 法體_一隨_レ緣施設。故說爲_レ假《割書:云云》。問【。】此二義意如何。 答。 疏云。第一解云。說爲_二我法_一而體是無。隨_レ情說_レ假。《割書:已上|說_二》 《割書:世間我法|假_一也》設體雖_レ有不_レ ̄ヲト稱爲_レ假。《割書:已上說_二聖敎|我法假_一也。》我法二假乃 屬_二於說_一。唯假言說以爲_二我法_一。彼體却非《割書:云云》。燈云。第一 解云《割書:乃至》彼體都非者。此意釋云。世間我法。說_二所執相_一 以爲_二我法_一。我法本無。唯只言說 ̄ノミナリ。聖敎雖_下說_二所緣見 相蘊等諸法_一以爲_中我法_上。蘊等實非_二若我若法_一。但唯有_レ言。 故云_二乃屬於說_一《割書:云云》。此等文意云。世間我法名_二無體隨 情假_一者。迷情迷_三依他法似_二我法_一。妄執_二實我法_一。於_二此所 執上_一。起_二言說_一說_二實我法_一。此所說實我法其體無故。只有_二 能說名言_一。依_二其名言_一假名_二我法_一。故云_三無_レ ̄トモ體隨_レ情故 假說_二我法_一《割書:爲言》聖敎我法名_二有體施設假_一者。諸法體性 悉離_二名言_一。非_レ我非_レ法。而諸佛菩薩隨_レ緣說_二我法_一之時。 【左頁】 【枠外左上】 二七五【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二本 【枠外左横下】 三九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其能說名言專不_レ ̄トモ稱(カナ)_二法體_一。然有_下說_二我法_一之能說名言_上。 其名言上施設假名_二我法_一。故云_三有_レ體施設故假說_二我法_一 《割書:爲言》。重意云。設世間我法。設聖敎我法。非_レ有_二實體_一。只 依_レ有_下說_二我法_一之能說名言_上。假說_二我法_一《割書:爲言》。 問。云何名_二 以無依有假等_一。 答。疏云。又第二解。世間所執我法體 無。依_二識所變_一。妄情爲_レ緣而起_二於執_一。妄情所執是世間我 法。然體無故以_レ無依_レ有。依_二内妄情_一說爲_二我法_一聖敎所 說我法二種。依_三識體上有_二我法義_一。義依_二於體_一。別依_二於惣_一。 依_二有體法_一。說爲_二我法_一。卽說_三所執能計 之情( 見分 )及 所(相分)詮之法 皆識所變以爲_二我法_一。《割書:云云》。 問。此二義意如何。 答。疏 次云。第二解云。以_レ無依_レ有。世間 ̄ハ說_レ情以爲_二我法_一。以_レ義 依_レ體。聖敎說_レ體以爲_二我法_一。假我及法不_レ在_二於實_一。以_二所 說_一爲_二若我法_一故《割書:云云》。燈云。第二解云。以_二所執_一爲_二若我若 法_一者。此意解云。所執外我法無。世說_二我法_一者。隨_下自情執_二 我法_一之解_上爲_二我法_一。無_二彼所執我法可_一レ說。以_二我法無_一。依_二 内情_一故。以_レ無依_レ有假故但說_レ情。聖敎所說依_三識等上有_二 我法義_一。義依_二於體_一。卽義是別。識體是惣。以_レ別依_レ惣。故說_二 【下段】 別義_一。以爲_二我法_一。名_二-義依_一レ 體。此旣說_レ義以爲_二我法_一。故不_レ在_レ 言。有_二《割書:ヲ以》彼體義_一。爲_二所說_一故《割書:云云》。《割書:有_二又釋_一。煩|故不_レ記之。》此等文意云。世 間我法名_二以無依有假_一者。妄情迷_三依他法似_二我法_一。妄執_二 實我法_一。其所執實我法。其體無故。隨_下執_二我法_一之解_上。假說_二 我法_一。我法是無。妄解是有。以_レ無依_レ有。假說_二我法_一。故云_三 以_レ無依_レ有故假說_二我法_一。《割書:爲言》。聖敎我法名_二以義依體假_一 者。識等法體雖_二不可言_一。然其體上有_二我法義_一。故佛菩薩 說_二法體上義_一。假名_二我法_一。以_三法體上有_二我法義_一。以_レ義依_レ體。 假說_二我法_一。故云_三以_レ義依_レ體故假說_二我法_一《割書:爲言》。重意云。 世間我法。隨_二妄情之解_一假說_二我法_一。聖敎我法。隨_二體上 義_一假說_二我法_一《割書:爲言》。 問。何故世間必說_二我法_一耶。 答。疏 云。由_下無始來横計_二我法_一分別心_上故。熏_二-習本識_一。後後遂 有_二相見分生_一。愚夫不_レ了_二此唯内識_一。依_レ之妄計_レ有_二實我 法_一。我法實無 ̄トモ隨_二彼妄情所執之相_一。名爲_二我法_一。故知。世 間所執我法。是假非_レ實。故 經頌(厚??)云。如_三愚所_二分別_一外境 實皆無。習氣擾_二-濁心_一。故似_レ彼而轉《割書:云云》。 問。文中云_三後 後遂有_二相見分生_一之意何。 答。演祕云。 問。相見二分 【右頁】 【枠外右上】 二七六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二本 【枠外右横下】 四〇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發_二于無始_一。云何後後方遂有《割書:リト云》耶。 答。約_二更增_一說。如_二 法華言_一レ來_二-入此宅(從昔住三界火宅?如云?此宅)_一《割書:云云》。邑法師 答云。雖_二實未_一レ熏。前前已 有。猶如_レ說_二蘊從_レ取而生_一。約_レ義說故《割書:云云》。 問。何故聖敎 必說_二我法_一耶。 答。疏云。聖者依_二此内識所變若相若見_一。 爲_下起_二言論_一斷_レ染取_レ淨引_中生眞見_上。假爲立_レ名。說爲_二我法_一。 法體實非_二若我若法_一。故知。聖敎所說我法亦假 ̄テ說也。是 故經言。爲_レ對_二-遣愚夫所執實我法_一故。於_二識所變_一假說_二我 法名_一《割書:云云》。義濱云。爲_レ欲_二斷_レ染取_一レ淨。所以須_レ說_二我法_一。故 聖敎云。彼旣丈夫我亦爾。不_レ應_二自輕而退屈_一。又下論云。 不_レ ̄トキニ執_二菩提有情實有_一。無_レ由_レ發_二-起猛利非願_一《割書:云云》。 問。就_二聖敎我法_一。如何法體上有_二我法義_一耶。 答。大抄 云。且如_二初果_一有_二初果義_一。二十七賢聖皆有_二聖義_一《割書:云云》。 問。說_二假言義_一別抄文 ̄アリ如何。 答。第一云。由假說者此 有_二 二義_一。一約_レ說。二約_レ義。約_レ說者遍。計所執我法二種。但 由_二倒情横計爲_一レ實。依_二彼倒情_一隨起_二言說_一。謂爲_二實有_一。所說 我法畢竟無_レ實。如_二空華等_一。二約_レ義者。唯有_二倒心_一。横計爲_レ 有。此所執我從_レ本來無。如_二實空華等_一《割書:乃至》聖敎我法亦有_二 【下段】 二種_一。一由_二言說《割書:ヲ以》安立施設_一。相見二分似_二我法二種相_一現 ̄ヲ 名爲_レ約_レ說。二由_下依他體上自有_中似_二我法_一相_上。不_レ由_二言說 安立方爲_一レ有。卽是約_レ《割書:テ云ナリ》義。猶如_下鹿愛《割書:ヲ以》安_二-立似水_一自 體非_上レ水。如_二其次第_一。約_レ說就_レ義分_二其二也《割書:爲言》。《割書:已上護法菩|薩義了》 問。安惠難陀義如何。 答。疏云。若安惠解。二種我法皆 是無。依_二於惣無見相二分_一。施設假說。性非_レ有故。自證離_レ 言。非_二我法_一故。唯佛所證《割書:云云》。樞要云。難陀師云。依_二相 分上_一起_二所執我法_一。隨_二能計妄情_一。說爲_二世間我法_一。卽依_二所 變依他上_一。立爲_二聖敎我法_一《割書:云云》。意云。安惠云_二相見分是 遍計所執_一故。難陀只立_二相見二分_一故。各致_二此說_一也。《割書:煩故|不_二》 《割書:妄記_一|也。》 問。頌第二句云_二有種種相轉_一之意何。 答。論云。我 種種相《割書:ト云ハ》謂有情命者等。《割書:世|間》預流一來等。《割書:聖|敎》法種種相 ̄トハ 謂實德業等。《割書:世|間》蘊處界等。《割書:聖|敎》轉 ̄トイハ謂隨_レ緣施設有_レ異 《割書:云云》。疏云。相謂相狀。轉是起義。相起非一故名_二種種_一《割書:云云》。 問。頌第三句云_二彼依識所變_一之意何。 答。論云。彼相 皆依_二識所轉變_一而假施設《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答_二 外人問_一之詞也。故疏云。外復 問云。有_二實我法_一可_二依_レ假 【左頁】 【枠外左上】 二七七【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二本 【枠外左横下】 四一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說_一。我法實無。假依_レ何立 ̄ルヤ。第三句云。彼我法相。依_二内 識等所變現相_一而起_二假說我法相_一。非_下依_三離_レ識實有_二我法_一 而起_中假說_上。但依_二内識所變相見_一而假說故。此但說_レ識義 兼_二心所_一《割書:云云》。 問。若爾眞如非_二識所變_一故。應_レ非_二唯識_一。 答。疏云。不_レ離_レ識故。眞如名_二唯識_一。非_二識所變_一故。不_三說 爲_二我法_一。若說爲_二眞如_一。亦心所變故《割書:云云》。 問。第四句云_二 此能變唯三_一者何。 答。論云。謂異熟 ̄ト思量 ̄ト及了別境識 《割書:云云》。疏云。一謂異熟識。卽第八識。名有_二多義_一。一變異而 熟。要因變異之時果方熟故。此義通_レ餘。種生_レ果時皆變 異故。《割書:經部|師義》二異時而熟。與_レ因異時果方熟故。《割書:薩婆|多義》今者大 乘約_二造之時_一。非_レ約_二種體_一。許_二同世_一故。三異類而熟。與_レ因 異性果酬_レ因故。《割書:大乘|義》二謂思量識。卽第七識 ̄ナリ。思謂思 量。量謂量度。思_二-量第八_一。度爲_レ我故。又恆審思量 ̄トハ餘識無 故。餘之二識不_レ名_二思量_一。三了別境識。卽餘六識。二十論 說。心 ̄ト意 ̄ト識 ̄ト了 ̄トハ名之差別。了是諸識之通名也。了_二-別 別境及麤顯境_一。唯前六故。對_二此六塵_一說_二 六識_一故《割書:云云》。 問了_二別境_一名_二了別境識_一者。第七識別緣_二第八見_一。亦可_レ 【下段】 名_二了別境識_一。 答。疏云。然濫_二第七_一應_レ言。此六了_二-別於麤 境_一。名_二了別境識_一。以_レ了_二-別相麤_一。簡_二於七八_一故。《割書:云云》。 章云。成唯識說。變謂識體轉似_二 二分_一。相見倶依_二自體_一起 故《割書:云云》。 問。引_二此文_一之意何。 答。是護法菩薩釋_二前頌 中識所變之變言_一之文也。疏云。此釋_二變義_一。此論一宗有_二 二釋_一。此卽初釋。護法等云。謂諸識體 ̄タル卽自證分似_二相見 二分_一而生。此說_下識體是依他性。轉似_二相見_一。二分非_レ無。亦 依他起_上《割書:ナリト云コトヲ》。依_二此二分_一執_二 ̄スルヲ實二取_一。聖說爲_レ無。非_三 依他中無_二此二分_一。論說_二唯二依他性_一故。此除_三眞智緣_二於眞 如_一。無_二相分_一故。不_レ爾如何名_二他心智_一。後得智等不_二外取_一 故。《割書:太抄云。若不_レ反_二相分_一。何名_二他心智_一。如_下後得智緣_二|他心_一時_上。他心爲_レ質。自反_二-起相分_一。緣名_レ不_レ取_レ外云云》乃至許_レ 有_二相見二體性_一。【。衍ヵ】者。說_二相見種或同或異_一。若同種者。卽一 識體轉似_二 二分相用_一而生。如_三 一蝸牛反生_二 二角_一。此說_下影 像相見離_レ體更無_二別性_一。是識用故_上。若言_二相見各別種_一者。 見是自體義用分。故離_二識體_一更無_二別種_一。卽一識體轉似_二 見分別用_一而生。識爲_二所依_一轉_二相分種_一。似_レ相而起。以_二作 用 ̄モ別。性各不同故_一。相 ̄ハ別種《割書:ナリト云ヲ》於_レ理爲_レ勝。故言_三識 【右頁】 【枠外右上】 二七八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二本 【枠外右横下】 四二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體轉似_二 二分_一。此依他起非_レ ̄トモ有似_レ有。實非_二 二分_一似_二計所 執二分見相_一。故立_二似名_一《割書:云云》。《割書:已上說_二反謂識體轉似|二分之句_一了。》若無_二自 證_一。二定不_レ生。如_下無_レ頭時角定非_レ有及無_レ鏡時面影不_上レ 起。皆於_二識上_一現相貌故。故說_下 二分依_二識體_一生_上《割書:云云》。《割書:已上|說_二》 《割書:相見倶依自證起|故_一之句了。》 問。依他二分似_二所執二分_一現者。八識中 何識二分耶。 答。惣八識二分也。 問。第六第七二識執_二 我法_一故。似_二所執二分_一現耳。五八識無_レ執。何亦似_二所執 二分_一現耶。 答。第六第七二識分_二-別熏_三-習我法_一力故。諸 識二分生時。皆似_二實我實法所執二分_一現也。故論云。我 法 ̄ト分別熏習力故。諸識生時變似_二我法_一《割書:云云》。 問。此反謂 識體等文中。亦含_二安惠義_一其如何。 答。雖_レ有_二安惠義_一。專 非_二此證_一。所以者何。彼菩薩云_二相見二分是遍計所執_一。不_レ 立_二依他相見二分_一。何以_二彼釋_一。關_二攝末歸本之證_一乎。故不_レ 可_レ論_レ之。《割書:如_二 三性|之義_一。》 章云。解深密經說。諸識所緣唯識所現《割書:云云》。 問。引_二此文_一 意何。 答。是亦爲_レ證_二攝末歸本義_一所_レ引也。 問。先其經 具文如何。 答。彼經第三分別瑜伽品云。慈氏菩薩復白_レ 【下段】 佛言。世尊。諸毘鉢舍那三摩地所行影像。彼與(相分文二分歟)_二此心_一當_レ 言_レ有_レ異。當_レ言_レ無_レ異。佛告_二慈氏_一曰。善男子。當_レ言_レ無_レ異 何以故。由_二影像唯是識_一故。善男子。我說_二識所緣唯識所 現_一故《割書:云云》。《割書:考【考:四角で囲む】瑜伽七十六有_二此文_一。無性世|親及唯識論引_レ之。爲_レ證也。》 問。此經文意何。 答。唯識疏七云。此意汝謂_二 ̄ヲハ識外所緣_一。我說_三是内識 上所_レ現無_二實外法_一。世親說云。謂識所緣唯識所現。無_二別 境義_一。復擧_レ識者。顯_三我所說。定 ̄テ識 ̄カ所行唯識所現 ̄ナリ。無_二 別有_一レ體《割書:云云》。 問。彼經次慈氏菩薩難云。世尊若彼所行 影像。卽與_二此心_一無_レ有_レ異者。云何此心還見_二此心_一《割書:云云》。佛 如何答耶。 答。佛云。善男子此中無_レ有_三少法能見_二少法_一。 然卽此心如_レ是生時。卽有_二如_レ是形像顯現_一。善男子。如_下依_二 善瑩清淨鏡面_一。以_レ質爲_レ緣。還見_二本質_一。而謂_三我今見_二於影 像_一。及謂_中離_レ質別有_上二所行影像顯現_一。如_レ是此心生時。相 似有_レ異。三摩地所行影像顯現《割書:云云》。無性云。佛告_二慈氏_一。 無_レ有_三少法 ̄トモ能取_二少法_一。無_二作用_一故。但法生時。縁起力 大《割書:ナルヲ以》卽一體上有_二 二影生_一。更互相望不_レ卽不_レ離。諸心 心所由_二縁起力_一。其性法爾如_レ是而生。如_三質爲_レ緣還見_二本 【左頁】 【枠外左上】 二七九【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二本 【枠外左横下】 四三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質【一点脱ヵ】。譬如_丁依_二-止自面等質_一。於_二鏡等中_一還見_二本質_一。由_二迷亂_一 故謂_丙我見_レ影由_二鏡等緣 ̄ノ威力大_一故。雖_レ無_二異影_一而似_乙別 有_二影像_一顯現_甲《割書:云云》。太抄云。更互相望不卽不離者。卽一 識體上有_二見相二分生_一 ̄コト。卽見相分與_二自證分_一別故不 卽 ̄ナリ。無_下離_二自體分_一別見相分_上故名_二不離_一《割書:云云》。《割書:燈有_二問答_一。|繁故不_レ記_レ》 《割書:之。》 章云。攝_二相見末_一歸_二識本_一故。所說理事眞俗觀等。皆此門 攝《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章家成_二深密經意_一也。無 性云。我說_三在_レ外識所緣境唯是内識之所_二顯現_一。卽是所 緣境 ̄ハ識 ̄ヲ爲_二自性_一義《割書:云云》。深密經中。廣說_二理事眞俗唯識 之觀_一。依_二於一切有無諸法_一。辨_二唯識_一故也。悉取攝_二此門_一 《割書:爲言》 問。其以_二事理眞俗_一攝_二此門_一如何。 答。信叡云。若 攝_二事末_一歸_二於理本_一。名爲_二唯識_一。若於_二事中_一攝_二相見末_一。歸_二 於識本_一。名爲_二唯識_一。皆是攝末歸本門攝《割書:云云》。 問。與_二 四 種出體中第四攝相歸性門_一。有_二何差別_一。 答。以_二有爲相_一 歸_二無爲性_一。爲_二諸法體_一。是攝相歸性門。非_下攝_二事相_一歸_中於 事性_上。今此重者。通約_二 二義_一以爲_二唯識_一。故有_二差別_一。《割書:信叡文|也》 【下段】 問。攝相歸性門之中。攝_二有漏種_一。歸_二於本識_一。名_二無記性_一。 亦攝_二其門_一。故亦通_二 二義_一。何有_二差別_一耶。 答。上答有_二此 難_一。今可_レ謂。彼門是性相相對辨_二諸法之體_一門也。此重是 本末相對辨_二唯識_一之門也。彼門是狹。此重是廣。故有_二差 別_一也《割書:廣狹者。彼門有漏攝相歸性之中。有漏種子 ̄ハ是第八相分。攝_二|其相分_一。歸_二於本識_一名_二無記_一。故云_レ狹也。此重有漏攝末歸本之》 《割書:中。攝_二相見二分_一。歸_二識|體_一名_二唯識_一。故云_レ廣。》 問。以_二事末_一歸_二理本_一名_二唯識_一者。 與_二第五重_一有_二何差別_一。 答。有_二差別_一。彼遣_二事相_一證_二理性_一 名_二唯識_一。此攝_二事相_一歸_二理性_一名_二唯識_一。彼遣此攝。故有_二差 別_一也。     第四隱劣顯勝識。 問。隱_レ劣顯_レ勝之意何。 答。前第三重辨_下攝_二相見末_一歸_二自 體分_一名_中唯識_上了。約_二其自體分_一。更有_二心王心所_一。而心王是 勝。心所是劣。隱_二劣心所_一顯_二勝心王_一。名_二唯識_一。此重意也。 章云。心及心所倶能變現 ̄スレトモ但說_二唯心_一非_二唯心所_一。心王 體殊勝 ̄ナリ。心所劣。依_レ勝生隱_レ劣不_レ彰。唯顯_二勝法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標_二重意_一也。雖_下心心所各自體分 反_二-似相見二分_一顯現_上。然諸敎中但說_二唯心_一。不_レ言_二心所_一 【右頁】 【枠外右上】 二八〇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二本 【枠外右横下】 四四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者。心是所依。爲_レ主勝故。心所是能依。如_レ臣劣故。隱_二劣心 所_一。顯_二勝心王_一。但言_二唯心_一。不_レ言_二心所_一也《割書:爲言》。又料云。心 及心所倶能反現者。安_二-立前第三重_一也。但說心等者。正 標_二此重意_一也。 章云。故慈尊說。許_二心似_レ 二現_一。如_レ是似_二貪等_一。或似_二於信 等_一。無_二別染 ̄ト善 ̄トノ法_一《割書:云云》。 問。引_二此文【一点脱ヵ】意何。 答是彌勒 菩薩說_二莊嚴論之頌_一也。爲_レ證_二隱劣顯勝義_一所_レ引也。 問。 先此頌意何。 答。釋_二此頌意_一。大有_二 二類師_一。一楞伽中百 論師及經部妙音等。二論主護法菩薩也。且中百論師等。 疎得_二此頌意_一難_二護法菩薩_一。計_二心所可_一レ不_レ離_二心王_一也。《割書:唯識|論第》 《割書:七卷有_二|此諍_一。》 問。先中百論師等難如何。 答疏七云。此意難 云。許心似二現。謂已成_下-立心現似_二見相二_一或現《割書:考【考:四角で囲む】現下疏|文有似字》 能取及所取_上訖。此卽牒_二已成義_一。如_レ是似貪等。謂牒 ̄シテ 指 ̄ス義 ̄ナリ。故云_二如是_一。似貪等者。謂心復反似_二貪瞋等一 切染法_一。或似_二信等一切善法_一。此中似《割書:ト云》言。似_二心外所計實 二分等法_一故。名爲_レ似。無別染善法者。謂心反似_二見相二 分_一。二分離心無_二別有_一レ法。復言_三心反似_二貪信等_一。故貪信等。 【下段】 離_二心之外_一無_二別染善法_一。體卽心也。如_二 二分_一故。言_二心反 似_一故。故知。從_レ心反似_二貪信等_一。非_三別有_二心所_一《割書:云云》。 問。此 文意何。 答。此文大意云。中百論師等。得_二此文意_一云。許 心似二現者。彌勒菩薩旣成_下-立心似_二見相二分_一現_上了 ̄シカハ。 小乘外道等許_二此義_一了《割書:爲言》。如是似貪等等者。復重彌勒 菩薩成_乙-立如_下心似_二相見二_一現_上。亦心似_二貪等信等_一現_甲也 《割書:爲言》。無別染善法者。結成_三離_レ心無_二別心所_一也《割書:爲言》。中 百論師等。如_レ是得_二此頌意_一。以_レ之爲_レ證。難_レ可_三離_レ心無_二別 心所_一也。《割書:古德未_レ得_二此|意_一也云云。》 問。中百論師等。如_レ是得_二此頌意_一 致_二此難_一者。好耶惡耶。 答。甚惡得_二頌意_一致_二此難_一也。 問。旣如_レ文得_レ意。何云_レ惡耶。 答。文意不_レ爾。故云_レ惡也。 依_レ之論主更述_二正義_一。通_二此難_一也。 問。其論主正義何。 答。論有_二 二釋_一。卽第一釋云。心所 ̄ハ依_二心勢力_一生故。 說_二似_レ彼現_一。非_二彼卽心_一《割書:云云》。疏云。以_下諸心所依_レ心方 起 ̄ルヲ依_二心勢力_一生_上故。說_下心似_二彼貪信等_一現_上。非_下說_二彼心 所體_一卽謂_二是心_一。遂言_上レ無_二有別染善法等_一。除_二此心所似貪 等法_一。無_二別心外實染善法_一。非_レ謂_二所似貪等亦無_一《割書:云云》。 【左頁】 【枠外左上】 二八一【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二本 【枠外左横下】 四五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問。此文意何。 答。論及疏意云。心所法與_二心王_一別體。然 言_下心王似_二心所_一現_上者。心所如_レ臣依_二心王勢力_一生故。云_下心 王似_二心所_一現_上。非_レ謂_二心王卽心所_一《割書:爲言》。 問。其頌中云_二似 二現_一。云_二似貪等_一。上下似言有_二何差別_一。 答疏云。似有_二 二 義_一。一無_二別體_一。《割書:第一句|似言。》由_レ心生故。說_レ之爲_レ似。反似_二 二分_一 現者是也。二雖_レ有_二別體_一。《割書:第二第三|句似言》由_レ心方生。爲_レ ̄タルコト依 勝故。說_レ之爲_レ似。卽貪等是。今頌惣言_レ似者。通_二此二_一故。 非_二 一爲_一レ例《割書:云云》_一【一点衍ヵ】。 問。此文意何。 答。似有_二 二種_一。一無別 體似。謂自體分似_二相見二分_一現也。故太抄云。見相二分 離_二自體分_一。外無_二別體_一。由_二自證分_一生故。卽能反似_二見相 二分_一現也《割書:云云》。二有別體似。謂心王似_二貪信等心所_一現 也。故太抄云。心所離_二心王_一外別有_レ體。由_二心王_一生故。以_二 心王_一爲_二所依_一《割書:云云》。云_二非一爲例_一者。呵_二-責中百論師等_一之 詞也。義演云。惣取_二 二義_一名_レ似。非_下取_二 一義_一爲_レ例名爲_上レ似 也《割書:云云》。 問。論第二釋如何。 答。論云。又識心言亦攝_二心所_一。恆相 應故《割書:云云》。《割書:此釋非_三唯通_二莊嚴論_一。|惣通_二前經論文_一也。》疏云。莊嚴論言_二許心等_一者。 【下段】 亦攝_二心所_一。以_二恆相應_一故《割書:云云》。 問。疏次云。若爾貪信等。 旣入_二能似心聚之中_一。所_レ言似貪信等者。是何《割書:云云》。此難意 何。 答。邑云。此意說。許心之言若攝_二心所_一。卽貪信等亦 入_二初句能似聚中_一。復言_二似貪信等_一。更以_レ誰爲_二能似_一《割書:云云》。 問。此難如何通。 答。疏次云。惣心聚中貪信等法。亦別 反似_二貪信等_一現《割書:スト云コト》。以_レ義說_レ之。惣別聚異。謂惣心自 能似_レ 二現《割書:スト云ハ》。卽心自證分。似_二自見相二_一。倶時貪等自 體分。亦現似_二貪等各二_一現 ̄スル義 ̄アリ。故其惣許心之中 ̄ニ心 所亦在_二其中_一。然但說_二心反似_レ 二現_一。說_下心所法似_二貪等_一 現_上。以_二心勝_一故《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此頌中有_二惣聚別 聚_一。謂許心似二現者。是惣聚也。如是似貪等等者。是別聚 也。惣聚之中。言_レ心之處。亦攝_二心所_一。次言_二似二現_一者。別 顯_下心上自體分似_二心王見相二分_一現_上 也。次云_二如是似貪 等等_一者。別顯_下心所自體分似_二心所見相二分_一現_上也。邑云。 此意說。其惣許心似二現《割書:ト云》中。亦說_下貪信等各自似_二貪 信等二分_一現_上。故第二三句。別擧云_二如是似貪等或似於 信等_一《割書:爲言》。明詮云。邑法師 答意者。心王之能似所似。是 【右頁】 【枠外右上】 二八二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二本 【枠外右横下】 四六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唯初惣句攝也。心所之能似所似。是通_二初後惣別之句_一也。 心王能似 ̄ハ自證分也。所似 ̄ハ相見二分也。心所之能似所 似亦如_レ是也。然初惣句中。以_レ義說_三心所自體分似_二 ̄コトヲモ 自見相分_一。而不_下顯說_中貪等自證分似_二自見相分_一。信等自 證分似_中自見相分_上。今第二三句中。方顯說_レ此也。故惣別 句異也《割書:云云》。 問。其所似二分及貪等。若是依他 ̄カ若是所 執 ̄カ。 答。倶是依他也。問。若爾何疏云_下此中似言。似_二心 外所計實二分等法_一故名爲_上レ似《割書:云云》。 答。是述_下 中百論師 等釋_二此頌_一之意_上也。非_レ述_二論主之正釋_一。故述_二論主釋_一 中 云。除_二 ̄ハ此心所似貪等法_一。無_二別心外實染善法_一。非_レ謂_二所 似貪等 ̄モ亦無_一《割書:爲言》。文旣明白。不_レ可_二疑惑_一也。《割書:先德未_レ知_二此|旨_一謬案多端也。》 問。若心但似_二染善二性現者。無記性法不_レ關_二此頌中_一 歟。 答。疏次通_二此伏難_一云。不_レ過_二染淨二位中_一故。其無 記法有_二順_レ染者_一。有_二順_レ善者_一故。此惣言亦攝_二無記_一。如_二諸 部中執_一レ無_二無記_一。其山河等旣有_レ《割書:ヲ以》所_レ順。卽唯善染《割書:ト云》。此 亦如_レ是《割書:云云》。意云。無記法不_レ違_二染善_一故隨_レ宜。此中攝 ̄ノ 無記若順_レ染者。此似貪等中攝。無記若順_レ善者。此似信 【下段】 等中攝。猶如_下大衆部等依_レ執_レ無_二無記_一。山河等無記法善 惡二性中攝_上也《割書:爲言》。 問。疏中亦出_二又解_一其何。 答。疏次云。又解。心所不_レ離_レ心故。許_二心自體旣似_レ 二現_一。 如_レ是心所自體分染者。似_二貪等二_一現。自體淨者。似_二信等 二_一現。離_二自體及所似貪等_一外。無_二別染善法_一《割書:云云》。 問。此解意何。 答。邑云。前解約_二惣別聚異_一。惣中別出_二染 淨心所_一。爲_二 二別句_一。此解初句獨明_二心王自體分似_レ 二現_一。 第二三句 ̄ニハ染淨心所自體似_二 二分_一現《割書:コトヲ云》。以_二心所不_一レ 離_レ心故。故說_二如是似貪等言_一《割書:云云》。 北抄云。此解 ̄ハ許心 之中不_レ收_二心所_一。心王 ̄ノ能似 ̄ト所似 ̄トヲハ是第一句收。心所 能似所似。是第二三句收《割書:云云》。今撿_二此第三解之意_一。可_レ 謂論釋之外。疏主之別解也。意云。許心之言。但顯_二心王 自體分_一。次句如是之言。顯_二心所自體分_一。心所不_レ離_二心王_一 故。以_二如是言_一顯_レ之《割書:爲言》。旣不_レ同_二論二釋_一。故云_二別解_一也。 問。論二釋中。以_レ何可_レ爲_二此重證_一。 答。二釋倶成_レ證。意 云。初釋云_二心所依心勢力生故_一。旣標_二心王勝心所劣_一。隱 劣顯勝義尤明。後釋云_二又識心言亦攝心所_一。又標_二心王勝 【左頁】 【枠外左上】 二八三【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二本 【枠外左横下】 四七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心所劣_一。隱劣顯勝義亦明也。故二釋倶爲_レ證《割書:爲言》。然疏第 三別解。倶標_二心王心所_一。頗非_二重意_一。故不_レ可_レ爲_レ證也。若 言_下心所劣故以_二如_レ是言_一隱_レ之_上 者。亦可_レ爲_レ證。而不_レ如_二先 二釋_一也。其二釋中。以_二第二釋_一可_レ爲_二正證_一也。 章云。雖_下心自體能變似_二彼見相二_一現_上。而貪信等體亦各 能變似_二自見相_一現。以_二心勝_一故。說_二心似_一レ 二。心所劣故隱 而不_レ說。非_レ不_レ能_レ似《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章主 釋_二-成彼莊嚴論頌之意_一也。 問。此章家文。論二釋中與_二 何釋_一同耶。 答。正與_二第二釋_一同也。故疏述_二第二釋_一 中 云。故其惣許心聚之中。心所亦在_二其中_一。然但說_二心反似_レ 二現_一。說_下心所法似_二貪等_一現_上。以_二心勝_一故《割書:云云》。意云。許心 之言。亦可_レ ̄レトモ云_下心所自體分似_二心所相見二分_一現_上。劣故 隱_レ之。但擧_二勝心_一。然其下別說_下心所似_二貪等_一現_上《割書:爲言》。故明 詮云。以心勝故者。初句應_レ云_二許心心所似二現_一。然但言_二 許心_一者。以_二心勝_一故《割書:云云》。正與_レ章同也。故知。論二釋中。 以_二第二釋_一正可_レ爲_二此重證_一也。 問。隨時古譯論頌如何。 答。彼第五云。能取及所取。此二唯心光。貪光及信 【下段】 光。二光無_二 二法_一《割書:云云》。 問。以_二此頌_一亦可_レ爲_レ證_二此重_一耶。 答。亦可_レ爲_レ證。然義甚疎也。不_レ可_二煩釋_一レ之。《割書:演祕|引之》 章云。無垢稱言。心垢故有情垢。心淨故有情淨等。皆此 門攝《割書:云云》。 問。引_二此文_一意何。 答。是維摩經文也。爲_レ 證_二隱劣顯勝義_一所_レ引也。 問。先此經意何。 答。是優波 離尊者。爲_二犯律人_一說_レ法之時。維摩詰呵_二優波離_一辭也。新 翻無垢稱經云。心雜染故。有情雜染。心清淨故有情清淨 《割書:云云》。 唯識論第四證_二第八識_一有_二 十證_一 中。第十證引_二此 新經文_一也。 問。其心垢等云意何。 答。彼經疏第三云。 心謂第八識。有情謂五陰假者。此依_二彼心_一而假 ̄テ建立 ̄ス。 第八之心。若是有漏 ̄ナルハ雜染所_レ攝。能依假者亦是雜染。 所依第八。若是無漏。清淨所_レ攝。能依假者亦是清淨《割書:云云》。 唯識論第四釋云。謂染淨法以_レ心爲_レ本。因_レ心而生。依_レ心 住故。心受_二彼熏_一持_二彼種_一故《割書:云云》。 問。此論意何。 答。釋_二此論意_一。疏出_二 四釋_一。初二釋疏主 釋。後二釋出_二有人釋_一也。 問。先其疏主自釋如何。 答。 疏云。此惣中言_二染淨諸法以_レ心爲_一レ本。若有漏無漏常無 【右頁】 【枠外右上】 二八四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二本 【枠外右横下】 四八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常。有爲無爲染淨之法。皆以_二本識_一爲_レ本。故云_二心染情 染。心淨情淨_一。此言有爲等法 ̄ニハ惣句。無爲法等別句。有 漏現行依_レ心生。種子依_レ心住。心受_二無漏現行熏_一。持_二彼無 漏種_一故《割書:云云》。《割書:第一|釋也》 問。此釋意何。 答。義演云。以心爲本 者。若望_二有爲_一是惣標句。因心而生等者。是別句也。若望_二 無爲_一唯別非_レ惣。更無_二別義_一。故唯_レ應_レ言_二無爲之法以_レ心 爲_一レ本。更不可_レ言_二因心而生等_一《割書:云云》。次有漏現行依_レ心生 等者。有漏法現行。依_二種子心_一生。有漏法種子。依_二現行 心_一住《割書:爲言》。次心受_二無漏現行熏_一等者。有漏種子心。受_二無 漏現行心之熏_一。有漏現行心持_二無漏種子之心_一故《割書:爲言》。重 意云。有漏現行依心生者。釋_二因心而生之句_一也。種子依 心住者釋_二依心住故之句_一也。心受無漏現行熏者。釋_二心 受彼熏之句_一也。持彼無漏種故者。釋_二持彼種故之句_一也。 《割書:其意如_レ|上云云。》疏云。又解。初句如_レ前。因心而生者。謂有爲現行 法。皆因_二種子心_一而生。依心住者。謂有爲現行法。皆依_二現 行識法_一而住。心受彼熏者。謂本識現行。受_二染淨有爲現 行之熏_一。釋_二 上依住_一。持_二彼有爲之種子_一故《割書:ト云ハ》。釋_二 上因心 【下段】 而生_一。隨_二心染淨_一有情染淨《割書:ト云ハ》。卽以_二所生能依之法和 合假者_一爲_レ情故。或心體是有情《割書:ナルヲ以》。心染故情染。心淨 故情淨《割書:云云》。《割書:第二|釋》 問。此釋意何。 答。此釋意云。初云_二以 心爲本_一者。如_二前釋_一。望_二有爲法_一爲_二惣句_一。望_二無爲法_一爲_二別 句_一《割書:爲言》。次云_二因心而生_一者。有爲諸法現行。依_二本識種子_一 生《割書:爲言》。次依心住故者。有爲諸法現行。依_二本識現行_一住 《割書:爲言》。次心受彼熏者。還釋_二 上依心住故之句_一也。謂本識 現行。還受_二有爲法現行之熏_一《割書:爲言》。次持彼種者。還釋_二 上 因心而生之句_一也。謂本識現行。還持_二彼有爲法之種子_一 故《割書:爲言》。次言_二隨心染淨。有情染淨等_一者。以_二論釋_一歸_二經 文_一也。卽以所生能依之法等者。意云。種子能生。卽是所 依。假者五蘊所生。卽是能依。卽取_二 五蘊假者_一。爲_二有情體_一。 惣假者有_二別別蘊等法_一故。名_二有情_一《割書:爲言》。次言。或心體是 有情等者。亦以_二論釋_一歸_二經文_一。第二釋也。太抄云。此解 卽取_二第八識_一爲_二有情_一《割書:爲言》。意云。假者有_二此第八情識_一故。 以_二假者_一名_二有情_一《割書:爲言》。疏云。此文有釋。以心爲本《割書:ト云ハ》惣 句。如_レ初因心而生《割書:ト云ハ》謂雜染法。卽是有漏三性皆是。以_二 【左頁】 【枠外左上】 二八五【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二本 【枠外左横下】 四九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相順_一故。遂別各生。依心住故《割書:ト云ハ》謂清淨法。有爲無漏不_レ 順_二本識_一故。但說_二依_レ心住_一。心受彼熏持種故《割書:ト云ハ》。釋_二 上所 由_一。竝通_二染淨_一。又心受彼熏《割書:ト云ハ》是有漏法 ̄ナリ。持彼種故《割書:ト云ハ》 是無漏法《割書:云云》。《割書:第三|釋也》又有別解。以心爲本《割書:ト云ハ》惣句。因心而 生依心住故《割書:ト云ハ》。竝有漏法現行。依_二種子心_一生。依_二現行 識_一住。心受彼熏持彼種故者。卽無漏有爲法。雖_二心相違_一。 心受_二現行之熏_一。能持_二彼現行種_一故。後心淨時。有情隨 ̄テ 淨 ̄シ。《割書:第四釋也。此後二釋。|不_レ可_二必案_一レ之。》樞要下云。第十證中。以心爲本《割書:ト云ハ》。 諸部惣句。有爲無爲染淨法。皆心爲_レ本。薩婆多等。無爲 由_レ心顯。有爲由_レ心故起。由_下心起_二染淨法_一勢用最強勝_上 故。說爲_レ本也。由_レ此經說_二若心染淨有情染淨_一。經部師意。 雖_二亦如_一レ是。然心受_レ熏勝_二於根等_一。以_レ遍_レ界故。說_レ心爲_レ本。 雖_二有爲之惣句_一。竝無爲之別句 ̄ナリ。因心而生《割書:ト云ハ》。謂色 ̄ト不 相應 ̄トハ由_三心爲_二同類 ̄ト倶有 ̄ト異熟 ̄トノ因等_一。方始生故。諸 心所法理雖_二亦然_一。隣_二-近於心_一依_レ心方住。此上二句別對_二 薩婆多_一。下二句對_二經部_一。如_レ文可_レ悉。疏中但敍_二大乘四 釋_一。此中惣釋。然觀_二 下文之意_一。雙破_二彼部_一。故說_二此釋_一《割書:云云》。 【下段】 《割書:可_レ案_二大|底_一之。》燈四云。論心清淨故有情清淨等。諸部不同 ̄ナリ。薩 婆多云。六界爲_二有情_一。謂四大。《割書:地水|火風》識。《割書:六|識》空。《割書:身中虛空|卽空界色。》然 心勝故說_二心染淨_一。經部由_二種 ̄ヲハ色心倶持 ̄スレトモ色持 ̄ハ不_レ 遍。心持_レ種遍_一故。說_二由_レ心有情染淨_一。上座部等。心能分_二- 別色_一。色不_レ能_レ分_二-別心_一。故作_二《割書:ト云》是說_一。以心爲本《割書:ト云ハ》有漏 法 ̄ナリ。因心而生《割書:ト云ハ》無漏法 ̄ナリ。依心住故結_二無漏_一。心受彼 熏《割書:ト云ヨリ》下結_二有漏_一。又初 ̄メハ惣句 ̄ナリ。因心而生《割書:ト云ハ》是有 漏 ̄ナリ。後兩句釋成。又以心爲本《割書:ト云ハ》。謂無爲法。因_レ心顯 故。因心而生《割書:ト云ハ》有漏法 ̄ナリ。依_レ心而住《割書:ト云ハ》無漏法 ̄ナリ。以 心爲本《割書:ト云ハ》。卽無爲之別句。亦有爲之惣句《割書:云云》。《割書:與_二疏釋_一|有_二同異_一。》 《割書:可_レ案_二大|底_一也。》祕四云。疏有_二 四釋_一。餘有_二 五釋_一等《割書:云云》。彼中有_二取 捨_一。繁故不_レ記_レ之。 問。且其雜染 ̄ト清淨 ̄トノ法體如何。 答。論云。然雜染法略有_二 三種_一。煩惱業 ̄ト果 ̄トノ種類別 ̄ナルカ 故。諸清淨法亦有_二 三種_一。世 ̄ト出世 ̄トノ道斷果 ̄ト別 ̄ナルカ故《割書:云云》。 意云。雜染有_レ 三。謂煩惱雜染業雜染 ̄ト生雜染 ̄ト也。清淨 有_レ 三。謂伏道 ̄ト斷道 ̄ト斷果 ̄トナリ。煩惱者。見惑修惑也。業者 善惡二業也。生者異熟果也。伏道者有漏六行智也。斷道 【右頁】 【枠外右上】 二八六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二本 【枠外右横下】 五〇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者見修道智也。斷果者無爲理也。 問。只言_三染與_二雜染_一 者同歟異歟。 答。頗異也。染者煩惱自性也。亦云_二雜染_一。 然云_二雜染_一者。通_二有漏三性法_一。意云。第七相應惑與_二有漏 善性法_一。雜令_レ染_二彼體_一。故云_二善性法_一。名爲_二雜染_一也。《割書:無記|准_レ之》 問。章中云_二淨等_一。其等言等_二-取何文_一耶。 答。義准可_レ云。 多界經云_二心遠行獨行等_一之文也。珠云。理而言_レ之。心所 垢故有情垢等《割書:ト云ハ》。以_二心勝_一故。偏擧_レ心耳《割書:云云》。故成_二重 證_一也。     第五遣相證性識。 問。遣_レ相證_レ性識云意何。 答。前第四重隱_二劣心所_一顯_二勝 心王_一。名_二唯識_一了。今此重意。其心王中事理相對。遣_レ事 證_レ理名_二唯識_一。此重意也。又可_レ云。五法事理 ̄ニオイテ遣_二前四 事_一證_二第五理_一。其所證理名_二唯識_一也。《割書:初義依_二從_レ麤至_レ細五重|次第_一所_レ案也。後義依_二》 《割書:通途相性相對之義_一所_レ|案也。倶存無_レ失云云。》 章云。識言所_レ表具有_二事理_一。事爲_二相用_一遣而不_レ取。理爲_二 性體_一應_レ求_二作證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先標_二重 意_一也。此重有_二 二意_一。初明_三正體智證_二圓成理_一。是卽正重 【下段】 意也。後明_レ有_二後得智所緣之依他起性_一。卽非於依他等 以下文也。雖_レ非_二正重意_一。爲_レ通_二伏難_一有_二此文來_一。《割書:至_レ 下可_レ|知_レ之。》 是初標_レ重也。善珠云。識言所_レ表具有_二 五法_一。謂識自相等。 五中前四 ̄ハ事 ̄ナリ。後一 ̄ハ理 ̄ナリ。今遣_二事相用_一證_二理性體_一。卽 顯_下遣_二 二性_一證_中圓成_上也《割書:云云》。又科云。識言所_レ表具有_二事理_一 者。安_二-立前四重_一也。事爲相用等者。正標_二此重意_一也。 章云。勝鬘經說_二自性清淨心_一《割書:云云》。 問。引_二此文_一意如何。 答。爲_レ證_二遣相證性義_一所_レ引也。是則勝鬘師子吼一乘 方便經中。第十三自性清淨隱覆章文也。經具文云。自性 清淨心。而有_二 ̄ルコト染汚_一難_レ可_二了知_一《割書:云云》。佛答_二勝鬘夫人_一 之詞也。 問。先此經意何。 答。胡吉藏寶窟云。自性清 淨心。言亡慮絶故。難_レ可_二了知_一《割書:云云》。言_二而有染汚_一者。客 塵煩惱 ̄ト上煩惱 ̄トニ所_レ ̄タリ染《割書:爲言》。 問。其心者其體如何。 答。清素云。眞如爲_レ心。心體堅實不_レ可_レ壊也《割書:云云》。今謂 不_レ爾。違_乙 下第三門云_下明_二體不染眞實法性_一名_中自性清淨 心_上之義_甲故。又同_下鬘勝【勝鬘ヵ】經云唯立_二滅諦_一究竟眞實不可壊 故云文_上故。自性清淨心與_二滅諦_一應_レ無_レ別故。可_レ謂眞如 【左頁】 【枠外左上】 二八七【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二本 【枠外左横下】 五一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之貞實心也。心之性故名_レ心。卽質多心也。信叡云。此文 通證。不_レ取_二染淨依他起性_一。此文唯說_下眞如性離_二諸染汚_一。 諸法中實 ̄タル心之本體_上《割書:云云》。故知。唯眞如自體殊勝。應_レ 求_二作證_一。染淨依他。義不_レ爾故也。 章云。攝論頌云。於_レ繩起_二虵覺_一。見_レ繩了_二義無_一。證_二-見彼分_一 時。知_下 ̄ル如_二虵智_一亂《割書:ルト云コトヲ》【上点脱ヵ】《割書:云云》。 問。引_二此頌_一意如何。 答。亦爲_レ證_二遣相證性義_一所_レ引也。 問。此頌意何。 答。 此頌本陳那菩薩所造解拳論文也。彼論正文云。於_レ藤起_二 虵智_一。見_レ藤則無_レ境。若見_二藤分_一已。藤智如_二虵智_一《割書:云云》。今 章所_レ引攝論第六卷文。無性菩薩 ̄ノ改 ̄タル文也。卽是悟_二-入 三性_一之文也。悟_二-入初二性_一。是相似觀。悟_二-入後一性_一。是實 證觀也。 問。文中義如何。 答。無性云。如_下依_二繩覺_一捨_中 於虵覺_上。如_レ是依_二-止唯識顯現依他起覺_一。捨_二於六義遍計 執覺_一。《割書:六者。名。名自性。名差|別。義。義自性。義差別。》如_下依_二色等細分之覺_一除_中遣繩 覺_上。如_レ是依_二-止圓成智覺_一。遣_二依他起迷亂之覺_一《割書:云云》。 廓 法師云。於_レ繩謂_レ虵智者。迷_二於繩境_一。謂_二是實虵_一。此譬_下迷_二 内意言所現法義_一謂_中外實有_上。言_二見繩了義無_一者。見_レ繩之 【下段】 時。了_二虵義無_一。此譬_下證_二意言_一時了_中彼心外情有義無_上也。 證見彼分時者。證_三-見彼繩覺猶迷 ̄ヘルコト如_二虵智亂_一故。須_二 除遣_一。此譬_下證_二意言_一智如_二向外執_一猶是迷亂。故須_中《割書:ト云ニ》除 遣_上也《割書:云云》。泰法師云。於_二繩上_一起_二是虵之覺_一。喩_下依他上起_中 有_二遍計所執_一覺_上也。見_レ繩了_二義無_一。喩_下見_二依他性_一了_中遍計 所執無_上也。證_二-見彼繩色香味觸分_一時。喩_下證_二-見彼圓成實 分_一時_上也。知_三取_レ繩之智亂 ̄コト如_二 ̄ト取_レ虵智亂 ̄ルヽカ_一。喩_レ知_下取_二 依他性_一智亂如_中 ̄ナリト取_二遍計所執性_一智亂_上《割書:云云》。睿云。此 文唯證_レ不_レ取_二染分依他起性_一《割書:等文》。 章云。此中所說。起_二繩覺_一時遣_二於虵覺_一。喩_下觀_二依他_一遣_中所 執覺_上。見_二繩衆分_一遣_二於繩覺_一。喩_下見_二圓成_一遣_中依他覺_上《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章家引_二無性解之意_一。釋_二先頌意_一 也。與_下所_二 上出_一古師義_上。其心同也。《割書:易_レ知|之》 問。此義配_レ位 釋 ̄コト如何。 答。煗頂二位。依_二能取識_一觀_二所取空_一。少分 悟_二-入遍計所執_一。中忍之位。觀_二能取空_一。全分悟_二-入遍計所 執_一。是爲_下依_二依他覺_一遣_中所執覺_上。然此能觀尋思 ̄ト實智 ̄トヲハ 名_二迷亂覺_一。法執所_レ引故。相縛未_レ脱故。此迷亂依他覺。入_二 【右頁】 【枠外右上】 二八八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二本 【枠外右横下】 五二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見道_一時。不_二現在前_一。卽是說爲_下依_二圓成覺_一遣_中依他覺_上也。 故中邊云。發_二-生正性聖惠_一之時。除_二-遣如實觀_一《割書:等文》。 問。 上忍 ̄ト第一 ̄トノ位 ̄ヲ何故不_レ ̄ルヤ說。 答一云。相似悟_二-入圓 成_一時少分《割書:ナルカ如》。《割書:第七|門。》一云。亦卽此中依他起攝。帶_レ相觀心 有_二所得_一故。見道實證 ̄ノ圓成覺所_レ遣也。 章云。此意卽顯 ̄サク。近遣二覺皆依他起。斷_二此染_一故。所執 實虵 ̄ト實繩 ̄トノ我法不_二復當_一レ情《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 是章家成_二前此中所說等文之義_一也。意云。依_二依他覺_一所_レ 遣所執覺。與_下依_二圓成覺_一所_レ遣依他覺_上。論_二其實體_一。卽是 所取能取 ̄ヲ爲_レ實我法二執 ̄ナリ。第六第七能遍計心 ̄ナリ。故 名_二依他_一。所以者何。繩虵二種能縁之心。染分依他 ̄ナリ。可 斷法故也。實虵者。所執之覺 ̄ナリ。通_二我法二執_一。實繩者。依 他之覺 ̄ナリ。唯法執也。《割書:此解依|燈也。》周云。實虵爲_レ我。實繩爲_レ法 《割書:云云》。義濱云。虵繩二覺心者。此能遍計心。卽是依他心。 故名爲_二 二皆依他_一也。此能遍計所_レ遣故《割書:云云》。清素云。繩虵 二種能縁之心。名爲_二 二覺_一。此染依他。體是妄情可_レ斷之 法 ̄ナルヲハ名爲_二所遣_一。遣謂除遣。卽斷除也《割書:云云》。《割書:周記|同_レ之》 問。對 【下段】 法抄第二釋_二此所遣二覺_一。有_二 二釋_一如何。 答。彼文云。此 中。有義。依_二依他覺_一遣_二所執覺_一。依_二圓成實覺_一遣_二依他覺_一。 所遣二覺如_二名所詮_一。卽二性覺 ̄ナリ。要見_二眞如_一方了_レ行故。 有義。二覺倶所執覺。遣_二所執覺_一如_レ說_二唯識_一。遣_二依他覺_一 如_レ遣_二執識_一。所取能取先後遣故。不_レ爾依他更同_二所執_一。體 亦非_レ有。遣斷同故。後得智品亦應_レ不_レ成《割書:云云》。 問。此二釋 意如何。 答。初釋意云。煗頂二位起_二尋思智_一。除_二-遣所取 實有之執_一。中忍之位起_二如實智_一。除_二-遣能取實有之執_一。能 治二智倶是依他。所遣二取倶是所執。故云_下依_二依他覺_一 遣_中所執覺_上。入_二見道位_一起_二正後智_一。除_二-遣加行迷亂觀心_一。故 云_下依_二圓成覺_一遣_中依他覺_上。卽所取能取之覺。名_二所執覺_一。 加行觀心名_二依他覺_一。故云_下所遣二覺。如_二名所詮_一卽二性 覺_上也。要見眞如等者。釋_下-成依_二圓成覺_一遣_二依他覺_一之義_上 也。 後釋意云。以_レ喩顯_レ義也。謂以_二加行智_一。遣_二所取能取 所執之覺_一。如_下說_二唯識_一遣_中所取實有之執_上。以_二見道智_一。遣_二 加行智迷亂之覺_一。如_三無境智《割書:ヲ以》遣_二能取實有之執_一。其加 行智有_二相縛_一故。有_二所得_一故。如_二《割書:ヲ以》所執覺_一。名_二所執覺_一。故 【左頁】 【枠外左上】 二八九【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二本 【枠外左横下】 五三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云_二 二覺倶所執覺_一也。不爾依他等 ̄ト者。釋_下-成不_レ遣【二点脱ヵ】依他_一 之義_上也。意云。若不_レ云_レ不_レ遣_二依他_一者。卽有_二 二失_一。一云。二 性無別失。若如_二遍計_一亦遣_二依他_一。遣義同故。便同_二所執_一。二 云。後智無用失。若遣_二依他_一。所緣無故。後得智品有_二何緣 用_一。俗緣義邊。名_二後智_一故《割書:爲言》。此二失 ̄ハ兼破_二清辨_一也。計_二 依他起其體空_一故也。 問。此抄二釋與_二章義_一異。如何可_レ 會。 答。章云_二所遣二覺皆依他起_一者。出_二 二覺體_一也。蛇 覺繩覺 ̄トハ。其體卽是染分依他可_レ斷之法。故談_二其體_一。云_二 皆依他起_一也。抄初釋表_二 二覺之名_一也。實蛇之覺雖_二其體 依他_一。妄執實蛇其體無故。隨_二所執無_一名_二所執覺_一。實繩之 覺雖_レ不_レ了_二衆分_一。所迷實繩其體有故。隨_二所迷境_一名_二依他 覺_一。故云_二如名所詮卽二性覺_一也。抄後釋顯_二 二覺之義_一也。 實蛇之覺不_レ了_レ繩。故有_二妄執義_一故名_二所執覺_一。實繩之覺 不_レ了_レ麻故。亦有_二妄執義_一。故亦名_二所執覺_一也。 問。旣有_二 三義_一。正否如何。 答。以_二章義_一可_レ爲_レ正。出_二 二覺體_一故。抄 中二釋是傍義也。 問。章云。喩_下觀_二依他_一遣_中所執覺_上。喩_下 見_二圓成_一遣_中依他覺_上《割書:云云》。抄初釋云。依_二依他覺_一遣_二所執 【下段】 覺_一。依_二圓成覺_一遣_二依他覺_一《割書:云云》。攝論云。依_二-止唯識顯現依 他覺_一。捨_二於六義遍計執覺_一。依_二-止圓成實覺_一。遣_二依他起迷 亂之覺_一《割書:云云》。此三文其義甚均。而何云_二抄初釋是傍義_一 耶。 答。此三文其義是同。不_レ可_二取捨_一。但抄初釋中。云_下所 遣二覺如_二名所詮_一卽二性覺_上。是傍義也。依_レ文得_レ名。妄_二 《割書:考【四角で囲む】妄|恐忘》其體_一故。章次云。此意卽顯_二所遣二覺皆依他起_一者。 依_二攝論文_一。細成_二其義_一。云_二此意卽顯等_一。出_二 二覺體_一故。是慈 恩本意正釋也《割書:爲言》。抄二釋皆有_二有義言_一。是表_二傍義_一之詞 也。眞實正義。在_二唯識章之中_一也《割書:爲言》。 問。若爾 ̄ハ抄二釋 捨不_レ可_レ取耶。 答。不_レ爾。若顯_二 二覺體_一。如_二唯識章_一。可_レ云_二 皆依他起_一。若依_レ文得_レ名。如_二抄初釋_一。可_レ云_二卽二性覺_一。若 依_レ義得_レ ̄ハ名如_二抄後釋_一。可_レ云_二倶所執覺_一。隨_レ宜可_レ名。倶 ̄ニ 無_二其失_一《割書:爲言。此三義和會。古人未_レ|習。今所_レ案者可_レ祕云云。》 問。章云_二斷此染故等_一。云何名_レ斷。 答。珠云。煗等位中伏 名爲_レ斷《割書:云云》。叡云。入_二見道位_一斷名爲_レ斷《割書:云云》。今謂。兩師各 說_二 一義_一。竝用_二兩義_一。能契_二文相_一也。意云。珠記云_二伏名_一レ斷。 偏說_二依他覺所遣之義_一。叡記云_二斷名_一レ斷_一【一点衍ヵ】。偏說_二圓成覺所 【右頁】 【枠外右上】 二九〇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二本 【枠外右横下】 五四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遣之義_一。故知。竝用其理勝也《割書:爲言》。言_二不復當情_一者。易_レ知 之。 章云。非_下於_二依他_一以_レ稱_レ遣故皆互除遣_上《割書:云云》。 問。此文 意何。 答。此重中更有_レ 二。初明_三正體智證_二圓成理_一。是正 重意也。次因明_下後得智所緣之依他。非_二《割書:ヲ以》可斷法_一。不_上レ除_二- 遣之_一也。卽此非於依他等之文也。卽通_二伏難_一也。難云。若 言_二染分依他可斷法_一者。後得智品亦應_レ不_レ成。無_二所緣_一 故。能緣何有耶。今通云。染分之中。煩惱執心是所斷性。 非_レ謂_二染分非障有漏及以淨分無漏依他。皆互除斷_一。故 有_二《割書:ト云ナリ》後得智所緣依他_一《割書:爲言》。 問。若爾遣相證性之義 不_レ成。不_レ遣_二依他_一故。 答。無分智別證_二眞如_一時。一切相 用皆不_二現前_一。不_レ《割書:ヲ以》作_二相分_一。是名_レ遣_レ相。非_下如_二煩惱_一斷_中- 除其體_上。故不_二相違_一。故義演云。於_二眞觀位_一雖_レ無_二依他_一。不_レ 遣_二其體_一《割書:云云》。 章云。蛇由_レ妄起。體用倶無。繩籍_レ麻生。非_レ無_二假用_一。麻譬_二 眞理_一。繩喩_二依他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釋_下不_レ遣_二 依他_一之所以_上也。卽明_二 二性差別_一。蛇依_二虛妄_一當_レ情顯現。 【下段】 蟠體螫用却不可得。繩依_レ麻生。糺體結用非_レ無_二其事_一。以_レ 麻譬_二眞理_一。以_レ繩喩_二依他_一。故知。依他非_レ無_二亂體_一。依_二眞如 理_一所_レ生用故。卽顯_二後智所緣依他其體非_一レ無也。珠云。蛇 由妄起體用倶無者。以_レ名爲_レ用。繩籍麻生非無假用者。 以_レ能爲_レ用《割書:云云》。 章云。知_二繩麻之體用_一。蛇情自滅。蛇情滅故。蛇不_レ當_レ情。 名_レ遣_二所執_一。非_レ如_下依他須_二聖道_一斷_上《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二性相對明_二遣斷義_一重成_二 上義_一也。知_二麻體_一者《割書:ト云ハ》 是正體智。喩_レ證_二眞理_一知_二繩用_一者。是後得智。喩_レ觀_二 依他_一。正後二智證_二 二性_一時。不_レ見_二 二取_一。云_二蛇情自滅乃 至名_一レ遣_二所執_一。非_下同_二染分依他煩惱_一別起_二聖道_一而斷_中-除 之_上《割書:爲言》。 問。實繩之覺亦是所執。何但云_二蛇情自滅故_一。 不_レ云_二繩情滅_一耶。 答。信叡云。理實應_レ云_二實蛇實繩之情 自滅_一。然約_レ顯故偏擧_レ蛇也《割書:云云》。 仲算大德難云。今謂 不_レ爾。旣云_二非如依他須聖道斷_一。如何可_レ言_二實繩自滅_一 《割書:云云》。故知。不_レ可_レ云_二繩情自滅_一也。 問。上文云_レ非_下於_二依他_一以_レ稱_レ遣故皆互除遣_上。何今云_レ非_レ 【左頁】 【枠外左上】 二九一【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二本 【枠外左横下】 五五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如_下依他須_二聖道_一斷_上耶。 答。上下甚異。上云_レ不_レ遣_二依他_一 者。約_二非障有漏依他及無漏依他_一。云_二不遣_一也。此云_下須_二聖 道_一斷_上者。約_二煩惱執心 ̄ノ染分依他_一云_レ斷也。故不_二相違_一問。 其煩惱執心等者。其體如何。 答。三藏解云。卽是不善及 有覆無記 ̄トノ迷亂法執 ̄ナリ。非_レ謂_三煗等觀爲_二迷亂法執_一《割書:云云》。 問。若非_レ謂_三煗等觀爲_二迷亂法執_一者何。廓法師云。言_二依他 迷亂覺_一者。此有_二 二種_一。一能觀智緣_二似法義 ̄ノ意言依他_一。由_レ 未_三悟入知_二其虛假_一。故名_二迷亂_一。二能計心迷_二依他起_一。執_レ 有_二遍計所執能取_一。從_二所迷境_一。名_二依他起迷亂之覺_一《割書:云云》。 答。彼師 問答云。 問前說_二善心無_一レ有_レ執。云何此說_三 唯識觀智如_二蛇智亂_一。 答。由_二同時末那增上力_一故。令_二觀 中智不_一レ得_二明了_一。故說_二迷亂_一。非_レ謂_三善心自起_二法執_一《割書:云云》。 以_二此 答文_一。可_レ通_二前難_一也。 章云。故漸入_レ眞達_二蛇空_一而悟_二繩分_一。證_レ眞觀位照_二眞理_一 而俗事彰。理事旣彰 ̄スレハ我法便息 ̄ヌ《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 何。 答。是有漏智無漏智相對。明_二其行相_一也。明_二加行智_一 以_レ喩彰。明_二無漏智_一以_レ法顯_レ之。以_二加行智_一漸入_レ眞時。悟_二- 【下段】 入遍計_一。喩_レ達_二蛇空_一。悟_二-入依他_一喩_レ悟_二繩分_一。起_二無漏智_一頓 入見時。正體智先 ̄ツ證_二 ̄フテ眞如理_一。後得智次了_二依他法_一。故 云_下照_二眞理_一俗事彰_上。正後二智所緣理事已彰 ̄ヌレハ。我法二 執自然息滅。卽同_二唯識云_一レ非_下不_レ見_二眞如而能了_中諸行皆 如_二幻事等_一。雖_レ有而非_上レ眞也。 問。言_二故漸入眞達蛇空 等_一者。釋結。攝論云_下於_レ繩起_二蛇覺等_一之文_上。而彼頌文。是 明_レ悟_二-入 ̄コトヲ三性_一。初二性據_二《割書:テ云》相似_一。後一性據_二實證_一。何 釋_下結_二其義_一之處。云_二非不見眞如等_一 ̄ト之文同_上耶。 答。云_二 故漸入眞乃至而悟繩分_一之文。正釋_二-結 ̄スルノ於繩起蛇覺 等_一 ̄ヲ之文也。其次云_二證眞觀位等_一者。還顯_二實證觀_一。故同_二 非不見眞如等之文_一也。《割書:頌文意至_二第七|門_一可_レ知之。》 章云。此卽一重所觀體也《割書:云云》。 問。此文之意何。 答是 惣結_二 五重_一也。周云。能觀所觀兩種不同。卽已明_レ《割書:シツルヲ以》 所。言_二卽一重_一《割書:云云》。 問此五重唯識攝_二 一切法_一盡耶否 耶。 答。心經幽贊云。如_レ是所說空有 ̄ト境心 ̄ト用體 ̄ト所生 ̄ト 事理 ̄トノ五種。從_レ麤至_レ細。展轉相推。唯識妙理 ̄ナリ。惣攝_二 一 切_一《割書:云云》。《割書:彼文亦有_二此|五重門_一也。》已上所觀了。 唯識義卷第二《割書:本 終》 【右頁】 【枠外右上】 二九二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二末 【枠外右横下】 五六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唯識義卷第二《割書:末》                    釋眞興撰 章云。能觀唯識以_二別境惠_一而爲_二自體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 何。 答是此初門中。第二段明_二能觀唯識_一。此中有_レ 三。一 出_二能觀體_一。二以_レ位配釋。三諸門分別。此文先是出_二觀體_一 也。 問。何故以_二別境惠_一爲_二能觀體_一。 答惠 ̄ノ心所於_二所觀 境_一簡擇爲_レ性。故爲_二能觀體_一也。故唯識五云。云何爲_レ惠。 於_二所觀境_一簡擇爲_レ性。斷_レ疑爲_レ業。謂觀_二得失倶非境_一 中。 由_二惠推求_一得_二決定_一故《割書:云云》。 問約_二唯識觀_一有_レ相有_レ性。 倶以_レ惠爲_二能觀體_一。 答。若觀_レ相者。以_二俗智_一爲_二能觀體_一。 若觀_レ性者。眞智爲_レ體。倶足別境中惠 ̄ノ心所也。故知。若相 若性。倶以_レ惠爲_レ體《割書:爲言》。但至_二果位_一無_二推求義_一耳。 章云。攝大乘第六卷說。爲_二何義_一故入_二唯識性_一。由_下緣_二惣 法_一出世止觀智_上故。無性解云。由_二 三摩呬多_一。無顚倒智故 《割書:云云》。 問。引_二此文_一意何。 答。爲_レ成_二能觀唯識以_レ惠爲_一レ 體_一【一点衍ヵ】。引_二證文_一也。爲何義故等者。本論文也。無性解云等者。 【下段】 引_二釋論_一也。本論中有_二問答_一。今取_二答文及釋論文_一。正爲_レ 證耳。 問。先此本論之問意何。 答。無性釋云。爲何義 故等者。問_下入_二唯識_一所須_上。廓法師云。此問意云。此唯識性 旣是難_レ入。爲_二何義利_一。乃於_二 地前長時_一。修_二此難行加行_一。 入_二於初地唯識性_一耶《割書:云云》。 問。本論之答意何。 答。無性 釋云。由緣惣法者。緣_二 一切法惣相所_レ顯眞如_一爲_レ《割書:ト云ナリ》境。 謂大乘敎中所_レ說一切法。皆眞如爲_レ性。故緣_二眞如_一卽是 解_二-了一切法性_一。若不_レ爾者。雖_レ經_二多時_一。無分別智亦應_レ 不_レ生。言_二出世_一是無漏故。無分別故。止觀智故者。由_二 三 摩呬多_一。無顚倒智故《割書:云云》。 問。次釋論云_二由三摩呬多等_一 之意何。 答。廓法師云。言_二 三摩呬多_一。此云_二等引_一。卽是其 定。顯_二前止_一也。無顚倒智《割書:ト云ハ》。卽内證惠。顯_二前觀_一也。由_三 此正智與_レ定相應内證_二眞理_一。名_二無顚倒_一《割書:云云》。 問。其等引定。若唯定若通_レ散耶。又有無心定中何。又何 故名_二等引_一耶。 答。珠云。此云_二等引_一。唯定非散。通_二有無心_一。 且有心定名_二等引_一者。二義 ̄アリ。一由_二前加行平等引_一故。至_二 此定中_一離_二於沈掉_一故名_二等引_一。二根本定中平等引_レ心。令_レ 【左頁】 【枠外左上】 二九三【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二末 【枠外左横下】 五七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離_二沈掉_一。名爲_二等引_一。若無心定亦有_二 二義_一。一由_二前加行平 等_一。引_二-生此定_一。此定爲_二前加行平等心_一引故。名_二等引_一。二卽 無心定寂静平等前後無_レ別。故名爲_レ等。能引_二 四大等 ̄ノ身_一。 令_二相續安和 ̄ニ起_一。由_二 ̄ルカ定能引_一故名_二等引_一。《割書:云云》。護命云。 問。本論云_レ止。梵云_二奢摩他_一。此云_レ止。云何釋論釋_二 ̄トシテ止 言_一。云_二 三摩呬多_一可_レ勘《割書:云云》。今案。梵云_二奢摩他_一。此云_レ止 者。諸定通名。定有_二 三種_一。謂等持。等至。等引。通云_レ止卽 專注義也。本論相_二-對 ̄ノシテ觀言_一故惣云_レ止。釋論正爲_レ出_二 其定體_一云_二 三摩呬多_一。卽表_二 三種中等引定_一也。 章云。或有解云。能觀唯識。通以_二止觀_一而爲_二自性_一《割書:云云》。 問。其或有者何人 ̄ソヤ。 答。古德云。廓法師也。今謂撿_二彼 師義_一無_レ有_二此說_一。更是可_二餘古師_一也。尋可_レ察之。 章云。此亦不_レ然。若取_二相應_一。四蘊爲_レ體。若兼_二眷屬_一。卽通_二 五蘊_一。今且依_レ名。觀體唯惠《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 章主破_二古師義_一。破中有_レ 二。立_レ理破 ̄シ。引_レ ̄テ敎破也。是先 立_レ理破也。《割書:此亦不_レ然者。寂法師改云。此不_レ應_レ然云云。若猶用_二亦|字_一者可_レ言。上惣料簡章中多破_二他師_一故。至_二此章_一云_レ》 《割書:亦也。》 問。其立_レ理破_レ事如何。 答。古師云。通以_二止觀_一 【下段】 爲_二能觀體_一。有_二 四失_一。一大減失。二大增失。三名體不順 失。四聖敎相違失。初三爲_二違理失_一。後一爲_二違敎失_一。是則 初三立_レ理破也。言_二大減失_一者。辨_二諸法體_一有_二 三種_一。謂自 性體。相應體。眷屬體也。今言_二能觀以_レ惠爲_一レ體。是自性 體也。通取_レ止者。是何體乎。若取_二相應體_一者。除_二初色蘊_一 以_二 四蘊_一爲_レ體。《割書:色蘊非_二相應_一|故除_レ之。》若兼取_二眷屬體_一者。惣以_二 五蘊_一 爲_レ體。而只取_レ止其體甚減。《割書:爲言》言_二大增失_一者。觀謂惠名。 非_二是定名_一而汝古師竝亦取_レ定爲_二能觀_一者。望_二自性體_一。其 體甚增《割書:爲言》。言_二名體不順失_一者。旣言_二能觀體是惠數。止體 是定_一。何言_二能觀_一乎《割書:爲言》。雖_二章文中不_一レ擧_二失數_一。委探_二義 趣_一有_二此三失_一也。第四聖敎相違失者。次下可_レ察_レ之也。 問。其相應體 ̄ト。眷屬體 ̄トハ具以_二幾法_一爲_レ體耶。 答。相應 體以_二 二十三法_一爲_レ體。謂第六識心王。遍行五。別境四。 《割書:除_レ惠爲_二自|性體_一故。》善十一。不定中尋伺也。以_二此二十三法_一攝_二 四 蘊_一者。遍行中受爲_二受蘊_一。想爲_二想蘊_一。第六心王爲_二識蘊_一。 自餘二十法爲_二行蘊_一。如_レ是等法與_レ惠相應故。取_二 四蘊_一 爲_二相應體_一。若眷屬體卽通_二 五蘊_一。定 ̄ト道 ̄トノ共戒 ̄ト無表之 【右頁】 【枠外右上】 二九四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二末 【枠外右横下】 五八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色。雖_レ不_二與_レ惠相應_一。亦爲_二眷屬_一。是則色蘊也。餘四蘊如_レ 前也。 問。就_二相應體_一。必以_二 二十三法_一爲_レ體。 答。身在_二 欲界及初禪_一。竝菩薩因位之能觀。以_二 二十三法_一。爲_二相應 體_一。若在_二 二禪以上_一及果位之能觀。除_二尋伺二法_一。以_二 二十 一法_一爲_二相應體_一。若竝_二自性惠_一。或二十四 ̄ト或 ̄ハ二十二 ̄ト 也。 章云。無性又云。唯識現觀智故《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 是引_二無性文_一破_二古師_一也。卽第四聖敎相違失也。破意云。 無性菩薩釋_二能入智_一。云_二唯識現觀智_一。何云_レ通_二止觀_一乎 《割書:爲言》。 問。此文何處文耶。答。珠云。唯識現觀智故者。引_レ 文證_レ之。卽惣標綱要分文也。彼云。入謂現觀。入所知相。 謂唯識性。今指_二彼文_一。故云_二唯識現觀智_一《割書:云云》。廓法師云。 入謂現觀者。別釋_二入義_一。謂現觀_二眞如_一。故名爲_レ入。言_二入 所知相卽唯識性_一者。辨_二入體_一也。謂無分別智入_二眞觀_一時。 離_二其相見 ̄ノ能所分別_一。但有_二自體_一故名_二唯識_一《割書:云云》。然信叡 引_下第六卷云_二自現觀相是所作事等_一文_上。不_レ如_下珠所_レ引之 文_上也。 【下段】 章云。又云_下由_二 三摩呬多_一無顚倒智_上。但擧_二定中所_レ起之 智_一。以爲_二觀體_一。作_二尋思等勝唯識觀_一。必居_レ定故。不_レ言_三卽 以_レ止爲_二觀體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之意何。 答。是且引_レ證之 中。兼通_レ難也。古師難云。若只以_レ惠_二爲觀體_一者。何故無 性云_レ由_二 三摩呬多_一乎。今通云。無性菩薩加_二由三摩呬多 之言_一。爲_下簡_二資糧位散惠_一唯取_中加行位定惠_上。定爲_二所依_一。 觀惠起故。所以者何。修_二尋思如實知勝 ̄タル唯識觀_一。必居_二 定中_一所_レ修故也。非_レ謂_三止觀二法爲_二能觀體_一。若不_レ爾者。 由言無用 ̄ニナンヌ也。 問。若非_三以_レ定爲_二能觀_一者。何故定境 名_二所觀境_一。定 ̄ノ心所旣轉_二所觀境_一。何不_レ得_二能觀之名_一乎。 答所觀境者。惠所緣境。非_二定 ̄ノ自境_一。定心所依_二惠之所觀 境_一而得_レ轉故。云_三定轉_二所觀之境_一也。非_レ謂_下相_二-待所觀境_一 定是能觀_上也。 問。定若非_二能觀_一。何必轉_二惠所觀境_一耶。 答。惠轉_二所觀境_一。專_二-注一緣_一簡_二-擇法義_一。定爲_二所以_一。必依_二 定力_一故。定亦轉_二惠所觀境_一。若無_二 ̄ンハ定力_一。心散亂故。若 心散亂 ̄トキハ。惠不_二簡擇_一故也。 問。何故定無_二自境_一。 答。 定是令_三餘心心所專_二-注境上_一。以爲_二自性_一。故無_二自境_一。 【左頁】 【枠外左上】 二九五【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二末 【枠外左横下】 五九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問。若爾可_レ轉_二所樂 ̄ト決定 ̄ト曾習等 ̄トノ境上_一。何必轉_二所觀 境上_一。 答。欲勝解念等心所。非_二依_レ定起_一 ̄ルモノニハ故。定不_レ 轉_二所樂等境_一。惠必依_レ定起。故定轉_二惠境_一也。 問。定惠 轉_二 一境_一。何云_二別境心所_一。 答。其約_二多分_一云_二別境_一也。 欲勝解念。各轉_二別別境_一。定轉_二惠境_一是少分也。故論云_二所 緣境事多分不同_一《割書:云云》。 問。定惠必轉_二 一境_一者。一切時必 爾歟。 答。不定。或唯惠 ̄ノミ轉非_レ定。謂散亂位不_二專注_一。馳 散推求也。或唯定 ̄ノミ轉 ̄シテ非_レ惠。謂愚昧類爲_レ止_二散心_一。 雖_レ專_二注所緣_一。而不_レ能_二簡擇_一也。又如_下戲妄天專_二-注一境_一 起_中貪瞋等_上。有_レ定無_レ惠也。《割書:欲界上四天名_二戲|妄天。忿恚天_一也。》 問無_レ惠唯定 時。何轉_二所觀境_一。 答。論云。彼加行位少有_二聞思_一故。說_三 等時緣_二所觀境_一。或依_二多分_一故說_二是言_一《割書:云云》。彼加行位等 者。說_二愚昧類_一也。或依多分者。說_二戲妄天等_一也。 問。若 唯散位惠 ̄ノミ獨 ̄リ起時。不_レ修_二唯識觀_一耶。 答。亦修_レ之。但 有_二推求之用_一。甚以微劣也。謂凡夫位之行相也。資糧之 位。定散間雜 ̄シテ少勝_二凡位_一。然不_レ如_二加行位居_レ定而修_一 也。 【下段】 章云。攝論又云。由_二 四尋思四如實智_一。如_レ是皆同不可得 故。以_下諸菩薩如_レ是如_レ實爲_レ入_二唯識_一勤修_二加行_一。卽於_二似 文似義意言_一。推_中-求文名唯是意言_上《割書:云云》。 問。引_二此文_一意 如何。 答。是又引_レ證也。爲_レ明_三定中之智爲_二唯識觀_一。引_二 彼論第六入所知相分之文_一也。然具文云。由_二 四尋思_一。謂 由_二名 ̄ト義 ̄ト自性 ̄ト差別 ̄トノ假立尋思_一。及由_二 四種如實遍智_一。 謂由_二名 ̄ト事 ̄ト自性 ̄ト差別 ̄トノ假立如實遍智_一。如_レ是皆同不 可得故。以_丙諸菩薩如_レ是如_レ實爲_レ入_二唯識_一。勤_二-修加行_一。卽 於_二似文似義意言_一。推_二-求文名唯是意言_一。推_下-求依_二此文名_一 之義亦唯意言_上。推_乙-求名 ̄ト義 ̄ト自性 ̄ト差別 ̄トハ唯是假立_甲。若 時證_三-得唯有_二意言_一。爾時證_二-知若名若義自性差別皆是假 立_一。自性差別義相無故。同不可得。由_二 四尋思_一及由_二 四種 如實遍智_一。於_二此似文似義意言_一。便能悟_三-入唯有_二識性_一 《割書:云云》。 問。且就_二章所_レ引之文_一其意何。 答四尋思者。推 求云_レ尋。籌度云_レ思。於_二名等四_一。推求籌度名_二 四尋思_一。四 如實智者。從_二前尋思_一所_レ引果相。此智如_二見道實智_一故。 名_二如實智_一。又無倒名_レ如。無謬名_レ實。於_二所緣境_一稱_レ實知 【右頁】 【枠外右上】 二九六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二末 【枠外右横下】 六〇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名_二如實智_一。《割書:後解爲_レ本通_二|無漏_一故。》用_二此二智_一了_二-達名等四種境義 ̄ハ 實不可得_一故。云_二如是皆同不可得故_一。言_二似文_一者。能詮之 敎。言_二似義_一者。所詮之義。影像文義似_二於本質_一。依他文義 似_二於心外_一。故名爲_レ似。言_二意言_一者。能緣意識也。卽言_二似 文似義意言_一者通是二智所緣境 ̄ノ體也。言_二推求文名唯是 意言_一者。觀_二似文名唯意言 ̄ノ性_一。了_二實 ̄ノ文名畢意非_一レ有也。 《割書:文者敎也。|名者義也。》然章中雖_レ出_二 二智_一。如是皆同以下之文。只引_下 說_二尋思智行相_一之文_上。望_レ文可_レ知_レ之。 問。何故意識名_二 意言_一。 答。唯識疏七云。此有_二 三解_一。一從_レ《割書:テ云》喩。卽意識及 相應法。能取_レ境故。與_二言說 ̄ノ言_一相似。二從《割書:テ云》境。言說言 是聲性。此言 爲(タル)_二《割書:ヲ以》意之所取性_一。從_レ言爲_レ名。但名_二意言_一。三 從_レ《割書:テ云》果。由_三意能起_二言等_一。意所取境名_二意言境_一《割書:云云》。 問 此三解意如何。 答。初義意云。如_三名言能詮_二諸法_一。其意 能取_二 一切境_一。故意識與_二言說_一相似。故從_レ喩名_二意言_一也。 次義意云。言是聲性。第六緣_レ之。故從_レ境名_二意言_一也。後 義意云。意識是因。言說是果。意識起_レ言。故從_二所起果_一。 名_二意言_一也。 【下段】 章云乃至廣說。瑜伽對法等 ̄ニモ尋思如實智。皆惠爲_レ體 《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亦引_レ證也。如_レ文可_レ知之。 問。其論文如何。 答。文繁廣。畧云。名尋思者。謂諸菩薩。 於_レ名唯見_レ名。是名_二名尋思_一。《割書:事自性差別|准_レ文知。》乃至云_二何 ̄ヲカ名尋 思所引如實智_一。謂諸菩薩於_レ名尋_二-思唯有_一レ名已。卽於_二此 名_一如_レ實了知。謂如_レ是名爲_二如_レ是義_一。於_レ事假立。爲_レ令_三世 間起_レ想起_レ見起_二言說_一故等。《割書:事自性差別所|引智准知_レ之。》對法云。名尋思 者。謂推_二-求諸法名身句身文身自相皆不_一レ成_レ實《割書:乃至》事尋 思者。謂推_二-求諸法蘊處界 ̄ノ相皆不_一レ成_レ實。乃至自體假立 尋思者。謂於_二諸法能詮所詮相應中_一。推_二-求自體唯是假立 言說因性_一。《割書:乃至》差別假立尋思者。謂於_二諸法能詮所詮相 應中_一。推_二-求差別唯是假立 ̄ノ名言因性_一。《割書:乃至》名尋思所引如 實者。謂如_レ實知_二名 ̄ハ不可得_一智。《割書:餘三智准|可_レ知_レ之。》文甚廣故略記_レ 之。問。何以知_二尋思實智皆惠爲_一レ體。 答。旣云_二尋思智 如實智_一。決斷義故名_レ智簡擇義故名_レ惠。其體是一。故知_レ 爾耳。 章云。尋思唯有漏。如實智通_二無漏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左頁】 【枠外左上】 二九七【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二末 【枠外左横下】 六一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答。是明_三唯識觀通_二有漏無漏_一也。尋思觀唯有漏。在_二 地 前_一故。如實智觀。亦是無漏。通_二 地上_一故。 問。瑜伽論云_二 如實智 ̄ハ正智所_一レ攝。何是有漏觀耶。 答。彼論約_二無漏如 實觀_一說也。非_レ謂_三不_レ通_二有漏_一也。 章云攝大乘云。入所知相者。謂多聞熏習所依。非_二阿賴 耶識所_一レ攝者。此文唯擧_下無漏種子在_二彼位_一增_上。名爲_二聞熏_一。 稱_レ非_二藏識_一。非_二諸能觀皆唯無漏_一《割書:云云》。 問。引_二此文_一意 何。 答。是會_二違文_一也。若言_三唯識觀通_二有漏_一者。其有漏 多聞熏習種子。何不_レ攝_二阿賴耶識_一乎。而旣云_三多聞熏習 ̄ノ 種子非_二阿賴耶識所攝_一。明知。唯識觀不_レ通_二有漏_一《割書:矣》。今卽 會_レ之。會意云。彼攝論文唯擧_二法爾無漏種子_一。在_二 地前位_一。 被_二聞等熏_一。功能增長 ̄スルヲ假名_二聞熏_一。稱_レ非_二藏識_一。非_レ謂_二 能觀皆唯無漏_一《割書:爲言》。 問。且云_二入所知相等_一之聞意何。 答。此文十殊勝中。第三入所知相殊勝也。具文云。入所 知相云何應_レ見。多聞熏習所依。非_二阿賴耶識所_一レ攝。如_三阿 賴耶識成_二種子_一。如理作意所_レ攝。似_レ法似_レ義而生。似_二所 取事_一有_レ見意言《割書:云云》。 廓法師云。三性境法所_レ應_二可知_一。 【下段】 故名_二所知_一。唯識觀智通達名_レ入。所知是境。入《割書:ト云ハ》卽是 智。先_レ境後_レ智義之次第。《割書:乃至》多聞熏習所依者。正辨_二因 體_一。多聞是熏習因也。熏習顯_レ體也。所依明_レ用也。非阿賴 耶識等者。性異《割書:ヲ以》簡_レ非也。由_三染淨種同 ̄ク依_二 ̄ルニ異熟_一 ̄ニ。以_二 雜染種是賴耶收_一故。顯_三淨因非_二阿賴耶攝_一。如阿賴耶下。 相同爲_レ喩。爲_レ因義同。故淨如_レ染也《割書:云云》。世親釋云。如_三能 悟_二-入如_レ是種類所應知相_一。今當顯說。入所知相者。謂能 悟_二-入所知境義_一。多聞熏習所依者。謂大乘法所_レ熏自體。 非阿賴耶識所攝者。謂能對_二-治阿賴耶識_一故。如阿賴耶識 成種子者。謂如_三阿賴耶識爲_二 一切雜染法因_一。此爲_二 ̄コトモ 一切清淨法因_一亦爾等《割書:云云》。《割書:無性釋甚廣|故略_レ之。》 問。此等文大意 何。 答且入所知相者。釋_二相字_一有_二 二義_一。一此觀能入_二所 應知境_一之相也。此釋相字屬_二能入_一也。二此觀是所知相《割書:?》 之能入也。此釋相字屬_二所入_一也。《割書:初釋依_二無性_一也。|後釋依_二世親_一也。》云_レ入者 現觀。此有_レ 二。謂能入 ̄ト正入 ̄トナリ。初是地前。後是初地。 言_二多聞_一者。能熏因也。謂諸菩薩聞_二法義_一已。熏_二心心所 相續所依_一。《割書:相續所依者。|身心自體也。》言_二熏習_一者。所成熏習也。聞_レ法熏_レ 【右頁】 【枠外右上】 二九八【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二末 【枠外右横下】 六二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身如_二以_レ香熏_一レ物。故云_二熏習_一也。言_二所依_一者。有_二 二義_一。一 云。如_レ是聞熏與_二現 ̄ノ作意_一爲_二所依因_一。故聞熏名_二所依_一也。 二云。依_レ聞所_レ熏心體及身。名爲_二所依_一也。《割書:廓師出_二此二釋_一。|後釋依_二世親_一也。》 言非阿賴耶識所攝者。謂此多聞熏習無漏種子。從_二㝡清 淨法界_一流出故。對_二-治賴耶_一故。非_二如_レ彼無記性_一故。故云_二 非阿賴耶等_一也。如阿賴耶等以下文。非_二此要_一。故略_レ之。 問。云何云_二多聞熏習_一。 答。菩薩資糧加行位中。遇_二佛等 緣_一。聞_二淨法界等流正法_一。熏_二-習有漏種子_一。令_レ生_二現行_一。以_二 其現行有漏智及所_レ熏有漏種子_一。爲_二增上緣_一。令_三法爾無 漏本有種子 ̄ヲシテ亦得_二增長展轉增勝_一。卽以_二所增無漏種 子_一。後時正生_二出世之心_一故。有漏無漏種子。倶名_二聞熏習_一 也。 問。何以知_三無漏種子亦由_二聞熏習_一。 答。論云。其聞 熏習非_二唯有漏_一。聞_二正法_一時。亦熏_二本有種子_一令_二漸增盛_一。 展轉乃至生_二出世心_一。故亦說_レ此名_二聞熏習_一《割書:云云》。疏云。種_二 解脱分善根_一已去。聞_二正法_一時。由_三現行有漏及自因緣所_レ 熏有漏種爲_二增上緣_一。令_三其本有無漏種子亦得_二增長展 轉增勝_一。卽以_二所增無漏勝種_一。後時正生_二出世之心_一。亦說_二 【下段】 無漏所增長種_一名_二聞熏習_一。對法第四云_三決擇分善根亦是 有漏。亦名_二無漏_一。據_二《割書:テ云カ》各別_一故。 問。云何云_二淨法界等 流正法_一。 答。謂佛以_二眞如_一爲_二所縁緣_一。卽從_二眞如_一流_二-出 大定智悲_一。卽是如來報身。從_二此報身_一流_二-出化身_一。從_二化 身_一流_二-出十二分敎_一。是名_二淨法界等流正法_一也。《割書:等者平|等也。》 問。 聞_二此淨法界等流正法_一。所_レ熏之聞熏。爲_二出世心_一成_二 ̄ルヤ 正因緣_一。爲當(ハタ)如何。 答。約_二聞熏_一有_二 二種_一。若有漏性者。 爲_二出世法_一成_二增上緣_一。若無漏性者。爲_二出世法_一爲_二正因 緣_一。故論云。聞熏習中有漏性者。是修所斷。感_二勝異熟_一。爲_二 出世法_一勝增上緣。無漏性者。非所斷攝。與_二出世法_一正爲_二 因緣_一《割書:云云》。《割書:感勝異熟者。|十王果也》 問。若爾何攝論云_三有漏聞熏爲_二出 世心種子_一耶。 答。會_レ之論云。此正因緣微隱難_レ《割書:ヲ以》了。有 寄_二麤顯勝增上緣_一。方便說爲_二出世心種_一《割書:云云》。 疏云。又 第二解。此無漏種。望_二出世心_一是止【正ヵ】因緣。微隱難_レ《割書:ト云ハ》了 未_レ起_二現行_一。故相狀難_レ《割書:ト云ナリ》知。故攝大乘諸論等處。但 寄_二麤顯有漏聞熏是無漏 ̄カ勝 ̄タル增上緣者_一。方便說_レ此爲_二 出世心種_一。此增上緣。非_二正因緣_一。若無_二有漏聞熏習_一者。無 【左頁】 【枠外左上】 二九九【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二末 【枠外左横下】 六三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漏之種不_レ生_二現行_一。故寄_二有漏勝者_一說也《割書:云云》。 問。此文 意何。 答。凡釋_三聞熏習爲_二出世心之種_一。論有_二 二解_一。一 依_二有漏聞熏_一所_二修增_一法爾無漏種子。正爲_二出世心之因 緣_一。名_二聞熏習_一。卽論云_下無漏性者非所斷攝與_二出世法_一正 爲_中因緣_上《割書:云云》。二依_二無漏種子微隱難_一レ了。擧_三有漏聞熏爲_二 出世心之增上緣_一。假名_二出世心種_一也卽此云_二此正因緣 微隱難了等_一之論竝疏文也。故疏結云。第一就_二實正因 緣_一解。第二就_二勝增上緣_一解。故攝論文無_二相違失_一。由_レ是善 得_二對法等意_一《割書:云云》。 問。依_二資糧加行位有漏聞熏_一。有漏無 漏種子所_二修增_一者。若體增歟。若用增歟。 答。有漏種 子 ̄ハ體用倶增 ̄ス。無漏種子 ̄ハ用 ̄ノミ增。非_レ體入見以去亦有_二 體增義_一。《割書:至_二第六門_一|可_レ知_レ之》 章云。不_レ爾四尋思應_レ非_二加行智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成_二 上義_一也。若不_レ言_三能觀通_二有漏_一者。四尋思智應_レ 非_レ在_二 四善根位_一。旣許_三尋思智在_二煗頂位_一。故知。能觀通_二 有漏位_一《割書:爲言》。義演云。若唯無漏種子 ̄ヲノミ能觀爲_レ體者。四 尋思有漏故。非_二唯識觀_一。何以故。唯識觀加行智所_レ攝。 【下段】 非_二生得攝_一《割書:云云》。此記之意可_レ察_レ之。 章云。此雖_二惣說_一。若別顯者。略有_二 二位_一。一因二果《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明_二能觀唯識_一有_レ 三。一出_二能觀體_一。二 以_レ位配釋。三諸門分別也。上出_二能觀體_一了。是第二以_レ 位配釋也。此中有_レ 二。初略標_レ位。後正配_レ位也。此畧標_レ位 也。清素云。有漏名_レ因。無漏名_レ果。因中無漏亦名爲_レ果。 因所生故《割書:云云》。善珠云。地上名_レ果。地前名_レ因。非_二唯佛果 卽名爲_一レ果《割書:云云》。 章云。因通_二 三惠_一。唯有漏故。以_二聞思修所成之惠_一而爲_二 觀體_一。此唯明利簡擇之性。非_二生得善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 何。 答。是正以_二能觀_一配_レ位也。先此明_二因位_一也。因位能 觀通_二聞思修_一。唯是有漏及加行善。是明利故非_二生得善_一。 其 ̄ハ微劣故。珠云。此卽能入 ̄ナリ。非_二是正入_一。故唯有漏《割書:云云》。 問。云何名_二聞惠等_一。 答。三惠章云。聞謂能聽。卽是耳識 能聞_二於聲_一。成是生長圓漏之義。以_レ聞爲_レ因。因_レ聞所_レ成 之惠《割書:ナルヲ以テ》名_二聞所成惠_一。思謂思數。由_二思籌度_一勝惠方 生。因_二相應思_一所_レ成惠《割書:ナルヲ以》名_二思所成惠_一。或因_二於思_一所_レ 【右頁】 【枠外右上】 三〇〇【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二末 【枠外右横下】 六四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成之惠修者。證 ̄ノ義 ̄ナリ。明證_レ境故。體卽定數。因_二定相應_一 所_レ成惠。或因_二於定_一所_レ成之惠《割書:云云》。是卽別體三慧也。有_二 義說三惠_一。至_二次下_一可_レ知_レ之。 章云。故攝論云。似法似義意言大乘法相等所_二生起_一勝 解行地 ̄ト見道 ̄ト修道等《割書:云云》。 問。引_二此文_一意何。 答。爲_レ 證_二能觀配_レ位之義_一。所_レ引也。引_レ證有_レ 二。攝論與_二唯識論_一 也。是先引_二攝論_一也。 問。先此攝論文意何。 答。此文略 引也。具文云。何處能入。謂卽於_二彼有_レ見似法似義意言_一。 大乘法相等 ̄ニ所_二生起_一勝解行地見道修道究竟道中。於_三 一切法唯有_二識性_一。隨_レ聞勝解故。如_レ理通達故。治_二 一切障_一 故。離_二 一切障_一故《割書:云云》。此文中只釋_二章所_レ引文_一者。似法似 義者。明_二所入境界之相_一也。意言者。顯_二境界之體_一也。大乘 法相等者。明_二境界之因_一也。所生起者。明_二境從_レ因生_一也。 意云。卽此所緣似法似義意言。是華嚴等大乘法相聞熏 所_二生起_一《割書:爲言》。勝解行地等者。明_二入之所依位_一也。資糧加行 二位名_二勝解行地_一。卽此位中於_二唯識性_一但隨_二聽聞_一生_二勝 解_一故。云_二勝解_一者。印持義也。行者行解也。資加二位起_二勝 【下段】 解行_一。故名_二勝解行地_一也。《割書:具至_二修證位次|門_一可_レ釋之。》 問。章文云。只先 明_二因有漏位之唯識觀_一。而何所_レ引證文。加 ̄テ云_二見道修道 等_一耶。 答。謂_レ之有_二兩師義_一。卽智周云。乍觀(シハラク)_二此文_一雖_レ似_レ 證_レ因。而細尋者通說_二因果_一《割書:云云》。 信叡云。攝論文中正 取_二勝解行地_一爲_レ證。彼云。在_二此地中_一於_二唯識性_一。但隨_二聽 聞_一生_二勝解_一故。見道修道乘_二文勢_一來《割書:云云》。問。二義中何 勝耶。 答。智周之記 ̄ハ理勝也。信叡之文 ̄ハ義明也。取捨 任_レ意耳。 章云。成唯識云。此中唯識 ̄ヲ資糧位中聽聞思惟。能深信 解。在_二加行位_一起_二尋思等_一。引_二-發眞見_一《割書:云云》。 問。引_二此文_一意 何。 答。是亦爲_レ證_二能觀 ̄ヲ配_レ位之義_一所_レ引也。 問。先此 文意何。 答。具文云。謂諸菩薩於_二識性相_一。資糧位中能 深信解。在_二加行位_一。能漸伏_二-除所取能取_一。引_二-發眞見_一《割書:云云》。 然章家取_二-捨文意_一。說_二資糧_一 中。加_二聽聞思惟之言_一。說_二加 行_一 中。以_二起尋思等之言_一。替_二能漸伏除所取能取之文_一也。 問。何故章家如_レ是取捨耶。 答。意爲_レ成_下聞等三惠在_二資 糧位_一名_二聽聞思惟_一。在_二加行位_一名_中尋思實智_上。致_二此劬勞_一 【左頁】 【枠外左上】 三〇一【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二末 【枠外左横下】 六五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也。卽資糧位中。有_二聞思二惠_一爲_二能觀體_一。加行位中。有_二 修惠_一爲_二能觀體_一《割書:爲言》。言_二能深信解_一者。資糧位中雖_レ有_二伏 除之義_一。少分故不_レ說。但依_二聞思_一信解初增故。云_二深信 解_一也。言_二引發眞見_一者。加行位中起_二尋思觀_一。初伏_二所取_一 起_二如實智_一。次伏_二能取_一引_二-發見道初無漏智_一。《割書:云云》。 章云。果唯無漏。修所成惠而爲_二觀體_一。通以_二正智 ̄ト後得 智_一。爲_二自體_一故《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明_二果位能觀【一点脱ヵ】 也。果位能觀。漏無漏中唯是無漏。三惠之中唯是修惠。 然此別體。非_二義說_一也。加行等三智中。是正後二智爲_二自 體_一《割書:爲言》。如_レ文易_レ知。 章云。攝大乘等云。如_レ理通達故。治_二 一切障_一故。離_二 一切 障_一故。見修無學道。如_二其次第_一《割書:云云》。 問。引_二此文_一意何。 答。爲_レ證_二果位能觀 ̄ヲ配_レ位之義_一所_レ引也。 問。先此文意 何。 答。此文上爲_レ證_二因位_一所_レ引文殘也。無性釋云。或有 能入在_二見道中_一。如_レ理通_二-達此意言_一故。此中如_レ理而通達 者。謂通_二-達彼非法非義非所取非能取_一故。或有能入在_二 修道中_一。由_レ此修習對_二-治煩惱所知障_一故。或有能入在_二究 【下段】 竟道中_一。最極清淨離_二諸障_一故《割書:云云》。言_二見修無學道等_一者。 章家取_レ義略_レ文也。《割書:具如_二第六門_一。至_レ|彼可_レ知_レ之。》 章云。證_二眞理識_一唯正體智。證_二俗事識_一唯後得智。文多義 顯不_二引_レ敎成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就_二果位能觀_一。 明_二 二智差別_一也。眞理識者。卽眞如也。識實性故。俗事識 者。依他諸法 ̄ナリ。識爲_レ主故也。文多義顯者。珠云。佛地論 第三云。緣_レ眞義邊名_二無分別智_一。緣_レ俗義邊名_二後得智_一。此 等諸文處處非一。故云_二文多_一《割書:云云》。 章云。上來雖_三復辨_二能所觀_一。惣義說者。若惣言_二 ̄トキハ唯識_一 通_二能所觀_一。言_二 ̄トキニハ唯識觀_一唯能。非_レ所。通_二有無漏_一。通_二散 及定_一。以_二聞思修加行根本後得三智_一。而爲_二自體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明_二能觀唯識_一有_レ 三。一出_二能觀體_一。二 以_レ位配釋。三諸門分別也。初二 ̄ハ上了。此文卽是第三諸 門分別也。此中有_レ竪有_レ横。竪中有_レ 四。一唯識。二唯識 觀。三唯識三摩地。四正證唯識 ̄ナリ。横中有_レ 五。一能觀所 觀門。二有漏無漏門。三定散分別門。四三惠分別門。五 三智分別門也。今此文就_二竪四中_一明_二初二_一也。竪中一一 【右頁】 【枠外右上】 三〇二【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二末 【枠外右横下】 六六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各有_二横五_一。對_レ文可_レ察之。 問。何故惣言_二 ̄トキニ唯識_一通_二 能所觀_一。餘文亦爾 ̄ナリヤ。 答。但言_二 ̄トキニハ唯識_一。境智合故。 通_二能所觀_一。若加_二 ̄トキニハ觀言_一。但是能觀。諸法唯識是智之 所觀。智觀_二唯識_一。從_レ境爲_レ名言_二唯識觀_一。如_二青瘀觀_一也。言_二 唯識觀_一之時。横論 ̄ノ漏無漏定散等義皆具足也。如_レ文易_レ 知之。 問。且云_二唯識_一之時所觀之中。有_二漏無漏等分別 義_一耶。否耶。 答。珠云。且所觀中眞如識性唯是無漏。唯 定非散。何故不_レ分_二-別之_一。解云。雖_レ有_二餘義_一。今約_二能所_一故 且不_レ論《割書:云云》。意云。於_二所觀中_一理可_レ分_二-別漏無漏定散等_一。 然今只擧_二能所分別_一。餘略不_レ論《割書:爲言》。 章云若言_二 ̄トキニハ唯識三摩地_一通_二有無漏_一。唯定非散。唯修 惠。非_二聞思_一。通_二 三智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竪論第 三也。三摩地此云_二等持_一。中邊疏云。平等持_レ心專緣_二 一境_一。 故名_二等持_一《割書:云云》。 古人云_二 三昧_一訛也。横論 ̄ノ漏無漏等分 別。如_レ文易_レ知。 問。最勝子菩薩瑜伽釋論云。三摩地名 通_二定不定_一《割書:云云》。 疏第六。燈第五倶有_二此文_一。明知。等持 通_二定及散_一。而何云_二唯定非散_一耶。 答。但言_二 三摩地_一。必 【下段】 通_二定散_一。若加_二唯識言_一。云_二唯識三摩地_一之時。唯定非散。 作_二尋思等勝唯觀識_一。必居_レ定故也。 問。言_二唯識三摩地_一。 能所觀中何。 答。唯能觀也。 問。能觀之體非_レ定。何 云_二唯識三摩地是能觀_一耶。 答。是爲_レ出_二定中唯識觀之 體_一。云_二唯識三摩地_一。非_レ謂_三 三摩地爲_二能觀體_一也。《割書:燈云。心|一境性卽》 《割書:等持也。以_二心一境性_一。釋_二等持_一放也云云。等持|是通_二定散_一。今加_二唯識言_一者取_二唯定等持_一也。》 章云若言_三 ̄トキニ正證_二唯識_一唯無漏。非_二有漏_一。唯定非散。唯 修惠非_二聞思_一。唯正智 ̄ト後得 ̄ト非_二加行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 何。 答。此竪論第四也。無分別智體_二-會眞如_一。後所得智 實悟_二依他_一。名_レ之爲_レ證。横論分別如_レ文易_レ知_レ之。 問。後 得智緣_二眞如_一。云_二正證唯識_一耶。 答。不_レ爾。正體智親證_二 眞如_一故云_二正證_一。後得智緣_二 ̄スルハ眞如_一。變_二相分_一疎緣。故 不_レ云_二正證_一。但約_レ證_二依他如幻之理_一。云_二正證_一也。 章云。此非_二義說_一。不_レ爾三摩地等亦通_二聞思_一。十地論說 故。至下當_レ知《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會_二伏難_一也。 卽難云。若唯識三摩地及正證唯識之時。無_二聞思_一者。何 故十地經云_下 八地已上於_二 一切法_一能堪能思能持_上。卽彼論 【左頁】 【枠外左上】 三〇三【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二末 【枠外左横下】 六七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云。如_レ次卽是聞思修惠《割書:云云》。八地以上旣有_二聞思_一。何況 地前及七地以前乎。而何云_二唯修惠_一耶。今會云。三惠有_レ 二。一別體三惠。謂隨_二各別能_一名_二聞思修_一也。卽在_二 七位 以前_一。二義說三惠。謂於_二 一修惠_一以_レ義分_レ 三也。卽在_二 八 地已上_一也。今云_三唯識三摩地及正證唯識中非_二聞思_一者。 據_二別體三惠_一簡_二聞思_一也。不_レ遮_二義說三惠竝有_一。若不_レ云_レ 簡_二別體聞思_一者。於_二 三摩地中_一所_レ起之惠。亦可_レ通_二聞思_一。 於_二 一體惠_一義分_レ 三故。今約_二別體_一。非_二義說_一故。無_レ有_二妨 難_一也。 問。其至下當知者指_二何處_一。 答。指_二 下三惠章_一 也。故其章云。七地已前。定散心 間(マシハ) ̄リテ皆容_レ得_レ起。八地已 上。無漏相續都無_二散心_一。十地經說_下 八地已上於_二 一切法_一 能堪能思能持_上。彼論解云。如_レ次卽是聞思修惠。雖_二 一惠 體 ̄イ一刹那中_一。能取_二外敎_一而尋_二於義_一。名爲_二聞惠_一。能籌度 先_レ理後_レ《割書:ニ?ルヲ》文能取名爲_二思惠_一。於_二此二中_一能證明顯卽 名_二修惠_一。聖智通達《割書:ナルヲ以》於_二 一念_一惠義《割書:ヲ以》分_レ 三故_一。實無_二別 體_一。有說。但是修惠所_レ攝。非_二是聞思_一。聞思《割書:ト云ハ》假說 ̄ナリ。實 是修惠 ̄ナリ。大小乘不_レ許_下色界亦有_二思體_一。無色界中有_中聞 【下段】 惠體_上。若八地後起_二 ̄サハ實 ̄ノ聞思_一。應_レ許_下色地亦有_二思惠_一無色 有_上レ聞。雖_レ說_二無色天佛邊側立聽_レ法等事_一。但依_二修惠_一緣_二 敎義_一故。如_下目揵連 ̄カ獼猴池側入_二無所有處定_一聞_中狂象 聲_上。但修惠《割書:ヲ以》聞 ̄ナリ。非_二聞惠_一故《割書:云云》。 問。七地以前無_二義 說三惠_一者。何目連入_レ定聞_二象聲_一。出定云_二修惠《割書:ヲ以》聞 ̄ト_一耶。 答。瑜伽六十三云。若遇_二聲緣_一從_レ定 起(イツ) ̄ル者。與_二定相應意 識_一倶轉 ̄シテ。餘耳識生。非_三唯彼定相應意識 ̄ノミ能取_二此 聲_一。若不_レ爾者。於_二此音聲_一不_二領受_一故《割書:云云》。《割書:唯識論第|五引_レ之》故知。 目連定中聞_レ聲。是定中修惠第六及定中耳識《割書:トヲ以》所_レ聞。 非_二義說聞惠_一也。 問。定中無_二 五識_一。何云_レ有_二耳識_一。 答。 論會云。雜集論說_二等引位中五識無_一者。依_二多分_一說《割書:云云》。 多分者。一約_二多識_一。有_二耳識少分 ̄ハ_一也。二約_二《割書:テ云》多人_一。不 動羅漢起_二耳識_一《割書:爲言》論五及疏廣說之。 唯識義卷第二《割書:末 終》 【右頁】 【枠外右上】 三〇四【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三本 【枠外右横下】 六八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唯識義卷第三《割書:本》 釋眞興撰 章云。然摠遍詳_二諸敎所說一切唯識_一。不_レ過_二 五種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此第一門中有_二 四種_一。謂所觀 ̄ト能觀 ̄ト 五種 ̄ト六門 ̄ト也。今此文爲_レ明_二第三五種唯識_一。先摠標也。 摠攝_二經論散說唯識_一。束爲_二 五類_一。有情不_レ知_二眞妄境界_一。起_二 煩惱業_一。因受_二衆苦_一。今正翻_レ彼立_二此五種_一。爲_レ令_レ知_レ境。 說_二境唯識_一。爲_レ令_レ捨_レ惑。立_二敎與_一レ理。外道小乘由_レ不_レ了_二- 知大乘敎理_一。立_二邪敎理_一起_二諸煩惱_一。由_二此大乘唯識敎理_一。 捨_二邪敎理_一。不_レ起_二諸惑_一。爲_レ對_二業行_一。立_二行唯識_一。爲_レ對_二苦 果_一立_二果唯識_一也。 章云。一境唯識。阿毘達磨經言。鬼傍生人天。各隨_二其所 應_一等事 ̄ニヲイテ心異故。許_三義非_二眞實_一。如_レ是等文。但說_二唯 識所觀境_一者。皆境唯識《割書:云云》。 問。引_二此文_一意何。 答。爲_レ 明_二 五種中第一境唯識_一。引_二此經頌_一爲_レ證也。 問。先此 文意何。 答。是文明_下悟_二-入唯識_一成_中-就四智_上之中。說_二第 【下段】 一相違識相智_一之文也。故釋_二阿毘達磨經_一之攝大乘論第 四云。如_二世尊言_一。若諸菩薩成_二-就四法_一。能隨悟_二-入一切唯 識都無_一レ有_レ義。一者成_二-就相違識相智_一。如_二餓鬼傍生及諸 天人_一。同於_二 一事_一。見_レ彼所_レ識有_二差別_一故《割書:云云》。《割書:餘三智非_二此所|明_一望_二 九難儀_一》 《割書:可_レ|知》對法論第五亦有_二此經文_一。唯識論第七卷答_二唯識所因 難_一 中云。又成_二-就四智_一菩薩。能隨悟_二-入唯識無_一レ境。一相違 識相智。謂於_二 一處_一鬼人天等隨_二業差別_一所_レ見各別。境若 實有 ̄ナラハ此云何成《割書:云云》。 問。此等文意何。 答。且釋_二攝 論_一。無性云。相違識相智者。更相違返故名_二相違_一。相違者 ̄ノ 識 ̄ヲ名_二相違識_一生_二此識_一因 ̄ヲ說名爲_レ相。了_二-知此相唯内心 變 ̄ナリ外義不_レ成故無_一レ有_レ義。說名爲_レ智。如_二餓鬼傍生及諸 天人等_一者。謂於_二餓鬼_一自業變異 ̄セル增上力故。所_レ見江河 悉皆充_二-滿膿血等_一處。魚等傍生卽見_二舍宅遊從道路_一。天 見_二種種寶莊嚴地_一。人見_下是處有_二清冷水_一波浪湍洄_上。若入_二 虛空無邊處定_一。卽於_二是處_一唯見_二虛空_一。一物實有爲_二互相 違_一。非一品類智生 ̄スル因性《割書:タリト云コトハ》不_レ應_二道理_一《割書:云云》。唯識疏 成_二無性意_一云。相違卽境各有_レ別故。相違之者名_二相違者_一。 【左頁】 【枠外左上】 三〇五【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三本 【枠外左横下】 六九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或相違卽者。人境倶別故。相違者 ̄ノ識 ̄ヲ名_二相違識_一。生_二此 識_一因 ̄ヲ說 ̄テ名爲_レ相。菩薩之智了_二-知此相 ̄ハ唯是内心_一。故一 切法亦唯心變。鬼等 ̄ノ膿河。魚等 ̄ノ宅路。天 ̄ノ寶嚴。地人 ̄ノ清 冷水。空定 ̄ノ唯空。非_二 一實物 ̄ナラハ互相違返_一。此雖_レ非_レ有_二遍 計所執_一。業然類如_レ是各變 ̄コト不同 ̄ナリ。舊云_三 一境應_二 四心_一。 今言境非_二定一_一故。應_レ言_三 一處 ̄ニ解 ̄ヲ成 ̄コト差《割書:ナルヲ以》證_二-知唯 有_一レ識《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此文大意釋_二相違識相 智_一也。釋_二相違識_一無性云。相違者識 ̄ヲ名_二相違識_一。慈恩釋_二 其相違者_一有_二 二釋_一。一相違謂是境。五 ̄ノ境異故。者謂能 變 ̄ノ假者。相違之者。依主釋也。二相違卽能變假者。五類 異故。相違卽者。持業釋也。此相違者之識名_二相違識【一点脱ヵ】《割書:爲言》。 相違境之體相相狀也。依_レ境生_レ識。故云_二生_レ識因_一。悟_二-入唯 識_一。菩薩了_下-知此四類有情及空定人各各所變 ̄ノ膿河等及 唯空境 ̄ノ相唯是各各内心 ̄ノ所變。故一切法亦但心所變_上。 何以故。一 ̄ノ水之處鬼變_二膿河_一。魚等變_二宅路_一。天變_二寶嚴 地_一。人變_二清冷水_一。入_二空定_一 人變_二唯空_一。境若實有非_二心所 變_一。何故一 ̄ノ水成_二膿血等_一。非_二 一實物轉變違返_一。然此 ̄ハ有 【下段】 情各變不同。非_二是遍計所執之心_一。唯是業類各變 ̄ノ不同。 故知。一切境但是唯識《割書:爲言》。 問。其舊云。一境應四心等 文意何。 答。心與_レ境相對。有_二新古二說_一。古人云。所緣 境是一。能緣心有_二 四類_一。故於_二 一 ̄ノ水境_一見_二膿河等_一。新人 云。不_レ爾。若云_三 一 ̄ノ境有_二 四能緣心_一。有_下取_二心外境_一之失_上。 今可_レ云_三 一處 ̄ノ水中有_二 四相違境_一。一 ̄ノ水之處各成_レ解異 故。故知。一切唯有_レ識 ̄ノミ《割書:爲言》。故義演云。心 ̄カ外旣無_二實 境_一。何得_三 一境應_二《割書:ト云》四心_一 ̄アル耶。但可_レ云_下 一處 ̄ノ中有_二 四相 違境_一。應_中 四心_上也。處 ̄ノ義寬故。心外無_レ境故。不_レ可_レ言_二 一 境_一。但可_レ言_二 一處_一《割書:云云》。 問。且就_二頌文_一其等事者意何。 答。範云。等事 ̄ト者。事是處義。以_三 四境相違同在_二 一處_一。故 知。識外本來無_レ境《割書:云云》。 問。其許義非眞實云意何。 答。 雋云。旣相違 ̄ノ事同一處 ̄ニ有。故許_三義非_二眞實_一《割書:云云》。意云。 義者境也。 問。但此四趣有情相違境名_二境唯識_一 ̄ト。 答。 非_二唯爾_一。一切世界亦名_二境 ̄ノ唯識_一。 問。何故爾。 答。阿 賴耶識 ̄ノ名言種子及業種子 ̄トノ因緣力故。自體 ̄カ生時。内 變_二-爲種子及有根身_一。外變_二-爲器界_一。卽以_二所變_一爲_二自所緣_一。 【右頁】 【枠外右上】 三〇六【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三本 【枠外右横下】 七〇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行相依_レ之得_レ起故。器世間亦名_二境 ̄ノ唯識_一也。 問。且約_二 此種子 ̄ト五根 ̄ト器界_一。分_二-別共相境 ̄ト不共相境_一如何。 答。 器界相分爲_二共相境_一。故論云。所_レ言處者。謂異熟識 ̄カ由_二 共相種_一成就 ̄セル力故。變似_二色等 ̄ノ器世間相_一。卽外大種及 所造色《割書:云云》。五根相分爲_二不共相境_一。故論云。有根身 ̄ト者。 謂異熟識 ̄カ不共相種成熟 ̄セル力故。變 ̄シテ似_二色相及根依 處_一。卽内大種及所造 ̄トノ色《割書:云云》。然約_二種子境_一。論不_レ分_二-別 共不共_一。准_下論第七釋_二所緣緣義_一第三正義_上者。可_レ收_二不共 相境_一也。故論云自種於_レ他無_二受用理_一。他變_二-爲此_一。不_レ應_レ 理故。非_二諸有情 ̄ハ種皆等_一故《割書:云云》。 問。且云何名_二共相境。 不共相境_一。 答。疏云。且諸種子摠有_二 二種_一。一是共相。二不 共相。何人爲_二共相_一。多人所_レ感故。雖_レ知_下 人人所變各別名 爲_中唯識_上。然有_二相似 ̄ハ共 ̄ニ受用義_一。說名_二共相_一。實非_二自 變 ̄ナルヲ他能用_一レ之。若能用 ̄スト者。此卽名_レ緣_二心外法_一。故然 我此摠爲_二增上緣_一。令_二多人_一可_二共 ̄ニ受用_一名_二共相_一。如_二山河 等_一。不共相 ̄ト者。若唯識理《割書:ヲ以》唯自心 ̄カ變《割書:セルヲ以》名_二不共物_一。 一切皆是。他 ̄ノ變是他物。自不_レ《割書:ヲ以》能_レ用。亦名_二不共_一。然今 但約_三自身能用他 ̄ハ不_二得用_一。名爲_二不共_一。如_二奴婢等_一《割書:云云》。 【下段】 問。若爾所變境只有_二 ̄リヤ此共不共二種_一 ̄ノミ。 答。若細分 別有_二 四種_一。故疏云。然依_二諸敎_一。共不共中 ̄ニ摠分爲_レ 四。且 如_二瑜伽六十六卷_一。共中有_レ 二。一共中共。如_二山河等_一。非_二 唯一趣 ̄ノミ用 ̄テ他趣不_一レ能_レ用。二共中不共。如_二己田宅及 鬼等所見 ̄ノ猛火等物_一。人見爲_レ水。餘趣 ̄ノ餘人不_レ能_レ用故。 餘房衣等准_レ此可_レ知。不共相中亦有_二 二種_一。一不共相中 不共。如_二眼等根_一。唯自識依用 ̄テ非_二他 ̄ハ依用_一故。二不共中 共。如_二自扶根塵_一。他亦受用故。根卽不_レ爾《割書:云云》。 問。此四 句意何。 答。如_二山河等_一名_二共中共_一者。上 ̄ノ共 ̄ノ言者。明_二 共變義_一。下共言者。明_二共用義_一。其山河等。四趣有情。同 變_二山河等_一故云_レ共。四趣有情同共受用故。亦云_レ共。合 云_二共中共_一也。如_二己田宅房衣等及鬼等所見猛火等_一。名_二 共中不共_一者。若人類多少有情業類同輩。共變_二田宅房 衣等_一。若鬼等多少之類。其業同輩。共變_二猛火等_一。故望_二同 業有情_一。共變《割書:スルヲ以》云_レ共也。然人類雖_三同變_二田宅等_一。自己 田宅他不_レ能_レ用。他人田宅自不_レ能_レ用。故云_二不共_一。又猛 火等 ̄ヲハ同業鬼等。雖_二同所_一レ變。然人天等不_レ能_二受用_一。故 【左頁】 【枠外左上】 三〇七【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三本 【枠外左横下】 七一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云_二不共_一。所以合言_二共中不共_一也。如_二眼根等_一。名_二不共中 不共_一者。唯自識 ̄ノミ變 ̄シテ他人不_レ變。故云_二不共_一。唯自識依 用。他人不_二依用_一故亦云_二不共_一。所以合言_二不共中不共_一也。 如_二扶根塵_一名_二不共中共_一者。眼等扶根 ̄ヲハ自識所_レ變。非_二他 所變_一。故云_二不共_一。然他亦有_二少分受用_一。故云_レ共也。所以 合言_二不共中共_一也。 問。就_二共中不共句_一。准_二共中共句_一。上 云_レ共者。四趣有情同變_二器界_一故云_レ共也。第二句上共言。 亦可_レ同_レ之。而何云_下約_二 四趣各各同業共變_一名_上レ共。 答。 此句共言。其意稍異。故疏云。若爾如_三 人見_レ水鬼見_二於火_一。 其火 ̄ノ外器 ̄ヲ人何故不_レ見。而名_二共變_一耶《割書:云云》。此文問_二-起 論文_一也。故論答云。此說_二 一切共受用者_一。若別受用。准_レ此 應_レ知。鬼人天等所見異故《割書:云云》。疏成_二此答意_一云。卽當_二自 界_一。一切有情可_二共 ̄ニ受用_一。說名爲_レ共。共中共也。若別 ̄ニ受 用。隨 ̄テ與_二多少有情_一同變《割書:スルヲ以》說名爲_レ共。共中不共。以_二 人 鬼等所見異_一故。如_二大梵變及孤地獄_一。隨_二諸有情多少_一變_レ 之。非_レ謂_二 一切_一《割書:云云》。明詮云。鬼人天等 ̄ノ所見。同業有情 共 ̄ニ同相似變故云_レ共也。五趣有情 ̄ノ所變各別。互不_二受 【下段】 用_一故云_二不共_一《割書:云云》。故知。與_二第一句 ̄ノ共 ̄ノ言_一。其意稍異也。 問。就_二不共中共句_一。扶根塵他亦變_レ之。故論云。變似_二色 根及根依處_一《割書:云云》。其依處者《割書:云ハ》扶根也。而何云_二不共_一。 答。自扶根 ̄ヲハ自 ̄ノミ變_二執受_一。安危同故。他人變_二非執受_一。非_二 安危同_一故。故雖_二同變_一然名_二不共_一。但有_二少分他 ̄モ受用義_一。 如_二手《割書:ヲ以》摩 ̄スル等_一。故亦名_レ共。是不共中共也。 問。奴婢等 何句攝耶。 答。明詮云。不共中 ̄ノ共 ̄ニ攝。然言_二自身 ̄ノミ能 用。他不_一レ得_レ用。名爲_二不共_一。如奴婢等者。此約_二扶根_一說也。 謂彼扶根。但是奴婢 ̄ノ自 ̄ノ第八 ̄ノ變 ̄ニシテ爲_二執受身_一。主人 但是變_二非執受_一。故云_二不共_一。然有_二互受用_一。故亦云_レ共也 《割書:云云》。大抄云。如_二奴婢身 ̄ノ扶根塵_一。雖_二是共變_一。自家奴 ̄トシテ 自得_レ使。他不_レ《割書:ヲ以》得_レ使。名爲_二不共_一。若賣_二-與他_一使時。亦 名_二共用_一《割書:云云》。依_二此記_一可_レ云_二共中不共_一也。 問。疏中以_二 奴婢等_一不共相種攝。而何云_二共相_一。 答。約_二不共相_一有_二 二 義_一。一唯自心變名_二不共物_一。二亦約_二唯自身用_一名_二不共物_一。 今大抄意。如_二 ̄ヲハ奴婢_一等自他共變_二奴婢等_一故。雖_レ可_レ名_二 共變_一。然以_二自用他不_レ用義_一。名_二不共_一也。與_下疏云_中然今但 【右頁】 【枠外右上】 三〇八【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三本 【枠外右横下】 七二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約_二自身能用。他不_一レ得用名爲_二不共_一。如_上二婢等_一同也。 問。 奴婢等賣_二-與他人_一之時。他人亦用。何云_二不共_一。 答。賣_二- 與他人_一與_レ力不_レ障之時。云_レ共無_レ失。然今以_二屬_レ己之時_一 名_二不共_一也。田宅房衣等亦復如_レ是。然明詮難_二大抄_一云。 若許_二共中不共_一者。何不共相種攝。共中共與_二共中不共_一。 是共相種 ̄ニ收。不共中不共與_二不共中共_一。是不共相種 ̄ニ收 故《割書:云云》。今謂此難不_レ爾。撿_二論疏意_一。以_二共等四_一攝_二共不共 二種_一者。以_三共中共與_二不共中共_一。是共相種 ̄ニ攝。以_三共中 不共與_二不共中不共_一。是不共相種攝。故論說_二有根身_一云。 不共相種 ̄ヲ成熟力故。變似_二色根及根依處_一。有_二共相種 ̄ヲ成 就力_一故。於_二他身處_一亦變似_レ彼。不_レ爾應_レ無_下受_二-用他_一義_上 《割書:云云》。疏云。不共中不共如_二卽自根_一。不共中共如_二在_レ身色 等_一《割書:云云》。說_二有共相_一云。不共中共名_二共相種_一。由_レ受_二-用他_一 故變_二他身_一。卽別 ̄ノ不共今名爲_レ共《割書:云云》。旣許_三不共相中共 攝_二共相種_一翻知。共中不共攝_二不共相種_一。是故可_レ言_二奴婢 等可_一レ攝_二共中不共句_一。可_レ依_二大抄_一也。 問。論云。雖_二諸有 情所變各別_一。而相相似處所無_レ異。如_二衆燈明各遍似_一レ 一 【下段】 《割書:云云》。此文意何。 答。疏云。此釋_下共果 ̄ハ同在_二 一處_一不_中相 障礙_上。謂外器相如_下小宗中衆多燈明共 ̄ニ在_二 一室_一各各遍_レ 室。一一自別而相相似處所無_上レ異。此 ̄ヲ如何知_二各各別_一 也。一燈去時。其光尚遍。若共爲_レ 一。是則應_下將_二 一燈_一去 已 ̄トキニ餘明不_上レ遍。又相涉入不_二相障礙_一。故見_レ似_レ 一。置_二多 燈_一已 ̄トキニハ人影亦多故《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明_下共相 境同在_二 一處_一不_中《割書:ト云コトヲ》相障礙_上。引_二小乘義_一爲_レ喩也。譬如_下 一室中有_二 百千燈_一別別放_レ光遍_二 一室内_一。其光相狀相似 無_レ異。不_二互相障_一共照_中 一室_上。諸有情類 ̄ノ各各第八所變 器界雖_二無量種_一。相狀相似處所無_レ異。不_二互相障_一摠名_二 一 界_一《割書:爲言》。 問。何知_二衆多燈其光各別_一。 答。設有_二 百燈_一共 照_二 一室_一。若滅_二 一燈_一餘光猶遍。光若不_レ別。滅_二 一燈_一時無_レ 有_二餘光_一。忽可_レ成_レ闇。旣不_レ如_レ是。故知。光別也。又置_二多 燈_一時。人影亦多。故知。隨_レ燈光亦各別也。 問。樞要云。 對法第二。眼識於_二《割書:テ云コト》二根_一如_三《割書:ト云リ》二燈共發_二 一光_一。如_レ 此如何通《割書:云云》。此難意何。 答。難意云。若言_下隨_レ燈影別 而不_二互相障_一共果亦爾_上者。何對法論云_下 二根發_二 一識_一如_中 【左頁】 【枠外左上】 三〇九【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三本 【枠外左横下】 七三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二燈發_中 一光_上。【中点2個】旣雖_二燈多_一光是一。何云_二隨_レ燈光別_一《割書:爲言》。 問。此難如何通。 答。要云。此以_二小乘法_一爲_レ喩。彼據_二大 乘體義_一爲_レ喩。亦不_二相違_一。如_二因倶聲 ̄ノ共 ̄ニシテ別造_一故《割書:云云》。 意云。此論以_二小乘義_一爲_レ例。彼論以_二大乘義_一爲_レ例。所_レ望。 各別。亦不_二相違_一《割書:爲言》。如因倶聲者。重引_下 二根發_二 一識_一之 喩_上也。鼓等聲 ̄ハ内外大種合所_レ發也。所發之聲是一種。能 發之緣是多種。故亦爲_レ喩也。 問。要亦難云。若爾如_二多 燈共處_一。其影便殊。云何共造《割書:云云》。此難意何。 答。若云_三 二燈發_二 一光_一者。如_レ置_二多燈_一。其影卽別。何以_二因倶聲_一。重 顯_二此義_一《割書:爲言》。 問。此難 ̄ヲハ何通。 答。文云。今正釋者。如_下 一盞中有_二多燈炷_一及因倶聲_上。大種隣近共造_二 一色_一。兩盞 別_レ炷不_二共造_一レ色。故影有_レ別《割書:云云》。意云。若一盞中有_二多燈 炷_一合放_二 一光_一。因倶聲亦多緣合發_二 一聲_一。大種隣近故。 以_レ之喩_三 二根發_二 一識_一。對法論明_レ之。若別盞別_レ ̄ナルトキハ炷。 非_三合放_二 一光_一。各各光別。故有_二影別_一。以_レ之喩_二共果器界_一。唯 識論明_レ之。故彼此 ̄ノ文不_二相違_一也《割書:爲言》。 問。要集師難云。 若由_二炷 ̄ト盞 ̄トニ_一發_レ影。可_レ言_三隨_レ彼有_二多影_一。但由_二 一光_一發。 【下段】 如何有_二多影_一《割書:云云》。其師自義如何。 答。彼自解云。謂多 燈合發_二 一別光_一。多光相資假_二-立一明光_一。一光不_レ明。多光 方明故《割書:云云》。 問。此義 ̄ヲハ燈師如何破。 答。燈師破云。 今謂不_レ然。取_レ意有_レ別。若二炷相近 ̄シテハ同生_二 一焰_一。光卽 是一。但發_二 一影_一。若炷相離。或多盞相離 ̄テハ卽別生_レ焰。焰 別《割書:ナルヲ以》光殊 ̄ナリ。便發_二多影_一。然光雖_レ別。各遍似_レ 一。如_二共 業果_一。炷盞相近共生_二 一焰_一。如_三 二眼根共發_二 一識_一。不_レ爾 假光實非_二是一_一。何得_レ喩_二識 ̄カ而是一_一《割書:云云》。《割書:二眼根者。|左右爲二。》 問。 何故引_二燈明喩_一云_レ如_二小乘_一。 答。大乘中無_レ有_二此喩_一。對 法論 ̄ノ燈明之喩。與_レ此殊也。故云_二如小乘_一也。 問。若爾 大乘不_レ計_二此喩_一。 答。雖_二大乘中無_一レ說_二此喩【一点脱ヵ】。義道無_レ違 故引爲_レ喩。樞要及燈師之意。正如_レ是也。《割書:古德未_レ案_二此旨_一。|所論[考【考:四角で囲む】論版本作》 《割書:謂]訛|謬也。》問。疏中引_二此燈喩_一畢問云。若爾且如_二 一人心上 木 ̄ト石 ̄トノ_一。更互相隔。以_二是障礙有對法_一故。何故衆多各 變 ̄セル山河及大地等。不_二相障礙_一。同在_二 一處_一《割書:云云》。此難意 如何。 答。一人第八所變有_二木石等_一。而木是非_レ石。石是 非_レ木。障礙有對色故不_二相融通_一。何故衆多人類 ̄ノ各各所 【右頁】 【枠外右上】 三一〇【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三本 【枠外右横下】 七四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變 ̄ノ山河大地等。不_二相障礙_一。同在_二 一處_一《割書:爲言》。 問。此難何 通。答。疏答云。由_二業 ̄ノ相似 ̄ト不相似_一故。亦由_二自心礙 ̄ト不 礙_一故。五十四說。諸有對法 ̄ハ同處一處。而非_二無對_一者。由_二 隨順轉。相順生_一故。又由_二如_レ是種類之業增上所_一レ感。一切 色者。一切色根共受用 ̄スルカ故《割書:ト云リ》。乃至廣說。彼雖_レ說_二 四塵 等_一。與_レ此相似。如_二山河等 ̄ノ業_一。衆人竝相似。及心於_レ 上共 用無_レ礙。故不_二相障_一。一心 ̄カ上木等 ̄ハ。所感業各別。及心 受用自有_レ礙故。遂令_二相隔_一《割書:云云》。意云。衆多所_レ作受_二-用山 河等_一之業。是相似故。所變 ̄ノ山河等不_二相障隔_一。一人所_レ 作用_二木石等_一之業。用_レ木之業非_レ可_レ用_レ石。用_レ石之業非_レ 可_レ用_レ木。業不_二相似_一故。所變 ̄ノ木石等互相障隔。又一 人用_レ木之心。與_二用_レ石之心_一。自有_二障礙_一。故不_二融通_一。多人 用_二山河等_一之心。相似不_レ異。故不_二障隔_一《割書:爲言》。《割書:五十四說等者。|引_二同處不相離》 《割書:色_一。顯_二共相境_一也。同處不相離色者。一聚團上色香味|觸及能造四大渉入不_レ礙共在_二 一處_一也。具如_二彼文_一。》 問。疏次問 云。若爾 ̄ハ多人共感_二木石_一。何故亦互相礙《割書:云云》。此難意何。 答。一人 ̄カ心 ̄ニ變 ̄セル木 ̄ト石 ̄トハ相礙。多人所變 ̄ノ山等不_二相 礙_一者。多人亦變_二木石等_一。何故彼人 ̄ト此人 ̄ト互相障《割書:爲言》。 【下段】 問。此難如何答耶。 答。次文云彼不_レ礙_二他心上者_一。但 礙_二自者_一。如_二心上燈明百千不_レ礙。與_レ明相違_一。無始於_レ 中 有_二礙不礙_一。故此義應_レ思《割書:云云》。意云。多人共變_二木石_一。然彼 此相礙者。不_レ礙_二他心所變木石_一。但礙_二自所變木石_一。譬如_下 百千燈明互不_二相礙_一。但與_二日光_一而得_中相違_上。由_三無始來自 他串習有_二礙不礙_一故《割書:爲言》。重意云。自他共變_二 ̄レトモ一木等_一。 然自 ̄ノ家主 ̄ノ木等 ̄ヲ他來取_レ ̄トキニハ之。自礙不_レ《割書:ヲ以》令_レ取。他 不_レ能_レ取_レ之。其自礙者。不_レ礙_二他心所變之木等_一。但礙_二自 心所變之木等_一。木等 ̄ハ實雖_二共所變_一。然從_二無始_一來。有情 有_二我我所他他所之分別心_一。由_二此串習因緣力_一故。各各 第八所變相分。似_二我物_一現。似_二他物_一現。後後用時。作_二 我物他物之解_一。故有_二礙不礙_一《割書:爲言》。 問。演祕問云。且如_二 一樹_一。有情共變。而一有情伐用之時。爲_レ用_二自變_一。爲_二兼 用_一レ他。若唯自變者。餘人變者應_二存不_一レ亡。樹何不_レ見。若 亦用_レ ̄トイハヽ他何名_二唯識_一《割書:云云》。如何答耶。《割書:傍【傍:四角で囲む】私云。此云_二妄業唯|識_一也。意 ̄ハ器界自所》 《割書:變 ̄ノミ亡 ̄シ。他所變 ̄ハ不_レ亡。樹木 ̄ハ自|所變共亡 ̄スト。如_レ是妄熏習故爾也。》 答。文云。樹等旣是共相 種 ̄ヨリ生 ̄シテ。皆相隨順。互有_二增益_一。彼一有情自所變 ̄ノ者。所 【左頁】 【枠外左上】 三一一【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三本 【枠外左横下】 七五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緣親 ̄ク用。他所變 ̄ノ者。與_二自所變 ̄カ_一爲_二增上緣_一。亦疎 ̄ク緣用。 一切相望。自爲_二所順_一。他爲_二能順_一。由_二所順無_一。能順亦滅。由_レ 斯樹喪唯識亦成《割書:云云》。意云。木等是共相種生。故爲_二自他 心_一互成_二增上緣_一。然自所變 ̄ヲハ親 ̄ク用 ̄ス。他所變 ̄ヲハ疎 ̄ク用 ̄ス。 自變爲_二所順_一。他變爲_二能順_一。一有情伐_二-用自所變木_一之時。 與_レ他增上緣闕故。樹亡不_レ見。非_三親用_二他變_一。故唯識成 《割書:爲言》。次文云。問。何以得_レ知_二互相增益_一。答。對法第七說。 有_二共業_一爲_二增上緣_一。如_二次下引_一。若爾 ̄ハ燈明喩 ̄ハ義不_レ成。一 燈光滅 ̄レトモ餘光猶在《割書:ト云以》。法不_二相似_一。何得_レ喩。 答。喩 取_二少分_一。故不_二相違_一《割書:云云》。 邑云。問。如_下山有_二木石_一 一人 取以爲_上レ舍。餘人不_レ能_レ用。何得_三名爲_二共受用_一耶。 答。彼 人未_レ攝_二-屬己_一。隨何人 ̄モ取卽須_二《割書:ルヲ以》能用_一。名_二共中共_一。若已 攝_二-屬己_一。爲_二 ̄トキニハ房舍等_一。卽共中不共也。 問。一人受_二- 用木石等_一時。爲_レ用_二自所變者_一。爲_レ用_二他所變者_一。若用_二自 所變_一。共義不_レ成。若用_二他變_一。何名_二唯識_一。 答。唯用_二自所 變者_一。若爾 ̄ハ何名爲_レ共。 答。彼人所_レ用木石。設將離_二山 等處_一。未_二磨滅_一來。諸趣 ̄ノ第八共所_レ變故。何非_レ名_レ共。又 【下段】 所_レ作房舍 ̄ヲハ餘趣餘方 ̄モ緣合之時。卽能受用。故名爲_レ共 《割書:云云》。 問。論云。誰異熟識變_二-爲此相_一《割書:云云》意何。 答。雖_レ知_二 處所 ̄ハ本識所緣_一。然誰異熟識變_二-爲此界_一。能變 ̄ハ誰人《割書:爲言》。 問。爾 ̄ハ此問如何答耶。 答。護法菩薩假敍_二 三計_一也。卽論 云。有義一切。所以者何。如_二契經說_一。一切有情業增上力 ̄ニ 共所_レ起故《割書:云云》。《割書:此第一敍_二月|藏之許_一也。》有義。若爾 ̄ハ諸佛菩薩。應_三實 變_二-爲此雜穢土_一。諸異生等應_三實變_二-爲他方此界諸淨妙土_一。 又諸聖者厭_二-離有色_一。生_二無色界_一。必不_二 下生_一。變_二-爲此土_一。 復何用 ̄カアラン。是故現居及當生者。彼異熟識變_二-爲此界_一。 經依_二少分_一說_二 一切言_一。諸業同者。皆共變故《割書:云云》。《割書:此第二破_二|月藏_一幷》 《割書:述_二別正義_一無_二|別師義_一也。》有義。若爾 ̄ハ器 ̄ノ將壞時。旣無_二現居及當生者_一。 誰異熟識變_二-爲此界_一。又諸異生厭_二-離有色_一。生_二無色界_一。現 無_二色身_一預變_二-爲土_一。此復何用。設有_二色身_一。與_二異地器_一。 麤細懸隔。不_二相依持_一。此變_二-爲彼_一亦何所_レ益。然所變土。本 爲_二色身 ̄ヲ依持受用_一。故若於_レ身可_レ有_二持用_一。便變_二-爲彼_一。由_レ 是設生_二他方 ̄ノ自地_一。彼識亦得_レ變_二-爲此土_一。故器世間 ̄ノ將 壞 ̄セントスルト初成 ̄スルト雖_レ無_二有情_一。而亦現有《割書:云云》。《割書:此第三破_二前|師_一述_二正義_一》 【右頁】 【枠外右上】 三一二【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三本 【枠外右横下】 七六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割書:也》。 問。此三 ̄ノ有義意何。 答。第一師依_三立世經說_二 一切 有情 ̄ノ業增上力 ̄ニ共所_一レ起。計_二 一切有情所變_一也。第二師 難_二前師_一有_二 三破_一。一聖應_レ變_レ穢難。二凡應變_レ淨難。三無_レ 用變_レ 下難也。《割書:樞要|文也》初難意云。諸佛菩薩若化變爲 ̄コトヲ我 所_レ不_レ諱。若實變爲卽違_二理敎_一。雜穢種子 ̄ヲハ久已亡故。螺 髻梵王等。亦是此類《割書:爲言》。次難意云。若佛菩薩神力所_レ加。 變化所_レ作。我亦無_レ遮。且論_レ實故《割書:爲言》。後難意云。以_三本 變_レ土本爲_二身用_一。定不_レ能_レ用。變_レ之何爲《割書:爲言》。是故現居 等者。述_二正義_一也。當生者。一云次生者變。遠者不_レ變。二 云。可應_レ生者變。隨_二其凡聖_一。可_レ生者變。由_レ此卽無_二成劫 之時先器成《割書:スト云》過_一。以_二 上界有情當生者變_一故《割書:爲言》。經依 少分等者。會_レ違也。如_レ言_三 一切人共見_二此物_一。非_二他方界亦 能見_一レ之。約_二少分_一故。業不同者卽不_レ變故《割書:爲言》。第三師難_二 第二師_一有_二 三破_一。一器壞無_レ因難。二已厭無_レ用難。三有_レ身 無_レ益難也。《割書:樞要|文也》初難意云。卽有_二壞 ̄ノ器不_レ變之過_一等《割書:爲言》。 次難意云。謂諸異生生_二無色界_一。預 ̄シメ變無_レ用。現無_レ身 故。生_二有頂天_一壽八萬劫。不妨_二欲界數度成壞_一。變_レ之何用 【下段】 《割書:爲言》。後難意云。設縱汝宗如_三大衆部無色有_二色身_一。及生_二 身有色上地_一。旣變無_レ益。麤細懸隔不_二《割書:ヲ以ナリ》相依持_一。如_下梵 王 ̄ノ下 ̄ルトキ別變_中-爲地_上。此異地身不_レ《割書:ヲ以ナリ》能_二受用_一。故變 ̄スルニ無_レ 用《割書:爲言》。然所變土等者。述_二變_レ土之所以_一也。《割書:易知|之》山是設 生等 ̄ト者申_二正義_一也。同_二現居 ̄セル身_一他三千界所依之處。說 名_二當地_一彼當地 ̄ノ一切有情。皆能變_レ之。非_二唯是一 ̄ノ三千 界變_一。亦非_二異地當生者變_一。欲界 ̄ト欲界 ̄ト同。乃至上亦爾 《割書:爲言》。故器世間等者。釋_二妨難_一也。由_三自地變無_二過失_一故。 器世 ̄ノ壞成而亦現有《割書:爲言》。 問。疏難云。若爾聖者於_二梵宮 自地及地獄自地_一。若諸 ̄ノ異生。他三千界欲界等中自地 無_レ用。不_レ能_レ持_レ身。變_レ之何益《割書:云云》。此難意何。 答。諸聖者 或在_二色界_一不_レ生_二無想天_一。或在_二欲界_一不_レ生_二 地獄_一。變_二此 等處_一可_レ有_二何益_一。又諸異生於_二他三千界_一。不_レ爲_二自所居之 地_一。設雖_二同欲界地_一。旣不_レ持_レ身。變_レ之有_二何益_一耶《割書:爲言》。 問。此難如何通 ̄スルヤ。 答。次云。今此義言。現雖_レ無_レ用。 身若往_レ ̄カハ彼。可_レ得_レ持_レ身。故須_二變作_一。非_レ謂_二現身卽令_一レ 得_二持 ̄シ用_一 ̄コト。言_レ可_二持用_一故。且如_二聖者_一。設往_二 地獄中_一。豈亦 【左頁】 【枠外左上】 三一三【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三本 【枠外左横下】 七七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不_レ得_二依_レ彼而住_一。異生設往_二他方欲界_一。亦得_レ持_レ身。以_二業 同_一故。以_三麤細等 ̄シク不_二是懸隔_一《割書:云云》。文意易_レ悉之。 問。燈 云。問。將成_レ ̄スルトキニ可_レ用。餘界生變壞時。何用 ̄アレハカ而餘 生變 ̄スル。旣餘生變 ̄セハ生變 ̄スル因在 ̄リ。何有_二盡時_一《割書:云云》。此 問意何。 答。器界將_レ成時。有_二依持_一故。餘界有情可_レ變。 器界壞時無_二依持用_一。何故餘界有情變 ̄スルヤ_レ之。若餘界有 情反者。能反之因常有。何有_二壞盡時_一耶《割書:爲言》。 問。其答 如何。 答。文云。由_下彼餘生感_二壞界_一業成熟_上故變。不_レ爾 住時旣同此 ̄ヲ變 ̄セリ。此界生無 ̄ヌルニハ。何故卽壞。由_レ此故 知。他壞業 ̄アリテ變《割書:ト云コトヲ》。如_下在_レ此生他變_二扶塵_一。没生_二他 地_一。或般𣵀槃 ̄シタレトモ他變 ̄セル扶塵 ̄アテ而有_中膨脹漸爛壞者_上。 壞業力盡 ̄ヌルトキニハ。三災亦滅。亦由_三此生本所變界而爲_二 引因_一。下三静虛 ̄ヲイフ𣵀槃經說_レ由_二内過患_一。據_二引因_一說。由_三 彼倶業感_二彼界成_一故。生_レ餘時災由_レ彼引。不_レ爾餘由_レ引_二此 言何用_一。故據_二實義_一。非_二隨轉門_一。引因勢盡此等都滅《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他三千界傍欲界地有情。有_下感_二壞 界_一業_上故。變_二此界壞_一。若不_レ爾者。此界住劫時。他界有情 【下段】 同變_二此界_一。若他界有情無_下感_レ壞業_上者。此界有情無時。 何故卽壞此界無_二有情_一。有_レ誰壞_レ業。感_二此界壞_一耶。故知。 他界有情有_二壞業_一。故此界有_レ壞。譬如_下在_二此界_一有情死 生_二他地_一。或入_二𣵀槃_一。所_レ殘屍骸是他人所變。雖_二能變自 身滅無_一。然有_二遺殘扶根_一。漸次膨脹爛壞。遂歸_中消盡_上。此 界壞劫亦復如_レ此。雖_レ無_二此界能變有情_一。有_二他界有情 壞業_一變_二此界_一故。三災卽起。彼壞業盡 ̄ヌレハ三災亦滅。又 復由_三此界有情本所變 ̄ノ界而爲_二引因_一。有_二此界壞_一。若引_レ 例者。𣵀槃經說_二 下三静慮災_一云 ̄ク。初禪由_三内有_二尋何_一。外 感_二火災_一。第二禪由_三内有_二喜受_一。外感_二水災_一。第三禪由_三内 有_二入出息_一。外感_二風災_一。此皆據_二引因_一說。所以云何。彼下 三禪有情。由_二尋何等倶業_一。感_二彼下三禪成劫_一。故彼有情 等見_二 ̄ル下災_一時。生_二第四禪等_一。雖_三 下三禪無_二 ̄シト有情_一。 由_二先有情所_レ起尋伺等 ̄ノ引因勢分_一。有_二火水等起_一。引因勢 盡 ̄ヌレハ三災都滅。欲界器界壞盡 ̄ヌルコトモ亦爾。由_下先 ̄ノ有情 感_二壞界_一業 ̄ノ引因勢分_上。三災起壞。引因勢盡 ̄ヌレハ三災 ̄モ都 滅《割書:爲言》。重意云。此界有情無時。器界猶有者。依_二他界有 【右頁】 【枠外右上】 三一四【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三本 【枠外右横下】 七八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情變爲_一也。三災起壞者。由_二所_レ去有情壞業之引因_一也。引 因勢盡 ̄ヌレハ壞了成_レ空。《割書:可_レ存_二此|義意_一也。》不爾餘由引等者。破_二範法 師_一也。彼師以_乙維摩經云_下 ̄ノ或現劫盡燒天地皆洞然 ̄ナリ衆 生有_二 ̄ト常想_一欲_上令_レ知_二速滅_一之文_甲爲_レ證。執_下 三火是佛菩 薩反。他說_二有情業感_一者。是隨轉小乘義_上。故燈師破云。是 據_二《割書:テ云》實義_一。非_二隨轉門_一也。 問。燈又問云。設生_二 ̄レトモ他 方_一。自他許_レ ̄サハ變如_下在_二此界_一大海水等_上。欲界有情爲_二同 變_一否。若許_二同變_一。欲界諸天應_レ見_二 下 ̄ノ水_一。寧作_二瑠璃_一。旣 見_二瑠璃_一。明不_二《割書:ト云コトヲ》同變_一。設不_二 ̄イハヽ同變_一。天有_レ水否 《割書:云云》。文意顯也。如何答耶。 答。文云。論說_三共用。卽可_二 同變_一。海不_二共用_一。彼不_レ變_レ水。天上可_レ有《割書:云云》。 問。次難 云。若爾八熱大地獄等。聖者不_レ《割書:ヲ以》用。應_レ不_レ變_レ彼《割書:云云》。其 答如何。 答。次云。現同地故《割書:云云》。 問。次難。若爾水等 應_レ然。天現 ̄ニ同地《割書:云云》。其答如何。 答文云。大海同變。見_二 瑠璃_一者。說_二別水_一故《割書:云云》。《割書:別水者。池等水。|一垸水等也。》 問。上答中云_下 海不_二共用_一彼不_上レ變_レ水。而何此答云_二大海同變_一耶。 答。 上文疎答也。此文正義也。 問。次難云。若爾魚等居_レ水。 【下段】 旣見_二屋宅_一。大海之中 ̄ノ衆生亦應_レ見_二屋宅_一。若許_レ不_レ見_レ海。 卽非_二同地變_一。若許_レ見_二海水等_一。應_レ不_レ作_二舍宅_一《割書:云云》。此難 意何。 答。若大海同變等者。魚等居_二河池等別水中_一。卽 見_二宅路_一。如_レ是大海之中龍鼈等。亦可_レ見_二屋宅_一不_レ可_レ云_二 大海同變_一。若許_レ不_レ見_二大海_一。同地變之言無用 ̄ナリ。若許_二 同變【一点脱ヵ】。不_レ可_レ見_二屋宅_一《割書:爲言》。 問。此難如何通。 答。文云。 許_三別舍居於_二海水_一。如_二 地穴居 ̄ノ_一。由_二業力別_一。若餘別水一 處四境《割書:アリト云コト》。理卽不_レ遮由_二別業_一故。如_二孤地獄等_一《割書:云云》。 明詮云。如_二 地中別所_レ有穴_一。此亦如_レ是。大海中亦別變_二 舍宅_一。除_二舍宅_一而彼海中餘水 ̄ヲハ同_二餘人等_一。皆變_レ水也 《割書:云云》。若餘別水等者。除_二大海_一餘河池等。一水之處 ̄ニ四境 各別《割書:爲言》。珠云。問。諸天知_二 人等所用水等_一否。若言_レ知者。 如何但言_二 天則爲_一レ 地。解云。由_二業限_一故。諸天共變_レ 地。而 趣勝故。知_二他所用 ̄ノ膿水異_一。如_二鶖子見_レ穢不_レ見_レ淨。螺王 通見_一レ 二。若不_レ爾者。應_レ不_レ能_レ化。不_レ見_レ穢故《割書:云云》。今助釋 云。如_下 人趣 ̄ノ覺_中-知魚等居_二-住海中_一爲_上二所住處_一。一切准知_レ 之。素云。問。乾坤山海。當_レ情有_レ礙。致_レ使_レ不_レ通。何得_下 【左頁】 【枠外左上】 三一五【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三本 【枠外左横下】 七九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定_レ無獨云_中識有_上。 答。識變有_レ 二。因變果變。從_二因 ̄ノ識 ̄ノ種_一 變現果生。復從_二《割書:テ云》見相二分_一。山河大地 ̄ハ相分所_レ收。皆 從_二 五趣本識_一變起。未_レ有而有名爲_二因變_一。有而不_レ滅名 爲_二果反_一。皆從_二内心之所變現_一。乾坤山河不_レ離_二本識_一。凡 情自礙_二山石_一莫_レ通。聖智無_レ擁。山石何礙。山石雖_レ 一。通 ̄ト 塞 ̄ト兩殊。明離_二自識_一體非_二實有_一。四趣有情相違之境安静 有_レ殊。准_レ之應_レ知《割書:云云》。《割書:文頗廣。存_レ|略記_レ之。》故樞要云。捨_二-離外取 境_一。一境不_レ離_レ心故。名_二境唯識_一《割書:云云》。 問。章云_二如是等文_一 者意何。 答。近 ̄ハ取_二相違識相智之所觀境_一。遠 ̄ハ取_二 一切 唯識觀之所觀境_一。皆名_二境唯識_一《割書:爲言》。《割書:等者取_三對法論有【二点脱ヵ】五行|頌_一也。繁故不_レ記_レ之。》 章云。二敎唯識。由自心執著等頌。華嚴。深密等說_二唯識_一 敎者。皆敎唯識《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明_二第二敎唯 識_一竝引_レ證成也。 問。云何名_二敎唯識_一。 答。樞要云。成_二 論本敎_一。釋_二彼說_一故名_二敎唯識_一《割書:云云》。珠云。前後諸佛說_二唯 識敎_一。互傳_二彼說_一故名_二敎唯識_一《割書:云云》。叡云。如來說_二唯識略 敎_一。未_三廣硏覈成_二-立道理_一。故名_二敎唯識_一。理實而說 ̄カハ通_二 敎 ̄ト理 ̄トノ二_一。有_二能詮所詮_一故《割書:云云》。 問。且由自心執著等 ̄ノ 【下段】 頌意何。 答。是楞伽經第十卷文也。唯識論第二爲_レ證_下 攝_二 四分_一爲_レ 一之義_上引_二此文_一。卽具文云。由_二自心執著_一。心 似_二外境_一轉。彼所見非_レ有。是故說_二唯心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 何。 答。疏云。此頌意云。外境無 ̄カ故唯有_二 一心_一。由_二執著_一 故似_二外境_一轉。定無_二《割書:ヲ以》外境_一許_レ有_二自心 ̄ノミ_一。不_レ離_レ心故摠 名_二 一識_一。心所與_レ心相應。色法 ̄ハ心之所變。眞如 ̄ハ識之實 性。四分識 ̄カ義用 ̄ノ分 ̄ナリ。此上 ̄ノ四類各一別義。又皆不_レ離_レ 識故。竝名_レ唯。無漏種子但具_二 一義_一。謂不_レ離_レ識。故說爲_レ 唯《割書:云云》。明詮云。立_二唯識_一有_二 二門_一。一別門。卽識自相等 五。二摠門卽不_レ離_レ識故。一切摠名_二唯識_一也《割書:云云》。 問。次 云_二華嚴深密等說_一者。如何文耶。 答。華嚴經云_二 三界唯 心_一。深密經云_二諸識所緣唯識所現等_一之文。其文義具如_二 第二重第三重成畢_一。可_レ悉之。此等所說皆敎唯識《割書:云云》。唯 識敎 ̄ノ起 ̄コトハ本爲_レ遣_二外境_一。故敎唯識雖_レ通_二諸門_一。隨_二其所 明_一且名_二敎唯識_一也。 章云。三理唯識。卅頌言_二是諸識轉變 ̄ノ分別所分別。由_レ此 彼皆無。故一切唯識_一。如_レ是成_二-立唯識道理_一。皆理唯識 【右頁】 【枠外右上】 三一六【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三本 【枠外右横下】 八〇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明_二第三理唯識_一幷引_レ證成 也。 問。云何名_二理唯識_一。 答。樞要云。成_二-立本敎所說 之理_一。分_二-別唯識性 ̄ト相 ̄トノ義_一故。名_二理唯識_一《割書:云云》。叡云。此文 雖_レ有_二能詮所詮_一。而能詮爲_レ敎。所詮爲_レ理《割書:云云》。 問。此云_二 是諸識轉變等_一文意何。 答。論第一外人難云。若唯 有_レ ̄トイハヽ識。云何世間及諸聖敎說_レ有_二我法_一《割書:云云》。論主答 云。由_レ假說_二我法乃至此能變唯三_一《割書:云云》。卽成_二-立三能變 道理_一。顯_二識所變義_一畢。次外人難云。云何應_レ知。依_二識所 變_一假說_二我法_一。非_二別 ̄ニ實有 ̄ナルモノニハ_一。由_レ斯一切唯有_レ識耶 《割書:云云》。爲_レ答_二此問_一。說_二此一頌_一也。釋_二此頌_一有_二 二類菩薩_一。卽 安惠 ̄ト護法 ̄トヲ爲_二 一類_一。難陀等爲_二 一類_一。 問。其 ̄レ等如何。 答。論第七云。是諸識者。謂前所_レ說三能變識 ̄ト及彼心 所 ̄トノミ。皆能變似_二見相二分_一。立_二轉變名_一。所變見分說 名_二分別_一。能取相故。所變相分名_二所分別_一。見所_レ取故。由_二 此正理_一。彼實我法離_二識所變_一。皆定非_レ有。離_二能所取_一。無_二 別物_一故。非_下有_二實物_一離_中 二相_上故。是故一切有爲無爲。若 實若假。皆不_レ離_レ識。唯言 ̄ハ爲_レ遮_二離_レ識實物_一。非_二不_レ離_レ識 【下段】 心所法等_一《割書:云云》。是合_二安惠護法之釋_一也。 問。安惠 ̄ト護 法 ̄トハ若其義同故合釋也。 答。摠相同故合釋。然其義殊 也。 問。何別。 答。安惠之轉變有_二 二義_一。一變現義。卽識 自體現似_二 二相_一。實非_二 二相_一。其實 ̄ニハ二相 ̄ハ卽所執故。卽 遍計所執似_二依他有_一。理實無也。二變異義。謂一識體變 異爲_二見相二分用_一起也。所變見分相分皆計所執。見似_二 能取相_一。相似_二見 ̄カ所取_一。實無_二 二分_一。彼實我法離_二識所變二 分_一皆無。離_二計所執 ̄ノ二取_一無故。卽依_二摠無_一立_二別無_一也。識 所變者。倶 ̄ニ計所執。非_レ有_下實物離_二 二相_一有_上。故皆唯識《割書:云云》。 護法云。轉變有_二 二義_一。一改轉義。謂一識體改轉爲_二 二相_一。 起異_二於自體_一。卽見有_二能取之用_一。相有_二質礙用等_一。由_三識 自體轉起_二能取及有礙_一故。二顯現義。謂識體 ̄カ上現_二相見 分 ̄ノ用_一。如_三明鏡中顯_二-現面影_一。今取_二自體能轉變_一也。前所 變中。以_二所變見分_一名爲_二分別_一也。是依他性也。能取_二於 所變依他相分_一故。起_二種種遍計所執分別_一。此是識體所 變 ̄ノ用 ̄トシテ能分別。故名_二分別_一。其識體所變依他性相分似_二 所執相分_一者。名_二所分別_一。是前 ̄ノ能分別見分之所_レ取相故。 【左頁】 【枠外左上】 三一七【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三本 【枠外左横下】 八一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故彼所計心外 ̄ノ實我法。離_二識所變依他二分_一。皆定非_レ有。 非_レ謂_三識變_二是實我法_一。似_二我法_一故。其外我法離_レ識皆無。 以_下離_二識體所變能取見分所取 ̄ノ相分_一外無_中別物_上故。一切 有情所變皆爾。依_二斯二分_一施_二-設我法_一。彼二離_レ此無_二所 依_一故《割書:云云》。是故一切有爲無爲等下。二師無_レ殊。謂有爲 無爲。若實 ̄ノ依他有_二 ̄マレ別種生_一。或常住實法 ̄マレ。不相應假 法 ̄マレ。瓶等假法 ̄マレ。一切皆是不_レ離_レ識。有爲 ̄ハ識所變。無爲 識 ̄カ之體。皆非_二《割書:ヲ以》識外有_一。名_二不離識_一。非_三 一切體卽是一 識《割書:ナルヲ以》名爲_二唯識_一。遮_下離_二能變等 ̄ノ識_一外實我法_上。名爲_二唯 識_一。非_下不_レ離_レ識心所及見相分 ̄ト色 ̄ト眞如等_上。故不_レ離_レ識 名_二唯識_一也《割書:云云》。以上之文 ̄ヲ安惠說_レ餘非_レ佛。護法皆通。 或竝有漏。說_二分別_一故《割書:云云》。 問。難陀等 ̄ノ解如何。 答。論 云。或轉變者。謂諸識轉似_二我法 ̄ノ外境相_一現。此能轉變卽 名_二分別_一。虛妄別爲_二自性_一故。謂卽三界心及心所 ̄トナリ。此 所執境名_二所分別_一。卽所_二妄執_一實我法性。由_三此分別變似_二 外境假我法相_一。彼所分別實我法 ̄ノ性。決定皆無。前引_二敎 理_一已廣破故。是故一切皆唯有_レ識。虛妄分別 ̄ハ有《割書:ト云フ》極 【下段】 成 ̄セルカ故。唯《割書:ト云ハ》旣不_レ遮_二不_レ離_レ識法_一故。眞空等亦是有_レ 性《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此師意云。言_二轉變_一者。卽 前三能變内 ̄ノ見分 ̄ノ識 ̄カ能轉_二依他相分_一。似_二外境相_一現。唯 有_二見 ̄ト相 ̄ト之内識_一。都無_二所變之外境_一。外境 ̄ニハ通有_二《割書:ト云》 能取所取_一。此依_下攝論等說_二唯二_一義_上。不_レ說_二自證分_一師義。 前師 ̄トハ別也。此能轉變等者。如_レ文可_レ知。前引敎理等者。 指_二論第一二卷_一也。有極成故者。以_三能轉變虛妄分別 ̄ヲハ 廿部等說_二體非_一レ無。有《割書:ト云コト》極成故《割書:爲言》。自餘文易_レ知之。 章云。四 ̄ニハ行唯識。菩薩於定位等頌。四種尋思如實智等。 皆行唯識《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明_二第四行唯識_一。 幷引_レ證成也。 問。云何名_二行唯識_一。 答。樞要云。明_三 五 位修_二唯識行_一故。名_二行唯識_一《割書:云云》。 問。其菩薩於定位等 頌意何。 答。此頌 ̄ハ唯識論第九說_二加行位_一之處引_レ之。慈 恩云。此中頌者。攝大乘說。敎授二頌。敎_二-授菩薩_一故。此 分別瑜伽論 ̄ノ頌。彌勒所_レ作。無著故 ̄ニ引。古云_二分別觀論_一 也《割書:云云》。 問。且具文如何。 答。文云。菩薩於_二定位_一。觀_二 影 ̄ハ唯是心_一。義想旣滅除。審觀_二唯自想_一。如_レ是住_二内心_一。知_二 【右頁】 【枠外右上】 三一八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三本 【枠外右横下】 八二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所取非_一レ有。次能取亦無 ̄ナリトス。後觸_二無所得_一《割書:云云》。 問。此 文意何。 答。疏云。菩薩於定位者。顯_レ非_レ散。資糧位中 多住_二外門_一。此多在_二定 ̄ノ内門_一修行《割書:スト云ナリ》。觀影唯是心者。 觀_二心内境 ̄ノ影離_レ心非_レ有唯是内心_一。此初位觀。卽在_二煗位_一 遍計所執心外之境義想 ̄ヲ旣滅除。審觀唯自想 ̄トイハヽ。唯 有_二内心_一也。卽在_二頂位_一。以上摠是煗頂二位。如是住内 心知所取 ̄ハ非_レ有。此二句 ̄ハ下忍位。能取亦無 ̄トイハ中上忍 位。合_レ此 ̄ヲ倶印_二 ̄スルハ二空_一。卽世第一法。以_二時少_一故。從_二忍 位_一說。後觸無所得 ̄トイハヽ入_二眞見道_一《割書:云云》。意云。二行之中。 初行上三句說_三煗位觀_二所取空_一。第四句說_三頂位重觀_二所 取空_一。後行上二句。說_三 下忍位印_二所取空_一。第三句說_三 中上 忍位觀_二-印能取空_一。卽還合_二第二第三句_一。說_三世第一法位 印_二 二取空_一。第四句說_二見道位_一《割書:爲言》。《割書:攝論有_二無性世親之|釋_一。意同故不_レ記之。》言_二 四 種尋思如實知等_一者。如_二 上記畢_一可_レ知_レ之。 問。約_二菩薩 行_一有_二 二種_一。謂自利行利他行 ̄ナリ。今所_レ引證明_二自利行_一之 文。若利他行非_二行唯識_一歟。 答。所_レ引證文。只指 ̄シ示 ̄ス 許也。菩薩所修 ̄ノ地前地上有漏無漏六度萬行。皆是 【下段】 行唯識也。 章云。五 ̄ニハ果唯識。佛地經言。大圓鏡智諸處境 ̄ト識 ̄ト皆於_レ 中現《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明_二第五 ̄ノ果唯識_一竝引_レ 證成也。引_レ證有_レ 三。是初證也。 問。云何名_二果唯識_一。 答。 修_二唯識行_一所_レ得轉依二種大果。名_二果唯識_一也。 問。且 佛地經之意何。 答。是明說_二 四智中大圓鏡智之行相_一 也。卽具文云。大圓鏡智者。如_下依_二圓鏡_一衆像影現_上。如_レ是 依_二-止如來智鏡_一。諸處 ̄ト境 ̄ト識 ̄ト衆像影現《割書:云云》。釋_二此論_一 有_二 三義_一。卽文云。大圓鏡智是能_二-生能_三-現諸法影像_一 平等因緣。謂諸如來第八淨識能_二-現能_三-生 ̄ス智等影像_一。 如_三大圓鏡 ̄ノ能現_二世間一切影像_一。智相應故。假說名_レ智。 言_二諸處_一者。謂内 ̄ノ六處。卽是眼等。言_二諸境_一者。謂外六境。 卽是色等。此内六處。外六境界。卽十二處。緣_二此十二_一 生_二 三 ̄ノ智品心及心所法_一。識爲_レ主故。摠名_二諸識_一。卽此諸 識名_二衆像影_一。種種行相差別現故。《割書:第一|義》此義意云。如來 以_二妙觀。平等。成所作智_一。緣_二 十二處_一。其能緣三智影像 顯_二-現大圓鏡智_一。則所緣十二處影像 ̄モ隨亦顯_二-現大圓鏡 【左頁】 【枠外左上】 三一九【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三本 【枠外左横下】 八三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智上_一。故云_二諸處境識皆於中現_一也。識者。三智及相應心 所也《割書:爲言》。 文云。又處境識三 ̄ノ事各別。處謂六根。境謂 六塵。識謂六識。卽十八界 ̄ノ衆像影現 ̄スルナリ。此衆像影 ̄ヲ隨_二 其所應_一 三智品現。觀察智等。盡所有性。如所有性 ̄トヲ。皆 能現故。如來鏡智相應淨識爲_レ緣。生_二此三智影像_一。故名 爲_レ現。亦唯如來智等所_レ現。《割書:第二|義》此義意云。以_二妙觀等三 智_一緣_二 十八界_一。其能緣三智影像。鏡智爲_レ緣生故。顯_二-現 大圓鏡智_一。卽所緣十八界影像 ̄モ隨亦影_二-現鏡智上_一。故云_二 皆於中現_一也《割書:爲言》。文云。又十八界皆在_二如來大圓鏡智 ̄ト相 應 ̄スル心品_一。影像顯現。以_三諸如來鏡智生時。皆能照_二了一 切境_一故。諸處境識猶如_二影像_一。在_二此智中_一分明顯現。由_下 此鏡智攝_二-受彼相_一而生起_上故《割書:云云》。《割書:第三|義》此義意云。六處六 境六識此十八界影像。皆顯_二-現大圓鏡智中_一。以_三圓鏡智 生起之時。皆能照_二-了一切境_一故。故云_二諸處境識皆於中 現_一也。 問。旣有_二 三義_一。正否如何。 答。輒以難_レ判。然此 第三義能順_二經文_一。章家亦存_二第三義意_一也。 問。何以 知_二第三義爲_一レ正。 答。佛地論之意。以_二正義_一必後陳。若 【下段】 一師中有_二 ̄トキニハ多義_一。正義 ̄ヲハ最後陳_レ之。若一義之中有_二 多師_一。亦以_二正義_一爲_レ後。名_二如實義者_一也。況見_二此義_一。第 三義理盡也。 章云。又如來功德莊嚴經云。如來無垢識。是淨 ̄ナリ無漏 界 ̄ナリ。解_二-脱一切障_一。圓鏡智相應《割書:云云》。 問。引_二此文_一。意何。 答。是明_二果唯識_一第二證也。唯識論第三引_二此文_一。卽疏 云。證_二無垢識 ̄ハ圓鏡智倶_一。此頌易_レ知。故不_レ須_レ釋。界者性 義。《割書:云云》。 章云。唯識亦云。此卽無漏界。不思議。善。常。安樂。解脫身。 大牟尼名_レ法。如_レ是諸說。唯識得_レ果。皆果唯識《割書:云云》。 問。 此文意何。 答。是明_二果唯識_一。第三證也。如是等者。結成_レ 義也。 問。且此頌文意何云。答。釋_二此頌_一有_二 八門_一。初一出_レ 體。後七釋_レ義也。卽論云。此謂此前 ̄ノ二轉依 ̄ノ果。卽是究 竟無漏界攝《割書:云云》。是釋_二第一句_一文也。疏云。下出_レ體。無漏界 攝 ̄トイハ卽菩提𣵀槃二轉依果。是究竟位《割書:云云》。《割書:此者出體門 ̄ハ無|漏者義也。卽無》 《割書:漏門|也。》論云。諸漏永盡。非_二漏隨增_一。性淨圓明。故名_二無漏_一 《割書:云云》。此別釋_二無漏義_一。諸漏永盡者。離_二相應縛_一義 ̄ナリ。非漏 【右頁】 【枠外右上】 三二〇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三本 【枠外右横下】 八四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隨增者。離_二所緣縛_一義。性淨者。簡_二 二乘無學善有漏等 ̄ノ蘊_一 也。圓者簡_二 一切有學無漏_一也。明者簡_二 二乘無學無漏_一也。 論云。界是藏義。此中含_二-容無邊希有大功德_一故。或是因 義。能生_二 五乘世出世間 ̄ノ利樂事_一故《割書:云云》。此別釋_二界字_一也。 《割書:易_レ知|之》論云。淸淨法界可_二唯無漏 ̄ニ攝_一。四智心品如何唯無 漏《割書:云云》。此小乘難也。除_二大衆部等_一。餘小乘難也。《割書:可_レ知|之》論云 道諦攝故。唯無漏攝。謂佛功德及身土等。皆是無漏種姓 所_レ生。有漏法種已永捨故《割書:云云》。此論主答也。《割書:可_レ知|之》論云。 雖_レ有_レ示_下-現作_二生死身_一業煩惱等_上。似_二苦集諦_一而實 ̄ニハ無漏 道諦所_レ攝《割書:云云》。此重遮_レ難也。如來示_三-現叱_二-訶身語_一。現_二-起 入滅_一。現有_二背痛_一似_二苦集諦_一。而實無漏也。論云。集論等說。 十五界等唯是有漏。如來豈無_二 五根五識五外界等_一《割書:云云》。 此亦小乘難也。 答_レ此有_二 三師義_一。至_二第五門_一可_レ知_レ之。 論云。此轉依 ̄ノ果又不思議。超_二-過尋思 ̄ト言議 ̄トノ道_一故。微 妙甚深。自内證故。非_二諸世間喩《割書:ヲ以》所_一レ喩故《割書:云云》。此釋_二頌 中不思議二字_一也。《割書:第三|義也》論云。此又是善。白法 ̄ノ性故。淸淨 法界遠_二-離生滅_一。極 ̄テ安穏故。四智心品妙用無方。極巧便 【下段】 故。二種皆有_二順益相_一故。違_二不善_一故。倶說爲_レ善《割書:云云》。此 釋_二頌中善字_一也。《割書:第四義門。論文次|有_二問答_一。繁故略之。》論云。此又是常。無_二盡 期_一故。淸淨法界無生無滅。性無_二變易_一故。說爲_レ常。四智 心品所依常故。無_二斷盡_一故。亦說爲_レ常。非_二自性常_一。從_レ因 生故。生者歸_レ滅。一向記故。不_レ見_三色心非_二無常_一故。然四 智品由_二本願力_一。所化有情無_二盡期_一故。窮_二未來際_一無_レ斷無_レ 盡《割書:云云》。此釋_二頌中常字_一也。無斷者。不斷常義。是報身也。 無盡者。相續常義。是化身也。論云。此又安樂。無_二逼惱_一 故。淸淨法界 ̄ハ衆相寂靜。故名_二安樂_一。四智心品永離_二惱害_一。 故名_二安樂_一。此二自性皆無_二逼惱_一。及能安_二-樂一切有情_一故。 二 ̄ノ轉依倶 ̄ニ名_二安樂_一。此釋_二頌中安樂字_一也。《割書:第六|義門》論云。二 乘所得 ̄ノ二轉依果。唯永遠_二-離煩惱障 ̄ノ縛_一。無_二殊勝法_一故。但 名_二解脫身_一《割書:云云》。此釋_二頌中解脫身字_一也。唯解_二-脫生死及 縛法_一故。以_四彼轉依無_三 十力等 ̄ノ殊勝法所_二莊嚴_一故。不_レ名_二 法身_一。《割書:第七|義門》論云。大覺世尊成_二-就無上寂默法_一。故名_二大牟 尼_一。此牟尼尊所得 ̄ノ二果。永離_二 二障_一。亦名_二法身_一。無量無邊 力無畏等大功德法 ̄ニ所_二莊嚴_一故《割書:云云》。此釋_二頌下一句_一也。 【左頁】 【枠外左上】 三二一【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三本 【枠外左横下】 八五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梵云_二牟尼_一。此云_二寂默_一。法者離言法也。唯我世尊二轉依 果 ̄ヲノミ亦名_二解脫_一。亦名_二法身_一。言_二法身_一者。非_二 三身中之法 身_一也。佛得_二 三名_一。離_二煩惱_一故。名_二解脫身_一。離_二所知障_一 具_二《割書:ヲ以ハ》無邊德_一。名爲_二法身_一也。《割書:第八義|門》 章。云此中所_レ說五 種唯識。摠攝_二 一切唯識_一皆盡《割書:云云》。 問。意何。 答。是結_二 五種唯識_一也。《割書:易_レ知|之》 章云。然諸敎中。就_レ義隨_レ機。於_二境唯識_一種種異說《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此第一門中有_二 四種_一。所觀 ̄ト能觀 ̄ト五 種 ̄ト六門也。今此文說_二最後六門 ̄ノ唯識_一也。文意云。依_二義 道万差機宜千品_一。於_二 一 ̄ノ境唯識_一種種異說《割書:爲言》。 問。五 種唯識中。亦有_二敎理等_一。何故但於_二境唯識_一。致_二異說_一耶。 答。有情不_レ了_二眞妄境_一故。起_二惑業苦_一流_二-轉生死_一。故佛爲_レ 令_レ悟_二其境界_一。就_レ義隨_レ機致_二種種說_一《割書:爲言》。又境唯識其義 寬廣。通_二 一切唯識_一故也。 章云。或依_二所執_一以辨_二唯識_一。楞伽經說。由_二自心執著_一。心 似_二外境_一現。以_二彼境非_一レ有。是故說_二唯心_一。但依_二執心_一虛妄 現故《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此第一依_二所執_一辨_二唯識_一 【下段】 之門也。外境本無唯有_二 一心_一。由_二心執著_一似_二外境_一現。是名_下 依_二所執_一辨_中唯識_上也。經文意如_二 上敎唯識成畢_一。然章家 文與_二經文_一 一兩有_レ改。其義是同也。《割書:古經頌云。虛妄取_二自心_一。是|故心現在外法無_レ可_レ見。是》 《割書:故說_二唯|心_一云云。》 章云。或依_二有漏_一以明_二唯識_一華嚴經說_二 三界唯心_一。就_二於世 間_一說_二唯識_一故《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第二依_二有漏_一 明_二唯識_一之門也。新經云。了_下-達三界依_レ心有。十二因緣亦 復然。生死皆由_二心所作_一。心若滅者生死盡_上《割書:云云》。故知依_二世 間有漏_一辨_二唯識_一也。文義如_二 上第二重成畢_一可_レ知_レ之。 章云。或依_二所執_一及隨_二有爲_一以辨_二唯識_一。卅頌云。由_三假說_二 我法_一。有_二種種相轉_一。彼依_二識所變_一。依_二識自體_一起_二見相分_一。二 執生故。世間 ̄ト聖敎 ̄トニ說_二我法_一故《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第三依_二所執及有爲_一。辨_二唯識_一之門也。依_二識自體_一 起_二相見分_一。是依_二有爲_一辨_二唯識_一也。依_二見相分_一生_二我法執_一。 是依_二所執_一辨_二唯識_一也。世間依_二無體隨情假_一說_二我法_一。是 依_二所執_一辨_二唯識_一也。聖敎依_二有體施設假_一說_二我法_一。是隨_二 有爲_一辨_二唯識_一也。故義演云。賦法師云。依_二所執_一者。外道 【右頁】 【枠外右上】 三二二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三本 【枠外右横下】 八六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所辨 ̄ノ有情命者等。隨_二有爲_一者。佛法所辨我法等也。《割書:云云》。 頌意如_二 上第三重成畢_一可_レ知之。 章云。或依_二有情_一以辨_二唯識_一。無垢稱經云。心淸淨故有情 淸淨。心雜染故有情雜染《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第 四依_二有情_一辨_二唯識_一之門也。有情染 ̄ト淨 ̄トハ唯依_二内心_一。故 云_下依_二有情_一辨_中唯識_上也。文義如_二 上第四重成畢_一可_レ知_レ之。 章云。或依_二 一切有無 ̄ノ諸法_一。以辨_二唯識_一。解深密經說。諸識 所緣 ̄ハ唯識 ̄カ所現《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第五依_二 一 切法_一辨_二唯識_一之門也。有無諸法者。若依_二 中邊_一者。有爲無 爲云_二 一切法_一也。若依_二對法_一者。三自性法云_二 一切法_一也。 經義如_二 上第三重成畢_一。《割書:可_レ知|_レ之》 章云。或隨_三指_レ事以辨_二唯識_一。阿毘達磨契經頌言。鬼 ̄ト傍 生 ̄ト人天。各隨_二其所應_一。隨指_二 一事_一辨_二唯識_一故《割書:云云》。 問。此 文意何。 答。是第六隨指_二 一事_一辨_二唯識_一之門也。共變 ̄ノ水 處。鬼變_二 一猛火_一。傍生變_二 一宅路_一。人變_二 一水_一。天變_二 一瑠璃_一。 是卽各各識變 ̄ノ唯識也。故云_二隨指一事_一也。演云。謂雖_二 一 切法皆唯識_一。而唯指_二鬼等四道果_一故。名爲_二 一事_一也。 問。 【下段】 旣四道各別。何故爲_二 一事_一耶。 若於_二 一處_一涉入 ̄シテ變故。 且爲_二 一事_一也《割書:云云》。今謂。此答不_レ爾。指_二 四趣有情所變一 一境_一。云_二 一事_一也。事者境事也。若言_三 一處涉入 ̄スルカ故。爲_二 一事_一者。隨指之言。甚以無用也。《割書:具如_二 上境唯識|成_一。可_レ知之。》 章云。如_レ是等輩無量敎門。擧_二此六門_一類攝_二諸敎_一。理義盡 者。唯第五敎。摠攝_二 一切_一爲_二唯識_一故《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結也。文中有_レ 二。初結_三 六門中攝 ̄ルニ有_二無量敎_一。後結_下 以_二無量敎_一 六門中攝第五門勝之初由_上也。演云。次上所_レ 明六門中第五所_レ引解深密 ̄ノ敎也。摠說_二 一切有無諸法_一 爲_二唯識_一。故攝_二諸敎_一 中 ̄ニ理義盡《割書:云云》。 問。六門中第五云_二 諸識所緣等_一《割書:云云》。文摠攝_二 一切_一者。何故論第七答_二唯識 所因難_一。引_二 六敎_一 中。以_下楞伽經云_二諸法皆不_一レ離_レ心之文_上。樞 要判云_下此依_二不離_一以顯_二唯識_一。唯此一門具攝_中諸法_上《割書:云云》。 答。義旨各別。據_下依_レ心生_レ境以明_中唯識_上。此深密經文理盡 也。據_下依_二不離義_一以明_中唯識_上。彼楞伽經文理盡也。故不_二 相違_一也。 問。若爾無漏種子以_二不離義_一名_二唯識_一。而六 門中非_下依_二不離義_一辨_二唯識_一之門_上。故不_レ攝_二無漏種子 ̄ヲハ_一 【左頁】 【枠外左上】 三二三【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三本 【枠外左横下】 八七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耶。 答。以_二不離義_一名_二唯識_一者。唯識之通門。故第五敎中 亦攝_二無漏種子_一。卽以_二不離義_一攝也。《割書:演祕有_二 二釋_一。第二釋無|漏種子識所變攝云云。》 《割書:若依_二此義_一。全攝_二|唯識所現之處_一也。》 章云。或束爲_レ 三。謂境行果。如_二心經贊具廣分別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六門唯識從_二前五種中 ̄ノ境唯識_一。所_二分 出_一也。今前五種唯識。或束爲_二境行果_一《割書:云云》。 問理敎二種。 三中何攝。 答。義演云。境卽敎理。行 ̄トイハ唯識行。卽資糧 等。果 ̄トイハ菩提等《割書:云云》。爲_レ翻_二惑業苦三_一。爲_二境行果三_一 也。 問。如心經贊者。其文如何。 答。其文云。次應_二修行_一。 《割書:上說_二發心_一故|云_レ次也。》此有_二 二種_一。一略。二廣。略復有_レ 三。一境。二行。 三所得果。猶昔不_レ知_二眞妄境界_一。起_二煩惱等_一名_レ業也。因 受_二衆苦_一。今正翻_レ彼。故亦有_レ 三。由_レ此最初應_二審觀_一レ境。旣 知_二 ̄ヌレハ善惡_一。修斷行成。因行旣圓 ̄スレハ果德便證。諸佛聖 敎雖_二復無邊_一。說_二修行_一門不_レ過_二 三種_一。故修行者。應_二依_レ此 學_一《割書:云云》。《割書:廣義非_二此|所明_一也。》珠云。三性爲_二所觀境_一。三惠爲_二所修行_一。 所修有_レ 二。一現行。二種子。於_二 五位中_一。隨_二其所應_一。有漏無 漏 ̄トアリテ。通_二現 ̄ト種 ̄トノ修_一。所_レ言修者。令_二觀種 ̄ト現 ̄トヲシテ展轉 【下段】 增勝生長圓滿_一。有漏修者。能感_二世間一切妙果_一。無漏修 者。永滅_二諸障_一得_二大菩提_一。先觀_二可知_一方起_二勝行_一。因行旣 備。果德乃圓。故摠爲_レ 三。大意如_レ是《割書:云云》。 問。心經贊云。 束爲_レ 三者。何其文說_二到彼岸義_一云。境盡_二有無_一。《割書:境》。解窮_二 六 藏_一。《割書:敎》。義明_二眞俗_一。《割書:理》。業備_二 二因_一。《割書:行》。覺滿_二寂圓_一。《割書:果》。斯昇_二 彼岸_一《割書:云云》。 答。不_レ障_三亦說_二 五種_一。今只取_レ說_二 三種_一也。《割書:已|上》 《割書:第一|門畢。》 唯識義卷第三《割書:本 終》 【右頁】 【枠外右上】 三二四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三末 【枠外右横下】 八八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唯識義卷第三《割書:末》                      釋眞興撰    第二辨名門 章云。第二辨_レ名者。梵云_二毘若底_一。此翻爲_レ識。識者了別義 《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釋_二識名言_一也。 問。旣云_二唯 識_一。何故先擧_二識言_一。 答。理可_レ云_二識唯_一然順_二唐言_一云_二唯 識_一。天竺先擧_レ體後擧_レ用。故可_レ云_二識唯_一唐朝先擧_レ用後 擧_レ體。故云_二唯識_一。今章家隨_二 天竺語_一。先擧_二識言_一釋也。 問。識者了別義者。八識皆有_二了別義_一歟。 答。爾也。 問。 若爾何前六識 ̄ヲノミ名_二了別境識_一。 答。約_二了別_一有_レ 二。謂 麤與_レ細。前六識有_二麤了別義_一名_二了別境識_一。七八有_二細了 別義_一。細義隱故。不_レ名_二了別_一也。 章云。識自相。識相應。識所變。識分位。識實性 ̄トノ五法事 理。皆不_レ離_レ識。故名_二唯識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爲_レ釋_二 表義_一說_二此言_一也。意云。識言表_レ有_レ 五。此五法皆不_レ離_レ識。 故摠名_二唯識_一。凡釋_二唯識_一有_二 二門_一言_下識自相故名_二唯識_一。 【下段】 乃至識實性故名_中唯識_上者。別門唯識也。此五法皆不_レ離_レ 識。故名_二唯識_一者。通門唯識也。今偏明_二通門唯識_一也。《割書:五法|事理》 《割書:如_二初重成畢_一|可_レ知_レ之。》 章云。不_レ爾眞如應_レ非_二唯識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珠 云。若以_二不離義_一不_レ說_レ唯。爾者眞如非_二識變_一。由_レ何名_二唯 識_一。故云_二不爾_一《割書:云云》。疏云。不_レ離_レ識故眞如名_二唯識_一非_二《割書:ヲ以》識 所反_一不_三說爲_二我法_一。若說_二眞如_一心所變故《割書:云云》。正與_レ此同 也。 問。眞如是識實性故名_二唯識_一足矣。何必用_二不離義_一。 答識實性之義。卽是不離義。意云。識實性故。不_レ離_レ識 《割書:爲言》。故以_二不離義_一名_二唯識_一。是決定義也。自餘四類准_レ之 可_レ知也。 章云。亦非_三唯一心 ̄ノミ更無_二餘物_一。攝_レ餘歸_レ識。摠立_二識名_一 《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通_二伏難_一也。難云。依他内境 其體非_レ虛。何言_二 一心_一。豈無_二餘物_一耶。故今通云。非_レ謂_下但 有_二 一識 ̄ノミ_一■【無ヵ】_中餘内境_上。攝_レ境歸_レ識。摠名_二唯識_一《割書:爲言》。珠云。 眞如及無漏種子。名爲_二餘物_一。今謂不_レ爾。眞如及無漏種 子。以_二不離義_一名_レ識畢。何名_二餘物_一。云_レ歸_レ識耶。 【左頁】 【枠外左上】 三二五【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三末 【枠外左横下】 八九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章云非_下攝_二-歸眞_一不_上レ名_レ如也《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 亦通_レ難也。難云。若云_下 一切法皆歸_レ識名_中唯識_上者。何維 摩經等云_二 一切諸法皆如_一也耶。故今通云。依_三攝境從心 與_二唯識門_一。名_二皆唯識_一。非_レ謂_下若依_三攝相歸性與_二眞如門_一 不_上レ名_二皆如_一《割書:爲言》。意云。攝_二 一切法_一名_二唯識_一之。唯識相歸_二 眞如性_一名_二皆眞如_一《割書:爲言》。故義演云。且此門摠立《割書:ヲ以》識攝《割書:ト云》。 若約_レ歸_二眞如門_一。識亦說名_二 一切法皆如也_一《割書:云云》。古德之 義不_レ如_二此說_一之。 章云。梵云_二摩怛刺多_一。此翻爲_レ唯。唯有_二 三義_一《割書:云云》。 問。此 文意何。 答。是釋_二唯言名_一也。唯有_二 三義_一如_二次下_一之。 章云。一簡持義。簡_二-去遍計所執生法二我_一。持_二-取依他圓 成識相 ̄ト識性 ̄トヲ_一。成唯識云。唯言爲_レ遮_二離_レ識我法_一。非_二不_レ 離_レ識心心所等_一《割書:云云》。問。此文意何。 答。是擧_二唯 ̄ノ言 ̄ノ三義 中第一義_一。幷引_レ證成也。疏云。遮_下離_二能變等識_一外實我法_上。 名爲_二唯識_一。非_二不_レ離_レ識心所及見相分色眞如等_一《割書:云云》。樞 要云。唯簡_二 二空_一。唯謂簡持。有_レ心空_レ境。是唯義也。簡_二-去 境_一持_二-取心_一。故說_二簡持是唯義_一也《割書:云云》。 問。唯言有_二簡持 【下段】 義_一者。何論云_下唯 ̄ノ言但遮_中愚夫所執定 ̄テ離_二諸識_一實有_中色 等_上。《割書:云云》故可_レ云_三但有_二簡義_一。何云_レ有_二持義_一。 答。其簡義 下有_二持義_一。遮 ̄ト表 ̄トハ必相待而有故也。 章云二決定義。故舊中邊頌云。此中 ̄ニハ定 ̄テ有_レ空。於_レ彼亦 有_レ此。謂俗事中定有_二眞理_一。眞理中定有_二俗事_一。識表之中 此二 ̄ノミ決定《割書:セルヲ以》。顯_レ無_二 二取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 是擧_二唯言第二義_一。幷引_レ證成也。唯識疏云。唯與_レ定有_レ別 者。梵音言_レ都。都者不_二唯是唯 ̄ノミニハ_一。亦是定義。於_二此都 字之上_一。加_二阿縛駄刺那_一。卽是揩定義。故今應_レ言_二唯是定 義_一。以_二依他中決定唯有_一レ空故《割書:云云》。 問何故不_レ引_二新論 文_一耶。 答。新論云。此中唯有_レ空《割書:云云》。唯 ̄ノ言旣有_二 三義_一。故 是摠言也。舊論云。定有_レ空者。唯 ̄ノ言三義中。取_二決定義_一。故 爲_レ明_二決定義_一引_二舊論_一。是勝也。 問。其識表之中等文意 何。 答。識 ̄ノ言表_レ有_二 五法事理_一。此識 ̄ノ表言上置_二唯 ̄ノ言_一時。 云_下俗事中定有_二眞理_一。眞理中有_中定俗事_上之義決定也。是 義決定故。顯_下無_二 二取_一之義_上《割書:爲言》。 章云。三顯勝義。瞿波論師廿唯識釋云。此說_二唯識_一但擧_二 【右頁】 【枠外右上】 三二六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三末 【枠外右横下】 九〇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主 ̄ノ勝_一。理兼_二心所_一。如_レ言_二王來 ̄トモ非_一レ無_二臣佐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 意何。 答。是擧_二唯言第三義_一幷引_レ證成也。《割書:廿唯識釋論者。|未翻之論也。》 問。若雖_レ擧_二識勝_一。理兼_二心所_一者。可_レ云_三識言有_二顯勝義_一。 而何云_二唯言義_一。 答。若不_レ加_二唯言_一。不_レ可_レ顯_二識勝義_一。今 以_二唯言_一。顯_二識勝義_一。故云_二顯勝義_一也。凡唯言三義。是成_二 識上義_一。一一可_レ悉_レ之。 章云。今此多取_二簡持_一解_レ唯《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 取捨詞也。唯言雖_レ有_二 三義_一今言_二唯識_一之時。多取_二簡持 義_一《割書:爲言》。 問。若爾後二義有_二何用_一。 答。旣言_二多取_一。兼可_レ 取_二餘義_一。 問。何故多取_二簡持義_一。 答。成_二-立唯識_一本意。 爲_レ顯_二遮表之義_一。故必取_二簡持義_一可_レ解_二唯義_一《割書:爲言》。 章云。識者心也。由_二心集起 ̄シ綵畫爲_レ主之根本_一故。經曰_二唯 心_一。分別了達之根本故。論稱_二唯識_一。或 ̄ハ經 ̄ニハ義通_二因果_一 摠言_二唯心_一。論說_二唯在_一レ因但稱_二唯識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會_レ違也。違難有_レ 三。一難云。何故經云_二唯心_一。論云_二 唯識_一。二難云。何故經名_二般若_一。論云_二唯識_一。三難云。何故 經云_二眞如_一。論云_二唯識_一耶。今此文會_二第一難_一也。會中有_二 【下段】 三釋_一。一云。經云_二唯心_一。論云_二唯識_一。心與_レ識是一。故無_二相 違_一。二云。經由_二集起綵畫義_一名_二唯心_一也。論由_二分別了達 義_一名_二唯識_一也。三云。經通_二因果_一摠名_二唯心_一。論唯在_レ《割書:ヲ以》因 但名_二唯識_一也。 問。就_二第一義_一。心者集起義。識者了別 義。而何云_二識者心也_一。 答。一識體從_レ義得_レ名。集起義 故名_レ心。了別義故名_レ識。然其體一。故唯_二識者心也_一。 問。就_二第二義_一其集起綵畫義之意何。 答。集起者第八 識。集_二諸法 ̄ノ種_一起_二諸法_一故。以_二集起義_一名_レ心《割書:爲言》。綵畫者。 華嚴經云。心如_二工畫師_一畫_二種種五蘊_一《割書:云云》。故以_二綵畫義_一 名_レ心《割書:爲言》。以_二分別了達義_一名_レ識。如_レ常可_レ知_レ之。 問。就(モシ) 以_二集起義_一名_レ心。若爾只可_下第八名_上レ心可_レ不_レ通_二餘識_一。 答。集起義有_レ 二。卽一行相集起。二種子集起。初通_二諸識_一。 後 ̄ハ唯第八。故集起義《割書:ヲ以》名_レ心。通_二諸識_一也。 問。就_二第三 義_一。經通_二因果_一名_レ心等之意何。 答。論第三出_二第八識異 名_一之中云。謂或名_レ心。由_二種種法_一。熏習 ̄セラルヽ種子所_二積 集_一故《割書:云云》。次下云。此等諸名通_二 一切位_一《割書:云云》。疏云。此通_二 有無漏及若凡若聖_一。名_二 一切位_一《割書:云云》。《割書:此等者。謂阿陀那 ̄ト所_レ知|依 ̄ト種子識 ̄ト及 ̄ヒ如_三小乘》 【左頁】 【枠外左上】 三二七【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三末 【枠外左横下】 九一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割書:名_二根|本識_一。》心名旣通_二有漏無漏_一故。經通_二因果_一名_レ心也。識了 別義。唯在_二因位_一故論唯於_二因位_一但名_レ識也《割書:爲言》。 章云。識 ̄トイハ了別義。在_二因位中_一。識用强故。說_レ識爲_レ唯。其 義無_レ 二。廿論云。心 ̄ト意 ̄ト識 ̄ト了 ̄トハ名之差別《割書:云云》。 問。此 文意何。 答。是重成。論說_下唯在_レ因但稱_二唯識_一之云義_上 也。意云。識者是了別義。因位中智簡擇義劣。識了別用 ̄ハ 勝。故論據_二因位了別用勝_一。但名_二唯識_一。云_レ識云_レ心。其義 無_レ 二。故廿唯識論云_二心意識了 ̄ハ名之差別_一《割書:爲言》。問。心 ̄ト 識 ̄トハ體一。其義各別。而何云_二其義無二_一。答。義者體義。非_二 義之義_一。故不_二相違_一。 問。其廿論意何。 答。疏云。此釋_二伏 難_一。《割書:難云。何故論中卽言_二 ̄テ唯識_一。諸經所說|乃名_二唯心_一。擧_レ心證_レ識義如何成耶。》謂諸經論所_レ說心意 識及了別。此之四名其體無_レ異。但名 ̄ノ差別。心 ̄トイハ積集 義。意 ̄トイハ思量義。識 ̄トイハ了別義。了 ̄トイハ識達義。應_レ言_二了 別_一。此中言略但說_二了言_一。舊論言_レ等。等_二此了_一故。積集有_レ 二。一集_二行相_一。二集_二種子_一。初遍_二諸識_一。後唯第八。思量有_レ 二。一無間意。二現思量。初通_二諸識_一。後唯第七。了別有_レ 二。一細。二麤。初通_二諸識_一。後唯前六。此卽八識皆有_二 四 【下段】 名_一《割書:云云》。 問。若爾何楞伽經云_下藏識 ̄ヲ說名_レ心。思量性名_レ 意。能了_二諸境相_一是說名爲_上レ識《割書:云云》。 答。論會云。謂薄伽 梵。處處經中說_二心意識三種別義_一。集起名_レ心。思量名_レ意。 了別名_レ識。是三別義。如_レ是三義雖_レ通_二 八識_一。而隨_二勝顯_一 第八名_レ心。集_二諸法種_一起_二諸法_一故。第七名_レ意。縁_二藏識等_一。 恆審思量爲_二我等_一故。餘六名_レ識。於_二 六別境麤動_一間斷 了別轉故。《割書:藏識等者。等_二-取果位所緣無垢識及|眞如_一也。我等者。等_二-取無我_一也。》 問。會_二 ̄スルニ此經 論相違_一。燈第一有_二 四釋_一其何。 答。其文云。 問。何故經 說_二唯心_一。論言_二唯識_一。 答。一云。心意識了 ̄ハ體一名殊。各擧_二 一名_一亦無_レ妨也。二云。心積_二-集法_一勝。識卽了_二-別境_一强。如_下 瑜伽論五十云_中據_二勝道理_一建_中-立心意識差別_上。卽心謂第 八識。雜染 ̄ト還滅 ̄トノ之根本故。經據_二初名_一。論依_二《割書:ヲ以》後義_一。三 云。心意通_レ果。識但存_レ因。經依_二通稱_一論約_二局 ̄ル名_一 四云。論 從_二所厭_一爲_レ名。經依_二體義_一爲_レ目《割書:云云》。卽三釋如_レ次與_二 章三釋_一同也。第四釋與_二章下文_一同也。《割書:下文者。從_レ厭爲_レ號|等之文也。至_レ彼可_レ》 《割書:知_レ|之。》 章云。識卽是唯。持業釋也。或順世外道及淸辨等成_二-立 【右頁】 【枠外右上】 三二八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三末 【枠外右横下】 九二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境唯_一。爲_レ簡_二於彼_一。言_二識 ̄カ之唯_一依主無_レ失《割書:云云》。 問。此文 意何。 答。是就_二唯識之釋名_一。明_二 六種釋 ̄ニ攝_一也。卽有_二 二 義_一。持業釋 ̄ニ攝 ̄ル義。二依主釋 ̄ニ攝 ̄ル義也。 問。其二釋 ̄ニ 攝 ̄メンコト如何。 答。持業釋 ̄ニ攝者。識體持_二簡持 ̄ト決定 ̄ト顯 勝 ̄ト之唯 ̄ノ業用_一故。云_二識卽是卽唯_一。持業釋攝也。依主釋 ̄ニ攝 者。唯是能依 ̄ナリ。識是主也。唯依_二主識_一。識 ̄カ之唯。故名_二唯 識_一。如_三臣依_レ王。王 ̄カ之臣 ̄ナリ故云_二王臣_一也。 問。其順世外 道及清辨等成_二-立境唯_一義如何。 答。且疏述_二順世外道 計_一云。順世計云。唯執_下有_二實常 ̄ノ四大_一生_二 一切有情_一。一切 有情稟_レ此而有。更無_二餘物_一。後死滅時還_中-歸四大_上《割書:云云》。燈 云。精妙四大造_レ心無礙。麤大造_レ色有礙《割書:云云》。義演云。順 世外道宗云。一切法皆以_二 四大_一爲_レ性。然四大中清明 ̄ナルヲ 爲_レ心。濁穢 ̄ナルヲ爲_レ境。然皆以_二 四大_一爲_レ性。故立_二境唯_一也 《割書:云云》。西明廿唯識疏下云。彼順世云。一切諸法不_レ離_二 四大_一 如_二大乘中一切諸法皆不《割書:ト云カ》_一レ離_レ心。我宗亦爾。諸法生 時。皆是四大。於_レ 中淨者變成_二心等_一。中者成_レ根。麤者成_レ 塵。劫壊之時皆歸_二 四大_一《割書:云云》。疏述_二清辨計_一云。清辨計云。 【下段】 若論_二世諦_一。心境倶有。若依_二勝義_一。心境倶空。經中所_レ言 唯心等者。識最勝故。由_三心集生_二 一切法_一故。非_レ無_二心外 實有_一レ境也。德光論師先_二小乘_一 ̄ヨリ學造_二 十地疏_一。釋_二 一心 言_一。如_下言_二王來_一非_上レ無_二臣從_一。擧_二勝者_一故。非_レ謂_二唯心《割書:ト云以》便 無_一レ境等《割書:云云》。又下文云。然清辨計 ̄ハ摠撥_二法 ̄ハ空_一。爲_レ違_二 中道_一 強立_二唯境_一。諸心所現 ̄ハ卽是唯境。有_二何心_一也。《割書:云云》。貶量云。 且如_二眼識_一。緣_二青等_一時心卽是青。離_二青等_一外無_三別能緣乃 至眞智證_二眞理_一時。唯是眞空。空外無_二別能證 ̄ノ眞智_一。雖_下 於_二世俗_一心境倶有_上。境實心虛。虛者從_レ實名爲_二唯境_一《割書:云云》。 問。三論宗難云。清辨宗中。無_下說_二唯境_一之文_上。何法相陳_二 妄語_一耶。此難何通耶。 答。法相通云。三論諸師不_レ善_二自 宗_一。不_レ ̄シテ得_二清辨之意_一云_レ爾也。彼宗立_二 五佛性_一 中。云_二因 緣一法轉而爲_一レ 五。故知。有_レ境也。《割書:是明詮僧|都之義也》又有云。立_二眞 性有爲空_一。其空卽境故《割書:云云》。 章云。爲_レ令_下捨_レ識而依_中於智_上說_二唯識《割書:ト云》言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 意何。 答。是通_二伏難_一文也。故樞要云。問。何故四依 勸_二 ̄ムルモノ依_レ智不_一レ依_レ識。此論 ̄ヲ名_二唯識_一。不_レ名_二唯智_一耶。問_二 【左頁】 【枠外左上】 三二九【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三末 【枠外左横下】 九三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餘三依_一亦如_レ是。如_二唯識章 ̄ノ釋名中 ̄ニ釋_一《割書:云云》。故知。此章文 通_二樞要之難_一文也。文中有_二 四釋_一。是第一因果相對釋也。 珠云。所_三-以論唯在_レ因名_二唯識_一者。爲_レ令_下捨_レ識而依_中於智_上 《割書:云云》。意云。識名在_レ因。智名通_レ果。因是所_レ可_レ捨。果是所_レ 可_レ取。所_三-以論中唯在_レ因名_二唯識_一者。爲_レ令_下捨_二在_レ因識_一 依_中在_レ果智_上也《割書:爲言》。 問。何故捨_レ識依_レ智耶。 答。識是生 死之本。以_レ著_レ事爲_レ性。智是𣵀槃之因。以_レ達_レ理爲_レ用。故 云_レ爾也。 章云。若能觀中。智強識劣。若以 爲(スルト) ̄キニハ_レ境皆不_レ離_レ心。 今爲_二所觀_一。故名_二唯識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通_二前 難_一。第二能所相對釋也。意云。若能觀中。智決斷用 ̄ハ強。識 了別用劣。故四依中云_レ依_レ智也。其能觀智還爲_二所觀境_一 之時。以_レ不_レ離_レ心。亦是唯識。今論之中據_二《割書:テ云》所觀義_一。故 名_二唯識_一《割書:爲言》。 問。智是能觀。何亦爲_二所觀_一耶。 答。且十 六心中 ̄ノ類忍類智。緣_二前正智_一。卽是正智爲_二所觀境_一。又大 圓鏡智現_二 三智影_一。卽是三智爲_二所緣境_一。此類非_レ 一也。 《割書:珠云。今爲_二所觀_一者。識爲_二所觀_一。智爲_二能觀_一。今論意者。從_二|於所觀_一故名_二唯識_一云云。頗不_レ叶_二章文相_一可_レ察_レ之。》 【下段】 章云。又不_レ離依_レ主稱爲_二唯識_一。決斷從_レ能故可_レ依_レ智《割書:云云》。 問。此意何。 答。是亦通_二前難_一。第三主 ̄ト能 ̄ト相對釋也。 意云。智者惠 ̄ノ心所。卽不_レ離_二心王_一。以_二不離義_一。攝_レ從依_レ主 論名_二唯識_一。智是決斷義。是故四依 ̄ニ從_レ ̄ニ能云_レ依_レ智也。義 演云。不離者心所也《割書:云云》。清素云。此有_二 二義_一。名爲_二唯識_一 一諸法不_レ離_レ識。二識是主故。名爲_二唯識_一《割書:云云》。《割書:說_二不離義【一点脱ヵ】|雖_レ有_二諸》 《割書:記_一。不_レ如_二此|二記_一之。》 章云。又從_レ欣爲_レ目。經唯名_二皆般若_一。從_レ厭爲_レ號。論標竝 唯 ̄タ毘若底《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亦通_二前難_一。第四 欣厭相對釋也。珠云。智是𣵀槃因。以爲_二所欣_一。識是生死 本。以爲_二所厭_一。故從_二偏憎_一得_レ名不同《割書:云云》。意云。智是所_レ 欣。故四依中云_レ依_レ智。識是所_レ厭。故論中名_二唯識_一《割書:爲言》。 此文兼通_下 上所_レ陳三違難中。第二何故經名_二般若_一論 名_二《割書:ト云ヘル》唯識_一之難_上也。 章云。攝_レ法歸_二無爲之主_一。故言_二 一切法皆如_一也。攝_レ法歸_二 有爲之主_一。故言_二諸法皆唯識_一。攝_レ法歸_二簡擇之主_一。故言_二 一切皆般若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文別通_下 上三違 【右頁】 【枠外右上】 三三〇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三末 【枠外右横下】 九四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難中第三 ̄ニ何故經名_二眞如_一。論名_二唯識_一之難_上。摠通_二-會上難_一 也。意云。眞如是萬差諸法所_レ歸之主也。故經中云_二 ̄フハ一 切諸法皆如也_一。攝_二有漏無漏一切法_一。歸_二無爲主_一。皆云_二眞 如_一。是卽攝相歸性門之義。有爲諸法中。以_レ識爲_レ主。餘法 是伴。故論中攝_二 一切法_一歸_二識主_一。名_二皆唯識_一。有爲法中。 惠 ̄ノ心所爲_二簡擇主_一。故經中攝_二 一切法_一。歸_二簡擇主_一。名_二皆般 若_一也。卽以_二眞如_一爲_二實相般若_一。以_二眞俗智_一爲_二觀照般若_一。 以_二能詮敎_一爲_二文字般若_一。以_二心心所色不相應_一。爲_二眷屬般 若_一。以_二眞俗二諦_一。爲_二境界般若_一。故云_二 一切皆般若_一也。 《割書:古德又云。布施等五攝_二第六般若_一。名_二皆般|若_一云云。今謂此義甚狹。何云_二 一切法_一耶。》 章云。是名_三第二辨_二名號_一也。《割書:云云》是結也。可_レ知之。    第三離合會釋門 章云。離合會釋者。離者別也。合者同也。謂諸經論各各 別說_二諸觀等名_一。今合解_レ之。但是唯識之差別義。非_二體異_一 也。《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明_二門意_一也。珠云。別者 屬_二諸經論_一。同者屬_二此唯識_一。今此門中 ̄ニ和會解釋。故名_二會 釋_一《割書:云云》。義演云。謂諸經論種種說_二 ̄ハ名差別_一。唯識差別 ̄ナリ。 【下段】 若合解者。唯 ̄シ唯識《割書:云云》。 章云。一名有_二 三十一類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諸經 論中隨_レ義說_二種種差別名_一。摠有_二 五類_一。謂一名 ̄ノ類。二名 ̄ノ 類。三名 ̄ノ類。四名 ̄ノ類。五名 ̄ノ類也。此中先標_三 一名類有_二 卅一_一也。 章云。華嚴等中遮_二境離_一レ識名爲_二唯心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 何。 答。是一名中 ̄ニ第一擧_下說_二唯心_一之名_上也。意云。華嚴 經中說_二 三界唯心_一者。遮_四小乘等執_三離_レ心外有_二實境_一爲_レ 令_レ知_二唯心道理_一。說_二 三界唯心_一也。《割書:唯心之義如_二第|二重具釋_一耳。》 章云。辨中邊論 ̄ニハ遮_二邊執路_一名爲_二 中道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 何。 答。是明_下名_二 中道_一之名_上也。中邊疏云。中者正善離_レ 過之目。邊者邪惡有_レ失之號《割書:云云》。 問。其說_二 中道_一文何。 答。彼論上卷頌云。虛妄分別 ̄ハ有 ̄リ。於_レ此二都 ̄テ無 ̄シ。此中 唯有_レ空。於_レ彼亦有_レ此。故說_三 一切法非_レ空非_二不空_一。有 ̄ト 無及有故。是則契_二 中道_一。《割書:云云》。《割書:彌勒菩薩|造頌也》世親釋云。虛妄分別 有者。謂有_二 ̄トイワントナリ所取能取分別_一。於此二都無者。謂卽 於_二此虛妄分別_一。永無_二所取能取二性_一。此中唯有空者。謂 【左頁】 【枠外左上】 三三一【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三末 【枠外左横下】 九五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虛妄分別中。但有_下《割書:ソト云ントナリ》離_二所取及能取_一空性_上。於彼亦 有此者。謂卽於彼二空性中。亦但有_二此虛妄分別_一。《割書:乃至》一 切法者。諸有爲及無爲法 ̄ナリ。虛妄分別名_二有爲_一。二取空性 名_二無爲_一。依_二前理_一故。說_三此一切法非_レ空非_二不空_一。由_レ有_二 空性 ̄ト虛妄分別_一故。說_レ非_レ空。由_レ無_二所取能取性_一故。說_レ 非_二不空_一有故《割書:ト云》者。謂有_二空性虛妄分別_一故《割書:ト云ナリ》。無故《割書:ト云》 者。謂無_二所取能取二性_一故。及有故者。謂虛妄分別中有_二 空性_一故。及空性中有_二虛妄分別_一故《割書:ト云ナリ》。是則契中道者。 謂一切法非_二 一向空_一。亦非_二 一向不空_一。如_レ是理趣妙契_二 中 道_一。亦善符_三-順般若等經說_二 一切法非_レ空非_一レ有《割書:云云》。《割書:論文二|頌爲_二》 《割書:二段_一。釋|論亦爾。》唯識疏七末云。虛妄分別 ̄トイハ是俗諦 ̄ナリ。妄分別 有_レ空者。卽俗諦中有_二 ̄ナリ眞諦_一。空卽眞諦。空中亦有_二 ̄トイハ 妄分別_一。卽眞中亦有_二 ̄ナリ俗諦_一。二諦必相 ̄トシテ有無。一無時 亦無_レ 二故。相形有也。《割書:乃至》謂二諦有《割書:ヲ以ハ》不_レ同_二清辨_一。二取 無《割書:ヲ以ハ》不_レ同_二少部_一。故處_二 中道_一《割書:云云》。中邊疏云。中謂非_レ邊。 道者遊履之義。卽是眞如智所遊處《割書:云云》。 問。遮_二邊執路_一 者。其邊執者如何。 答。小乘諸法實有之執。清辨諸法 【下段】 皆空之執 ̄ヲ云_二邊執路_一。爲_レ遮_二此偏有偏空之執_一。彌勒菩薩 說_二非空非有中道之義_一《割書:爲言》。 問。古德不_レ取_二此頌_一。取_下 中 邊下卷無上乘品引_二大寶積經_一。說_二 八種邊執及八種中道 行_一。亦說_中 七種邊執七種中道行_上。爲_二此章中義_一。而何以_二此 頌_一爲_二此義_一。 答。彼文爲_レ明_二離二邊正行_一。引_二寶積經文_一。 故論云。離二邊正行 ̄ヲハ云何應_レ知。如_二寶積經所說中道行_一 《割書:云云》。若依_二此文_一。指_レ本直可_レ云_下寶積經中遮_二邊執路_一名爲_中 中道_上。何勞擧_レ末云_二辨中邊論_一耶。故此文中雖_レ明_二 中道 行_一。非_レ所_レ可_二正取_一。以_レ取_二前頌_一爲_レ勝也。故心經幽贊云。 無著菩薩。後請_二慈子_一說_二 中道敎_一。雙除_二 二執_一。而說_レ頌曰_二 虛妄分別有於此二都無_一等《割書:云云》。 摠聊簡章云。成唯識 說。勝義諦中 ̄ニハ心言絶故。非_レ空非_レ有。寄_二言詮_一者。引_二慈氏 所說頌_一言。虛妄分別有等《割書:乃至》此卽建_二-立三性唯識_一。我法 境空。眞俗識有。非_レ空非_レ有。中道義立《割書:云云》。此等文。正與_二 此章意_一同也。 問。且就_二古德意_一其八種中道義如何。 答。頌云。異性與_二 一性_一。《割書:若於_二色等_一執_二我有_一レ異。或執_二是一_一。各爲_二|一邊_一。爲_レ離_二此執_一觀_二无我等_一。名_二 中道行_一。》 外道及聲聞。《割書:若於_二色等_一外道執_レ常。聲聞執_二无常_一。各爲_二 一|邊_一。爲_レ離_二此執_一觀_レ非_二常無常_一。名_二 中道行_一。》增益 【右頁】 【枠外右上】 三三二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三末 【枠外右横下】 九六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損減邊。有情法各二。《割書:此有_二 二種_一。一執_レ有_二實有情_一。是增益邊。執_レ|無_二假有情_一。是損減邊爲_レ離_二此執_一。觀_二我無》 《割書:我_一 中智。名_二 中道行_一。二執_レ有_二實法_一。是增益邊。執_レ無_二假|法_一是損減邊。爲_レ離_二此執_一。觀_レ无_二心思意識_一。名_二 中道行_一。》所治及能 治。《割書:執_レ有_二染法_一是所治邊。執_レ有_二淨法_一是能治邊。|爲_レ離_二此執_一。於_二 二邊_一不_二隨勸讚_一名_二 中道行_一。》常住與斷滅。 《割書:於_二有情。法_一。定執_レ有。是常住邊。定執_レ無是斷滅|邊。爲_レ離_二此執【一点脱ヵ】說_二此二邊中智_一。名_二 中道行_一。》所取能取邊。《割書:執_レ|有_二》 《割書:無明所取能取_一。各爲_二 一邊_一。執_レ有_二明所取能取_一各爲_二 一邊_一。|爲_レ離_二此執_一說_下明與_二無明_一無_レ 二無_中 二分_上。名_二 中道行_一。》染淨二_二【二点衍ヵ】三 種。《割書:雜染有_レ 三。謂煩惱業生。煩惱染有_レ 三。一諸見。二貪嗔癡相。三後有|願。業染有_レ 一。謂善惡業。生染有_レ 三。一後有生。二生已心心所念》 《割書:念起。三後有相續。卽此三種雜染。是所治也。清淨有_レ 三。一空智。無相|智。無願智。卽治_二煩惱雜染三_一。如_レ次之。二不作智。卽治_二業雜染_一。三無生》 《割書:智。無起智。无自性智。卽治_二生雜染三_一。如_レ次[考【考:四角で囲む】次下恐脱知字]之。若|於法界或執_二雜染_一。或執_二清淨_一。各爲_二 一邊_一[卽執_二先時有_レ染。後時有_一レ》 《割書:淨也]爲_レ離_二此執_一說_下[說下恐脱中道行三字]非_三由_レ空能|空_二於法_一。法性自空名_二 中道行_一。無相等餘六智准可_レ知之。》 問。又有_二 七種二邊中道_一者。何。 答。頌云。分_二-別二邊性_一。應_レ知復 有_レ 七。謂有非有邊。《割書:或於_二實我_一。分別爲_レ有。以_下爲_レ滅_レ我立_中空性_上|故《割書:ト云》或於_二無我_一。分別爲_レ無。爲_レ離_二此執_一。》 《割書:說_下不_三爲滅_レ我立_二空性_一。空|性木性自性空_上。名_二 中道行_一。》所能寂《割書:所斷爲_二所寂_一。能斷爲_二能寂_一。執_レ|有_二此二_一。各爲_二 一邊_一。恐_下所斷有_レ》 《割書:斷得_中能寂空_上。以_レ怖_レ空故執_二 二寂_一。爲_レ離_二 ̄シメンカ此執_一說_二 ̄ク虛空喩_一。名_二|中道行_一。譬如_下有_レ 人怖_二-畏此事【一点脱ヵ】捨_レ之走去 ̄トモ復有_中 ̄カ空成_上。彼甚 ̄タ愚癡》 《割書:此亦如_レ是。所寂能寂本來自空。|何所_二畏去_一。得_二能寂空_一耶。》怖畏《割書:分_二-別所怖_一。分_下-別從_二彼所怖_一|所_レ生可畏之事_上。各爲_二 一邊_一。謂》 《割書:怖_下有_二所執色等_一爲_中惡趣因_上。怖_二色等所_レ生惡趣苦 ̄アリト_一。爲_レ離_二 ̄シメンカ|此執_一說_二 ̄ク畫師喩_一。名_二 中道行_一。譬 ̄ハ如_下無智畫師畫_二藥叉形_一返恐害_レ》 《割書:我。此亦如_レ是。自反_二-爲色_一。返怖_下彼|能招_レ生_二惡趣_一而受_中逼迫_上也。》所能取《割書:分_二-別所取_一。分_二-別能取_一各|爲_二 一邊_一。爲_レ離_二此執_一。說_二》 《割書:幻師喩_一。名【二点脱ヵ】中道行_一。譬如_下幻師自幻_二-化可畏獸_一。猛獸生已還喫_中|己身_上。由_二唯識智_一。無境智生。由_二無境智生_一。復捨_二唯識智_一。》正邪 【下段】 《割書:分_二-別正性_一。分_二-別邪性_一。各爲_二 一邊_一。爲_レ離_二此執_一。說_二兩木生火喩_一。名_二 中|道行_一。謂如_下兩木雖_レ無_二火相_一。由_二相鑽截_一而能生_レ火。火旣生已還燒_中兩》 《割書:木_上。加行位如實觀亦如_レ是。雖_レ無_二聖道正性之相_一。而|能發_二-生見道聖惠_一。聖惠生已。復能除_二-遣此如實觀_一也。》有用幷無用 《割書:小乘外道等執 ̄ラムヤ智斷_レ惑。要先分別 ̄シテ方能斷惑。若無分別斷_レ惑。應_レ|無_二作用_一。有_二分別_一能斷_レ《割書:スルヲ以》惑名_二有用_一無_二分別_一不_レ能_レ斷_レ惑。名_二》 《割書:無用_一各爲_二 一邊_一。爲_レ離_二此執_一說_二初燈喩_一。名_二 中道行_一。謂如_三 一燈能破_二|於闇_一。豈要分別方能破耶。旣無_二分別【一点脱ヵ】可_レ無_レ有_レ用。用旣非_レ無故知。不_下》 《割書:由_二分別_一方|有_中作用_上。》不起及時等。《割書:謂彼執言。能治之智。無始未_レ起。由_レ此後|時應_二竟不_レ起_一。此執 ̄ヲ爲_二 一邊_一。或若此智》 《割書:由_二修習_一故。後時得_レ起者。應_下等_二煩惱【一点脱ヵ】修習時長_上。此執爲_二 一邊_一。爲_レ離_二|此執_一。說_二後燈喩_一。名_二 中道行_一。謂如_下有_レ室從_二無始_一來積_レ闇未_二曾得_一レ明。》 《割書:有_二鑽截火_一燈明忽起。不_中與_レ闇|同長明得_上レ生。智亦如_レ此也。》是分_二-別《割書:スト云》二邊_一。《割書:是結也。|可_レ知。》 章云。般若經中明_二簡擇性_一。名爲_二般若波羅蜜多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明_下名_二般若_一之名_上也。梵云_二般若_一。此 云_レ智。梵云_二波羅蜜多_一。此云_二彼岸到_一。言_二簡擇_一者。智惠之 用也。 問。約_二般若_一有_二 五種_一。皆有_二簡擇義_一耶。 答。爾也。 故幽贊上卷云。福智倶修。《割書:是眷屬|般若。》有空齊照。《割書:是境界|般若。》尋_レ詮 會_レ旨。《割書:是文字|般若。》究_レ理解生。《割書:究理 ̄トイハ實相也。|解生 ̄トイハ觀照也。》惠性惠資皆爲_二般 若_一。能除_二障智_一。證_二法眞理_一。衆德之首。萬行之導《割書:タルヲ以》。雖_二 獨名_一レ惠攝_二 一切法_一《割書:云云》《割書:如_二第一第一門|末少少成畢_一。》 章云。法華經中明_二究竟運_一。名曰_二 一乘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 何。 答。是明_下名_二 一乘_一之名_上也。 問。先其究竟運 ̄ト云 【左頁】 【枠外左上】 三三三【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三末 【枠外左横下】 九七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意何。 答。玄贊云。由_三過_レ此外無_二別勝乘_一。依_三理究竟最 爲_二殊勝_一故說爲_レ 一《割書:云云》。意云。究竟者一義。運者乘義《割書:爲言》。 問。何故究竟義名_レ 一。 答。玄贊云。一有_二 三義_一。一簡別故 名_レ 一。二 ̄ハ破別故名_レ。一【一。ヵ】三 ̄ハ會別故名_レ 一。簡_レ別故名_レ 一者。 昔日說_レ 三。今時說_レ 一。故知。所詮理極一而爲_レ實。能詮 之敎二《割書:ナルヲ以》卽稱_レ權。無_二別二理以爲_一レ極也。《割書:乃至》破_レ別故 名_レ 一者。二乘不_レ知_三 二爲_二方便_一。執_二 二乘果_一以爲_二眞極_一。今 說_下 二𣵀槃但爲_中化城_上。說_下 二菩提但是羊鹿權敎所_上レ設。非_二 是二果所得所證菩提𣵀槃眞勝極_一也。破_二彼情執_一レ有_二 二果 極_一。故說爲_レ 一。《割書:乃至》會_レ別故名_レ 一者。敎理行果 ̄ニ皆有_二根 本及以方便_一。會_下漸悟者 ̄ノ先二乘中所_二修成得_一敎理行果 爲_中大方便_上。依_レ此本論初地已上離_二分假死_一。見道已前敎 理行果。爲_二不退地之根本因_一等《割書:云云》。 問。何故乘義名_レ 運耶。 答。玄贊云。乘是運載義。運_二-載行者_一。自運運_レ他。 至_二《割書:ヲ以》於彼岸_一。皆名爲_レ乘《割書:云云》。問。因行能自運至_レ《割書:ヲ以》果可_レ 名_レ乘。佛果自運息《割書:スルヲ以》應_レ非_二是乘體_一。 答。有_二 五義_一。一者。 運載以名_レ乘。因中通_二 二運_一廣。至_レ果廣他 ̄ヲ運 ̄ス。由_レ此亦名_レ 【上段】 【下段】 乘《割書:云云》。《割書:次四義具如_二|玄贊_一之。》 問。攝論云_下以_二 十義_一說_中 一乘_上。而何只 云_レ明_二究竟運_一耶。 答。是十義中第十義也。雖_レ有_二 十義_一。第 十義是決定也。故擧_レ之也。 問。先其十義如何。 答。彼 論頌云。爲_下引_二-接一類_一《割書:不定姓|二乘》及任_中-持所餘_上。《割書:不定姓|小菩薩》由_二不定 種姓_一。諸佛說_二 一乘_一。《割書:已上|一義》法《割書:眞如法|性皆同》無我《割書:人無我|皆同》解脱《割書:於_二煩惱障_一|解脱皆同》 等故《割書:等者同|義也》姓不同《割書:聲聞身中具_二聲|聞姓及佛種姓_一。》得_二 二意樂_一《割書:一者攝取平等意|樂。由_レ此攝_二-取》 《割書:一切有情_一。謂彼卽是我。我卽是彼。我旣成_レ佛。彼亦成_レ《割書:シト云》佛。二者|法性平等意樂。謂諸聲聞法華會上蒙_二佛授記_一。得_二佛法性平等意樂_一。》化 《割書:如_二世尊言【一点脱ヵ】。我憶_二往昔_一。無量百返。依_二聲|聞乘_一而般𣵀槃。爲_レ調_二-伏彼種姓人_一故。》究竟《割書:唯此一乘最爲_二究竟_一。| 過_レ此更無_二餘勝乘_一》 《割書:故。》說_二 一乘_一《割書:云云》。 章云。此之四名通_二能所觀_一。眞 ̄ト俗 ̄トノ境 ̄ト觀 ̄トナリ。正智唯眞。 加行後得竝通_二眞俗_一。若言_レ證者。後得唯俗《割書:云云》。 問。此 文意何。 答。此約_二唯識之異名_一。有_下通_二不_三レ通能觀所觀 眞諦俗諦_一之義_上。今此文就_二 一名之中唯心。中道。般若。一 乘四類之名_一。釋_下此四名通_二不_レ通_三境智眞俗_一之義_上也。 問。其意何。 答。此四名通_二能觀智所觀境_一。幷成_二眞諦俗 諦之境智_一。然能觀中有_二 三智_一。正體智唯眞非俗。加行智 後得智。竝通_二眞俗二諦_一。約_二後得智_一。若言_レ證_二依他如幻 【右頁】 【枠外右上】 三三四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三末 【枠外右横下】 九八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理_一者。唯俗非眞也。 問。且唯心之名。如何通_二能觀所觀 眞俗境觀_一。 答。八識心王心所摠名_レ心故。心是能緣性 故。名_二能觀_一。八識後三分互相緣故。亦成_二所緣境_一。亦爲_二 他心智_一被_レ緣故。云_レ通_二所觀_一。此中無漏心。成_二眞諦境觀_一。 有漏心成_二俗諦境觀_一也。 問。中道之名。如何通_二能觀所 觀等_一。 答。聖者能觀之智 ̄ト所觀之境 ̄トハ皆離_二邊執_一。故倶 名_二 中道_一。故通_二能所觀_一。通_二眞俗諦_一。准_レ前可_レ知之。 問。般 若之名。如何通_二能所觀等_一。 答。般若者智也。故是能觀。 亦爲_二他智_一所_レ緣。故通_二所觀_一。通_二眞俗諦_一。准_レ 上可_レ知_レ之。清 素云。 問。前云_二般若簡擇之性_一。何有_二能所觀別_一。 答。般 若 ̄ニ五種 ̄アリ。觀照等 ̄ハ能 ̄ナリ。文字等 ̄ハ所 ̄ナリ。故皆得_レ有《割書:云云》。 今謂。觀照般若正是智體 ̄ナレトモ。此亦通_二所觀_一。所_レ謂如_二妙 觀察智之大圓鏡智所_一レ緣也。 問。一乘之名如何通_二能所 觀等_一。 答。約_二 一乘_一有_二因果理智_一。智是能觀。理卽所觀。 通_二眞俗諦_一。准_レ前可_レ知_レ之。《割書:具如_二次下|論_一レ之。》 問。其云_二若言_レ證 者後得唯俗_一之意何。 答。義演云。入觀時名爲_レ證者。爾 時後得唯證_レ俗故《割書:云云》。清素云。若依_二觀行_一。後得亦能變_レ 【下段】 影觀_レ眞。若依_レ證說 ̄カハ。本知_レ眞非_レ俗。後證_レ俗非_レ眞。用各 別故《割書:云云》。後記 ̄ノ意勝也。 章云。法華 ̄ヲ有說 ̄ク。唯依_二果智_一但說_三 三車在_二門外_一。故宅 中出者。名_二衣裓机案及門_一。不_レ《割書:ヲ以ト云》與_二乘名_一《割書:云云》。 問。此 文意何。 答。此釋_三 一乘名通_二能所觀_一之中。爲_レ破_三古師 但依_二果智_一。先引_二彼古人釋_一也。 問。先其古人者誰耶。 答。珠云。胡吉藏師 ̄ノ法華遊意中。彼述_二 三說_一。第一師以_二萬 善因_一爲_二《割書:ト云リ》一乘_一。第二師以_二佛果智_一爲_二《割書:ト云》一乘_一。第三師 通_二因果_一爲_二 一乘_一。今云_二有說_一者。當_二彼第二師義_一。此師意 者。譬喩品中三車門外《割書:ト云リ》。卽三界外 ̄ノ果德爲_レ車。故知。 因中不_レ與_二乘名_一《割書:云云》。今撿_二法華玄第一_一。出_二此三說_一。故其 文云。昔在_二會稽_一。撰_二-擇法華宗旨_一。凡有_二 十三家_一。今略明。 世盛行有_二其三說_一等《割書:云云》。是則出_二諸師異說_一。非_二彼自義_一 也。護命云。法華有說等《割書:ト云》者。傳說。是靈範師義也。又傳 說云。吉藏師也。引_二 ̄クニ彼疏五_一是竝不_レ然。今云。光宅義也。 所_二-以知_一者。吉藏師法華玄六卷 ̄ニ舊有_レ 二。光宅云。三車但 是果非_レ因。卽果地究竟 ̄ノ盡無生二智 ̄ヲ爲_二大車體_一。《割書:乃至》莊嚴 【左頁】 【枠外左上】 三三五【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三末 【枠外左横下】 九九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寺運法師云。二車但果。大車是因。萬行爲_レ體。《割書:乃至》藏法師 破云。大車互執_二因 ̄トモ果 ̄トモ_一文義倶傷。今當具說。若言_二大 車但是果_一者。下何得_レ云_下乘_二是寶車_一直至_中道場_上耶。故一 ̄ノ 不加也。《割書:具有_二 十|一不可_一。》又莊嚴義。是亦不_レ然。若言_二大車但是因_一 者。下合中何因緣故。擧_二果德_一合耶。《割書:有_二多|復次_一。》乃至故不_レ得_レ 言_二藏法師義_一也。萬行爲_二因車_一萬德爲_二果車_一。是此師義 也《割書:云云》。故知。有說者。光宅寺雲法師也。 問。爾此師義意 何。 答。智周云。古人意說。宅外之者名_レ之爲_レ果。衣裓及 門竝爲_レ因。衣裓机案二乘因行《割書:云云》。卽意云。聲聞因行 喩_二衣裓_一。獨覺因行喩_二机案_一菩薩因行喩_レ門。明知。三乘 因行不_レ爲_二 一乘體_一。門外在_二 三車_一者。果出_二因外_一故云_レ在_二 門外_一。是以明知。果智爲_二 一乘體_一也。言_レ果者。卽三乘 之果也。然取_二華薩乘之果智_一。爲_二 一乘體_一《割書:爲言》。 問。玄 贊第一釋_二行妙法_一之中。大乘因行名_レ之爲_レ門。正所_レ行 處故。二乘之因悲智所_レ《割書:ヲ以》誘。名_二衣裓机案_一。隨_レ宜出處 故《割書:云云》。此文正與_二古師_一同也。何成_二所破_一耶。 答。此文 非_二疏主本意_一。故成_二所破_一。 問。何故非_二本意_一。 答。疏主 【下段】 正義云。經云。舍利弗。是長者作_二是思惟_一。我身手有_レ力。當_下 以_二衣裓_一。若以_二机案_一從_レ舍出_上レ之《割書:云云》。疏第五云。第二示_レ 大不_レ怖喩。有_レ 四《割書:乃至》此思_二《割書:ヲ以》大乘果《割書:ヲ以》化_一也。諸佛智惠 名_二大乘果_一。敎所_レ詮故。佛果德故《割書:乃至》身有_レ力者。謂二眞 智。佛以_レ智爲_レ體故。手有_レ《割書:ト云ハ》力謂六神通。外作用故。佛 作_二是思惟_一。我悉具_二-足此二勝德_一。二乘種姓衆生雖_レ無_下修_二- 行大乘_一求_レ出_レ宅意_上。當_下以_二智惠之用机案_一頓授_二 中根衆 生_一圓_レ覺。以_二神通之用衣裓_一。頓授拔_二 下品衆生衆苦_一抑_二-逼 衆生_一。從_二 三界舍_一出而救_中-度之_上耶《割書:云云》。故知。疏主正意以_二 衣裓机案_一。爲_二大乘果化之喩_一。不_レ喩_二 二乘之因行_一。故成_二 所破_一也。 問。若爾疏主意。衣▢【裓ヵ】等 ̄ヲハ用《割書:トヤ云》耶。不_レ用耶。 答。雖_レ作_二思惟_一而不_レ用_レ之也。 問。何以知_レ爾。 答。經下 合喩中云。舍利弗如_下彼長者雖_二復身手有_一レ力而不_上レ用_レ之 《割書:云云》。贊云。不_レ用_二智惠身力_一。亦不_レ用_二神通手力_一《割書:云云》。故 知。不_レ用_レ之《割書:爲言》。 問。若爾疏第一卷文非_二疏主正意_一者。 何釋_二行妙法_一用_二此義_一耶。 答。會_二-釋此玄贊上下相違_一有_二 多家釋_一。故鏡水寺栖復抄云。言_二 二乘之因悲智等_一者。章 【右頁】 【枠外右上】 三三六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三末 【枠外右横下】 一〇〇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敬則云《割書:考【考:四角で囲む】章敬則云|四字恐衍》釋_二少行_一也。此疏主本文之中。解作_二如來 果化_一。此間解_二經品得名_一 中。疏主云何科云_下 二乘之因悲智 所_レ《割書:ヲ以》誘衣裓机案《割書:ト云》隨_レ宜出處_上。兩文相違。諸抄云多解 ̄アリ。 淄洲云。此不_二疏主解_一。敍_二古人義_一。攝釋亦云。若是疏主解。 卽合_二前後相承_一。今旣前後相違。故知。不_レ是也。又淄洲親 承_二疏主_一。後相傳不_レ謬。潞府云。衣裓机案佛果功德。體卽 非智。非智卽是能誘。二乘之因是所誘。卽是果化 ̄ノ所_レ誘。 卽是二乘之因。二乘之因是悲智之家所誘。《割書:次下有_二 四家釋_一。|煩故不_レ記之。》 乃至栖復自義云。今正解者。直取_二 二乘因行_一。名爲_二衣裓 机案_一。准_レ 下衣裓凡案有_レ用有_レ體。卽神通智惠用 ̄ハ卽衣 裓机案 ̄トナリ。果卽約_レ體。用者卽名_二 二乘因_一。前卽云_二通 ̄ト 惠 ̄トノ之用 ̄タル衣裓机案_一。 問。何故下云_二果化_一。 答。所_レ與 是佛果故。故云_レ果。此有_二 三重_一。第一佛思_下 二乘不_レ能_二頓 修_レ大而取_一レ果我與說_二 二乘行_一令_上レ行_二取大果_一。不_二相應_一故。 而不_レ設卽名_下頓授_二大果_一頓拔_中彼苦_上。第二思_二大乘因化_一。 門狡少故又不_レ設_レ之。第三故說_二 三乘_一而漸化故。衣裓机 案雖_二是二乘因行_一。卽此因行是佛神通智惠之用 ̄トシテ所_レ 【下段】 設故。說_二通惠_一名_二 二乘因_一也。亦同_下於_二 一佛乘_一分別說_上レ 三 也。意說。就_レ根名_二衣裓机案_一。就_レ體名_二果化_一也。下云_二果化_一。 直取_二通惠體_一也。又此專用 ̄ヲ若就_二大乘因行_一。卽名爲_レ門 《割書:云云》。行賀略贊云。然今本疏 ̄ハ不定二乘法華會上廻心向 大。創修_二大行_一名_二 二乘之因_一。悲智所_レ誘名_二衣裓机案_一。此 釋_二 ̄スルコトハ行妙_一約_二《割書:シテ云》已廻心_一。譬喩品中據_二未廻心_一。故經 疏文不_二相違_一也《割書:云云》。 問。諸師會釋可_レ依_レ何。 答。且有_二 二意_一。一云。偏可_レ依_二惠沼。智周之義_一。惠沼是慈恩寫瓶之 弟子。親承不_レ謬。智周是惠沼入室之親資。相傳無_レ失故。 攝釋云。疏悲智所誘名衣裓等者。 問。譬喩品云。當_下以_二 衣裓_一若以_二凡案_一。從_レ舍出_上レ之。復更思惟《割書:乃至》當設_二方便_一 等。准_二彼經文_一。不_レ以_二衣裓_一。衣裓若是二乘因行 ̄ナラハ。何不_レ 用耶。 答。此敍_二古釋_一。非_二疏主意_一。此亦不_レ然。豈有_レ過者。 便指_二 ̄ヘシ古人_一。答。疏主解_二彼衣裓等文_一云_二果化喩_一。故知。 此處非_二疏主意_一。又復本師親承_二疏主_一。相傳不_レ謬《割書:云云》。況 經合_レ喩文云。如_下彼長者雖_二復身手有_一レ力而不_レ用_レ之。但 以_二慇懃方便_一勉_二-濟諸子火宅之難_一。然後各與_中珍寶大車_上【。脱ヵ】 【左頁】 【枠外左上】 三三七【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三末 【枠外左横下】 一〇一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玄贊云。不_レ用_二智惠身力_一。亦不_レ用_二神通手力_一。但以_二言說 方便_一。勸_二-勉濟_三-度諸子_一。出_レ宅已後。方與_二大車_一《割書:云云》。明知。 上文非_二疏主 ̄ノ自義_一。暫敍_二古人義_一《割書:爲言》。 問。若爾諸乘章 云。法華經中。果爲_二 三乘_一。一乘因稱_レ門。唯有_二 一門_一。復狹 小《割書:ナリト云ヘルカ》故。二乘之因稱_二衣裓机案_一。從_レ舍出_レ之。隨_レ宜 亦出 ̄ヘシ非_レ依_レ門故《割書:云云》。又無垢稱疏云。法華經中。衣裓机 案唯有_二《割書:ト云トハ》一門_一。出處雖_レ殊。離_二諸災難_一。及取_二牛車_一之 因是等 ̄シ《割書:云云》。此等諸文。豈只一向敍_二古師之義_一耶。 答。 若依_二淄洲等義_一者。此等諸文皆順_二古師_一。暫述_二其義_一。 問。 敍_二古人義_一有_二何利益_一。 答。非_レ無_二其益_一。意云。衣裓机案是 智惠神通 ̄トノ二力之作用。佛自思惟。二乘旣不_レ能_レ修_二-行大 行_一。我用_二此二力_一。頓授_二彼二乘_一。令_レ得_三出_レ苦成_二佛果_一。說_二此 功能_一。名爲_下 二乘之因 ̄ハ非智所_レ誘名_中衣裓等_上。卽是陳_二前生 事_一。亦陳_二今生成道以後三七日間思惟之事_一也。若用_レ之 者。以_レ之隨_レ宜亦可_レ出_レ宅。然不_レ用者。爲_下後時說_中門外有_中【中点2個】 三車_上也。《割書:爲言》。故玄贊云。中根獨覺不_レ能_レ行_二 一乘因_一。不_レ 假_二佛神力_一。但應_レ藉_二佛智惠之用_一。如_下彼中子不_レ能_レ從_レ門。 【下段】 不_レ假_二 人手_一。但授_二机案_一令_二其自昇_一。從_レ舍與_上レ出《割書:マシト云》。下 根聲聞不_レ能_レ行_二大乘之因_一。亦不_レ能_レ因_二佛智惠力_一。應_レ與_二 之 ̄ニ神通_一。如_下彼小子不_レ能_レ從_レ門。不_レ《割書:ヲ以》能_レ昇_一レ【一点衍ヵ】案。但以_二衣 裓_一褁_レ之而出_上。《割書:乃至》下言_二方便_一。卽衣裓机案二力作用。彼旣 不_レ能_レ修_二-行大行_一。我用_二此二力_一頓授_二 二乘_一。令_レ得_三出_レ苦 成_二大覺_一耶。彼旣不_レ能_レ修_二-行大行_一。但欲_三此二方便頓拔_二- 濟於彼_一耶。此前生事。亦卽今生道成。已後觀_レ樹經_二-行於 三七日_一。思_二-惟是事_一《割書:云云》。 問。若爾此等正 ̄ク是慈恩之義。 何云_レ敍_二古師義_一。 答。慈恩正義以_二衣裓等_一爲_下思_二大乘果 化_一之喩_上。古師不_レ存_二此義_一。此喩義下亦有_下可_レ爲_二 二乘因 行_一之義_上。古師只存_二此義_一。非_二慈恩正意_一。故偏云_レ敍_二古人 義_一也。意云。望_二可_レ用之功能_一。可_レ云_二 二乘之因行_一。然而思 惟不_レ用故。爲_下思_二大乘果《割書:ヲ以ヤ》化 ̄セシト_一之喩_上。正契_二經意_一。故 云_下爲_二 二乘因行_一爲_二古人義_一。爲_二果化喩_一爲_中慈恩義_上《割書:爲言》。 問。若 爲(スル)_二 ̄ヲ二乘 ̄ノ因行_一爲_二慈恩正意_一者。有_二何失_一耶。 答。尤有_レ難也。故新羅𥥤法師乘章破云。門喩_二 一乘因_一。一 復狹少故。衣裓机案喩_二 二乘因_一。隨_レ宜而出。非_レ依_レ門故。 【右頁】 【枠外右上】 三三八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三末 【枠外右横下】 一〇二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雖_レ有_二此釋_一。理恐不_レ然。三子皆出_二 一門_一。如何偏喩_二大乘_一。 案等思而不_レ用。何得_レ譬_二於二因_一。故合文云。雖_レ有_二力無 所畏_一。而不_レ用_レ之。卽合喩中我身手有_レ力。當_下以_二衣裓_一。若 以_二机案_一從_レ舍出_上レ之。設用_レ之而出。不_レ簡_二 三子_一。何得_三偏 屬_二 二乘_一。故不_レ應_レ然《割書:云云》。《割書:已上依_二惠沼|等義_一論也之》二云。亦可_レ依_二潞府等 義_一。此師和_二-會玄贊上下文_一也。卽栖復 ̄ノ意 ̄ノ云。衣裓等是 佛果神通 ̄ト智惠之用。雖_レ不_レ用_レ之。然據_二思惟_一。若以_二衣裓 ̄ノ 神通力_一。誘_二聲聞子_一從_レ舍出_レ之。若以_二凡案 ̄ノ智惠力_一。誘_二獨 覺子_一從_レ舍出_レ之。望_二所誘之機根_一。說爲_二 二乘之因行_一。望_二能 誘之體性_一。說爲_二大乘果化 ̄ノ喩_一。謂思_下-惟以_二佛智惠大乘果_一 敎_中-化此等_上。故上下 ̄ノ文亦不_二相違_一《割書:爲言》。 問。若爾何此章 中破_レ之。 答。依_二此師義_一。章中所_レ破。是破_レ云_下唯以_二果智_一 爲_中 一乘體_上。慈恩正義。以_二因果理智_一爲_二 一乘體_一。故也。然 非_レ破_二衣裓等之義_一。故無_レ難也。《割書:此後師義。隨_レ|宜可_レ用之。》 章云。理亦不_レ然。聲聞。緣覺。不退菩薩。乘_二此寶車_一直至_二 道場_一。故通_二因位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章主破也。 意云。經中云_下 三乘倶乘_二寶車_一直至_中道場_上。其寶車體 ̄ハ是因 【下段】 位智。故知。一乘體亦通_二因智_一《割書:爲言》。 問。其經 ̄ノ正文如何。 答。第二卷偈云。與諸菩薩及聲聞衆。乘_二此寶乘_一直至_二 道場_一《割書:云云》。玄贊云。三乘倶登_二初地已上_一。乘_二此一乘種智_一 經_二兩 ̄ノ阿僧祇_一。方至_二佛位_一。若二乘者乘_二無漏敎及有漏乘_一。 一大阿僧祇 ̄アリテ方入_二初地_一。如_レ是摠名_二日夜劫數_一。三種 意生身。乘_二此無漏寶一乘_一故。直至_二道場佛之位_一矣。菩 提𣵀槃蘊_二-生道_一處 ̄ナルヲ名爲_二道場_一。或乘_二種智之因乘_一故。 至_二佛位中大般𣵀槃之道場【一点脱ヵ】也。或至_二佛果眞如道場_一。此 乃因乘 ̄ヨリ方至_二果乘_一《割書:云云》。正與_二章意_一同也。   永德三年《割書:癸|亥》十月廿二日於和州常樂寺此私記一   部六卷一筆寫之了《割書:傍【傍:四角で囲む】當卷書寫最結句|也[考【考:四角で囲む】八字朱書]》                少比丘 聖譽             法隆寺觀音院 高榮 唯識義卷第三《割書:末 終》 【左頁】 【枠外左上】 三三九【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四本 【枠外左横下】 一〇三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唯識義卷第四《割書:本》                   釋 眞興撰 章曰。勝鬘經中六法旣爲_二大乘_一故說。故通_二加行_一。至_二乘章 中當具顯示《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就_三 上所_レ論乘 名亦通_二因位_一。更引_二勝鬘經_一。顯_三亦通_二加行位_一也。 問。且 其六法者何。 答。彼經曰。如_三世尊說_二 六處_一。何等爲_レ 六。 謂正法住 ̄ト正法滅 ̄ト波羅提木叉 ̄ト毗尼 ̄ト出家 ̄ト受具足 ̄トナリ。 爲_二大乘_一故說_二此六處_一。何以故。正法住者。爲_二大乘_一故說。 大乘_一【一点衍ヵ】住者。卽正法住。正法滅者。爲_二大乘_一故說。大乘滅 者。卽正法滅。波羅提木叉 ̄ト。毗尼 ̄ト此二法者。義一名異。 毗尼者卽大乘學。何以故。以_三依_レ佛出家而受_二具足_一。故說。 大乘威儀戒 ̄ハ是毗尼。是出家。是受具足《割書:云云》。無垢稱經疏 曰。經論二藏善益名_レ住。除_レ障名_レ滅。戒中 ̄ニ略本名_二波羅 提木叉_一。廣律本名_二毗尼_一。此乃所學三藏之法。能學之人 名_二出家受具足_一。《割書:智周云。沙彌云_二出|家_一。大衆云_二受具足_一。》二乘人法合成_二 六處_一。旣 言_下皆爲_二大衆_一故說_上。故知。小學爲_二-成大 ̄カ因_一《割書:云云》。胡吉藏 ̄ノ 【下段】 勝鬘經寶窟云。 問。云何爲_二正法_一。云何爲_二住滅_一。 答。 依_二 ̄テイハヽ雜心_一。經律阿毗曇是名_二僧(俗イ)正法_一。三十七覺品是 名_二第一義_一。二種正法中。無漏正法一得不_レ失。不論_二住滅_一。 今正論_二敎法住滅_一。於_二敎法中_一。通論_二 三藏住滅_一。若別論正 辨_二戒律住滅_一。以_二戒律 ̄ハ正是出家人所行_一故。如_レ云_二戒律是 佛法壽命 ̄ナリ。戒律住故佛法住。戒律滅故佛法滅_一《割書:乃至》言_二 住滅_一者。有_二 二種住滅_一。一者時節興廢。有_二定期限_一。故有_二 住滅_一。如_二釋迦 ̄ノ正法千年。像法千年。末法萬年_一。所_三-以有_二 定數_一者。此是諸佛本願故爾《割書:乃至》。二者人行_レ法故。法則 久住。不_レ行_レ法法則便滅。雖_レ有_二 二意_一。正用_二此義_一。以_三勸_レ 人 行_二佛法_一故也。《割書:乃至》波羅提木叉。此云_二報解脱_一。持戒之因。 得_二解脱報_一解脱故。《割書:乃至》毗尼者此云_レ滅。謂滅_二現在身口七 非_一。離_レ過爲_レ稱《割書:乃至》。小乘法中受_二 十戒_一爲_二出家_一。受_二大戒_一 爲_二具足_一。大乘 ̄ニヲイテハ發_二菩提心_一爲_二出家_一。受_二菩薩戒_一爲_二具 足_一。又淨名云。發_二菩提心_一是則出家。是則具足《割書:乃至》爲_二大 乘_一故說 ̄ト者。此明_二說意_一。佛昔於_二小乘中_一說_二正法住_一者。說_三 大 ̄ノ住爲_二小 ̄ノ住_一。當_レ知。小住則是大住。是大住外無_二別小 【右頁】 【枠外右上】 三四〇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四本 【枠外右横下】 一〇四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住_一。如_下說_二大 ̄ノ因_一爲_中小 ̄カ果_上。大 ̄カ因之外無_二別 ̄ノ小果_一《割書:云云》。 《割書:此師說_二住滅_一。與_二慈|恩_一殊也。可_レ察也。》問。且就_二章家義_一。依_下 六法爲_二大乘_一故說_上。 如何可_レ知_三乘名亦通_二加行_一《割書:云云》。 答。六法之中初四是二 乘所學之法。後 ̄ノ二明_二 二乘能學之人_一。此二乗法 ̄ト人 ̄トヲ合 爲_二 六法_一。旣言_下爲_二大乘_一故說_上。明知。小乘之所學法 ̄ト能學 人 ̄ト。皆成_二大乘之因_一。此六法有_下運_二-載小乘人_一入_二大乘_一之 功能_上。故得_二乘名_一。故知。乘名亦通_二《割書:ト云コトヲ》加行_一。言_二加行_一。者 方便之異名也。 問其至_二乘章中_一當_二具顯說_一者。其乘章 文如何。 答。諸乘章曰。惣而言_レ之。敎理行果 ̄ヲ惣名爲_レ乘。 敎一乘者。謂詮_下順_二大乘_一 三藏_上敎法。故攝論曰。阿毗達磨 大乘經等。此正本敎大乘。亦法華經曰。我此九部法。入_二 大乘_一爲_レ本。又勝鬘經曰。正法住 ̄ト正法滅 ̄ト波羅提木叉 ̄ト 毗尼 ̄ト出家 ̄ト受具足 ̄トヲハ爲_二大乘_一故。說_二《割書:ト云リ》此六處_一。此 ̄ハ 方便敎大乘。故知。詮_二順大乘_一所_レ有言敎。若方便。若根本。 皆敎大乘。《割書:乃至》行大乘者。謂六度等。故無姓云。亦乘亦 大。故名_二大乘_一。又勝鬘經曰。正法住等。旣是行法名曰_二 大乘_一。《割書:乃至》若根本行。若方便行。皆行大乘《割書:云云》。《割書:理與_二果乘_一|非_二此所明_一。》 【下段】 《割書:故更不_レ|取_レ之。》 章曰。勝鬘經中。遮_二餘塵妄_一名_二 一實諦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 何。 答。是次出_二 一名 ̄ノ十三類_一之中。勝鬘經中有_二 六類名_一。 此卽第一標_下名_二 一實諦_一之名_上也。《割書:第十一 ̄ノ諦|章文也。》清素曰。遮_二餘 遍計依他虛妄_一。且說_二眞如_一名_二 一實諦_一。理實依他 ̄ヲモ亦得_レ 名_レ諦《割書:云云》。寶窟曰。言_二 一諦_一者。四諦之中。其唯簡取_二 一 ̄ノ 苦 ̄ノ滅諦_一。故名_レ 一。此一非_二虛妄變異_一。故名爲_レ諦《割書:云云》。問。 苦集二諦可_二是虛妄_一。豈彼道諦亦是虛妄耶。 答。基曰。 合_レ 二爲_レ文。惣名_二虛妄_一。據_レ實道諦虛而非_レ妄。《割書:護命記|文也。》彼經 文廣。故不_レ記_レ之。 章曰。顯_二法 ̄ノ根本_一亦名_二 一依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 標_下名_二 一依_一之名_上也。《割書:第十一 ̄ノ一|依章文也。》經曰。世尊一依者。一切依 ̄ノ 上。出世間 ̄ノ上上第一義依。所謂滅諦《割書:云云》。護命曰。慈恩 曰。謂彼滅諦 ̄ハ處 ̄トシテ無_二《割書:ヲ以》差別_一。名_レ 一。諸法之止住 處《割書:ナルヲ以》名_レ依《割書:云云》。 章曰。因_レ空爲_レ證。又是空 ̄カ性《割書:ナルヲ以》亦名爲_レ空《割書:云云》。 問。此 文意何。 答。是表_二名_レ空之名_一也。《割書:第九空義隱覆|眞實章文也。》經曰。世尊 【左頁】 【枠外左上】 三四一【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四本 【枠外左横下】 一〇五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如來藏智是如來空智《割書:云云》。因空爲證者。由_レ空_二遍計_一證_二 圓成理_一《割書:爲言》卽梵曰_二瞬若_一也。又是空性者。眞如是所執 空之性故《割書:爲言》。卽梵云_二瞬若多_一也。意曰。依_二 二義_一故。惣 名_レ空也《割書:爲言》。 章曰。彰_レ異_二出纏_一。顯_下攝_二佛德_一佛從_レ 中出_上。名_二如來藏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標_下名_二如來藏_一之名_上也。《割書:第八如來|藏章文也。》 素云《割書:考【考:四角で囲む】云版|本作曰》出纏名_二法身_一。今異_二出纏_一。故名爲_レ藏《割書:云云》。演曰。 眞如在_二因位中_一。爲_レ異_二出纏【一点脱ヵ】也。攝_二佛德_一者。眞如 ̄ハ佛實性 故。爲_レ攝_二佛德_一故也。佛從_レ 中出者。佛在_二因位_一從_二眞如_一出 故。爲_二佛從中_一也《割書:云云》。 問。彼經說_二 二種如來藏_一。謂空如來 藏 ̄ト不空如來藏。今此章所_レ說如來藏二中何。 答。不空 如來藏 ̄ナリ。何故爾者。空如來藏者。煩惱也。不空如來藏者。 在纏眞如。今此章說_二在纏眞如_一名_二如來藏_一。故云_レ爾也。 問。何以知_下煩惱名_二空如來藏_一在纏眞如_一名_中不空如來藏_上 耶。 答。玄贊第三曰。勝鬘經曰。有_二 二種如來藏空智_一。謂若 離若脱若斷若異一切煩惱藏。《割書:空如來|藏也》不離不脱不斷不 異不思議如來藏。《割書:不空如|來藏也》煩惱 ̄ハ有漏 ̄ナリ。虛妄不實能覆_二眞 如_一。名_二空如來藏_一。𣵀槃 ̄ハ無漏 ̄ナリ。體是無爲非_二虛妄法_一。由_レ延(ヒクニ)_二 【下段】 善緣_一斷_二諸煩惱_一。漸次 ̄ニ智起 ̄テ方便顯證名爲_二𣵀槃【一点脱ヵ】體性 非_レ空。因_レ空所_レ顯空之性故。煩惱 ̄ノ覆位名_二不空如來藏_一。 藏《割書:ト云ハ》覆隱 ̄ト因性義故。故在_二煩惱纏裏之位_一名_二如來藏_一。 出_二煩惱_一時名爲_二法身_一。卽此法身因_レ空。所_レ顯空 ̄ノ本性故。 亦名_二空如來藏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攝釋云。二 ̄ノ如 來藏《割書:ト云ハ》旣所緣境。謂空不空二種之藏。言_二空智_一者。卽是 如來緣_二 二藏_一智。《割書:乃至》妄法別起其體不_レ 一。是故名_レ離。可_下 以_二對治因緣_一易_上レ脱。始終變改目_レ之爲_レ異。經本無_レ有_二若 斷之言_一。或本不同。更勘_二餘書_一《割書:乃至》諸佛同體 ̄ニシテ義分 ̄タリ。 非_二全別體_一。故曰_二不離_一。眞常住不_レ可_二因緣易脱令_一レ失。故曰_二 不脱_一。始終不變《割書:ナルヲ以》名爲_二不異_一。妙出_二情分_一名_二不思義_一。經 本亦無_二不斷之言_一《割書:云云》。《割書:已上釋_二經|文_一也。》煩惱有漏等《割書:云》下 ̄ハ疏主 釋也。煩惱 ̄ハ虛妄能覆_二眞如_一。故名_二空如來藏_一。《割書:空者虛無義。如|來者眞如也。藏》 《割書:者覆隱|義也。》𣵀槃不_二虛妄_一。然煩惱所_レ覆未_レ顯_二-現位_一名_二不空如 來藏_一。《割書:不空者實有義也。|藏者如_レ前之。》文中云_二體性非_一レ空者。因_レ空所_レ顯空 之性故者。卽明_下此𣵀槃眞如理 ̄ノ出纏之位名_二法身_一。此法 身亦名_中空如來藏_上也。意曰。在纏眞如只名_二不空如來藏_一。 【右頁】 【枠外右上】 三四二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四本 【枠外右横下】 一〇六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出纏眞如名_二法身_一。亦名_二空如來藏_一《割書:爲言》。《割書:依_レ空所_レ顯空本性故|名_レ空。如來者如_レ 上。》 《割書:藏者因性義。|非_二覆義_一也。》問。楞伽經亦說_二 二種如來藏_一。與_二勝鬘經_一同歟 異歟。 答。名同義異。故彼經曰。阿梨耶識名_二空如來藏_一。 具足熏_二-習無漏法_一。故名_二不空如來藏_一《割書:云云》。 意曰。有漏第八識名_二空如來藏_一。法爾無漏種子名_二不空 如來藏_一《割書:爲言》。義准_レ 上可_レ察之。 章曰。明_二體不_レ染眞實法性《割書:ナリト云コトヲ》_一。名_二自性清淨心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標_下名_二自性清淨心_一之名_上也。 《割書:第十三自性清淨|隱覆章文也。》 意曰。眞如 ̄ハ諸法自性。煩惱 ̄ニ不_レ所_レ染。故 名_二自性清淨_一。以_二眞實義_一名_レ心也。《割書:具如第五|重成了。》 章曰。功德自體《割書:ナルヲ以》亦名_二法身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表_下名_二法身_一之名_上也。《割書:第七如來法|身章文也。》寶窟曰。以_二 一切 ̄ノ佛 法成就_一故。名爲_二法身_一《割書:云云》。 問。此名_二法身_一者。三身中 ̄ノ法 身歟。 答。爾也。卽出纏眞如名_二法身_一也。無量無邊 ̄ノ力無 畏等 ̄ノ大功德法 ̄ノ所依止故。名爲_二法身_一。非_二大牟尼名_レ法 ̄ト 之法身_一也。《割書:具如_二論第十卷之|第一門中成了_一。》 章曰。無垢稱經遮_三理有_二差別_一名_二不二法門_一《割書:云云》。 問。此 【下段】 文意何。 答。是標_下名_二不二法門_一之名_上也。 問。其不二法 門之體何物耶。 答。眞如 ̄ノ理也。 問。何故眞如云_二不二 法門_一。答。慈恩疏曰。今顯。無相眞如 ̄ハ理唯是一。恐_二聞_レ 一 定一 ̄ナリト_一不_レ說_二於一_一。但遮_二妄異_一故言_二不二_一。不二之理。 可_レ軌可_レ推。故名爲_レ法。此通生_二無漏智解_一。立以_二門名_一。據_レ 實眞如非_レ 二非_二不二_一。非_レ法非_二非法_一。非_レ門非_二非門_一。遮_レ 二 故強名_二不二_一。遮_二非法_一故名_レ法。遮_二非門_一故名_レ門《割書:云云》。 問。其云_レ遮_三理有_二差別_一之意何。 答。差別者二義。意曰。 遮_二理有_一レ 二《割書:爲言》。故疏云。二者差別之義。二與_二非二_一共倶 名_レ 二。一三四等名_二非二_一故《割書:云云》。 問。且云何名_二 二不二_一。 答。言_レ之有_二 三階 ̄ノ菩薩_一。各各說_レ之。卽初階有_二 三十一類 菩薩_一。文殊爲_二第二階_一。淨名爲_二第三階_一。故疏引_レ經云。華嚴 等以_レ 一爲_レ 二。法自在等以_レ 二爲_レ 二。甚深覺等以_レ 三爲_レ 二。光童等以_レ 五爲_レ 二。喜見等以_レ 六爲_レ 二。准_レ執_二 一等_一故 皆是二。此除_二分別及事差別_一名_二不二_一。故借_二其二名_一表_二 二及非二_一。非_二由_レ言_レ 二體唯詮_一レ 二故。初有_二 十六菩薩_一。以_レ 二爲_レ 二。後有_二 十五_一。以_二非二_一爲_レ 二。文殊師利以_二言心_一爲_レ 【左頁】 【枠外左上】 三四三【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四本 【枠外左横下】 一〇七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二。無垢稱以_レ有_レ說爲_レ 二《割書:云云》。又云。或三十一 ̄ノ菩薩以_二分 別執_一爲_レ 二。無分別理名_二不二_一。智會_二此理_一名_レ入_二不二_一。文 殊以_二言說_一爲_レ 二。離言法性名_二不二_一。智達_二此理_一名_レ入_二不 二_一。無垢以_二假智 ̄ト言說 ̄トヲ_一倶名爲_レ 二。諸法眞如爲_二不二_一。 正智 ̄カ眞 ̄ニ證名_レ入_二不二_一。故成_二各別_一《割書:云云》。 問。此三階不二 法門之起所以如何。 答。彼經云。時 ̄ニ無垢稱普 ̄ク問_二衆中 諸菩薩_一曰。云何菩薩善能悟_二-入不二法門_一。仁者皆應_下住_二 己辯才_一各隨_レ樂說_上《割書:乃至》時有_二菩薩_一名_二法自在_一。作_二如_レ是言_一。 生滅爲_レ 二。若諸菩薩了_二-知諸法本來無_レ生亦無_一レ有_レ滅 《割書:乃至》是爲_レ悟_二-入不二法門_一。《割書:乃至自餘三十人|洛說_二自義_一也。》如_レ是會中有_二諸 菩薩_一。隨_レ所_二了知_一各別說已。同時發_二-問妙吉祥_一言。云何菩 薩名爲_三悟_二-入不二法門_一。時妙吉祥告_二諸菩薩_一。汝等所_レ言 雖_二皆是善_一。如_二我意_一者。汝等此說 ̄ヲハ猶名爲_レ 二。若諸菩薩 於_二 一切法_一無_レ言無_レ說。無_レ表無_レ示。離_二諸戲論_一。絶_二於分 別_一。是爲_レ悟_二-入不二法門_一。時妙吉祥復問_二無垢稱_一言。我等 隨_レ意各別說已。仁者當_レ說。云何菩薩名爲_レ悟_二-入不二法 門_一。時無垢稱默然無_レ說。妙吉祥言。善哉善哉。如_レ是菩薩 【下段】 是眞悟_二-入不二法門_一。於_レ 中都無_二 一切文字言說分別_一《割書:云云》。 章曰。大惠經中表_レ無_二起盡_一。亦名_二不生不滅_一《割書:云云》。 問。此 文意何。 答。是表_下名_二不生不滅_一之名_上也。護命曰。楞伽經 名_二大惠經_一。告_二大惠菩薩_一故。或可_レ曰_二華嚴經_一《割書:云云》。 問。 其經正文如何。 答。四卷楞伽經第四曰。爾時大惠菩薩 復白_レ佛言。世尊如_二世尊說_一修多羅攝_二-受不生不滅_一。又世 尊說。不生不滅是如來 ̄ノ異名。云何世尊爲_二無性_一故。說_二不 生不滅_一。爲_二如來異名_一。佛告_二大惠_一。我說。一切法不生不滅。 有 ̄ト無 ̄トノ品不_レ現《割書:云云》。意曰。眞如無_二生滅起盡_一。故名_二不生 不滅_一。故云_二不生不滅是如來異名_一。言_二有無品不現_一者。有 者起也。無者盡也。無_二起盡_一故。云_二有無品不現_一也。卽如_二 中論所_レ說八不之義_一也。 章曰。𣵀槃經中彰_二法身因_一。多名_二佛性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 何。 答。是標_下名_二佛性_一之名_上也。 問。其經正文何。 答。 彼經中說_二佛性_一。處處非_レ 一也。今此章明_三眞如名_二佛性_一也。 故當_下彼經說_二理佛性_一之文_上。卽第二十五云。善男子。佛性 者非_二陰界入_一。非_二本無今有_一非_二有已還無_一《割書:云云》。第三十三 【右頁】 【枠外右上】 三四四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四本 【枠外右横下】 一〇八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曰。如_二佛所說_一。衆生佛性猶如_二虛空_一。廣說非_二 三世_一故《割書:云云》。 問。有垢 ̄ト無垢 ̄ト眞如中。何名_二佛性_一。 答。在纏眞如也。故 二諦章曰。在_レ因名_二佛性_一《割書:云云》。意曰。性者因義也。 問。約_レ 因有_二 二種_一。謂生因了因也。又有_二 三種_一。謂應得因。加行因。 圓滿因也。此等中何因耶。 答。在纏眞如。是三因中應 得因。非_二餘因_一故惠日論曰。眞如爲_二應得因_一《割書:云云》。 問。且 此二因 ̄ト三因 ̄ト之體如何。 答。惠日論曰。眞如爲_二應得因_一。 菩提心爲_二加行因_一。菩提心及所起行爲_二圓滿因_一。圓滿因謂 福惠行 ̄ナリ。果圓滿《割書:ト云ハ》謂智斷恩德。《割書:已上說_二|三因_一。》然應得因望_二 應 ̄ト化 ̄トノ身_一。可_レ通_二生了_一。爲_二依_レ彼起_一。疎名_二生因_一。若准_二𣵀槃 經_一。只名爲_レ了。如_三 地望_レ芽爲_二了因_一故。由_レ有_レ如故。得_レ有_二應 化_一。可_レ爲_二了因_一。若望_二法身_一非_二生了攝_一。《割書:已上說_二|二因_一。》問。如_三種生_レ 芽爲_二生因_一。如_三燈照_レ物爲_二了因_一。何眞如望_二應化身_一。通_二生 因_一耶。 答。此云_二生因_一。非_レ如_三種生_レ芽名_二生因_一。佛 ̄ノ應化身 依_二眞如_一生起故說_二眞如_一假名_二生因_一。若准_二𣵀槃經_一。可_レ名_二 了因_一也。 問。以_二 三因_一得_二 ̄コト三身_一如何。 答。最勝疏曰。 自性法身卽應得因《割書:ヲ以》得 ̄ス。應得因體卽眞如是。應化二 【下段】 身卽加行因 ̄ト圓滿因《割書:トヲ以》得 ̄ス。發心名_二加行_一。修足名_二圓滿_一。 卽六度是《割書:云云》。 問。𣵀槃經曰。眞如名_二佛性_一者。若只有 性有情之眞如 ̄カ。若通_二無性_一耶。 答。佛地論會_二𣵀槃經_一 有_二 二釋_一。卽文云。雖_下餘經中宣_中-說一切有情之類皆有_二佛 性_一皆當_上二作物_一。而就_二《割書:テ云》眞如法身佛性_一。或就_二少分一切有 情_一。方便《割書:ヲ以》而說《割書:云云》。初釋不_レ簡_二有性無性_一。約_二眞如理性_一。 名_二皆有佛性_一《割書:爲言》。後釋只約_二有性_一名_レ有_二佛性_一《割書:爲言》。然惠 日論曰。無性眞如不_レ名_二佛性_一者。依_二後釋_一云_レ爾也。 問。 約_二佛性_一有_レ幾。 答。有_二 三種_一。一理佛性。《割書:眞如|也》二行佛性。 《割書:有漏無漏萬行。|通_二種子現行_一。》三隱密佛性。《割書:煩惱陰界入等也|具如_二惠日論_一也》意曰。在纏眞如。 是佛果𣵀槃四德之因。故名_二理佛性_一。六度等萬行。成_二佛果 菩提四智_一之因。故名_二行佛性_一。貪嗔等是所斷法 ̄トシテ生_二能 斷智_一。如_三糞爲_二火因_一。故名_二隱密佛性_一。如_二莊嚴論婬欲卽是 道等_一也。 章曰。楞伽經中表_レ離_二言說_一。名_二不思議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 何。 答。是表_下名_二不思議_一之名_上也。 問。其經正文如何。 答。十卷經第二云。大惠。我說。常 ̄ト不可思議 ̄ト第一義常 ̄ト 【左頁】 【枠外左上】 三四五【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四本 【枠外左横下】 一〇九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不可思議 ̄トハ與_二第一義相_一。因果相應。以_レ離_二有無_一 故。以_二肉身證 ̄スル相_一故。《割書:四卷經第一文似_レ|此。故不記之》唯識論第十釋_二不 思議_一云。超_二-過尋思 ̄ト言議 ̄トノ道_一故《割書:云云》。正與_レ章同也。 章曰。瑜伽等中。顯_レ不_レ可_二施設_一。名_二非安立_一《割書:云云》。 問。此 文意何。 答。是標_下名_二非安立_一之名_上也。 問。何故眞如名_二 非安立_一。 答。六十四曰。云何非安立眞實。謂諸法眞如 ̄ノ 圓成實 ̄ノ自性聖智 ̄ノ所行。聖智 ̄ノ境界。聖智 ̄ノ所緣《割書:云云》。意 曰。眞如以_レ非_二凡智所行_一故。名_二非安立_一也。唯識疏第一 曰。施設者。安立異名。卽假設義《割書:云云》。然此六十四文。不_レ 相_二-對安立_一。故取_二 一名_一也。《割書:具如_二 二名|之中_一也。》 章曰。攝大乘等顯_二此遍常等_一名_二圓成實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 意何。 答。是標_下名_二圓成實_一之名_上也。 問。何故眞如名_二 圓成實_一。 答。攝論第四云。由_二無變異性_一故名_二圓成實_一。 又由_二清淨所緣性_一故。一切善法 ̄ノ最勝性故。由_二最勝義_一名_二 圓成實_一《割書:云云》。無性釋曰。由_二無變異性_一故。名_二圓成實_一等 者。應_レ知。此性常無變故。又由_二清淨所緣性_一故。一切善 法最勝性故。圓滿 ̄ト成就 ̄ト眞實 ̄トヲ爲_レ性《割書:云云》。唯識論曰。二 【下段】 空所_レ顯圓滿。成就諸法實性 ̄ナルヲ名_二圓成實_一。顯_三此遍常 體非_二虛謬_一《割書:云云》。 疏曰。由_二此眞如_一。一者體遍。無_二處 ̄トシテ 無 ̄コト_一故。卽是圓滿義。二者體常 ̄ナリ。非_二生滅_一故。卽是成 就義。三者體非_二虛謬_一。諸法眞理。法實性故《割書:云云》。 章曰。對法論等明_レ非_二妄倒_一。名曰_二眞如_一《割書:云云》。此文意何。 答。是標_下名_二眞如_一之名_上也。 問。何故眞如名_二眞如_一。 答。 彼論第二曰。何故眞如說名_二眞如_一。由_三彼自性無_二變異_一故。 謂一切時 ̄ニ無我 ̄ノ實性無_二改轉_一。故。說_二無變異_一。當_レ知。此 ̄ハ 則 ̄チ是無我性。離_二 二我_一故《割書:云云》。唯識第二曰。理非_二妄倒_一 故曰_二眞如_一《割書:云云》。此文正與_レ章同也。《割書:具如_二 上識實|性之中論了_一》 章曰。此十三類名 ̄ハ唯所觀理。唯眞智境。恐_二文繁廣_一。略擧_二 爾所(ソコハクヲ)_一。非_二更 ̄ニ無_一也《割書:云云》。此文意何。 答。是結也。如_レ文易_レ知 之。章曰。謂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 性。法定。法住。法位。眞際。虛空界。無我。勝義。不思議 界等十四名 ̄アリ。如_二大般若廣釋_一。合_レ前三十一單名《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標_下眞如亦名_二法界等_一之異名_上也。 問。何故眞如亦名_二法界等_一。 答。法界者中邊論曰。 【右頁】 【枠外右上】 三四六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四本 【枠外右横下】 一一〇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由_二聖法 ̄ノ因義_一。說爲_二法界_一。以_二 一切聖法緣_レ此生_一故。此中 界者卽是因義《割書:云云》。 法性者。唯識疏第九曰。性者體義。 一切法體。故名_二法性_一《割書:云云》。 不虛妄性者。唯識疏九曰。 湛然離_レ《割書:ヲ以》倒名_二不虛妄_一《割書:云云》。 不變異性者。對法論曰。 謂一切時。無我實性無_二改轉_一故。說_二無變異_一《割書:云云》。 平等 性者。理趣分疏曰。遍_二諸法_一故。名_二平等性_一《割書:云云》。 離生性 者。理趣分疏曰。離_二生滅_一故名_二離生性_一《割書:云云》。 法定者。珠 曰。諸法之中其性定有。故名_二法定_一《割書:云云》。法住者。玄贊云。 眞如住_二-在諸法之中_一。體性常有《割書:ナルヲ以》名爲_二法住_一《割書:云云》。法 位者。玄贊云。法有_二染淨_一。離_レ染得_レ淨分位顯_レ之。名爲_二法 位_一《割書:云云》。眞際者。中邊論曰。由_二無倒義_一說爲_二實際_一。非_二諸 顚倒 ̄ノ依緣事_一故《割書:云云》《割書:眞與實|同也。》虛空界者。對法論曰。虛空 ̄ト者 謂_二無色_一。性容_二-受一切所作業_一故《割書:云云》。無我者。唯識疏云。 性離_二 二我_一名_二無我_一《割書:云云》。勝義者。中邊云。由_二聖智 ̄カ境 ̄ノ義_一 說爲_二勝義_一。是最勝智 ̄カ所行義故《割書:云云》。不思議界者。珠曰。 名言路絶尋思道息。故名_二不思議_一《割書:云云》。《割書:如_二 上|記了_一。》已上十四名 之中。法界等十一名。大般若經第二百九十六別說_レ之。 【下段】 法位 ̄ト無我 ̄ト勝義之三名。無_二彼經中_一也。《割書:法位名有_二法華經_一。無|我勝義之名。有_二 中邊》 《割書:論_一|也。》 又此等名釋。處處不同。今只述_二 一一釋_一也。 章曰。二名有_レ 四。瑜伽論中。施設。非施設。淺深異故。名 爲_二安立非安立諦_一。卽勝鬘經 ̄ニ有作四聖諦。無作四聖諦 《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出_二 二名之類_一也。此中先標_下 名_二安立非安立_一之名_上也。 問。先云何名_二安立非安立_一。 答。 瑜伽六十四曰。眞 ̄ノ義 ̄ニ略有_二 六種_一。謂世間成眞實《割書:乃至》安立 眞實。非安立眞實。《割書:乃至》云何安立眞實。謂四聖諦。苦由_レ苦 故《割書:乃至》道由_レ道故《割書:乃至》云何非安立眞實。謂諸法眞如《割書:云云》。 問。何故四聖諦名_二安立_一。眞如名_二非安立_一。 答。以_三 四諦中 安_二-立四世俗_一故。名_二安立_一。一眞法界非_三 四諦中所_二安立_一故。 名_二非安立_一。《割書:四世俗者。|至_レ 下可_レ知。》問。章曰。卽勝鬘經有作四聖諦等 《割書:云云》。如何安立非安立。亦可_レ云_二有作無作_一。 答。安立非 安立者。新人之言也。有作無作者。古人之詞也。故云_レ爾 也。 問。爾其有作無作四聖諦之體如何。 答。玄贊七 曰。有作四聖諦者。分段生死十二因緣名_レ苦。煩惱及業 名_レ集。擇滅名_レ滅。生空智品名_レ道。無作四聖諦者。變易 【左頁】 【枠外左上】 三四七【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四本 【枠外左横下】 一一一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生死五蘊名_レ苦。所知障名_レ集。無住𣵀槃名_レ滅。法空智品 名_レ道《割書:云云》。 問。瑜伽安立非安立 ̄ハ四諦及一眞法界 ̄トナリ。 勝鬘有作無作。倶是四諦 ̄ナリ。無作與_二非安立體_一義旣殊。 而何云_レ同耶。 答。古德云。章主意云。舊人云_二有作無 作_一之詞 ̄ト新人云_二安立非安立_一之詞 ̄ト義意是同《割書:爲言》。非_レ謂_二 瑜伽所說安立非安立 ̄ト勝鬘所說 ̄ノ有作無作 ̄ト卽是同體_一 也。今謂不_レ爾。勝鬘經所說 ̄ノ無作四諦 ̄ヲ名_二非安立_一有_二 二義_一。卽一微隱難_レ知。非_二麤淺境_一。名_二非安立_一。此義與_三瑜 伽論云_二非安立_一頗殊也。二或隨觀_二-察二空眞如_一。不_レ《割書:ヲ以》作_二 別觀_一名_二非安立_一。此義與_二瑜伽非安立_一是同也。今章家依_二 後義_一相攝也。幽贊釋_二無作四諦_一。出_二此二義_一。唯識疏中 唯出_二後義_一。故彼文說_二加行位_一云。此位菩薩於_二安立諦非 安立諦_一。皆亦學 ̄シ緣 ̄ス。或惣作_二 ̄ル一實眞如 ̄ト_一或別作_二 ̄シ二 空 ̄ト_一。別《割書:初二|心》惣《割書:第三|心》三心非安立《割書:ヲ以》不_三唯作_二 四諦差別觀_一。 勝鬘經說_二有作無作四諦_一。無作四諦《割書:ト云ハ》卽非安立有_二差 別名言_一者。名_二安立_一無_二差別_一離_二 ̄ヲハ名言_一者非安立也《割書:云云》。 旣以_二勝鬘經 ̄ノ無作四諦_一。同_二 一實二空非安立_一故知。瑜伽 【下段】 非安立 ̄ト勝鬘無作諦 ̄トハ體義是同《割書:爲言》。然攝釋會云。非安 立《割書:ト云》名通_二於二義_一。一唯廢詮。與_二無作_一別。卽瑜伽 ̄ノ非安立 諦。唯是一也。二言_レ非者卽是無義。安立者是作。名字 有_レ ̄トモ別義體無_レ差。經云_二非安立_一。故卽無作也《割書:云云》。《割書:今案_二初|義_一與_二》 《割書:疏意_一違。後|義無_レ難也》 問。何故勝鬘說_二有作無作四諦_一。 答。玄贊 云。若依_二法體_一有_レ麤有_レ妙。能知之智有_レ 上有_レ 下。勝鬘依_レ 此說_レ有_二 八諦_一。謂有作四聖諦。無作四聖諦。如_レ是八聖諦 非_二 二乘所知_一。卽新經曰。安立諦非安立諦《割書:云云》。 問。若 言_三如_レ是八聖諦非_二 二乘所知_一者。何惣聊簡章云_下聲聞知_二 有作_一佛知_中無作_上耶。 答。彼經云。如_レ是八聖諦。如來說_二 四聖諦 ̄トモ_一。如_レ是四無作聖諦義。唯如來應正等覺 ̄ノミ事究 竟《割書:シ玉ヘリ》。非_二阿羅漢。辟支佛 ̄ノ事究竟_一《割書:云云》。以_レ之可_レ會_レ之。 《割書:彼經亦名_二有量無量|四聖諦_一可_レ知_レ之》 章曰。𣵀槃經中亦名_二勝義 ̄ト世俗 ̄トノ二諦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 意何。 答。是標_下名_二勝義世俗_一之名_上也。 問。約_二 二諦_一各 有_二 四重_一其何。 答。勝義四重者。一世間勝義。謂蘊處 界等。二道理勝義。謂四聖諦等。三證得勝義。謂二空眞 【右頁】 【枠外右上】 三四八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四本 【枠外右横下】 一一二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如。四勝義《割書:云云》。謂一眞法界 ̄ナリ。世俗 ̄ノ四者。一世間世俗。 謂瓶軍林我有情等。二道理世俗。謂蘊處界等。三證得 世俗。謂四諦因果等。四勝義世俗。謂二空眞如也。 問。 云何名_二世俗勝義_一。 答。二諦章曰。一世俗諦。亦名_二隱 顯諦_一。二勝義諦。舊名_二第一義諦_一。亦名_二眞諦_一《割書:乃至》有無體 異。事理義殊。深淺不同。詮旨各別。故於_二 二諦_一各有_二 四 重_一《割書:乃至》世 ̄ハ謂 ̄ク隱義。可毀壞義。俗 ̄トハ謂顯現。隨世流 ̄ノ義 ̄ナリ。 諦謂實義《割書:乃至》勝謂殊勝。義有_二 二種_一。一境界名_レ義。二道理 名_レ義《割書:云云》。珠曰。𣵀槃經說_二 七番二諦_一。初一番依_レ 人明_二 二 諦_一。後六番依_レ法明_二 二諦_一。今隨_二其所應_一名_二勝義世俗_一《割書:云云》。 《割書:具如_二 二|諦章_一之》 章曰。顯揚論中。能詮所詮名_二名事二法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 意何。 答。是標_下名_二名尋思。事尋思_一之名_上也。 問。其名 事二法 ̄ノ體何。 答。名者能詮相。事者所詮相也。是卽彼 論說_二 五相_一之中。初二相也。 問。其五相《割書:ト云ハ》何。 答。論 十二曰。復有_二 五相_一。一所詮相。二能詮相。三此 ̄ノ二 ̄カ相屬 相。四執著相。五不執著相。所詮相者。謂相等五法。如_二 【下段】 五法藏說_一《割書:五法藏者。犢子部所立之法也。卽三世。無|爲。不可說也。可_レ見_二燈第二及大般若等_一。》能詮相者。謂 卽於_二彼法_一依_二-止名等_一。爲_レ詮_二諸法自體 ̄ト差別 ̄トヲ_一。所有言 說。此亦能顯_二遍計所執自體_一《割書:云云》。《割書:餘三義非_二此所明_一。|故不_レ記_レ之。》卽意 曰。相名分別正智眞如。此五法爲_二所詮相_一。於_二此五法_一。 爲_レ詮_二自性差別_一。所_レ發言說 ̄ヲ爲_二能詮相_一。名爲_二名事二法_一 《割書:爲言》。 問。且相名等之體何。 心心所法。變似_二所詮_一 爲_レ相。似_二能詮_一爲_レ名。能變心等爲_二分別_一。無漏心等爲_二正 智_一。空理爲_二眞如_一也。《割書:有_二多說_一。具如_二|唯識第八卷云_一。》 問。以_二此所詮能詮 相_一。相_二-攝三性_一如何。 答。唯識論曰。又聖敎中說_レ有_二 五 相_一。此與_二 三性_一相攝云何。所詮能詮各具_二 三性_一。謂妄所 計 ̄ノヲハ屬_二初性_一攝。相 ̄ト名 ̄ト分別 ̄トヲハ隨_二其所應_一所詮 ̄マレ能 詮 ̄マレ屬_二依他起_一。眞如 ̄ト正智 ̄トヲハ隨_二其所應_一所詮能詮屬_二 圓成實_一。後得變似_二能詮相_一故《割書:云云》。《割書:後三相無用|故不_レ記_レ之。》疏曰。前五 事中。相名分別三事之中。取_二分別 ̄ノ全 ̄ト相 ̄ト名 ̄トノ少分_一。是 所詮相 ̄ナリ。由_二名亦所詮_一故。相名少分 ̄ハ是能詮相。由_二名亦 相_一故。今此三法隨_二其所應_一。所詮能詮屬_二依他起_一。唯說_二 染分 ̄ノ依他起_一故。眞如全 ̄ト正智少分 ̄トハ是所詮相。正智少 【左頁】 【枠外左上】 三四九【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四本 【枠外左横下】 一一三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分 ̄ハ是能詮相 ̄ナリ。此依_二無倒_一釋_二-成實性【一点脱ヵ】故攝_二正智_一。隨_二此 所應_一。所詮 ̄マレ能詮 ̄マレ屬_二圓成實_一。後得 ̄ト正智 ̄ト亦能變似_二 能詮相_一故《割書:云云》。 問。既有_二 五相_一何故不_レ取_二 五名_一耶。 答。 第三第四 ̄ハ遍計依他 ̄ナリ。非_二唯識之別名_一。第五雖_二圓成_一不_二 相對_一故也。珠曰。四尋思中。說_二此二法_一名_二名尋思。事尋思_一 故曰。能詮所詮名_二名事二法_一《割書:云云》。故知。不_レ取_二後三_一《割書:爲言》 章曰。此之三名通_二能所觀_一。亦眞亦俗。初中後智《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此上所_レ標三類 ̄ノ二名。通_二能觀智 ̄ト所 觀境_一。亦通_二眞諦俗諦_一。其能觀智通_二加行智 ̄ト根本智 ̄ト後 得智_一《割書:爲言》。 章曰。攝大乘等。顯_二所執無_一名_二生法二無我_一。亦通_二能所觀_一。 唯眞非俗。通_二初中後智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答。是標_下 名_二 二無我_一之名_上也。 問。云何名_二生無我等_一。 答。補特 伽羅者。數取趣義也。古人云_レ 人。新人云_レ生。眞如及加 行等 ̄ノ智 ̄トハ無_二此生我執_一故。名_二生無我_一也。諸法別別 ̄ノ體 名_二法我_一眞如及三智無_二此法我_一故。名_二法無我_一也。 問。 攝論文如何。 答。第八頌曰。諸菩薩 ̄ノ所緣 ̄ハ不可言法 【下段】 性 ̄ナリ。是無分別智無我性 ̄ノ眞如《割書:云云》世親釋曰。不可言 法性者。謂由_二遍計所執自性_一。一切諸法皆不可言。何等名 爲_二不可言性_一。謂無我性所_レ顯眞如遍計所執 ̄ノ補特伽羅 及一切法 ̄ト。皆無_二自性_一。名_二無我性_一。卽此無性所_レ顯有_レ《割書:ヲ以》 性。說名_二眞如_一《割書:云云》。《割書:無性釋|意同也。》 問。攝論文云_二無我性眞如_一。何 云_レ通_二能觀_一。 答。以_二所緣眞如無我之義_一。顯_二能緣三智 無我之義_一也。清素曰。若言_二 ̄キニハ【ト脱ヵ】無我理_一唯是所觀。非_二能 觀_一。若言_二 ̄トキニハ無我智_一唯是能觀。非_二所觀_一。今但惣云_二生法 二無我_一。故通_二能所觀_一諸皆敎_レ此《割書:云云》。智周曰。能觀智亦 名_二 二無我法_一。故或云。以_三能觀智作_二彼無我 ̄ノ解行_一轉名_二 無我_一。如_下 十六行所觀倶名爲_上レ苦。故無漏智觀於_二苦諦_一亦 名爲_レ苦《割書:云云》。 問。能觀無我智。通_二加行後得_一。何云_二唯 眞非俗_一。 答。加行智緣_二似眞如_一。故隨_二所緣_一云_二唯眞【一点。脱ヵ】非 後得智 ̄ノ疎緣_二前眞如_一。故隨_二所緣_一亦云_二唯眞_一也。又可_レ云。 加行智非_二唯地前加行智_一。是地上加行智也。故義演曰。 問。加行後得 ̄ト二 ̄ナカラ能作_レ影緣。云何差別。 答。疎親 不同 ̄ナリ。謂加行疎故。若八地以上無_二別體加行智_一。唯有_二 【右頁】 【枠外右上】 三五〇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四本 【枠外右横下】 一一四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義說加行智_一謂後得智 ̄ノ進趣 ̄ノ行故。 問。佛果中亦有_二義 說加行智等_一。 答。不_レ然。一切加行皆無_レ有故。若別體 加行智者。唯有_二 七地以下_一《割書:云云》。《割書:此義|好也》言_二初中後智_一者。加 行 ̄ト根本 ̄ト後得 ̄ト也。加行智如_二瘂者求_一レ受_レ義。根本智如_二瘂 者正受_一レ義。後得智如_二非_レ瘂者正受_一レ義也。《割書:具如_二攝論|第八_一也。》 章曰。三名有_レ 四。解深密等顯_二 一切法有無事理種類差 別_一。名爲_二 三性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三名有_二 四 類_一之中。先標_下名_二 三性_一之名_上也。清素曰。依圓爲_レ有。遍 計爲_レ無。依他名_レ事。圓成名_レ理。種類各別《割書:ナルヲ以》分爲_二 三 性_一《割書:云云》。問。彼經文如何。 答。彼經第二云。謂諸法相 略有_二 三種_一。何等爲_レ 三。一者遍計所執相。二者依他起相。 三者圓成實相。云何諸法遍計所執相。謂一切法 ̄ノ名《割書:ヲ以》 假安立 ̄スハ自性差別《割書:乃至》云何諸法依他起相。謂一切法 ̄ノ緣 生自性《割書:乃至》云何諸法圓成實相。謂一切法平等眞如《割書:云云》。 《割書:具如_二唯識|論第八_一之》 章曰。顯_三 三倶無_二遍計所執_一。亦名_二 三無性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 意何。 答。是標_下名_二 三無性_一之名_上也。 問。彼經文何。 【下段】 答。同卷曰。勝義生當_レ知。我依_二 三種無自性 ̄ノ性_一。密意說 言_三 一切諸法皆無_二自性_一。所謂相無自性性 ̄ト生無自性性 ̄ト 勝義無自性性 ̄トナリ。善男子。云何諸法相無自性性。謂諸 法遍計所執相。何以故。此由_二假名安立_一爲_レ相。非_下由_二自 相《割書:ヲ以》安立_一爲_上レ相。是故說名_二相無自性性_一。云何諸法生無 自性性。謂諸法依他起相。何以故。此由_二依他緣力_一故有。 非_二自然有_一。是故說名_二生無自性性_一。云何諸法勝義無自 性性。謂諸法由_二生無自性性_一故。說名_二無自性性_一。卽緣生 法亦名_二勝義無自性性_一。何以故。於_二諸法中_一。若是清淨所 緣境界 ̄タルコトハ我顯_二-示彼_一。以爲_二勝義無自性性_一。依他起相 非_二是清淨所緣境界_一。是故亦說 ̄テ名爲_二勝義無自性性_一。後 有_二諸法圓成實相_一。亦名_二勝義無自性性_一。何以故。一切諸 法無我性。名爲_二勝義_一。亦得_三名爲_二無自性性_一。是一切法勝 義諦故。無自性性之所_レ顯故。由_二此因緣_一名爲_二勝義無自 性性_一《割書:云云》。然唯識論中。唯說_二圓成勝義無自性性_一。不_レ說_二 依他_一也。《割書:具如_二彼論|九_一也。》 章曰。此二唯所觀。亦通_二 三智 ̄ト眞俗二境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 【左頁】 【枠外左上】 三五一【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四本 【枠外左横下】 一一五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意何。 答。此明_下 三性三無性之名。唯成_二所觀境_一。通爲_二 加行根本後智_一所_レ緣故。通_中眞俗之境_上也。 問。何故此二 名唯成_二所觀境_一。 答。攝論說_二 十殊勝_一 中。名_二所知相殊 勝_一。故唯成_レ境也。意云。三性三無性。是三智之所應知 ̄ノ境 故。云_二所知相_一也。 章曰。若言_二 三性等觀_一者。唯能觀。非_二所觀_一。通_二 三智及眞 俗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三性等之名。若加_二觀 ̄ノ言_一 云_二 三性觀等_一之時。唯是能觀。卽通_二 三智及眞俗諦_一《割書:爲言》。 問。遍計所執非_二能觀_一。何名_二 三性觀_一。 答。觀_二 三性_一故名_二 三性觀_一。如_二青瘀觀_一也。 章曰。瑜伽等中明_二離繋之方便_一。亦名_二 三解脱門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標_下名_二 三解脱門_一之名_上也。清素曰。 能觀之智離_二繋縛_一故。名_二解脱門_一。謂此三智是入_二淨土_一之 所由處。故名爲_レ門《割書:云云》。 問。其三解脱門者何。 答。二 十八曰。一空解脱門。二無願解脱門。三無相解脱門《割書:云云》 問。何故名_二空解脱門等_一。 答空者所觀之境也。解脱 門者。能觀智之名也。隨_レ境立_レ名。故云_二空解脱門_一也。餘 【下段】 二准_レ之。 問。其空 ̄ノ境等《割書:云ハ》體何物。 答。謂_レ之有_二 二義_一 一云。若約_二偏增_一。所執爲_二空境_一。依他爲_二無願境_一。圓成爲_二 無相境_一。《割書:此依_二瑜伽|一相義_一也。》二云。空 ̄ト無願 ̄ト無相境。一一各通_二 三 性_一。《割書:此依_二無垢稱經不|二法門品義_一也。》 問。且就_二初義_一何故所執名_二空境_一餘 二准_レ之。 答。所執 ̄ハ體性都無故名_二空境_一。依他不_レ可_二願 求_一。故名_二無願境_一。圓成離_二 十相_一故。名_二無相境_一。《割書:十相者。五|塵及生異滅》 《割書:男女|也》 問。就_二後義_一。一一境各通_二 三性_一之意何。 答。所執 無_二我我所_一故名_二空境_一。不_レ可_二願求_一故名_二無願境_一。無_二 十 相_一故名_二無相境_一。依他無_二我我所_一故名_二空境_一。不_レ可_二願求_一 故名_二無願境_一。無_二遍計執種種相_一故名_二無相境_一。圓成無_二我 我所_一故名_二空境_一。離_二諸戲論_一無_二願求_一故名_二無願境_一。無_二 十 相_一故名_二無相境_一也。《割書:具如_二唯識論|第八_一之。》 問。其云_二離繋之方便_一 意何。 答。離繋者解脱義。卽究竟果也。方便者門義。卽 因位本後二智也。《割書:三解脱之差別不同。如_二唯|識疏九竝別抄燈等_一之。》 章曰。表_レ印_二深理_一名_二 三無生忍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標_下名_二 三無生忍_一之名_上也。印者忍可決定義。深理 者眞如理也。無生忍者無漏智也。 問。其三者何。 答。 【右頁】 【枠外右上】 三五二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四本 【枠外右横下】 一一六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一本性無生忍。二自然無生忍。三惑苦無生忍也。 問。 何故名_二無生忍_一。 答。唯識疏九曰。忍者智也。證印名_レ 忍。第七十四 ̄ト顯揚第六 ̄トノ文皆同。文意可_レ解。緣_二此三 性_一生_二 三忍_一也。遍計所執 ̄ハ本體無生。依他緣 ̄ヨリ起 ̄ハ無_二自 然生_一。證_二圓成_一時惑苦不_レ起。是名_二 三種無生忍別_一《割書:云云》。 問。此無性忍 ̄ヲハ何位 ̄ニカ得耶。 答。疏九曰。顯揚曰。此三 忍在_二不退地_一。卽初地已去證_二 三性_一時。得_二此三_一也《割書:云云》。 伽抄曰。八地得_二無生忍_一。初地亦得_二此二_一。何別耶。義曰。 顯揚六曰。初地斷_二 二 ̄ノ分別執_一故。得_二本來無生忍_一。八地以 去眞俗雙行。得_二自然惑苦二 ̄ノ無生忍_一。又以前得_二分段無 生忍_一。八地以去證_二變易無生忍_一。又初地 ̄ハ不入惡趣無生 忍 ̄ナリ。八地 ̄ノハ不有漏心間生無生忍等《割書:云云》。 章曰。唯能觀非_二所觀_一。唯本後二智。通_二眞及俗_一《割書:云云》。 問。 此文意何。 答【。】是明_三 三解脱門三無生忍之二名 ̄ハ唯是能 觀智 ̄ナリ。亦唯根本後得 ̄トノ智 ̄ナリ。通_二《割書:ト云コトヲ》眞諦俗諦_一也。 問。三解脱門是離繋之方便《割書:ト云ヘリ》。何非_二加行智_一。 答。 演曰。離_二繋縛_一之方便 ̄ナレトモ而唯取_二無漏_一故除_二加行_一《割書:云云》。 【下段】 章曰。四名有_レ 四。菩薩地中明_二義惣集_一。名_二 四鄔陀南_一。諸 行無常。有漏皆苦。諸法無我。𣵀槃寂静《割書:云云》。 問。此文 意何。 答。是四名有_レ 四之中。先標_下名_二 四鄔陀南_一之名_上 也。 問。何故說_二 四鄔陀南_一。答。四十六云。後有_二 四種法 嗢陀南_一。諸佛菩薩欲_レ令_二有情清淨_一故說《割書:云云》。 問。且嗢 陀南者。梵語 ̄ト唐言 ̄ト如何。 答。惣有_二 四譯_一。一伽抄云。 鄔陀南者。此云_レ說也。卽世尊常誦說_レ之。二同抄云。若 言_二嗢陀南_一之時。名_二攝散_一。卽以_二略偈_一而攝_二長行_一《割書:云云》。 三無垢稱疏曰。梵云_二嗢陀南_一。此云_二略集_一。敎略集也。四 若云_二鄔陀南_一。此云_二集施_一。卽諸輕【經ヵ】中集_レ義之偈。謂以_二偈 頌_一集_二諸義理_一。施_二諸學者_一名爲_二集施_一《割書:云云》。又伽抄第一云。 此云_二集施_一。陀南者施也。嗢者集義也。以_二少略言_一集_二-合 多法_一。施_二諸學者_一。令_レ易_二受持_一。故名_二集施_一《割書:云云》。與_二第四義_一 同也。 問。旣有_二 四不同_一。章家可_レ依_レ何。 答。存_二第四譯_一 也。 問。其諸行無常等 ̄ノ差別如何。 答。諸行無常者。有 爲法 ̄ノ共相也。諸法無我者。一切有爲無爲法 ̄ノ共相也。𣵀 槃寂静者。無爲法 ̄ノ共相也。 問。此四句 ̄ハ何 ̄レノ經所說 【左頁】 【枠外左上】 三五三【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四本 【枠外左横下】 一一七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耶。 答。海龍王法印經之所說也。《割書:義淨三|藏譯也》 章曰。大智度論顯_二宗差別_一名_二 四悉檀_一。一世界悉檀。二 第一義悉檀。三對治悉檀。四各各爲人悉檀《割書:云云》。 問。此 文意何。 答。是標_下名_二 四悉檀_一之名_上也。 問。云何名_二世 界悉檀等_一。 答。彼論第一云。世界悉檀者。有情從_二因緣 和合_一故有。無_二別性_一。譬如_下車轅輻軸輞等和合故有無_中別 車_上。人亦如_レ是。五衆和合故有。無_二別人_一《割書:乃至》各各爲人悉 檀者。觀_二 人心行_一而爲說_レ法。於_二 一事中_一或聽或不聽《割書:乃至》 對治悉檀者。有法 ̄ニ對治則有。實性則無。譬如_下重熱膩酢 醎藥草飲食等。於_二風病中_一名爲_レ藥。於_二餘病_一非_上レ藥《割書:乃至》佛 法中治_二心病_一亦如_レ是。不淨觀思惟。於_二貪欲病中_一名爲_二 善對治法_一。於_二嗔恚病中_一。不_二名爲_一レ善。非_二對治法_一《割書:乃至》第一 義悉檀者。一切法性。一切論議語言。一切是法非法。一一 可_二分別破散_一。諸佛辟支佛。阿羅漢所行 ̄ノ眞實法。不_レ可_レ破 不_レ可_レ散。上三悉檀中所_レ不_レ通。此中皆通《割書:乃至》通者離_二 一 切過失_一不_レ可_二變易_一。不_レ可_レ勝《割書:云云》。 法師疏云。浮涉非_レ 眞。名_レ之爲_レ世。體分不同。故名爲_レ界。性欲不同。名爲_二各 【下段】 各_一。聖說被_レ生名_レ之爲_レ 人。藥病相當名_レ之爲_レ對。以_レ藥遣_レ 病目_レ之爲_レ治。法中最精名爲_二第一_一。有_二深所以_一目_レ之爲_レ 義。若論_二其體_一體則有_レ 二。一是敎法。二是所詮。言_二敎法_一 者。十二分敎。八萬四千法藏。若詮_二世界_一邊。則是世界 悉檀《割書:乃至》第一亦復如_レ是。所詮法體者。世界以_二因緣假有 等法_一爲_レ體。各各以_二機說_一爲_レ體。對治 ̄ハ以_レ藥爲_レ體。第一義 以_二如 ̄ノ法性_一爲_レ體《割書:云云》。 問。悉檀之唐言如何。 答。有_二 三 家譯異_一。一遠法師曰。此中國言。此言_二宗成_一《割書:云云》。二南岳 思禪師曰。如_二大𣵀槃胡漢雙稱_一。悉者此隋聲。檀《割書:ト云ハ》是 胡語。悉言翻_レ遍。檀翻名_レ施《割書:云云》。三慈恩曰。悉檀者宗也 《割書:云云》。新云_二悉彈多_一。《割書:如_二瑜伽|等_一之。》 章曰。此上二門通_二能所觀眞俗三智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 何。 答。是明_三鄔陀南 ̄ト悉檀二名通_二能觀所觀 ̄ト眞諦俗 諦_一也。能觀卽通_二加行 ̄ト根本 ̄ト後得智_一也。 問。此二類四 名。皆通_二能所_一耶。 答。周曰。談_二 二 ̄ノ四_一 中。有_レ通_二能所_一。非_三 彼一一皆通_二能所_一。如_二𣵀槃寂静 ̄ト第一義諦_一。竝唯所觀。餘 准_レ此知《割書:云云》。 【右頁】 【枠外右上】 三五四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四本 【枠外右横下】 一一八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章曰。諸論以_二初觀 ̄ハ麤_一亦名_二 四尋思_一。唯能觀非_二所觀_一。唯 加行智非_二 中 ̄ト後 ̄トノ智_一。通_二眞如二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標_下名_二 四尋思_一之名_上也。四尋思如_二第一門成了_一。餘 文易_レ知之。 章曰。諸論以_二後觀 ̄ハ細_一亦名_二 四如實智_一。亦唯能觀。非_二所 觀_一。通_二 三智_一眞俗所_レ攝《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標_下 名_二 四如實智_一之名_上也。四如實智 ̄トハ如_二第一門成了_一。餘文 易_レ知之。 問。何故尋思智名_レ麤。如實智名_レ細耶。 答。 尋思智是推求行相故。言_レ麤。如實智是忍可智故云_レ細 也。 章曰。五名有_レ 一。仁王經中。位別印可亦名_二 五忍_一。一伏 忍在_二 地前_一伏印故。二信忍在_二初二三地_一。創得_二不壞信_一。相 同_二世間類_一故。三順忍。有_二 四五六地_一。順爲_二出世行_一故。四 無生忍。在_二 七八九地_一長時 ̄ト任運 ̄トニ觀_二無相理_一故。五寂滅 忍。在_二 十地佛地_一。因果位中圓滿寂故《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標_下名_二 五忍_一之名_上也。 問。其位別印可者何位耶。 答。資糧等五位也。意云。伏忍在_二 地前資糧 ̄ト加行 ̄トノ 【下段】 二位_一。作_二勝解行相_一。觀_二眞俗二諦境_一。漸漸伏_二-除印_三-可二 取_一故名_二伏忍_一。信忍在_二初二三地_一。始得_下信_二佛法僧戒_一 四 不壞信_上。同於_二世間有情_一。如_レ次修_二施性戒性修性三福業 事_一。故名_二信忍_一順忍《割書:ト云ハ》在_二 四五六地_一。順_二 二乘出世行_一。如_レ 次修_二菩提分法觀 ̄ト四諦觀。緣起觀_一故名_二順忍_一。無生忍在_二 七八九地_一。長時 ̄ト任運 ̄トニ觀_二無相眞如理_一。故名_二無生忍_一寂 滅忍《割書:ト云ハ》有_二 十地 ̄ト佛地 ̄トニ_一。因行圓滿。果德寂静故。名_二寂 滅忍_一也。又開_二此五忍_一爲_二 十四忍_一。卽初四忍分_二 上中下_一。 第五忍分_二 上下_一。故成_二 十四忍_一也。《割書:素云。五忍中各有_二 上中下_一。|第五忍中十地爲_レ 下。等覺》 《割書:爲_レ 中。妙覺爲_レ 上云|云。多違_二諸文_一也。》 問。地前四十心有_レ相_二-分伏忍上中下_一 如何。 答。古經曰。伏忍 ̄ノ聖胎 ̄ニ三十人 ̄アリ。十信十止十堅 心《割書:云云》。釋_二此文_一有_二多師不同_一。今案_二新翻經_一云。十住十行 十廻向《割書:云云》。以_レ此爲_レ正。十信攝_二 十住初發心住_一。不_レ爲_二別 位_一。故以_レ云_二 三十心_一爲_二正義_一。然古經云_二 十信_一。隨_レ初爲_レ名 也。 義演曰。泰曰。十信亦在_二於伏忍_一。十信卽攝_二於十 住_一。《割書:亦名_二|十解_一。》馬鳴論云_二成就菩薩根性一品_一。故知。十信位不 退。舍利弗退位 ̄ノ因 ̄ヲ解 ̄テ論自通云。約_レ權而說故《割書:ナリト云》。基 【左頁】 【枠外左上】 三五五【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四本 【枠外左横下】 一一九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師唯識論疏同_二於泰說_一。又法華疏說_二 十解_一云。第六心有_二位 退_一。此說不_レ用_二馬鳴論_一《割書:云云》。 問。本業瓔珞經說_二 六忍_一。謂 信忍。法忍。修忍。正忍。無垢忍。一切種智忍。與_二此五忍_一同 歟異歟。 答。隨_レ位開合不同 ̄ナレトモ其實不_レ異。 問。其六 忍差別何。 答。六種姓名_二 六忍_一也。卽習種姓性。種姓。 道種姓。聖種姓。等覺種姓。妙覺種姓也。十住。十行。十 廻向。十地。等覺。妙覺六位。如_レ次配_レ之。《割書:更有_二多名_一。|如_二彼經_一之。》 問。等覺位是第十地滿心。非_二別位_一。而何別立耶。 答。彼 經意曰。十地滿心經_二 百千萬劫_一修_二 千三昧_一。故更爲_二別位_一 也。要集等師。疎得_二此經意_一。出_二第十地_一外。立_二等覺位_一。云_三 寂滅忍有_二 上中下_一。違_二-害諸文_一也。《割書:具如_二燈|第七_一之。》又彼經說_二 六 種瓔珞菩薩字_一。配_二 六種姓_一。又說_二 十五種瓔珞_一。配_二 十住十 行十廻向之三賢幷十地等覺妙覺_一。以_二 三賢_一配_二 三輪王_一。 《割書:除_二鐵|輪王_一》以_二 十地_一配_二 六欲天初二三禪五淨居_一。以_二等覺_一配_二摩 醯首羅王_一也。《割書:與_二仁王經_一|少殊也。》 章曰。唯能觀非_二所觀_一。初唯加行智。後可_レ通_二餘智_一。皆通_二 眞俗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明_下 四忍觀 ̄ノ名唯能 【下段】 觀 ̄ナルコトヲ又通_二不_レ通三智_一之所以_上也。意曰。忍者是智。故 是能觀。然初伏忍唯是加行智。後四忍通_二加行根本後得 智_一。乍_二 五忍_一皆通_二眞諦俗諦_一。其義易_レ知之。 章曰。或名_二 六現觀_一《割書:云云》一思現觀。謂最上品 ̄ノ喜受相應 ̄スル 思所成 ̄ノ惠。二信現觀。謂緣_二 三寶_一世出世間決定淨信。三 戒現觀。謂無漏戒。《割書:道共|戒》四現觀智諦現觀。謂一切種緣_二 非安立_一根本 ̄ト後得 ̄トノ無分別智。五現觀邊智諦。現觀。謂 現觀智諦現觀 ̄ノ後。諸緣_二安立_一世出世智。六究竟現觀。謂 盡知等 ̄ノ究竟位智《割書:爲言》。 問。何故喜受相應思惠 ̄ヲ名_二現 觀_一。 答。喜受明利別有_二分別_一。故與_レ此倶 ̄ナル思惠能觀_二-察 諸法 ̄ノ共相_一。引_二-生煗等_一。此用最勝。故立_二現觀_一也。卽有漏 思惠也。《割書:[付箋云]周云。此會意云。若其二乘入_二自現觀_一時。唯依_二欲|界_一。人中惠解極猛利故。能斷_二生執_一。若其漸悟人。色 ̄ニシテ亦》 《割書:得。若不_レ爾者。不還無學 ̄トノ色界 ̄ニ廻心 ̄シテ|更不_二 下生_一。豈可_レ不_レ作_二唯識觀_一乎《割書:云云》。》 問。何故淨信名_二現 觀_一。 答。上品信助_二現觀_一令_レ不_二退轉_一也。卽有漏無漏淨 信也。 問。何故無漏戒名_二現觀_一。 答。除_二破戒垢_一。令_二現 觀增明_一。故立_二現觀_一也。 問。何故第四現觀名_二現觀智諦_一 答。現者現前。觀者觀察也。智者本後二智。諦者四諦 【右頁】 【枠外右上】 三五六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四本 【枠外右横下】 一二〇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理也。本後二智 ̄ハ現前觀_二-察四諦理_一之智故。名_二現觀智諦 現觀卽見道修道 ̄ノ正後二智_一也。 問。何故第五現觀加_二 邊 ̄ノ言_一耶。 答。邊者簡_レ正之詞。卽後 ̄ノ義也。正體智 ̄ノ後緣_二 安立諦_一之智故。名_二現觀邊_一也。卽見修二道有漏無漏 ̄ノ後 得智也。 問。何第六現觀名_二究竟_一。 答。無學位中 ̄ノ十智 故。名_二究竟_一也。 問。六現觀所依 ̄ノ地如何。 答。七十一云。 一依_二非依_一可得。餘依_二 一切依_一可得。三依_二 五依_一生。一種 ̄ノ 一分亦爾《割書:云云》。意曰。依者上界等 ̄ノ引定也。卽一依非依者。 一卽思現觀。非依者欲界散地。思現觀 ̄ハ唯在_二欲界_一。故云_二 一依非依_一也。餘依一切依者。究竟現觀 ̄ノ全 ̄ト信現觀 ̄ノ一 分《割書:取_二有|漏_一也》依_二 十依_一。《割書:初未至中間定 ̄ト四|根本。四無色也。》故云_二餘依一切依_一也。三 依五依生者。現觀智諦 ̄ト現觀邊智諦 ̄ト戒現觀 ̄トハ依_二初未 至 ̄ト四根本_一。故云_二 三依五依_一也。一種一分亦爾者。信現觀 一分《割書:取_二無|漏_一也》亦依_二 五依_一。故云_二亦爾_一也。六現觀義。如_二唯識 第九等_一之。對法十三說_二 十現觀_一。顯揚十七說_二 十八現 觀_一。非_二此所明_一。故不_レ可_レ論_レ之。 章曰。七覺支《割書:云云》。謂念等覺支。擇法等覺支。精進等覺 【下段】 支。喜等覺支。輪安等覺支。定等覺支。捨等覺支。《割書:云云》。 《割書:如_二大般若四|百十三_一也。》覺者智也。等者平等也。支者分 ̄ノ義也。卽見道 所修也。 章曰。八聖道《割書:云云》。謂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 精進。正念。正定《割書:云云》。卽修道所修也。《割書:如大般若四|百十三也。》 章曰。九奢摩他《割書:云云》。瑜伽三十曰。若於_二 九種心住中 ̄ノ心 一境性_一。是名_二奢摩他品_一《割書:乃|至》云何名爲_二 九種心住_一。謂有_二苾 蒭_一令_二心 ̄ヲ内住_一。等住 ̄ルト安住近住 ̄ト調順 ̄スルト寂静 ̄ナルト最極 寂静 ̄ナルト專_二-注 ̄スルト一趣_一及以等持 ̄トナリ。如_レ是名爲_二 九種心 住_一《割書:云云》。意曰。此九種心住中。各有_二心一境性_一故。心一境 性成_二 九種_一。云_二 九奢摩他_一也。是奢摩他品之心一境性也。 亦有_二毘鉢舍那品之心一境性_一也。《割書:可_レ知|之》 章曰。十無學法《割書:云云》。謂前 ̄ノ正見等八聖道法 ̄ニ加_二無學 ̄ノ正 解脱 ̄ト正智 ̄トヲ_一云_レ 十也。《割書:且如_二顯揚|第三_一之。》 章曰。四念住《割書:云云》。謂身受心法也。珠曰。由_二念明記_一惠於_レ 境住。隣近爲_レ名。卽觀_二身不淨。受不樂。心無常。法無我_一 《割書:云云》。 【左頁】 【枠外左上】 三五七【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四本 【枠外左横下】 一二一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章曰。四正斷《割書:云云》。一律儀斷。謂於_二已生惡不善_一。爲_レ令_レ斷 故。生_レ欲策勵發勤。精進策_レ心持_レ心正斷。二斷斷。謂於_二 未生惡不善法_一。爲_レ不_レ生故。生_レ欲榮勵《割書:乃|至》正斷。三修習斷。 於_二未生善法_一。爲_レ令_レ生。故生_レ欲榮勵《割書:乃|至》正斷。四防護斷。 謂於_二已生善法_一。爲_レ欲_レ令_レ住。令_レ不_二忘失_一。生_レ欲榮勵《割書:乃|至》正 斷也。《割書:具如_二伽二|十八_一之。》珠曰。於_二此四中_一。精進起_レ用能正斷故。名 爲_二正斷_一。卽精進爲_レ性《割書:云云》。 章曰。四如意足《割書:云云》。二十八云。一 ̄ニ欲三摩地斷行成就神 足。二 ̄ニ勤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三 ̄ニ心三摩地斷行成就 神足。四 ̄ニ觀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珠曰。如意者自在義。 亦名_二神足_一。妙用無方曰_レ神。卽變化心。神之所依名_レ足。體 卽定也《割書:云云》。 章曰。五根《割書:云云》。謂信。精進。念。定。惠根也。《割書:根者。出生|善義也。》 章曰。五力等《割書:云云》。謂如_二根體_一之。《割書:力者。難_レ可_二|屈伏_一義。》 問。等者等_二- 取何物_一。 答等_二-取敎中散在唯識異名_一也。 章曰。非_二菩薩正觀_一故不_二別說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 上所_レ標六現觀《割書:乃|至》五力等 ̄ノ名。三乘通觀之法。非_二唯菩薩 【下段】 正觀_一。故列_二唯識名_一之處。更不_二別說_一之《割書:爲言》。 章曰。如_レ是一切雖_二異名說_一。皆是此中 ̄ノ唯識境 ̄ト智 ̄トノ差別 名也《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結也。《割書:如_レ文可_レ知_レ之》。    十二帖之内           長 晴 之 唯識義卷第四《割書:本 終》 【右頁】 【枠外右上】 三五八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四末 【枠外右横下】 一二二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唯識義卷第四《割書:末》                    釋眞興撰    第四何識爲觀門 章云。何識爲_レ觀者。大衆部等說。六識有_レ染。皆能離_レ染 《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先此門意。明_二小乘大乘古德新 德之所立之能觀體_一也。此中此文 ̄ハ先明_二大衆部等之計_一 也。《割書:小乘中有_二 三類_一。|此第一類也。》 問。且大衆部等者。等_二-取何部_一。 答。宗 輪論疏云。以_二 一說部。出世部。鷄胤部三部_一。共_二大衆部_一 合敍《割書:云云》。斷障章云。大衆部等四部及化地部 ̄トハ。六識皆 能爲_二斷_レ障道_一。說_三 五識身有_二離染_一故《割書:云云》。 問。其云_二 五識 離染_一之意何。 答。宗輪論云。眼等五識身有_レ染有_二《割書:ト云ヘリ》 離染_一《割書:云云》。疏云。此有_二 二說_一。一說。爲_二加行_一引_二-生聖道_一。如_二 見道時 ̄ニ聖道便起_一。故名_二離染_一。非_二能斷_一レ染。二說。旣許_三 五 識體通_二無漏_一。說_二能離染_一其理無_レ疑。卽見_レ佛識 ̄イ能斷_二煩 惱_一故。然修道中 ̄ニ起_二此五識_一《割書:云云》。《割書:化地部亦|如_レ是之。》 問。此部有_二 何失_一。 答。計_二 五識離染_一。尤違_二大乘_一也。故爲_レ失也。 【下段】 章云。犢子部等說。五識非_レ染。亦非_二離染_一。第六倶有《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明_二犢子部等之計_一也。《割書:第二|類也。》 問。其等者等_二-取何部_一。 答。惣聊簡章云。犢子部。法上 部。賢冑部。正量部。密林山部。合五部 ̄ノ宗 ̄ノ說等《割書:云云》。 問。 其云_二 五識非_一レ染之意何。 答。宗輪疏云。五識無_レ染亦無_二 離染_一。但有_二無記_一。都無_二善惡_一。無_二分別_一故。有_二分別_一者有_二 善惡_一故《割書:云云》。《割書:此疏及斷障章犢子部別爲_二|一部_一。不_二與_レ餘合_一也。》 問。此部有_二何失_一。 答。計_二 五識非染_一故。尤違_二大乘_一也。故爲_レ失也。 章云。薩婆多等。六識有_レ染。離染唯第六《割書:云云》。 問。此文 意何。 答。是明_二薩婆多之計_一也《割書:第三|類也》 問其等者等_二-取何 部_一 答難_レ知_レ之。撿_二宗輪疏及惣聊簡章_一。皆爲_二別部_一。更 可_レ尋_レ之。若推者。除_二 上 ̄ノ十部_一等_二-取餘九部_一。謂多聞 部。雪轉部。經量部。說假部。制多山部。西山住部。北山 住部。法藏部。飮光部也。若不_レ爾者。不_レ可_三唯爲_二 三類_一 故也。 問。此部意何。 答。斷障章云。薩婆多等。所斷 通_二 六識_一。若能斷道 ̄ハ唯第六識《割書:ナリト云》。雜心云。離_レ欲及退 時。當_レ知在_二意識_一。倶舍等同《割書:云云》。殊《割書:考【考:四角で囲む】殊 |恐珠》云。薩婆多意。五 【左頁】 【枠外左上】 三五九【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四末 【枠外左横下】 一二三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識地中。遠近 ̄ノ加行不_レ能_二離染_一。唯第六能離染《割書:云云》。 問。 此等小乘不_レ作_二唯識觀_一。何故敍_レ之。 答。周云。此汎敍_レ之。 彼無_二此觀_一。或彼能斷_レ惑智。是唯識故。亦此門攝《割書:云云》。 章云。於_二大乘中_一。古德或說。七識修_レ道。八識修_レ道。皆非_二 正義_一。不_レ可_二依據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明_下大乘 有_二古新兩說_一 中 ̄ノ古德 ̄ノ計_上也。此有_二 二類_一。七識修道師。八 識修道師也。 問。其二類 ̄ノ師者誰。 答。殊《割書:考【考:四角で囲む】殊|恐珠》等記中引_二 道基師 ̄ノ攝論章_一云。至_二於後魏_一。流支三藏但說_二 七識_一。謂 眼識《割書:乃|至》阿陀那。《割書:第七|識也》第八梨耶 ̄ハ體非_二心識_一是空理故《割書:ト云ヘリ》。 《割書:乃|至》卽其魏世 ̄ニ勒那 ̄ト伏陀 ̄ト二 ̄ノ三藏 ̄アリテ說_レ有_二 八識_一。謂從_二 眼識_一至_二阿梨耶_一。梨耶識者不_レ慮而知。不_レ動而照。譬如_二明 鏡萬像倶現_一。境來現_レ心。非_二是外境_一《割書:云云》。義演云。古德者。 十力法師說也。謂第八識 ̄ハ無記劣故。非_レ修_レ道也。是故離 染 ̄スルハ唯七識 ̄ナリ。然至_二果位_一第八識無漏《割書:ニナリヌト云》也。言_二 八 識修道_一者。眞諦三藏說也。謂第八識因果二位 ̄ニ皆常住 清淨故。名爲_二進修_一也。雖_レ非_二第八識修_一レ道。而七識 ̄カ緣 修 ̄スルカ故。漸漸修明淨故。七識正修_レ道故。名爲_二緣修_一也。 【下段】 是故第八識 ̄イ漸漸 ̄ニ清 ̄クナル故。七識 ̄イ正修 ̄ス。故八識皆名_二 離染_一也《割書:云云》。 問。何故此等云_三皆非_二正義_一。 答。三類小 乘 ̄ノ非正義之由。如_レ 上可_レ知。今此二類 ̄ノ古師。皆違_二瑜伽 等大乘義_一。故云_二皆非正義_一也。 章云。若能觀智識 ̄ハ因 ̄ハ唯第六 ̄ナリ。瑜伽第一云。能離欲 ̄スルハ 是第六意識不共業故《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明_二 大乘正義_一也。此中有_レ 二。一正明_二能觀體_一。二因 ̄ミニ明_二所觀 體_一也。今此文第一正明_二能觀體_一。幷引_レ文證也。此中亦有_レ 二。一因位能觀。二果位能觀也。今此明_二因位_一也。 問。 瑜伽正文如何。 答。文云。又諸意識望_二餘識身_一。有_二勝作 業_一。謂分_二-別所緣_一。審_二-慮 ̄スルト所緣_一。若醉若狂。若夢若覺。若 悶若醒。若能發_二-起 ̄スルト身業語業_一。若能離欲 ̄スルト。若離欲 退 ̄スルト。若斷_二善根_一。若續_二善根_一。若死 ̄シ若生 ̄スルトナリ等《割書:云云》。樞 要下作_レ頌云。分別 ̄スルト審_二 ̄ルト所緣_一。醉 ̄ト狂 ̄ト夢 ̄ト覺 ̄ト悶 ̄ト醒 ̄ト 發業 ̄ト離欲 ̄ト退 ̄ト斷 ̄ト續 ̄ト生 ̄ト死 ̄トナリ《割書:云云》。此十五不共業中。 旣具_二離欲不共業_一。故以_二第六_一爲_二能觀體_一。 問。如何云_二 離欲 ̄スト_一。 答。論云。云何離欲。謂隨_二-順離欲_一根成熟故。 【右頁】 【枠外右上】 三六〇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四末 【枠外右横下】 一二四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從_レ他獲_二-得隨順敎悔_一故。遠_二-離彼障_一故。方便《割書:ヲ以》正修_二無倒 思惟_一故。方 ̄ニ能 ̄ク離欲《割書:云云》。意云。具_二此四法_一方 ̄ニ離欲《割書:爲言》。 章云。通_二眞俗三智_一。餘 ̄ハ不_レ能_下起_レ行惣緣觀_レ理趣_中-入眞_上故 《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明_三能觀 ̄ノ識通_二眞諦俗諦幷 加行。根本。後得智_一。兼明_下餘七識非_二能觀_一之所以_上也。珠 云。除_二第六識_一所餘七識。不_レ能_下起_二空等 ̄ノ三行及苦等 ̄ノ十 六行_一。惣緣_二遍法_一。觀_二 三性理及四諦理_一。趣_中-入眞見道_上。此說_レ 不_レ能_レ起_二加行位 ̄ニシテ入_レ眞行相_一。故云_レ不_レ能_レ趣_二-入眞_一《割書:云云》。 素記之意。忽似_レ此也。 章云。瑜伽又云。審_二-慮所緣_一唯意識故《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 何。 答。是十五不共業中。引_二第二不共業_一。亦證_下唯以_二第 六識_一爲_中能觀_上也。所緣者。常樂等四顚倒無常等 ̄ノ理也。 章云。第七由_二他引_一亦爲_二此觀_一。通_二 中 ̄ト後 ̄トノ智_一《割書:云云》。 問。此 文意何。 答。是明_下第七識亦爲_二能觀_一義_上也。義演云。第七 識唯引_二第六識_一故。爲_二唯識觀_一。 問。云何引_二 ̄ルヽ第六識 ̄ニ_一。 答。地前中。第六中作_二唯識觀_一故。入見道時。一時倶雖_レ 成_二無漏_一。而約_二《割書:テ以》地前時 ̄ノ加行_一。故第六識 ̄ニ引《割書:ルヽト云》也。若 【下段】 地前時。第六識不_レ《割書:ト云》作_二唯識觀_一者。第七 ̄モ不_レ作_二唯識觀_一 故。然第七識非_二斷惑_一《割書:云云》。 問。何故第七識不_レ成_二能對 治道_一。 答。第七 ̄ハ有漏位唯緣_二第八見分_一。無_三廣緣_二諸法_一。 無_二廣行_一故。不_レ能_レ斷_レ惑。故不_レ成_二能對治道_一。但第六識 ̄カ 斷_レ惑證_二無漏_一成_二妙觀察智_一之時。第七所_レ引亦證_二無漏_一。 成_二平等性智_一。故云_三他 ̄ニ引 ̄レテ成_二能觀_一也。猶如_二世間主 人 ̄ノ掃 ̄ヘル家 ̄ニ客來倶居_一也。寂法師斷障章云。 問。若第 七中亦無_二《割書:ト云ハ》能斷_一。何故攝論若處有_二 ̄レハ能治_一。此處有_二所 治_一。非_三 五識中有_二彼能治_一。於_二此見道_一不_二生起_一故。應_レ如_下 五識無_二《割書:ヲ以》彼不共 ̄ノ癡_一許_上レ無_二能治_一故。 答七雖_レ無_二正治_一 而見道得_レ起。旣能暫時伏見_二能治_一。無_レ失。有_二能治_一故因不_レ 成《割書:云云》。 問。其因不_レ成之意何。 答。准_二因明纂要文_一。大乘 師破_四小乘計_三 五識有_二不共無明_一。立_レ量云。不共無明於_二 五 識中_一不_レ可_レ得_レ有。無_二能治_一故如_二色等_一《割書:云云》。若大乘師不_レ 云_三第七識有_二能治_一。則此量有_二不定失_一。謂敵者小乘作_二不 定_一云。爲_下 ̄ンヤ如_二 ̄ヤ汝許 ̄ス第七識 ̄ノ_一。無_二能治_一故於_二 五識中_一有_中 不共無明_上。而大乘云_三第七有_二 ̄ト能治_一故。小乘不_レ能_レ作_二不 【左頁】 【枠外左上】 三六一【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四末 【枠外左横下】 一二五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定_一。故云_二小乘中因不_一レ成也。故纂云。由_四自大乘許_三見道 ̄ニ 平等智生 ̄ノ爲_二能對治_一。故得_レ令_レ有。若准_二此義_一。第七亦能 爲_二對治道_一。唯說_三第六有_二雜染_一者。據_二 三乘通_一說。不_レ爾前 量有_二不定失_一《割書:云云》。 問。若爾何證第七破_二西明_一云。今謂 不_レ爾。若許_二平等亦正能斷_一。應_二自能生_一。旣視察 ̄ニ引《割書:ルヽヲ以》 正唯観察 ̄ノミナリ《割書:云云》。 答。其 ̄ハ破_下平等智與_二妙觀察智_一倶 斷_中《割書:ト云ヲ》佛地障_上也。第七非_二正斷智_一故也。故纂要 ̄ノ清 ̄ノ記 云。若其斷惑《割書:スルヲ以》而名_二 ̄ナラハ能治_一。平等卽非 ̄ナリ伏 ̄ルカ故。 名_レ ̄ナラハ斷平等亦得。見道之中相應四惑而不_レ起故《割書:云云》。 問。第七成_二 ̄コトハ能觀_一 三智中何。 答。通_二 中後智_一《割書:云云》。意 云。通_二《割書:ト云ナリ》正後二智_一。非_二趣求 ̄ノ智_一故。不_レ通_二加行智_一 《割書:爲言》。 章云。佛果通_二 八識_一能爲_二唯識觀_一。三智通_二眞俗理事二門_一。 成事非_レ眞。唯觀_二俗識_一。此解依_レ《割書:テ云》論。理或有_レ眞《割書:云云》。 問 此文意何。 答。是明_二果位能觀_一也。意云。佛果自在故。 通_二 八識_一爲_二能觀體_一。此中圓鏡平等妙觀三智。通_二眞諦 ̄ノ 正體智。俗諦後得智_一。正智證_二眞如理門_一。後智緣_二依他事 【下段】 門_一。成所作智唯有_二後得智_一。無_二正體智_一《割書:爲言》。 問。何故成 事智無_二正體智_一。 答。章云。此解依_レ論《割書:云云》。唯識論 ̄ニ護法 菩薩云。隨_二作意_一生。緣_二事相境_一。起_二他業_一故。後得智攝 《割書:云云》。 問。若爾何云_二理或有_一レ眞。 答。此敍_二親光菩薩義_一 也。 問。其親光菩薩義如何。 答。佛地論七云。經曰。法 ̄ト 智 ̄ト彼所緣 ̄トスルトナリ。自在無盡相《割書:云云》。論云。法者大圓鏡智。 智者平等性智。彼所緣者卽餘二智。《割書:妙觀|成事》由_二對治力_一。轉_二-去 世間分別六識_一。轉_二-得清淨依他起性_一。或出世間 ̄ト《割書:正|智》或世 出世 ̄ノ彼後所得緣_二 上眞如及法 ̄ト智 ̄ト等 ̄ノ依他起性_一。以 爲_二境界_一《割書:云云》。《割書:文廣取_レ|意也。》 問。二菩薩義各殊。以_レ何爲_レ正。 答。今撿_二章主御意_一。乍_レ 二用_レ之。云_二理或有眞_一之意如_レ此。 又下文云。或亦通_レ眞自在滿故《割書:ト云リ》。故可_レ用_二 二義_一也。又 疏五末云。爲_レ緣_レ如不。西方 ̄ニ二說 ̄アリ。一云。許_レ緣。佛智通 故。二云。不_レ緣。名_二 ̄コトハ成所作_一緣_レ事智故。准_二 下論文_一。此 解爲_レ勝。然甚難_レ知《割書:云云》。   別抄云。 問。此成事智亦緣_二眞如_一否。 答。此有_二 二   解_一。初云。此唯後得。但緣_レ事不_レ緣_レ理。二云。若言_二親 【右頁】 【枠外右上】 三六二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四末 【枠外右横下】 一二六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證_一卽無。亦有_二變_レ影緣_一レ如。亦有_二緣_レ理後得智_一也《割書:云云》。   《割書:已上裏書》。 問。何故云_レ觀_二俗識_一。 答。所觀俗諦以_レ識爲_レ主。故相從 云_レ識也。下云_二眞如識_一。准_レ之可_レ釋_レ之。 章云。但眞如識定非_二能觀_一。若論_二所觀_一。八識皆通_二因果二 位_一。眞識亦爾《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上明_二能觀_一了。此 因 ̄ミニ明_二所觀體_一也。凡約_レ識有_二 九種_一。一者依他識。卽有_二 八 種_一。二者眞如識。是爲_二第九_一。卽圓成理也。此中眞如理識。 唯是正體智 ̄カ正所觀 ̄ノ境故。定非_二能觀_一依他八識 ̄ハ因果 二位中。皆成_二所觀_一。因位中。八識爲_二妙觀平等二智_一。成_二 所觀境_一。果位中 ̄ノ八識通爲_二 四智_一。成_二所觀境_一。眞如理識亦 爾。因位中相似觀_レ眞故。果位中眞實證_レ眞故。故云_二眞識 亦爾_一也。    第五顯類差別門 問。此門意何。 答。此門中有_レ 二。一者明_二所觀識類_一。二者 明_二能觀識類_一也。所觀之中有_レ 二。一者明_二眞性識_一。二者 明_二幻性識_一也。能觀之中有_レ 二。一者明_二眞性識之能觀三 【下段】 智_一。二者明_二幻性識之能觀二智_一。所觀中。眞性識無_二差別_一 故。唯一種也。幻性識有_二差別_一故。有_二 四門_一。一以_二增數門_一 辨_二識類_一。謂一識《割書:乃至》九識也。二依_二異說門_一辨_二識類_一。謂或 因八果三《割書:乃至》護法正義也。三依_二分類門_一辨_二識類_一。謂一 分《割書:乃至》四分也。四依_二同異門_一辨_二識類_一。謂如是所說《割書:乃至》相 所相無故等文也。《割書:至_レ文可_レ|知_レ之。》 章云。顯 ̄ト類 ̄トノ差別者。其圓成眞性識 ̄ニヲイテ若加行 ̄ト後得 觀 ̄ナラハ是共相非_二別相_一。以_三摠緣_二遍法_一故。根本智觀 ̄ナラハ是 別相非_二共相_一。諸法別知故《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 先明_下所觀眞性識與_二能觀三智_一之行相_上也。觀_二眞性識_一有_二 三智_一。謂加行。根本。後得也。此中加行智 ̄ト後得智 ̄トノ觀_二《割書:ヲ以》 圓成理_一名_二共相觀_一。以_下摠緣_中遍_二諸法_一之眞如_上故。根本智 觀_二圓成理_一名_二自相觀_一。以_三親證_二別別 ̄ノ自相眞如_一故《割書:爲言》。珠 云。摠緣遍法者。眞如體性 ̄ハ諸法皆有。義名_二共相_一。緣_レ此之 智名_二共相智_一。卽是加行 ̄ト後得 ̄トノ智也。不_レ緣_二諸法各別之 性_一故。云_二摠緣遍法_一。諸法別知故者。論_レ實。眞如 ̄ハ法 ̄カ實 性故。非_二是共相_一。緣_レ此之智名_二別相智_一。卽根本智。由_レ緣_二 【左頁】 【枠外左上】 三六三【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四末 【枠外左横下】 一二七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諸法各別實性_一故。云_二諸法別知_一也。眞如之體不_二定自共_一。 今隨_二能觀_一分爲_二自共_一《割書:云云》。素云。摠緣等者。此有_二 三義_一。 名爲_二共相_一。一眞如法體通_二 一切_一故。緣_二此遍法_一名爲_二共 相_一。二作_二 二空門_一觀_二於識性_一。名爲_二共相_一。三能觀之心作_二 行解_一故。名爲_二共相【一点句点脱ヵ】根本智觀等者。別相觀知。觀_二自相 境_一智證_レ理時。得_二眞自相_一不_レ《割書:ヲ以》作_二行解_一。名爲_二別觀_一《割書:云云》。 《割書:周如_二此|記_一也。》叡云。如_レ緣_二青色_一若作_二青解_一。卽緣_二遍通共相 ̄ノ青 色_一。若不_レ ̄トキニハ作_レ解。卽緣_二各別自相青色_一。緣_レ眞亦爾。若 加行 ̄ト後得智 ̄トカ緣_レ眞時。作_二直解_一故。摠緣_下遍_二諸法_一之共 相眞如_上也。若根本智不_レ作_二直解_一故。親證_二別別 ̄ノ自相眞 如_一也。爲_レ顯_二緣_レ如親不親別_一故。置_二摠緣 ̄ト別知 ̄トノ言_一耳。 非_レ謂_下加行等都不_レ能_二別知_一。其根本智 ̄ノ親 ̄ハ作_中如 ̄ノ各別 解_上《割書:云云》。 章云。然體非_二共相_一。萬法不_レ離_レ此。理一無_レ 二故。亦可_レ名_二 共相_一。諸經論云_二共相 ̄ノ作意《割書:ヲ以》能斷惑_一者。依_二此道理及前 加行幷 ̄ニ能詮_一說。然諸法上 ̄ニ各自有 ̄ル理 ̄ヲ内各別 ̄ニ證《割書:スルヲ以》 不_レ可_レ言_レ共《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明_下根本智 ̄ノ觀_二眞 【下段】 如_一亦名_二共相_一之義_上也。兼成_二前自相觀之義_一也。文中有_二 二然字_一。上 ̄ノ然字表_三亦名_二共相觀_一。下 ̄ノ然字還成_二 上自相觀 之義_一也。 問。且就_下然 ̄モ體非_二共相_一萬法不_レ離_レ此等之文_上。 如何 ̄ンカ眞如遍_二-在萬法_一。其理_レ無_レ 二。 答。凡眞如理遍_二-在 萬差諸法_一。無_三 一法非_二眞如性_一。故中邊云。以_下離_二眞法界_一 無_中別有_中 一法_上故。通_二-達此_一者。於_二共相_一無倒《割書:云云》。故知。眞 如亦名_二共相_一。猶如_下無常等遍_二諸行_一故。名爲_中共相_上。眞如 亦爾《割書:爲言》。 問。其諸經論云等者。何經論 ̄ソ《割書:云云》。 答。佛地 經。瑜伽。對法等也。 問。其經論文如何。 答。佛地經 云。又如_三世界大小輪山之所_二圍繞_一。如_レ是如來妙觀察智。 不_レ ̄スニ愚_二 一切自相共相_一之所_二圍繞_一《割書:云云》。其論云。如_レ是如 來妙觀察智。遍知_二 一切自相共相_一。能斷_二世間一切種惑_一 《割書:云云》。對法七云。 問。何等作意能斷《割書:云云》。 答。惣緣作 意《割書:ヲ以》觀_二 一切法皆無我性【一点句点脱ヵ】能斷_二煩惱_一。惣緣作意者。謂合 緣_二 一切法共相行_一作意《割書:云云》。《割書:伽五十九亦有_二此文_一。|廣故不_レ記_レ之。》 問。若爾 以_二共相作意_一斷惑者。約_二根本智_一歟。爲 當(ハタ)如何。 答。爾 也。正體智斷_レ惑證_レ理。名_二共相觀_一。凡有_二 三義_一。一觀_下遍_二-在 【右頁】 【枠外右上】 三六四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四末 【枠外右横下】 一二八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萬法_一眞如_上故。二由_下前加行智 ̄ノ共相觀所_レ引緣_中彼共相 所_レ顯理_上故。三由_下能詮_二眞如_一名言_上故也。故章云_下依_二此道 理及前加行幷能詮_一說_上也。義演云。萬法不_レ離_レ此。理一無_レ 二故。名爲_二此道理_一也。依_二前共相加行_一故。引_二無分別智_一。 故名爲_二及前加行_一也。能詮 ̄ノ名等轉_二共相_一故。名爲_二幷能 詮_一也。是等多義故。名爲_二共相作意能斷惑者_一《割書:云云》。 問。其 云_二然諸法上各自有理等_一之意何。 答。是還成_下遂名_二自 相觀_一之義_上也。意云。雖_下眞如性 ̄ハ萬法不_レ離故。故由_二前 加行_一故。由_二能詮門_一故。亦名_中共相_上。然正體智内證_二諸法 上所_レ有各別 ̄ノ眞理_一故。遂名_二自相_一不_レ可_レ名_二共相_一《割書:爲言》。卽 釋_乙-成上云_下根本智觀是別相非_二共相_一。諸法別知故_上之文_甲 也。 問。爾正體智觀_二眞如_一。實可_レ名_二何觀_一。 答義《割書:ヲ以ハ》可_レ 名_二共相觀_一。正可_レ名_二自相觀_一。 問。何以知_レ爾。 答。唯識 疏十云。 問。此言_レ斷者。爲(モシ)惣緣智《割書:ヲ以ヤ》能斷 ̄スル爲(モシ)別緣 智《割書:ヲ以ヤ》能斷 ̄スル。此有_二何失_一。惣緣之智非_二自相智_一。如何共相 ̄ノ 比量之智《割書:ヲ以》能斷_レ惑《割書:云云》。若別相智《割書:ヲ以》能斷 ̄ストイハヽ卽違_二對 法 ̄ト五十九等文_一。對法七等說。 問。何等作意《割書:ヲ以カ》能斷 【下段】 《割書:云云》。 答。惣緣作意《割書:ヲ以》觀_二 一切法皆無我性_一。能斷_二煩惱_一。 師子覺云。惣緣作意者。合緣_二 一切法共相行_一作意《割書:ナリト云》。若 如_二佛地第六 ̄ニ說_一。云何 ̄ナルヲ佛能知_二共相_一。共相旣依_二比量_一 而立。豈佛知_二《割書:ヲ以》共相_一是比量 ̄ナラン《割書:云云》。彼有_二 三說_一。有義。二 量是散心位 ̄ニ依_二 二相_一立。不_レ說_二定心 ̄ヲモツテ_一。爲(モシ)在_二定心_一 緣_二 ̄スルヤ一切相_一。皆現量攝《割書:スト云》。由_レ此惣緣智亦現量攝 ̄ス。斷 惑《割書:スト云ニ》無_レ失。卽由_レ定照_二共相自體_一。故說_二定心_一爲_二現量_一 也。《割書:此師雖_レ言_三定心緣_二 一切_一。不_レ說_二斷惑 ̄スルハ定惣別|相_一。然准_レ義知唯共相斷。定心通緣_二自共相_一故。》第二說。有義。 定心《割書:妙觀|智》唯緣_二自相_一。然由_二共相方便 ̄ニ所_一レ引緣_二諸共相所_レ 顯理_一者。就_二方便_一說名_レ知_二共相_一。不_レ如_レ是者 ̄ヲハ。名_レ知_二自 相_一。由_二此道理_一。惑說_二眞如_一名_二空無我諸法共相_一。惑說_三眞 如 ̄ハ二空所_レ顯非_二是共相_一。由_二此義_一故。對法等說_下緣_二共相_一 智能斷惑_上者。依_二方便_一說。實自相觀《割書:ヲ以》方能斷_レ之。第三 說如實義者 ̄ハ。彼因明論立_二自共相_一。與_レ此少異。彼說_二 一切 法 ̄ノ上 ̄ノ實義_一。《割書:色等體及|無常等義》皆名_二自相_一。以_下諸法上自相共相 ̄ハ各 付_二己體_一不_上レ共_レ他故。若分別心立_二 一種類《割書:一ケ青等|一ケ黄等》能詮所 詮_一通_二-在 ̄シムルコト諸法_一。如_二縷 ̄ノ貫_一レ花。名爲_二共相_一。此 ̄ハ要 ̄ス散心 【左頁】 【枠外左上】 三六五【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四末 【枠外左横下】 一二九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分別假立 ̄セルナリ。是比量境。一切定心離_二此分別_一。皆名_二現 量_一。雖_レ緣_二諸法苦無常等_一。亦一一法各別 ̄ニ有故。名爲_二自 相_一。眞如雖_二是共相所_一レ顯。以_二是諸法自實性_一故。自(コロト)有 ̄ル相 故。亦非_二共相_一。不_レ可_丙以_下其與_二 一切法_一不_レ 一不_上レ異卽名_乙共 相_甲。自相亦與_二 一切共相_一不_二 一異_一故。是故彼論與_レ此不_レ《割書:ト云》 同。由_二此義_一故。對法等說_下緣_二共相_一智能斷惑_上者。依_下分別 心於_二 一種類 ̄ノ眞如之上_一通_中-在諸法_上。說名_二共相_一。或眞如體 諸法皆有《割書:ヲ以》。義《割書:ヲ以》名_二共相_一。緣_レ此之智 ̄ヲモ名_二共相智_一。論_レ實 眞如 ̄ハ法 ̄カ實性故。非_二是共相_一。據_レ實而言。卽別相智 ̄イ能斷_レ 惑也。共相假立 ̄ナリ。已如_二前辨_一《割書:云云》。《割書:指_二疏第|二卷_一也。》斷障章云。亦 有_二此文_一也。別抄 ̄ノ演祕說_レ之。 章云。其幻性依他識或說_二因果體倶一識 ̄ナリ作用成_一レ多。一 類菩薩 ̄ノ義《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明_二依他所觀 ̄ノ識 類_一有_二 四門_一 中。第一增數門也。此有_二 九類_一。是第一標_下立_二 一識_一之師義_上也。 問。此立_二 一識_一之師義如何。 答。攝論 四云。又於_二此中_一有_二 一類師_一。說_二 一意識_一。彼彼 ̄ノ依 ̄ニ轉《割書:スルヲ以》 得_二彼彼名_一。如_三意思業名_二身語業_一《割書:云云》。無性釋云。謂有_二 一 【下段】 類菩提薩埵_一。欲_レ令_三唯有_二 一意識性 ̄ノミ_一。依_二於彼彼 ̄ノ眼等_一生 時得_二彼彼名_一。所謂眼識《割書:乃至》意識。此中無_二別餘識種類_一。此 如_二何等_一。如_二意思業_一。如_下 一意思在_二身處所_一發_二-動於身_一則 名_二身業_一。在_二語處所_一發_二-動於語_一則名_二語業_一。與_レ意相應名 爲_中意業_上。意識亦爾《割書:云云》。世親釋云。一類菩薩欲_レ令_三唯有_二 一意識體 ̄ノミ_一。彼復次第安立 ̄スラク。如_三意思業名_二身語業_一者。 如_下 一意思於_二身門_一轉得_二身業名_一。於_二語門_一轉得_二語業名_一。 然是意業_上。意識亦爾。雖_二復是一_一。依_レ眼轉時得_二眼識名_一。如 是《割書:乃至》依_レ身轉時得_二身識名_一。非_下離_二意識_一別有_中餘識_上。唯除_三 別有_二阿羅耶識_一《割書:云云》。 問。約_レ識小乘立_二 六識_一。大乘立_二 八 識_一。今言_レ立_二 一意識_一者何師義《割書:云云》。 答。立_二 八識_一大乘師 中有_二 一類師_一。合_二 八識_一立_二 一意識_一也。 問。何以言爾。 答。唯識論云。或執_二諸識 ̄ハ用別 ̄レトモ體同_一《割書:云云》。疏云。卽大 乘中。一類菩薩依_二相似敎_一。說_二識體一_一。攝論第四說 ̄ケル一 意識菩薩計 ̄ナリ《割書:云云》。 問。爾依_二幾證文_一立_二 一意識_一。 答。 依_二 五證文_一。卽一 ̄ニハ法 足(マヽ)經云。若遠行獨行。無_レ身寐_二於 窟_一。調_二此難調心_一。我說_二眞梵志_一《割書:云云》。此師釋云。遊_二-歷諸 【右頁】 【枠外右上】 三六六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四末 【枠外右横下】 一三〇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境_一故說_二遠行_一。無_二第二_一故復言_二獨行_一《割書:云云》。二 ̄ニ五根生識經 云。如_レ是五根所行境界《割書:ヲ以》意各能受。意爲_二彼依_一《割書:云云》。三 ̄ニ 十二處經云。十二處中。說_二 六識身_一皆名_二意處_一《割書:云云》。《割書:已上三|證在_二》 《割書:抄[考【考:四角で囲む】抄恐攝]|論第四卷_一。》四深密第一 ̄ト瑜伽七十六云。如_下淨鏡面若有_二 一影生緣現前_一唯一影起。若二若多生緣現前 ̄トキニハ有_中多 影起_上《割書:云云》。五同經 ̄ト論 ̄トニ云。譬如_下暴水若有_二 ̄トキニハ一浪生 緣現前_一。唯一浪轉。若二若多浪緣現前 ̄トキニハ有_二多浪轉_一。 然此暴流自類恆流無_レ斷無_上レ盡《割書:云云》。《割書:後二證唯識|疏加引也。》 問。攝論 所_レ引初三證文。旣見_下合_二 六識_一爲_二 一意議_一之證_上。而何云_レ 執_二 八識體一_一《割書:云云》。 答。疎見 ̄レハ雖_レ然。細尋不_レ爾。言_レ心言_レ 意言_二意處_一之文中。皆攝_二第七八識_一也。 問。若爾何 ̄ソ西明 師云_下合_二 六識_一爲_二 一意識_一之師_上《割書:云云》。 答。彼疎得_二文意_一云_レ 爾也。故慈恩破云。有云。一意識《割書:ト云ハ》但說_二前六識_一爲_二 一 意識_一。理必不_レ然。此說_二 八識體是一_一故《割書:云云》。 問。且西 明 ̄ト要集之解如何。 答。燈第一云。或執_二《割書:ト云》諸識用別體 同_一。西明云。有說。八識爲_レ 一。有說。但執_二 六識_一爲_レ 一。不_レ 說_二 七八_一。雖_レ有_二 二解_一。取_レ此爲_レ正。所以者何。世親釋云。 【下段】 唯除_二別 ̄ニ有 ̄ル第八_一。故彼論云。非_下離_二意識_一別有_中餘識_上。唯 除_二別有 ̄ル阿賴耶識_一。故知。第八 ̄ハ別有_二《割書:ト云コトヲ》自體_一。雖_レ無_二 正文_一。准_レ理第七離_レ意別有《割書:リト云リ》。要集 ̄ハ三解 ̄アリ。第三同_レ 此。亦判爲_レ正。此師意云。世親論云_レ除_三別有_二第八_一。第八 離_二 六識_一別有。雖_レ無_二說文_一。以_レ理准_レ之。第七亦離_二 六識_一 有_二別體_一。故知。只合_二 六識_一爲_二 一意識_一《割書:爲言》 問。爾燈師如 何破_レ之。 答。破云。今謂不_レ爾。若無_二唯言_一可_レ如_レ所_レ會。 旣說_三唯除_二別有 ̄ル第八_一。更許_三離_レ 六別有_二第七_一。乖_二論唯言_一 《割書:云云》。此破意云。世親旣云_二唯除別有第八_一。唯言遣_二-去餘 七識_一。持_二-取第八_一。如何違_二此文_一。云_三亦除_二第七_一《割書:云云》。《割書:爲言》。 問。要集師如何會_二此難_一《割書:云云》。 答。文云。要集又會。如_二深 密經文_一。唯顯說_二第八與_一レ 六。意中合說_二第六七_一。故彼意唯 信_レ有_二第八識_一。本未_レ信_レ有_二第七末那_一。故世親述_レ彼唯除_二 第八_一。不_レ除_二 ̄トイハ第七_一《割書:云云》。此會意云。深密經云。阿陀那識 爲_二依止_一。爲_二建立_一故。六識身轉。謂眼識耳鼻舌身意識 《割書:云云》。有一類師。不_レ知_三此經第六意中 ̄ニ合說_二第七_一。信_レ有_三第 八與_二前六識_一。未_レ知_二第七_一。故合_二 六識_一。爲_二 一意識_一唯除_二第 【左頁】 【枠外左上】 三六七【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四末 【枠外左横下】 一三一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八_一。世親述_二彼一類師義_一。云_二除第八_一。故不_レ相_二-違論之唯 言_一《割書:爲言》。 問。爾 ̄ハ燈師如何破_レ之。 答。破_レ之有_レ 四。一難_二 所依經文不_一レ齊。二難乖_二無性釋論_一。三難_レ違_二唯識論_一。四難_レ 違_二無著本論_一也。卽第一難云。若爾那知_二世親不_一レ依_下楞伽 所說第八與_レ 七如_二《割書:ト云コトヲ以》水 ̄ト起 ̄レル浪 ̄トノ_一執_レ 七爲_レ 一。唯 除_中第八_上《割書:云云》。難意云。法相所依諸經數多。深密經文誠如_レ 所_レ言。楞伽經云_乙如_下海遇_二風緣_一起_中種種波浪_上等_甲《割書:云云》。依_二此 文_一。亦可_レ言_下除_二第八識_一說_二餘七識_一爲_中 一意識_上。而何知_乙世 親唯依_下以_二深密經_一爲_レ證說_二 六識_一爲_二 一意識_一。云_二唯除第 八_一之義_上。不_甲レ依_下以_二楞伽經_一爲_レ證。說_二 七識_一爲_二 一意識_一。云_二 唯除第八_一之義_上。旣依_二 二經_一立_二 一意識_一。各別者何故偏述_下 信_二深密經_一之義_上。不_レ述_下信_二楞伽經_一之義_上乎。愛_レ 一憎_レ 一其 意何《割書:爲言》。第二難云。又復無性但言_三此中無_二 ̄トノミ別餘識_一。 那知 ̄ル不_レ《割書:ト云コトヲ》依_下 一類法師依_二楞伽經_一如_中水 ̄ト起 ̄レル浪 ̄トノ 八識體一_上《割書:云云》。此難意云。無性釋 ̄ニ旣云_三此中無_二別餘識 種類_一《割書:云云》。與_下楞伽經云_二如水起浪_一之喩_上同也。故知。一類 師依_二楞伽經_一執_二 八識體一_一也。而何知不_レ依_下 一類師以_二楞 【下段】 伽經_一爲_レ證。合_二 八識_一爲_中 一意識_上《割書:爲言》。《割書:先第一難云。楞伽經云_レ|如_二水與_一レ浪。水喩_二第》 《割書:八_一。浪喩_二 七轉識_一。一類師依_二此文_一執_三第八有_二別體_一。說_二 七識_一爲_二 一意|識_一。被_二唯除第八_一。世親述_レ之。而何被_二世親不_レ依_レ之言_一也。此第一難云。》 《割書:楞伽云。如_二水起浪_一。水浪名異 ̄レトモ其體是一。故一類師亦依_二此經_一執_二 八|識體一_一。故無性釋 ̄ニ云_レ無_二別餘識_一。正與_レ此同。而汝何知_レ不_レ《割書:ト云コトヲ》依_下》 《割書:由_二楞伽經_一。八識體一之義_上言也。重意云【。】依_二楞伽經_一。立_二 一意識_一。一類之|中。更有_二 二部_一。一類師執_二 七識_一爲_二 一意識_一。世親所_レ述也。一類師執_二 八》 《割書:識_一爲_二 一意識_一。無性及唯識論師所述也。無著本論合_二|此二部_一爲_二 一類師_一。故二菩薩各出_二 一■【種ヵ】之義_一也。》 第三難云。此 論但云_二諸識體同_一。諸言無_レ簡《割書:云云》。此難意云。論旣云_三或 執_二 ̄スト諸識用別體同_一《割書:云云》。諸言是惣合_二 八識_一之詞也。而 何違之離_二第七八_一。唯云_三前六識爲_二 一意識_一乎《割書:爲言》。第四 難云。又無著攝論云。有_二 一類師_一說_二 一意識_一。彼彼 ̄ノ依 ̄ニ 轉《割書:スルヲ以》得_二彼彼名_一。如_三意思業名_二身語業_一。依_二彼論文_一旣 云_レ說_二 一意識_一。明 ̄シ不_レ許_レ多 ̄アリトハ《割書:云云》。此難意云。旣依_二無 著本論_一。釋_二 一意識義_一。彼論中以_レ喩顯_レ法。何許_三亦有_二餘 識_一乎《割書:爲言》。次文云。又云。如_二意思業_一。只說_二意思_一分爲_二 三 業_一。非_二別二思_一。若許_二餘識_一喩不_二相似_一。不_レ名_二 一意_一。是故無 性但惣說云_レ無_二別餘識_一。世親攝論唯除_二《割書:ト云ハ》第八_一更別師 義 ̄ナリ。如_下古因明師立_二能所成_一多少各別。非_中皆相似_上。故 古一意師亦應_レ如_レ是。非_レ可_下違_レ論說_レ 六爲_レ 一。將作_中正敍_上 【右頁】 【枠外右上】 三六八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四末 【枠外右横下】 一三二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此文重述_二第四難中喩意_一。明成_下合_二 八識_一爲_二 一意識_一之義_上。 還取_二無性義_一兼會_二世親義_一也。卽如古因明師等者。引_レ例 會_三世親是述_二別師義_一也。意云。釋_二 一意識義_一。旣用_下 一意 業亦名_二身語業_一之喩_上。此三業外更無_二餘業_一。而若言_下說_二 六 識_一爲_二 一意識_一。離_レ此外亦有_中第七八識_上者。喩不_二《割書:ヲ以》相似_一 不_レ可_レ名_二 一意識_一。故無性只言_レ無_二別餘識_一。尤可_二依憑_一《割書:爲言》。 言_二如古因明等_一者。中算大德云。如_下因明中成_二能所立_一有_二 四師_一。前三爲_レ古。後一爲_レ正。一瑜伽。顯揚。對法等說。能 立有_レ 八。一立宗。二辨因。三引喩。四同類。五異類。六現 量。七比量。八正敎《割書:ト云》。二又有說_二 四能立_一。一宗。二因。三 同喩。四異喩《割書:ト云リ》。三世親菩薩說_二能立有_一レ 三。一宗。二 因。三喩《割書:ト云》。《割書:已上三師|爲_二古師_一。》四陳那以_二因喩_一爲_二能立_一。宗爲_二所立_一 也。古師之中或八。或四。或三。說_二能立_一各別_上。一意識師 亦復如_レ是。或說_二 七識_一爲_二 一意識_一。如_二世親論說_一。或說_二 八 識_一爲_二 一意識_一。如_二無性及唯識等 ̄トニ說_一。但無_下以_二 六識_一爲_二 一意識_一。除_二 七八_一之師_上。故西明義能違_二諸文_一之。《割書:演祕第一|會_二𣵀槃經》 《割書:文_一幷有_二問答_一。|廣故不_レ記_レ之。》 【下段】   問若如_二所_レ引例_一者。何妨_下亦合_二 六識_一爲_中 一意識_上《割書:云云》。   答。無_二敎文_一故不可_レ許_レ之也。 問。若爾何廓法師   釋_二此義_一立_レ量云 ̄ヘル。六種轉識同一意識爲_レ性。由_三隨_レ   依得_二別名_一故。如_二意思業_一。乃至彼師所立一意識者。   除_二彼賴耶及以末那_一《割書:云云》。以_二此文_一見。猶可_レ許_下合_二 六 識_一爲_二 一意識_一之義_上。答。  《割書:已上裏書在之》 章云。或因果倶說_レ 二。決擇分中有心地說。謂本識及轉識 《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敍_下因果位倶說_二 二識_一之類_上 也。 問。六十三正文云。云何名爲_二勝義道理建立差別_一。 謂略有_二 二識_一。一者阿賴耶識。二者轉識《割書:云云》。阿賴耶者。是 在_二因位_一之名。而何 ̄ソ章家云_二因果倶說_一レ 二《割書:云云》。 答。章家 意。其論 ̄ニ 卽云_二阿賴耶識是所依。轉識是能依_一《割書:云云》。爲_レ顯_二 所依能依之義 ̄ハ因果位中倶有_一。引_二此文_一立_二 二識_一也。故改 除_二阿賴耶之文_一。換云_二本識_一也。 問。論云_二阿賴耶_一者。只 明_二因位所依能依之義_一。而章家云_レ通_二果位_一。豈不_レ違_二論 意_一《割書:云云》。 答。不_レ爾。論不_レ簡_二因果_一。惣明_二所依能依之義_一。 故章家深得_二論意_一。爲_レ顯_下通_二因果_一有_中所依能依之義_上。改 【左頁】 【枠外左上】 三六九【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四末 【枠外左横下】 一三三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云_二本識_一。故不_二相違_一也。 問。何故云_二本識轉識_一。 答。第 八是諸識所依根本故云_二本識_一。餘七識名_二轉識_一有_二 三義_一。 一者三受改轉故。謂或 ̄トキニハ與_二苦受_一倶。或 ̄トキニハ與_二樂受_一倶。 或與_二捨受_一倶。二者三性改轉故。謂或 ̄トキニハ與_二善性_一倶。或 不善性 ̄ナリ。或無記性 ̄ナリ。三者緣境易脱故。謂歷_二-緣諸境_一。 亦間斷故。故七識名_二轉識_一也。《割書:第八無_二此三義_一。故|不_レ名_二轉識_一也。》 問。有漏 第七唯有覆無記。故不_二 三性改轉_一。唯與_二捨受_一倶。故不_二 三 受改轉_一。唯緣_二第八見分_一。故不_二緣境易脱_一。何名_二轉識_一。 答。第七識 ̄ハ因位中有_二 二位_一。有漏無漏也。有漏位中誠如_レ 所_レ言。無漏位中。與_二無漏捨受_一倶。與_二善性_一倶 ̄ナリ。通緣_二眞 俗二諦_一。故猶名_二轉識_一也。 問。若爾第八 ̄ハ有漏位 ̄ニハ無覆 無記 ̄ナリ。唯與_二捨受_一倶。恆緣_二 三種境_一。無漏位是善性 ̄ナリ。與_二 無漏捨_一倶 ̄ナリ。普緣_二眞俗諦_一。有漏無漏改轉故。可_レ名_二轉 識_一。何不_レ爾《割書:云云》。 答。第八 ̄ハ因位 ̄ニハ一向有漏。果位是無 漏 ̄ナリ。因果相對 ̄スル因位無_二轉義_一。故不_レ名_二轉識_一。第七識 ̄ハ十 地因位中。有漏無漏改轉。三義不_レ定故名_二轉識_一。 問。若 爾無性有情 ̄ノ第七識。從_二無始_一盡_二未來際_一。一向有漏無_二改 【下段】 轉義_一。故不_レ可_レ名_二轉識_一《割書:云云》。 答。其有性有情轉識之類 故。名_二轉識_一也。又釋_二能熏有增減義之_一 中。釋_二無性有情 第七_一云。此有_二 二義_一。一云。無始以來我執增長。刹那刹那 現 ̄ト種 ̄ト增長。非_二是不_一レ增。如_下邪見等雖_レ言_二 一品_一亦有_上レ異 故。二云。亦有_二增減_一。欲界爲_レ麤《割書:乃至》非想爲_レ細。地繋差別 麤細不同。生_二 上下_一時。亦有_二轉動_一。有_二增減_一故《割書:云云》。旣有_二 增減轉動義_一。故名_二轉識_一也。《割書:如_二疏第|三_一之。》 問。第八不_レ名_二轉識_一 者。何十八名中名_二轉識_一。 答。其轉識起之所依故。隨_二能 依_一假名也。非_下有_二轉易_一故名_中轉識_上。故不_二相違_一也。 章云。或唯因說_レ 三。辨中邊云。識 ̄カ生 ̄スルトキハ變似_二義 ̄ト有情 ̄ト 我 ̄ト及了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明_下因位說_二 三識_一之 類_上也。此類有_レ 二。初出_二 中邊論文_一。後出_二唯識論文_一也。 是先敍_二 中邊義_一也。意云。識者出_二能變體_一。卽八識也。義 有情者。出_二第八識所變_一也。我者。出_二第七所變_一也。了者 出_二前六識所變_一。依_三所緣有_二 三類_一。顯_三能變識有_二 三種_一。故 云_レ說_レ 三也。 問。其義有情等者體何。 答。釋論云。變似 義者。謂似_二色等諸境性_一現 ̄スルナリ。變似有情者。謂似_二自他 【右頁】 【枠外右上】 三七〇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四末 【枠外右横下】 一三四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身五根性_一現《割書:云云》。疏云。若安惠等舊解乃云。唯自證分 無_二相見_一者。卽第八識心能有_レ執。此似_二根境_一皆體是無。 似_二情有_一故名爲_レ似也。護法等云。此相分 ̄ノ根境亦是依他。 所_レ言似《割書:ト云ハ》此體非_二實有_一。虛妄顯現 ̄セリ。似_二計所執體實有 法_一。故立_二似名_一。說_二於五根_一名_二有情_一者。梵云_二薩埵_一。此云_二有 情_一。五根是別。成_レ根有_レ《割書:ルヲ以》情名_二有情_一。似_二自他身五根_一現 者。此中二說。如_二唯識論第三卷說_一《割書:云云》《割書:一安惠云。亦變_二-似|根_一。辨中邊說_下似_二》 《割書:自他身五根_一現_上故云云。二護法云。唯能變_二-似依處_一。他根於_レ己非_二所|用【一点脱ヵ】故似_二自他身五根_一現者。說_二自他識各自變義_一云云。具如_二 上境唯識》 《割書:辨_一|之。》 釋論云。變似我者。謂染 ̄ノ末那與_二我癡等【一点脱ヵ】恆相應故 《割書:云云》。疏云。此釋_二頌中第二識生變似我_一也。《割書:云云》。釋論云。 變似了者。謂餘六識了_二相麤_一故《割書:云云》。疏云。明_二第三識生 變似所了_一《割書:云云》。 問。若爾能變 ̄ト所變 ̄トハ各別定然無_二相通 變緣義_一歟。 答。有也。故疏云。雖_三前二識《割書:第七|第八》亦變_二所 了_一。以_二相細_一故唯此《割書:前|六》得_レ名。雖_二第六識亦變爲_一レ我。與_二我 癡等_一非_二恆倶_一故。獨七得_レ名。雖_三餘六識亦變_二根器_一。非_二是 本_一故。不_二相續_一故。行相麤故。唯八得_レ名《割書:云云》。 問。第八具 緣_二 三種境_一。何故只云_レ緣_二境根_一。不_レ云_レ緣_二種子_一。 答。種子 【下段】 微隱不_レ生_二覺受_一。故略不_レ擧也。 問。何以知_二識生之識是 八識_一《割書:云云》。 答。唯識疏第三云。識者八識《割書:云云》。意云。案_二梵 本_一可_レ有_二 三識字_一。譯家作_レ頌密合巧_レ言。頌上唯置_二 一識 言_一。令_レ通_二 下二處_一。故八識云_レ識也。《割書:爲言》。故此疏云。然頌中 言_二識生變似義_一。應_二合(コソリテ)有_一レ識而譯家略 ̄セルナリ。三 ̄ノ本梵本 勘_レ之皆同《割書:云云》。 問。若爾何古論云_二根塵我及識 ̄トニ本 識 ̄イヽ生似_一レ彼《割書:云云》。故知。識者第八識《割書:爲言》。 答。其論大 ̄ニ 謬 ̄レリ。故疏云。舊云。根塵我及識本識生似_レ彼者不_レ然。所 以者何。非_三是本識能緣變_二《割書:スト云モノニハ》我及與識_一也。若許_レ 變者。卽違_二彼舊論長行_一。長行自釋云。似我者謂意識。與_二 我見無明等_一相應故。似識者謂六種識《割書:ナリト云ハ》。此猶不_レ然。 應_レ言_レ變_二-爲所了_一。所了者謂六境。相麤故。若許_レ緣_二我識_一 者。又違_四瑜伽決擇說_三阿賴耶緣_二有根身 ̄ト相名分別種子 及器世間_一。此則違_レ敎。若違_レ理者。應_二所緣心不_一レ能_二緣慮_一。 相分心故。如_二化心等_一。又緣_レ我者。第八本識應_レ許_下亦與_二見 癡_一相應_上。若與_二見無明_一相應者。入見道等無漏觀時。此識 應_レ轉。違_二無漏_一故。由_二此理_一故。舊頌 ̄ノ說 ̄ハ非 ̄ニシテ長行乃是 ̄ナリ。 【左頁】 【枠外左上】 三七一【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四末 【枠外左横下】 一三五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然眞諦法師似_レ朋(カタチニハフニ)_二 一意識師意_一。所以頌中但言_二本識_一。長 行乃別開_レ之《割書:云云》。 問。若言_三第八不_二變似_一レ我。何唯識論 云_三諸識生時 ̄ニ變似_二我法_一《割書:云云》。諸言無_レ簡故。 答。疏云。第 六七識妄熏習故。八識生時。變似_二我法_一《割書:云云》。意云。由_下 六 七二識熏_二-習我法_一之力_上故。八識生時。其所變相見二分。 似_二彼六七二識執心。所_レ執我法_一而現也。非_レ謂_下 五八自熏_二- 習我法_一變似_二我法_一現_上也。又別抄云。 問。釋論中依_二 ̄イハ 護法宗_一。六七二識有_二執及障_一。五 ̄ハ障非_レ執。何故論云_三我 法 ̄ト分別 ̄ノ熏習力故。諸識生時變似_二我法_一。唯在_二 二識_一。似_二 我法_一生 ̄ヘシ。解有_二 二釋_一。一云。由_下 六七識是能變。緣_二諸識 相見二分_一。執爲_二我法_一熏_中-成種_上故。六七生時。緣【二点脱ヵ】彼諸識相 見二分_一。變似_二我法_一。非_レ謂_下 五八自執_中我法_上。彼無_レ惠故。二 云。且依_二大乘_一解。有漏義與_レ漏倶故。名爲_二有漏_一。由_二彼五 八與_レ執倶_一故。名爲_二有執_一。非_レ謂_二 五八自體有_一レ執。雖_レ有_二 二 解_一。後釋爲_レ正。或 ̄ハ言 ̄ヘシ。二 ̄ノ識非_レ 一名_レ諸《割書:云云》。燈云。 問。 六七有_二《割書:ヲ以》分別_一。後識生時有_二我法_一。五八無_二《割書:ヲ以》分別_一。後識 生時無_二我法_一。 答。今約_二分別_一解_二我法_一。五八可_レ得_レ無。由_二 【下段】 他染熏成_一。識生似_二我法_一《割書:云云》。《割書:有_二 四重問答_一。|廣故略_レ之。》 章云。卅唯識云。謂異熟 ̄ト思量及了別境 ̄トノ識。多 ̄ハ異熟性 故偏說_レ之。阿陀那名理通_レ果有《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明_三因位說_二 三識_一有_レ 二之中。第二敍_二唯識論之義_一也。 問。云何名_二異熟等_一。 答。異熟識者第八識。異類而熟。與_レ 因異性 ̄ニシテ果 ̄イ酬_レ因故。思量識者。第七識 ̄ナリ。思_二-量第 八_一度爲_レ我故也。了別境識者。前六識 ̄ナリ。了_二-別別境及麤 顯境_一故也。 問。何故此三名 ̄ハ只在_二因位_一《割書:云云》。 答。異熟 名在_レ于_二菩薩金剛無間道_一。至_二解脱道_一時卽捨。故在_レ因也。 思_二-量我境_一。不_レ在_二果位_一。故在_レ因也。了別之用 ̄ハ因位 ̄ニ殊 勝 ̄ナリ。果位 ̄ハ微劣 ̄ナ【リ脱ヵ】。故此三名唯在_二因位_一《割書:爲言》。 問。若爾 三名純不_レ通_レ果也。 答。是一相說 ̄ナ【リ脱ヵ】。後二名亦通_レ果。故 疏云。此三能變 ̄ハ初之一名唯未轉位 ̄ナリ。後之二 ̄ノ號亦通_二 淨 ̄ノ名_一《割書:云云》。 問。思量名何通_レ果。 答。論云。能審思量名_二 末那_一。故未轉依位 ̄ニハ恆審思_二-量所執我相_一。已轉依位亦審 思_二-量無我相_一故《割書:云云》。故知。亦通_二果位_一《割書:爲言》。《割書:考【考:四角で囲む】伽論六十|三有_レ文之。》 問。 何故異熟名不_レ通_レ果。 答。異熟者是有漏業果。五果中 【右頁】 【枠外右上】 三七二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四末 【枠外右横下】 一三六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異熟果也。故我愛執藏等三位中。至_二第二善惡業果位_一 有_二此名_一至_二于其位_一猶有_二生死義_一故。入_二解脱道_一時。捨_二非 障有漏_一。得_二無漏大圓鏡智_一已 ̄ヌレハ 卽捨_二此名_一。故不_レ到_二果 位_一也。 問。第八有_二多名_一。何故此云_二異熟_一。不_レ說_二餘名_一 《割書:云云》。 答。爲_レ通_二此難_一。章云。多 ̄ハ 異熟性 ̄ナリ。故偏說_レ之。阿陀 那名 ̄ハ 理通_レ果有《割書:云云》。此文意釋_二-成論長行文意_一也。論出_二 初能變識_一云。一謂異熟。謂卽第八識 ̄ナリ。多異熟性故《割書:云云》。 引_二此文_一說_二 三識_一故。釋_下 擧_二其異熟名_一之所以_上 也。 問。其 多異熟性之意何。 答。釋_二多義_一疏及樞要有_二多釋_一。卽一 者約_二 三位_一釋。謂我愛執藏位。善惡業果位。相續執持 位 ̄ナリ。異熟名通_二初二位_一。故云_レ多也。雖_三阿陀那 ̄ノ 名亦通_二 第三位_一。然今但約_二有漏位中_一。對_三阿賴耶唯在_二初位_一。故 云_レ多也。二者約_二 五位_一。謂異生位。二乘有學位。二乘無學 位。十地菩薩位。如來位 ̄ナリ。異熟之名通_二前四位_一。故云_レ多 也。三者約_二《割書:テ云》七地_一。謂一種姓地。《割書:凡|夫》二勝解行地。《割書:地|前》三淨 勝意樂地。《割書:初|地》四行正行地。《割書:二三四五|六七地》五決定地。《割書:第八|地》六決定 行地。《割書:第九|地》七到究竟地。《割書:第十地|佛地》毘播迦名通_二 六地及第七 半_一。故云_レ多也。四者約_二 十三住_一。謂頌云。種姓《割書:一凡|夫》勝解行 【下段】 《割書:二地|前》極喜《割書:三初|地》增上戒《割書:四二|地》增上心《割書:五三|地》三惠《割書:六七八四地覺分五|地諸諦六地緣起》 無相有功用《割書:九七|地》無相無功用《割書:十八|地》及以無礙解《割書:十一|九地》最上菩 薩住《割書:十二|十地》最極如來地《割書:十三|佛地》異熟名該_二 十二_一。故云_レ多也。五 者又簡_二他識_一。多者相續義 ̄ナリ。一切時 ̄ニ 行 ̄ス 名_レ之爲_レ多。多 時 ̄ニ 行故。六者又多者廣義。卽是惣義。異熟之義雖_レ通_二 六 識_一。非_二《割書:ヲ以》惣報主_一不_レ立_二多名_一第七非_レ多非_二異熟_一。故名_二異 熟_一。餘識不_レ名《割書:云云》。 問。若以_二寛多義_一擧_二異熟名_一者。阿陀 那名寛通_二果位_一。何故不_レ說_レ其《割書:云云》。 答。今擧_二因中寛名_一 爲_二能變識_一。故不_レ取_二通_レ果之名_一。故疏云。此中意說_二熏習 位識_一。若說_レ寛時。佛無_二熏習_一說卽無用《割書:云云》。 章云。阿陀那名 ̄ハ 理通_レ果有者。故不_レ取_二其名_一《割書:爲言》。《割書:此三能變|義。具如_二》 《割書:上識自相門及第|三重中記_一耳。》 章云。或因果倶說_レ三。謂心意識《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明_下 通_二因果_一說_二 三識_一之類_上 也。 問。何故不_レ出_二說處_一。 答。說_二心意識_一經論非一。故不_レ出_二其處_一也。厚嚴經云。心 意識所緣等《割書:云云》。楞伽經云。藏識說名_レ心。思量性名_レ意。 能了_二諸境相_一。是說 ̄テ 名爲_レ識《割書:云云》。深密經名_二心意識品_一 也。六十三云。此中諸識皆名_二 ̄レトモ 心意識_一。若就_二最勝_一。阿 【左頁】 【枠外左上】 三七三【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四末 【枠外左横下】 一三七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賴耶識名_レ心。何以故。由_下 此識能集_二-聚一切法種子_一故。於_二 一切時_一緣_二執受境_一。緣_中 不_レ可_レ知一類器境_上。末那名_レ意於_二一切時_一執_二我我所_一。及我慢等 ̄アリテ 思量 ̄スルヲ 爲_レ性。餘識名_レ 識。謂於_二境界_一了別爲_レ相《割書:云云》。 問。以_レ思_二-量我境_一名_レ意 者。何通_二果位_一。 答。六十三云。 問。如_二世尊言_一。出世末那 云何建立。 答。有_二 二義_一。一名不_二必如_一レ 義。彼無漏第七不_レ 名_二末那_一。名是假故。二能審思_二-量無我相_一故。亦名_二末那_一 《割書:云云》。故知。通_二《割書:ト云コトヲ》果位_一《割書:爲言》。 問。識者是因位名。何云_レ 通_レ果。 答。識但在_レ因者。偏增義 ̄ナリ。實果位亦有_二識義_一。 不_レ爾佛果豈無_二無漏八識_一《割書:云云》。 章云。或唯果說_レ四。佛地經等說_二 四智品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 意何。 答。是敍_下 說_三 果位有_二 四識_一之類_上 也。 問。四智旣是 智。何引_レ此爲_二識類_一。 答。今取_二與_レ智相應淨識_一。爲_二識類_一。 故云_二相應心品_一也。 問。其佛地經正文何。 答。經云。有_二 五種法_一攝_二大覺地【_一:脱落?】何等爲_レ五。所謂清淨法界。大圓鏡智。 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割書:清淨法界 ̄トハ|眞如也。》其論云。轉_二識 蘊依_一得_二 四無漏智相應心_一《割書:云云》。 問。若爾轉_二何識_一得_二何 【下段】 智_一。 答。佛地論云。轉_二第八識_一得_二大圓鏡智相應心_一。能 持_二 一切功德種子_一。能_三-現能_二-生一切身 ̄ト 土 ̄ト 智 ̄トノ 影像_一故。 轉_二第七識_一得_二平等性智相應心_一。遠_二-離二執自他差別_一。證_二- 得一切平等性_一故。轉_二第六識_一得_二妙觀察智相應心_一。能觀_二 一切_一皆無礙故。轉_二 五現識_一得_二成所作智相應心_一。能現成_二- 辨外所作_一故。復有義者。轉_二第六識_一得_二成所作_一。轉_二 五現 識_一得_二妙觀察_一。此不_レ應_レ爾。非_二次第_一故。說_レ法除_レ疑。周遍觀 察 ̄スルコト 非_二 五用_一故《割書:云云》。唯識論云。云何四智相應心品《割書:ト云》。 一大圓鏡智相應心品《割書:乃至》此轉_二有漏八七六五識相應 品_一。如_レ次而得《割書:云云》。 問。若爾何莊嚴論頌云。四 ̄ニヲイテ 鏡 ̄ハ 不動 ̄ナリ。三智之所以。八七五六識。次第轉得故《割書:云云》。釋論 云。轉_二第八識_一得_二鏡智_一。轉_二第七識_一得_二平等智_一。轉_二 五識_一得_二 觀智_一。轉_二第六識_一得_二作事智_一《割書:云云》。又攝論第九無性釋云。 由_レ轉_二阿賴耶識等八事識蘊_一。得_二大圓鏡智等四種妙智_一 如_二數次第_一。或隨_二所應_一《割書:乃至》轉_二 五現識_一故得_二妙觀察智_一。具_二- 足一切陀羅尼門三摩地門_一《割書:乃至》轉_二意識_一故得_二成所作智_一。 普於_二 十方一切世界_一。能現_二變化_一《割書:云云》。旣莊嚴論之說與_二 【右頁】 【枠外右上】 三七四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四末 【枠外右横下】 一三八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無性後說_一是同也。而何唯識論無_二此說_一。佛地論破_二此說_一 《割書:云云》。 答。唯識疏云。無性菩薩及莊嚴論 ̄トニハ 說_下 廻(且イ)觀智轉_二 五識_一等_上。此中卽轉_二第六識_一得《割書:ト云リ》。佛地論有_二 二師說_一。彼 非_レ次故。說_レ法斷_レ ̄コトハ 疑非_二 五用_一故《割書:ト云リ》。廣如_二佛地_一。不_レ能_二繁 引_一。與_レ此無_レ違《割書:云云》。意云。無性菩薩後解及莊嚴論說 ̄トハ 非_二 是正義_一。佛地論有_二 二師說_一。初師破_二後師_一云。此不_レ應_レ爾 非_二次第_一故。說法斷疑非_二 五用_一故《割書:云云》。故知。此唯識論說 與_二佛地論正義_一同也。無性菩薩二釋。初釋可_レ爲_二正義_一《割書:爲 言》。故演祕云。 問。莊嚴論頌云_二 八七五六識如_レ次而得故_一。 卽轉_二 五識_一得_二妙觀智_一。如何相違 ̄セル。 答。佛地論第三有_二 二師釋_一。正義同_レ此。第二師云。轉_二第六識_一得_二成事智_一。轉_二 五 識_一得_二妙觀智_一。正義 ̄ニ 破云。此不_レ應_レ爾。非_二次第_一故。說_レ法 除_レ疑。周遍觀察非_二 五 ̄カ 用_一故。釋曰。彼第二師意同_二莊嚴_一。 正義顯_三彼莊嚴論說非_二次第_一也。故不_二相違_一《割書:云云》。然燈師 作_二 二釋_一會_レ之。初釋同_二疏義_一。後釋別解也。故其文云。轉_レ識 得_レ《割書:ト云カ》智中。大莊嚴論 ̄ニハ 轉_二第六識_一得_二成事智_一。轉_二 五識_一 得_二《割書:ト云リ》妙觀察智_一。此論相違 ̄セル 如何會釋。 答。本有_二 二解_一。 【下段】 一云。莊嚴不_レ ̄シテ 依_レ次說 ̄ナリ。非_レ言_三轉_レ六得_二成事智_一。故不_二相 違_一。二疏外別解云。莊嚴論中據_下 第六識能作_中 神通等諸業_上。 云_レ得_二事智_一。五識因位 ̄ニハ 麤不_二 ̄トモ 觀察_一。果位方 ̄ニ 能《割書:スルヲ以》云_レ 得_二觀察_一。故亦不_レ違。無性兩釋各隨_二《割書:ニ云》一義_一。不_レ違_二 二論_一。 然佛地論破_下 轉_二正義_一得_中 觀察智_上。云_三說法斷疑非_二 五識 能_一者。是破_二別師_一。非_レ破_二莊嚴_一。如_下 理門論破_二古因明師_一言_上。 諸師異釋 ̄アリ。繁《割書:ヲ以》不_二具敍_一《割書:云云》。 問。此二釋意如何。 答。 且文中云_二本有二解_一者。云_二 ̄ハ 轉識得智_一本自有_二 二解_一。一 者轉_レ六得_二觀智_一。轉_レ五得_二事智_一。謂唯識論及攝論一師幷 佛地論正義也。二者轉_レ六得_二事智_一。轉_レ五得_二《割書:ト云ナリ》觀智_一。謂 莊嚴論及攝論一師幷佛地論不正義也。此二解本 ̄ヨリ 在_二 諸論中_一。非_二今所釋_一。故云_二本有二解_一也。今釋_二此義_一燈師 作_二 二釋_一。此中初釋 ̄ハ 本疏釋也。後釋 ̄ハ 別助釋也。卽初釋意 者。莊嚴論非_二次第_一說。親光護法等正義師。非_レ說_三轉_レ六 得_二事智_一故。旣不_レ可_レ依_二莊嚴論_一。故此唯識論無_二相違失_一 《割書:爲言》《割書:中算大德云。非言之非字可_レ讀_レ音。非者破|義 ̄ナリ。親光及本疏中破故。今云_レ非也云云。》問。莊嚴論是慈 尊說。何破_レ之。 答。親光菩薩是慈尊之弟子。非_レ可_レ乖_二 【左頁】 【枠外左上】 三七五【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四末 【枠外左横下】 一三九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師意_一。但破_レ之者。天竺得_レ論傳誦之人。自然亂_レ文執_下 轉_レ六 得_二事智_一等_上。故親光菩薩破_レ之。非_二彌勒之謬說_一也。《割書:凡經論|之謬有_二》 《割書:其二途_一。一者天竺誦_二經論_一之輩。自然錯亂。諸部不同多因_レ此有。卽成_二|梵本之謬_一。隨_レ其翻譯 ̄スルニ 展轉之謬也【。:脱落?】二者翻譯家之謬。新古不同。多》 《割書:因_レ此|有_レ之。》 問。第二釋意如何。 答。是燈師別釋也。故云_二疏 外別解_一。卽意云。亦可_レ依_二莊嚴論 ̄ニモ_一。不_レ可_二偏破_一。所以者 何。若至_二佛果_一時。第六有_レ起_二神通等之業_一。五識有_レ起_二觀 察之用_一就_二此一邊_一。莊嚴論師云_下 轉_レ六得_二事智_一等_上 也。然 親光等。就_二大道理_一云_二如_レ次得_一也。無性菩薩能得_二兩意_一 作_二 二解_一。云_下 如_二數次第_一隨_中 所應_上。不_レ違_二 二論_一。彼此論不_二相 違_一也《割書:爲言》。言_下 然 ̄ルニ 佛地論破轉_二 五識_一等_上 者。重會_レ文也。意 云。然 ̄ルニ 佛地論破云_二此不_レ應_レ爾等_一者。非_レ破_二莊嚴_一。是 破_二 ̄ナリ 餘師_一。謂有餘師執云。因位五識有_二說_レ法斷_レ疑之能_一。 故轉_二 五識_一得_二觀智_一。是故親光破云_三說法斷疑非_二 五識能_一。 是難_二因位五識_一。非_レ難_下 莊嚴師云_中 依_三果位五識起_二観察 用_一轉_レ之得_中 觀察智_上。如_下 理門論師破_二古因明師義_一之言。 不_レ破_二彌勒。世親等_一更破_中 餘古師_上《割書:爲言》。《割書:已上義先德爲_二遣唐未|決_一。而今所_レ案頗以得_レ》 《割書:旨。可_レ|悉_レ之也》問。轉_レ識得_レ智者。改_レ識成_レ智歟。 答。不_レ然。云_レ ̄ニ 此 【下段】 論有_二 二釋_一。一云。智雖_レ非_レ識而依_レ識轉_レ識。爲_レ主故說_二轉_レ 識_一得。《割書:云云》意云識者心王。智者惠心所。轉_二有漏惠_一得_二無 漏智_一。其有漏惠依_二心王_一轉_レ識。爲_レ主故寄_二惣心王_一。名_レ轉_レ 識也。有漏識轉成_二無漏_一時。卽名_二無漏識_一。非_レ名_レ智也。理 實應_レ言_二轉_レ惠得_一レ 智。攝_レ所隨_レ王。云_二轉_レ識得_一レ 智也。二云。 又有漏位 ̄ニハ 智劣識強。無漏位中智強識劣。爲_下 勸_二有情_一 依_レ智捨_上レ 識故。說_下 轉_二 八識_一而得_中 此四智_上《割書:爲言》。《割書:意云。爲_レ令_下|勸_二有情_一捨_二有》 《割書:漏識_一得_中 無漏智云_二|轉_レ識得_一レ 智也_上。爲言》問。就_二初釋_一。七轉識 ̄ハ 有漏位有_二惠心所_一故。 云_二轉_レ惠得_一レ 智耳。第八識有漏位無_二惠倶_一。何云_二轉_レ惠得_一レ 智乎。 答從方云。 問。前七 ̄ハ 因中有_レ ̄レハ 惠卽轉成_レ智。第 八因中_レ無_レ ̄レハ 惠轉_レ識成_レ智《割書:云云》。 答。第八識因中雖_レ無_二 有漏惠_一。卽不_レ妨_下 有_二本有無漏惠_一轉成_上レ 智。智卽是惠。從_二 無漏鏡智種子中_一生_二現行_一也。《割書:先德未決也。未_レ見_二|此文_一也可_レ祕_レ之》 章云。或因果倶說_レ六。勝鬘經中說_二 六識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 意何。 答。文云。世尊無_二如來藏_一者。不_レ得_三厭_レ苦樂_二-求𣵀槃_一。 何以故。於_二此六識及心法智_一。此七法刹那 ̄モ 不_レ住。不_レ種_二 【右頁】 【枠外右上】 三七六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四末 【枠外右横下】 一四〇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衆苦 ̄ヲモ_一不_レ《割書:ヲ以》得_三厭_レ苦樂_二-求𣵀槃_一《割書:云云》。遠法師記云。依_二基 師意_一釋_二此文_一者。六識謂眼等六識也。心法智者。意識相 應無漏智也《割書:云云》。 問。勝鬘經旣是大乘也。如何此經說_二 六識_一。 答。唯識論云。然有經中說_二 六識_一者。應_レ知。彼是隨 轉理門。或隨_二所依六根_一說_レ六。而識類 ̄ノ 別實有_二 八種_一《割書:云云》。 疏云。一隨轉理門。依_下 少根器未_レ建_二-立於第七八_一者_上 說 故。第二解依_二不共根不共境_一故。說_レ有_二 六種_一。非_レ謂_レ盡_レ理 而。識類 ̄ノ 別實有_二 八種_一。大乘之中於_二處門中_一。不_レ開_レ識者。 以_二此理_一通《割書:云云》。 問。就_二論初釋_一。若爾勝鬘經 ̄ヲハ 爲_下 未_レ知_二 七八識_一小乘者_上 說歟。 答。不_レ然。慈恩旣云_下 若唯被_レ大如_中 勝鬘經_上。但此經說_二 六識_一隨_下-順前爲_二小乘機未_一レ 知_二 七八識_一 說_中 六識_上。今此大乘經中亦說_二 六識_一《割書:爲言》。故 ̄ニ 寂法師章 云等《割書:云云》。義演云。隨_二-順經中_一說_二 六識_一者。解云。諸大 乘經若隨_二小乘_一說。皆名爲_二隨順經_一《割書:云云》。《割書:見_二此記文_一。可_レ|有_下 云_二隨順經_一之》 《割書:異本_上|撿_レ之。》 章云。或因果倶說_レ七。諸敎說_二 七心界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 何。 答。是標_下 因果位說_二 七識_一之類_上 也。 問。其七心界者 何。 答。瑜伽對法等云。謂眼等六識界 ̄ト 及意界 ̄トナリ《割書:云云》。 【下段】  問。立_二 七心界_一時。第八識攝_二何界_一。 答。意界所_レ攝也。 問。何故爾 ̄ルヤ。答。無_二別所依 ̄ト 根 ̄ト 別所緣境_一故。以_二第八 識_一攝_二第七意界_一也。 問。何以知_レ爾。 答。樞要上卷 ̄ニ 蘊 處界 ̄ノ 三 ̄ヲ 廢立離合 ̄セル 頌云。隨_レ增說_二我事_一。爲_レ依此所行。 生 ̄ト 持《割書:トアルヲ以》分略廣。無別 ̄ノ 根 ̄ト 所緣《割書:云云》。言_二隨增說我事_一 者。爲_レ顯_二 五種我事_一。唯立_二 五蘊_一。謂身具我事。《割書:色》受用我事。 《割書:受》言說我事。《割書:想》造作一切法非法我事。《割書:行》彼所依止我自 體事。《割書:識》爲依者六根也。此所行者六境也。生者出生義。是 十二處也。持者任持義。是十八界也。分略廣者。略者略_レ 識立_二根境_一。爲_二 十二處_一《割書:爲言》。廣者加_レ識爲_二 十八界_一《割書:爲言》。 無別根所緣者。釋_下 七八識不_三別說爲_二處界_一之所以_上。由_下 離_二 六識根境_一之外。更無_中 別根境可_レ立界處_上 故。不_レ立_レ之《割書:爲言》。 章云。或因果倶說_レ八。謂八識《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答。 是標_下 因果倶說_二 八識_一之類_上 也。謂眼識《割書:乃至》阿賴耶識也。 如_二楞伽。深密。密嚴經等。瑜伽。唯識。百法論等 ̄ニ 說_一也。 《割書:上識自相門 ̄ニ|略論 ̄スル 了。》 章云。或因果合說_レ九。楞伽第九頌云。八九種種識。如_二水 【左頁】 【枠外左上】 三七七【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四末 【枠外左横下】 一四一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中諸波_一。依_二無相論 ̄ト 同性經中_一。若取_二眞如_一爲_二第九_一者。眞 俗合說故。今取_二淨位第八本識_一以爲_二第九_一。染淨本識 ̄ヲ 各 別說故。如來功德莊嚴經云。如來無垢識。是淨無漏界。 解_二-脱一切障_一。圓鏡智相應。此中旣云_下 無垢識與_二圓鏡智_一 倶_上。第九復名_二阿末羅識_一。故知。第八識染 ̄ト 淨 ̄トヲ 別說以爲_レ 九也《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明_下 因果位合說_二 九識_一之 類_上 也。問。說_二此義_一引_二楞伽經。無相論。同性經。莊嚴經_一之 意何。 答。引_二楞伽經_一者。爲_レ證_二第九識_一也。引_二無相論等_一 者。爲_レ明_二其第九識體_一也。 問。云_レ爾意何。 答。楞伽云。 依_二諸邪念法_一。是故有_二識生_一。八九種種識。如_二水中諸波_一 《割書:云云》。故引爲_下 立_二 九識_一之證_上 也。引_二無相論等_一者。若依_二無 相論。同性經_一者。以_二眞如_一爲_二第九 ̄ト_一。眞 ̄ト 俗合說爲_二 九識_一。 今依_二莊嚴經_一爲_レ證。以_二淨第八_一爲_二第九識_一《割書:爲言》。 問。先 其無相論文如何。 答。無相論轉識品云。能緣有_レ三。一 果報識卽阿梨那 ̄ナリ。二執識卽末那。三塵識卽六識《割書:乃至》 境識倶泯 ̄セルハ 卽是空性。其空性者阿摩羅識《割書:乃至》唯阿摩 羅識 ̄ノミ 是眞如。如_二大乘同性 ̄ニ 言_一。衆生神識無邊 ̄ナリ 無 【下段】 色 ̄ナリ 無相 ̄ナリ 不可見 ̄ナリ。無_二定處所_一。識相清淨 ̄ナリ。唯無明 貪愛 ̄ノ 習氣業等 ̄ノ 客塵煩惱之所_二覆障_一。譬如_二清淨虛空四 塵所_一レ 障《割書:云云》。 問。此文旣云_二阿末羅識是眞如_一。而何云_二 淨第八_一 《割書:云云》。答。今章家意。莊嚴經云_二如來無垢識 ̄ハ 圓鏡 智相應_一。其無垢識者。卽阿末羅識。而旣云_二圓鏡智相應_一。 故知。淨第八非_二眞如_一《割書:爲言》。故疏第三云。唯無漏 ̄カ 依 ̄トシテ 體 性無垢。先名_二阿末羅識_一。或名_二阿摩羅識_一。古師立爲_二第九 識_一者非也。然楞伽經有_二《割書:ト云ハ》九種識_一。彼說_二眞識_一爲_二第九_一 名_二無垢識_一。如_二上下會_一。此無垢識是圓鏡智 ̄ト 相應識名 ̄ナリ。 轉_二因第八心體_一得_レ之《割書:云云》《割書:上者第一卷。|下者第七卷。》 問。其上下如何 會_レ之。答。疏第一云。楞伽經中兼說_二識性_一。或以_二第八_一染 淨別開。故言_二 九識_一。非_二是依他識體有_一レ 九。亦非_三體類別 有_二 九識_一《割書:云云》。《割書:下第七文|准_レ之。》 問。若餘第九識體。決定如何可_レ 云耶。 答。章家取_二 二義_一。然其志以_二淨第八_一爲_二《割書:ト云ヲ》第九_一 爲_レ勝也。 問。若爾何樞要下云。依_二無相論 ̄ト 同性經 ̄トニ_一。 無垢識是自性識心 ̄ナリ。則眞如理 ̄ナリ。故知。無垢通_二 二種_一 也《割書:云云》。 答。故知。倶取_二 二義_一。然此章意以_二後義_一爲_レ勝也。 【右頁】 【枠外右上】 三七八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五本 【枠外右横下】 一四二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問。大莊嚴論云。此中應_レ知。說_二心眞如_一名_レ之爲_レ心卽說_二 此心_一爲_二自性清淨_一。此心《割書:ト云ハ》卽是阿摩羅識《割書:云云》。此文如 何可_レ會。 答。如_二同性經_一可_レ會_二此經_一也。 唯識義卷四《割書:末 終》 【下段】 唯識義卷五《割書:本》           釋眞興僧都抄《割書:考【考:四角で囲む】僧都抄三|字版本作撰》 章云。或 ̄ハ 因 ̄ニハ 八果 ̄ニハ 三識。佛地等云。前十五界唯有漏故 《割書:云云》。問。此文意何。 答。是明_二依他所觀識類_一有_二 四門_一之 中。第二依_二異說_一辨_二識類_一門也。此中有_二 三類_一。是第一敍_二 佛地論 ̄ノ 一師之說_一。立_二因八果三識之義_一也。 問。且其佛 地論 ̄ノ 一師。云_二前十五界唯有漏_一之意何。 答。彼論第一 云。若爾 ̄ハ 淨土非_二 ̄イハヽ 三界攝_一。便是無漏。若是無漏 ̄ノ 有爲 所_レ ̄レハ 攝。是卽道諦。便是善性 ̄ナリ。云何得_下 用_二色聲香等_一爲_中 其體性_上。以_二 十八界 ̄ノ 十五 ̄ハ 有漏。八 ̄ハ 無記 ̄ナリ 等 ̄ト 餘處說_一故 《割書:云云》。《割書:上說_二受用身淨土_一云_二超過三界_一。故云_二|若爾等_一。餘處者。指_二無著菩薩集論_一也。》次答_レ此有_二 三師_一。第 一 ̄ニハ 有義。十八界通_二有漏無漏_一。皆有_二善性_一等《割書:云云》《割書:此當_二護|法正義_一。》 《割書:唯識第一|師也。》第二 ̄ニ 有義。淨土 ̄ハ 定心所變。雖_下 有_二色等_一似_中 十處 相_上。非_二 十處攝_一。非_二諸世間五識所得_一《割書:乃至》是故淨土雖_下 用_二 色等_一爲_中 其體性_上。是無漏善。亦不_二相違_一等《割書:云云》。《割書:此卽云_二前十|五界唯有漏_一》 《割書:之師也。唯識論|之第二師義也。》第三 ̄ニ 如實義者。如來身土甚深微妙。非_レ有 【左頁】 【枠外左上】 三七九【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五本 【枠外左横下】 一四三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非_レ無。非_二是有漏_一。亦非_二無漏_一等《割書:云云》。《割書:此親光正義也。唯|識之第一師義也。》唯識 論第十敍_二此第二師義云_一。有義。如來五根 ̄ト 五境 ̄トハ 妙 定 ̄ヨリ 生故。法界色攝 ̄ム。非佛 ̄ノ 五識雖_二依_レ此變_一。然麤細異《割書:ヲ以》 非_二 五境攝_一。如來五識非_二 五識界_一。經說_二佛心恆在_一レ 定故。論 說_二 五識性散亂_一故《割書:云云》。 疏云。如來根境。皆以_二意識_一妙 定爲_レ先方變。本識 ̄ハ 隨變。設 ̄ヒ 第八 ̄カ 變 ̄レトモ 妙定 ̄ヨリ 生故。法 界所_レ攝。非_レ佛以外 ̄ノ 所餘菩薩及異生等。雖_下 依_二此佛所變 上_一變_中-爲佛身土_上。然佛 ̄ノ 變 ̄ハ 細 ̄ナリ。餘變 ̄ハ 麤 ̄ナ□【□:リ?】。佛變細者。 非_二 五境攝_一《割書:云云》。凡此一師意云。如來雖_レ具_二 五根五境五 識_一。然不_レ名_二 十五界_一。但無漏法界所_レ攝。定所生色似_二 五根 五境_一轉故。假名_二根境_一。非_二實 ̄ノ 根境_一。又如來緣_二事法_一之心。 似_二 五識_一現故。假名_二 五識_一。非_二實 ̄ノ 五識_一。佛心在_レ定。五識散 故。是故如來所_レ具根境識。不_レ攝_二 十五界_一。集論說_二 十五界 唯有漏_一故《割書:爲言》。 問。且集論云_二前十五界唯有漏_一。護法 菩薩如何會。 答。論云。集論等說_二 十五界等唯有漏_一者。 彼依_二 二乘麤淺境_一說。非_レ說_二 一切_一等《割書:云云》。五識性散亂之 文。准_レ之會_レ之。 問。何故云_二 十五界唯有漏_一。故。可_レ云_二因 【下段】 八果三識_一耶。 答。十八界中云_二前十五界唯有漏_一故。後 三 ̄ノ 界通_二無漏_一。此中意界攝_二第七八識_一。意識界者卽第六 識。故因位加_二前五識_一云_二 八識_一。果位除_二 五識_一故云_二 三識_一 也。 問。此師若云_三佛果無_二實五識_一者。云_二成所作智 ̄ハ 何 識 ̄ト 相應_一《割書:云云》。 答。有_二 二說_一。一云。第六相應起_二化用_一故 《割書:云云》。二云。或與_二第七淨識_一相應。依_二眼等根_一緣_二色等 ̄ノ 境_一。 是平等智作用差別。謂淨 ̄ノ 第七起_二他受用身土相_一者。平 等品攝。起_二變化_一者。成事品攝《割書:云云》。 問。付_二初釋_一若爾與_二 妙觀察智_一有_二何差別_一。答。彼觀_二諸法自共相等_一。此唯起_レ 化有_二差別_一《割書:云云》。 問。一類二識竝起《割書:云云》。答。許_レ不_二竝起_一。 於_レ理無_レ違。同_レ體用分 ̄ヲハ 倶 ̄ナルニモ 亦非_レ失《割書:云云》。《割書:二釋之可_レ|思_レ之。》 問。豈不_下 此品轉_二 五識_一得_上《割書:云云》。 答。非_二轉_レ彼得_レ體卽是 彼_一。如_下 轉_二生死_一言_レ得_二𣵀槃_一不_レ可_中 𣵀槃 ̄ヲ 同_二生死_一攝_上。是故 於_レ此不_レ應_レ爲_レ難《割書:云云》。 疏云。今者但以_二彼生死滅 ̄シテ 𣵀 槃得_一レ 顯。名_下 轉_二生死_一而得_中 𣵀槃_上。非_二𣵀槃性卽是生死_一。今 此亦爾。由_下 轉_二-去因五識_一滅已_上。此緣_二麤事境_一識品生《割書:ヲ以》。說_下 成事智轉_二 五識_一得_上。不_下 以_三因中五識轉作_二果中成事智品_一。 【右頁】 【枠外右上】 三八〇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五本 【枠外右横下】 一四四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成事智品卽是五識_上《割書:云云》。 章云。或因八果七識。安惠論師云_二末那 ̄ハ 唯染故_一《割書:云云》。問。 此文意何。 答。是標_下 說_二因八果七識_一之義_上 也。 問。且此 師計_二末那唯染_一。云_三果位無_二第七識_一之意何。 答。唯識論 云。此中有義 ̄ハ 末那唯有_二煩惱障 ̄ノミ 倶 ̄コト_一。聖敎皆言_二 三 位 ̄ニハ 無_一故《割書:云云》。疏云。安惠等云。三位體無 ̄ヲハ 此識倶 時 ̄ニハ 唯有_二人執_一。無_レ有_二法執_一。對法等說_二 三位無_一故。若此 ̄ト 倶有_二 ̄ハ 法執_一應_レ言_二 三位有_一。准_二此師計_一。卽成_レ佛時無_二第七 識_一。餘七識 ̄ノミ 成_レ佛《割書:云云》。 又論云。又說_二 四惑 ̄ト 恆相應_一故 《割書:云云》。 疏云。顯揚第一說_二 四惑倶_一。故無_二法執_一。不_レ言_三淨位 有_二此識_一故《割書:云云》。《割書:四惑者。我癡。我見。|我慢。我愛也。》 又論云。又說_二爲_レ識雜 染依_一故《割書:云云》。 疏云。攝論第一論本 ̄ニ 不_レ言_レ爲_二淨依_一故。 無_二 ̄ンハ 淨第七法執第七_一。滅定 ̄ト 聖道 ̄ト 無學 ̄トノ 三位。無_二第 七體_一也《割書:云云》。凡此師意云。世親等說_三 三乘無學位 ̄ト 生法 二空滅定位 ̄ト 三乘有學無漏聖道起 ̄レル 位 ̄トニハ 無_二第七_一故。 又顯揚等說_二 四惑相應_一。不_レ說_二法執倶_一故。又攝論等說_二諸 識之雜染依_一。不_レ說_二淨依_一故依_二此三義_一故。有漏位有_二第七 【下段】 識_一。無漏位無_二第七識_一。故有漏爲_レ因。無漏爲_レ果。因位有_二 八 識_一。果位只有_二 七識_一《割書:爲言》。 問。若爾此師云_下 平等智 ̄ハ 與_二 何識_一相應_上《割書:云云》。 答。如_二下四智不齊失之中釋_一レ 之。 問。 破_二此菩薩云_一レ 無_二淨位第七_一。 要下云。護法立_三末那通_二法 執_一。諍中有_レ十《割書:云云》。其十者何。 答。一違經失乃至十者 惣結會《割書:云云》。 問。云何名_二第一違經失_一。 答。論第五云。有 義。彼說 ̄クコト 敎理 ̄ト 相違 ̄セリ。出世末那 ̄ヲハ 經說_レ有故《割書:云云》。 疏 云。護法等釋。三位無_二染義_一。非_二體亦無_一。六十三云。 問。若  彼末那於_二 一切時_一思量而轉 ̄イハヽ。如_二世尊說_一。出世末那云 何建立《割書:スト云》。准_三此大論及此處 ̄ノ 文稱_二經說_一レ 有。准_二下證_一レ 有_二 此識_一。卽是解脱經。【。:不用?】 ̄ト 六十三 ̄トノ 中有_二 二解_一。一名假不_レ如_レ 義。卽出世末那實不_二思量_一故。二遠_二-離顚倒思量_一。能正思 量故通_二於淨_一《割書:云云》。 問。云何名_二第二違量失_一。 答。論云。無 染意識。如_二有染時_一定有_二倶生不共依_一故《割書:云云》。量云。無染 意識定有_二倶生不共所依_一。《割書:宗》。是意識故。《割書:因》。如_二有染 ̄ノ 時 ̄ノ 意識_一《割書:喩》。言_二無染_一者。有學出世道現前 ̄スルトキト 及無學位有 漏無漏 ̄トノ 第六識也。倶生者。簡_二種子依 ̄ト 無間緣_一。此二依 【左頁】 【枠外左上】 三八一【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五本 【枠外左横下】 一四五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非_二識倶_一故。不共者簡_二第八_一。是諸識共依故。《割書:論中無_レ因。下六|證中具有_レ之。》 意云。有_二無漏第七_一可_レ成_下 與_二無漏第六_一之倶生不共所依 根_上。如_二有漏時_一《割書:爲言》。 問。云何名_二第二違瑜伽失_一。 答。論 云。論說_下 藏識決定恆與_二 一識_一倶轉。所謂末那。意識起時 卽二 ̄ト 倶轉。所謂意識及與_二末那_一。若五識中隨起_二 一識_一卽 三倶轉。乃至或時頓起_二 五識_一則七 ̄ト 倶轉_上。若住_二滅定_一無_二 第七識_一爾時藏識 ̄ハ 應_レ無_二識 ̄ト 倶 ̄ナルコト_一。便非_二恆定一識倶轉_一。 住_二聖道_一時。若無_二第七_一。爾時藏識應_二 一識 ̄ト 倶_一。如何可_レ云_下 若起_二意識_一爾時藏識 ̄ハ 定 ̄テ 二 ̄ト 倶轉_上《割書:云云》。意云。瑜伽說_下 阿 賴耶必與_二 一識_一倶轉等_上。而若入_二滅定_一時。六識不_レ行。若 無_二無漏第七_一。闕_下 恆與_二 一識_一倶轉之義_上。又說_二若意識起時 二識 ̄ト 倶轉_一。而若住_二聖道_一時。無_二 ̄ハ 第七識_一。只可_レ云_下 爾時 第八與_二 一 ̄ノ 第六識_一倶轉_上。何云_二意識起時二識 ̄ト 倶轉_一《割書:云云 爲言》。五識隨一起時。准_レ之可_レ知之。 問。云何名_二第四違 顯揚失_一。 答。論云。顯揚論說。末那恆與_二 四煩惱_一相應。或 翻_レ ̄セルト 彼相應。持擧爲_レ行。或平等行《割書:ナリト云》。故知。此意通_二 染不染_一《割書:云云》。 疏云。翻_レ彼相應 ̄スルトキニハ 平等行故。煩惱相 【下段】 應 ̄ニハ 持擧所行故《割書:云云》。 意云。翻彼者。無漏第七與_二 二十 一心所_一相應。謂遍行五 ̄ト 別境五 ̄ト 善十一也。 問。云何 名_二第五 ̄ノ 七八相例失_一。答。 論云。若由_四論說_三阿羅漢位無_二 染意_一故。便無_二第七_一。應_下 由_四論說_三阿羅漢位捨_二藏識_一故。便 無_中 第八_上。彼旣不_レ爾。此云何然《割書:云云》。疏云。若由_三大論六十 三說_二阿羅漢位無_一レ 有_レ意故。便無_二 ̄トイハヽ 第七_一。則無學身應_レ 無_二第八_一。以_二聖說_一故。何愛_二第八_一而便許_レ有。憎_二第七_一而言_レ 無。言_レ ̄コトハ 無_二染意_一以_二倶許_一故《割書:云云》。 問。云何名_二第六 ̄ノ 四 智不齊失_一。 答。論云。又諸論言_下 轉_二第七識_一得_中 平等智_上。彼 如_二餘智_一定有_二所依相應淨識【_一:脱落?】此識無 ̄ク 者。彼智應_レ無。非_下 離_二所依_一有_中 能依_上 故。不_レ可_レ說_三彼依_二 六轉識_一。許_三佛恆行如_二 鏡智_一故《割書:云云》。疏云。量云。平等性智定有_二別所依識_一。說_二 轉_レ識得_一故。如_二餘三智_一。第七若無 ̄クハ 卽平等智 ̄モ 應_レ非_レ有。 非_下 離_二所依心_一有_中 能依智_上 故。《割書:諸論者。莊嚴|論攝論等也。》又彼若言_下 經云_二 平等智_一非_中 第八 ̄ト 倶 ̄ナルニ_上。第八 ̄ト 倶 ̄ヲ 者。名_二鏡智_一故。卽依_二第 六_一。此中唯取_二第六識_一也。又六識中。隨依_二 一識_一之能依 ̄ノ 智 者。不_レ然。佛地經中說_二此智品 ̄ハ 佛位恆行_一。卽汝 ̄モ 共許 ̄セリ。 【右頁】 【枠外右上】 三八二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五本 【枠外右横下】 一四六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許_下 佛恆無_二轉異_一行如_中 鏡智_上 故。非_二 六識智_一。六識智有_二轉 異_一不_レ恆故《割書:云云》。 問。云何名_二第七第八無依失_一。 答。論 云。又無學位 ̄ニ 若無_二 ̄ハ 第七識_一。彼第八識應_レ無_二倶有依_一。然 必有_二此依_一。如_レ餘識性故《割書:云云》。量云。汝無學位 ̄ノ 第八 ̄ハ 必 有_二現行倶有依_一。是識性故。如_二餘七識_一。彼師許_下 第七以_二第 八_一爲_上レ 依故《割書:爲言》。 問。云何名_二第八二執不均失_一。 答。論 云。又如_下 未_レ證_二補特伽羅無我_一者。彼我執恆行_上。亦應_下 未_レ 證_二法無我_一者。法我執恆行_上。此識若無 ̄ハ 彼依_二何識_一。非_レ依_二 第八_一。彼無_レ惠故。由_レ此應信_二 二乘聖道 ̄ト 滅定 ̄ト 無學 ̄トニハ 此 識恆行_一。彼未_レ證_二得法無我_一故《割書:云云》。 疏云。如_下 凡夫等 未_レ《割書:ヲ以》證_二人空_一人執恆行_上。二乘人等未_レ證_二法空_一。法執亦應_二 恆現前 ̄スルコト 有_一。爲_レ例均故。若此識無 ̄ハ 法執恆行 ̄スルハ 依_二 ̄ム 於何識_一。二乘定有故。不_レ可_レ說_三執依_二第八識_一。第八識倶 無_二惠 ̄トシテ 執 ̄コト_一故。非_二 八倶_一也《割書:云云》。由此應信等者。如_レ文 可_レ知之。卽意顯_下 廻心□【□:テ?】頓悟 ̄ト 人等入_二初地_一已 ̄ヌレハ 分證_二法 空_一有_中 此淨智_上 也。問。云何名_二第九 ̄ノ 五六不同失_一。 答。論 云。又諸論中以_レ五同法 ̄トシテ 證_下 有_二第七_一爲_中 第六依_上。聖道 起時及無學位。若無_三 ̄クハ 第七爲_二第六依_一。所立宗因便倶 【下段】 有_レ失。或應_二 五識亦有_一レ 無_レ依。五恆有_レ ̄□【□:ラ?】ハ 依六亦應_レ爾《割書:云云》。 五十一云。又由_レ有_二阿羅耶識_一故得_レ有_二末那_一。由_三此末那 爲_二依止_一故。意識得_レ轉。譬如_下 依_二-止眼等五根_一五識自轉_上 《割書:云云》。《割書:攝論第一准_レ之故|云_二諸論中_一也。》若聖道起及無學 ̄トニ 無_三第七爲_二 六 ̄カ 依_一。 彼二論所立宗因應_二倶有_一レ 過。卽量有_二 二宗_一。一云。第六意 識應_レ有_二倶生 ̄ト 增上 ̄トノ 別依_一。六識攝故。猶如_二 五識_一《割書:云云》。此 宗不_レ置_二簡別言_一故。有_二 一分違宗失_一。謂彼自許_三聖道及無 量 ̄ハ 學 ̄トノ 意識無_二此依_一故。因 ̄ニ 有_二不定失_一。謂 爲(モシ)如_二 五識_一。六 識攝故。意識有_レ依。爲(モシ)如_二汝聖道及無學意識_一。六識攝故。 意識無_レ依。二云。除_二聖道及無學意識_一餘意識。必有_二倶生 增上別依_一。《割書:因喩|如_レ前。》此量 ̄ハ 宗 ̄ニ 置_二簡別言_一。然有_二比量相違 失_一。謂作_二比量_一云。聖道及無學意識。必應_レ有_二倶生 ̄ト 增 上 ̄トノ 依_一。六識攝故。如_二 五識_一。因有_二法自相違決定失_一謂除_二 聖道及無學意識_一餘意識。應_レ無_二倶生增上依_一。是意識故。 如_二汝聖道及無學意識_一《割書:此相違決定能違量因 ̄ヲ 疏云_二 六識攝故_一。別|抄云_二意識攝故_一。燈云_二是意識故_一云云。疏》 《割書:云_二 六識攝故_一者。有_二不定_一故。燈云。前因亦應_レ|云_下 除_二三位_一 六識攝故_上。無_二不定過_一云云。》或應五識亦有無依 等者。量云。汝云五識亦應_レ許_レ有_二無_レ依之時_一。六識攝故。如_二 【左頁】 【枠外左上】 三八三【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五本 【枠外左横下】 一四七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汝意識_一。就_二他宗_一故。無_二自違失_一五識恆有_レ依。意識亦應_レ 爾《割書:爲言》。《割書:已上疏之意如_レ此。|廣故不_レ記之。》 問。云何名_二第十結成前難_一。 答。論云。是故定有_二無染汗意_一。於_二上三位_一恆起現前。言_二彼 無_一者。依_二染意_一說。如_下 說_三 四 ̄ノ 位無_二阿賴耶_一非_上レ 無_二第八_一。此 亦應_レ爾《割書:云云》。《割書:三位者。滅定位。聖道現前位。三乘無學位也。四位|者。三乘無學位爲_レ三。不退菩薩位爲_二第四_一也。》 問。就_二安惠菩薩義_一滅定位無_二第七_一者。何集論云_二滅盡定_一 者。謂不恆行 ̄ト 恆行一分 ̄トノ 心心所滅 ̄ナリト《割書:云云》。不恆行者。 前六識也。恆行者第七識也。旣云_二 一分滅_一。何云_二其體全 無_一。 答。安惠云。恆行心有_二 二種_一。謂第七 ̄ト 第八 ̄トナリ。滅定 中第七 ̄ハ 滅。第八有故。云_二 一分 ̄ヲ 滅_一。非_レ謂_二第七分_一レ 二也。 問。護法義如何。 答。入_二生空滅定_一時。滅_二生執末那_一。有_二 法執末那_一故。云_二恆行一分 ̄ヲ 滅_一。入_二法空滅定_一時。滅_二生法 二執末那_一。有_二平等性智相應末那_一故。云_レ滅_二 一分_一也。因 論 ̄ニ 問。凡末那有_二 三位_一者何。 答。一補特伽羅我見相 應位。《割書:通_下 一切異生相續 ̄ト 二乘有學 ̄ト 七地以前從_二 二乘有學_一廻心一類|菩薩 ̄トノ 有漏心位_上。彼我執末那緣_二阿賴耶識_一。起_二補特伽羅我見》 《割書:也。》二法我見相應位。《割書:通_下 一切異生 ̄ト 聲聞獨覺 ̄トノ 相續 ̄ト 一切菩薩|法空智果不【_二:脱落?】現前_一位_上。彼法執末那。緣_二異熟》 《割書:識_一起_二法|我見_一也。》三平等性智相應位《割書:通【_二:脱落?】一切如來相續 ̄ト 菩薩見道及修道|中法空智果現前位_一。彼末那緣_二無》 【下段】 《割書:垢 ̄ト 異熟 ̄トノ 識等_一。|起_二平等性智_一。》 問。就_二初二位_一長短如何。 答。初位短。第 二位長。故論云。補特伽羅我見起位。彼法我見亦必現 前。我執必依_二法執_一而起。如_下 要迷_二杌等_一方謂_中 人等_上 故《割書:云云》。 初位必帶_二後位_一後位非_三必帶_二初位_一也。《割書:具如_二論第五_一。至_二第|十門_一可_レ悉_レ之。》 章云。或因果倶八識。如_二護法等正義所說_一《割書:云云》。 問。此 文意何。 答。是敍說_二因果倶八識《割書:ト云》之正義_一也。《割書:八識之義。|如_二上識自》 《割書:相等中|記_一レ 之。》傍論 ̄ニ 問。清辨菩薩說_レ有_二 八識_一否耶。 答。相傳有_レ 二。一云。清辨唯立_二 六識_一不_レ立_二 七八_一。故無垢稱經疏云。空 理 ̄ノ 義 ̄ナラハ 說_二 六識_一爲_レ心。應理 ̄ノ 義 ̄ナラハ 說_二 八識_一爲_レ心《割書:云云》。 又論第三云。有_下 執_二大乘遣相空理_一爲_中 究竟_上 者。依_二似比 量_一撥_二-無此識及一切法_一《割書:云云》。 問。若爾何掌珍論中說_二 心意識名_一。 答。小乘立_二心意識名_一是立_二 八識_一。一云。清辨 約_二世俗諦_一許_レ有_二 八識_一。故掌珍論說_二心意識之名_一。又旣 信_下 楞伽經云_三藏識說_レ名_二心等_一之文_上。何不_レ立_二 八識_一耶。 《割書:具如_二西明疏幷燈|文_一。無用故略_レ之。》 章云。依他識中或說_二唯一自證分_一。謂安惠師《割書:云云》。 問。此 文意何。 答。是明_二依他所觀識類_一有_二 四門_一中。第三依_二分 【右頁】 【枠外右上】 三八四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五本 【枠外右横下】 一四八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類_一明_二識類_一門也。此中有_二 四師_一。是第一立_二 一分_一之師義 也。此師以_三華嚴經說_二唯心_一爲_レ證。唯立_二 一分_一也。 章云。或說_二唯二_一見相二分。難陀師《割書:云云》。是第二立_二 二分_一 之師義也。此師以_三攝論說_二唯二 ̄ハ 依他性_一爲_レ證。立_二 二分_一也。 章云。或說_レ有_レ三。自證 ̄ト 見 ̄ト 相 ̄トノ 分 ̄ナリ。陳那師 ̄ナリ《割書:云云》。是 第三立_二 三分_一之師義也。此師以_下 能斷金剛般若經云_三 一 切有爲法如_二星《割書:見分》翳《割書:相分》燈《割書:自證分》幻《割書:器》露《割書:身》泡《割書:受用物》 夢《割書:過去》電《割書:現在》雲《割書:未來》應_一レ 作_二如_レ是觀_一之文_上 爲_レ證。立_二 三 分_一也。《割書:具如_二世|親論_一之。》 章云。或說_二 四分_一。加_二證自證分_一。護法師《割書:云云》。是第四立_二 四 分_一之師義也。此師以_二 四敎_一開立_二 四分_一。立_二 三分。二分。一 分_一也。卽以_下 楞伽經說_二由自心執著等_一之文_上。合立_二 一分_一。 以_下 厚嚴經說_二 一切唯有覺_一之文_上 立_二 二分_一。以_下 集量論說_二似 境相所量等_一之文_上 立_二 三分_一。以_下 厚嚴經說_二衆生心二性等_一 之文_上。開立_二 四分_一也。《割書:具如_二 四|分義_一也。》 章云。如_レ是所說諸識差別。一往而論。依_二成唯識論云_一。八 【下段】 識自性不_レ可_レ云_二定異_一因果性故。無_二定性_一故。如_二水波_一故。 亦非_二定一_一。行相 ̄ト 所依 ̄ト 緣 ̄ト 相應 ̄ト 異 ̄ナルカ 故。起滅異故。熏 習異故《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明_二所觀識類_一有_二 四 門_一中。第四依_二同異_一明_二識類_一門也。卽意云。如_二上所_一レ 說。增 數 ̄ト 異說 ̄ト 分類 ̄トノ 等 ̄キ 識類差別。是一性說 ̄ナリ。理而言_レ之。 非_レ一非_レ異《割書:爲言》。 問。其唯識論文意何。 答。論正文云。八 識自性不_レ可_レ言_二定一_一。行相所依緣相應異故。又一滅時 ̄ニ 餘不_レ滅故。能所熏等相各異故《割書:云云》。 疏云。此三義《割書:ヲ以》釋_レ 不_レ可_レ言_二定一_一。行相謂見分。所依謂根。緣者謂所緣。一 ̄ノ 所字通_二 二處_一故。相應異故者。卽多少別也。《割書:第八與_二 五心所_一|倶。第七與_二 十八》 《割書:心所_一倶。第六與_二 五十一心所_一倶。前五|識合與_二 三十四心所_一倶。故云【_二:脱落?】多少別_一。》如_二眼識_一見_レ色爲_二行相_一《割書:乃至》 第八變_二色等_一爲_二行相_一等。廣說如_二前第二卷_一。第二又若 一識滅 ̄スルトキ 餘十等不_二必滅_一故。第三又七 ̄ハ 能熏 ̄ナリ。八 ̄ハ 是所熏 ̄ナリ。如_二楞伽第七_一。有_二此言_一故。七 ̄ハ 是因《割書:能熏》。八是果 《割書:所熏》。又三性 ̄ト 異熟生 ̄ト 眞異熟等 ̄ト 種種相各異故。攝論世 親第四敍_下 唯有_二 一意識_一菩薩_上。今不_レ同_レ彼故。不_レ可_二定一_一。 卽諸聖敎亦說_レ有_二 八識_一故《割書:云云》。 論云。亦非_二定異_一經說_下 【左頁】 【枠外左上】 三八五【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五本 【枠外左横下】 一四九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八識如_二水波等_一無_中 差別_上 故。定異 ̄ナラハ 應_レ非_二因果性_一故如_二 幻事等_一。無_二定性_一故《割書:云云》。 疏云。若八識定異者。十卷楞 伽第十巻頌說_三 八識如_二大海水波無_一レ 有_二差別相_一。及前所_レ 引五十一等 ̄ニ 云_下 依_二 一大海 ̄ト 鏡面 ̄トニ_一起_二 ̄コト 多浪 ̄ト 像 ̄トヲ_一 無_中 差別_上 故。第二定異 ̄ナラハ 應_レ非_二因果_一。更互爲_二因果_一故。法 爾因果 ̄トハ 亦非_二定異_一。如_二麥不_一レ 生_二豆等芽_一故。第三 ̄ニハ 又一 切法如_二幻事陽炎夢影等_一。故知。無_二定異性_一。此非_二 一異_一。 依_二 四勝義_一。對_二 四世俗_一皆得。如_レ理應_レ思。《割書:論及疏次第如_レ是。|章文倒反。略_レ之可_レ》 《割書:悉|之。》 章云。楞伽經言。心意識八種俗故相有_レ別。眞故相無別。 相所相無故《割書:云云》。 問。引_二此文_一之意何。 答。是爲_レ顯_下 約_二 眞俗二諦_一有_中 八識異不異_上 所_レ引也。卽意云。如_二上所_レ言_一。 八等識類異者。據_二俗諦門_一所_レ言也。次言_二 八識等不_レ異_一 者。據_二眞諦門_一所_レ言也。卽以_二此經_一證_二其義_一也《割書:爲言》。 問其云_レ俗云_レ眞。四俗四眞中何。 答。唯識疏云。心意識 等。以_二理俗諦 ̄ノ 隨事差別相_一故。可_レ說_レ有_レ別。約_二勝義勝 義眞_一故。相無_レ別也《割書:云云》。 意云。約_二第二道理世俗_一。名_レ有_二 【下段】 差別_一。約_二第四勝義勝義_一。名_二無差別_一也《割書:爲言》。 問。若爾何 疏上云_下 此非_二 一異_一依_二 四勝義_一對_二 四世俗_一皆得_上《割書:云云》。 答。 且據_二 四重二諦_一。四俗門卽有_二差別_一。四眞門卽無_二差別_一。是 故爲_レ顯_二 八識有_一レ 異。依_二 四俗門【_一:脱落?】可_レ釋。爲_レ顯_二 八識無_一レ 異。依_二 四眞門_一可_レ釋。是細尋 ̄テ 釋 ̄ルナリ。故疏上文云_レ爾也。言_二如理 應思_一者。卽此意也。然論云_下 如_二前所說_一識差別相依_二理世 俗_一。非_二眞勝義_一。眞勝義中心言絶故_上《割書:云云》。是就_二顯義_一釋也。 第二世俗 ̄ハ 是隨事差別諦。故依_二此門_一顯_二 八識差別_一。第四 勝義 ̄ハ 是廢詮談旨理 ̄ナリ。不_レ可_レ論_二別不別_一。無差別理自然 顯也。據_二此顯義_一。第二俗第四眞 ̄トヲ 相對。釋_二別不別義_一也。 亦不_二相違_一也。《割書:具如_二 二|諦義_一也。》 問。頌云_二相所相_一。其體如何。 答。疏云。識上何者爲_二能相所相_一。謂用爲_二能相_一。體爲_二所相_一 《割書:云云》。義演云。識上了別用 ̄ヲハ 爲_二能相_一。受等領納等用爲_二所(能) 相_一。識受等自體爲_二所相_一。色等法 ̄ヲハ 以_二生住等_一爲_二能相_一。色 等自體爲_二所相_一《割書:云云》。 章云。如_レ是一切識類差別名爲_二唯識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 何。 答。是結_下 如_二上所_一レ 明四門所觀識類 ̄ヲ 名爲_中 唯識_上 也。 【右頁】 【枠外右上】 三八六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五本 【枠外右横下】 一五〇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章云。此幻性識 ̄ハ 若加行觀 ̄ナラハ 唯共非_レ自。若後得智 觀 ̄ナラハ 通_二自相觀_一。一一依他各各證故《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 何。 答。是此門第四大段。明_二依他能觀自共相義_一也。此 中有_レ二。初明_二加行智_一。後明_二後得智_一也。珠云。上明_二所觀 識類差別_一。此卽明_二能觀智類亦別_一《割書:云云》。 問。何故加行智 觀名_二共相觀_一。後得智觀名_二自共相觀_一耶。 答。珠云。若加 行智惣觀_二諸法皆無我性_一。趣_二-求所證_一故名_二共相_一。若後得 智一一依他別別知故。名爲_二自相_一《割書:云云》。叡云。理實而說 ̄ハ 加行亦通_二自相觀_一也。雖_二是有漏_一而旣現量。何都不_レ得_二 自相境_一哉。故知。一相說《割書:云云》《割書:後得智名_二共相_一者。觀_二諸法無|常無我等_一故也。易_レ知故略_レ之》    第六修證位次門 問。此門意何。 答。此門有_レ二。初明_下 修_二-證唯識觀_一能入位 次第_上。後明_下 能修證行相之次第_上。故名_二修證位次_一也。《割書:故文中|云。上》 《割書:來明_レ位。下當_レ辨_レ修|云云。至_レ文可_レ悉之。》 章云。修證位次者。攝大乘說。何處能入《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 何。 答。是先爲_レ明_二能入位_一。引_二攝大乘之門_一《割書:考【考:四角で囲む】門|恐文》也。文中有_二 二問_一。一問_二所入境_一。二問_二能入所依位_一也。此中正取 【下段】 以_レ問_二能入位_一爲_二此所明_一耳。《割書:彼論第六卷中。入所知相分中有_二|四問。一問云_二誰能悟入_一。第四問》 《割書:云_二由_レ何能入_一。今此問|文爲_二第二第三_一可_レ悉之》 章云。謂卽於_三彼有_レ見似法似義意言大乘法相等所_二生 起_一《割書:云云》。是答_二所入境_一也。有見者。廓法師作_二 二釋_一。一云。言_二 有見_一者。若果對_レ因。後生意識與_二耳識_一倶名爲_二有見_一。何 者。耳識親聞_二法義_一故名爲_レ見。後生 ̄スル 如理作意 ̄ハ 遠從_二耳 識聞_一レ 法而生。此後果有_二先因見_一故。名爲_二有見_一。此言_レ倶者 是遠倶。非_二近倶_一。二云。若體《割書:ヲ以》對_レ用。意言自體與_二見分 用_一倶。故名_二有見_一《割書:云云》。若依_二初釋_一者。彼者意識也。若依_二後 釋_一者。彼者自證分也。似法似義者。明_二所入境界之相_一也。 似有_二 二義_一。一云。影像文義 ̄ハ 似_二本質_一故。二云。依他文義。 似_二心外_一故也。意言者明_二境界體_一也。卽意識也。《割書:有_二 三釋_一。|如_二上能觀》 《割書:唯識之|中記_一レ 之。》大乘法相等者。明_二境界之因_一也。所生起者。明_二境 從_レ因生《割書:云コトヲ》_一也。惣意云。此所入似義似文意言之境。是 依_二華嚴等大乘法相聞熏_一所_二生起_一也。於_二此境_一卽爲_二所 入處_一也《割書:爲言》。言_レ於者第六轉聲也。 章云。勝解行地。見道。修道。究竟道中《割書:云云》。是答_二能入所 【左頁】 【枠外左上】 三八七【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五本 【枠外左横下】 一五一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依之位_一也。卽四位也。 章云。於_三 一切法唯有_二識性_一。隨_レ聞勝解故。如_レ理通達故。 治_二 一切障_一故。離_二 一切障_一故《割書:云云》。是明_下 四位中對_レ境修_二 觀行_一之行相差別_上 也。 章云。無性解云。在_二勝解地_一於_下 一切法唯有_二識性_一中_上。但 隨_二聽聞_一生_二勝解_一故。在_二見道中_一如_レ理通_二-達此意言_一故。在_二 修道中_一。由_二此修習_一對_二-治煩惱所知障_一故。在_二究竟道中_一。最 極清淨離_二諸障_一故《割書:云云》。《割書:是引_二無性|釋_一也。》問。且釋_二本論問答_一。無 性釋正文如何。 答。釋論云。何處能入者。問_二所入境及 能入位_一。謂卽於彼有見等者。謂於_二大乘法相所_レ生決定 行相 ̄タル 似法似義意言_一能入。於_二此境界_一能入 ̄スルハ 是用 ̄ナリ。 所入境界 ̄ハ 是業 ̄ナリ。是持 ̄ナリ。於_二此意言_一或有能入 ̄テ 在_二勝 解行地_一。於_二 一切法唯識性中_一。但隨_二聽聞_一生_二勝解_一故。或 有能入在_二見道中_一。如_レ理通_二-達此意言_一故。此中如_レ理而通 達者。謂通_二-達彼非法非義非所取非能取_一故。或有能入 在_二修道中_一。由_レ此修習對_二-治煩惱所知障_一故。或有能入在_二 究竟道中_一。最極清淨離_二諸障_一故《割書:云云》。 問。本論中以_二似法 【下段】 似義意言_一爲_レ先。以_二大乘法相等_一爲_レ後。而何釋論以_二大乘 法相等_一爲_レ先。以_二似法等_一爲_レ後耶。 答。卽廓法師會云。今 釋論中。依_二因果次第_一先擧_レ因。言_二 ̄ハ 於大乘法相所生_一。明_二 此所緣法義意言 ̄ハ 是大乘法相聞熏所_一レ 生也。問。意言 是能觀識。而何爲_レ境。 答。觀行者。觀_二自心_一爲_二所緣_一。了_二- 知唯識道理_一。故爲_レ境也。問。釋_二通達位_一云_二非法非義等_一 之意何。 答。廓法師云。由_三先地前知_二其法義唯是意言_一。 卽無_二所取_一。所取旣無《割書:ヲ以》知_レ無_二能取_一。故入_二見道_一達_二彼意言 圓成實理_一。證_二法義無_一名_二非法非義_一。法義旣無《割書:ヲ以》卽非_二所 取_一。見分意言。無_レ《割書:ヲ以》有_二自性_一名_二非能取_一《割書:云云》。《割書:勝解行名如_二|上能觀唯識》 《割書:中釋_一レ 之。見道等|名如_二下釋_一之》 章云。成唯識說。云何漸次悟_二-入唯識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 何。 答。是爲_下 引_二唯識論文_一明_中 能入之位_上。標_下 彼論問_二-發 入方便_一文_上 也。 問。且此問發意何。 答。論上問云。如_レ是 所_レ成唯識相性。誰於_二幾位_一如何悟入《割書:云云》。此中有_二 三問_一。 誰者問_二能入人_一也。於幾位者。問_二所經位_一也。如何悟入者。 問_二入方便_一也。次論答云。謂具_二大乘二種姓_一者。《割書:答_二能入之|人_一也。》 【右頁】 【枠外右上】 三八八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五本 【枠外右横下】 一五二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畧於_二 五位_一。《割書:答_二所經|之位_一也。》漸次悟入。《割書:答_二入方|便_一也。》次論問答云何謂_二 大乘二種種姓_一。一本性住種姓等者。重明_二能入之人_一也。 次論問答云何謂_下 悟_二-入唯識_一 五位_上。一資糧位等者。重廣_二 所經位_一也。次論問答云。云何漸次悟_二-入唯識_一。謂諸菩薩 等者。重廣_二入方便_一也。卽此問是也。故疏云。此問廣_二-問 前第三入法用_一《割書:云云》。 章云。謂諸菩薩於_二識性相_一。資糧位中。能深信解《割書:云云》。 是 答廣_二入方便_一也。有_二 五位_一是最初資糧位也。疏云。資糧 位中能深信解。雖_二亦伏除_一。未_二多分_一故。少而不_レ說。信解 初增。但名_二信解_一《割書:云云》。 章云。在_二加行位_一能漸伏_二-除所取能取_一。引_二-發眞見_一《割書:云云》。是 明_二第二加行位_一也。 疏云。初伏_二所取_一。次伏_二能取_一。伏令_レ 不_レ起故名爲_レ除。非_下 離_二-伏時_一別名除也。 章云。在_二通達位_一。如_レ實通達《割書:云云》。是明_二第三通達位_一也。疏 云。方起_二無漏現行二智_一。證_二實相性_一故《割書:云云》。 章云。修習位中。如_二所見理_一數數修習。伏_二-斷除障_一《割書:云云》。是 明_二第四修習位_一也。 疏云。十地行多時劫長遠 ̄ナルニヲイテ 念 【下段】 念進習《割書:ヲ以》。名_下 數數修伏_二餘煩惱_一斷_中 餘智障_上。此等位中雖_三 亦修_二-證餘行餘法_一。唯識爲_レ本方修_二餘行_一故。但言_二唯識_一 《割書:云云》。《割書:此等以下之文通_二伏難_一|也。伏難可_レ知之。》 章云。至_二究竟位_一出_レ障圓明。能盡_二未來_一化_二有情類_一。復令_レ 悟_二-入唯識相性_一《割書:云云》。是明_二第五佛位_一也。 疏云。全出_二 二 障_一。功德智惠無_レ不_二周備_一。不_レ同_二小聖_一。故名爲_レ圓。無_二闕少_一 故。簡_二 二乘_一也。其福智二清淨極勝。無_レ有_二能過_一。不_レ迷不_レ 闇。故名爲_レ明。此簡_二菩薩_一。第十地菩薩雖_三皆遍有可_二名爲_一レ 圓。未_二清淨_一故。如_三羅穀中視_二月等_一。故不_二名爲_一レ 明。能盡_二 未來_一化_二-導一切_一。復令_レ悟_二-入唯識相_一故。顯_下 非_二自濟_一成已 度_上レ 人。故名_二法輪_一。輪者轉義《割書:云云》。 問。且此五位體如何。 答。疏云。此初二位以_レ道爲_レ位。卽分出_レ體。後三位以_レ分 爲_レ位。卽通出_レ體《割書:云云》。 意云。道者惠也。卽以_二資糧道 加行道_一爲_二位名_一。若論_二其體_一者。資糧道以_二聞思惠_一爲_レ體。 加行道以_二修惠_一爲_レ體。故云_二分出_一レ 體也。分者位也。卽以_二 通達分。修習分。究竟分_一爲_二位名_一。若出_二其體_一。通以_二有爲 無爲無漏功德_一爲_レ體。故云_二通出_一レ 體也。古德釋_二此疏文_一 【左頁】 【枠外左上】 三八九【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五本 【枠外左横下】 一五三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各別也。不_レ若_二今案_一耳。《割書:其意在_二下疏|文_一可_レ悉之。》又云。以_レ分爲_レ位者。 有_二 十一分_一。爲_二 十一地_一。以_二其十一分_一爲_二後三位_一《割書:云云》。具如_二 深密經第四卷_一可_レ見_レ之《割書:已|上》裏書也。 初資糧位其相云何。頌曰。乃至_レ未_二起_レ識。求_一レ 住_二唯識性_一。 於_二 二取隨眠_一。猶未_レ能_二伏滅_一《割書:云云》。 論曰。從_レ發_二深固大菩 提心_一乃至_レ未_下 起_二順決擇識_一求_上レ 住_二唯識眞勝義性_一。齊_レ此皆 是資量位攝《割書:云云》。 疏云。此解_二初位始終分齊_一。乃至攝論 云。清淨 ̄ト 增上 ̄ト 力堅固心勝進 ̄スルトシテ 名_三《割書:ト云ヘリ》菩薩初修_二 無數三大劫_一。大菩提心以_二善根_一爲_二其自體_一。以_二大願_一爲_レ 緣。不_二《割書:ヲ以》退屈_一爲_二其策發_一。方能發起《割書:乃至》此云_レ深者。卽清 淨 ̄ト 增上力 ̄ナリ。固卽堅固心。勝義乃至卽地前四十心皆 是此位。然彼以前 ̄ニ 或十萬。八萬。六萬。四萬。二萬。十 千劫等。皆不_レ入_二此位_一等《割書:云云》。 論云。爲_レ趣_二無上正等 菩提_一。修_二-集種種資糧_一故《割書:云云》。 疏云。初釋_二資糧之名_一。 望_二菩提_一爲_レ號。菩提因之初位。資_二-益己身之粮_一方至_二彼 果_一。故名_二資糧_一。此卽依_二自利_一釋_レ名。爲_下 出_二生死_一得_中 大智_上 故。求_二菩提_一也。 問。若望_二佛果_一名_二資糧_一者。何論第七 【下段】 說_二未知當知根_一中。云_下 能遠資_二-生根本位_一故_上《割書:云云》。其根本 位者。見道位故。 答。疏會云。然第七未增上緣中。解_下 資 糧位亦有_中 未知當知根_上。云_下 能遠資_二-生根本位_一故_上 者。從_二久 修者隣近 ̄セルニ_一爲_レ名。此說_二初行多求_一レ 果故。亦不_二相違_一《割書:云云》。 論云。爲_二有情_一故懃_二-求解脱_一。由_レ此亦名_二順解脱分_一《割書:云云》。 疏云。次解_二順解脱分《割書:ト云》名_一。爲_二有情_一故懃_二-求解脱_一。望_二𣵀 槃_一爲_レ因。𣵀槃名_二 ̄コトハ 解脱_一如_二常所_一レ 談。懃_二-求 ̄スルニ 於彼_一此 行不_二相違_一。故名爲_レ順。分者因也支也。《割書:初|釋》又解。云_二解脱_一 者。卽勝解數。緣_二解脱_一解_二-脱苦_一名_二解脱_一。因中印_レ境爲_レ 名。乃名_二勝解 ̄ト_一。在_レ果出_レ《割書:ヲ以》苦爲_レ目。故名_二解脱_一。若依_二此 釋_一。解脱卽分《割書:ナルヲ以》名_二解脱分_一。分義非_レ順。與_二決擇分_一同。然 彼望_レ惠爲_レ名。此望_二勝解_一爲_レ號。今爲_二此解_一卽無_二前難_一 《割書:云云》。《割書:後|釋》 問。此二釋意何。 答。初釋意。解脱者𣵀槃也。 此位所修福智因。順_二佛果之𣵀槃_一故。名_二順解脱分_一也。分 者因也。望_二𣵀槃_一爲_レ因《割書:云云》後釋意。解脱者佛果勝解之功 德。卽別境五中勝解數。因位名_二勝解_一。果位名_二解脱_一。此位 所修之功德。順_二佛果中一分解脱功德_一故。名_二順解脱分_一 【右頁】 【枠外右上】 三九〇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五本 【枠外右横下】 一五四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也。分者支也。解脱爲_レ支。多功德中一支故也《割書:爲言》。 問。 爾資糧名唯依_二自利_一釋。解脱名唯依_二利他_一釋。無_二相通義_一 乎。 答。疏云。然求_二 ̄ニモ 菩提_一利他義顯。勤趣_二解脱_一自利 義增 ̄セリ。然於_二菩提_一有_二自利之談_一。𣵀槃致_二利他之義_一者。 蓋欲_下 以_レ彼顯_三此菩提亦利_二有情_一以_レ此顯_中 彼𣵀槃亦自 ̄ヲ 利《割書:ト云コト》_上。文影_二於此_一。義貫_二於彼_一故也《割書:云云》。 問。就_下 釋_二解 脱分_一之後釋_上。疏云_下 今爲_二此解_一卽無_中 前難_上《割書:云云》意何。答。 付_二初釋_一。疏問云。問何故順解脱分 ̄ハ 分卽是順 ̄ナルモノヲ。順 決擇分分體非_レ順《割書:云云》。此爲_二前難_一也。 問。爾此難如何 會耶。 答。次云。答。決擇體是有爲《割書:ナルヲ以》。決擇可_二體卽分_一。 體有_二多分_一故。《割書:有_二 七覺|支_一故。》𣵀槃體是無爲。解脱彼非_二是分_一。體 非_二 一多_一故。《割書:云云》。 論云。此位菩薩依_二因《割書:本性|習性》善友《割書:逢事|諸佛》作 意《割書:得_二決定|勝解_一》資糧《割書:福|智》四勝力_一故。於_二唯識義_一。雖_二深信解_一。而 未_レ能_レ了_二能所取空_一。多住_二外門_一修_二菩薩行_一《割書:云云》。 疏云。 問。華嚴第九 ̄ノ 十住品頌云。第四生貴眞佛子。從_二諸賢聖 正法_一生。有無諸法 ̄ヲイテ 無_二所著_一。捨_二-離生死_一出_二 三界_一。彼經 第十又解_二 十住初發心菩薩_一。餘住亦爾 ̄トイヘリ。頌云。清淨妙 【下段】 法身 ̄アリテ 應_レ現_二種種形_一。猶如_下 大幻師所_レ樂無_上レ 不_レ現。或處 爲_二衆生_一究_二-竟菩薩行_一。或復現_二初生。出家。行學道_一。或於_二 樹王下_一自然成_二正覺_一。或處爲_二衆生_一示_二-現入泥□【□:さんずい+亙】_一《割書:云云》。如 何此文言_下 多住_二外門_一修_中 菩薩行_上。 答。此第四住菩薩。作_二 十種觀法_一。第七觀_レ業。《割書:不_レ造_二悪|業也_一》第八觀_レ果。《割書:不_レ求_二悪|果_一也。》析_二-伏現 纏_一。不_下《割書:ヲ以》依_二見道等所有無明_一更造_二悪業_一令_中 後果起_上。名 爲_下 捨_二-離生死_一出_中 於三界_上。定當_二能出_一。非_二時已出_一。今依_二外 門_一修_二《割書:ト云コト》菩薩行_一亦不_レ違也。又此十住菩薩。亦有_下 小分 依_二有漏定_一能現_二 八相_一度_中-脱有情_上。《割書:乃至》以_下 十住初發心住 中分得_二 十力_一學_中 於十法_上。第十法者。爲_二苦衆生_一作_二歸依 處_一。此住已去彼諸菩薩。展轉增勝能行_二 八相_一《割書:云云》。然多起_二 散行_一。小能入_レ定作_二《割書:ヲ以》眞如觀_一名_三多住_二外門_一。不_レ說_三彼菩 薩唯住_二外門_一。亦不_二相違_一《割書:云云》。 論云。故於_二 二取所_レ引隨眠_一猶未_レ有_三能伏滅 ̄スル 功力《割書:ヲ以》令_二 彼不_一レ 起_二 二取現行_一《割書:云云》。 疏曰。問。華嚴經第十卷解_二 十 住菩薩_一中。云_下 除_二-滅諸煩惱_一永盡無_上レ 有_レ餘。無礙寂滅觀。 是則佛正法《割書:ナリト云ヘリ》。云何此言_レ未_レ伏_二 二取_一。 答。彼依_レ伏_下 【左頁】 【枠外左上】 三九一【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五本 【枠外左横下】 一五五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因_二邪敎。邪師_一所_レ起不共無明。伴煩惱類_上 說_レ盡。非_レ盡_二 一 切自分別 ̄ト 生煩惱及倶生煩惱_一。又說_三佛法功力《割書:ヲ以》能滅_二 一切煩惱_一。非_三 十住位已能滅_二 一切煩惱_一《割書:云云》。《割書:有_二 四釋後|二略_レ之。》 問。爾此位菩薩。都無_下 伏【_二:脱落?】煩惱_一義_上。 答。少分有_レ之。故 論下云。菩薩住_二此資糧位中_一。二麤現行雖_レ有_二伏者_一。《割書:因_二邪|敎_一》 而於_二細者及二隨眠_一。止觀力微《割書:ヲ云》未_レ能_二伏滅_一《割書:云云》。疏 曰。此中伏言非_レ爲_二 六行_一。修習勢力制_レ之不_レ起。令_三彼 不_二自在_一。是此中伏義。下准_レ此知 ̄ヘシ。菩薩不_レ斷_二下界地 惑_一。起_レ定生_レ上故《割書:云云》。 問。論云。此位 ̄ニハ 二障雖_レ未_二伏 除_一。修_二勝行_一時有_二 三退屈_一。而能三事《割書:ヲ以》練_二-磨其心_一。於_レ所 證修勇猛不_レ退《割書:云云》。其三退屈三練磨心者何。 答。一菩 提 ̄ハ 廣大屈 ̄スル 引_レ他況_レ己練_二-磨心_一。《割書:攝論云。人趣諸有情。處|數皆無量。念念證_二等覺_一》 《割書:故。不_レ應_二退屈_一。又引_レ頌云。無量十方諸有情。念念已|證_二善逝果_一。彼旣丈夫吾亦爾。不_レ應_二自輕而退屈_一云云。》二施等難_レ 修屈 ̄ス 省_レ己增修練_二-磨心_一《割書:□【□:清?】淨心意樂《割書:ヲ以》能修_二行施等_一。此|勝者已得。故能修_二施等_一云云。》三 轉依難_レ證屈。引_レ麤況_レ妙練_二-磨心_一。《割書:善者於_二死時_一得_二隨_レ樂自|滿_一。勝善由_二永斷_一圓滿云何》 《割書:無哉|云云。》唯識論文。近故不_レ記_レ之。《割書:可_レ見_レ|之》 問。攝論云。以_二 三 種練磨心_一斷_二 四處障_一《割書:云云》。何。 答。一離_二 二乘作意_一。《割書:謂斷_二-|除二乘》 【下段】 《割書:分別|作意_一。》二諸疑離_レ疑。《割書:謂於_二大乘甚深廣大_一。|不_レ起_二異惠顚倒及疑_一。》三離_二所聞思我我所 執_一。《割書:謂我能聞。我能思覺。我所聽文。我所思義。如是|執著。一切皆無。於_二其殊勝義_一。證_二現觀_一故云云》四斷_二-除分別_一。 《割書:謂於_二現前_一任運而轉 ̄スル 色等現住及作_二功德_一諸骨鏁等淨定安_二-立一切|所緣諸境界相_一。作意分別悉能永斷乃至一切諸佛菩薩波羅蜜多。如_レ是等》 《割書:相執著分別|悉永離云云。》已上資糧位行相。論疏極廣。不_レ可_二具記_一《割書:可_レ見_レ|文也》 次加行位其相云何。頌曰。現前立_二少物_一。謂_二是唯識性_一。以_レ 有_二所得_一故。非_三實住_二唯識_一《割書:云云》。 論云。菩薩先於_二初無數 劫_一。善備_二福德智惠資糧_一。順解脱分 ̄ヲ 旣圓滿已。爲_下 入_二見道_一 住_中 唯識性_上。復修_二加行_一。伏_二-除二取_一謂煗。頂。忍。世第一法 《割書:云云》。 疏曰。然此是初僧祇滿心修習故。言_二先於初無數 劫等_一《割書:云云》。 論曰。此四惣名_二順決擇分_一。順_二-趣眞實決擇 分_一故《割書:云云》。 疏曰。此卽第二釋_二順決擇分《割書:ト云フ》名_一。眞實 決擇分《割書:ト云ハ》。決擇是智。卽擇法也。決擇卽分《割書:ナルヲ以》名_二決擇 分_一。決簡_二疑品_一。彼猶豫故。擇簡_二見品_一。彼不_レ擇故。《割書:乃至》分 者是支因義。卽擇法覺支。 問。何故前順解脱分 ̄ヲ 望_二果 位_一爲_レ名。此順決擇分入 _二見道_一爲_レ名耶。 答。疏曰。前順 解脱分旣初發_レ心。求_二究竟果_一。故遠從_レ彼以得_二自名_一。此順 決擇分隣_二-近見道_一。欣_レ遠之心不_レ如_二始業_一。故從_二隣近_一以 【右頁】 【枠外右上】 三九二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五本 【枠外右横下】 一五六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得_二自名_一《割書:云云》。 論曰。近_二見道_一故立_二加行名_一。非_三前資糧 無_二加行義_一《割書:文》。 疏曰。此釋_二異名_一。位名_二 ̄コト 加行道_一近_二見 道_一故。卽是見道之加行故《割書:乃至》對法第八說。所_レ有資糧 ̄ハ 皆加行道。有_三加行道而非_二資糧_一。此四善根非_二《割書:ト云ナリ》資糧 道_一。加_レ功而行《割書:スルヲ以》初位亦名_二加行_一。近_二《割書:ヲ以》見道_一說獨此 ̄ノミ 得_二加行名_一。 問。資_二-益後果己身糧_一。唯初獨名_二 ̄ケハ 資糧_一。加_レ 功而行求_レ《割書:ヲ以》果。四善 ̄ヲノミ 獨名_二 ̄ヘシ 加行_一。 答。資糧遠 望_二《割書:テ云ヲ以》大果_一最初 ̄ヲノミ 獨名_二資糧_一。加行《割書:ト云ハ》萬行加_レ功。故 初亦名_二加行_一。 問。加_レ功而行_二萬行_一。初位亦得_二此名_一。四善 亦望_二《割書:テ云ヲ以》大果_一資糧亦通_二此四_一。 答。初位發_レ ̄コト 心最猛。 四善不_レ名_二資糧_一。萬行加_レ功力方行《割書:ヲ以》初位亦名_二加行_一。 問。初位心猛獨名_二 ̄ハ 資糧_一。四善近_レ見獨名_二 ̄ヘシ 加行_一。 答。 以_レ近_二見道_一名_二加行_一。初位不_レ得_二此名_一。加_二功萬行_一方 行 ̄ナラハ。初位亦名_二加行_一。故於_二 五道中_一。四善獨名_二加行_一者。 近_二見道_一義《割書:ヲ以ナリ》。故彼初位不_レ得_二此名_一。加_レ功而行《割書:ヲ以》。初 位亦名_二加行_一。此不齊解 ̄ナリ。若齊解者。此四善根 ̄ニモ 果之資 糧《割書:ナルヲ以》亦名_二資糧_一。而彼論文依_三多依_レ外行_二福智行_一。約_二最 【下段】 初_一說。若爾見道等亦應_レ名_二資糧_一。果之資糧故。從_レ增得_レ 名。但名_二見道_一《割書:乃至》前解爲_レ勝《割書:云云》。次有_二 四善根釋名 ̄ト 行 相 ̄ト 等_一。如_二上初重傍論略記_一レ 之。《割書:可_レ見_二|論文_一。》 問。修_二 四善根_一所 依地如何。 答。論云。菩薩起_二此煗等善根_一。雖_三方便時通_二 諸靜惠_一。而依_二第四_一方得_二成滿_一。託_二最勝依_一□_二見道_一故《割書:云云》。 疏曰。二乘依_二 五地_一。《割書:初未至 ̄ト|四根本 ̄ト》菩薩唯依_二第四_一。諸論通_二方 便_一爲_レ論。言_三菩薩亦依_二 五地_一。此中料簡 ̄スヘシ。世第一法及 增上忍 ̄トハ 唯第四定。餘通_二餘地_一《割書:云云》。《割書:不_レ依_二中間禪_一。彼無_二明|利無漏_一故西明亦依_二中》 《割書:間_一。疏主|破_レ之。》燈曰。若大乘者。上忍 ̄ト 第一 ̄トノ 唯第四定 ̄ナリ。餘可_三 通依_二近分 ̄ト 中間 ̄ニモ_一。又解。中下品忍及煗頂二方便 ̄ニハ 通 依。成滿唯在_二第四静慮_一等《割書:云云》。《割書:與_レ疏頗|異也。》 問。修_二 ̄スル 四善 根_一所依依身。何界身耶。 答。論曰。唯依_二欲界善趣身_一起。 餘惠 ̄ト 厭 ̄トノ 心非_二殊勝_一故《割書:云云》。言_レ餘者。上二界與_二 三惡 趣_一也。上二界厭心劣 ̄ニシテ 非_二殊勝_一故。三惡趣惠心劣非_二 殊勝_一故。其身不_レ能_レ入_二見道_一。唯欲界人天趣身 ̄ニシテ 能入_二 見道_一。《割書:爲言》。已上加行位畢。《割書:論疏極廣。不_レ可_二具|記_レ之_一。可_レ見_レ文也。》 次通達位其相云何。頌曰。若時於_二所緣_一。智都無_二所得_一。爾 【左頁】 【枠外左上】 三九三【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五本 【枠外左横下】 一五七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時住_二唯識_一。離_二 二取相_一故《割書:云云》。 論曰。若時菩薩於_二所緣 境_一。無分別智都無_二所得_一。不_レ取_二種種戲論相_一。故爾時乃 名_三實住_二唯識眞勝義性_一。卽證_二眞如_一智與_二眞如_一平等平等。 倶離_二能取所取相_一。故能所取相倶是分別。有所得心 ̄ニ 戲 論現故《割書:云云》。 疏曰。心境相稱。如智冥合。倶離_二 二取_一。絶_二 諸戲論_一。故名_二平等平等_一。眞勝義性《割書:ト云ハ》體卽眞如等《割書:云云》。 問。此位釋名如何。 答。論曰。加行無間此智生時。體 會_二《割書:スルヲ以》眞如_一名_二通達位_一。初照_レ理故亦名_二見道_一《割書:云云》。 疏 曰。見卽道 ̄ナリ。體者通 ̄ナリ。會者達也。 問。約_二見道_一有_二幾 種_一。 答。惣有_二 二種_一。一眞見道。二相見道。此有_二 二師義_一。 一者三心眞見道。十六心相見道之師。《割書:漸斷師也。難|陀。勝軍等。》二者 一心眞見道。三心相見道之師。《割書:頓斷師也。護|法。戒賢等。》問。且云何 名_二眞見道_一。 答。論曰。一眞見道。謂卽所_レ說無分別智。 實證_二 二空所顯眞理_一。實斷_二 二障分別隨眠_一。雖_二多刹那事 方究竟_一。而相等故。惣說_二 一心_一《割書:云云》。 疏曰。釋_二其眞義刹 那多少_一。經位雖_二多刹那_一。以_二相相似等_一故。摠說_二 一心_一。卽 三心見道 ̄モ 依_レ此爲_レ證。卽是會_二 五十八等一心見道之文_一。 【下段】 若一心見道 ̄ナラハ 以_二無間。解脱幷一勝進_一。名_二多刹那_一。摠 名_二 一心_一。非_三無間中復有_二多念_一《割書:云云》。《割書:相見道至_レ下|可_レ論_レ之。》 問。先漸 斷師義如何。 答。論云。有義。此中二空 ̄ト 二障 ̄トヲ 漸證 ̄シ 漸斷 ̄ス。以_レ有_二淺深麤細異_一故《割書:云云》。 疏曰。二空漸證。二 證漸斷。如_二下三心眞見道中解_一。以_下 五十八。五十九。對 法九。顯揚十七說_二 三心_一文_上。證_二此漸_一也《割書:云云》。 問。爾此師 五十九云_下 然此現觀與_二壊緣諦作意_一相應。是故三心頓 斷_中 一切迷苦諦等見斷煩惱_上 之文。如何會耶。 答疏曰。 然五十九文亦說_二見道三心_一名_二頓斷_一者。不_三別起_二觀 心_一。束_二 三界二障_一。合爲_二 三品_一。斷名_レ頓。以_二 三心人《割書:初|心》法《割書:中|心》倶《割書:後|心》異_一故名_二漸斷_一。理有_二淺深_一。障及智行有_二麤細_一故 《割書:云云》。 問。頓斷師義如何。 答。論曰。有義。此中二空二 障頓證頓斷。由_三意樂力有_二堪能_一故《割書:云云》。 疏曰。五十八及 對法九云_下 又此見道所緣能緣平等平等智爲_中 其相_上。說_二 一 心_一文 ̄ヲ 今以爲_レ證。然五十五 ̄ハ 勝 ̄リ。此中互解 ̄ケル 二文如_二 對法第九抄_一。此眞見道也。前加行時意_二-樂倶斷_一。故入觀 位不_二別爲_一レ 三《割書:云云》。 問。五十五文。說_二内遣有情等三心 【右頁】 【枠外右上】 三九四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五本 【枠外右横下】 一五八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之行相_一。而何證_二 一心見道_一云_二彼勝_一耶。 答。彼文說_二 三 心_一。是說_二相見道之行相_一。返知_二 一心是眞見道_一。故云_レ勝 也。彼文說_二 三心_一結云。前二心法智相應。第三心類智相 應等《割書:云云》。故知。說_二相見道_一也。 問。云_三此中互解二文如_二 對法抄_一者。其抄文如何。 答。彼抄七云。眞相差別中有_二 二科_一。若以_二 一心_一爲_レ正。初所緣能緣平等平等智爲_二《割書:ト云ハ》 其相_一辨_二 一心_一。亦遣《割書:ト云ヨリ》以下辨_二 三心十六心 ̄トノ 假_一。若三 心 爲(ナラハ)_レ眞。初辨_二 ̄スルハ 三心等_一摠是眞見道。後十六智等爲_レ 相。眞中初惣出_レ體。究竟但以_二平等智_一爲_レ《割書:ト云》相。後顯_二差 別_一。故說_二 三心_一等《割書:云云》。 問。疏曰。或三心 ̄ニ 究竟 ̄ス。一無 間 ̄ト 一解脱 ̄ト 一勝進 ̄トナリ。從_レ眞入_レ相故。或一無間 ̄ト 一解 脱 ̄ナリ。不_レ假_二勝進_一。從_レ勝入_レ《割書:ヲ以ナリ》劣。且爲_二 二說_一。合十一 說 ̄アリ。如_二別抄解_一《割書:云云》。此文意何。 答。且明_二頓斷師斷_レ惑 刹那心_一惣有_二 三釋_一。開爲_二 十一釋_一。惣有_二 三釋_一者。一者二障 各爲_二 三品_一。共合爲_レ三。此有_二 四釋_一。一云。七心《割書:ヲ以》斷 ̄ス。下品 有_二 二心_一。《割書:無間|解脱》中品有_二 二心_一。《割書:無間|解脱》上品有_二 三心_一。《割書:無間。解|脱。勝近。》故 云_二 七心斷_一レ 之。二云。六心《割書:ヲ以》斷 ̄ス。《割書:除_二上品|勝進_一也。》三云_二 五心《割書:ヲ以》 【下段】 斷_一。《割書:下品。中品。各除_二解|脱_一。上品加_二勝進_一也。》四云。四心《割書:ヲ以》斷 ̄ス。《割書:上品除_二|勝進_一也。》已上第 一釋了。二者二障 ̄ヲ 各爲_二 二品_一。共合爲_レ二。此有_二 四釋_一。一 云。五心《割書:ヲ以》斷 ̄ス。下品有_二 二心_一。《割書:無間|解脱》上品有_二 三心_一。《割書:無間【。:脱落?】解|脱。勝近》 《割書:也》二云。四心《割書:ヲ以》斷 ̄ス。《割書:上品除_二|勝進_一也。》三云。四心斷。《割書:下品除_二解脱_一。上|品加_二勝進_一也。》 四云。三心《割書:ヲ以》斷 ̄ス。《割書:上品除_二|勝進_一也。》已上第二釋了。三者二障各 爲_二 一品_一。共合爲_レ一。此有_二 三釋_一。一云三心《割書:ヲ以》斷 ̄ス。《割書:無間。解|脱。勝進。》 二云。二心《割書:ヲ以》斷 ̄ス。《割書:無間|解脱》三云。二心《割書:ヲ以》斷 ̄ス。《割書:燈云。義說爲_二 二無|間解脱能斷_レ障。故》 《割書:名_二無間解脱道_一。證_二無|爲_一故。名_二解脱道_一。》已上第三釋了。 問。旣有_二 十一釋_一。以_レ 何爲_レ正。 答。以_二 三心二心_一斷《割書:ト云ヲ》爲_レ正。《割書:具如_二燈|第七_一之。》 問。云 何名_二相見道_一。 答。論曰。二相見道。此復有_レ二《割書:云云》。謂一 者三心相見道。二者十六心相見道也。 問。其三心者 何。 答。論曰。一觀_二非安立諦_一。有_二 三品心_一。一内遣_二有情 假_一緣智。能除_二煗品分別隨眠_一。二内遣_二諸法假_一緣智。能 除_二 一切分別隨眠_一《割書:云云》。 疏曰。内遣者。唯緣_二内身_一而遣假 故。有情假者。先解_下 有情皆妄所_レ計但有_二内心_一似_二有情_一 現_上。談_二其無體_一名_レ之爲_レ假。緣智者。能緣心。卽緣_二内身_一 【左頁】 【枠外左上】 三九五【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五本 【枠外左横下】 一五九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爲_レ境。遣_二有情假_一之緣智也。下皆准知。然今此中人法二 障各分_二上下_一。麤者爲_レ上。細爲_レ下。合爲_二 四類_一。然二麤者 各別除_レ之。以_二智猶弱_一未_二雙斷_一故。若上品智方能雙 ̄テ 斷 ̄ス。此卽隨_レ智說 ̄テ 爲_二煗等_一《割書:云云》。言_二然今此中等_一者。意 云。分別煩惱障爲_二 二品_一。謂下品上品也。分別所智障亦 爲_レ二。謂下品上品也。初内遣有情假緣智 ̄ハ 斷_二下品分別 煩惱障種子_一。次内遣諸法假緣智斷_二下品分別所知障種 子_一。後遍遣一切有情諸法假緣智 ̄ハ 合斷_二上品分別煩惱 所知二障種子_一。以_二下品智_一斷_二下品障_一。以_二上品智_一斷_二上 品障_一《割書:爲言》。 問。第二智斷_二下品所知障_一者。何論云_二能除 中品_一耶。 答。其望_二煩惱障_一爲_レ中。故不_レ違也。 問。約_二 此三心_一。法智類智 ̄トノ 分別如何。 答。論曰。前二名_二法智_一。 各別緣故。第三名_二類智_一。惣合緣故。 問。凡云_二法智類 智_一有_二幾義_一耶。 答。疏曰。惣爲_二 三例_一。一緣_レ如名_レ法。緣_レ 智名_レ類。是前類故。《割書:前者|智也》十六心名_二法類_一可_レ知。對法約_二 三竝緣_一レ 如故皆名_レ法。《割書:三者三心也。法|者眞如法也。》二別緣名_レ法。惣緣 名_レ類。此論等是。不_二就_レ緣_レ如爲_一レ 論故。三緣_レ下名_レ法。緣_二 【下段】 上界_一名_レ類。是下類故《割書:云云》。初釋_二所取能取十六心_一也。次 釋_二 三心_一也。後釋_二上下八諦十六心_一也。 問。此三心相 見道效_二-學何法_一耶。 答。論曰。法_二眞見道二空見分自 所斷障 ̄ニヲイテ 無間解脱_一別 ̄ニシ 惣 ̄シテ 建立名_二相見道_一《割書:云云》。 疏曰法者法則。效學爲_レ義。眞見道中有_二 二空見分_一。雖_三亦 有_二自證分_一。而不_レ法_レ彼。親緣_レ如者卽乃效_レ之。就_二見分中_一 有_二無間解脱_一。隨_二自所斷障_一有_二 四見分_一。就_二無間道中_一。人 法二見分 ̄ニ 各別 ̄ニ 法 ̄スルカ 故。有_二初二心_一。解脱道中人法二 見 ̄ニ 惣 ̄テ 法 ̄スルヲハ 有_二第三心_一。但法_二見分_一者。見分行相與_二眞 如境_一別故。以_下 自證分與_二眞如境_一體義_上レ 別。故不_レ法_レ之。 別惣法者。顯_三無間所斷有_二差別_一故。顯_二解脱道所證唯一 味_一故《割書:云云》。惣意云。内遣有情智效_下-學眞無間道斷_二下品 煩惱障_一。證_二生空理_一之見分_上。内遣諸法智效_下-學眞無間道 斷_二下品所知障_一。證_二法空理_一之見分_上。遍遣一切智效_下-學眞 解脱道斷_二上品二障_一。證_二 二空理_一之見分_上《割書:爲言》。 問。無間 道斷_レ惑。解脱道證_レ理。而何云_二無間道證_レ理解脱道斷_一レ 惑。 答。各談_二功能_一無間道中有_二證_レ理之功能【_一:脱落?】非_レ謂_二正 【右頁】 【枠外右上】 三九六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五本 【枠外右横下】 一六〇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證_一。解脱道中有_二斷_レ惑之功能_一。非_レ謂_二正斷_一。故不_二相違_一也。 《割書:別抄第五卷有_二|此義_一可_レ見_レ之。》 問。此三心名_二相見道_一誰師義。 答。是 戒賢等義也。卽頓斷師 ̄ナリ。立_二 一心眞見道_一之家也。若勝 軍論師等立_二 三心眞見道_一。據_二彼義_一者。是眞見道也。卽漸 斷師義也。 問。何故兩家不同耶。 答。頓斷家云。眞見 道唯惣緣_二眞如_一。不_二別緣_一故。今此三心別緣故《割書:云云》。漸斷 家云。三心是緣_二非安立_一。故是眞見道。以_三相見道緣_二 四 諦_一故《割書:云云》。《割書:是不正|義也。》 問。漸斷師斷_レ惑之中。有_二 十四釋_一《割書:云云》 其何。 答。惣有_二 三釋_一。開爲_二 十四釋_一。謂三釋者。一者二 障各分_二 三品_一。先斷_二煩惱三品_一。後斷_二所知三品_一。此中有_二 五釋_一。二者二障各分_二 二品_一。此亦有_二 五釋_一。三者下品二障 爲_レ二。上品二障合_レ一。此有_二 四釋_一。此十四中。第十三 ̄ト 四 ̄トノ 兩釋爲_レ正。卽第十三釋曰。以_二 五心_一斷。《割書:斷_二下品煩惱_一。|無間斷_二下品》 《割書:所知_一。無間斷_二上品二障_一。|無間。解脱。勝進也。》第十四釋曰。以_二 四心_一斷。《割書:謂前五。中|除_二上品勝》 《割書:進_一|也。》自餘十二釋非_二正釋_一之上。極無用也。仍不_二更記_一レ 之。 《割書:可_レ見_二燈|第七_一也。》因論 ̄ニ 問。三心中初心若單生空觀。若帶_二法空_一 耶。 答曰。單生空觀 ̄ナリ。非_レ帶_二法空_一。 問。何以知_レ爾。 【下段】 答。疏五末說_二平等性智現起位_一之中云。一切菩薩見道 全 ̄ナリ。通_二頓漸悟_一。一切菩薩必法空觀《割書:ヲ以》入_二見道_一故。此 非_二 三心眞見道義_一《割書:云云》 樞要下曰。見道全生_二平等智_一 者。疏中但有_二 一心見道解_一。設三心見道。後二心有_二此 智_一。初一心無 ̄シ。多分有故。故論惣說《割書:云云》。 意曰。平等 性智必法空觀時起。單生空觀時不_レ起。三心中初内遣 有情假緣智。是單生空觀故。平等性智不_レ行《割書:爲言》。故知。 單生空觀也。 問。菩薩必法空觀《割書:ヲ以》入見。而若言_二初心 單生空觀_一者。三心眞見道之師如何可_レ會。 答。難_レ會。 且可_レ云_二彼師不_一レ 云_下 以_二法觀_一入見_上。故是不正義師也。 問。約_二 一心眞見道師_一。如何可_レ言耶。 答。不_レ異_二前義_一。 問。一心眞見道師。云_二 三心是後得智_一。而後得智必正 體智等流 ̄ナリ。何法空正體智後。生空後智可_レ起也。 答。 此難尤重。但樞要下云。 問。頗有_下 無分別智入_二生空觀_一 意樂 ̄ヲハ 卽入_中 後得智法觀_上 耶。 答曰。不_レ得。菩薩後得必 由_三無分別智爲_二前導_一故。佛地論云_下 等流之觀與_二根本觀_一 【左頁】 【枠外左上】 三九七【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五本 【枠外左横下】 一六一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同_上 故。 問。若爾何故云_二遠等流卽得近卽不_一レ 得。 答。近 勢難_レ入。遠卽易_レ入故。又解。惣後得無_レ入_二別觀_一。必各更 起_二無分別智_一。引_レ之生故。 問。初起未_二自在_一後得由_二 ̄ヘシ 前引_一。久起自在性。何妨_二自力 ̄ヲハ 轉_一。 答曰。卽依_二此義_一。 遽有_二意樂_一。後得不_レ同_二無分別智_一。二觀別也。佛地論及 此論中。據_二其多分及未自在_一故《割書:云云》。以_二此最後答_一可_レ通_二 前難_一也。《割書:疏第五末有_二此兩解_一。|廣故不_レ記_レ之。》然先德云_下 帶_二法空_一生觀_上 者不_レ 然。違_二諸文_一故也。 問。第二心法空觀 ̄ナリ。必可_レ帶_二生空_一。 所帶生觀 ̄ハ 有_二何所作_一。 答。斷障章曰。問。三心眞見道 法觀旣細 ̄ヲモテ 必兼_二生觀_一。卽斷_二生執_一。何故生執 ̄ヲ 卽三心 斷 ̄シ。法 ̄ヲハ 唯二心 ̄ニスルヤ。應_二細 ̄ヲハ 三心 ̄ニシ 麤 ̄ヲハ 二心_一。故此 問之中。何故 ̄ニカ 生執以下之文意頗 ̄ル 難_レ得。 問。何故生執卽三心斷法唯二心者。能難之詞頗以相 違。所_二-以然_一者。誰言_下 生執瓦_二 三心_一斷_上。生執法執各二心 斷故。而何可_レ難_二何故生執卽三心斷。法唯二心_一 ̄ニスルト 耶。 答。能難之詞專不_二相違_一。第二心是帶_二生觀_一故。心可_レ 斷_二生執_一故。難_下 生執瓦_二 三心_一斷。法執唯二心斷_上 也。何故 【下段】 之言 ̄ハ 徴難詞也。 問。應_二細 ̄ヲ 三心 ̄ニシ 麤 ̄ヲ 二心_一故《割書:ニト云》 者。又如何耶。若法執 ̄ヲハ 瓦_二 三心_一斷。生執 ̄ヲハ 唯初二心 ̄ニシテ 斷《割書:スヘシト云コト》歟。若爾初内遣有情智 ̄ハ 是單生空觀。彼何 斷_二法執_一哉。又第三心是帶_二生觀_一。何不_レ斷_二生執_一。 答。是 立_二道理_一也。意 ̄ハ 細法執上品 ̄ヲハ 第三心 ̄ニ 獨 ̄リ 可_レ斷。麤生 執 ̄ノ 上品 ̄ハ 第二心所帶生觀可_レ斷。不_レ妨_二第三心所帶生 觀無_一レ 所_レ斷《割書:爲言》。惣而言_レ之上卽三心斷者。指_レ乍_二 三心_一。法 唯二心者。指_二下三心_一。《割書:除_レ初|後二。》下應_二《割書:ト云ハ》細 ̄ヲハ 三心_一。別指_二第 三心_一。麤二心故者。別指_二第二心_一。故上三心二心。下三心 二心。其意甚殊。能可_レ案_レ之。 答。法觀雖_三細必帶_二生觀_一。 第二刹那不_レ斷_二生執_一。如_二 十地中斷惑_一。法觀習氣 ̄ヲハ 可_レ 斷。種 ̄ヲハ 不_レ可_レ除。不_レ障_二此道_一故。加行之心不_レ欣_レ斷故。 竝二品斷 ̄ス。不_レ爾違_レ論《割書:云云》。以_レ之可_レ通也。 問。寂法師 難云。十地可_レ然。以_二故留_一故。見惑不_レ爾。如何不_レ斷《割書:云云》。 此難可_レ爾耶。 答。此難不_レ爾。未_レ得_二故留義意_一故。謂故 留者。非_レ言_三可_レ斷不_レ斷。名_二故留_一。以_レ不_レ障_レ地故不_レ起_二斷 道_一。名_二故留_一也。是故内遣諸法智所帶生觀。何不_レ同_二 十 【右頁】 【枠外右上】 三九八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五本 【枠外右横下】 一六二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地法觀所帶生觀_一耶。 問。彼師自義如何。 答。次云。應_レ 云_下 第二心雖_レ帶_二生觀_一。隨_二他力_一故起《割書:レルヲ以》不_上レ 斷_二生執_一。彼 若斷_二生執_一。應_レ云_二遣情_一。若爾三心應_レ無_二差別_一故。各二品 斷《割書:ト云》於_二理敎_一無_レ違《割書:云云》。 問。此師義無_レ難耶。 答。有_レ 難。謂菩薩必以_二法觀_一入見。眞見道中法觀 ̄ハ 是帶_二生空_一 觀 ̄ナリ。所_レ帶生觀。隨_二他力_一起。何能斷_二煩惱種子_一。故不_レ可_レ 言_下 隨_レ他起故不_上レ 斷_二生執_一。猶可_レ依_二-憑於本師_一也。《割書:是以_二 一|心眞見道》 《割書:義_一難|也。》已上了。 問。云何名_下 緣_二安立諦_一相見道_上。 答。此亦有_レ二。卽一所 取能取十六心觀。二上下八諦十六心觀也。 問。且云 何名_二所取能取十六心_一。 答。所取謂諦理。能取謂緣_レ理 之智。法忍法智緣_二諦理_一爲_レ境。觀_二所取_一也。類忍類智緣_二 前智品_一觀_二能取_一也。卽觀_二苦諦_一有_レ四。一苦 ̄ノ 法 ̄ト 智 ̄トヲ 忍 ̄スル《割書:苦者苦諦也。法者苦諦敎。智者加行道中緣_二|苦法_一之智【。:脱落?】忍者無漏忍。忍_二前苦法智_一也。》二苦 ̄ノ 法 ̄ヲスル 智。 《割書:苦者苦諦。法者眞如。緣_二苦|眞如_一之智。名_二苦法智_一也。》三苦 ̄ノ 類 ̄カ 智 ̄ヲスル 忍。《割書:苦者苦諦。類者|法忍。法智之後》 《割書:一切學無學聖法。忍者緣【_二:脱落?】此惠【_一:脱落?】謂第三心緣_二前法忍法智_一。言_二後一切學|無學位所_レ有聖【。:脱落?】皆是前法忍法智之類_一。作_二□【□:種?】類之解_一故。云_二類智_一《割書:云云》。》 四苦 ̄カ 類 ̄ヲスル 智。《割書:苦類如_レ前。謂印_下-可緣_二苦|類_一之智_上。名_二苦類智_一也。》如_三苦諦有_二 四心_一。 【下段】 集滅道諦各有_二 四心_一。故成_二 十六_一。《割書:論文極廣故。不_レ|能_二具記_一レ 之。》 問。論 曰。此十六心 ̄ハ 八觀_二眞如_一。八觀_二正智_一。法_二《割書:スルヲ以》眞見道無 間 ̄ト 解脱 ̄トノ 見 ̄ト 自證分_一 ̄トニ 差別建立。名_二相見道_一《割書:云云》意何。 答。上八者。法忍四法智四。法忍法_二無間道見分_一。法智 法_二解脱道見分_一。下八者類忍四類智四。類忍法_二無間之 自證分_一。類智法_二解脱之自證分_一也。眞如者見分也。正 智《割書:ト云ハ》自證分也。 問。何名_二上下八諦十六心_一。 答。論 曰。謂觀_二現前不現前界苦等四諦_一。各有_二 二心_一。一現觀忍。 二現觀智。如_二其所應_一法_二眞見道無間解脱見分觀_一レ 諦。 斷_二《割書:ヲ以》見所斷百一十二分別隨眠_一。名_二相見道_一《割書:云云》。欲界四 諦 ̄ニ 四十 ̄アリ。上界各三十六 ̄アリ。諦各除_レ嗔故。一百一十二 也。此上皆爲_二觀心 ̄ヲ 純熟_一 ̄セシメンカ。爲_二有情_一說令_二見道前 ̄ニモ 亦作得_一レ 入_二見道_一也。《割書:具如_二賢|聖義_一也。》又有_下 廣布_二聖敎_一相見道_上《割書:ト云モノ》。 非_レ要故略_レ之。《割書:可_レ見_レ|論也。》 問。若眞見道後有_二相見道_一者。何 五十五及顯揚十七等。云_三順決擇分無間有_二内遣有情假 緣智等_一。 答。論會云。諸相見道依_レ眞假說《割書:ヲ以》。世第一法 無間而生《割書:スト云》及斷_二《割書:スト云》隨眠_一。非_二實如_一レ 是。眞見道後方得_レ 【左頁】 【枠外左上】 三九九【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五本 【枠外左横下】 一六三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生故。非安立後起_二安立_一故。分別隨眠眞已斷故《割書:云云》。 問。眞相二見道有_二何差別_一。 答。論曰。前眞見道證_二唯 識性_一。後相見道證_二唯識相_一。二中初勝。故頌遍說。前眞見 道 ̄ヲハ 根本智攝 ̄ム。後相見道 ̄ヲハ 後得智攝《割書:云云》。已上見道義 了。 論疏極廣。可_レ披_二-見之_一。 次修習位其相如何。頌曰。無得不思議。是出世間智。捨_二 二麤重_一故。便證_二-得轉依_一《割書:云云》。 疏曰。卽於_二初地住出心_一。 後漸至_二究竟金剛道_一來。皆斷_二倶生法執種_一故。至_二無學位_一 便證_二轉依_一《割書:云云》 論曰。菩薩從_二前見道_一起已。爲_下 斷_二餘障_一 證_中-得轉依_上。復數修_二-習無分別智_一《割書:云云》。若釋_レ頌者。無分別 智遠_二-離所取能取_一故。云_二無得 ̄トモ 及不思議_一 ̄トモ。或離_二《割書:ヲ以》戲 論_一說爲_二無得_一。妙用難_レ ̄ヲハ 測名_二不思議_一。斷_二世間_一故名_二出 世間_一。二障種子立_二麤重名_一。性無堪任違_二細輕_一故。依謂所 依。卽依他起。與_二染淨法_一爲_二所依_一故。轉謂 ̄ト 淨 ̄トヲ 轉捨 轉得 ̄スルナリ。由_レ轉_二煩惱_一得_二大𣵀槃_一。轉_二所知障_一證_二無上覺_一 也。 問。云何證_二-得二種轉依_一。 答。謂十地中修_二 十勝行_一。 斷_二 十重障_一。證_二 十眞如_一。二種轉依由_レ斯證得《割書:云云》。 問。其 【下段】 十地者何。 答。一極喜地。初獲_二聖性_一具證_二 二空_一。能益_二 自他_一生_二大喜_一故。《割書:修_二施波羅蜜_一。斷_二異生性障幷執著我|法愚。惡趣雜染愚_一。證_二遍行眞如_一也。》二離垢 地。具_二淨尸羅_一。遠_下-離能起_二微細毀犯_一煩惱垢_上 故。《割書:修_二戒波|羅蜜_一。》 《割書:斷_二邪行障幷微細悞犯愚。種|種業趣愚_一。證_二最勝眞如_一也。》三發光地。成_二-就勝定 ̄ト 大法 ̄トノ 惣 持_一。能發_二無邊妙惠光_一故。《割書:修_二忍波羅蜜_一。斷_二闇鈍障幷欲貪愚。圓|滿聞持陀羅尼愚_一。證_二勝流眞如_一也。》 四焰惠地。安_二-住最證菩提分法_一。焰_二煩惱薪_一惠焰增故。 《割書:修_二精進波羅蜜_一。斷_二微細煩惱現行障幷等|至愛愚。法愛愚_一。證_二無攝受眞如_一也。》五極難勝地。眞俗兩智 行相互違 ̄スルコト 合令_二相應_一。極難勝故。《割書:修_二静慮波羅蜜_一。斷_二下|乘般𣵀槃障幷純作意背》 《割書:生死愚。純作意向𣵀槃|愚_一。證_二類□別眞如_一也。》六現前地。住_二緣起_一智引_二無分別最 勝般若_一令_二現前_一故。《割書:修_二般若波羅蜜_一。斷_下 麤相現行障幷現觀_二-察流|轉_一愚。相多現行愚_上。證_二無染淨眞如_一也。》 七遠行地。至_二無相住功用後邊_一。出_二-過世間二乘道_一故。 《割書:修_二方便善巧_一。斷_二細相現行障幷細相現行|愚。純作意求無相愚_一。證_二法無別眞如_一也。》八不動地。無分別智任 運相續。相用煩惱不_レ能_レ動故。《割書:修_二□【□:願?】波羅蜜【_一。:脱落?】斷_下 無相中作_二加|行_一障幷於_二無相_一作_二功用_一愚【。:脱落?】》 《割書:於□相自在愚_上。證_二|不增減眞如_一也。》九善惠地。成_二-就微妙四無礙解_一。能遍_二 十 方_一善說_レ法故。《割書:修_二力波羅蜜_一。斷_下 利他中不歌行障幷於_二無量所說法|無量名句字後後惠辯陀羅尼_一。自在愚【。:脱落?】辯才自在愚_上。》 《割書:證_二智自在所|依眞如_一也。》十法雲地。大法智雲含_二衆德水_一。蔽_二如_レ空麤 重_一。充_二-滿法身_一故。《割書:修_二智波羅蜜_一。斷_下 於_二諸法中_一未得自在障幷大|神通愚。悟入微細祕密愚_上 證_二業自在等所依眞》 【右頁】 【枠外右上】 四〇〇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五本 【枠外右横下】 一六四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割書:如_一|也。》 問。此十地以_レ何爲_レ體。 答。論曰。如_レ是十地惣攝_二 有爲無爲功德_一。以爲_二自性_一《割書:云云》。 問。若爾何無性云_二法無 我智分位名_一レ 地《割書:云云》。 答。疏會云。以_下 眞如無_二分位_一智有_中 分位_上。所以智名_レ地。此論惣出_二地體義_一。所證亦是地。地 是依持 ̄トシテ 生長義 ̄ナルカ 故。四十七曰。由_下 能攝_二-持菩薩_一義_上 故名_レ地。能爲_二受用居處義_一故名_レ住。卽眞如等亦名爲_レ 地。能攝持故。卽是實法爲_二假者所依等_一故。實法名_レ地 《割書:云云》已上修習位了。論疏極廣。不_レ可_二具記_一可_レ見_レ之。 後究竟位。其相云何。頌曰。此卽無漏界。不思議善常等 《割書:云云》。如_二初門記了_一。 論曰。前修習位所_レ得轉依應_レ知。卽 是究竟位相等《割書:云云》。 問。此位所斷如何。 答。論曰。謂 有_二倶生微所知障_一。及有_二任運煩惱障種_一。金剛喩定現在 前時。彼皆頓斷入_二如來地_一由_レ此佛地說_レ斷_二 二愚及彼麤 重_一。一於_二 一切所知境_一。極微細著愚。二極微細礙愚。故集 論說。得_二菩提_一時。頓斷_二煩惱及所知障_一。成_二阿羅漢_一及成_二 如來_一。證_二大𣵀槃 ̄ト 大菩提_一故《割書:云云》。《割書:已上究竟位了。廣學|者。可_レ習_二論疏_一也。》 章曰。五十九說。何能斷_二煩惱_一。齊_レ何當_レ言。已斷_二煩惱_一。 【下段】 謂善法資糧已積集故。已得_レ證_二-入方便地_一故。證_二-得見地_一 故。積_二-集修地_一故。能斷_二煩惱_一。得_二究竟地_一當_レ言_三已斷_二 一 切煩惱_一。正同_二唯識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標_二瑜伽 所說五位_一。明_レ同_二 ̄ナリト 唯識論五位_一也。彼論中具有_二 八問_一。 今章取_レ要只出_二初二問_一。次六問非_二此所明_一。故不_レ擧也。卽 云。謂善法資糧《割書:乃至》能斷煩惱者。答_二云何能斷煩惱之問_一 也。得究竟地以下。答_二齊何當言已斷煩惱《割書:ト云》之問_一也。凡 答_二此二問_一有_二 六復次_一。今文其一也。餘五復次非_二此所明_一 也。以_二答文_一相_二-配五位_一。尋_レ文易_レ知_レ之。 章曰。攝大乘中以_下 資糧道聞思位長大劫修滿方起_二加行_一。 等持位中作_中 唯識觀_上。從_レ多爲_レ論。但說_二 四位_一以_二觀時少_一 略隱不_レ說。成唯識等中據_レ實爲_レ論。別修行相。見道前位 亦有_二《割書:ヲ以ナリ》伏除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章家會_レ違之 詞也。珠云。此下會_二 二論不同文所以_一也。所_三-以攝論說_二 四 位_一者。資糧道中多起_二聞思_一。經_二 一大劫_一修_二唯識觀_一。加行 道中。從_二廻向終_一加_レ功進趣。修_二唯識觀_一。時長知異。以_レ短 從_レ長但說_二 四位_一。故合_二初二位_一名_二勝解行地_一。所_三-以唯識 【左頁】 【枠外左上】 四〇一【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五本 【枠外左横下】 一六五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說_二 五位_一者。據_レ實而論。資糧加行二位各有_二別修行相_一。卽 如_三論云_二於識相性資糧位中等_一。見_二彼文意_一。說_下 四十心位 起_二聞思惠_一修_二-習唯識_一。四善根後方起_二修惠_一。如_レ是二位行 相各別_上。故開爲_レ二。見道前位亦有_二伏除_一者。卽顯_二加行 位亦有_一レ 伏_二-除分別二取_一。引_レ證可_レ知。《割書:云云》 章曰。攝論。唯識論等。各言_三煗等中作_二尋思等觀_一。故亦 伏除《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引_レ證成_下 上云_三見道前 位亦有_二伏除_一之義_上 也。 意曰。唯識論中。地前分_二 二位_一 者。資糧位偏存_二勝解之義_一。加行位偏存_二伏除之義_一也。上 文末爲_レ顯_二加行位之差別_一故。云_二亦有伏除_一。其伏除之義。 卽在_二攝論等中_一。說_レ作_二尋思等觀_一故《割書:爲言》。 章曰。直往 ̄モ 迂廻 ̄モ 地前皆同。迂廻之人雖_レ得_二無漏_一。遊觀 心中亦不_レ能_二伏除_一。未_レ證_二眞識_一。終不_レ能_レ了_二如幻識_一故 《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通_二伏難_一也。難云。若云_三地 前有_二伏除_一者。頓悟可_レ然。未_レ得_二無漏_一故。漸悟之人隨斷_二 煩惱_一。旣得_二無漏_一。以_二其無漏_一可_レ斷_二 二取_一。何有_レ ̄ヤ 伏。故今 通云。頓悟漸悟 ̄モ 地前皆同 ̄ク 以_二有漏尋思如實觀_一。伏_二-除 【下段】 二取_一。《割書:義演云。作_二尋思等觀_一皆同|也。所伏或非_二皆同_一云云。》此中漸悟人雖_レ得_二 一分生 空無漏_一。是遊觀故。不_レ能_二伏除_一。所以者何。未_レ證_二法空無 漏眞理_一。不_レ能_レ了_二-達依他如幻_一故。是故但以_二法空有漏尋 思等智_一。伏_二-除二取現行_一也。卽與_二頓悟_一同也《割書:爲言》。  周記曰。雖_レ起_二生空本後二智_一。以_レ不_レ斷_レ惑。但云_二遊觀_一。 問。何故迂廻之人 ̄ノ 尋思等觀。唯是有漏 ̄ニシテ 非_二無漏_一 耶。 答。未_レ證_二法空_一。不_レ可_三實證_二唯識_一。故有漏心作_二尋 思等_一。以_二唯識觀_一《割書:云云》。 問。爾漸悟人生空智。都無_二所作_一 耶。 答。謂_レ之有_二 二說_一。一云。都無_二所作_一。名_二遊觀_一故《割書:云云》。一 云。有_下 順_二-益法空_一義_上。此爲_二所作_一《割書:云云》。故論七曰。或二乘 位 ̄ヨリ 廻_二-趣大_一者。爲_レ證_二法空_一。地前亦起_二 九地所攝生空無 漏_一。彼皆菩薩此根攝故《割書:云云》。 疏曰。爲_レ順_二-益法空智_一。起_二此 智_一等《割書:云云》。《割書:此根者。未知當知|根也。後義勝也。》 唯識義卷第五《割書:本 終》 【右頁】 【枠外右上】 四〇二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五末 【枠外右横下】 一六六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唯識義卷第五《割書:末》 釋眞興撰 章云。上來明_レ位。下當_レ辨_レ修《割書:云云》。是結_二上所_レ說能入之 位_一。起_二下所_レ說能修之行相_一也。 章曰。辨_レ修有_レ三。一證 修。二相修。三地修《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明_二能修 差別_一也。 問。云何名_二證修等_一。 答。證者證知義。修者修 習義也。觀行者修_二-習有漏無漏觀_一。證_二-知依他圓成之理_一。 名爲_二證修_一也。相者體相也。修者如_レ前。觀行者修_二-習有 漏無漏觀_一令_二其智 ̄ノ 種子現行之體相 ̄ヲシテ 展轉增勝生長 圓滿_一。名爲_二相修_一也。地者九地也。修者如_レ前。觀行者隨 在_二 ̄テモ 何地_一修_二唯識觀_一。令_五修_四-習生_三-長增_二勝自地他地觀心 種子現行之體用_一。名爲_二地修_一也。 章曰。證修者。此 ̄レ 見道前雖_レ作_二眞俗二唯識觀_一。似而非_レ 眞。入_二見道中_一。眞 ̄ト 相 ̄トノ 見道倶了_二眞識_一。後得 ̄ノ 俗智方了_二 俗識_一。四地以前眞俗別觀。第五地中眞俗方合。然極用_レ功 始能少起。至_二第六地_一。無相雖_レ多未_レ能_二長時_一。於_二第七地_一 【下段】 方得_二 ̄トモ 長時_一。猶有_二加行_一未_二任運_一。八地以上無_二勉勵_一修。 任運空中起_二有 ̄ノ 勝行_一。眞俗二識恆倶合緣。至_二佛位_一已三 智倶能緣_二眞俗識_一。第六不定 ̄ナリ。隨_二意樂_一故。成事 ̄ハ 唯俗。 行緣淺故。或亦通_レ眞。自在滿故《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第一明_二證修之行相_一也。卽大明_二地前地上及佛位 證修之行相_一也。此見道前乃至非眞者。明_二地前相似觀 之證修_一也。謂地前位雖_下 作_二有漏眞俗二觀_一證_中-知相似依 圓二性之理_上。然是相似證知。非_二眞實證_一《割書:爲言》。卽同_二現前 立少物等之頌意_一也。《割書:有古德云。地前無_二證義【_一:脱落?】云云。|今謂【。:脱落?】甚□_二章文_一難_レ信_レ之。》入見道中 等者。眞見道中。無分別正體智起證_二-了眞如_一。相見道中。 無分別後得智起疎變_二相分_一。緣_二-了眞如_一。故云_二倶了眞識_一。 有分別後得智。證_二-了依他如幻_一。故云_二方了俗識_一。《割書:眞如|是識》 《割書:之實性故。云_二眞識_一。依他是|識爲_レ主故云_二俗識_一也。》四地以前等者。四地以前。正體智 觀_二眞如_一。後得智觀_二依他_一。不_レ能_二合觀_一故云_二別觀_一。第五地 中眞俗雙觀。然用_二功用_一故云_二方合等_一也。至第六地等者。 五地以前有相觀多。第六地中無相觀多。至_二第七地_一純 無相觀。然有_二功用_一。八地以上無_二功用_一修故。空中起_二有 ̄ノ 【左頁】 【枠外左上】 四〇三【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五末 【枠外左横下】 一六七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勝行_一也《割書:爲言》。至佛位等者。佛果位中 ̄ニハ 一義云。大圓 ̄ト 平等 ̄ト 妙觀 ̄ト 三智。倶緣_二眞俗二諦_一。謂一智一念中雙緣_二 二諦_一 也。然此三中 ̄ニ 妙觀察智有_二不定義_一。或時如_二大圓平等_一。一 念中緣_二 二諦_一。或時唯緣_二眞諦_一。《割書:自受用法樂|之時也》或時唯緣_二俗諦_一。 說法利生之時也。故云_二第六不定等_一也。《割書:寂法師□幷義演記|云_二 二智倶能等_一云》 《割書:云。若依_二彼文_一。其意甚易_レ|知。不_レ可_レ致_二功勞_一也。》成事唯俗等者。但緣_二事相之境_一故。 云_レ緣_レ俗也。《割書:是護法|義也。》一義云。四智皆緣_二眞俗二諦_一。故云_二或 亦通眞等_一也。《割書:是親光|義也。》此二義。略如_二第四門末論_一レ 之。 問。 就_二 四地以前眞俗別觀等《割書:云》_一。何故必四地以前別 ̄ニ 觀。五地 以後雙觀耶。 答。約_下 正後二智種子生_二現行_一前後各別 及同時_上。有_二此差別_一也。 問。何以知_レ爾。 答。樞要下釋_二 喜樂二根同種別種義_一引_レ例云。如_下 無分別智及後所得 ̄トハ 四地以前各別種 ̄ヨリ 生 ̄シ。五地以上或同或異。二種生_二 一 現_一。一種生_レ二能 ̄アリ。亦無_二過失_一。現行之中無_二 二惠_一故。行 不_二《割書:ヲ以》相違_一 一念倶說_上《割書:云云》。 意曰。四地以前各別種生者。 正體智自種生 ̄ス。後得智 ̄ハ 自種 ̄ヨリ 生 ̄ス。是卽前後也《割書:爲言》。五 地以上或同或異者。或時一種生_二 二智_一。故云_二或同_一也。或 【下段】 異者如_二 四地以前《割書:ト云カ》_一也。二種生一現者。正後二智 ̄ノ 種子 合生_二 一智現行_一。若正體智。若後得智也《割書:爲言》。一種生二能 者。重釋_二 二種生一現義_一也。謂一種子有_下 生_二 二現行_一之功 能_上 故。正後二智種子。合有_下 或時生_二 一正體智_一。或時生_二 一 後得智_一之能_上《割書:爲言》。現行之中等者。雖_レ有_下 一種生_レ二能_上。然 無_レ有_レ失。現行之中。無_レ有_二正後二智相竝起_一故《割書:爲言》。 問。 若爾何云_三 一種生_二 二智_一。 答。其有_下 生_二 二智_一之功能_上《割書:爲言》。 非_レ謂_三 一時相竝生_二 二智_一也。 問。若一時中二智不_二竝起_一 者。何雙緣_二眞俗_一耶。 答。正體智 ̄ノ 眞觀中有_二竝緣_レ俗之 力_一《割書:爲言》。 問。何故現行中二智不_レ雙。 答。一心之中二惠 竝起。是重失故也。 問。就_レ云_二第五地中眞俗方合_一。何故 仁王經云_三善學菩薩四天王雙_二-照二諦平等道_一《割書:云云》。 答。 會_二此文_一諸師異說 ̄アリ。且義演云。測師云。眞諦說曰。仁王 經曰_二初地菩薩等_一有_二雙照二義_一。一者同時雙照二者前 後。初地菩薩約_二前後_一說。八地以上約_二同時_一說。玄奘師 曰。見道中有_二雙照_一。大乘憬師曰。此說不盡。若實三藏辭 者。何緣 ̄テカ 基師不_レ同_二此義_一。是故仁王經約_二前後雙_一也 【右頁】 【枠外右上】 四〇四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五末 【枠外右横下】 一六八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割書:云云》。《割書:撿_二此記意_一。慈恩意存_二前|後雙照_一。與_二眞諦_一同也。》西明義曰。略有_二 四種_一。一方便 雙照。十廻向中四善根位。二證位雙照。卽如_二此經_一。三功 用雙照。謂難勝地也。四任運雙照八地以上。《割書:燈師破|之。》惠沼 曰。據_二相見道 ̄ニ 變_レ相雙緣_一《割書:云云》。 問。就_二燈師義_一。若爾何 疏曰_下 以_四後得智不_三親緣_二眞如_一不_上レ 名_二眞俗雙行_一《割書:云云》。 答。 難_レ會。且可_レ云_三燈師敍_二 一別釋也。非_二疏主正義_一。別抄存_二 前後雙照之義_一故也。 問。就_下 至_二第六地【_一:脱落?】無相雖_レ多等_上。以_レ 何證_二此義_一。 答。論九曰。前之五地 ̄ニハ 有相觀多。無相觀 少。於_二第六地_一。有相觀少無相觀多。第七地中。純無相觀 雖_二恆相續_一。而有_二加行_一。由_三無相中有_二加行_一故。未_レ能_三任運 現_二相及土_一《割書:云云》。 問。若言_下 至_二第六地_一無相觀多_上 者。如何 顯揚三云_二第六地中多分有相 ̄ニ 任運相續_一耶。 答。興疏 第三曰。理實六地無相多有相少。然今對_二後七地_一。前《割書:ナルヲ以》 說_二有相觀多_一《割書:云云》。 問。云何名_二有相觀無相觀_一耶。 答。 謂_レ之古德曰。言極 ̄テ 多 ̄シ 有_レ難定 ̄テ 煩 ̄フ。今謂。正體智觀唯 名_二無相觀_一。後得智觀通名_二有相觀無相觀_一。 問。以_レ何知_レ 爾。 答。論第九說_二相多現行想_一。疏曰。由_レ起_二無漏淨相_一 【下段】 故。相觀多 ̄ク 行 ̄シテ。未_レ能_三多時住_二無相觀_一。卽後得智作_二有 相淨觀_一也。雖_レ作_二無相_一。少時能故《割書:云云》。 又說_二純作意求 無相想_一。疏曰。今此地中旣除_三《割書:ヲ以》此障能於_二無相_一不_二專勤 求_一。乃至於_二空中_一起_二有勝行_一。所_レ言空者。無相空理 ̄ナ【リ:脱落?】。於_二 空中_一作_二《割書:ト云》有行_一。卽眞觀中起_二 ̄ナリ 於有觀_一。冥_二眞俗二境_一 合_二本後二智_一。少用_二功力_一卽能得故。不_レ同_二 五地_一《割書:云云》。以_二 此文_一釋無_二諸妨難_一也。 章曰。相修者。云何名爲_レ修_二唯識觀_一。謂令_二有漏無漏觀心 種子現行 ̄トヲ 展轉增勝生長圓滿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 是第二明_二相修_一也。殊《割書:考【考:四角で囲む】殊|恐珠》曰。隨_二顯相_一說 ̄カハ。資糧加行二 位觀心。名爲_二有漏_一。後三位觀名爲_二無漏_一。言_二種子_一者。顯_二 得修議_一。現行者明_二習修義_一。隨_二位分齊_一。各有_二成滿_一故。云_二 生長圓滿_一《割書:云云》。 問。且其有漏無漏種子 ̄ト 者。本有種歟。 新熏種歟。 答。凡云_二種子_一有_二 三師義_一。今言_二種子_一。通_二其 三義_一也。 問。先其三師義如何。 答。論曰。有義。一切種 子皆本性 ̄ヨリ 有 ̄リ。不_二從_レ熏生_一。由_二熏習力_一但可_二增長_一《割書:云云》。 《割書:是護月論|師義也。》有義。種子皆熏故生 ̄ス。所熏能熏 ̄トハ 倶無始 ̄ヨリ 【左頁】 【枠外左上】 四〇五【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五末 【枠外左横下】 一六九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有 ̄リ。故諸種子無始 ̄ヨリ 成就《割書:云云》。《割書:是難陀論|師義也。》有義。種子各有_二 二類_一。一者本有。謂無始來。異熟識中法爾而有。生_二蘊處 界_一功能差別《割書:乃至》二者始起。謂無始來數數現行熏習 ̄セラレテ 而有《割書:云云》。《割書:是護法論|師義也。》卽本有種名_二本姓住種姓_一。新熏種名_二習 所成種性_一也。習所成種姓有_二 二重_一。謂本有無漏種子。地 前位依_二有漏聞熏_一。其用所_二修增_一新熏無漏種子。名_二 一重 ̄ノ 習所成種姓_一也。《割書:種子義別|可_レ習_レ之。》 章曰。初修習位隨_二所聞法_一託_レ境思惟。令_二此觀心 ̄ヲ 純熟 自在_一。後伏_二所取能取二執_一。觀心 轉明勝(イヨイヨ) ̄ニシテ 境相像 漸微(カクレヌ)。 忽心境乃冥。觀轉成_二無漏_一。如_レ是展轉下轉成_レ中。中轉 成_レ上。究竟圓滿 ̄スル 名_レ之爲_レ修《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 是廣明_二 五位觀心之觀心之相狀_一也。 問。如何明_レ之。 答。初修習位《割書:乃至》自在者。明_二資糧位_一也。聽_二-聞正法_一。以_二 聞思 ̄ノ 惠_一觀_二唯識境_一。令_二心純熟_一《割書:爲言》。後伏所取《割書:乃至》漸微 者。明_二加行位_一也。珠曰。雖_二境識皆遣_一。《割書:境者所取。|識者能取。》而空相 未_レ息故云_二漸微_一《割書:云云》。《割書:徴【徴:微の誤植?】者|匿也》忽心境乃冥觀轉成_二無漏_一者。 【下段】 明_二見道位_一也。演曰。忽心 ̄ト 境 ̄ト 證 ̄ス。乃會_レ眞也。忽者急也。 冥者會也。《割書:云云》。如_レ是展轉《割書:乃至》成中者。明_二 十地修道位_一也。 《割書:義如_二轉齊轉滅|之中論_一矣。》中轉成上等者。明_二究竟位_一也。 章曰。於_二初二位_一有漏三惠 ̄アリ。皆現種 ̄トノ 修 ̄ナリ。種修無 漏 ̄ニモアリ。用漸增故。通達位中唯有_二修惠_一。純是無漏。通_二現 種修_一。種修有漏 ̄ニモアリ。在_二修習位_一。七地以前。有漏無漏皆 具_二 三惠_一。通_二現 ̄ト 種 ̄トノ 修_一。八地以上 ̄ハ 無漏三惠通_二現種修_一。 種修有漏 ̄ニモアリ。於_二究竟位_一。有漏 ̄ヲハ 皆捨 ̄テ 無漏滿故。而更 不_レ修。然且_二現種眞俗二門無漏之觀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重明_二 五位修習之差別_一也。卽三《割書:ヲ以》分別 ̄ス。一約_二 三 惠_一分別。二約_二現行種子_一分別。三約_二有漏無漏_一分別也。 問。其義如何。 答。資糧位 ̄ニハ 以_二有漏聞思二惠_一修_二唯識 觀_一。加行位 ̄ニハ 以_二有漏修惠_一修。卽此二位修_二-增有漏智 ̄ノ 現 行種子之體用_一。傍修_二-增無漏智之用_一《割書:爲言》。 疏曰。問曰。解 脱決擇二善根中。其無漏種增長 ̄コト 何別 ̄ナルヤ。 答曰。約_三 有漏行有_二上中下_一。其無漏種增長有_レ異。解脱分中。下品 增故。決擇 ̄ノ 煗 ̄ト 頂 ̄トニハ 中品增故。其增上忍 ̄ト 世第一法 ̄トニハ 【右頁】 【枠外右上】 四〇六 【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五末 【枠外右横下】 一七〇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上品增故《割書:云云》。《割書:已|上》見道位 ̄ニハ 唯以_二無漏修惠【_一:脱落?】修_二-增無漏智 現行種子之體用_一。傍修_二-增有漏種子_一《割書:爲言》。素曰。在_二見道 中_一唯修_二無漏種子現行_一。能傍修_二有漏種_一增。後修道位亦 能現起也《割書:云云》。《割書:已|上》修道中。七地以前以_二有漏無漏三惠_一通 修_二-增有漏無漏智現行種子_一。八地以上以_二無漏三惠_一。修_二- 增無漏智現行種子_一。傍修_二有漏智種子_一《割書:爲言》。 曰。問。八 地以上長在_二定中_一。而何得_レ有_二聞思惠_一耶。 答。於_二修惠 中_一分_二 三用_一故。常在_二定中_一而聽_レ法故《割書:云云》。《割書:已|上》究竟位有漏 皆捨。修義止畢。倶具_二-足無漏眞俗二智之現行種子_一。修_二 萬法_一故也。《割書:云云》。《割書:已|上》 問。且見修無學道□三道種子。若一 體種子漸増 ̄シテ 成_二 三道種子_一。若三道種子 ̄トシテ 本自各別 歟。 答。謂_レ之有_二 二類師義_一。一者護月難陀等云。三道無 漏種子唯有_二 一箇_一《割書:云云》。是二師只立_二轉滅義_一。二者護法等 云。三道無漏種子卽有_二 三品_一。又只有_二 一箇_一《割書:云云》。是二師 立_二 二轉齊轉滅二義_一也。 問。何以知_レ爾。 答。疏曰。問。若 本有者。爲_二 三品種_一 ̄アリトヤ。爲_二 一品種_一 ̄トヤ。 答。據_二唯本有及 唯新熏_一。皆唯一品 ̄ナリ。此是轉滅 ̄ナリ。轉_二-滅下品_一作_二中品_一 【下段】 故。今第三師有_二《割書:ト云》 三品種_一。卽轉齊義。有漏亦爾《割書:云云》。 問。如_二此疏文_一者。護月難陀義誠如_レ所_レ言。護法義只云_二 三品種子及轉齊義_一。而何護法義中。亦有_二 一箇種子及轉 滅義_一耶。 答。今此疏文略敍_二梗概_一。三身章中具出_二其 義_一。 問。其三身章文如何。 答。文曰。此多聞種 ̄ニヲイテ 成 唯識等略有_二 三釋_一。一唯新熏《割書:ト云ハ》唯有漏種以_下 爲_二因緣_一新 生_中 無漏_上。《割書:乃至》二唯本有《割書:ト云ハ》諸無漏種未_二發心_一前名_二性種 姓_一。發心已後名_二習種姓_一。熏_二-習彼用_一令_二漸增_一故。見道以 前。有漏聞熏能生_二現行_一。無漏未_レ起。雙取_二此二_一名_二順解 脱 ̄ト 決擇分善_一。《割書:乃至》三者種子皆有_二 二種_一。本有新熏 ̄トナリ。見道以前同_二第二說_一。見道以後。諸無漏種本有生_二現行_一。新 諸現行復熏_二-成新種_一。略有_二 二義_一。一者轉滅。二者轉齊。轉 滅義者。如_二大乘位_一。無始以來。加行勝善。無漏善種。未_レ 逢_レ緣故。皆唯下品 ̄ナリ。見道以前。有漏聞熏爲_二勝緣_一故。資_二 下無漏_一。漸令_二增勝_一。至_二見道位_一生_二下現行_一。復熏_二 ̄ス 下品種 子_一。見道 ̄ニ 修習 ̄スルヲ 以爲_レ緣。故至_二修道位_一。前刹那中見道 ̄ノ 下 ̄ノ 種 ̄ハ 滅。修道中種生_二中 ̄ノ 現行_一。中現行復熏_二中品種子_一。 【左頁】 【枠外左上】 四〇七【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五末 【枠外左横下】 一七一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修道修習以爲_レ緣。故至_二究竟位_一。前刹那中。中品無漏種 滅。後刹那中 ̄ノ 上品無漏種生 ̄シヌ。無_二所依_一故。道已滿故。 更不_二熏習_一。本 ̄ヨリ 唯一本 ̄ナレトモ 劣滅 ̄スレハ 勝生。故名_二轉滅_一。後 修習故。前之同類不_レ能_下 爲_二同類因_一引_中 後 ̄ノ 同類果_上 故。如_レ 是地地下中上品諸無漏種。及諸位中加行勝善下中上 品諸有漏種。皆應_二准知_一。至_二佛位中_一。唯有_二無漏上品_一圓 滿。無漏下中 ̄ト 一切有漏 ̄トハ 竝皆捨滅 ̄シヌ。故經說_レ捨_二無常 色等_一。二者轉齊。法爾種子皆有_二 三品_一。初修_レ下故。至_二見 道位_一下品無漏種生_二現行_一。現行復熏_二下品種子_一。若無_二修 習_一任運下 ̄ヲ 生 ̄ス。由_二修習_一故。至_二修道位中_一。中品種子生_二 中現行_一。現行復熏_二中品種子_一。前之下品亦轉成_レ中。若 不_二 ̄トキニハ 熏習_一任運 ̄ニ 中 ̄ヲ 生 ̄ス。由_二修習_一故。至_二佛位中_一。上品 種子生_二上品現行_一。道已滿故。無_二所熏_一故。更不_二熏習_一。中品 種子竝轉成_レ ̄リヌ 上。前 ̄ノ 中下品種不_二復相續_一。與_二後勝_一齊 ̄リヌ 故名_二轉齊_一。故經說言_二捨無常色等_一。望_二自 ̄ノ 同品_一可_レ名_二轉 滅_一。言_二 ̄コトハ 轉齊名_一 ̄ヲ 望_二他 ̄ノ 異品_一《割書:云云》。文意易_レ知察_レ之。 問。 雖_三此文中有_二轉滅義_一。然難_三分明判_二護法義_一。若云_二護月。 【下段】 難陀義_一。有_二何失_一耶。 答。旣出_二第三師義_一中。云_三略有_二 二 義_一。何致_二狐疑_一。又文中云_下 如_二大乘位_一無始以來加行勝善 等_上。豈是合_二唯新熏師義_一耶。 又云。至_二見道位_一生_二下現 行_一。現行復熏_二下品種子_一。豈是合_二唯本有師義_一耶。又燈文 釋_二轉滅義_一中。云_三卽本有種唯有_二 一箇_一。豈是是合_二難陀義_一 耶。 又云_三現行熏_レ種卽成_二中品_一。豈是合_二護月義_一耶。故 知。三身章及燈 ̄ノ 中轉滅義。是護法義也。 問。若爾護月 難陀之轉滅義如何。 答。從方云。若護月 ̄ハ 唯本有無漏種 子生_二現行_一。現行到資_二脚下種子_一。但熏_二本有種子_一令_レ成_二 中品_一。滅_二-却下品功能_一。更不_レ熏_レ種也。若准_二難陀唯新熏_一 者。卽從_二見道初_一。無漏起_二現行_一也。卽脚下無漏種子。是 地前熏得 ̄スルナリ。見道劣無漏下品種子生_二現行_一。下品種子 生_二現行_一。又熏_二-得新種子_一已。便在_二第八識中_一。與_二能生_一 一處卽到。資成_二中品種子_一。卽新熏 ̄ノ 者成_二中品_一也。又中品 種子生_二現行_一。現行熏_二-得新種子_一。種子便成_二上品_一。又現行 到資_二脚下中品種子_一已。令_レ轉_二-滅中品功能_一。與_三新熏皆 成_二上品種子_一也《割書:云云》。 問。若言_下 有_二 三品種子_一轉齊_上 者何。 【右頁】 【枠外右上】 四〇八【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五末 【枠外右横下】 一七二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疏十末曰。對法第十四說。於_二諸現觀位_一。證_二-得後後勝品 道_一時。捨_二所得下劣品道_一。如_下 證_二此果 ̄ニ 所_レ攝道_一時。卽捨_中 此向所_レ攝道_上。以_レ不_二復現前_一故。如_二菩薩_一雖_レ不_レ言_二向果 之得_レ勝捨_一レ 劣。劣不_二現前_一。如_レ得_レ果故。今約_二此文_一。卽轉 齊義三品種子各各別有《割書:ト云》。不_下 用_二下品_一以爲_中 中上品_上 也。 若約_三轉滅義一種子轉爲_二中上_一者。卽下成_レ中。下不_二《割書:ヲ以》復 起_一名_レ捨_レ劣也《割書:云云》。 答。是依_二對法論_一敍_二 一 ̄ノ 別義_一。故不_二 相違_一也。 問。言_三護法義中有_二 二義_一是義《割書:ヲ以》推 ̄スル 也。若有_二 誠文_一耶。 答。義演三身章記曰。古說 ̄ニ 月藏 ̄ノ 義 ̄ハ 得_レ 勝捨_レ《割書:ト云》劣。卽當_二轉滅_一。勝軍義 ̄ハ 轉_レ劣成_レ《割書:ルト云》勝。當_二轉齊 義_一護法宗具有_二 二義_一。眞諦三藏約_二 三惠_一述等《割書:云云》。從方 記曰。言_二轉齊_一者。卽轉_二-却下品劣種子用_一。以齊_二他中品 種_一。又轉_二中品功能_一。能齊_二上品種子_一 ̄ニ。故名_二轉齊_一也。言_二轉 滅_一卽滅_二-却自下品劣性_一成_二中品_一。又滅_二-却自中品劣用_一 ̄ヲ。 成_二上品性_一。故名_二轉滅_一也。卽望_二自品_一名_二轉滅_一。望_二他品_一 名_二轉齊_一。故名_二轉齊轉滅_一也。此有_二 二師解_一。初卽難陀 ̄ト 護 月 ̄トナリ 唯有_二轉滅義_一。二護法有_二轉齊轉滅二義_一《割書:云云》。《割書:信叡記|同_レ之。》 【下段】 問。燈師義如何。 答。此師亦云_三新舊合成師中有_二 二義_一 也。 問。其釋如何。 答。且釋_二轉齊義_一有_二 二釋_一。轉滅義中 亦有_二 二釋_一。 問。其如何。 答。文曰。釋_二所棄捨_一於_レ中二 釋。《割書:意云。金剛道中有_二 二捨_一。一所斷捨。二所棄捨。所棄捨中有_二 二|種_一。謂餘有漏 ̄ト 劣無漏 ̄トナリ。於_二其劣無漏_一可_レ作_二 二釋_一也。》一 約_二《割書:テ云》轉齊_一。本有無漏種子 ̄ニ 三品 ̄アリ。如_三加行位下品種增 生_二初見道無分別智_一。卽此現行無漏有_レ力資_二中品種_一。令_二 能生_一レ 現。亦令_三自種轉成_二中品_一。名爲_二轉齊_一《割書:云云》。《割書:初釋》此釋意 云。本 ̄ヨリ 有_二見修無學道三品無漏種子_一。由_下 資糧位聽_二-聞 正法_一之聞熏_上。於_二加行位_一。下品見道無漏種增長。生_二初見 道無漏智現行_一。此下品現行能有_二功力_一。資_二修道位中品 種子_一。令_レ生_二中品現行_一。亦令_三自下品種 ̄ヲモ 轉成_二中品_一。齊_二 中品種_一。故名_二轉齊_一《割書:爲言》。《割書:下品現行有_二 二功力_一。一令_レ生_二中品現行_一。|二令_三自 ̄ノ 下品種齊_二於中品_一。不_レ同_二種子》 《割書:微隱無|力_一也。》文曰。又解。由_下 中品種生_二現行_一已_上。資_二下品種_一轉成_二 中品_一。與_三本有種 ̄ノ 中品 ̄ニナル 之者及新熏生 ̄シテ 亦爲_二 ̄ルト 中 品_一。與_二能生_レ自本有之種_一。三合生_二 一後念現行_一。或各別 ̄ニモ 生 ̄ス。倶許無_レ妨。中上品生轉齊 ̄スルモ 亦爾《割書:云云》。《割書:後釋》此釋意 曰。由_二下品現行力_一。中品種生_二中品現行_一已。然後資_二前 【左頁】 【枠外左上】 四〇九【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五末 【枠外左横下】 一七三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下品種_一。轉成_二中品_一。此是初刹那也。次前下品種轉成_二中 品_一。及初刹那中品現行 ̄カ 新熏生 ̄セル 中品種子。幷初生_二中 品現行_一中品本有種子 ̄ト。三類種子。合生_二後後刹那中品 現行_一。或復不_レ ̄シテ 合各別生_二現行_一《割書:爲言》。《割書:卽新古合生之師。云_三修|道第二念以後始有_二新古》 《割書:合生 ̄シテ 生 ̄スル|義_一也。》 問。中品現行何故重生耶。 答。修道位長 經_二 十地_一故。念念中生_二同類 ̄ノ 現行_一也。 問。就_二此釋中初 義_一。若言_三 三種合生_二 一現行_一者。何論第三難_二外人_一云。理 不_レ應_レ言_下 從_二 六種_一起_上。未_レ見_三多種生_二 一芽_一故《割書:云云》。 答。先 德難_レ會。今謂彼文意殊 ̄ナリ。彼難_下 外人云觸等 ̄ノ 心所如_二心 王_一受_レ熏持_レ《割書:ルト云》種之義_上。卽破意云。若云_二觸等亦能受熏_一 者。生_二現行_一時。頓可_レ生_二 六 ̄ノ 眼等識_一。《割書:心王所生_二 一箇_一。|心所所生_二 五箇_一。》若云_三 六 種生_二 一現行_一者。未_レ見_三別別之多類種子合 ̄シテ 生_二 一芽_一 《割書:爲言》。今此不_レ爾。雖_二 三類種子有_一レ 別。一第八識持_レ之。故 合生_二 ̄ルニ 一現行_一無_レ有_レ妨也。故疏云。今五數中各有_二種子_一。 共生_二《割書:ト云》一果_一。故是所_レ非 ̄スル。若一識中。同類種子 ̄ハ 共生無_レ 妨《割書:乃至》若能持是一 ̄ナルハ 多同類種許_三共生_二 一果_一故。能 持是別 ̄ナルハ 雖_二同類種_一。不_レ許_三同生_二 一果_一《割書:云云》。《割書:先德忘_二此文_一|難_レ會_レ之。》 【下段】 問。就_二燈後釋_一。以_二中品_一例_二上品_一者。上品種生_二現行_一已。 資_二中品種_一齊_二上品_一者。卽有_二佛果增減之失_一。謂解脱道 時。上品種子生_二現行_一已。後引_二中品種_一令_レ齊_二上品_一。初刹 那佛猶有_二中品種_一。未_レ成_二上品_一。應_レ減_二後佛及先佛 ̄トノ 功 德_一 ̄ヨリ 故。 答。上品生_二現行_一引_二中品種_一。理實同時 ̄ナリ。如_二 智生已斷_レ惑之言_一。如_二稱兩頂□【□:にんべん+弖】仰時等(ハカリハシタリアカルヒトシキ)。明來闇去_一。皆是 同時。以_レ義分_レ二。是故佛德無_二增減失_一。 問。三品無漏 種子。四智中何智種子耶。 答。妙觀平等二智種子各有_二 三品_一。圓鏡成事二智種子唯有_二上品_一。故燈說_二佛位_一云。圓 鏡成事唯本有生。妙觀平等本新合起《割書:云云》。 意曰。妙觀平 等二智是見道起。故有_二下品種_一。修道十地屢現起故。有_二 中品種子_一。卽修道中新古合生。果位起故。有_二上品種子_一。 亦新古合生。圓鏡成事二智果位起。故唯有_二上品種_一卽本 有種子《割書:爲言》。   裏書曰。然本有_二 二諍_一。一曰。因位妙觀察智。熏_二圓鏡   成事二智新種_一。故此二智亦新古合起《割書:云云》。遁倫師   等義也。故伽抄云。妙觀察智熏_二 四智種_一《割書:云云》。二曰。 【右頁】 【枠外右上】 四一〇【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五末 【枠外右横下】 一七四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因位菩薩智。不_レ能_二佛位二智種子 ̄ヲハ 新熏發_一。等覺菩 薩不_レ知_二佛心_一故。是故四智 ̄ヲイテ 妙觀平等新古合生。 圓鏡成事唯本有生《割書:云云》。慈恩。惠沼等義也。雖_レ有_二 二師義_一。後義勝也。《割書:具如_二燈第|七_一云云。》已上裏書下。 問。轉滅義如何。 答。文曰。言_二轉滅_一者。卽本有種唯有_二 一 箇_一。加行位中名爲_二下品_一。入見已去能生_二現行_一現行熏_レ種 卽成_二中品_一。幷有_二力能_一令_三本種子生_二後中品_一。下品卽 滅《割書:シヌルヲ以》名爲_二轉滅_一。不_レ同_四轉齊令_三生_レ自種亦成_二中品_一。故 名_二轉滅_一《割書:云云》。《割書:初|釋》此釋意云。本有種子只有_二 一箇_一。加行道 中修習之時。但名_二下品【_一:脱落?】新可_レ生_二下品見道無漏現行_一故 也。入_二見道_一生_二下品無漏現行_一已。現行新熏_二-增中品種 子_一。幷令_三自本有種亦成_二中品【_一:脱落?】至_二修道位_一。二種子合生_二中 品現行_一。旣本有種下品義亡 ̄シヌ。故名_二轉滅_一。從_レ中成_レ上准_レ 之可_レ知《割書:爲言》。《割書:此義專不_レ關_二護|月。難陀之義_一。》文云。或雖_三本有_二 三品種子_一。中 品生已 ̄ヌレハ 下品不_レ ̄リヌ 生。亦不_レ能_レ生_二後念中品_一。新生_二中 品_一但由_二現 ̄ノ 能_一《割書:云云》。《割書:後|釋》此釋意曰。雖_レ有_二 三品種子_一。修道中 品種子生_二現行_一已 ̄ヌレハ。見道下品種子卽滅。不_レ能_下 轉成_二 【下段】 中品_一生_中 後念中品現行_上。故名_二轉滅_一。新熏_二-生中品種_一。但 由_二中品現行_一故《割書:爲言》。 文曰。若爾卽違_下 雜集論說_レ行_二習 修_一之文_上。彼許_下 初習_二自 ̄ト 下 ̄トノ 地中種子_一增_上 故。不_レ可_三唯說_二 但中 ̄ト 上 ̄トヲノミ 增 ̄シテ 不_一レ 通_二下品_一。無_二別因_一故違_二比量_一。故准_レ 此卽應_二 三品名一_一《割書:云云》。此文難_二此第二釋_一也。難中有_レ二。 初明_二違敎_一。後明_二違理_一也。違敎難者。對法十曰。復次依_二-止 修道_一分_二-別 ̄セハ 修義_一。謂依_二初静慮地_一現修_レ道時。亦修_二欲 界繋所有善法_一。於_レ彼得_二自在_一故。如_下 依_二初静慮地_一修_中 欲 界善_上。如_レ是依_二 一切上地_一現修_レ道時。皆修_二-習下界地所有 善根_一。於_レ彼得_二自在_一故《割書:云云》。准_二此文_一者。菩薩 ̄ノ 見道無漏 在_二第四定_一。見道之後。修_二無色修道無漏_一之時。可_レ修_下-增 在_二第四定_一見道無漏種子_上。而何說云_二中品生已下品不_一レ 生。是故此說違_二對法論【_一。:脱落?】故不_レ可_レ云_二但中 ̄ト 上 ̄トノ 種子 ̄ノミ 增 ̄シテ 下品不_一レ 增。《割書:爲言》。違理難者。比量云。下品種子應_レ不_レ 滅。三品中隨一攝故。如_二中上品_一。准_二此道理_一。三品應_レ同。 何故愛_二中上品_一令_レ增。憎_二下品_一令_レ滅耶。《割書:各一之一字|同一之義也。》 問。 先德量 ̄ノ 宗云_二下品種應_一レ 增。而何改_二能別_一云_レ應_レ不_レ滅。 【左頁】 【枠外左上】 四一一【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五末 【枠外左横下】 一七五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答。若爾有_二上品種子_一。若攝_二同喩_一。犯_二 一分所立不成_一。若 攝_二異喩_一。卽犯_二不定_一。佛果 ̄ノ 上品更不_レ增故。 問。古德遮 云。二乘無學許_レ有_二增義_一。燈文有_二其證_一。 答。猶有_二佛果_一 成_レ失。故難_レ信_レ之。文云。但令_三本種生_二後中品_一。卽下品種 生_二現行_一者。自體不_レ增《割書:云云》。此轉救也。救意曰。令_三中品 種生_二後中品現行_一。下品種子生_二下品現_一者。自體不_レ增。故 云_二轉滅_一非_レ謂_二種體亡故名_一レ 滅《割書:爲言》。 文曰。若爾旣許_二下 品種在_一 ̄リト。何名_二轉滅_一。若以_レ不_レ生卽名爲_レ滅。豈諸種子皆 定生_レ ̄ムヤ 現。准_二此道理_一。轉齊應_レ勝《割書:云云》此破_二轉救_一也。 意曰。若言_二下品種子不_レ亡但不_レ增故名_一レ 滅者。種體旣在。 何名_レ滅耶。若云_二不_レ生_レ現故名_一レ 滅者。豈一切種子皆定 生_二現行_一耶。依_二如_レ此理_一。審_二-定 ̄スルトキ 二釋_一。轉滅義有_レ失。轉 齊義爲_レ勝《割書:云云》。問。如何種子不_レ ̄ヌ 生_二現行_一。 答。修道種 子雖_レ有_二多種_一。未_レ遇_レ緣時不_レ生_二現行_一。如_レ是等 ̄ノ 類非一。 可_レ知也。   裏書曰。故疏二末云。此無漏種本有旣多。後生_レ果時。   何者能生。何者不_レ生。答曰。其同類種隨_二遇_レ緣合_一 【下段】   卽便能生。不_レ合不_レ生。如_下 三世有《割書:ト云ハ》未來應_レ生法何 者前生。何者後生《割書:ト云》故。隨_二緣合_一卽能生_上レ 果《割書:云云》。《割書:已上|裏書》 文曰。若爾卽應_下 轉_二 二乘種_一成_中 大乘性_上。以_二轉齊_一故。若言_下 類別《割書:ナルヲ以》不_中 轉_二下中二乘種姓_一爲_中 菩薩姓_上。亦應_下 菩薩三 品種殊不_中 轉_二下中_一成_中 中上品_上《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 返難_二轉齊義_一也。意曰。若言_下 轉_レ下成_レ中轉_レ中成_上レ 上者。 可_下 轉_二聲聞種姓_一成_二獨覺_一。轉_二獨覺種姓_一成_中 菩薩_上。若言_二乘 姓各別故不_一レ 可_レ轉者。菩薩三品種子亦爾。品類各別。何 猥轉成乎《割書:爲言》。 文曰。乘姓別故。不_下 轉_二 二乘_一成_中 菩薩姓_上。下中上三同菩薩 姓。故可_二轉令_一レ 成_二中上品_一《割書:云云》。是答_レ難也。義意易_レ知_レ之。 問。燈中釋_二轉齊_一有_二 二解_一。以_レ何爲_レ勝。又凡護法轉齊轉滅 二義中。以_レ何爲_レ勝。 答。轉齊二釋中。以_二後釋_一爲_レ勝。與_下 解脱道捨_二非障有漏 ̄ト 劣無漏_一義_上 同故。捨_二劣無漏_一者。卽 轉_二中品種_一成_二上品_一故。轉滅二釋中。初釋爲_レ勝。與_二 三身章 義_一同故。凡轉齊轉滅二義中。轉齊義爲_レ勝。故疏中唯說_二 轉齊義_一。燈云_二轉齊應勝_一《割書:云云》。 問。唯望_二 ̄テノミ 見修無學三 【右頁】 【枠外右上】 四一二【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五末 【枠外右横下】 一七六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道_一。有_二轉齊轉滅義_一。約_二地地各各三品_一如何。 答。約_二地地 各各三品_一。亦有_二轉齊轉滅義_一。如_二上三身章說_一也。 問。若 言_二 三道九品無漏 ̄ヲハ 皆轉齊轉滅_一者。初禪等十地無漏 ̄ニモ 亦轉齊轉滅耶。 答。不_レ爾。地繋別故。不_レ能_下 轉_二初禪無 漏種_一成_中 第二禪無漏等_上。三道無漏是一地法故。轉_二下品_一 齊_二中品等_一。意曰。且第四禪地有_二 三道無漏種_一。故轉_二第 四禪見道無漏_一。成_二第四禪修道無漏_一。轉_二第四禪修道無 漏_一。成_二第四禪無學道無漏_一《割書:爲言》。《割書:已上相|修了。》 章曰。地修者。有_二得修 ̄ト 習修_一。對法九曰。又道 ̄ノ 生時。能安_二- 立自習氣_一。是名_二得修_一從_レ是種類展轉增盛相續生故。又 卽此道現前修習。是名_二習修_一。由_二卽此道現前行_一故《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第三明_二地修_一也。此中有_レ二。一 先引_レ證。二次成_レ義也。是先引_二證文_一也。 問。先此論意 何。 答。彼論中說_二 四種修義_一。謂得修。習修。除去修。對治 修 ̄ナリ。釋_レ此有_二 二 ̄ノ 復次_一。初依_二 四正斷_一釋_二 四修_一。今章家所_レ 引者。第二復次中。釋_二初二 ̄ノ 修_一之文。故有_二又言_一也。《割書:論文如_二|章文_一也。》 文中有_二本論釋論_一。卽又見道生時等者本論也。從此種 【下段】 類等者。釋論也。《割書:是卽釋_二|得修_一也。》又卽此道等者。本論也。由卽此 道等者。釋論也。《割書:是釋_二習|修_一也。》抄曰。四修中。得習若小乘 ̄ナラハ。 得修在_二未來_一。今大乘得習《割書:ト云》。謂現在世種子 ̄カ 未_レ能_レ生上 心 ̄ニ 修_二-習此種_一。令_レ生_二現行_一。名爲_二得修_一。現行之法 ̄ヲ 修令_二 增長_一。名爲_二習修_一。如_二第二復次釋中_一。初地 ̄ノ 道生_二現行_一令_レ 增。名爲_二習修_一。安_二-立自種_一展轉增長 ̄セシムルヲ 名爲_二得修_一。未_下 必唯取_中 未_レ生_二現行_一時種子_上《割書:云云》。 祕六曰。得者謂所得。 熏習謂_レ修。由_二現 ̄ノ 道力_一。令_二所得法 ̄ノ 種子增明_一故。所得法 名_レ之爲_レ修。行謂現行。修謂習學。亦名_二習修_一《割書:云云》。 問。此 等文意何。 答。凡修_二唯識觀_一有_二現行修_一。有_二種子修_一。謂 緣_二現前境_一觀_二心現前 ̄ニ 行_一。名爲_二現行修_一。又名_二習修_一。學_二-習 現前境唯識之理_一故。由_二此現行道力_一。令_二自 ̄ノ 觀心種子種 類 ̄ヲシテ 展轉增長_一。名爲_二種子修_一。亦名_二得修_一。觀心種類 ̄ヲ 轉 成就故《割書:云云》。 章曰。習謂現行。得謂種子《割書:云云》。是章家之詞也。卽依_二對 法論_一。結_二得修習修之義_一也。 問。且何故名_二地修_一。答。 依_二上下地_一。起_二唯識觀心_一修時。修_二-增上下地觀心 ̄ノ 現行種 【左頁】 【枠外左上】 四一三【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五末 【枠外左横下】 一七七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子_一。故名_二地修_一。 問。如何修增耶。 答。隨起_二何地心_一修 時 ̄ニモ。約_二自地觀心_一。現行修_二-增其用_一。種子修_二-增其體用_一。 約_二他地 ̄ノ 觀心_一。但修_二-增其種子用_一。 問。其地者何地耶。 答。惣三界中有_二 十一地_一謂欲界一地。色界六地。《割書:初未至。中|間禪。四根》 《割書:本|也。》無色界四地也。殊《割書:考【考:□で囲む】殊|恐珠》曰。無色界 ̄ニハ 惣報阿賴耶爲_二地 體_一也。《割書:然除_二欲界_一。非_二定地_一故。|上界。十地名爲_レ地也。》   裏書曰。問。就_二色界六地_一。中間禪是有_下 初禪與_二第二_一 間_上 定。唯是一。於_二未至定_一上界八地皆互所_レ有。何 只取_レ一。立_二 十地_一耶。 答。爾也。於_二中間禪_一唯有_レ一。 於_二未至定_一惣有_レ八。但取_二初未至定_一。下亦無_レ定地 故。無_レ所_レ屬_二未至_一義顯也。故取_レ此也。上七未至 ̄ハ 上 下倶定地故。互屬_二上下_一。未至義隱 ̄タル 故不_レ取也。 《割書:尤可_レ知事也。|已上裏書。》 章曰。有依_二下地_一起_二下地心_一。習修唯下。得修通_レ上。得_下 緣_二 上境_一令_中 勢增長_上。下體用倶增。上唯用增故《割書:云云》。 問。此 文意何。 答。是約_二地修修行相_一。更有_二 四類_一。是第一明_下 身 在_二下地_一起_二下地心_一。修_二唯識觀_一之時。現行修唯下地。種 【下段】 子修亦通_二上地_一。下地 ̄ノ 種子體用倶增。上地種子但用增 之義_上。 問。何故爾耶。 答。有_二心現行_一之地。依_二現行之心 力_一故。修_二-增本有種子用_一。亦修_二-增新熏種子體_一。故云_二體用 倶增_一也。無_二心現行_一之地。不_レ能_三新熏_二種子體_一。故云_二唯用 增_一也。然言_レ依者有_二 二義_一。一者所依定。二者所依身。雖_レ 有_二 二義_一。今取_レ定也。若依身者。何故云_二前三無色等_一。入 見道依身在_二欲界【_一:脱落?】故也。 問。其下者何地 ̄ソヤ。 答。謂_レ之 有_二諸師義_一。卽演師云。謂依_二初定_一起_二初定心_一《割書:云云》。素曰。 依_二下欲界身_一起_二色界心_一。入_二見觀_一時。現行習修唯四静虛。 得修種子通_二上無色_一。以_三曾聞_二無色_一。令_二其上地本新種子 用增長_一故。不_レ同_下 下地更熏_二新種_一名爲_中 體增_上。種體多故。 故引_二唯識_一成_二前義_一也《割書:云云》。 珠曰。依_二下地_一起_二下地心_一 者。身在_二欲界_一起_二欲界心_一。又身在_二第二禪_一。還依_二初定_一起_二 初定心_一《割書:云云》。問。何故諸師不同。 答。各敍_二 一義_一。非_二理盡 說_一。今具云。凡論_二下上_一有_二 三類_一。有唯下非_レ上謂初禪地 ̄ナリ。 有 ̄セハ 唯上非_レ下。謂非想地。有通_二上下_一。謂二禪《割書:乃至》無所 有處地也。 問。且此第一類委曲如何。答。依_二下地_一者。 【右頁】 【枠外右上】 四一四【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五末 【枠外右横下】 一七八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指_二所依定_一。非_レ明_二依身_一。謂身有_二欲界_一。依_二初定_一起_二 ̄ヲ 初定 心_一。云_下 依_二下地_一起_中 下心_上。乃至在_二下地_一。依_二無所有處定_一 起_二 ̄ヲ 無所有處心_一。亦云_二依_レ下起_一レ 下。是卽第一句之旨也。 引_二前三無色等文_一爲_レ證。尤在_二此意_一也。《割書:具至_二次下_一|可_レ知_レ之。》 章曰。成唯識曰。前三無色有_二此根_一者。有_二勝見道傍修得_一 故《割書:云云》。 問。引_二此文_一意何。 答。是爲_レ證_下 上所_レ言依_二下 地_一起_二下地心_一等《割書:ト云》義_上 所_レ引也。 問。以_二此文_一如何證耶。 答。身有_二欲界_一入_二菩薩見道_一之人。以_二第四定_一爲_二所依 定_一。以_二第四定無漏心_一。入_二見道_一已。傍修_二前三無色地世俗 智種子_一。現行修卽在_二下第四定_一。種子修卽通_二上三無色_一。 故以_二此文_一證_二第一句_一也。 問。且身在_二欲界_一入_二見道_一 者 ̄ハ 何人 ̄ソヤ。 答。頓悟漸悟菩薩 ̄ナリ。然漸悟菩薩依身。亦 通_二色界_一也。《割書:如_二第八|門_一之。》 因 ̄ニ 論 ̄ス 問。且此前三無色等文起 ̄レル 意何。 答。唯識論第七說_二 三無漏根_一中。說_二未知當知根_一 有_二 三位_一。其初根本位《割書:ト云ハ》卽見道也。故未知當知根。唯可_レ 在_二第四定_一。而五十七曰。 問。空無邊處地 ̄ニハ 幾根可 得 ̄ナル。 答。十一 ̄ナリ。《割書:信等五根 ̄ト 意根 ̄ト 命根 ̄ト|捨根 ̄ト 三無漏根也。》 如_二空無邊處地_一。 【下段】 識無邊處。無所有處。應知亦爾《割書:云云》。會_四釋說_三前三無色 有_二見道未知當知根_一有_二 二釋_一中。此文是第一釋也。《割書:第二釋|曰。或》 《割書:二乘位廻_二-趣大_一者。爲_レ證_二法空_一。地前亦起_二 九|地所攝生空無漏_一。彼皆菩薩此根攝故云云。》 問。且此第一釋意 如何。 答。釋_二此義_一疏有_二 四釋_一。《割書:有云_二 三|釋_一也。》卽第一釋曰。謂 有_二菩薩_一見道先時。曾異生位修習得_二彼定_一已。後入_二見 道_一傍修_二彼以前所_レ起世俗智種子_一故。種子得_二根本名_一。 說_レ彼爲_レ有。後亦許_レ起。旣非_二見道_一。起亦無_レ失。對法第十 三解_二眞現觀_一云。又於_二見道中_一得_二現觀邊 ̄ノ 安立諦世俗智_一。 由_二出世智增上緣力_一。長_二-養彼種子_一故。名_レ得_二此智_一。而不_二 現前_一。以_二見道十六心刹那無_一レ 有_二間斷_一。不_レ容_レ現_二-起世間 心_一。故於_二修道位_一。此世俗智 ̄ハ 方現在前《割書:云云》。《割書:已上|論文》此根非_二 加行及無漏根現行 ̄スルコトハ 於_レ彼有_一。以_三彼地無_二 四善根_一 故《割書:云云》。此釋意云。有菩薩者頓悟人。此菩薩資糧加行位。 修_二【_二:_三の誤り?】-習得_三【_三:_二の誤り?】 四禪八定_一故。修_二-起前三無色地世俗種子_一。然此 定 ̄ハ 順_二無漏_一故。後入_二見道_一傍修_二彼前異生位所_レ起世俗智 種子_一。蒙_二無漏傍修力_一故。名_二無漏未知當知根_一。瑜伽說_レ之。 云_三前三無色有_二此根_一也。然至_二修道_一。有_レ時現起《割書:爲言》。言_二 【左頁】 【枠外左上】 四一五【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五末 【枠外左横下】 一七九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對法第十三等_一者。引_レ證成_レ義也。如_レ文易_レ知_レ之。次言_二此 根非加行等_一者。依_レ證重成_レ義也。此未知根非_二加行善 攝_一。以_三 三無色無_二 四善根_一故。亦非_三無漏未知根現行在_二彼 三無色地_一。以_三 三無色無_二見道_一故。四善根及見道。唯在_二第 四定_一故《割書:爲言》。《割書:已上依_二義演文_一|成_二其意_一也。》 燈曰。本疏解曰。彼 ̄コニハ 無_二 ̄コトハ 加行_一。又曾未_レ起_二現行無漏_一 故。取_二異生先修得 ̄セシ 者_一。名_二現觀邊_一。雖_レ不_二現行_一。亦此 根攝。修道得_レ起。今者又准_二 六十九文_一。資糧 ̄ト 加行 ̄ト 見 道 ̄トニ 亦增 ̄シ。修道中起 ̄ト 《割書:云云》。第二釋曰。又解。二乘人亦 有_二先修習_一者。後入_二 ̄ヲ 見道_一名_二勝見道亦傍修_一レ 彼。然此修 道亦得_二現起_一。非_レ如_下 小乘三類智邊所_レ修等智畢竟不_レ ̄トモ 起。以_二功德法_一故須_上レ 修。《割書:祕曰。倶舍二十六曰。唯苦集滅三類智時。|能兼_二-修未來現觀邊之俗智_一。於_二 一一諦現》 《割書:觀後邊_一□能兼修故立_二斯號_一。問。道類智時。何不_二兼修_一レ 智。答。以_二|世俗智_一無始時來數曾知_レ苦斷_レ集證_レ滅。三類亦爾。事業同故。所以兼》 《割書:修。又苦等三遍知斷證故得_二兼修_一。道智不_レ爾。道理現觀而唯無漏 ̄ニシテ|無始 ̄ヨリ □【□:來?】起。又未_二遍修_一故。除_二道智_一。故倶舍曰。曾於_レ道無_二事□觀_一故》 《割書:云云。邑云。薩波□計。見道前六行伏_レ惑作_二 四諦觀_一。至_二見道中【_一:脱落?】苦集滅|類。此三智邊亦能修_二彼有漏三智_一功能增長。畢竟不_レ行。今此傍修_二有》 《割書:漏智種_一。後許_二現行_一。故不_レ同_レ彼。 問。小乘何不□修_二彼道諦智_一耶。|答。彼說_二 六行能斷_一レ 惑故道智力增不_レ須_二修習_一。故但三也。兩記之意可_レ》 《割書:和_二-會|之_一。》此不_レ應_レ爾。以_二助與_一レ 力。令_二其殊勝_一。彼地此種法 【下段】 爾 ̄トシテ 有故。此中說_レ修。唯得修 ̄ノ 修 ̄ナリ。非_二行修 ̄ノ 修_一。必不_レ 起故。唯相見道 ̄ニシテ 修 ̄ス。以_三差別諦觀順_二世俗智_一故。非_二眞 見道_一。不_二相順_一故。又解。眞見道亦修。以_三時促無_二差別_一。所 以不_レ說_二此中_一。說_二下亦得_一レ 修_レ上。先離_二色界欲_一及菩薩 ̄トシテ 得 ̄ルカ 故。云_二有勝見道_一。非_二 一切見道皆爾《割書:ト云ハントニハ》_一。依_二對法 第十_一。上唯修_レ《割書:ト云ハ》下。依_二決定_一說。漸離欲《割書:スル人ヲ》說_レ ̄ク 非_二實道 理_一《割書:云云》。此文意曰。或二乘人在_二資糧加行位_一。亦修_二-得四 禪八定世俗智_一。後入_二見道_一時。亦傍修_二彼前三無色世俗 智種子_一。念_二其增長_一。至_二修道位_一。亦生_二現行_一。非_レ如_下 小乘云_中 苦集滅三類智 ̄ノ 邊 ̄ニ 所_レ修等智《割書:世俗智名_二|等智_一》雖_二不生法_一□德法 故亦得_中 修習_上。與_二無漏力_一令_二其殊勝_一。彼三無色此種子 法爾有故。但種子修 ̄ナリ。必不_レ起故。唯相見道 ̄ニシテ 修 ̄ス。以_三 安立諦觀順_二世俗_一故。非_二眞見道_一不_二相順_一故。又雖_二眞見 道修_一。以_二時促_一故不_レ說_レ修_レ之。《割書:前解|爲_レ勝》言_二此中說下等_一者。惣 說_二第一第二釋_一也。故義演云。疏中云_二先離色界欲_一者。卽 是疏中第二解 ̄ナリ。二乘傍修也。及菩薩得故者。卽是疏中 前第一解 ̄ナリ。有勝見道《割書:乃至》皆爾者。若曾得_二彼下三無色 【右頁】 【枠外右上】 四一六【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五末 【枠外右横下】 一八〇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定_一及得_二自在_一者。後入_二見道_一。卽能傍修_二下三無色世俗智 種子_一。若二乘人或先不_レ得_二下三無色定_一者。卽見道中不_レ 能_三傍修_二下三無色世俗智種_一。故云_二非一切見道皆爾_一也。 故此論中 ̄ニ 下地能修_二上地_一者。皆是上品已得_二自在_一者 ̄ヲ 說也。此自在 ̄ノ 菩薩。依_二第四禪_一入_二見道_一時。亦傍修_二下三 無色修惠世俗智種子_一令_二增長_一。亦傍修_二下欲界聞思惠 ̄ノ 俗智種子_一。亦傍能修_二下三禪中 ̄ノ 聞修惠世俗智種子_一。令_二 增長_一也。若對法中說_二上唯修_一レ 下者。卽約_三今時漸離_二下界 欲_一說等《割書:云云》。第三釋云。又解。菩薩三無色地亦有_二無漏見 道_一。但修_レ種增 ̄セシム。畢竟不_レ起。如_二下三静慮 ̄ニ 見道亦畢竟 不_一レ 起。此義應_レ思。修_レ用何爲。寧知_三彼地有_二其見道_一。見道何 故依_二唯於定_一 ̄ノミニ。非_二惠地_一故《割書:云云》。第四釋曰。或說。旣許_三善 法欲已去名_二此根_一者。卽菩薩解脱分者。亦生_二於彼_一故作_二 此說_一。二乘人劫數近故。不_レ可_レ說_レ有_二彼解脱分_一《割書:云云》。義演 曰。此根者未知根。卽菩薩在_二資糧位_一。以_二解脱位時旣長 遠_一。亦得_レ生_二下三無色地_一。菩薩在_二資糧位_一。經_二 一大僧祇_一故。 旣生_二無色_一。卽新熏_二-成 ̄スルヲ 世俗智種子_一。名_二未知根_一。故下 【下段】 三無色有_二《割書:ト云》此根_一也。卽如_下 瑜伽六十五。毘鉢舍那 ̄ノ 菩薩 以_二無色心_一了_中 三界法_上。故下三無色亦有_二菩薩順解脱分 善_一。若欲色界順解脱分名_二正解脱_一。無色界中名_二助解脱_一。 若前疏中彼地此種法爾有故《割書:ト云》者。約_二《割書:シテ云》下三無色世 俗智本有種子_一。今此疏中解 ̄ハ 約_二新熏種子_一。故說。彼菩薩 ̄ノ 下三無色有_二未知根_一。後入_二見道_一傍修令_レ增《割書:云云》 問。旣 有_二 四釋_一。以_レ何爲_レ正。 答。釋_二章文_一。諸記中只用_二第一釋_一。 又古德判_二第一釋_一爲_レ正《割書:云云》今謂。判_二第一釋_一爲_レ正無_レ 妨。然第四釋爲_レ好。無_二諸難_一故。故疏第九末作_二 一釋_一。與_二 此第四釋_一同也。《割書:已上因|論了。》 章曰。有依_二下地_一起_二上地心_一。習修唯上。得修通_二下地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敍_二第二句_一也。依下地者。明_二所依 定_一。謂若依_二初禪定_一。起_二 二禪以上心_一修時。現行修唯在_二 二 禪已上_一。種子修通_二上下地_一《割書:爲言》。 問。如何身在_二欲界_一。依_二 初禪定_一起_二 二禪等心_一耶。若言_下 二禪已上心王與_二初禪心 所_一相應_上 者。卽有_二異分界倶生失_一故。 答。約_二凡夫未_一レ 得_二 定自在_一。可_レ有_二此失_一。今此約_下 得_二定自在_一者_上 說故無_二此失_一。 【左頁】 【枠外左上】 四一七【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五末 【枠外左横下】 一八一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故三惠章引_二對法論_一云。對法第五等說。樂欲力者。謂已 得_二第二静慮_一者。入_二初静慮_一已。若欲_下 ̄トキハ 以_二第二静慮地 心_一出等_上。卽能現前而出_二於定_一。餘一切地如_レ理當_レ知《割書:云云》。 旣云_下 入_二初定_一已以_二第二定心_一而出_上。卽知。初定中起_二第 二定心_一也。豈云_レ有_二異分界倶生失_一乎。 問。若爾何憬興 師曰。若身在_二欲界_一。無_下 依_二初定_一起_中 上三定_上《割書:云云》。又義演 曰。約_レ實心在_二下地_一。無_下 依_二下定_一起_中 上地心_上《割書:云云》。 答。是 等皆約_下 無_二樂欲力_一之者_上。一相說也。定自在者。非_二此例_一 也。華嚴大般若等說_二師子嚬申三摩地_一。多有_二此義_一。不_レ可_レ 狐_二-疑之_一。 問。此句且約_二初定_一云歟。 答。非_レ爾 ̄ニミニハ。乃 至依_二無所有所定_一。起_二悲想地心_一。亦此句攝。具案可_レ知也。 然依身不定 ̄ナリ。或在_二欲界_一。或在_二色界及下三無色_一。但無_レ 妨也。然非_二所論_一矣。素云。依_二下欲界身_一起_二上第四禪心_一。 入_二見道_一時。現行習修唯第四定。得修種子通_二下三禪_一。又 依_二下地_一起_二上有頂遊觀之心_一。亦是此類《割書:云云》。今謂此記 意。只依身 ̄ト 與_レ心相對說也。有_レ難可_レ察也。 章曰。有依_二上地_一起_二上地心_一。習修唯上。得修亦通_レ下《割書:云云》。 【下段】 問。此文意何。 答。是敍_二第三句_一也。依上地者。明_二所依 定_一也。謂依_二第二禪《割書:乃至》悲想上定_一。起_二第二禪《割書:乃至》悲想上地 心_一修時。現行修唯在_二第二禪以上《割書:乃至》悲想地_一。種子修 亦通_二下無所有處《割書:乃至》下初禪_一《割書:爲言》。然依身不定。隨在_二何 地_一。倶無_レ妨也。 素曰。樂惠那含生_二 ̄ルコト 五淨居_一。習修現 行 ̄ハ 唯第四定 ̄ナリ。得修種子通_二下三禪_一。令_二下三禪修道種 子用增勝_一故《割書:云云》此師意。且依身與_レ心相對說也。頗難_レ信 也。 章曰。有依_二上地_一起_二下地心_一。習修唯下。得修通_レ上《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敍_二第四句_一也。依上地者。明_二所依定_一 也。謂依_二第二禪定_一起_二初禪心_一《割書:乃至》依_二悲想定_一起_二無處有處以下心_一修時。現行修唯在_二下初禪《割書:乃至》下無所有所_一。種 子修亦通_二上二禪《割書:乃至》悲想地_一《割書:爲言》。然依身不定。在_レ ̄テモ 何 倶無_レ妨也。素曰。如_下 生_二有頂_一那含果人_上。起_二下地無處有 處無漏之心_一斷_二上惑_一時。卽現行習修唯在_二下地_一。得修種 子亦得_レ通_二上有頂天_一也《割書:云云》。此師意。依身與_レ心相對說 也。准_レ餘有_レ難可_レ察也。 問。諸記幷古德說_二此四句義_一。 【右頁】 【枠外右上】 四一八【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五末 【枠外右横下】 一八二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言_下 依_二下地_一依_中 上地_上 者。約_二依身_一釋。而何今云_二所依定_一耶。 答。若約_二依身_一者。且就_二初句_一證_三依_レ下起_二下心_一。引_二前三 無色等文_一。入見道依身是欲界。所_レ起之心是第四定無 漏心。故應_レ言_三依_レ下起_二上心_一。何爲_下 依_レ下起_二上心_一之證_上 乎。 不_レ可_レ言_三入見道身在_二第四定_一。故與_レ敎違故。《割書:雖_三廻心二乘依|身亦在_二色界_一。》 《割書:非_二此所明_一。不|可_レ爲_レ難也。》故曰_下 依_二下定_一起_中 下定心_上。順_レ理無_レ違。餘三 句例_レ之可_レ察也。又一義云。若加_二依身_一釋者。此四句合 爲_二 二類_一。一者依_レ下起_レ下。依_レ上起_レ上者。倶約_二所依定_一也。 二者依_レ下起_レ上。依_レ上起_レ下者。倶約_二依身_一也。何以故。若 依_レ下起_レ ̄スヲ 下云_二依身_一者。何引_二前三無色等文_一爲_レ證耶。入 見道身必依_二欲界_一。心是第四定故。豈云_二依_レ下起_一レ 下耶。若 依_レ下起_レ ̄ヲ 上云_二依定_一者。欲界入_レ定人。何依_二初定_一起_二第 二定心_一耶。餘二句准_レ之可_レ思_レ之。故演曰。然此文非_下 唯 說_二所依定_一爲_上レ 地。兼取_二所依身_一爲_レ地故。約_レ實身在_二下地_一。 無_下 依_二下定_一起_中 上地心_上《割書:云云》。《割書:初義爲_レ本。會_二記|文_一如_二上□【□:說?】_一レ 之。》問。珠記云。 依下起下者。身在_二欲界_一起_二欲界心_一《割書:云云》。此義如何。 答。 不_レ妨_下 在_二欲界_一以_二散聞思_一作_中 唯識觀_上。然不_レ可_レ攝_二此四句_一。 【下段】 旣說_二初句_一云_下 得修通_レ上得_レ緣_二上境_一令_中 勢增長_上。何以_二欲 界散心_一。修_二-增上界定種子_一。若爾卽有_二定散間雜之失_一故 也。 章曰。諸上修_レ下及自地 ̄ヲ 修 ̄スルコト 通_二 一切品_一。下修_レ上者。 如_レ是曾得自在者修 ̄ナ□【□:リ脱落?】。非_二餘品類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結_二上四類_一。分_二-別能修人_一也。卽上修下者。第四句 全 ̄ト 第三句得修 ̄ト 也。自地修者。第三句全 ̄ト 第一句習修 也。下修上者。第一句得修 ̄ト 第二句全 ̄ト 也。通一切《割書:ト云》者。 不_レ簡_二曾得 ̄トモ 自在 ̄トモ 未自在 ̄トモ_一也。曾得者。先 異生位修_二上定_一菩薩也。自在者。得_二定自在_一菩薩也。非餘 品類者。簡_二初修業人 ̄ト 漸隣近人_一也。 章曰。對法論曰。下地不_レ能_レ修_二於上_一者。以_二諸初業及漸 隣近習修者_一說。未_レ ̄ト 得_二自在_一。未_レ ̄トハ 得_二上定_一。不_レ能_二上修_一。 近_二未生果_一故。非_二勝者可_一レ 爾《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 會_二違文_一。重成_二前義_一也。 問。先對法論正文如何。 答。第 十曰。復次依_二-止修道_一。分_二-別修義_一。謂依_二初静慮地_一現修_レ 道時。亦修_二欲界繋所有善根_一。於_レ彼得_二自在_一故。如_下 依_二初 【左頁】 【枠外左上】 四一九【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五末 【枠外左横下】 一八三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静慮地_一修_中 欲界善_上。如_レ是依_二 一切上地_一。現修_レ道時。皆能 修_二-習下界下地所有善根_一。於_レ彼得_二自在_一故《割書:云云》。此文中 不_レ ̄レトモ 云_二下地不_一レ 能_レ修_レ上。章家得_レ意引也。 問。其諸初 業等者何人耶。 答。初業者。翻_二上曾得者_一。未_三先修_二-得上 定_一之人也。漸隣近者。翻_二上自在者_一未_レ得_二定自在_一之人 也。未得自在者。表_二漸隣近人_一也。未得上定者。表_二初業人_一 也。近生果《割書:ト云》者。謂未_レ得_二自在_一人。雖_レ未_レ得_二上定_一。而漸隣 近故。近_二上界生果_一《割書:爲言》未生果者。謂初業人非_二曾得_一故。 亦不_レ得_二上定_一故。未_二上界生果_一《割書:爲言》。諸記異釋互有_二得失_一。 今依_二疏意_一成_レ義。順_レ文好也。《割書:已上第|六門了。》    第七觀法何性門。 章曰。觀法何性者。此有_二 二種_一。一能觀。二所觀《割書:云云》。 問。 此文意何。 答。是先標_二門意_一也。謂敍_二能觀體及所觀體_一。 爲_二此門旨_一故。先標_二此二種_一也。是卽惣標也。 章曰。能觀定非_二遍計所執_一。彼無體故。此據_二正義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別先出_二能觀體_一也。言_二正義_一者。護 法義也。演曰。安惠論師云_三見分遍計故非_二能觀_一也。是故 【下段】 若正義云_三見分爲_二能觀_一也《割書:云云》。護命曰。若依_二安惠_一。遍計 所執亦是能觀。說_三因無漏有_二法執_一故《割書:云云》。 章曰。有漏觀 ̄ナラ 者。定屬_二依他_一。無漏觀 ̄ナラ 者二性所_レ攝。常 無常門 ̄ニ 屬_二依他起_一。有無漏門 ̄ニハ 攝_二-屬圓成實_一。決定無_下 唯 屬_二圓成_一者_上。非_二眞理_一故《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就_四正義 云_三依他圓成《割書:ヲ以》爲_二能觀體_一。約_二有漏觀無漏觀_一分_二-別其體_一 也。謂有漏加行智能觀。定以_二依他起_一爲_レ體。無漏正後二 智能觀。以_二依圓二性_一爲_レ體。然約_二圓成_一有_二 二門_一。若約_二常 無常門_一者。以_二依他_一爲_二能觀_一非_二圓成_一。常門圓成是眞如 故。若約_二漏無漏門_一者。以_二圓成_一爲_二能觀_一非_二依他_一。無漏門 圓成是清淨依他故。決定非_三唯眞如圓成爲_二能觀體_一。能 觀智非_二眞如理_一故。故演曰。唯識觀者。非_二眞如理_一故《割書:云云》。 章曰。卽顯_下 地前唯是有漏依他能觀。七地已前有漏無漏 二性能觀也。八地以上唯以_二無漏二性_一能觀_上《割書:云云》。 問。此 文意何。 答。是釋_二上義_一。約_レ地分別也。意顯。地前尋思如 實智觀。但是有漏依他起性 ̄ナリ。地上七地以前。若妙觀察 智生起時。以_二無漏二性_一爲_二能觀_一。若妙觀察智間斷時。以_二 【右頁】 【枠外右上】 四二〇【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五末 【枠外右横下】 一八四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有漏依他_一爲_二能觀_一。八地以上妙觀察智相續故。唯以_二無 漏二性_一爲_二能觀_一《割書:爲言》。 章曰。所觀性者。攝大乘曰。如_レ是菩薩悟_二-入意言似義相_一 故。悟_二-入遍計執性_一。悟_二-入唯識_一故 ̄ニ。悟_二-入依他起性_一。若已 滅_二-除言聞法熏習種類唯識之相_一。《割書:乃至》。爾時菩薩平等平 等無分別智。已得_二生起_一。悟_二-入圓成實性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 意何。 答。是明_二所觀體_一也。卽引_レ文有_レ三。是第一也。正 文曰。如_レ是菩薩悟_二-入意言似義相_一故。悟_二-入遍計所執性_一。 悟_二-入唯識_一故。悟_二-入依他起性_一云何悟_二-入圓成實性_一。若已 滅_二-除意言聞法熏習種類唯識之相_一。爾時菩薩已遣_二似義 相_一。一切似義無_レ容_レ得_レ生。故似唯識亦不_レ得_レ生。由_二是因 緣_一住_二 一切義無分別名_一。於_二法界中_一便得_二現見_一。相應而住。 爾時菩薩平等平等所緣能緣無分別智已得_二生起_一。由_レ此 菩薩名_三已悟_二-入圓成實性_一《割書:云云》。 問。何故以_下 悟_二-入三性_一 之文_上。爲_下 明_二所觀體_一之證_上 耶。 答。以_二 三性是菩薩所觀法_一故也。 問。二諦三無性。亦是 菩薩所觀法。何故不_二以爲_一レ 體。 答。皆三性攝故。不_レ用_二別 【下段】 明_一也。 章曰。又云。名事互爲_レ客《割書:乃至》初半頌悟_二-入遍計所執_一。次半 頌悟_二-入依他起性_一。後一頌悟_二-入圓成實性_一《割書:云云》義如_二初 重成了_一。 章曰。成唯識曰。非_下 不_レ見_二眞如_一而能了_中 諸行皆如_二幻事 等_一雖_レ有而非_上レ 眞。如_レ是上下三處不同《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 何。 答。是引_二唯識論文_一也。 疏曰。此是厚嚴經頌 ̄ナリ。雖_二 依他有_一。而非_二眞有_一。要見_レ眞已後見_二依他_一。與_二長行_一同《割書:云云》。 問。如何與_二長行_一同哉。 答。論云。無分別智證_二眞如_一。 已。後得智中。方能了_下-達依他起性如_中 幻事等_上《割書:云云》。言_レ等 者。等_二-取陽炎。水月。鏡像。光影。谷響。夢境。變化_一。卽依他 八喩也。 疏曰。非_二初見位一時雙見_一。第五地後及佛能爾 《割書:云云》。 問。樞要下曰。何故二空理有_二淺深_一。悟_レ生不_二必悟_一レ 法。二性淺深《割書:アルヲ以》不_レ悟_レ深時。必不_レ悟_レ淺。要達_レ理方達_レ 事也《割書:云云》。如何答耶。 答。次云。答_二 二理別_一レ 障。斷_二生執_一不_レ 悟_二法空_一。二性無_二別障_一。不_レ ̄トキニハ 悟_二本理_一不_レ能_レ悟_二末事_一。未_レ 有_三先悟_レ事而後悟_二生空_一。故悟_二眞理_一方了_二俗事_一。思_レ之 【左頁】 【枠外左上】 四□【□:二】一【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五末 【枠外左横下】 一八五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可_レ知。《割書:云云》。如_レ文可_レ察之。 章曰。攝論初文。煗頂二位悟_二-入所執_一。忍世第一法悟_二-入依 他_一。初地初心入_二圓成實_一。攝論第二文。煗頂尋思悟_二-入二 性_一。四如實智悟_二-入圓成_一。成唯識文。要入_二初地_一方悟_二 三性_一 《割書:云云》。問。此文意何。 答。是明_下 上所_レ引三文悟_二-入三性_一 位之差別_上 也。 問。其差別何。 答。且攝論初文云_二悟入 意言似義相故_一者。謂煗頂二位 ̄ニシテ 了_二-知諸義唯是遍計 分別所作_一。觀_二所取空_一。是悟_二-入所執_一也。次言_二悟入唯識故_一。 謂忍世第一法位 ̄ニシテ 了_二-知一切唯意言性_一。由_レ此亦觀_二能 取亦空_一。是悟_二-入依他_一也。次云_二若已滅除《割書:乃至》唯識之想_一 者。明_下 悟_二-入圓成_一之因_上。謂若已伏_下-除意言聞_レ法熏_二-習種 子_一。作_二唯識解_一觀心之相_上。爲_下 悟_二-入圓成_一之因_上《割書:爲言》。次云_二 爾時菩薩已遣義想《割書:乃至》亦不得生_一者。又重明_下 悟_二-入圓成_一 之因_上 也。謂已遣義想者。印_二所取空_一也。故似唯識亦不得 生者。印_二能取空_一也。卽世第一法作_二此印解_一也。次云_二由 是因緣等_一者。明_下 入_二見道_一正悟_二-入圓成_一之義_上 也。無分別 名者。名有_二 十種_一中。第十究竟名 ̄ヲ 云_二無分別名_一。卽眞如 【下段】 也。攝論頌云。法《割書:色心|等名》補特伽羅《割書:提婆達|多等名》法《割書:十二分|敎等名》義《割書:祕密敎|殺害父》 《割書:母等|名》廣《割書:色心差|別名》略《割書:諸法無|我名》姓《割書:阿噎等|字名》不淨《割書:異生|等名》淨《割書:如來菩|薩等名》究竟 《割書:眞如|名》名所行差別《割書:云云》。《割書:是云_二 十|名_一也》次曰_二所緣_一。謂眞如。能緣謂 眞智。自餘易_レ知也。《割書:已|上》次攝論第二文。初一頌說_三煗頂位 悟_二-入所執依他_一也。後一頌忍第一法位 ̄ニシテ 悟_二-入圓成_一也。 《割書:如_レ文易_レ|知之。》次唯識論文。說_三見道位悟_二-入三性_一也。《割書:如_レ文易_レ|知之。》 章曰。雖_レ有_二 三文_一。義理唯二。一者實證。二者相似《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明_下 以_二上所_レ引三處文_一相_中-攝實證 觀 ̄ト 相似觀_上 ̄トニ 也。 章曰。成唯識中。據_二實親證_一。由_二無漏二智眞俗前後_一。方 可_レ證_二-得後二性_一故。證_二 二性_一時。不_レ《割書:ヲ以》見_二 二取_一。卽名_レ證_二 彼計所執無_一《割書:云云》。問。此文意何。 答。是明_二非不見眞如 等文。是實證觀之所以_一也。意曰。見眞如者。正體智證_二圓 成理_一也。了諸行者。後得智悟_二依他事_一也。卽此正後二智 證_二圓成依他_一之時。遍計所執 ̄ノ 所取能取不_二現前_一故。亦 名_レ悟_二-入遍計所執_一也《割書:爲言》。斌師曰。由_二正後二智 ̄ノ 眞俗 ̄トシテ 前後親方可_一レ 證_二-得圓成依他二性_一故。眞名_レ前。俗爲_レ後 【右頁】 【枠外右上】 四二二【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五末 【枠外右横下】 一八六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割書:云云》。 章曰。無法體無 ̄ナリ。智何所_レ證。心所變無 ̄ヲハ 依他起攝。眞 如理無 ̄ヲハ 圓成實攝。故計所執 ̄ヲハ 不_レ說_二別證_一。但於_二 二性_一 不_レ見_二 二取_一。可_レ名_レ悟_二-入遍計所執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通_二伏難_一也。難曰。若曰_三唯識論又悟_二-入三性_一者。何 故證_二 二性_一時。不_レ見_二 二取_一卽名□【□:_レ?】悟_二所執_一。不_レ說_三別證_二所執_一 耶。今通云。遍計所執無_二體性_一。智 ̄イ 有_二何所_一レ 證。是故心所 變上所_レ起遍計所執。依他起性攝。眞如理上所_レ起遍計 所執。圓成實性攝。證_二 二性_一時。不_レ ̄ルヲ 見_二 二性上所_レ起所 執_一。名_レ悟_二-入所執_一。故不_レ說_三別證_二遍計所執_一也。《割書:變無理無之|無。是指_二所》 《割書:執體_一也。攝者屬義。非_二納義_一也。演云。基|師云。假說_二問答_一現_レ證_二計所執_一云云。》 章曰。然正體智達_レ無證_レ理。多說_三此智證_二計所執_一。雖_二見 道前亦已不_一レ 見。未_二親得_一レ 二。不_レ名_レ證_レ無。故於_二初地_一方名_二 證得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亦通_二伏難_一難云。若言_三 正後二智倶證_二所執無_一。何故諸處云_下 證_二眞如_一智證_中 所執 無_上。又地前加行位旣觀_二 二取空_一。何必云_三見道證_二 二取無_一 耶。故今通_レ之。義意易_レ知。演曰。正後二智 ̄ナカラ 能雖_レ證_二計 【下段】 所執_一。而多正體智證故。唯擧_二正體智_一也《割書:云云》。素曰。見道位 前觀_二眞如_一時。亦已不_レ見_二遍計二取_一。未_二親證得_一故多不_レ 說《割書:云云》。言_二未親得二_一者。未_レ得_二正後二智_一也《割書:爲言》。 章曰。攝論初文悟_二圓成_一者。據_二實證得_一。與_二唯識_一同。悟_二前 二性_一。據_二相似悟_一。長時多分。意解思_二-惟前二性_一。故。短時少 分雖_三亦相似悟_二-入圓成_一。非_二長時多分_一。亦非_二親證_一。故據_レ實 說《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約_二上所_レ引攝論初文_一。分_二- 別相似觀實證觀_一也。 周云。煗頂忍第一法。通_二此四位_一 思_二-惟二性_一。名曰_二長時_一。忍世第一 ̄トニ 少時亦有_レ悟_二圓成_一。所 以二性名_二多分_一也。短時少分者。世第一法名爲_二短時_一。忍 位名爲_二少分_一《割書:云云》。仲算大德曰。短時《割書:ヲ以》屬_レ時。少分屬_レ觀 《割書:云云》甚好也。 章曰攝論次文悟_二-入三性_一。惣據_二相似意趣_一而說。創觀_三名 事不_二相屬_一故。名_レ悟_二-入所執_一。次觀_三唯有_二識量及假名等 諸法_一。雖_レ未_レ證_レ實。名_レ悟_二依他_一。如實智位 ̄ニハ 雖_二實有_一レ 相而 未_レ證_レ眞。二取倶亡。與_二眞智觀_一相似趣入。意解《割書:ヲ以》亦謂_二 卽是眞如_一。故實智位名_レ入_二圓成_一。實未_二悟入_一《割書:云云》。 問。此 【左頁】 【枠外左上】 四二三【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五末 【枠外左横下】 一八七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文何。 答。是明_下 攝論次文名字互爲客等頌是相似 觀《割書:ナリト云》之所以_上 也。卽煗頂位以_二尋思觀_一。觀_二名字互爲客 唯量及唯假等_一。悟_二-入所執及依他_一。忍第一法位 ̄ニハ 以_二如實 觀_一。觀_下 唯有_二分別三_一彼無故此無等_上。悟_二-入圓成_一《割書:爲言》。《割書:具如_二|初重_一》 《割書:可_レ知|之。》言_二雖實有相_一者演曰。小物相也。《割書:云云》。 意曰。 似_二圓 成_一之相也《割書:爲言》。叡云。燈七曰。問。中忍起位觀_二能取空_一。上 忍起時。方始能印。應_下 於_二忍位_一方悟_中 依他_上。如何攝論說_二名 事互爲客等_一。煗頂二位悟_二-入依他_一。 答。攝論意。據_二少分_一 名_レ悟_二依他_一。下中二忍。從_二上忍_一說名_レ悟_二圓成_一《割書:云云》。此文 與_二燈文_一頗異也。燈又有_二多問答_一可_レ見_レ之。 章曰。攝論據_二相似_一。意解_二 三性_一別明_二悟入《割書:スト云コトヲ》_一。唯識 據_二眞實_一別證_二 二性_一通證_二所執_一。雖_二文有_一レ 異。而不_二相違_一。 餘所有文皆准_レ之釋《割書:云云》。問。此文意何。 答。是會_二 二 論相違_一也。意曰。攝論兩處文。爲_二初修業人_一。約_二《割書:テ云カ》相似 觀_一故。說_三別悟_二-入三性_一。初修業人。先悟_レ淺後悟_レ深故也。 唯識論文。爲_二久修業人_一。約_二實證觀_一。故說_三別悟_二-入二性_一。 遍計所執含_下 悟_二-入二性_一中_上。說_二通悟入_一。久修業人。先悟_レ深 【下段】 自然悟_レ淺故也。故彼此論文雖_レ有_レ異。義不_二相違_一《割書:爲言》。餘 所有文者。於_二繩起虵覺等文_一也。《割書:問。攝論初文悟_二-入圓成_一。是| 實證觀 ̄ナリ。何偏判爲_二相似》 《割書:觀_一耶。答。隨_二多分_一說也。|悟_二-入初二性_一。是相似故。》觀法我性門畢。    第八諸地依起門 問。此門意何。 答。明_下 修_二唯識觀_一之身心_上。此門意也。地 者九地。卽明_レ心也。依者依身。卽明_レ身也。 章曰。諸地 依起者。此中有_レ二。初辨_二依身_一。後明_二地起_一《割書:云云》。 問。此 文意何。 答。是先惣明_二門意_一也。 章曰。依身者。若□【□:頓?】悟 者。初起依_二於欲界身_一得。創發_二勝心_一。唯欲界故《割書:云云》。問 此文意何。 答。且明_二依身_一有_二 二種_一。謂有漏觀依身。無漏 觀依身也。此各有_レ二。謂初起 ̄ト 後起 ̄ト 也。今此文惣明_二有 漏無漏觀 ̄ノ 依身初起_一也。 問。何故頓悟人修_二唯識觀_一。初 起必在_二欲界_一。 答。初發_二勝心_一。是極難故。依_下 有_二勝惠勝 厭_一之處_上。初發_二大心_一也。謂遇_二佛菩薩等善友_一。聞_二敎法_一故。 聞思惠猛利 ̄ナリ。故有_二勝惠_一。有_二 三苦八苦等_一故。厭心猛利。 故有_二勝厭_一。是 ̄ノ 勝惠 ̄ト 勝厭 ̄ヲ 爲_レ緣。初發_二菩提心_一。初發_二出 世心_一。故知。初起必依_二欲界_一《割書:爲言》。 【右頁】 【枠外右上】 四二四【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五末 【枠外右横下】 一八八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章曰。顯揚論說。極戚非_二惡趣_一。極欣非_二上二_一。唯欲界人天 佛出世現觀《割書:云云》。 問。引_二此文_一意何。 答。是引_レ證成_下 初 起唯在_二欲界_一之義_上 也。《割書:唯字章家之文也。|論文作_二處字_一也。》釋論曰。於_二惡趣中_一 不_レ起_二現觀_一。苦受恆隨極 ̄テ 憂戚故。不_レ能證_二-得三摩地_一。故 色無色界亦無_二現觀_一。欣掉重故。厭□【□:羸?】劣故。是故二界 ̄ト 三 趣 ̄トニ 不_レ起_二現觀_一。唯一欲界人天二趣 ̄ニ 有_三佛出_レ世能起_二現 觀_一《割書:云云》。興疏曰。或有處說。惡趣雖_レ有_二勝厭_一。而無_二勝依_一。 上界雖_レ有_二勝依_一而無_二增厭_一。欲界天 ̄ノ 六 ̄ト 人 ̄ノ 三 ̄トニハ 具有_二 二種_一。故能入_二現觀_一《割書:云云》。演云。斌師云。唯人間中佛出世 也。然佛出世時。人天共入_二現觀_一故。名爲_二人天皆現觀_一 也。若唯佛出世 ̄ニノミ 方現觀 ̄ストイハヽ 者。獨覺等非_レ入_二 ̄ヘキニ 現 觀_一。是故佛出世時 ̄ニモ 入_二現觀_一。亦佛不_二出世_一時 ̄ニモ 入_二現 觀_一《割書:云云》。 問。顯揚論意。非_二極戚_一非_二極欣_一。中容之處入_二現 觀_一者。何瑜伽六十九曰。非_下 生_二上地或色界或無色界_一能 入_中 聖諦現觀_上。彼處極難_レ生_レ厭故。若厭少者。尚不_レ能_レ入_二 現觀_一。況彼一切厭心少分 ̄タニモ 亦無。卽無_二少厭心_一。色無色 界 ̄ニシテハ 不_レ入_二現觀_一《割書:云云》。《割書:唯識疏第九|本所引也。》故可_レ云_下 依_二厭殊勝身_一 【下段】  入_中 現觀_上。又唯識論云。唯依_二欲界善趣身_一起。餘 ̄ハ 惠 ̄ト 厭 ̄トノ 心非_二殊勝_一《割書:云云》。故可_レ云_下 依_二惠厭勝身_一入_中 現觀_上。而何只擧_二 中容之身_一耶。 答。三論各擧_二 一邊_一。亦不_レ違也。 問。若 云_二上界不_一レ 入_二現觀_一者。何在_二上界_一人。得_レ斷_レ惑耶。 答。 疏第九曰。問。若爾如何彼地聖者。亦離欲 ̄スルヤ。答。無_下 厭_二 見道三界分別惑及惡趣等_一厭心_上 名_レ無。非_レ無_下 有漏欣上 厭下及厭_二自地_一欣_レ生_レ上心_上。入_二見道_一時。必惣厭_二 三界一 切法_一。惣緣_レ諦方入故。此一向據_レ入_二現觀_一爲_レ論。非_二修道 及異生爲_一レ 論等《割書:云云》。 問。且欲界入_二現觀_一者。唯佛出世時 歟。爲當如何。 答。同疏曰。末法亦得。有_二佛出世 ̄ニ 攝_一故。 無佛世不_レ得。無_二說法者令_一レ 生_レ厭故。若爾有_二佛法_一世發_レ 心。法滅後方成就。久已修訖。得_レ入_二現觀_一不。准_二此文_一不_レ 得。無_二此類者_一故。又解。亦得。此中一向《割書:ヲ以》作_レ論《割書:云云》。又善 現論曰。末法之中有_二懷_レ子法師_一。國王聞_二此法師言_一。證_二 聖果_一《割書:云云》。《割書:可_レ見_二|正文_一。》又律曰。末法之中佛弟子無時。國王遇_二 一比丘_一發心出家。受_レ戒證_レ果。比丘亦證_二聖果_一《割書:云云》。問。 若爾雖_レ非_二佛在世_一。若有_二聖敎_一皆名_二佛在世_一《割書:云云》。 答。不 【左頁】 【枠外左上】 四二五【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五末 【枠外左横下】 一八九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定 ̄ナリ。若有_二傳者_一時。名_二佛在世_一。若無_二傳者_一時。名_二無佛 世_一。故玄贊三云。佛前佛後難者。可_レ云_二法前法後難_一。雖_二 佛不_一レ 居。而依_レ法修行得_レ果故。《割書:云云》。又燈七云。言_レ値_レ佛 者。有_二佛敎法_一。從_レ他聽聞 ̄スルヲ 亦名_レ値_レ佛。雖_レ有_二佛敎_一。無_二 人傳說_一名_二無佛世_一《割書:云云》。又曰。問。何以得_レ知_下 雖_レ有_二佛敎_一。 無_二 ̄ヲハ 人傳說_一亦名_中 《割書:ト云コトヲ》無佛_上。 答。龍宮 ̄ト 天藏 ̄トニ 像末 之後 ̄ニ 佛法豈無 ̄ンヤ。以_レ此准知。雖_レ有_二佛敎_一。但天上 ̄ト 人 間 ̄トニ 無_二弘傳_一已 ̄ヌルヲハ。方名_二無佛_一《割書:云云》。 問。就_レ云_三欲界人 天入_二現觀_一。人有_二 四洲_一。皆入耶如何。 答。唯三洲身 ̄ナリ。 除_二北洲_一。彼是難處不_レ能_二發心_一故。意云。極樂處故。躭_レ樂 心深。不_レ信_二佛法_一。無_二厭_レ世心_一故。名_二難處_一也。 問。若爾 彼洲都無_二佛法_一耶。 答。唯識疏曰。北洲佛雖_レ行。人不_レ 發心《割書:云云》。故知。有_二佛法_一也。《割書:正法念處經七十云。北洲有_二五百伽|藍_一云云。大集經六十云。有_二 一聖住》 《割書:處_一。地行龍王及諸夜|叉等護_レ之云云。》 問。若云_二 三惡趣身不_一レ 入_二現觀_一者何。 智度論曰。鬼道亦入_二見道_一《割書:云云》。又提謂經曰。三百龍王 得_二信忍_一等《割書:云云》。又大集經月藏分云_三 七十那由他鬼神。 得_二須陀洹果_一《割書:云云》。 答。有_二 二義_一。一云。大地菩薩爲_レ利_二-益 【下段】 餘類_一。以_レ權示現 ̄セルナリ 非_二實鬼等_一也。一云。地前菩薩以_二 不繋業_一。生_二 三途中_一受_レ苦。故瑜伽二十七云。下品成就菩 薩。往_二於惡趣_一故。亦非_二惡業鬼等_一也。初義。曰_二以_レ權入 見_一也。後義云_二以_レ實入見_一也《割書:初義古泰法師等義也。|後義慈恩等義也。》 裏書曰。三十七曰。若時安_二-住下品_一成就。爾時便下   品欲樂 ̄アリ。下品加行猶往_二惡趣_一。非_下 於_二現法_一證_中 沙門 果_上。非_下 於_二現法_一得_中 般𣵀槃_上《割書:乃至》若時菩薩住_二勝解行 地_一。名_二下品成就_一《割書:乃至》若時菩薩下品 ̄ヲ 成就。爾時便 有_二下品欲樂_一。下品加行猶往_二惡趣_一成就。有_二 六諸根 成就_一。謂壽命形色《割書:乃至》異熟具足 ̄シテ 勇猛精 ̄ク 修_二諸善 巧_一。無_二厭倦_一。善根成就。謂性薄塵垢《割書:乃至》柔和正直 隨順 ̄シテ 而取_二智惠成就_一。謂具_二-足正念_一性掛敏《割書:乃至》智 惠成就。故解_二-脱煩惱障_一。下品成就。謂二因緣 ̄アテ 下品成就 ̄ス。一者未_三久修_二-習諸根_一。善根智惠成就因 緣未_二極增長_一。二者串_二-習下劣因緣_一《割書:可_レ見》中品成就。 謂卽於_二此二種因緣_一。隨一闕減。隨一具足。上品成 就。謂二因緣倶無_二闕減_一《割書:云云》。  已上裏書了 【右頁】 【枠外右上】 四二六【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六本 【枠外右横下】 一九〇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問。顯揚論文。通明_二 三乘入見義_一。而何偏爲_下 明_二頓悟菩薩 初起_一之證_上 耶。 答。望_二各自乘_一。皆爲_二頓悟_一。其中今只爲_レ 證_二菩薩乘頓悟初起_一所_レ引也。故不_レ違也。 問。凡此文 意。云_二有漏無漏觀初起之證_一意如何。 答。旣明_レ入現觀。 是則無漏觀之初起也。以_レ義推_レ之。爲_レ入_二現觀_一。初發_二勝 心_一。是則有漏觀之初起之。 問。若爾何信叡曰。此下明_二 無漏觀後起_一。對_二有漏觀初起後起_一無漏觀皆名_二後起_一。故 無漏觀不_レ言_二初後_一。理實而說。無漏觀中 ̄ニモ 亦應_レ云_二初後_一 《割書:云云》。故知。章文顯說_二有漏觀初起後起_一。而何云_三顯說_二無漏 觀初起_一耶。 答。此師義大謬也。不_三深搜_二文意_一謬判也。 旣引_二顯揚入現觀之文_一。證_二初起義_一。何云_二顯不_一レ 說_二無漏觀 初起_一耶。文明 ̄ニ 義顯 ̄ナリ。不_レ可_二異推_一也。 【四行空白】 唯識義卷第五《割書:末 終》 【下段】 唯識義卷第六《割書:本》 釋眞興撰 章曰。初地已前。三界依身 ̄ニシテ 一切容_レ得。許_下 毗鉢舍那 菩薩生_二無色界_一。以_二無色心_一了_中 一切_上 故。非_レ此何人得_レ有_二 是事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別明_二有漏觀依身後 起_一也。 問。其許 ̄カ 故《割書:ト云》者。指_二何處文_一。 答。指_二瑜伽_一也。 故六十五曰。無色界中。若定若生外道 ̄アリ。異生無色界繋 善作意《割書:ヲ以》。唯緣_二自地一切法_一。非_二下地_一。若毘鉢舍那行菩 薩未_レ得_二自在_一及有_二廣惠_一聲聞乘等。若 ̄ハ 諸有學 ̄マレ 若 ̄ハ 阿 羅漢 ̄マレ。彼無色界繋善作意《割書:ヲ以》。亦緣_二下地一切法_一《割書:云云》。言_二 若定_一者。身有_二下界_一修_二-得無色定_一也。若生者。生_二彼界_一 也。 問。其毘鉢舍那菩薩者。何位菩薩耶。 答。資糧 位菩薩也。毘鉢舍那者。此云_レ觀也。觀者惠也。資糧位菩 薩。未_レ能_レ得_レ定。由_レ聞_二敎法_一。聞思惠增 ̄セリ。故隨_二所行_一名_二 毘鉢舍那行菩薩_一也。卽此菩薩業力多故。經_二 一大劫_一之 間。亦生_二無色界_一。修_二唯識觀_一。是名_二有漏觀後起_一也。周曰。地 【左頁】 【枠外左上】 四二七【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六本 【枠外左横下】 一九一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前菩薩任_レ業受生。彼有_二 三界業_一故。得_レ生_二無色_一若非_二菩 薩_一。彼界 ̄ニ 何人能以_二 一心_一緣_二 一切法_一。故知。三界倶可_レ得_レ 起_二此唯識觀_一。竝據_二後起_一《割書:云云》。演曰。了_二 一切_一故者。卽作_二 唯識觀_一《割書:云云》。 問。無色無_レ身。何云_二 三界依身_一。 答。欲色 二界 ̄ニハ 別報色身名_二依身_一。若無色界 ̄ニハ 惣報賴耶爲_二依身_一 也。 問。初地以前 ̄ハ 三界依身 ̄ニシテ 一切容_レ得者。加行位菩 薩亦生_二無色_一耶。 答。燈有_二 三釋_一。一曰。資糧位及以煗 頂下忍。容_レ許_レ生_レ彼。唯除_二上忍第一兩位_一。一曰。四善根 菩薩生_レ彼。一曰。四善根位不_レ生_二彼界_一。資糧位中許_レ有_レ 生_レ上《割書:云云》。後釋爲_レ正。故知。加行菩薩。不_レ生_二無色_一也。 問。何故加行菩薩不_レ生_二無色_一。 答。隣_二-近見道_一故。謂 入_二 ̄コトハ 見道_一必依_二欲界身_一。起_二第四定無漏_一。入_二見道_一者也。 而加行菩薩若生_二無色長壽處_一。更經_二多劫_一。不_レ可_レ有_二此 事_一。故不_レ生也。 章曰。七地已前得_下 依_二欲色二界身_一起_上。菩薩不_レ生_二無色 界_一。故八地已上。唯定依_二於色界身_一起。託_二勝所依_一得_二菩 提_一故《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別明_二無漏觀後起_一也。 【下段】 問。何故七地以前頓悟菩薩不_レ生_二無色_一。 答。六十五曰。 若諸菩薩已得_二 ̄タルハ 自在_一。決定不_下 於_二無色界_一生_上。由_レ觀_二於_レ 彼不_一レ 能_下 現_二-起利衆生事_一。因_レ此成_二-就廣大佛法_一。及能生_中- 就。利益有情行_上 故。《割書:云云》對法十三曰。 問。何緣菩薩不_レ生_二 無色界_一。 答。若已證_二-得最勝威德_一。《割書:初地|神通》菩薩凡所_二受生_一 皆欲_四 ̄テナリ 利_三-益安_二-樂衆生_一。以_下 無色界非_中 成_二-熟衆生_一處_上 故。 咸離_二無色界生_一《割書:云云》。 問。若爾何華嚴經云_三 七地菩薩生_二 三界_一《割書:云云》。 答。其七地已前悲增菩薩。猶分段身故。談_二 功能_一云_レ爾也。又言。摠云_二 三界_一。意別擧_二欲色_一也。如_レ云_二 三有嗔等_一也。 問。依_二欲色二界身_一後起《割書:スト云》之意何。 答。約_二頓悟菩薩_一有_二 二類_一。謂智增悲增也。智增菩薩 ̄ハ 初地 生_二色界廣果天_一。得_二變易身_一。悲增菩薩 ̄ハ 七地以前猶分段 身 ̄ニ 欲色界中。隨_レ宜利_レ生。含_二此二類_一云_二 二界身起_一也。 問。若爾智悲平等菩薩如何。 答。此亦有_二 二類_一。謂怖煩 惱人 ̄ト 不怖煩惱人 ̄トナリ。此二類菩薩從_二初地_一至_二 七地_一。隨_レ 宜捨_二分段_一得_二變易_一也。《割書:如_二第七|說_一也。》問。悲增菩薩悲願勝 ̄タリ。 八地以上猶可_二分段身_一。何受_二變易_一。 答。八地以上 ̄ニハ 第 【右頁】 【枠外右上】 四二八【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六本 【枠外右横下】 一九二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六識無漏相續。無_二有漏心起_一。故不_レ能_下 故_二-起煩惱_一受_中 分 段身_上。故受_二變易身_一也。 問。十地中不_レ斷_二煩惱種子_一。何 以其種子不_二受生_一。 答。菩薩唯以_二煩惱現行_一潤_レ生。不_レ 用_二種子_一故也。《割書:樞要有_二 四句_一|可_レ見也。》 問。何故不_レ用_二種子_一。 答。燈 曰。已伏惑種。潤_レ生無_レ能。《割書:云云》。菩薩入_二初地_一時。伏_二煩惱 現行_一。故雖_レ有_二種子_一。濶生無_レ力也。 問。若爾何不還聖 者以_二已伏惑種_一潤生 ̄スルヤ。 答。不還聖者對治力強。正潤 生位不_レ起_二煩惱_一。故以_二所伏惑種_一潤生也。十地菩薩不_レ 用_二煩惱對治道_一故。故起_二現行_一潤生也。然云_二已伏惑種潤 生無_一レ 能者。多分約_二異生_一說也。若釋_二 十地菩薩唯現潤生_一。 亦可_レ用_二此義_一也。 問。何以知_下 八地以上菩薩唯依_二色界 身_一後起_上。 答。論七曰。謂諸異生求_二佛果_一者。定色界後 引_二-生無漏_一。《割書:第八識|無漏》彼必生_二-在淨居天上大自在宮_一。得_二菩 提_一故《割書:云云》。 䟽曰。其諸異生《割書:頓悟菩|薩也。》無_三欲界身受_二變易生 死_一。變易生死。不_レ可_三死已更生_二大自在宮_一。故至_二 ̄スルトキニ 第 八地_一身要生_二第四禪_一。得_二勝身_一已。方受_二殊勝變易身_一故。 大自在宮者。謂淨居上有_二實淨土_一。卽受用身 ̄ヲハ 初於_レ彼 【下段】 起證。是第十地菩薩宮《割書:乃至》此唯他受用土。十地菩薩報身 《割書:後報利益|異熟果身》往彼。然由_二異熟 ̄イ 同一地_一故。論說爲_レ生。據_レ實 受_二 ̄コトハ 變易_一在_二下三天處_一。《割書:無雲。福生。|廣果。》未_レ得_レ生_二淨土_一。《割書:智□|城也》 今往故名_レ生。瑜伽第四說_下 超_二-過淨居_一大自在住處 ̄ニ 第十 地菩薩。極熏修故得_上レ 生_二其中_一故。旣成_レ佛已。身充_二法 界_一《割書:云云》。《割書:意曰。自受用身佛。於_レ彼成_二正覺_一。故可_レ云_二自受用土_一。然而|成_二正覺_一已。身充_二法界_一。非_レ可_下 指_二 一處_一云_中 其上_上。但第十地》 《割書:能化 ̄ハ 他受用身 ̄ナリ。自常住_二其|中_一故名_二他受用淨土_一也。》已上頓悟菩薩初起後起了。 章曰。漸悟者。初二果人。初起必依_二欲界身_一得。不經生 者。七地已前 ̄ニハ 亦通_二欲界依身_一而起《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 何。 答。是明_下 漸悟人修_二唯識觀_一依身_上 也。此中有_二 三類_一。 初二果人合爲_二 一類_一。第三果不經生人 ̄ヲハ 爲_二 一類_一。經生 人及第四果合爲_二 一類_一。今此文明_二初二果_一也。此中有_レ二。 經生不經生也。此亦有_レ二。初起後起也。此文摠明_二經生 不經生人初起_一。別明_二不經生人後起_一也。 問。文意何。 答。初二果人有_二欲界倶生惑_一。未_レ生_二上界_一。故廻心向大修_二 唯識觀_一初起。必欲界身。若非_二極七返有 ̄ト 家家等_一。初二果 人廻心向大之後。乃至七地以前 ̄マテニハ。亦通_二色界_一。後起_二 【左頁】 【枠外左上】 四二九【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六本 【枠外左横下】 一九三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此觀_一《割書:爲言》。 問。何故初二果不經生人後起。七地以前通_二 欲色二界_一。 答。此人未_レ斷_二倶生惑_一故。成_二悲增上菩薩_一。 七地已前猶受_二分段身_一。故通_二 二界_一。若入_二 八地_一。卽無_二此 義_一。唯依_二色界_一。與_二頓悟_一同也。 問。若爾不經生人。必成_二 非增人_一。 答。此亦不定。有_レ成有_レ不_レ成。故佛地論曰。若 有學位廻_二-向菩提_一。或隨_二煩惱感_レ生勢力_一感_二彼生_一已。於_二 最後生_一伏_二諸煩惱_一。起_二定願力_一資_二後身因_一。如_二前道理_一乃 至成_レ佛。《割書:此□有_下 成_二悲增|菩薩_一之類_上 也》或廻心已。卽伏_二煩惱_一起_二定願力_一。 資_二現身因_一。如_二前道理_一。乃至成_レ佛《割書:云云》。從方曰。漸悟菩薩 者。五果 ̄ヨリ 廻心皆得_レ入_二變易生死_一。若初果廻心智增。亦 廻心便入_二變易_一。若悲增者 ̄ハ 盡_二 七生_一受_二分段身_一。然後方 入_二變易_一《割書:云云》。 問。不經生中。旣有_二成 ̄シ 不_レ ̄ル 悲增_一。而何 章家說_二 一向可_レ成之義_一。 答。其 ̄ハ 摠相 ̄ノ 義勢。若細尋 ̄スレハ 有_二其差別_一也。問。若經生者如何。 答。欲界惑 ̄ヲ 或多分 盡 ̄シ。或全 ̄ニ 盡 ̄セル 故。無_二故起受生義_一。故只成_二智增菩薩_一也。  問。若爾何從方云_下 第三果人若悲增者。卽色界處受_二分 段_一已。然後入_中 變易_上《割書:云云》。 答。且此義難_レ信。悲增菩薩唯 【下段】 生_二色界_一。有_二幾許益_一。多拔_二惡趣_一悲願故也。又云。依_二此師 義_一。可_レ云。彼說_二不經生不還_一也。欲界經生初二果 ̄ハ 後不_レ 可_レ生_二上界_一。欲界無_レ惑。故悲增義絶矣。 章曰。雖_レ未_レ入_レ地。亦不_レ生_二無色_一。悲願自在隨受生故。亦 不_二 ̄トモ 因修_一許_レ轉_レ生故。不_レ同_二頓悟_一。見道已前自已得_二無 漏_一。彼業力多故《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是明_下 初二果 不經生人雖_レ未_レ入_二 十地_一。不_レ生_二無色_一之所以_上 也。此有_二 二 所以_一。一云。此人廻心成_二菩薩_一故。爲_レ利_二有情_一。悲願《割書:ヲ以》受 生 ̄ス。而無色界非_二利有情處_一故。如_二地上菩薩不_一レ 生_二彼處_一。 此人亦不_レ生_二彼處_一《割書:爲言》。《割書:善珠初義及信叡。|常騰等記意也。》義演曰。無色界 悲願自在 ̄ニシテ 受生之處。《割書:勘之|云云》此師意曰。地前廻心人。未_二 自在_一故。不_レ生_二無色_一。彼界是悲願自在人受生之處故 《割書:爲言》。《割書:今謂。此師義|難_二依憑_一之。》或本改_二悲字_一作_二非字_一。故清素曰。悲願自 在等者。此初二果不_レ同_二登地菩薩随_レ願受生_一《割書:云云》。《割書:周記|同_レ之》 珠第二義曰。或本作_二非字_一。是太好也。若願自在《割書:ヲ以》以受 生者。亦生_二無色_一故。華嚴經十地品第三十七曰。七地菩 薩雖_下 以_二願力_一 三界受生_上。而不_下 爲_二世法_一所_上レ 染。旣云_二三界_一 【右頁】 【枠外右上】 四三〇【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六本 【枠外右横下】 一九四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故知。亦生_二無色界_一也《割書:云云》。《割書:今謂。此等記大違_二瑜伽等文_一。難_レ信|之。然華嚴文。言摠意別。如_二上會_一レ 之》 叡曰。或本改_レ悲作_レ非。恐是謬也《割書:云云》。故初義爲_レ本矣。一 曰。廻心聖者非_下 因_二修惑_一受_中 三界生_上。但以_二願力_一許_二受生_一 故。雖_レ有_二色界惑_一。許_下 唯以_二願力_一生_上。雖_レ有_二無色惑_一。可_レ許_二 願力闕 ̄タルカ 故不_一レ 生《割書:爲言》。然釋_二章文_一諸記不同也。義演曰。 聖者不修_二新因_一。許_下 以_二古業_一轉生_中 彼處_上 故。亦曰。成_二佛 身_一唯依_二色界身_一。是故不_レ生_二無色_一。亦生_二下界_一也。轉生者。 生_二下界_一也。因者以由處也《割書:云云》。《割書:此記意難|詳_レ之。》素曰。因循者任 運也。亦不_二因循任運而生_一。作意《割書:ヲ以》厭患 ̄シテモ 不_レ生_レ彼故《割書:云云》。 此師意曰。菩薩依_二作意《割書:ヲ以》厭_一。不_レ生_二無色_一。亦不_二任運 ̄ニシテモ 許_一レ 生_二無色_一故《割書:云云》。《割書:爲言》。周曰。見道已前菩薩《割書:頓悟|菩薩》任_レ業而 生《割書:ヲ以》得_レ生_二無色_一。今與_レ彼異《割書:ヲ以》不_レ生_二無色_一。因循者任運 也。《割書:此兩師雖_二義頗殊_一。|取_レ文是同也。》珠曰。因《割書:ト云ハ》由也。修者造修也。若諸 聖人造_二-修新業_一。以_二彼業力_一轉_二-生彼處_一。無_レ有_二是處_一。故曰_二 亦不因修許轉生故_一。長讀_二不字_一。義道亦遠《割書:云云》。常騰有_二 二釋_一。初義與_二珠記_一同。後義與_二智周等_一同。卽以_二後義_一以 爲_二正義_一。卽云。因修者《割書:ト云》但直義也《割書:云云》。 問。旣有_二多師 【下段】 義_一。以_レ何爲_レ正。 答。今有_二 二義_一。一云。不_レ依_二諸記_一。如_二上 所_一レ 釋。因者依義。修者修惑。此義尤好也。一云。可_レ依_二智 周等牒文_一循修相濫 ̄セルヲ 寫者自 ̄ラ 謬 ̄ル 也。因修者任運 義《割書:ナリト云》之師。頗有_二穏便_一。卽意云。不_レ許_二廻心聖者任運受 生_一。必以_二願力_一作意生故。爲_レ對_二上悲願受生_一。更用_二亦言_一。 返成_二其義_一也。此義理勝也。《割書:珠記頗疎也。|難_レ信也。》因明疏曰。因循 照_レ境不_レ籌不_レ度《割書:云云》。與_二此文_一同也。次云。不同頓悟等者。 重釋_二上二所以_一也。意曰。此初二果廻心人。不_レ同_二頓悟 人_一。所以者何。見道以前旣得_二生空無漏智_一。無_二分別惑_一故。 不_レ能_二新作業_一生_二無色界_一。雖_レ有_二彼界修惑及古業_一。以_二無 漏_一伏 ̄セルカ 故。不_レ爲_二潤生之緣_一。頓悟人未_レ斷_二分別惑_一。業力 多故。地前位中猶生_二無色_一《割書:爲言》。此不齊釋也。 章曰。或亦許_レ生。三界業縛彼猶有故。非_三此生_レ上厭_二下 染_一故《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明_三廻心不經生初二果 人亦生_二無色_一也。此人猶有_二 三界惑業_一故。亦生_二彼界_一《割書:爲言》。 言_二非此生上等_一者。通_レ難文也。故周曰。若爾託_二勝所依_一。 而證_二菩提_一。旣生_二無色_一。如何受_二佛大菩提_一耶。爲_レ有_二此難_一 【左頁】 【枠外左上】 四三一【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六本 【枠外左横下】 一九五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故。今說言_下 非_三此生_レ上厭_二下染_一故_上。言 ̄ロハ 說_下 非_三此無色生_レ 上厭_二下染_一故斷而不_上 生。爲_三此還生_二第四定_一也《割書:云云》。意曰 此初二果廻心人生_二無色_一者。非_下 欣_レ上厭_レ下生_上。故蹔生_二 無色_一。還生_二下界_一受_二變易身_一。不_レ同_下 二乘定姓之人厭斷_二下 染_一。永生_中 無色_上 也《割書:爲言》。重意曰。業故生_二無色_一。願故還生_二 下界_一《割書:爲言》。此齊釋也。 問。旣有_二 二釋_一。以_レ何爲_レ正。 答。 周曰。雖_レ有_二此理_一。不_レ及_二前釋_一《割書:云云》。 章曰。若經生者 ̄ナラハ 必不_二上生_一。發心及後起 ̄モ 唯欲界故 《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別明_二初二果經生人後起_一 也。周記曰。此經生者怖_二生死_一故。故於_二欲界_一初 ̄ニモ 得後 ̄ニモ 得《割書:云云》。意曰。欲界經生聖。不_レ生_二上界_一故。雖_三是廻心成_二 菩薩_一。亦不_レ生_二上界_一。是故後起亦如_二初起_一。唯是欲界《割書:爲言》。 此是成_二智增菩薩_一。無_下 起_二煩惱_一之緣_上 故也。 章曰。第三果人不經生者。欲界 ̄ニ 發心 ̄シテ。後通_二色界依 身_一而起。不_レ生_二無色_一。無_二利益_一故《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明_下 第三果不經生人修_二唯識觀_一初起後起_上 也。意曰。 初二果位不_レ經_レ生得_二不還果_一名_二第三果不經生_一。此人初 【下段】 起必在_二欲界_一。由_下 於_二生數_一不_上レ 生_レ厭故。後生_二色界_一亦起_二此 觀_一。然不_レ生_二無色_一。非_下 起_二神通_一利_レ生之處_上 故《割書:爲言》。 問。何 故初二果不經生人。有_二齊不齊兩解_一。亦許_レ生_二無色_一。此第 三果云_下 不_レ生_二無色_一無_二利益_一故_上。無_二齊解_一耶。 答。演曰。 雖_レ無_二文說_一。准_二此文_一。竝可_二不還有_一レ 生_二無色界_一。然略不_レ說 《割書:云云》。《割書:珠記|同_レ之》故知。約_二第三果不經生_一。亦可_レ有_二齊解_一。然略 不_レ說者。偏擧_二正義_一也。 章曰。若經生者及四果 ̄トハ 欲界發心。初後唯依_二欲界身_一 起。色界發心 ̄スルナラハ 亦唯依_二於色界身_一起《割書:云云》。 問。此文 意何。 答是明_下 第三果經生人及第四果修_二唯識觀_一初起 後起_上 也。意曰。約_二不還_一。若欲界經生不還。初起後起唯 依_二欲界身_一修_二此觀_一。不_レ生_二色界_一故。欲界不經生人。 成_二 ̄レルナラハ 色界經生不還_一。初起後起唯依_二色界身_一修_二此觀_一。 不_レ還_二欲界_一故。不_レ生_二無色_一故。若第四果人在_二欲界_一發心。 初起後起唯在_二欲界_一。不_レ生_二上界_一故。若在_二色界_一發心 ̄ナラハ。 初後唯在_二色界_一起_二此觀_一。不_レ來_二欲界_一。不_レ往_二無色_一故。然此 二人其義同故。合說_レ之也。 問。欲界經生不還。不_レ ̄ルコト 【右頁】 【枠外右上】 四三二【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六本 【枠外右横下】 一九六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生_二色界_一決定。而何云_二若經生者色界發心等_一。 答。會_二此 文_一古德不同。今謂。經生之言含_二 二界_一。謂欲界經生。色界 經生也。問。何以知_三色界有_二經生不還_一。 答。倶舍二十四 曰。若在_二聖位_一經_二欲界生_一。必不_レ經_二-生色界無色界_一。由_下 彼 證_二-得不還果_一已。定於_二現身_一般𣵀槃_上 故。若於_二色界_一經生 聖者。容_レ有_下 上_二-生無色界_一義_上。如_下 行_二色界_一極_二有頂_一者_上。《割書:云云》 故知。有_二《割書:ト云フヲ》色界經生不還_一。卽上流不還也。 章曰。初證頓悟必欲界身。由_下 斷_二生執_一惠厭深_上 故。《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還 ̄テ 結 ̄テ 明_二頓悟人無漏觀初起_一也。 問。上曰_下 若頓悟者初起必依_二欲界身_一起_上。惣明_二有漏無漏 初起_一畢。何更重明耶。 答。先約_二發心_一說。今約_レ斷_レ執說。 故無_レ失也。 問。何故斷_レ執必用_二欲界身_一耶。 答。生執者。 煩惱障。是生死本 ̄トシテ 可厭法 ̄ナルカ 故。依_二厭殊勝身_一。必斷_二 生執_一。法執者所知障。是礙_二所知_一故。依_二惠殊勝身_一。亦斷_二 法執_一。故頓悟菩薩入_二見道_一身。必依_二欲界_一斷生_二法二執_一。厭 惠殊勝之界故《割書:爲言》。 問。若云_下 厭故斷_二生執_一。惠故斷_中 法 執_上 者。何故章文云_乙 由_下 斷_二生執_一惠厭深 ̄キニ_上 故_甲 耶。 答。理 【下段】 實應_レ云_レ斷_二生法二執_一。故云_二惠厭深_一。但對_三漸悟人斷_二法 執_一。偏擧_二生執_一。下文說_下 漸悟人於_二色界中_一斷_中 法執_上。云_二唯 斷法執_一。其唯言顯_二初證頓悟 ̄ハ 二執竝斷之義_一也。 章曰。漸證初依。亦通_二色界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 是結明_下 漸悟人初起亦通_二色界_一之義_上 也。意曰。漸悟人中。 在_二色界_一不還及第四果。依_二色界身_一初修_二此觀_一入_二見道_一 《割書:爲言》。斷障章曰。色界聖者廻心向大斷_二所知障_一。亦通_二色 界_一。不_レ同_三煩惱須_二勝厭心_一《割書:云云》。正與_レ此同也。 問。在_二色 界_一不還人。未_レ斷_二-盡自界煩惱_一。又未_レ斷_二無色惑_一。何故偏 斷_二所知障_一。 答。若成_二菩薩_一。不_レ起_二煩惱障斷道_一。唯伏_二現 行_一。若得_二變易_一。若入_二見道_一故無_レ妨也。 章曰。顯揚等說。唯欲界中入_二現觀_一者。據_二各初入_一非_二漸 悟_一。故唯斷_二法執_一非_二深厭_一故《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 是會_二違文_一。重成_下 漸悟初起亦通_二色界_一之義_上 也。意曰。顯 揚論曰_三唯欲界人天入_二現觀_一。約_三頓悟三乘各初入_二自乘 見道_一說也。非_レ說_二漸悟人_一。故知。不_レ妨_下 漸悟人亦於_二色界_一 初發心入_中 見道_上。何以故。漸悟人唯斷_二法執_一。不_二其法執_一 【左頁】 【枠外左上】 四三三【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六本 【枠外左横下】 一九七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不_レ用_二勝厭_一故。非_二 ̄トモ 欲界_一亦斷_二法執_一。然入_二見道_一《割書:爲言》。 《割書:已上裏|書也》 周記曰。此會意曰。若其二乘入_二自現觀_一時。唯依_二欲界_一。 人中惠解極猛利故。能斷_二生執_一。若其漸悟人色亦得。若 不_レ爾者。不還 ̄ト 無學 ̄トノ 色界廻心更不_二下生_一。豈可_レ不_レ依_二 唯識觀_一耶《割書:云云》。 問。若爾何論曰。二乘廻_二-趣大菩提_一者。 定欲界後引_二-生無漏_一。《割書:第八識|無漏也》廻趣留_レ身。唯欲界故《割書:云云》。 答。是不正義也。故斷障義云。不定姓者 ̄ヲハ 論難_二 二說_一。通_二 二界_一者 ̄ノ 此說爲_レ正《割書:云云》。故正義曰。有義。色界亦有_下 聲聞 廻_二-趣大乘_一願留_レ身者_上。旣與_二敎理_一倶不_二相違_一。是故聲聞 第八無漏。色界心後亦得_二現前_一《割書:云云》。疏曰。色界亦有_下 聲 聞初發心向_二大乘_一者_上。旣與_二敎理_一倶不_二相違_一。無_二文遮_一故。 許_下 佛亦往菩薩生_レ彼化_上 故。有_二所依身_一故。亦有_二 二乘聖 者色界有漏第八識後 ̄ニモ 無漏現前_一。由_レ有_下 聲聞於_レ彼發_レ 心留_レ身者_上 故。唯除_二初二果及獨覺者_一。於_二彼發心_一。上界 無故《割書:云云》。《割書:邑云。如_二梵網經說_一。從_三菩提樹金剛座說_二 十世界海_一。|復至_二帝釋宮乃至一禪二禪三禪等_一。皆說_レ法也云云。》 問。若爾何瑜伽八十說_三漸悟人得_二變易身_一云。彼旣如_レ是 【下段】 增_二壽行_一已。留_二有根身_一別作_二化身_一。聞法者前 ̄ニ 方便《割書:ヲ以》示_二- 現於無餘依𣵀槃界中。而般𣵀槃_一。由_二此因緣_一。皆作_二是念_一。 其名尊者 ̄ハ 於_二無餘依𣵀槃界中_一已般𣵀槃 ̄シヌレ。以_二彼所 留有根實身_一。卽於_二此界瞻部洲中_一。隨_二其所樂_一。遠離而住。 一切諸天 ̄タニモ 尚不_レ能_レ覩。何況其餘衆生能見《割書:云云》。 答。 唯識疏會曰。然論雖_レ言_レ留_二身於此洲_一。不_下 言_二唯欲界_一遮_中 餘界無_上。故非_二誠證_一。又但言_二此洲_一不_レ言_二餘洲_一。餘洲豈 無 ̄ヤ。故不_レ違_レ理。亦色界後引_二-生無漏_一。此中雖_レ無_二評家_一。 取者任_レ意《割書:云云》。 問。若言_二色界亦發心_一者。五淨居天人 亦發心耶。 答。論曰。然五淨居無_二廻趣者_一。經不_レ說_三彼 發_二大心_一故《割書:云云》。《割書:大般若經一|百二十九卷》 問。此第 二師義。若准_二佛地 及此論等_一。旣許_下 二乘初二果等受_二變易生_一。雖_二初則發心_一。 要經_二多生_一方受_中 變易_上。亦應_レ許_レ有_下 欲界發心至_二上界生 身_一。方受_二變易_一者_上 不耶□【□:。?】答。是疏問也。故次答曰。今解 有_レ二。一云無也。《割書:是不正義。|故略不_レ記。》二云。旣無_二文遮_一。如_下 七生者 發心留_レ身未_中 必同時_上。不還者亦爾。欲界發心 ̄シテ 上界留_レ 身。欲界之身業力盡故。未_レ得_二邊際定_一。可_レ資_二故業_一故。欲_レ 【右頁】 【枠外右上】 四三四【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六本 【枠外右横下】 一九八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得_下 依_二勝身_一。方轉易_上 故。由_二如_レ是理_一。或有上地但於_二 一處_一 受_二 一生_一已。卽方受_二變易_一。或有二處三處或一地二地三 地乃至四地 ̄ニシテ 至_二廣果天_一。受_二變易身_一。往_二自在宮_一而受_二 佛位_一。或有乃至但於_二第四禪_一受_二 一生_一。而受_二變易_一。有_二決 定業_一故《割書:ト云コト》於_レ理無_レ違《割書:云云》。 問。若爾有學人廻心 ̄スルハ。 必於_二有學位_一。得_二變易身_一。 答。是亦不定 ̄ナリ。故佛地論 曰。復次廻向菩提聲聞。或於_二學位_一卽能棄_下-捨求_二聲聞_一願_上。 或無學位方能棄捨。由_三彼根性有_二差別_一故。所_レ待衆緣有_二 差別_一故《割書:云云》。謂如_二阿難_一。有學位 ̄ニシテ 廻心向大。佛滅後得_二 無學果_一。得_二變易身_一。餘有學中廻心之時。伏_二煩惱_一卽得_二變 易身_一。如_レ是不定也。 問。有_下 無學人廻心之後。未_レ得_二變 易_一。猶分段身者_上 耶。 答。有云。謂摩訶迦葉入_二滅定_一住_二 鶏足山_一也。又羅睺羅尊者。時時現_二西方_一。又賓頭盧聖者。 從_二東毘提河洲_一來。爲_二無著_一說_二空敎_一等也。《割書:已上古|德義也》今謂。入 大乘論曰。羅睺羅毘頭留等。悉住_二於世間_一爲(モシ)此身《割書:ヲ以》住_レ 世。爲更有_二餘身_一住 ̄セルヤ。 答。以_二實身_一而住_レ世者。卽無_二 其義_一。若變易身《割書:ヲ以》往_二《割書:ト云ニ》多劫_一。斯有_二是處_一《割書:云云》。故知。無_下 【下段】 以_二分段身_一住者_上 也。 章曰。上明_二依身_一。下明_二地起_一《割書:云云》。是結_レ上起_レ下也。《割書:可知_レ【可知_レ:可_レ知?】|_レ之》 章曰。欲界自地觀通_二聞思_一。唯散非_レ定。亦非_二無漏_一。此 依_二《割書:テ云》正義_一。不_レ取_二傍說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 明_下 修_二唯識觀_一所依之地_上 也。卽摠 ̄シテハ 三界。別 ̄テハ 九地也。 意曰。於_二欲界地_一。修_二自地觀_一之時。唯以_二聞思惠_一修。是散 地故。不_レ起_二修惠_一也。珠曰。欲界地中無_レ起_二修惠_一。若欲_レ 修時。墮_二思中_一故。唯散地故《割書:云云》。此依_二正義_一等者。說_二善 十一中輕安心所_一。論有_二 二師義_一。一曰。有義。定加行亦得_二 定地名_一。彼亦微有_二調暢義_一故。由_レ此欲界亦有_二輕安_一。不_レ 爾便違_四本地分說_三信等十一通_二 一切地_一《割書:云云》。《割書:是傍|說也》 一曰。有 義。輕安唯在_二定 ̄ノミ 有 ̄コト_一。由_二定滋養 ̄セラルルニ_一有_二調暢_一故。論 說_下《割書:ヲ以》欲界諸心心所由_レ闕_二輕安_一名_中 不定地_上。說_三 一切地 有_二 十一_一者。通_二有尋伺等三地_一皆有故《割書:云云》。《割書:是正|義也》 疏曰。 輕安唯在_二上界定地中 ̄ニノミ 有_一。所以者何。由_二定滋潤_一所_二 長養_一故。有_二調暢_一故。欲界斂 心決(サタメテ)非_二實之定_一故。無_三滋潤 名_二調暢_一也。何以得_レ知。六十三等說_下 欲界諸心心所闕_二輕 【左頁】 【枠外左上】 四三五【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六本 【枠外左横下】 一九九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安_一故名_中 不定地_上。不_レ爾應_レ言_下 闕_二上界輕安_一故名_中 不定地_上 《割書:云云》。 言_二通有尋伺等_一者。分_二-別九地_一爲_二 三地_一。一有尋有 伺地。謂欲界初禪也。二無尋唯伺地。謂中間定也。三無 尋無伺地。謂第二禪以上諸地也。今輕安心所。有_二有尋 有伺地一分之初禪及餘定地_一故。云_二通一切地_一。非_レ謂_下 通_二 欲界_一故云_中 一切地_上 也。 問。若云_二欲界無_一レ 定者。何智度 論云_三欲界有_二電光定_一耶。 答。其約_二相似_一說也。謂上界 定似_二欲界_一故名_二欲界_一。如_三初禪心名_二欲界變化心_一也。《割書:叡起|文》 問。何故不_レ取_二欲界有_レ定之師義_一。 答。於_二欲界地_一。以_二 自他心_一修_二唯識觀_一時。唯有_二聞思二惠_一。唯散非定。亦非_二 無漏_一。何以故。以_二散地心_一不_レ能_レ修_レ定。不_レ能_レ發_二無漏觀_一 故。若取_二欲界有_レ定之義_一者。此等道理。皆可_レ敗故。偏取_二 正義_一也。 問。珠記中判_二正義傍說_一。引_二 三惠章_一云。聞思 二惠通_二《割書:コトヲ云》散定_一中。彼有_二 二說_一。一云。聞思非_二等引等 至倶 ̄ナルモノニハ_一。修惠可_レ爾。二云。聞思亦等引等至 ̄ト 倶 ̄ナリ。 許_三 八地後有_二聞思_一故。此二說中。初正後傍。今據_二初說_一 《割書:云云》。可_レ依_二此記_一耶如何。 答。用_レ之無_レ妨。但此說_二未義_一。 【下段】 不_レ如_レ說_二本義_一也。 章曰。色界觀中通_二聞修惠_一。無色界觀唯修無_レ餘。色界 無_二思惠_一。無色亦無_レ聞。諸敎同故。此唯加行善。故非_二生 得攝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明_下 依_二色無色定_一修_二唯 識觀_一。分_二-別三惠_一及分_中-別二得_下【下:上?】 也。意曰。色界定心是微 細故。無_二麤思惠_一。若欲_レ思時。還墮_二修中_一。然聞_二敎法_一故。 有_二聞修二惠_一也。周曰。以_二稍斂_一レ 心。卽入_レ定故。曰_レ無_レ有_レ 思。有_二耳根_一故。故得_レ有_レ聞《割書:云云》。無色界中無_二耳根_一故。亦 無_二聞惠_一。故唯有_二修惠_一也。周云。無色思同_二於色_一。無_レ根故 無_レ聞也。《割書:云云》。珠曰。聞等三惠。皆非_二闇昧_一故。 加行得故。雖_レ有_三前世修_二-習此三_一。於_二後身中_一。必無_下 任運 得_二此三_一者_上 故。非_下 生得要假_二少功力_一方乃得_上レ 之《割書:云云》。 《割書:八地已上雖_レ無_二勉勵加行_一。然有_二|任運加行_一。故皆是加行得也。》 章曰。然依_二瑜伽六十五說_一若定若生毘鉢舍那菩薩。未_レ 得_二自在_一。及得_二廣惠_一聲聞。若諸有學。若阿羅漢。以_二無色 心_一了_二 三界法及無漏法_一。故知。無色亦有_二此觀_一。菩薩卽是 見道已前三十心位。地上不_レ生_二處處_一說故。廣惠聲聞者。 【右頁】 【枠外右上】 四三六【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六本 【枠外右横下】 二〇〇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隨_レ應說_レ之。不_レ愚_レ法故。除_二此二_一外。不_レ說_四餘人亦得_三無 色心通緣_二於一切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爲_レ定_下 依_二無色界心_一修_二唯識觀_一之人_上。引_二證文_一釋_二其義_一也。《割書:論文|取_レ》 《割書:意引也。如_二此|門初具記_一耳。》珠云。一云。身在_二下界_一起_二上界定_一。名爲_二 若定_一。身生_二彼地_一卽起_二彼心_一。名爲_二若生_一。一云。加行善心 名爲_二若定_一。生得善心名爲_二若生_一。案_二瑜伽文_一。唯言_レ緣_二下 地一切法_一。不_レ言_レ緣_二無漏法_一。然一切法中亦攝_二無漏法_一。 故不_二相違_一《割書:云云》。《割書:初釋在_二伽抄中_一。叡云。|引_レ之。後義不正也。》周曰。 問。以_二無色心_一 了_二欲界聲_一。豈非_二聞惠_一。何故復云_二無色無_一レ 聞。 答。彼唯 定心得_レ聞_二法等_一。《割書:等_二-取像|聲等_一》復無_レ根故。故不_レ名_レ聞《割書:云云》。 問。二禪以上無_二耳識_一。何色界有_二聞惠_一。 答。有_二耳根_一故。 借_二-起下初禪耳識_一聞_レ聲。故有_二聞惠_一也。意曰。五識必依_二 尋伺第六_一起。而第二禪以上無_二尋伺_一故。無_レ有_二 五識_一故。 借_二-起初禪尋伺相應第六識_一。引_二-起五識_一。緣_二聲等_一也。《割書:然鼻|舌兩》 《割書:識無_二此義_一。色界無_二香味_一故。|唯借_二-起眼耳身三識_一也。》 問。五識無_二尋伺_一故。依_二尋伺 第六_一起耶。 答。唯識論第七會曰。然說_三 五識有_二尋伺_一者。顯_二多 【下段】 由_レ彼起_一。非_レ說_二彼相應_一《割書:云云》。 疏曰。顯_二由_レ彼起 ̄ル 多由_レ 彼起_一。二種各別。合爲_二 一言_一《割書:云云》。意曰。生_二-在二定以上_一。 起_二 ̄ニハ 下五識_一。除_二率爾心等_一。必由_二尋伺倶意識引_一起故。 云_レ顯_二由_レ彼起_一也。若在_二欲界_一。定中耳識率爾起時。意識 雖_二同緣_一。不_下 依_二尋伺倶意引_一生_上。上界定與_二下界耳識_一倶 起故。五識餘時多由_二尋伺第六_一起。故云_レ顯_下 多由_レ彼起_上 也。言_二 四十心_一者。一者十信。《割書:一信。二精進。三念。四惠。五定。|六施。〔亦名不退〕七戒。八護。九》 《割書:願。十廻|向云云。》二者十住。《割書:一發心。二治地。三修行。四生貴。五方便。六|正心。七不退。八童眞。九法王子。十灌頂云云。》 三者十行。《割書:一歡喜。二饒益。三無恚。四無盡。五離癡。六|善現。七無著。八尊重。九善法。十眞實云云。》四者十廻 向。《割書:一救護衆生。二不壞。三等一切佛。四至一切處。五無盡功德藏。六|隨順平等善根。七隨順等觀一切衆生。八如□【□:相?】。九無縛無著。十法》 《割書:界無量|云云。》此等釋名如_二入道章次第說_一レ 之。言_二廣惠聲聞等_一者。 珠曰。從_レ惠立_レ名。佛地論云。深廣圓滿善通達故。名爲_二 廣惠_一。卽是波羅蜜多聲聞等。又定姓聲聞。能信_二大乘藏 識敎等_一。生_二無色界_一得_レ入_二滅定_一。名爲_二不愚法_一。不定姓聖 者。不_レ生_二無色_一。無_二利益_一故《割書:云云》。言_二隨應說之_一者。不愚之 名。通_二不定姓及定姓_一。此中不定姓人。不_レ生_二無色_一。唯若 定非_二若生_一。作_二唯識觀_一。其定姓人亦生_二無色_一。通_二若定若 【左頁】 【枠外左上】 四三七【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六本 【枠外左横下】 二〇一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生_一。不_レ作_二唯識觀_一。故云_二隨應說之_一也。意取_二若定不定姓 聲聞_一也《割書:爲言》。 章曰。菩薩見道及金剛定。唯第四定。後通_二諸地_一。色六 ̄ト 無色四 ̄トノ 十地。隨_レ應依起_二此觀_一。斷惑 ̄スルハ 九 ̄ナリ 遊觀 十 ̄ナリ。隨應別說《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惣明_下 見道 已上修_二唯識觀_一所依之地_上 也。卽菩薩入_二道見_一所依定及 金剛無間道斷惑 ̄スル 所依定。唯依_二第四定_一。若見道後修道 十地斷_レ惑證_レ理。所依定及金剛道後佛位 ̄トノ 所依定。通_二 上界十地_一《割書:爲言》。 問。何故爾耶。 答。見道無漏初難_レ起。 故必依_二勝定_一故。金剛道無漏。斷_二佛地障_一入_二妙覺_一故。亦 依_二勝定_一起。自餘容預故。隨_レ宜通_二 十地_一起也。 問。佛果 無漏通_二諸地_一者。四智各別 ̄ナリ 依_二何地_一耶。 答。且約_二 四 智_一。有_二種子現行_一。先約_二種子_一者。說_二 ̄ニ 大圓鏡智種子_一。疏 三末有_二 三說_一卽一云。或說。通_二 四無色色界六地_一。遊觀無 漏通_二此地_一故。起_二現行_一者。唯第四定。多依_二天住_一故。此 智多分起_二大悲_一故。大悲唯在_二第四静慮_一。此爲_二德本_一。功 德多依_二第四定_一故《割書:云云》。《割書:此說_下 種子在_二 十地_一。現|行唯在_中 第四定_上 也。》二云。有說。通_二 【下段】 下六定_一無_二理遮_一。故色界有_二遍緣心_一。非_二無色_一故《割書:云云》。《割書:此說_下|種子》 《割書:唯在_二色界六地_一。現|行唯第四定_上 也。》三云。有說。唯是第四定 ̄ノミ 有 ̄リ。餘地惣 無《割書:云云》。《割書:此說_三種子現行唯|在_二第四定_一也。》 疏曰。此三說中第一解勝。雖_三色 無色皆有_二此智_一。修_二彼種_一增必不_二現起_一《割書:云云》。說_二平等性智_一。 疏五本曰。又復此智多起_二平等_一。平等卽大悲等。佛位多 勝功德相應 ̄スルコトハ。在_二第四禪_一。故唯捨受。《割書:是第一說。種子現|行唯在_二第四定_一》 《割書:也。》又設下地有_二 ̄トモ 平等智_一不_二變異_一故。如_レ在_二因位_一。唯捨 受倶 ̄ナリ。《割書:是第二說。種子通_二初二三|禪_一。現行亦如_レ前說也。》若在_二 十地_一。《割書:歡喜|等十》隨_二第六識_一 所_レ引。何地乃至_二有頂_一。皆有_二此智_一。依_二彼地心法空智引_一。 入_二滅定_一時 ̄ニモ 有故。不_レ可_四定說_三下地第七爲_二有頂依_一。雖_レ 通_二諸地_一。皆唯捨受《割書:云云》。《割書:是第三說種子在_二上十地_一。現|行亦如_二前說_一也。此義正也。》說_二妙觀 成事二智_一。疏五末曰。 問。八地《割書:色界四根本。無|色界四根本。》皆有_二無漏 八識_一耶。 答。有《割書:此惣解也。大抄云。然|第一解甚難也云云。》若爾何故第七八無 漏 ̄ハ 唯捨受相應耶。 答。常處_二第四静慮_一故。一類無_レ變 故。非_二易脱_一故《割書:乃至》餘地雖_レ有。而不_二現前_一。《割書:是第一說妙觀察|智 ̄ト 成所作智 ̄トハ 種》 《割書:子現行倶在_二上|界八地_一也。》或唯第四定有_二第七八_一。以_二彼邊際功德勝_一 故。《割書:是說_二第七八識_一。第二義也。|不_レ關_二妙觀成事智_一也。》或唯五識在_二初定_一。以_レ有_二有漏 【右頁】 【枠外右上】 四三八【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六本 【枠外右横下】 二〇二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三識_一故。尋伺上無故。有漏旣爾。無漏翻_レ之。《割書:是說_二成事智_一。|第二說也。種》 《割書:子現行。倶在_二|初定_一也。》又四静慮皆有_二 五識_一。但佛多起_二第四定_一者。 以_二殊勝_一故。《割書:是說_二 五識_一第三說也。|現種倶在_二 四定_一也。》又解。唯第四定有。如_二 七 八識_一《割書:云云》。《割書:是說_二成事智_一。第四說也。|現種倶在_二第四定_一也。》 問。說_二 四智在處_一旣有_二 多說_一。以_レ何爲_レ正。 答。大圓鏡智以_下 種子通_二上界十地_一 有。現行唯在_中 第四定_上 爲_レ正。平等性智亦如_レ此也。妙觀 察智 ̄ハ 種子 ̄モ 現行 ̄モ 倶通_二上界十地_一有 ̄リ。《割書:是_レ無_レ|所_レ諍》成事智 ̄ハ 種 子通_二上界十地_一有。現行通_二 四禪_一有 ̄リ。以_レ此爲_レ正。不_レ可_二 餘 ̄ヲ 求_一也。 問。斷惑九等之意何。 答。約_二上界十地_一。斷 惑無漏在_二 九地_一。除_二非想地_一。遊觀無漏在_二 十地_一。如_二非想 地_一也。素云。色界有_レ六。無色四地。合_レ之爲_レ十。除_二於有 頂_一減爲_レ九也。以_二有頂地無漏心細不_一レ 能斷故《割書:云云》。《割書:有古德|云。斷》 《割書:惑無漏在_二下九地_一遊觀十云云。遊觀無漏唯在_二有頂_一。|上下合云_レ違_二聖敎_一。早今謂此義大可_二忌棄_一也》旣說_三大圓鏡 智種子通_二 十地_一。遊觀無漏通_二 十地_一故《割書:云云》。又對法抄曰。 雖_レ有_二中間無漏_一。不_レ言_レ入_二見道_一。以_二遊觀無漏【_一:脱落?】故。大梵居 多_二散亂_一故《割書:云云》。不_レ可_二異求_一也。   問。若云_二中間無漏不_一レ 入_二見道_一者。何云_二斷惑九_一。答。 【下段】   其約_二修道無漏_一云_レ九也。故疏曰。未_レ得_二聖果_一。若依_二 中間_一。恐_レ起_二邪執_一。是故不_レ依。若得_二 ̄トキニハ 初果_一。無漏強 故。雖_レ依_二中間_一。不_レ起_二邪執_一故。修道無漏亦依_二中間 禪_一《割書:云云》。已上裏書也。 問。云何名_二遊觀_一。 答。不_レ斷_レ惑不_レ觀_レ理。名_二遊觀無漏_一。如_三 徒然人名_二遊戲人_一也。 章曰。無漏聞思隨_レ依無_レ爽《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此 文意明_下 依_二上界定_一修_二無漏觀_一時。義說聞思二惠 ̄アリテ。隨_二 所依修惠所依定地_一。修_二唯識觀_一。亦無_上レ 爽《割書:爲言》。 演曰。謂 諸地中皆有也。爽《割書:沙史反違|也云云》珠曰。此有_二 二說_一。一云。依者修 惠也。謂義說聞思。隨_二所依修惠_一作_二唯識觀_一。亦無_レ爽也。一 云。依者色六。無色四。十所依地。是名爲_レ依。色界無_レ思。無 色無_レ聞。而體修惠依_二 十地_一。故義說聞思隨_二體修惠_一。亦依_二 十地_一。此亦無_レ爽《割書:云云》。《割書:叡記依_二後義_一。但|章文更加_レ文也。》 章曰。上七未至唯有_二欣厭_一。行相猶 局(アサシ)。故不_レ能_レ作《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明_二第二禪已上七未至定不_一レ 修_二唯 識觀_一也。珠曰。初未至心。惣厭_二 三界一切諸法_一惣緣_二諸諦_一 【左頁】 【枠外左上】 四三九【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六本 【枠外左横下】 二〇三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故。行相最寛。上七未至。如_二地階級_一欣_レ上厭_レ下。無_二惣緣 行相_一故。云_二唯有欣厭等_一《割書:云云》。對法抄曰。以_二聖弟子初 無_一レ 定故。依_二初未至_一而斷_二下惑_一。從_二初静慮_一已上爲_二前有_レ 定_一。皆依_二根本_一斷_二煩惱_一不_レ依_二未至_一《割書:云云》。    第九斷諸障染門。 問。此門意何。 答。顯_下 修_二唯識觀_一所_レ斷障染差別_一。【一。:上。?】此門 意也。 問。何故斷_二障染_一耶。 答。顯揚論曰。謂五種因斷_二 諸煩惱_一。一知_二彼體_一故。二知_二彼事_一故。三知_二彼過_一故。四避_二 彼緣_一故。五修_二彼對治作意_一故《割書:云云》。 章曰。斷諸障染者。障有_二 二種_一。一倶生。二分別。此復有_レ二。 一煩惱障。二所知障《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先標_二 所斷障差別_一也。 問。論中以_二煩惱所知_一爲_二 二障_一。何故此 文先擧_二倶生分別_一。 答。此文約_レ體。彼文約_レ用。故不_二相 違_一也。 問。爾先云何名_二倶生分別_一。 答。先論說_二煩惱障_一 云。然諸我執略有_二 二種_一。一者倶生。二者分別。倶生我 執《割書:ト云ハ》無始時來。虛妄熏習 ̄セル 内因力故。恆與_レ身倶。不_レ待_二 邪敎及邪分別_一。任運而轉。故名_二倶生_一。分別我執亦由_二現 【下段】 在外緣力_一故。非_二與_レ身倶_一。要待_二邪敎及邪分別_一然後方 起。故名_二分別_一《割書:云云》。《割書:所知障准_レ之。只|改_レ我云_レ法也。》 問。云何名_二煩惱障_一。 答。論曰。煩惱障者。謂執_二遍計所執實我_一。薩迦邪見而爲_二 上首_一。百二十八根本煩惱。及彼等流諸隨煩惱。此皆擾_二- 惱有情身心_一。能障_二《割書:ヲ以》𣵀槃_一名_二煩惱障_一《割書:云云》。 疏曰。初出_レ 體。後釋_レ名。以_二薩迦邪見_一爲_レ首。由_二我見_一爲_レ本。生_二諸煩 惱_一。我見若無《割書:ト云》煩惱隨斷 ̄ス。見修二斷 ̄ニヲイテ 其義竝然。或 雖_二所生之惑先除我見未_一レ 滅。究竟盡位由_二我見斷_一。餘方 斷盡。此依_下 九品惑 ̄ニヲイテ 雖_二別斷_一。斷_二 八品等_一時。不_レ斷_二 我見_一煩惱先斷_上 說。以_三我見無_二品數_一。全離_レ欲方斷故。 《割書:有_二第三義_一。不正|故不_レ取_レ之。》百二十八根本煩惱者。見道所斷欲界四 十。上界各三十六幷修道十六 ̄トニ 有_二 一百二十八種_一。及 彼等流諸隨煩惱者。卽二十種 ̄アリ。或復更多《割書:云云》。 《割書:此出_二|自性》 《割書:體_一。若眷屬及餘心心所等。五蘊爲_レ性。佛地七|說。若此所發業。所得果。皆攝_二-在中_一云云。》 問。云何名_二所知 障_一。 答。論曰。所知障者。謂執_二遍計所執實法_一薩迦邪 見《割書:ヲ以》而爲_二上首_一。見。疑。無明。愛。恚。慢等。覆_二所知境。無顚 倒性_一。能障_二菩提_一名_二所知障_一《割書:云云》。 疏曰。此之頭數亦與_二 【右頁】 【枠外右上】 四四〇【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六本 【枠外右横下】 二〇四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煩惱障_一同。《割書:同體所知障各有_二|百二十八種_一也。》若煩惱障倶必有_二所知障_一故。 然煩惱麤有_二多品類_一。可_レ易_二了知_一。二乘所斷唯是不善 ̄ト 有 覆 ̄トノ 性 ̄ナリ。故以_レ數束顯。今此所知障細下。無_二多品類_一。極 難_二了知_一。唯菩薩 ̄ノミ 斷 ̄ス。亦是異熟無記所_レ攝。故不_レ顯_レ數。 其實法執無_レ離_二無明_一。故必有_レ數。又顯。法執無明五住地 中唯一住攝。前障四住地攝。故不_レ顯_レ數。若爾何故不_レ言_二 諸隨煩惱_一。旣言_二慢等_一。等_二-取隨惑_一《割書:云云》。《割書:意云。所知障中亦有_二廿|隨惑_一亦更有_二多種_一也。》 《割書:□【□:此?】出_二自性體_一。若眷屬者。佛地七曰。諸心|心所及所發業所得果皆攝_二-在中_一云云。》所知境者。謂有爲無爲。 無顚倒性。謂眞如理。由_下 覆_二此境_一令_二智不_一レ 生能障_中 菩提_上。 故名_二所知_一《割書:云云》。 問。云_下 煩惱障有_二多品類_一。所知障無_中 多 品類_上 之意何。 答。品類者。迷_二 四諦_一品類。煩惱障麤顯 有_二迷_レ諦品類_一。所知障 ̄ハ 微細無_二別迷_レ諦品類_一《割書:爲言》。 問。 若爾何斷障章曰_下 其六識中倶生所知障幷習氣亦有_二 九 地八十一品_一。若與_二煩惱_一倶行者。亦可_レ言_レ伏等_上《割書:云云》。 答。其隨_三所障有_二麤細_一。分_二 九品_一也。非_レ謂_三所知障定有_二別 九品_一也。祕云。疏惣名_二無明_一。無_二品數_一故者。有義彈云。此 義不_レ然。體同_二煩惱_一。卽如_二煩惱_一品數別故。但應_下 說云_中 行 【下段】 微細故不染義同《割書:ヲ以》合爲_中 一住_上。詳曰。不_レ《割書:ト云ナリ》同_下 煩惱地 地九品分爲_二麤細_一斷_レ之前後_上。言_レ無_二品數_一者。非_レ云_下 無_二彼 愛恚等類_一名無_上レ 品也。故疏無_レ違《割書:云云》。疏下文云。煩惱 障中。自類九地 ̄ニヲイテ 可_レ有_二麤細_一。先斷_レ麤後斷_レ細。其所知 障不_レ可_三依_レ地而立_二品數_一。但依_二所障_一辨_二能障麤細_一。有初 地修道斷_二有頂所知障_一。而欲未_レ盡。第二地等亦復如_レ是。 不_レ可_三依_レ地而立_二品類_一。但由_二聖道_一故復言_レ惑《割書:云云》。 問。 若爾何疏下說_二所知障_一。云_下 六識中者行相有_二 九品_一故。品 類差別有_二衆多_一故。所以諸地分分別斷_上《割書:云云》。答。煩惱 障麤顯法爾一地有_二 九品體_一。所知障微細《割書:ナルヲ以》非_三定 依_レ地有_二 九品體_一。但隨_三所障有_二麤細_一。能障行相亦有_二 九 品_一也。煩惱障體相 ̄ニモ 有_二 九品_一。行相亦有_二 九品_一。所知障體 是一類。行相有_二 九品_一。故二差別 ̄アリ 也。《割書:古德衆多 ̄トモ|未_レ作_二會釋_一。》 問。凡 七轉識中有_一【_一:_二?】皆二障_一。皆有_二 ̄ルヤ 九品_一如何。 答。前六識惑 地地各有_二 九品_一。第七識惑有_二 二義_一。一云無_二 九品_一《割書:正義》。 一云有_二 九品_一《割書:不義》。故斷障章曰。煩惱障中。除_二第七 識_一所餘六識。三界九地各爲_二 九品_一。成_二 八十一_一。見道十惑 ̄ハ 【左頁】 【枠外左上】 □□【□□:四四】一【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六本 【枠外左横下】 二〇五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九品 ̄アルコト 定然。麤細異故。倶生六惑 ̄ハ 斷 ̄コト 卽不同 ̄ナリ。身 見邊見及此相應 ̄スルトハ 唯第九品 ̄ナリ。九地而論但有_二 九品_一。 《割書:九地各有_二 一品_一。|故合有_二 九品_一。》瞋唯一地九品 ̄アリ。餘獨頭《割書:與_レ見不_レ倶|名_二獨頭_一也。》貪慢 癡等 ̄ハ 八十一品 ̄アリ。地 ̄ニ 各九故。第七識中九地煩惱障亦 有_二 二說_一《割書:正|義。》有義。九地唯同_二非想第九品類_一。然於_二其中_一 自類 ̄トシテ 有_レ九。如_下 增上邪見能斷_レ善者亦有_中 九品_上。彼亦 如_レ是。唯同_二非想第九品_一故。唯障_二《割書:以》無學_一。金剛 ̄ニ 始 ̄テ 斷 ̄ス。 有_二 九品_一故。體有_二增減_一。故成_二能熏_一。《割書:無性有情第七|成_二能熏_一也。》 有義。九 地各有_二 一品_一。細分便成_二 八十一品_一。勢力所_レ障皆同_二非想 下下品惑_一。故金剛心一時頓斷。《割書:乃至》六識之中分別所知 障幷其習氣 ̄トハ 雖_レ有_二 九品_一。有說。定一品斷 ̄ス。一心見道 故。有說。二品 ̄ニ 斷 ̄ス。三心見道 ̄ナルカ 故。非_二 六行所伏_一。與_二煩 惱_一同。其六識中倶生所知障幷習氣 ̄トハ 亦有_二 九地八十一 品_一。若與_二煩惱_一倶行者。亦可_レ言_レ伏。他勢《割書:ヲ以》不_レ行。不_二倶生_一 者。雖_レ有_二 九品_一。皆非_二 六行所伏_一。障_レ理故。其加行智卽能 伏_レ之。爲_二 十品_一斷。十地斷故。不_レ分_二麤細_一。前後說_レ斷。不_レ 廢_下 初地斷_レ細。二地斷_レ麤。初地斷_二有頂_一。二地斷_中 欲界_上。但 【下段】 隨障_二此地_一智。卽便斷_レ之。故無_二前後_一。其第七識中所智障 幷習氣 ̄トハ 雖_下 說_レ有_二 九品【_一:脱落?】或說_上レ 無_レ品。仍一品 ̄トシテ 斷 ̄ス。金 剛心中方永斷故。此說_レ斷_二隨眠_一故。不_レ說_二彼現行等 ̄ヲ 斷 ̄コトヲハ_一《割書:云云》《割書:疏中處處散說。今此|文中。集說故引_レ之。》 問。分別倶生煩惱障與_レ識 相應多少如何。 答。第八識中全無_二 二障_一。第七識唯與_二 倶生四惑及倶生八大隨惑_一相應。《割書:四惑者。我癡。我見。我慢。我|愛也。八隨諸〔諸恐謂〕掉》 《割書:擧。惽沈。不信。解怠。放逸。失念。|散亂。不正知也。無_二分別惑_一也。》第六識與_二 一切分別倶生惑_一 相應。前五識與_二分別倶生貪瞋癡及中隨惑二《割書:無慚|無愧》大隨 惑八_一相應也。 問何故爾。 答。第八識爲_二摠報主_一。異熟 無記故。與_二 二障_一不_二相應_一。第七識偏緣_二第八見分_一爲_三我 法不_レ依_二邪敎邪分別_一故。與_二分別惑_一不_二相應_一。第六識緣_二 一切_一故與_二諸惑_一相應。前五識一向現量 ̄ニシテ 無分別故。與_二 慢等_一不_二相應_一故爾也。故論曰。此十煩惱何識相應。藏識 全無。末那有_レ四。意識具_レ十。五識唯三。謂貪瞋癡。無分別 故由_二稱量等_一起_二慢等_一故《割書:云云》。 問。說_三 五識無_二慢等_一。云_二由 稱量等_一之意何。 答。疏曰。慢等心由_下 有_二隨念計度分別_一 生_上 故。又由_下 慢於_二稱量門_一起方_中 勝負_上 故。疑 ̄ハ 猶預簡擇 【右頁】 【枠外右上】 四四二【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六本 【枠外右横下】 二〇六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門 ̄ニ 起故。見 ̄ハ 推求門 ̄ニ 起故。非_二 五識_一故。五識無_二此等行 相_一《割書:云云》。 問。若爾五識可_レ無_二分別惑_一。何云_レ有_二分別惑_一。 答。疏曰。由_二意分別貪等引_一故《割書:云云》。又論說_二所知障_一云。餘 由_二意力_一皆容_二引起_一《割書:云云》。其疏曰。對法等云。分別起者見 道斷《割書:ナリト云ハ》。旣許_三《割書:ヲ以》五識中惑通_二見道斷_一。則有_二分別之 惑_一。然非_二自力《割書:ヲ以》生 ̄スルニ_一。爲_レ意所_二引生_一故《割書:云云》。《割書:餘者。分別惑|也。意者。第》 《割書:六識|也。》 問。所知障與_レ識相應義如何。 答。論曰。此所知障 決定不_下 與_二異熟識_一俱_上。彼微劣故。《割書:異熟識微細。法|執麤強故也。》不_下 與_二無明 惠_一相應_上 故。《割書:法執必與_二惠|無明_一俱故。》法空智品與俱起故。七轉識内。 隨_二其所應_一或少或多。如_二煩惱_一說。《割書:無_下-離【_二:脱落?】煩惱_一別起_中 □執_上|故【。:脱落?】□與_二煩惱_一同也。》眼 等五識無分別故。法見疑等定不_二相應_一。餘由_二意力_一皆容_二 引起_一《割書:云云》。《割書:無_二計度分別_一故。法見疑等定不_二相應_一。|非_下 無_二見道所斷諸惑_一名_中 無分別_上 也。》 問。其法空智 品與俱起故之意何。 答。疏曰。菩薩法空智品。許_下 與_二此 第八識_一俱起_上 故。第七有_二《割書:ヲ以》法執_一。法空智起卽不_レ行。第 八法執有 ̄ラハ。法空智起此應_レ滅。旣八現行與_レ彼俱起。定 知。第八無_二《割書:ト云コトヲ》法執俱 ̄ナルコト_一。量曰。第八識等定非_二 ̄ヘシ 法執品_一。法空觀品與俱起 ̄ルカ 故。如_二第八識_一。若言_二 ̄ハ 因中 ̄ニモ 【下段】 法空觀起 ̄トキニ 第八許_一レ 斷。卽無漏法無_二所熏_一故。佛何得_レ成。 不_レ可_レ言_レ熏_二鏡□【□:智?】 ̄ト 俱 ̄ナル 識 ̄ニ_一。非_二無記_一故。猶未_レ得故《割書:云云》。 意曰。若言_三第八識有_二法執_一。其菩薩第六識入_二法空觀_一時。 彼第八識可_レ不_二俱現行_一。明與_レ闇相違故。而菩薩法空觀 時。旣第八識現行。故知。第八無_二法執_一《割書:爲言》。量意可_レ知_レ 之。又若金剛無間道入_二法空觀_一時。許_二第八斷_一。旣無_二所熏 識_一何熏_二鏡智等種子_一。得_レ成_レ佛乎。不_レ可_レ云_レ熏_二淨第八_一。金 剛無間道以前未_レ得_レ彼故。亦是善性非_二無記性_一。何爲_二所 熏_一乎《割書:爲言》。 問。此文破_レ誰耶。 答。燈曰。此破_二安惠_一《割書:云云》。 問。若爾云_三第七有_二法執等_一文。義不_二相應_一。安惠不_レ云_三 第七有_二法執_一故。 答。燈云。然疏云_下 第七有_二法執_一法空 智起 ̄トキニ 卽不_レ ̄トイハヽ 行。第八 ̄モ 法執有《割書:ヲ以》法空智起 ̄トキニハ 此 應_上レ 滅故。是破_二餘師_一。非_二安惠師_一。或寫者悞 ̄ナリ。若破_二 ̄セハ 安 惠_一。應_レ云_下 第七有_二我執_一生空智起 ̄トキニ 卽不_レ行。第八法執 有法空智起 ̄トキニ 此應_上 滅《割書:云云》。《割書:今私助釋云。安惠云_三第七唯有_二我|執_一。付_二 九失_一破_レ之。令_レ信_レ有_二法》 《割書:執_一了。如_二論第五說_一。故今云_三第七有_二法執等_一。|亦破_三第八有_二法執_一也。故疏文不_レ悞矣。》   論五說_二第七識_一云。八地以上《割書:乃至》法空智果不現前 【左頁】 【枠外左上】 四四三【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六本 【枠外左横下】 二〇七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位。猶起_二法執_一。不_二相違_一故《割書:云云》。邑云。《割書:乃至》 問。若   對_二安惠_一。彼師不_レ許_レ有_二淨第七_一。何得_三難云_二無漏相 續_一。 答。前來已成_三 三位有_二第七識_一訖。恐_二彼不_一レ 許_三 七有_二法執_一。故作_二是說_一《割書:云云》。准_二此文_一可_レ釋_レ之。已上 裏書也。 問。煩惱所知二障。若一體歟如何。 答。論曰。體雖_レ無_レ別 而用有_レ別《割書:云云》。 疏曰。體不_二相違_一可_二唯一體_一。用 ̄ハ 義《割書:ヲ以》 分 ̄カ 故可_レ說_レ有_レ別。同一種 ̄ヨリ 生 ̄レトモ 用 ̄ヲ□ 分成_レ二。如_二一識 體取_レ境用多_一故《割書:云云》。言_二用別_一者。現行用別也。《割書:祕有_二 二釋_一。|是第一釋》 《割書:也。第二云。種子|用別者非也》 問。若爾分別俱生亦一體別用歟。 答。 不_レ爾。各別體也。 問。障與_レ執同歟異歟。今《割書:考【四角で囲む】合|恐今》答。執必 障。障非_二必執_一。謂第六第七相應二障。卽是二執。五識相 應二障。非_二是二執_一也。然第六識二執有_二間斷時_一故。亦 有_二非執二障_一也。 問。約_二煩惱所知二障_一。分_二-別理事_一如 何。 答。且約_二煩惱障_一。見所斷惑多分迷_二 四諦理_一。故名_二理 惑_一。然少分有_二事惑_一。故疏六云。若餘獨頭起 ̄ル 貪嗔慢。名_レ 迷_二 四諦事_一《割書:云云》。意曰。分別惑緣_二麤淺事法_一。是事惑也 【下段】 《割書:爲言》。修所斷惑通_二理事惑_一。謂與_二 五見_一俱起惑。迷_二諦理_一故。 名_二理惑_一。獨行貪等。迷_二麤事_一故名_二事惑_一。若約_二 一地_一分別。 前八品惑 ̄ハ 一向事惑 ̄ナリ。第九品惑理事間雜惑也。所知 障准_レ之可_レ知也。 問。且約_二 十惑_一分_二-別見修_一如何。 答。論云。此十煩惱。六通_二俱生及分別起_一。任運思察俱得_レ 生故。疑後三見《割書:邪見。戒取|見。見取見。》唯分別起。要由_二惡友或邪敎 力_一。自審思察方得_レ生故《割書:云云》。所知障准_レ之可_レ知也。 章曰。成唯識論第十卷云。分別煩惱障現行。資糧道中漸 伏。加行道中能頓伏盡。種習俱初地斷《割書:云云》。 問。引_二此 文_一意何。 答此門中明_二所斷惑_一惣有_二 五類_一。謂二障。三麤 重。三隨眠。四障。五住地也。今此文最初引_二唯識論_一明_レ 斷_二 二障_一也。此中有_レ二。謂煩惱所知也。此初明_二煩惱障_一 也。此亦有_レ二。分別俱生也。此先明_二分別_一也。正文云。煩惱 障中見所斷種。於_二極喜地見道初_一斷。彼障現起地前已 伏《割書:云云》。章家取_レ意引也。 疏曰。分別種子不_レ論_二 二乘_一。 說_二菩薩_一者。於_二極喜地見道初_一斷。以_三見道位體性稍寛 《割書:乃至》相見道後得智起位久時猶名_二見道_一。今簡_二於相_一。唯眞 【右頁】 【枠外右上】 四四四【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六本 【枠外右横下】 二〇八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見道中《割書:ヲ云ヘ》。眞見道中。唯取_二無間惑_一滅_レ智生故說_二初斷_一。 非_二相見道亦能斷_一故。然此分別煩惱現行。瑜伽五十八 等說_三世間道唯伏_二俱生若愛若恚隣近憍慢_一。不_レ言_三能伏_二 分別煩惱_一。此據_二異性二乘姓等_一說。若直往菩薩。彼障現 行 ̄ヲハ 地前已伏。故前卷云_三唯能伏_二-除分別二取_一。此在_二加 行位_一。若資糧位 ̄ニシテハ 此麤現行亦能伏滅。《割書:因_二邪師。|邪敎_一也。》二細現 行卽未_レ能_レ伏。至_二加行位_一。分別細者亦皆能伏。《割書:自分|別起》由_二此 菩薩正願。勝解。世間力_一。邪見疑等伏而不_レ行。非_レ以_二 六行 有_一レ 所_二欣厭_一。菩薩不_レ爲。非_三此菩薩無_二此能_一也。 緣起經 說_三内法異生 若(不)放逸者。無_二不共無明_一。故邪見等未_二必皆 起_一。卽資糧位已不_二現行_一。唯分別貪等 ̄ヲノミ。二位不_レ起。故論 惣言_二地前已伏_一《割書:云云》。 問。何故分別煩惱障如_レ此斷耶。 答。且頓悟菩薩於_二資糧位_一。以_二勝解力_一漸伏_下 因_二邪師邪 敎_一所_レ起分別煩惱麤現行_上。於_二加行位_一。以_二尋思實智_一。頓伏_下 以_二自分別_一所_レ起細現行_上。入_二見道位_一旣遠_二-離惡趣_一故。悉 斷_二分別種子幷習氣_一了。故云_レ爾也。是則第六相應分別 障也。五識相應亦如_レ此之。 【下段】 章曰。俱生煩惱障現行。地前漸伏。初地已上能頓伏盡。然 故意力有_レ時猶起。而不_レ爲_レ失。八地已上永不_二現行_一。習地 地除。種金剛斷。其身見等及此俱生四地永伏。法執無故。 此所_二生起_一 五地不_レ行。以_二害伴_一故《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亦引_二論意_一明_二俱生煩惱伏斷差別_一也。論正文云。修 所斷種金剛喩定現在前時。一切頓斷。彼障現起地前漸 伏。初地已上能頓伏盡。令_二永不_一レ 行。如_二阿羅漢_一。由_二故意 力_一。前七地中雖_二暫現起_一。而不_レ爲_レ失。八地以上畢竟不_レ行 《割書:云云》。 疏曰。言_二暫起_一者。謂十地中前三猶起_二我見等_一故。 七地已前尚起_二貪瞋等_一故。《割書:乃至》八地以去亦不_二故起_一。任運 不_レ行。道力勝故《割書:云云》。 問。且章文意何。 答。俱生煩惱 障現行。於_二資糧加行位_一漸伏。初地以上頓伏盡。然悲增 菩薩。前七地中以_二故意_一現起。八地已上永不_二現行_一。習氣 地地斷。種子金剛無間道斷《割書:爲言》。 問。俱生煩惱現行。初 地伏盡了。而何云_二初地以上_一耶。 答。一云。初地有_二入住 出三時_一。云_二初地_一指_二入心_一。云_二以上_一指_二住出_一也。一云以_二惑 力_一現 ̄スルヲハ 初地頓伏。以_二故意_一起 ̄ヲハ 七地以前隨_レ宜伏盡。 【左頁】 【枠外左上】 四四五【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六本 【枠外左横下】 二〇九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故云_二以上_一也。最勝疏曰。准_二諸處說_一。初地以上一切煩惱 能頓伏盡。由_二故意_一生。云何我見等四地能伏。害伴隨眠 五地能伏。 答。據_二能伏_一初地 ̄ニ 卽能。猶故意起。今依_三永 伏故意不_二能令_一レ 起。此由_下 斷_二彼所依所知_一者_上。故與_レ染別 《割書:云云》。《割書:此文意與_二後義_一|同也。可_レ悉_レ之。》 問。云_二故意力有_レ時猶起_一之意何。 答。悲增菩薩。七地以前故_二-起所_レ留煩惱種子_一。令_二其現行_一。 以_二其現行_一爲_二受生緣_一。利_二-益有情_一《割書:爲言》。 問。爾留_二煩惱_一 者。爲_二受生緣_一歟。 答。不_レ爾。煩惱障種子不_レ障_二 十地_一。故 不_レ起_二對治道_一。故自然所_レ留名_二故留_一也。故疏云。謂諸菩 薩由_二大悲力_一。意_レ起_二 一切智_一。故意_レ趣_二所智障對治道_一。不_レ 取_二煩惱對治道_一。擬_下 於_二生死_一助_二悲願_一受生_上。故名_レ留_二煩惱_一 也。不_レ爾如來大悲最極。應_下 留_二煩惱_一隨_レ類化_上レ 生。由_レ此故 知。意不_レ趣_レ斷故名爲_レ留。將成_レ佛時。方頓斷盡《割書:云云》。 問。疏主義爾。若有_二誠文_一耶。 答。對法論十四云。又諸菩 薩。已得_二諦現觀_一。於_二 十地修道位_一。唯修_二所知障對治道_一非_二 煩惱障對治道_一《割書:文》。若得_二菩提_一時。頓斷_二煩惱障及所知障_一。 頓成_二阿羅漢及如來_一。此諸菩薩雖_レ未_三永斷_二煩惱_一。然此煩 【下段】 惱猶如_二呪藥所_レ伏諸毒_一。不_レ起_二 一切煩惱過失_一。一切地中 如_三阿羅漢已斷_二煩惱_一《割書:云云》。《割書:唯識論文引_二|此文_一也。》論云。故說菩薩得_二 現觀_一已。復於_二 十地修道位中_一。唯修_下 永_二-滅所知障_一道_上。留_二 煩惱障_一。助_レ願受生。非_レ如_三 二乘速趣_二圓寂_一故。修道位不_レ 斷_二煩惱_一。將_二成佛_一時。方頓斷故《割書:云云》。《割書:上所_レ引疏文。|說_二此文_一也。》言_二 十地 修道_一者。初地有_二入住出三心_一。初入心名_二見道_一。住出以後 名_二修道_一也。 問就_二對法文_一。云_二猶如呪藥等_一之意何。 答。譬如_下 世間惡毒必害_レ人者。若以_二神呪_一伏_レ之。若以_二良 藥_一伏_レ之。毒氣悉失都不_上レ 致_レ害。十地煩惱亦如_レ此。以_二菩 薩智_一伏_レ之。令_レ不_レ成_二過失_一。然非_二斷盡_一故攝論十云。煩 惱 ̄ヲハ 伏不_レ滅。如_二毒呪所_一レ 害。留_レ惑至_二惑盡_一。證_二佛一切智_一 《割書:云云》。 問。十地之間。旣有_二煩惱種子_一。何故八地已上不_レ 起。 答。八地已上。第六識生空無漏智相續故。無_レ由_レ起_二 煩惱_一。故悲增菩薩遂得_二變異身_一也。 問。十地之間未_レ斷_二 種子_一。何故習氣 ̄ヲ 地地斷也。 答。煩惱障習氣。隨_二-逐所知 障種子_一。能障_二 十地_一故。隨_レ斷_二所知障種子_一。煩惱習氣 ̄モ 自 然被_レ斷也。《割書:二乘人不_レ知不_レ斷者依_下 隨_二逐所|知障種子_一無_中別體_上 也。可_レ知_レ之。》 問。習氣是體上 【右頁】 【枠外右上】 四四六【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六本 【枠外右横下】 二一〇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氣分。譬如_下 納_レ香篋雖_レ取_二其香_一餘香猶有_上。卽名_二習氣_一。而何 猶有_二種子體_一。習氣先滅耶。答。寧不_レ見_二麝香體雖_レ有香先 失_一耶。問。云_二其身見等及此俱生四地永伏_一之意何。 答。 於_二第四地_一修_二菩提分法觀_一。觀_二身不淨法無我等_一故。伏_下-除 所_二故起_一第六相應身邊二見及見俱起貪等_上。斷_二第六相應 法我見及定愛法愛等_一故。若至_二第五地_一。前地所_レ伏身見邊 見等所_二引生_一獨頭貪等。皆悉伏盡。前所_レ害身見等之伴 類故《割書:爲言》。 問。何以知_下 身見等於_二第四地_一伏_上 耶。 答。論 云。初二三地行_二施戒修_一。相同_二世間_一。四地修_二-得菩提分法_一 方名_二出世_一。故能永害_二 二身見等_一《割書:云云》。 疏曰。二身見者。 謂初見道已離_二第六識中分別身見_一。今此後離_二第六識中 俱生身見_一盡 ̄ス 處《割書:ナルヲ以》惣說名_二 二身見_一。非_二今離_一レ 二。如_二第 四定言_一レ 滅_二苦樂_一。又正斷_二所知障身見等_一。幷永不_レ起_二煩惱 障中身見等_一。故說_二 二身見_一名_二永害_一。非_三煩惱身見亦起_二對 治_一《割書:云云》。《割書:演祕太鈔云。雖_レ有_二 二|解_一。 後解爲_レ勝云云。》初釋約_二所知障_一釋_二 二身見_一後 釋約_二所知障。煩惱障_一。釋_レ名_二 二身見_一。以_二此後釋_一。可_レ爲_二此 證_一也。又疏次上云。由_二所知障斷_一故。煩惱之末亦永不_レ 【下段】 行《割書:云云》。義演釋_二章文_一云。其身見等及此俱生者。第六識 俱生身見我見也。及俱生者。第六識俱身見與_二俱生貪慢 等_一也。法執無故者。身見同體法執斷故。此所生起者。身 見後位所_二生起_一貪慢等。五地不行者。第四地中斷_二身見 等_一故。此身見等所_二生起_一貪慢等。於_二 五地_一不_レ行。是故名 爲_二害伴_一《割書:云云》。素記似_レ之。 章曰。所知障中分別現行。亦資糧道中漸伏。加行道中能 頓伏盡。種習初地斷《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引_二論意_一 明_二分別所知障伏斷差別_一也。正文云。所知障中。見所斷 種。於_二極喜地見道初_一斷_二彼障現起_一。地前已伏《割書:云云》。義意准_二 分別煩惱障_一可_レ知_レ之。 疏曰。菩薩加行唯欣_二於智_一。見道 已前唯伏_二法執_一。其煩惱障隨_レ此而伏。然由_二所知 ̄ヲ 加行伏_一 故。說_二煩惱伏 ̄ラルト_一。非_三前加行故伏_二煩惱_一。十地之中。與_二煩 惱_一俱所知障品。多分亦爾。非_二此《割書:煩|惱》俱_一者《割書:所|知》地地可_レ起《割書:云云》。 意曰。煩惱必與_二所知障_一俱起。所知障。亦有_二別起義_一也 《割書:爲言》。 章曰。俱生現行地前漸伏。乃至十地方永伏盡《割書:云云》。 問。 【左頁】 【枠外左上】 四四七【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六本 【枠外左横下】 二一一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此文意何。 答。是亦引_二論意_一明_二俱生所知障伏斷差別_一 也。《割書:此先說_二現行|之伏斷_一也。》論云。修所斷種。於_二 十地中_一漸次斷滅。金剛 喩定現在前時。方永斷盡。彼障現起 ̄ラハ 地前漸伏。乃至十 地方永伏盡《割書:云云》。地前漸伏義。准_二俱生煩惱障_一可_レ知_レ之。 地上異_レ彼也。地地漸伏。十地伏盡矣。 疏曰。此中斷伏時 節等 ̄ヲ 解 ̄コト。如_二煩惱_一說。由_下於_二地地_一能爲_上レ 障故。故十地中 漸次能斷。《割書:種|子》乃至十地方永伏盡《割書:現|行》由_二前道力_一。析_二-伏後 地所知障現_一。令_二其不_一レ 行。名_レ之爲_レ伏《割書:云云》。 章曰。若別說者。前之六識 ̄ヲハ 八地 ̄ニシテ 伏盡。種習 ̄ト 地地 ̄ニ 斷 ̄ス。七識之現行。金剛喩定加行道伏。金剛喩定起時。種 習俱斷《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上文惣相《割書:ヲ以》說。今細 約_レ識分別釋也。 問。何故前六識相應現行 ̄ヲ 八地伏了。 答。論云。八地以上。六識俱者。不_二復現行_一。無漏觀心及 果相續能違_レ彼故《割書:云云》。 疏曰。六識俱者。八地不_レ行。以_三 二空無漏無分別智心及此果 ̄タル 滅定 ̄ト 後得智 ̄トノ 等相續 不_レ斷。能違_二第六識二執_一故不_レ行《割書:云云》。問。且云_二 八地以 上二空無漏相續_一之意何。 答。八地以上。第六生空無漏 【下段】 相續無_二間斷_一。法空無漏。多分現起。少分間斷。是故約_二生 空無漏_一。依_二長時相續_一云_二相續_一。約_二法空無漏_一。依_二多分相 續_一。故合云_二 二空無漏相續_一也。 問。何以知_三少分間斷猶 名_二相續_一耶。 答。別抄云。問。第七地純無相觀。卽是無漏 相續。如何得_レ有_下 於_二無相中_一作_二加行_一障_上。諸加行心皆有漏 故。解云。相續起多。間斷時少。故云_二純續_一。理實間斷起_二有 漏心_一。故有_二加行_一《割書:云云》。以_二此文_一例可_レ知_二其義_一也。《割書:古德未_レ|知_二此例_一。》 問。若云_二 八地以上法空無漏無間斷_一。有_二何失_一。 答。若 爾第七法執不_レ可_二現起_一。第六入_二法空觀_一時。第七法執不_レ 行故。若八地以上。第七法執不_レ行者。多違_二聖敎_一也。《割書:具如_二|次下》 《割書:記_一レ|之》 問。若爾八地以上。第六入_二單生觀_一時。第六法執亦 可_レ起。 答。不_レ爾。一聚中明闇相違故。第七是他聚故。不_レ 可_二例難_一也。況復第六法執現起之功能。八地旣盡。不_レ可_レ 作_二此難_一也。 問。何故六識俱所知障種子習氣。地地斷 耶。答。障_二地地_一故俱斷_レ之也。 問云。七識現行。金剛喩 定加行道伏等云意何。 答。論云。第七俱者。猶可_二現行_一。 法空智果起位方伏《割書:云云》。 疏曰。第七識者。八地猶行。以_下 【右頁】 【枠外右上】 四四八【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六本 【枠外右横下】 二一二 【本文二段構成(途中一部一段)】 【上段】 法空智及果《割書:第六法空|智及果也》方違_二法執第七_一。生空智及果。行相竝 麤不_中 相違_上 故《割書:云云》。意云。第六入_二法空觀_一時。第七法執伏 不_レ行。第六入_二單生空觀_一時。第七法執猶現行。生空觀麤。 法執是細。不_レ障_二生空智_一。故猶以現起《割書:爲言》。言_二加行道等_一 者。演云。對法云。金剛喩定有_レ二。一方便。二根本。此云_二 加行_一者。當_二於方便_一。此云_二定起時_一者。當_二於根本_一。云_二第十 地滿心金剛喩定加行道_一《割書:云云》。 問。云_二金剛無間道種習 俱斷_一之意何。 答。第七識俱 ̄ナル 所知障現行。種子。習氣。 【下段】 唯障_二無學_一。非_レ障_二 十地_一。故約_二現行_一。十地中有_二伏時_一。有_二行 時_一。至_二金剛加行道_一伏_レ之。種子習氣 ̄トヲハ 金剛無間道斷_レ 之成_レ佛也。 問。正義云_二習氣 ̄ヲハ 解脱道初斷_一。而何云_二金 剛俱斷_一耶。 答。是且擧_二 一義_一也。又與_二無間道_一俱滅故。 約_二正滅_一云_レ斷也。 問。斷_二分別煩惱所知障_一。無_レ濫易_レ知。 斷_二俱生二障_一。有_レ濫難_レ知。如何忽可_レ知_レ之耶。 答。作_レ圖 可_レ知也。 【一段構成】 俱生煩惱障┬前六識俱┬現行─地前漸伏。初地以上頓伏。       │    ├種子─金剛無間道斷。       │    └習氣─地地漸斷。┬無間道永斷《割書:不正義》       │             └解脱道永斷《割書:正 義》       └第七識俱┬現行─初地以上漸伏。第七地永伏。            ├種子─金剛無間道頓斷。            └習氣┬無間道斷。《割書:不正義》               └解脱道斷。《割書:正 義》 【二段構成】 【上段】   裏書曰。 同於下習地地除_二 一分_一        同於下種金剛斷 【下段】      二 然故意力有_二猶起_一而不爲失。八地        以上永不_二現行_一。 【左頁】 【枠外左上】 四四九【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六本 【枠外左横下】 二一三 【二段構成】 【上段】      於_二煩惱障中_一。不_レ分_二別識相應_一《割書:可悉之》。        三 習地地除。 【下段】            四 種金剛斷。         一 地前漸伏。初地以上能頓伏盡《割書:已上》。 【一段構成】 俱生所知障┬前六識俱┬現行─地前漸伏。八地永伏。       │    ├種子─地地漸斷。金剛永斷。       │    └習氣─地地漸斷。┬無間道永斷《割書:不正義》       │             └解脱道永斷《割書:正 義》       └第七識俱┬現行─地地或伏或起。金剛加行道永伏。            ├種子─金剛無間道頓斷。            └習氣┬無間道斷。《割書:不正義》               └解脱道斷。《割書:正 義》   裏書曰。四∨金剛喩定起時。種習俱斷。       三 七識行金剛喩定加行道伏。     於_二現行_一者。章有_二惣別句_一《割書:惣句云。俱生現行地前漸|伏乃至十地方永伏盡云云。》       二∨種習皆地地斷。   分別煩惱障 俱生煩惱障。   章次第。   分別所知障俱生所知障       一 若別說者。前之六識八地伏盡《割書:已上》 唯識義卷第六《割書:本 終》 【右頁】 【枠外右上】 四五〇【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六末 【枠外右横下】 二一四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唯識義卷第六《割書:末》 釋眞興撰 問。斷_二 二障種_一漸頓云何。 答。論曰。答曰。第七識俱煩惱 障種。三乘將得_二無學果_一時。一刹那中。三界頓斷。所知障 種。將_レ成_レ佛時。一刹那中。一切頓斷。任運内起無_二麤細_一故。 餘六識俱煩惱障種。見所斷者。三乘見位眞見道中。一切 頓斷。修所斷者。隨_二其所應_一。一類二乘 ̄ハ 三界九地 ̄ノヲ 一一 漸次九品 ̄トシテ 別斷。《割書:次第|得果》一類二乘 ̄ハ 三界九地合爲_二 一聚九 品_一別斷。《割書:超中|二果》菩薩 ̄ハ 要 ̄ス 起_二金剛喩定_一。一刹那中三界 ̄ノヲ 頓 斷。所知障種。初地初心頓斷_二 一切見所斷者_一。修所斷者。後 於_二 十地修道位中_一。漸次而斷。乃至正起_二金剛喩定_一。一刹 那中方皆斷盡。通緣_二内外麤細境_一生《割書:スルヲ以》。品類差別 ̄ニシテ 有_二衆多_一故《割書:云云》。《割書:可_レ見_二疏文_一。|廣故略_レ之。》 問。二乘斷惑。加行等四 道 ̄ヲハ 或惣 ̄ニシ 或別 ̄ニシ 菩薩斷惑如何。 答論云。菩薩 ̄ハ 利 根《割書:ナルヲ以》漸斷_レ障位非_三要別起_二 ̄スルモノニシモ 無間 ̄ト 解脱_一。刹那刹 那能斷證故。加行等四。刹那刹那前後相望。皆容_二具有_一 【下段】 《割書:云云》。《割書:可_レ得_レ意。疏文|委曲可_レ見_レ之。》 問。論少乘難云。無間道時已無_二惑種_一。 何用復起_二 ̄コト 解脱道_一爲《割書:云云》。如何通_レ之。 答。有_二 二義_一。一 云。斷_レ惑證_レ滅。期心別故《割書:云云》。意曰。無間道斷_レ惑。解脱道 證_レ滅。加行期心別故《割書:爲言》。《割書:不正|義》二曰。爲_レ捨_二彼品麤重性_一 故。無間道時雖_レ無_二惑種_一。而未_レ捨_二彼無堪任性_一。爲_レ捨_レ此 故起_二解脱道_一。及證_二此品擇滅無爲_一《割書:云云》。 疏曰。卽無堪 任與_二無間道_一俱滅。證_二無爲_一得與_二解脱道_一俱生。故解脱道 雖_レ不_レ違_二惑得_一。而亦有_レ用《割書:云云》。《割書:是正|義》 問。疏云。問。彼十地 中。斷_二煩惱障麤重_一。旣不_レ斷_二種子_一。起_二無間道_一時。復不_レ斷_二麤重_一。無間道起。何所斷 ̄カアル 耶。若無現道中。有_下 斷_二煩惱 種_一用_上。於_二解脱道位_一。可_レ說_レ除_二-麤重_一。無間道中。旣無_二所斷_一。 如何說_二麤重 ̄ヲ 解脱道 ̄ニシテ 治_一《割書:云云》如何。 答。次云。答。修道 十地中。斷_二煩惱麤重_一者。非_下 離_二所知障_一外別起_中 無間等治_上。 然煩惱麤重障。無始以來。與_二所知障_一俱。所知障爲_レ本。由_二 無間道本障斷_一故。其末煩惱障麤重。與_二所知障麤重_一。解 脱道中 ̄ニシテ 捨。故無_二此過_一。由_下 此煩惱麤重非_レ能_二受生_一但 障_中 於地_上。所以與_二所知障_一俱斷。而不_レ留_レ之。故無_二斯咎_一。 【左頁】 【枠外左上】 四五一【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六末 【枠外左横下】 二一五 【二段構成】 【上段】 《割書:云云》。《割書:已上二|障了。》 章曰。菩薩地說。煩惱 ̄ト 所知障 ̄ト 皆有_二 三住所斷_一《割書:云云》。 問。 此文意何。 答。是引_二瑜伽四十八文_一。明_レ斷_二 三麤重_一也。正 文云。又由_三如_レ是所說十二諸菩薩住經_二 三無數大功時 量_一。能斷_二 一切煩惱障品所_レ有麤重_一。及斷_二 一切所知障品 所_レ有麤重_一。於_二 三住中_一。當_レ知能斷_二煩惱障品所_レ有麤重_一 《割書:云云》。十三住中。除_二最後如來住_一。故云_二 十二_一也。餘文易_レ知 之。 章曰。一極喜住。一切惡趣諸煩惱品及所知障在_レ彼麤重。 皆悉永斷。能令_三 一切中上煩惱皆不_二現行_一。最初證_二-得二 空眞智_一《割書:云云》。是明_二第一能斷住及所斷彼麤重體_一也。一切 惡趣諸煩惱者。三界分別煩惱現行。種子。習氣也。中上煩 惱者。卽第七識相應俱生煩惱上中品現行也。下品現行 極微細故。不_レ違_レ道故不_レ所_レ伏。七地以前。以_二故意力_一起者 是也。所知障者。亦分別現行。種子。習氣也。二空者。生空 法空也。 問。論文唯約_二所知障_一。說_二在_レ皮麤重等_一。不_レ關_二煩 惱障_一。而何章家奄含說耶。 答。四十八文。然 ̄ナリ。但七十三 【下段】 文約_二煩惱障_一。說_二在_レ皮麤重等_一。故章家得_二兩處文意_一。一處 合說也。《割書:兩處文。次下|可_二引記_一レ 之》 問。二障分別現行。旣旣資糧位漸伏。 加行位頓伏。而何云_二初地亦伏_一レ 之耶。 答。其約_二已伏_一。爲_レ 表_二智功能_一云_レ爾也。《割書:考【四角で囲む】問斷二障種已下一千|〇九字一本在第六本卷末》 章曰。二無功用無相住。一切能障_二無生法忍_一諸煩惱品及 所知障 ̄トノ 在_レ膚麤重。皆悉永斷。一切煩惱皆不_二現行_一。最初 任運得_二無生忍_一《割書:云云》。是明_二第二能斷位及所斷膚麤重體_一 也。無功用等者。卽第八地也。諸煩惱品者。前六識俱生煩 惱習氣也。一切煩惱皆不現行者。七識俱生煩惱下品現 行也。所知障者。前六識俱生現行。種子。習氣也。無生忍 者。智名也。《割書:膚麤重之言。通_二 二|障_一。准_レ前可_レ知之。》 章曰。三最上成滿菩薩住。一切煩惱習氣隨眠及所知障。 在_レ骨麤重。皆悉永斷。入_二如來住_一《割書:云云》。是明_二第三能斷位 及骨麤重體_一也。最上成滿者。第十地也。煩惱習氣隨眠 者。七識俱生煩惱習氣種子也。所知障者。前六識種子 ̄ト 習氣 ̄ト。第七識現行 ̄ト 種子 ̄ト 習氣 ̄ト 也。如來住者佛果位也。 《割書:骨麤重之言。通_二 二|障_一。准_レ前知_レ之。》 問。已上文。章家取_レ意引也。正文如何。 【右頁】 【枠外右上】 四五二【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六末 【枠外右横下】 二一六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答。文云。於_二 三住中_一。當_レ知能斷_二煩惱障品所_レ有麤重_一。謂 於_二極歡喜住中_一。一切惡起諸煩惱品所_レ有麤重。皆悉永斷。 一切上中諸煩惱品。皆不_二現行_一。於_二無加行無功用無相 住中_一。一切能障_二 一向清淨無生法忍_一諸煩惱品所_レ有麤 重。皆悉永斷。一切煩惱皆不_二現前_一。於_二最上成滿菩薩 住中_一。當_レ知一切煩惱習氣隨眠障礙。皆悉永斷入_二如來 住_一。當_レ知。一切所知障品所_レ有麤重。亦有_二 三種_一 一者在_レ 皮麤重。二者在_レ膚麤重。三者在_レ骨麤重。當_レ知。此中在_レ 皮麤重。極歡喜住皆悉已斷。在_レ膚麤重。無加行無功用 無相住皆悉已斷。在_レ骨麤重。如來住中皆悉已斷。得_二 一 切障《割書:ニ於テ》極清淨智_一。於_二 三住中_一。煩惱所知二障永斷。所餘 諸住。如_二其次第_一修斷資糧《割書:云云》。七十三曰。何等名爲_二 三 種麤重_一。一惡趣不樂品在_レ皮麤重。由_レ斷_レ彼故。不_レ往_二惡 趣_一。修_二方便_一時。不_下 爲_二不樂_一之所_中 間雜_上。二煩惱障品在_レ肉 麤重。由_レ斷_レ彼故。一切種極微細煩惱。亦不_二現行_一。然未_三永 害_二 一切隨眠_一。三所知障品在_レ心麤重。由_レ斷_レ彼故。永害_二 一 切所_レ有隨眠_一。遍_二於一切所知境界_一。無_二障礙_一智自在而轉 【下段】 《割書:云云》。 問。兩處文異。如何會_レ之。 答。燈會云。又四十八於_二 所知障_一立_二皮膚骨三麤重名_一。於_二煩惱障_一。但標_二惣名_一理實 皮骨心等三名。倶通_二 二障_一。故瑜伽七十三惣別互顯。第一 麤重惣含_二 二障_一。不_三別說_二是煩惱所知_一。第二屬_二煩惱_一。第三 屬_二所知_一。故彼論云。一惡趣不樂品在_レ皮麤重。二煩惱障 品在_レ肉麤重。三所知障品在_レ心麤重。解深密經三俱惣說。 故彼經云。此諸隨眠幾種麤重 ̄ヲ 斷 ̄シテカ 所_二顯示_一。但由_二 二 種_一。謂由_二在_レ皮麤重斷_一故。顯_二彼初二_一。復由_二在_レ膚麤重斷_一 故。顯_二彼第三_一。若在_二於骨_一麤重斷故。我說_三永斷_二 一切隨 眠_一《割書:云云》。問。 何故三麤重名_二皮膚骨_一。 答。以_レ喩顯也。謂見 道所斷障易_レ斷。如_二在_レ皮病易_一レ 療。第八地所斷障稍難_レ斷。 如_二在_レ膚病頗難_一レ 療。第十地障極難_レ斷。如_二在_レ骨病極難_一レ 療《割書:爲言》。《割書:玄基記引_二遠法師說_一釋_レ|之。不_レ可_二依憑_一之。》然標_二麤重名_一。三處頗異。四 十八云_二皮膚實_一。七十三云_二皮肉心_一。深密經云_二皮膚骨_一。文 雖_レ有_レ異。義理無_レ別也。 問。且就_二 四十八文_一。第三云_レ實 之意何。 答。遁倫師曰。在_レ實者。多就_二樹木_一。木心貞 固《割書:ナルヲ以》名_レ實。舊云_二皮膚骨_一。亦皮肉心《割書:ト云》。佛地此三種名 ̄ハ 【左頁】 【枠外左上】 四□【□:五】三【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六末 【枠外左横下】 二一七 【二段構成】 【上段】 通_二情非情法_一爲_レ喩《割書:云云》。 問。十地中皆斷_レ障。何故偏擧_二 三住_一耶。 答。論曰。雖_二於修道十地位中皆不_一レ 斷_二-滅煩惱 障種_一。而彼麤重亦漸斷滅。由_レ此故說_三 二障麤重一一皆有_二 三住斷義_一。雖_三諸住中皆斷_二麤重_一。而三位顯 ̄ナリ。是故偏說 《割書:云云》。問。其而三位顯等意何。答。有_二 七故_一故說_二 三位_一爲_レ 顯也。故疏曰。三劫分齊成滿位故。無漏觀心初起 ̄ト 無間 ̄ト 圓滿 ̄ト 別故。現起二障 ̄ノ 多分 ̄ト 少分 ̄ト 全分 ̄ト 無故。一切煩惱 分別 ̄ト 俱生 ̄トヲ 永害不_レ行。畢竟離故。無生法忍 ̄ニヲイテ 少淨 ̄ト 多淨極淨別 ̄ルカ 故。初捨_二異生 ̄ト 分段 ̄ト 變易_一。有_二差別_一故。於_二 無漏心_一。未_レ得_二有相 ̄ト 無相 ̄ト 滿 ̄ト_一故《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如何。 答。言_二 三劫分齊等_一者。第一極喜住。 依_二初僧祇滿所_レ顯之位_一故。第二無功用住。依_二第二僧祇 滿所_レ顯之位_一故。第三成滿菩薩住。依_二第三僧祇滿位_一故。 《割書:爲言》。《割書:初二住約_二已滿_一云_レ滿。第|三住約_二正滿_一云_レ滿也。》無漏觀心等者。初地是無漏心 最初現起位故。第八地是無漏心無_二間斷_一位故。第十地 是無漏心圓滿位故《割書:爲言》。現起二障等。初地無_二分別二障 現行_一。故云_二多分_一。第八地無_二俱生煩惱障現行_一故云_二少分_一。 【下段】 《割書:二障中一分|故云_二少分_一。》第十地滿心無_二俱生所知障現行_一故。云_二全分 無_一也。《割書:或本云_二全無漏_一無_二分字_一。太抄正_レ文云_二全分無故_一。又邑記云。|無字通_二上二處_一。此疏本中賸_二 一漏字_一云云。 賸者餘也。然釋_二》 《割書:此文_一。□【□:諸?】記不同。皆有_二得失_一。不_レ如_二今釋_一。 問。所知障現行。亦可_レ|云_二少分_一。而何云_二全分_一。 答。理實少分。然二障都盡處故。云_二全分_一。》 《割書:談_二已斷正斷_一。|合云_二全分_一。》 一切煩惱等者。初地入心。分別煩惱絶故云_二 永害_一。第八地。俱生煩惱不_レ現故云_二不行_一。第十地滿心。俱 生煩惱種子 ̄ト 習氣。畢竟斷了故云_二畢竟離_一《割書:爲言》。無生法忍 等者。凡無生忍有_二 三種_一。一本性無生忍。《割書:緣_二所|執_一得。》二自然 無生忍。《割書:緣_二依|他_一得。》三惑苦無生忍。《割書:緣_二圓|成_一得。》初地始得_二本性無性 忍_一。故云_二少淨_一。第八地始得_二自然 ̄ト 惑苦 ̄ト 二無生忍_一。故 云_二多淨_一。第十地 ̄ニハ 圓滿。故云_二極淨_一也《割書:爲言》。初捨異生等 者。初地捨_二異生性_一。第八地捨_二分段死_一。第十地滿心捨_二變 易死_一故《割書:爲言》。於無漏心等者。初地是未_レ得_二無漏心_一。加 行滿位之後所_レ顯。第八地。是有相觀已滿位之後所_レ顯。 第十地滿心。是無相觀圓滿位故《割書:爲言》。《割書:滿字已滿通_二上二處_一。上|二約_二已滿_一云_レ滿。第三》 《割書:約_二正|滿_一也。》 問。第七地無相觀相續。而何云_二第八地有相已 滿所_一レ 顯耶。 第七地無相觀相續者。約_二多分_一說。《割書:如_二上|說_一之》 問。若云_二皮麤重 ̄ヲ 極喜住 ̄ニシテ 斷_一者。何要集云。三麤重 【右頁】 【枠外右上】 四五四【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六末 【枠外右横下】 二一八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者。一云。從_レ初至_二 七地_一斷_二皮麤重_一《割書:云云》。 答。燈破云。諸 論無_レ文。三種麤重 ̄ヲハ 瑜伽四十八。七十三。解深密經第 四。皆說_二 三住斷_一故。然四十八別說_二 二障各三住斷_一。斷_二 ̄コトハ 煩惱障初後麤重_一。通_二其現種幷及麤重_一。中間麤重。但斷_二 現行及其習氣_一。若斷_二所知障_一。俱通_二現種幷及習氣_一《割書:云云》。 《割書:以_二此文_一可_レ知_二|三麤重_一也。》 問。且約_二煩惱障_一。分別現行 ̄ヲハ 於_二地前 位_一伏盡。俱生現行 ̄ヲハ 七地伏盡。而何云_下 初後麤重通_二現 行_一斷_上 耶。 答。是皆約_二已伏_一說也。非_レ謂_二正斷_一不_レ爾甚難 也。 問。就_二 四十八文_一。何故云_下 煩惱障於_二成滿菩薩住_一 斷。所知障於_二如來住_一斷_上。 答。燈會云。然四十八斷_二煩 惱_一中。據_二正斷_一說。斷_二所知_一中。據_二已斷_一說。二障互顯 ̄セリ。 理實相似 ̄セリ。又所知障爲_レ異_二 二乘_一故。約_レ顯說《割書:云云》。 祕 曰。問。若約_二已斷_一。煩惱亦應_レ言_二如來住_一。若依【_二:脱落?】正斷_一。所 知亦合_レ在_二金剛心_一。何故不同。 答。大論 ̄ハ 二障 ̄ヲ 據_二影 略說_一。說_下 彼二障。一在_二金剛_一。一如來地_上。亦不_二相違_一《割書:云云》。 《割書:伽抄亦如_レ此也。邑|記文劣故不_レ取_レ之。》 問。皮麤重分別二障 ̄ナリト 者。何無相論 云。第二執識。通_二皮肉煩惱_一。見修所斷《割書:云云》。第二執識者。 【下段】 第七識 ̄ナリ。何分別障相應耶。 答。斷障章會云。然彼文 錯。不_レ可_二依用_一《割書:云云》。 問。三麤重攝_二 一切二障_一盡耶。如 何。 答。不_レ攝。十地所斷皆雖_レ名_二麤重_一。然擧_二 三住所 斷_一。名_二 三麤重_一。非_レ謂_下 攝_二 一切障_一惣名_中 三麤重_上 也。 問。 若爾三麤重有_乙 不_下 攝_二 一切障_一盡_上 失_甲。 答。曰_レ ̄ンニ 不_レ攝何 必有_レ失耶。斷_二第一麤重_一。後顯_二害伴 ̄ト 羸劣 ̄トノ 二隨眠之 位_一。斷_二第二麤重_一。後顯_二微細隨眠之位_一。何名_二膚骨麤重_一 耶。 問。若言_三 三住斷_二 三麤重_一者。何仁王經曰。前三地 斷_二 三界色煩惱_一。四五六地斷_二 三界心煩惱_一。七八九地斷_二 三界色習氣煩惱_一。十地佛地斷_二 三界心習煩惱_一《割書:云云》。答。 斷障章會云。色麤心細。生_レ惑亦然。爲_レ別_二 五忍階降差 別_一。說_レ斷_二煩惱_一。非_二別有_一レ 類。亦不_二相違_一《割書:云云》。 問。言_二麤 重_一何義耶。 答。麤重不同略有_二 五種_一。一者二障種子名_二 麤重_一。二者二障所_レ引所餘習氣無堪忍性。名_二麤重_一。三者 二障現行名_二麤重_一。四者諸有漏種名_二麤重_一。五者一切有 漏種及現行名_二麤重_一。謂以_二漏 ̄ト 執 ̄ト 性 ̄トノ 性沈隱_一故。《割書:第一》 以_二微隱_一故。性難_レ斷故。《割書:第二》違_二細輕_一故。《割書:第三》漏所_レ隨故。 【左頁】 【枠外左上】 四五五【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六末 【枠外左横下】 二一九 【二段構成】 【上段】 《割書:第四》漏相應故。《割書:第五》如_二其次第_一可_レ配_二 五種_一。今二障現行 名_二麤重_一者。違_二細輕_一故。種子名_二麤重_一者。以_二漏自性是沈 隱_一故。習氣名_二麤重_一者。以_二微隱難_一レ 斷故。《割書:具如_二別抄幷|燈說_一レ 之。》已上 三麤重了。 章曰。解深密經說_レ有_二 三隨眠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 是先惣標_レ有_二 三隨眠_一也。 問。先其經正文如何。 答。第 四卷曰。觀自在菩薩。復白_レ佛言。世尊。此諸地中煩惱隨 眠。可_レ有_二幾種_一。佛告_二觀自在菩薩_一曰。善男子略有_二 三種_一。 一者害伴隨眠。謂於_二前五地_一何以故。善男子。諸不俱生 現行煩惱。是俱生煩惱現行助伴。彼於_二爾時_一永無_二復有_一。 是故說名_二害伴隨眠_一。二者羸劣隨眠。謂於_二第六第七地 中_一。微細現行。若修所_レ伏不_二現行_一故。三微細隨眠。謂於_二第 八地已上_一。從_レ此已去。一切煩惱不_二復現行_一。唯有_三所知 障爲_二 ̄ルノミ 依止_一故。觀自在菩薩復白_レ佛言。世尊。此諸隨 眠。幾種麤重 ̄ヲ 斷 ̄シテカ 所_二顯示_一。佛告_二觀自在菩薩_一曰。善 男子。但由_二 二種_一。謂由_二在_レ皮麤重 ̄ヲ 斷_一故。顯_二彼初二_一。復 由_二在_レ膚麤重 ̄ヲ 斷_一故。顯_二彼第三_一。若在_二於骨_一麤重斷 ̄スルヲハ 【下段】 者。我說。永離_二 一切隨眠_一。住_二-在佛地_一《割書:云云》。《割書:章文。頗略故。|先記_レ 之。》 章曰。一害伴隨眠。謂前五地諸不俱生煩惱。是俱生煩 惱現行助伴。彼於_二爾時_一。永無_二復有_一。此意說言。第六識 俱身見等攝 ̄ルヲ 說名_二俱生_一。所餘煩惱名_二非俱生_一。然體稍 麤因_レ彼而起。由_二彼斷_一故。此亦隨無。故名_二害伴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第一明_二害伴隨眠體幷斷位_一也。此 中有_レ二。初引_二經文_一。次此意等下 ̄ハ 章家釋也。 問。先害 伴隨眠體如何。 答。第六識相應俱生煩惱所知二障現 行也。 問。何以知_レ爾。 答。燈曰。害伴 ̄ト 羸劣 ̄トハ 雖_下 前 第九正斷_二所知_一名_中 二隨眠_上。煩惱隨復 ̄ニモ 亦得_二此名_一《割書:云云》。 《割書:西明有_二 三釋_一。一云。此三種皆所知障。一云。初二煩惱障。第三所知|障。一云。此三皆煩惱障云云。又有_二餘師釋_一。悉不_レ可_二依用_一也。》 問。具云_二謂前五地_一意何。 答。是明_二害伴隨眠所在幷斷 位_一也。 問。害伴之名。是第四地所_レ害身見等類故所_レ得。 而何第四以前有_二害伴隨眠_一乎。又第五地是斷_二害伴_一之 處。何云_二所在地_一乎。 答。正得_二害伴名_一。是第五地所斷 貪等。然四地以前 ̄ニモ 有_下 我見不_二俱生_一貪等_上。皆名_二我見伴 類_一。唯第五地所_レ斷助伴一類 ̄ヲノミ。別得_レ名_二害伴_一。又加_二第 【右頁】 【枠外右上】 四五六【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六末 【枠外右横下】 二二〇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五地_一。非_三是明_二所在_一表_二斷位_一也。含_三所在與_二斷位_一。惣說_二 前五地_一也。 問。若爾四地以前所_レ斷不俱生貪等。亦 名_二 ̄ヤ 害伴_一。若爾何早有_レ斷_二害伴隨眠_一耶。若云_レ非_二害伴_一 者。旣是不俱生。如何可_レ名耶。又第五地是加_二斷位_一者。 何智周云_下 地内有_二入住出三心_一今言_二 五地害伴除_一者。據_二 住出心_一說。所以五地得_上レ 有_二害伴_一《割書:云云》。 答。四地以前我 見 ̄ト 伴類不俱生貪嗔等。其類非一。皆名_二我見助伴_一。此多 類中。四地以前所_レ斷不_レ名_二害伴_一。只名_二我見伴類_一。但四 地以前 ̄ノ 不_レ所_レ斷。留至_二第五地_一。所_レ斷獨名_二害伴_一。故有_二差 別_一。又智周記文頗以難_レ信。害伴隨眠若障_二第五地_一。何入 心時不_レ斷_レ之乎。若不_レ障_二入心_一。至_二住出心_一斷_レ ̄コト 之。更 有_二何用_一乎。況斷_レ惑。是入心之時事也。何至_二住出_一乎。故 知。加_二第五地_一。是表_二能斷處_一也。不_レ爾甚難也。   又可_レ云。准_二羸劣_一者。害伴隨眠。於□【□:_二脱落?】第五地_一亦可_二現 行_一入見之時。卽能伏除故。云_二無有_一。不_レ同_二障_レ地之 惑_一。此義順_レ經也。《割書:以上裏書》。 問。章釋云_二此意說言等_一之意何。 答。是釋_二經文_一也。 【下段】 經云_二諸不俱生煩惱。是俱生煩惱現行助伴等_一者。其俱 生者。非_二分別俱生之俱生_一。是第六識相應 ̄スル 身見 ̄ト 俱起。 故名_二俱生_一。不_二身見俱起_一。名_二不俱生_一《割書:爲言》。故燈云。此言_二 俱生_一者。非_下 對_二分別_一任運起名爲_中 俱生_上。意云。第六識中。 與_二身見_一俱起貪瞋癡。名爲_二俱生_一。獨起貪等。不_下 與_二我見_一 俱_上 故。名_二不俱生_一。此 ̄ノ 不俱生。由_二我見俱等《割書:貪瞋|癡等》勢力_一所_レ 引。是彼前伴。彼亦是伴。由_三 四地中作_二菩提分_一。說_二障勝 者_一。於_二此中_一斷_二所依所知_一。能依不_レ起《割書:云云》。《割書:能依者|煩惱也。》演曰。側 師云。不俱生者。分別起。俱生者。任運起。至_二初地_一時。斷_二 見惑_一故。俱生見等不_二復現行_一。故名_二害伴_一。《割書:已上西明義。|不正也。》基意 說者。俱生者。身見俱生貪等。不俱生者。俱生勢力所_レ引 煩惱。於_二第四地_一。身見不_レ起故。俱生起亦無。此故至_二於第 五地_一。不俱生 ̄テ 不_レ生《割書:云云》。 問。云_二然體稍麤等_一之意何。 答。我見幷與_レ彼俱生貪等。迷理惑故是細也。我見不_二 俱生_一貪等。是迷事惑故麤也。因彼而起等者。此不俱生 貪等。因_二彼我見等_一所_二引生_一《割書:爲言》。由彼斷故等者。釋_二彼於 爾時永無復有_一也。於_二前第四地_一。斷_二彼我見等_一故。於_二第 【左頁】 【枠外左上】 四五七【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六末 【枠外左横下】 二二一 【二段構成】 【上段】 五地_一斷_二此不俱生貪等_一。故名_レ斷_二害伴_一也《割書:爲言》。 問。燈曰。 問。何故不_下 於_二初二三地_一斷_中 害伴乃至微細等_上《割書:云云》。如何 答耶。 答。次云。答。若不_レ斷_二身見_一。害伴不_レ斷。及不_レ ̄トキニハ 斷_二羸劣_一。微細不_レ斷。故於_二 五七八等_一斷別《割書:云云》。 問。若 云_下 於_二初地等_一不_上レ 斷_二害伴_一者。何泰法師云_下 初地中立_二害 伴_一。謂修所斷惑與_二見所斷惑_一爲_レ伴故。故初地斷_二見所斷 伴_一。故修所斷惑名爲_中 害伴_上《割書:云云》。旣有_三修惑名_二害伴_一。於_二初 地住心以後修道位_一可_レ所_レ斷。而何云_レ不_レ斷耶。 答。是 師義專無_二所據_一。不_レ可_レ爲_レ難也。 問。若爾何最勝疏云_下 據_二能伏_一初地則顯。猶故意起。今依_二永伏_一故意不_中 能令_上レ 起 《割書:云云》。 答。其約_二俱生煩惱_一。作_レ問答 ̄スル 詞 ̄ナリ。非_レ謂_下 害伴隨 眠於_二初地_一斷_上 故。不_二相違_一也。《割書:此問答文。具如_二上初地|以上能頓伏盡云處記了_一。》 問。 經文云_二是俱生煩惱現行_一者。唯識論所_レ說第四地所斷 障。若同若別耶。 答。亦同亦別。謂經文偏擧_二煩惱名_一。 論中偏擧_二所知障_一。故是別也。以_レ義論_レ之。經中略_二所知 障_一。理必可_レ有。論中所知障。擧_下 與_二煩惱_一同體之障_上 也。故 是同也。 問。何以知_レ爾。 答。論曰。四云_二細煩惱現行障_一。 【下段】 謂所知障中。俱生一分第六識 ̄ト 俱 ̄ナル 身見等攝。《割書:等_二取我所。|邊見。我慢。》 《割書:我愛及定愛。|法愛_一也。》最下品故。《割書:分別身見爲_レ上。|獨頭貪等爲_レ中。》不_二作意_一緣故。《割書:任運|生也。》 遠隨現行故。《割書:無始來隨_二|逐於身_一故。》說名_二微細_一。彼障_二四地菩提分法_一。 入_二 四地_一時。便能永斷。《割書:由_下 有_二身見等_一俱愛_上。迷執_レ身故。不_レ得_下| 觀_レ身爲_二不淨_一。觀_レ法爲_中 無我等_上。故障_二菩》 《割書:提分_一。卽|通障也。》彼昔 ̄ヨリ 多與_二第六識中任運而生執_レ我見等_一。同體 起故。說_二煩惱名_一。今四地中旣得_二無漏菩提分法_一。彼便永 滅 ̄シヌ。此我見等亦永不_レ行《割書:云云》。言_二彼昔_一以下文。疏釋云。 亦顯_三以上所知障立_二煩惱名_一。雖_レ有_二別頭生者_一。皆多分與_二 煩惱_一。同一體而俱起故。立_二煩惱之名_一。由_二所知障斷_一故。 煩惱之末亦永不_レ行。從_二煩惱名_一故說爲_レ斷《割書:云云》。以_二此等 文_一。可_レ會_二-釋經論_一也。 問。論云_下 若證_二 二空_一彼障隨斷_上。就_レ 之若由_二執滅_一障 ̄モ 隨斷 ̄ストイハ 者。一切皆執。五地云何方 除_二害伴_一。可_二我執俱四地斷_一故。又一切障皆從_レ執生。何 故六七地等所斷。不_レ名_二害伴_一。名_二羸劣等_一耶。 答。是樞 要依_二安惠意_一。難_下 由_二我法執_一 二障具生之論文_上。有_二 三難_一 中。第二第三難也。答_レ之亦有_二 三解_一。第三解云。第六識 執 ̄ニヲイテ 有_二 三位斷_一。一俱生。二隣近引生。三勢力疎遠。俱 【右頁】 【枠外右上】 四五八【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六末 【枠外右横下】 二二二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起者。四地 ̄ニシテ 執 ̄ト 俱 ̄ニ 斷 ̄ス。隣近引生者。名_二害伴_一。疎遠 勢生者。名_二羸劣等_一。故障與_レ執斷有_二前後_一《割書:云云》。《割書:初二解無用|故略_レ之。》 言_レ等者等_二-取微細隨眠_一也。 章曰。二羸劣隨眠。謂第六七地 ̄ニ 微細現行 ̄スルナリ。若修所_レ 伏不_二現行_一故。非_二俱生身見斷 ̄スルトキニハ 此亦隨滅_一。稍難_レ斷 故《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第二明_二羸劣隨眠體及 斷位_一也。文中有_レ二。初引_二經文_一。次非倶生等下 ̄ハ 章家釋 也。 問。先羸劣隨眠體如何。 答。是亦第六相應俱生 煩惱 ̄ト 所知障 ̄トノ 現行也。《割書:准_二上所_レ引證|文_一可_レ知。》 問。何故是名_二羸 劣_一。 答。對_二前第五地所斷害伴隨眠_一。此第六七地現行 障。稍微細故。名_二羸劣_一也。 問。若爾此障第六七地一 向現行 ̄スルカ。爲當如何。 答。章旣云_二若修所伏不現行 故_一。故知。若不_レ起_二伏道_一時。微細現行。若起_二伏道_一時。卽 不_二現行_一。然義演有_二 二釋_一。一云。六七地中。微細現行。若 至_二 八地_一。修所_レ伏故。不_二復現行_一。二云。六七地中亦不_二現 行_一。修所_レ伏故《割書:云云》。善珠。引_二此二釋_一也。今案。後釋爲_レ勝。 順_二章文_一故也。 問。云_二非俱生身見斷等_一之文意何。 【下段】 答。是章家釋也。卽明_レ異_二前害伴隨眠_一也。 問。不俱生 貪等。皆名_二害伴_一。於_二第五地_一可_二斷盡_一。何故不_レ爾。 答。 約_二第六俱生我見所_レ引貪等_一。凡有_二 三類_一。謂我見同時俱 起名_二倶時 ̄ニ 生_一。於_二第四地_一。與_二我見_一俱斷_レ之。約_下 不_二我見 俱起_一貪等_上。更有_二 二類_一。謂一隣近引生名_二害伴_一。於_二第五 地_一斷_レ之。二勢疎遠生。此亦有_二 二類_一。稍微細名_二羸劣隨 眠_一。第六七地有時現行。有時伏_レ之。微微細細名_二微細隨 眠_一。第八地伏_レ之。《割書:然不_レ同_二第七相應微細隨眠_一。|不_レ伏_レ彼故。至_レ下可_レ知之。》 問。何故害伴 隨眠。第五地能斷。羸劣隨眠。六七 二地有_レ現有_レ伏。 答。害伴麤故易_レ斷。故五地能_レ斷之。羸劣是細。稍難_レ斷 故。第五地中不_レ能_レ斷。六七二地中。任運現行。起_二伏道_一 時伏_レ之也。 章曰。不_レ違_二楞伽俱生身見斷故貪卽不_一レ 生。彼約_三 二乘斷_二 煩惱_一說。不_下 依_二菩薩所知障無故煩惱不_一レ 生說_上。或依_二 二隨 眠究竟斷位_一。彼經此論亦不_二相違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章家會_二相違_一也。違難云。若云_下 雖_二身見第四地斷_一。 不俱生羸劣隨眠。六七地中猶行_上 者。何楞伽經云_二俱生 【左頁】 【枠外左上】 四五九【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六末 【枠外左横下】 二二三 【二段構成】 【上段】 身見斷故貪卽不_一レ 生耶。今會_二此相違_一。作_二 二釋_一也。 問。先 楞伽經正文如何。 答。四卷楞伽經第二云。大惠身見有_二 二 種_一。謂俱生及妄想《割書:乃至》大惠俱生者。須陀洹身見。自他身等 四陰無_二色相_一故。色生 ̄トハ 造及所造 ̄トノ 故。展轉相 ̄ト 因相 ̄トノ 故。大種及色不_レ集故。須陀洹觀_二 ̄トキニ 有無 ̄トノ 品不_一レ 現。身 見則斷。如_レ是身見斷。貪則不_レ生。是名_二身見相_一。大惠疑 相者。謂得_レ法善見_レ相故。及先三種身見 ̄ニヲイテ 妄想斷故。 疑法不_レ生《割書:云云》。《割書:章家正引_二此文_一。十卷經第二|亦有_二此文_一。頗廣故不記_レ之。》 問。先此經所說 二種身見體如何。 答。二執章曰。楞伽第二卷曰。大惠 身見有_二 二種_一。謂俱生及妄想。俱生身見斷 ̄ヌレハ 貪則不_レ生。 二種身見中。妄想身見斷 ̄レハ 疑則不_レ生。俱生者。卽第七識 俱及第六識中任運起者 ̄トナリ。妄想者。卽第六識中分別起 者《割書:云云》。 問。且章初釋意何。 答。楞伽經意。約_二 二乘斷 惑_一。謂二乘人斷_二 一地九品惑_一。若斷_二第九品我見_一時。餘貪 等卽不_レ生。約_二此義_一說_二貪等卽不生_一。非_レ說_下 菩薩斷_二我見_一 故貪等煩惱不_上レ 生。故不_二相違_一《割書:爲言》。 問。且其二乘者。何 人耶。 答。經文云_二須陀洹_一。可_下 得_二此文意_一會釋_上 也。謂須 【下段】 陀洹身見者。擧_下 具_二身見_一之身_上 也。身見斷故。貪卽不生者。 須陀洹人。次後次第得_二不還_一時。斷_二欲界第九品身見_一。卽 餘貪等不_レ生《割書:爲言》。初果位人未_レ斷_二俱生惑_一。一來分斷。不還 全斷。今約_二初果以後不還所斷_一。云_二身見斷故等_一也。非_レ 謂_三初果位旣斷_二我見_一也。 問。何以知_レ爾。 答。十卷經第 四云。大惠。何者須陀洹俱生身見。所_レ謂自身他身。俱見_下 彼二四陰無色色陰生時。依_二於四大及四塵等_一。彼此因緣 和合 ̄シテ 生 ̄スル 色_上。而須陀洹知己能離_二有無邪見_一。《割書:明_二分別|惑斷_一也》不_レ 斷_二身見_一。是故有_二貪心_一。《割書:明_レ未_レ斷_二俱|生惑_一也。》大惠。是名_二須陀洹身 見之相_一《割書:云云》。旣云_レ不_レ斷_二身見_一。明知。初果位未_レ斷_二身見_一 也。然古釋經曰。須陀洹觀_二有無品不_一レ 現。身見則斷《割書:云云》。 此文極隱。義旨難_レ得。故先德各作_二探象之釋_一也。《割書:可_レ祕|可_レ祕也。》 問。若爾何相對云_二妄想身見斷故疑法不_一レ 生《割書:云云》。若爾初 果人。亦未_レ斷_レ疑歟。 答。此義不_レ爾。妄想身見約_二已斷_一 說。故初果身無_レ有_二疑法俱生身見_一。若依_二 十卷經_一無_レ有_二 斷義_一。若依_二 四卷經_一。兼談_二未來義_一也。演曰。基說者經文 約_二 二義_一。故作_二此說_一。謂初果者斷_二分別起_一。不_レ斷_二俱生_一。妄 【右頁】 【枠外右上】 四六〇【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六末 【枠外右横下】 二二四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想身見約_二已斷_一說。俱生身見約_二當斷_一說。如_四瑜伽論說_三 初二果者得_二無處有處_一。雖_レ不_二已得_一。約_二當得_一故《割書:云云》。《割書:此記|好也》 問。若爾何大乘 憬(キヤウ)曰。俱生身見者。猶是分別起。瑜伽論 說_下 六十二見除_二邊執見_一雖_二竝分別_一。先世以來串習隨逐。 故名_中 俱生_上《割書:云云》。又演祕云。有義。俱生據_レ伏。分別約_レ斷。 斷之與_レ伏倶名_レ斷故。或翻譯者不_レ悟_二大乘_一。隨_二自所_レ解 小乘相_一說。薩婆多等皆見斷故《割書:云云》。 皆是未_レ見_二新 經_一。任_二自胸臆_一致_二別推_一也。不_レ可_レ信_二-用之_一。珠云。約_二初二 果當斷義_一《割書:云云》。叡云。約_二不還果正斷義_一《割書:云云》。《割書:此兩師各得_二|一邊義_一。》寂 法師云。不違楞伽等者。二乘修位斷_二隨眠_一故。若斷_二身見_一 貪卽不_レ生。對治同故。根本斷故。菩薩修位不_レ斷_二隨眠_一。 雖_二第四地 ̄ニ 身見已伏_一。不_レ妨_二上地貪等猶行_一。對治異故。猶 未_レ斷故。若至_二究竟隨眠斷時_一。亦得_レ說_レ言_二身見斷故貪則 不_一レ 生《割書:云云》。《割書:此師約_二不還所斷_一|釋_レ之。可察之》 問。章第二釋意何。 答。第 二釋意云。楞伽經云_二身見斷故貪卽不生_一非_レ 謂_下 斷_二 ̄トキニ 身見_一卽貪等不_上レ 生。但若斷_二身見_一。則餘貪等或 少時(シハラクアリテ)不_レ生。 如_二害伴隨眠_一。或經_レ時後不_レ生。如_二羸劣隨眠_一。指_二此二隨 【下段】 眠究竟斷位_一。云_二貪卽不生_一也。故彼楞伽經文與_二此瑜伽 等論文_一。亦不_二相違_一《割書:爲言》。若以_二彼經文_一寄_二-釋此論文_一。言_二 身見斷故_一。可_レ當_三於第四地斷_二身見_一。言_二貪卽不生_一。可_レ當_下 第五地斷_二害伴_一。第六七地斷_二羸劣_一究竟斷位_上。故不_二相違_一 《割書:爲言》。然釋_二 二隨眠_一有_二多師義_一。演記有_二 三釋_一。一云害伴羸劣 爲_レ二《割書:云云》。二云。煩惱所知爲_レ二。三云。羸劣微細爲_レ二《割書:云云》。 叡曰。俱生 ̄ノ 修所斷 ̄ノ 隨眠 ̄ト 妄想 ̄ノ 見所斷 ̄ノ 隨眠 ̄トヲ 爲_二 二 隨眠_一《割書:云云》。《割書:此記就_二彼|經_一釋也。》珠記如_二演第一釋_一也。今案。雖_二多釋_一 以_二害伴羸劣_一爲_レ二。正順_二章文_一也。《割書:可_レ依_二演記第一|釋及珠記文_一之。》 問。此 章家二釋中以_レ何爲_レ正。 答。第一釋順_二經文_一。故可_レ爲_レ正 也。 章曰。三微細隨眠。謂於_二第八地已上_一。從_レ此已去。一切煩 惱不_二復現行_一。唯有_三所知障爲_二依止_一故《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 何。 答。是第三明_二微細隨眠體幷所在位_一也。 問。先微 細隨眠體如何。 答。第七相應所知障 ̄ノ 現行也。 問。以_レ 何知_レ爾。 答。論釋_二此經_一云。如_二契經說_一。八地以上。一切 煩惱不_二復現行_一。唯有_二所依所知障在_一。此所知障是現。非_レ 【左頁】 【枠外左上】 四六一【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六末 【枠外左横下】 二二五 【二段構成】 【上段】 種。不_レ爾煩惱亦應_レ在故《割書:云云》。 疏云。八地已去所_レ有法 執《割書:第七|法執》是現行。非_二種子_一。此非_二第六識中法執現 ̄ト 種 ̄トニ_一。 說_二彼地地皆能斷_一故。若謂彼說_二第七惑餘識中法執 ̄トノ 種 子_一。非_レ有_二現行_一。現行所知障 ̄ハ 此位無故者。卽煩惱種子。亦 應_レ言_レ在。十地之中。未_レ斷_二第七及餘修道煩惱種_一故。應_レ 言_二此位煩惱所知二障倶在_一。何故唯言_二所知障在_一等《割書:云云》。 問。其云_二所依_一之意何。 答。疏曰。第七是所依《割書:云云》。 太抄 曰。所依者。一云。所知障是所依。煩惱障是能依。二云。第 七識是所依。第六識是能依也。哲法師曾以_二此義_一問_二疏 主_一。疏主卽印_二-可此解_一《割書:云云》。 問。若爾微細隨眠。八地已上 唯現行無_二伏時_一耶。 答。第六入_二法空觀_一時。伏不_二現行_一。 今言_二現行_一。約_三第六入_二單 ̄ノ 生空觀_一說也。 問。八地已上。 二空無漏相續。何云_レ入_二單生空觀_一。 答。生觀 ̄ハ 長時相續。 法觀 ̄ハ 多分現起。少分間斷。如_三上會_二-釋之_一。 問。微細隨 眠唯第七相應惑歟。不_下 與_二第六_一相應_上 歟。 答。燈曰。此 三隨眠 ̄ハ 初二第六俱 ̄ナリ。七地以前斷故。微細隨眠卽通_二 第七_一。八地以上猶現行故。不_レ說_レ斷故《割書:云云》。故知。第六相 【下段】 應惑。亦通_二第七識_一。名_二微細隨眠_一也。 問。先德云。微細 隨眠唯在_二第七識_一。非_三第六識惑通_二第七_一。第七惑名_二不共_一。 不_レ共_二餘識_一故。今言_レ通是在義也。 問。何云_三第六識惑通_二 第七識_一耶。 答。此義不_レ爾。第六識中諸惑相應。此中旣 有_二我癡我見我慢我愛_一。唯此四惑亦通_二第七_一。第七唯與_二 四惑_一相應。煩惱所知竝皆如_レ是。何云_三微細隨眠唯在_二第 七_一。有_二第六識惑_一不_レ ̄スハ 通_二第七_一。無_二 ̄ルヘシ 第七識惑_一。不_レ ̄スハ 通_二第六_一。何云_三微細隨眠唯在_二第七_一也。 問。若爾何第七 識惑。云_下 如_二不共佛法_一唯此識 ̄ニノミ 有故_上《割書:云云》。 答。其非_レ 謂_下 惑體唯在_二此識_一無_二餘識_一故名_中 不共_上。但依_三此識惑所_レ 有勝用無_二餘識_一故。約_二其勝用_一名_二不共_一也。故論五曰。依_二 殊勝義_一立_二不共名_一。非_三互所_レ無皆名_二不共_一。謂第七識相應 無明。無始恆行障_二眞義智_一。如_レ是勝用餘識所_レ無。唯此識 有故名_二不共_一《割書:云云》。 問。若云_三微細隨眠唯在_二第七_一。有_二何 失_一。 答。有_二 二失_一。一多惑相應失。二違_二樞要_一失。初失者。 第七識俱 ̄ナル 我癡等四惑。是第六相應惑。亦通_二第七_一。微 細隨眠體。卽此四惑。何不_レ通_二 二識_一。若言_三微細隨眠體非_二 【右頁】 【枠外右上】 四六二【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六末 【枠外右横下】 二二六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此四惑_一。卽第七識有_二多惑相應失_一。不_レ可_レ言_二唯四_一也。後失 者。樞要說_二第六識我見所_レ引貪等三位斷_一言。疎遠勢生 者。名_二羸劣等_一《割書:云云》。等 ̄ノ 言等_二-取微細隨眠_一。其微細隨眠不_レ 可_レ言_二第七惑_一。是第六所_レ引故。第七惑非_二第六所_一レ 引故。 若不_レ言_レ有_二第六識 ̄ト 俱 ̄ナル 微細隨眠_一。卽有_下 違_二樞要_一失_上 也。 故燈會_二樞要_一云。然說_二第六我見所_レ引近遠分_一レ 二者。說_二第 六俱_一。非_二第七俱_一。七 ̄ト 俱不_下 由_二第六_一引_上 故《割書:云云》。卽會_下-釋勢 疎遠生中微細隨眠是第六俱。非_二第七俱_一。微細隨眠第 七俱非_二第六我見所_一レ 引。八地已上現行故_上 也。 問。若爾 者第六識俱 ̄ナルト。第七識俱 ̄ナルト 各別 ̄ナリ。何云_二卽通_一哉。 答。其雖_二識 ̄ト 俱 ̄ナルコト 別_一。惣名_二微細_一。故云_二卽通_一也。 問。若 爾第六俱 ̄ナル 微細隨眠。何處斷耶。若言_二 六七地斷_一。何不_レ 說_レ斷。又與_二羸劣_一何別。若言_レ不_レ斷。第六識惑。豈八地已 上猶現行耶。 答。第七地可_二斷盡_一然不_レ說_レ斷。爲_レ濫_二 八 地以上微細隨眠_一。故顯說_二羸劣隨眠斷_一。其中含_二微細斷_一 也。   西明深密疏曰。 問。三隨眠爲_二同體_一。 答。自有_二 三 【下段】 說_一。一云。三種體各不同。麤細異故。一云_三後後攝_二 前前_一故。寛狹有_レ異。一云。此三約_レ位辨_レ異。體無_二差 別_一。若在_二 五地_一名爲_二害伴_一。至_二 六七地_一轉名_二羸劣_一。八 地已上轉名_二微細_一。於_二 三說中_一。第三爲_レ勝《割書:云云》。此文 亦爲_レ證耳。 問。西明正義。三隨眠皆云_二煩惱_一。與_二慈 恩等釋_一殊。而何以_二此文_一可_レ爲_レ證耶。 答。障體雖_レ 異。三種隨眠隨_レ處轉得_レ名之義。及與_レ識俱義。兩師 無_レ殊。故尤成_レ證了。已上裏書。  《割書:此等義甚殊_二先德_一。|極以委曲。志學之》 《割書:人。幸留_二其|情_一而已。》 問。八地以上現行 ̄スル 第七 ̄ト 相應 ̄スル 微細隨眠。是法執所知 障。今所_レ疑八地已上。第七 ̄ノ 我執不_レ行。故第七見分能緣_二 第八見分_一。無_二不了義_一。而何云_二八地以上猶法執行_一。 答。 第七無漏間斷之位。緣_二第八見分_一。執_二實 ̄ノ 見分法_一。迷_二見分 法空理_一故。八地已上猶有_二不了法 ̄ノ 見用_一也。譬如_下 執_二實 繩_一是法執_上 也。《割書:至_二第十門_一|具可_レ知之。》 章曰。然由_三初地已斷_二皮麤重_一故。方可_レ顯_二-得初二隨眠 位_一。復由_二第八地在_レ膚麤重斷_一故。顯_二微細隨眠位_一。若在_レ 【左頁】 【枠外左上】 四六三【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六末 【枠外左横下】 二二七 【二段構成】 【上段】 骨麤重斷者。我說。永離_二 一切隨眠_一。住_二-在佛地_一。《割書:云云》。 問。 此文意何。 答。是重引_二經文_一相_二-對三麤重_一。顯_二 三隨眠所 在之位_一也。 問。第三隨眠至_二第八地_一顯。准_レ之。初二隨 眠至_二 五六地_一可_レ顯。而何云_下 斷_二皮麤重_一顯_上レ 之耶。 答。第 二僧祇中立_二初二隨眠_一。故初地斷_二皮麤重_一。卽顯_二初二隨眠 位_一也。第三僧祇立_二微細隨眠_一。准_レ之可_レ知也。《割書:珠記|意也》 章曰。寶性論中或說_二 四障_一。一闡提不信障。二外道著我 障。三聲聞畏苦障。四緣覺捨心障《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引_二寶性論_一明_レ說_二 四障_一也。《割書:正名_二究竟一乘寶性論_一。六卷。|堅意菩薩造。菩提流支譯也。》 問。且彼論說_二 四障_一意何。 答。彼論說_二體因果業等十種 佛性差別_一之中。依_二體因_一說_二 一偈_一云。自性常 ̄ト 不染 ̄トハ 如_二 寶 ̄ト 空 ̄ト 淨水 ̄ト_一。信法及般若 ̄ト 三昧 ̄ト 大悲 ̄トノコト 等《割書:云云》。上半 頌說_レ體。下半頌說_レ因也。此下半頌說_二 四障能對治_一也。故 論曰。一者謗_二大乘法_一 一闡提障。此障 ̄ノ 對治 ̄ハ 謂諸菩薩信_二 大乘_一故。偈言_二信法_一故。《割書:是明_二闡提不信障|之能治所治_一也。》二者横計_二身中有_一レ 我諸外道障此障對治。謂諸菩薩修_二-行般若波羅蜜_一故。偈 言_二反般若_一故。《割書:是明_二外道著我障|之能治所治_一也》三者怖_二-畏世間諸苦_一聲聞 【下段】 人障。此障對治。謂諸菩薩修_二-行虛空藏。首楞嚴等三昧_一 故。偈云_二 三昧_一故。《割書:是明_二聲聞畏苦障|之能治所治_一也。》四者背_三-捨利_二-益一切衆 生_一捨_二大悲心_一辟支佛障。此障對治。謂諸菩薩修_二-行大悲_一。 爲_三利_二-益衆生_一故。偈言_二大悲_一故。《割書:是明_二緣覺捨心障|之能治所治_一也。》乃至是 名_三諸菩薩摩訶薩 ̄ハ 信及般若 ̄ト 三昧 ̄ト 大悲 ̄ノ 四種 ̄ヲ 修行。如_レ 是次第得_二如來身淨我樂常四種功德波羅蜜果_一《割書:云云》。意 曰。四障如_レ次障_二𣵀槃淨我樂常四德_一《割書:爲言》。 問。且何名_二 闡提不信障等_一。 答。闡提有_二 三種_一。一者一闡底迦。《割書:是樂欲|義。樂_二》 《割書:生死【_一:脱落?】|故。》二者阿闡底迦。《割書:是不樂欲義。不_レ|樂【_二:脱落?】𣵀槃_一故。》三阿顚底迦。《割書:名【_二:脱落?】畢意_一。無_二|𣵀槃性_一故。》 此三中前二通在_二斷善根人_一。不信愚癡所_二覆蔽_一故。亦通_二 大悲菩薩_一。大智大悲所_二熏習_一故。第三無性亦得_二前二名_一。 《割書:具如_二|樞要_一》此等皆誹_二-謗三寶四諦_一。不_レ信_二善惡因果_一。故名_二不信 障_一。《割書:但除_二大悲|闡提菩薩_一。》外道著我障者。諸外道傳_二-受邪師邪敎_一。執_二 實我我所_一。名_二著我障_一也。聲聞畏苦障者。諸聲聞畏_二生死 苦_一。偏樂_二𣵀槃_一。故名_二畏苦障_一也。緣覺捨心障者。諸縁覺 捨_二利他心_一。獨入_二無餘_一故。名_二捨心障_一也。緣起經曰。少分 有量法界妙智中。《割書:生空正|後二智》緣覺有_下 棄_二-捨利有情事_一行相_上。聲 【右頁】 【枠外右上】 四六四【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六末 【枠外右横下】 二二八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聞不_レ樂_二利有情事_一。無_二棄捨 ̄スル 行相_一《割書:云云》。 問。何故此四 障能治四法。成_二𣵀槃四德因_一。 答。由_レ信離_二 一切染法_一。故 成_二淨德因_一。由_二般若_一故。約_レ法得_二自在_一故。成_二我德因_一。由_レ 定得_二寂静_一故。成_二樂德因_一。由_二大悲不_一レ 入_レ滅故。成_二常德 因_一也。《割書:成_二菩提四德因_一。|准_レ之可_レ知之。》 章曰。十信第六心伏_二初障_一。信不退故。十住第四信伏_二第 二障_一。分別我見麤不_レ共故。此二種子入_二初地_一斷。第三所 知障。五地 ̄ニシテ 斷 ̄ス。樂_二於下乘𣵀槃_一之障。五地斷故。緣 覺捨心所知障。七地方斷。六地猶觀_二 十二緣_一故。或初二 煩惱種 ̄ヲハ 見道斷。後二 ̄ノ 煩惱種金剛 ̄ニシテ 斷《割書:云云》。 問。此文 意何。 答。是明_二 四障體竝斷位_一也。且明_レ體有_二 二釋_一。一云。 初二煩惱障。後二所知障。《割書:最勝疏同_二|此釋_一也。》二云。四障皆唯煩惱 障也。《割書:章後|釋也》 問。云_三 十信第六心伏_二闡提不信障_一意何。 答。 其位初得_下 信_二 三寶四諦_一四不壞信_上 故。伏_二不信障_一也。 問。云_三第四生貴住伏_二外道著我障_一意何。 答。其位菩薩。 生_二諸佛聖敎中_一。有無諸法皆悉了達。安_二-住諸諦理_一故。能 伏_二著我障_一也。 問。其所伏障云_二分別我見麤不共_一意何。 【下段】 答。有_二 二師義_一。周云。不共者不共無明。我見 ̄ト 不共 ̄トヲ 倶名 爲_レ麤。由_レ伏_二此二_一。名_レ出_二 三界_一。如_レ頌應_レ知《割書:云云》。《割書:指_二華嚴經|頌_一也。》義 演同_レ之。素云。獨頭我見。名爲_二不共_一。不共我見行相旣 麤。猶如_下 無明獨頭而起不_中 與_二餘惑_一共相應_上。故名爲_二不 共_一《割書:云云》。此師意云。我見名_二麤不共_一也。《割書:兩師義任_レ情可_レ|取俱無_レ妨也。》叡 曰。成本云_二不生_一《割書:云云》。義頗疎也。可_レ依_二前文_一也。 問。且 就_二第一師義_一。其不共無明者。恆行不共《割書:第七|惑》獨行不共《割書:第六|惑》 中何。 答。是獨行不共無明也。 問。約_二獨行不共_一有_二 二種_一。謂主獨行。非主獨行此中何。 答。是主獨行無明。 分別惑故也。《割書:與_二忿等十_一俱。名_二非主獨行_一。不_下 與_二忿等_一俱_上。名_二主獨|行_一。與_二貪等_一俱名_二相應無明_一。不_下 與_二貪等_一俱_上 名_二獨》 《割書:行無明_一如_二論|第五卷_一之。》 問。聲聞畏苦障。第五地斷_レ之意何。 答。其 地菩薩斷_二下乘𣵀槃之障_一故也。論曰。五於下乘𣵀槃障。 謂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_下 厭_二生死_一樂_二-趣𣵀槃_一同_中 下二乘 厭_レ苦欣_上レ 滅。彼障_二 五地無差別道_一。入_二 五地_一時。便能永斷 《割書:云云》。《割書:無差別者。觀_二生死|𣵀槃無差別_一也。》 問。此地中旣作_二 四諦觀_一。是同二 二 乘_一。而何斷_二下乘𣵀槃障_一耶。 答。燈曰。 問。五地之中 作_二 四諦觀_一。云何證_二-得無差別如_一。 答。雖_レ作_二 四諦觀_一。而 【左頁】 【枠外左上】 四六五【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六末 【枠外左横下】 二二九 【二段構成】 【上段】 不_レ言_レ唯。通_二 八諦_一觀。而後壞緣。不_下 以_二眞如_一別屬_上レ 諦故。 知_二理通_一故。不_レ如_二少乘定執觀_一。故證_二無別如_一《割書:云云》。以_レ之 可_レ通也。《割書:二乘唯觀_二是苦等_一。菩薩亦觀_二非苦|等_一。故云_二壞緣_一也。餘文可_レ悉_レ之。》問。若爾第六地雖_レ 作_二緣起_一。卽於_二其地_一可_レ斷_二緣覺捨心障_一。而何於_二第七地_一 捨_レ之。 答。由_三第六地作_二緣起觀_一。猶有_二流轉還滅生滅 相_一。同_二緣覺行相_一。故未_レ能_レ斷_二緣覺捨心障_一。至_二第七無相 道_一斷_レ之。今第五地雖_レ作_二 四諦觀_一。不_レ同_二 二乘觀_一。二乘唯 作_二有作諦_一。菩薩作_二無作八諦_一。二乘唯觀_二是苦等_一。菩薩亦 觀_二苦非苦等_一。故能斷_二下乘𣵀槃障_一。不_レ可_二例難_一也。 問。 緣覺捨心障與_二細障現行障_一同歟異歟。 答。同也。故論 云。七細相現行障。謂所知障中俱生一分。執_レ有_二生滅細 相現行_一。彼障_二 ̄ヲハ 七地妙無相道_一。入_二 七地_一時。便能永斷 《割書:云云》。 疏曰。由_三前六地作_二縁起觀_一。流轉還滅尚有_二生滅 微細相_一故。故名爲_レ障。此地眞如名_二種種無別眞如_一。故此 道名_二妙無相道_一。此細相爲_レ障《割書:云云》。《割書:此者無相|道也》已上章初釋 也。 問。章第二釋意何。 答。乍_レ四云_二皆煩惱障_一也。 問。初二障種子。前釋云_二入初地斷_一了。而何第二釋云_二初二 【下段】 煩惱種見道斷_一。豈□【□:非?】_二繁重_一耶。 答。爲_レ敍_二後二煩惱金剛 斷之或義_一。初後相對云也。故無_レ失也。《割書:雖_レ有_二 二釋_一。義演判_二 |初釋【_一:脱落?】爲_レ正也。》 因論。問。最勝王經如來壽量品。一切衆生喜見童子頌 中。沼法師抽_二-取四行頌_一。配_二-釋四障_一。其如何。 答。經曰。 假使將_二兎角_一用成_二於梯蹬_一。可_レ昇_二-上天宮_一。方求_二佛舍利_一 《割書:云云》。 疏曰。今此中以_レ兎喩_二法身常_一。作_二無常想_一。如_二依_レ兎 求角爲_一レ 梯。天宮者喩_二𣵀槃常德_一。無常想梯。怖_レ得_レ入_二𣵀 槃宮_一。無_レ有_二是處_一。由_レ此故知。無_レ《割書:ト云コトヲ》有_二舍利_一。准_レ此卽 明_下 欲_レ求_二法身舍利_一畢竟不_上レ 得。此初卽除_二緣覺捨心_一 《割書:云云》。 經曰。鼠緣_二此梯_一上除_三-去阿蘇羅能障_二空中月_一。方求_二佛舍 利_一《割書:云云》。 疏曰。除_二聲聞畏苦障_一。聲聞人觀_二佛法身_一。有 漏 ̄ナリ 苦《割書:ナリト云》想。如_二-似於鼠_一。依_二法身樂德上_一。無如_二兎角爲_一レ 梯。計_二此苦_一想《割書:ヲ以》能除_二諸障_一。能降_二諸魔_一。得_二大𣵀槃_一。如_下 鼠 緣_二兎角_一上_レ天除_レ怨必定不_上レ 得《割書:云云》。《割書:月喩_二𣵀|槃_一也》經云。若蠅飮_レ 酒醉周_二-行村邑中_一。廣造_二於舍宅_一。方求_二佛舍利_一《割書:云云》。 疏曰。除_二外道著我障_一。由_下 捨(ヤメテ)_二世尊_一於_二餘有漏_一觀_上レ 有_二我樂_一。 以_二顚倒_一故。如_二蠅飮醉當處便臥不_一レ 能_下 飛_二-歷村邑_一造(イタルコト)_上。於_二 【右頁】 【枠外右上】 四六六【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六末 【枠外右横下】 二三〇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窟宅_一。因中十地法如_レ城。擇滅如_二村邑_一。𣵀槃樂德如_二舍 宅_一。故智度論引_下 有一外道爲_二舍利子_一說_上レ 頌云。我飮_二粳米 酒_一。竊持_二 一瓶_一來。山地諸草木視_レ之如_二金色_一。此喩_下 外道 於_二有漏法_一作 ̄ナリ 不空 ̄ナリ 有相 ̄ナリ 有願_上。今據_二無爲_一。不_レ得_レ 言_二造作舍宅_一。但云_二造詣_一《割書:云云》。經曰。若使驢唇色赤如_二頻 婆果_一。善作_二於歌舞_一。方求_二佛舍利_一《割書:云云》。 疏曰。除_二闡提 不信障_一。由_レ癡不_レ信_二法身四德_一。以_二愚闇_一故。喩_二驢唇黒_一。由_二 不信_一故。不_レ得_二如來𣵀槃大淨_一。如_二驢黒唇不_一レ 可_レ令_三赤如_二 頻伽果_一。闡提不信不_レ可_下 約_二於法身之上_一謂_上レ 有_二舍利_一。故 令_レ修_レ信。能爲_二淨德因_一。證_二-得 ̄セシム 大淨_一。此之四德。各據_二 增因_一而說。准_二修行位_一。此逆次第。據_二 四德次_一故。先說_二捨 心等_一。善作於歌舞者。歌喩_二說法_一。卽利他行。舞喩_二自利_一 等《割書:云云》。已上非_二至要_一也。 章曰。勝鬘經說。五住地煩惱。謂見一處住地。欲愛住地。 色愛住地。有愛住地。無明住地《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 是引_二勝鬘經_一。明_二 五住地惑_一也。正文云。煩惱有_二 二種_一。何 等爲_レ二。謂住地煩惱及起煩惱。住地有_二 四種_一。何等爲_レ四。 【下段】 謂見一處住地。欲愛住地。色愛住地。有愛住地。此四種 住地。生_二 一切起煩惱_一。起者刹那心。刹那相應。世尊心不_二 相應_一無始無明住地《割書:云云》。寶窟云。對_二所生_一顯_二能生者_一爲_レ 地。亦是能生_二起煩惱_一爲_レ地。起煩惱依_レ之得_レ《割書:ヲ以》立名_レ住。 乃至此無明住地。則指_二妄想心體_一。以爲_二無明_一。不_下 別心外 有_二數法_一共心 ̄ト 相應 ̄ニハ_上。是故說爲_二心不相應_一《割書:云云》。唯識疏 曰。地者依止。種子與_二現行_一爲_レ依。名_レ之爲_レ地。此約_二數 《割書:有_二 五住|不同_一故》種《割書:卽約_二|種子_一》斷_一。《割書:卽約_二|修二斷_一。》名_レ之爲_レ地《割書:云云》。斷障章曰。謂五 住地《割書:乃至》此各有_レ二。一起卽五現行。二住地卽五隨眠 《割書:云云》。問。此五住地惑體如何。 答。疏九末云。此五住中。 初唯見道所斷煩惱障。次三修道所斷煩惱障。後一見修 所斷所知障。初迷_二諦理_一勝。一處爲_レ言一處斷故。《割書:見道|一所》次 三有_レ品。《割書:各有_二|九品_一》迷_二事理_一惑。約_レ界論_レ之。後一障_レ智。惣名_二 無明_一。無_二品數_一故。無_レ有_二別迷_レ諦行相_一故《割書:云云》。 問。其約_レ 界論_レ之意何。 答。欲界惑名_二欲愛住地_一。色界惑名_二色愛 住地_一。無色界惑名_二有愛住地_一《割書:爲言》。 問。何故無色界惑名_二 有愛住地_一。 答。珠曰。外道多執_二無色𣵀槃_一。爲_レ對_二-治彼_一 【左頁】 【枠外左上】 四六七【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六末 【枠外左横下】 二三一 【二段構成】 【上段】 故。偏名_レ有。雖_レ有_二慢等_一。愛爲_レ首故。竝皆名_レ愛《割書:云云》。又有 者。三有通名。初二標_二別名_一。後一標_二通名_一也。《割書:如_レ言_二有|流_一也。》 章曰。見一處住地初地斷。次三金剛斷。無明住地。見修 二道如_二其次第_一頓漸而斷。若初四習。隨同_二所知障_一。見修 道中。頓漸而斷《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明_二 五住地 斷位_一也。《割書:如_レ文易_レ|知也。》若初四習等者。演曰。謂一處住地習者。無 明住地見斷習。同見道中頓斷也。次三習無明住地修斷 中。同修道中漸斷《割書:云云》。 問。所知障中。旣有_二多惑_一。何故 唯以_レ一爲_レ名。云_二無明住地_一。 答。唯識論難云。若所知 障有_二見疑等_一。如何此種契經說爲_二無明住地_一《割書:云云》。卽此難 之意也。卽彼論通云無明增故。惣名_二無名_一非_レ無_二見等_一。如_三 煩惱種立_二見一處 ̄ト 欲 ̄ト 色。有愛四住地名_一。豈彼更無_二慢 無明等_一《割書:云云》。 疏曰。何以名_レ增。一者體增。雖_三餘煩惱 有_二俱不_一。俱無明皆有 ̄テ 爲_二此障_一故。如_二 二乘無學等_一。非_三必 有_二餘煩惱俱_一故。二者用增。迷_二 一切境_一障_二 一切智_一。不_レ令_レ 得_二佛果_一。非_レ如_二煩惱_一故。三難斷増。要上上道《割書:法空|智也》方能 斷故。故名爲_レ增《割書:云云》。如煩惱種者。疏云。此以_レ例解。如_二 【下段】 煩惱種_一。見修皆有然分別起者。立_二見一處名_一。豈分別中 更無_二貪等_一。修道之中。唯說_二於愛_一。豈無_二嗔等_一。然初唯 見後唯說_レ愛。旣見所斷 ̄ニハ 見力偏增。分別之首故。修 所斷愛力偏增。潤生惑故。法執住地 ̄ニハ 無明力增。故唯 說_二無明_一。非_レ無_レ餘也《割書:云云》。如_レ文可_レ察_レ之。以_二此文_一可_レ通_二 前難_一也。 問。若分別惑名_二見一處_一。初地斷者。何仁王經 云_二 四地斷_一レ 見《割書:云云》。 答。斷障章云。問。若分別諸惑名_二見 一處_一。入見時斷。何故大般若第五十四。仁王經云_二初地 斷_レ貪。二地斷_レ瞋。三地斷_レ癡。四地斷_レ見。五地斷_一レ 疑。 答。舊人解云。借擧_二凡聖_一以喩_二 十地_一。三地以來相同_二世間_一。 故斷_二 三毒_一。四五地中相同_二 四沙門果_一。初果斷_二見疑_一。故說_三 四五地除_二見疑_一。而實初地已斷。今解見者身見。四地能 斷_二俱生身見_一故。疑者事疑。非_二煩惱疑_一。由_二身見_一生身見 之伴。故五地斷《割書:云云》。以_レ之可_レ答_レ之。 章曰。或說_二 六煩惱_一《割書:云云》。謂貪 ̄ト 嗔 ̄ト 癡 ̄ト 慢 ̄ト 疑 ̄ト 見也。 《割書:如_二對法|第一等_一。》 章曰。或說_二 七隨眠_一。對法六云。隨眠有_二 七種_一。謂欲愛隨眠。 【右頁】 【枠外右上】 四六八【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六末 【枠外右横下】 二三二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嗔恚隨眠。有愛隨眠。慢隨眠。無明隨眠。見隨眠。疑隨眠 《割書:云云》。《割書:隨眠者麤|重也。》 意曰。八纒《割書:云云》。斷障章曰。謂惽_一。【_一:誤植?】眠。掉。悔。嫉慳。無漸。無 愧數纒繞故。唯修所斷。理亦通_レ見《割書:云云》。 章曰。九結《割書:云云》。對法云。結有_二 九種_一。謂愛結。恚結。慢結。無 明結。見結。取結。疑結。嫉結。慳結《割書:云云》。數數現起損_二-惱自 他_一。招_二當苦_一增偏立爲_レ結《割書:云云》。見結。取結。疑結。唯見斷。餘 六通_二 二斷_一也。 章曰。十煩惱《割書:云云》。謂前六煩惱中見分_レ五。故成_レ十。謂薩 迦耶見。邊執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也。《割書:如_二對法|六卷_一也。》 章曰十分別《割書:云云》。攝論四曰。復次惣攝_二 一切分別_一。略有_二 十 種_一。一根本分別。謂阿賴那識。《割書:世親云。是諸分別根|本自體亦是分別。》二緣相分 別。謂色等識。《割書:諸色等境爲_二所緣|相_一所_レ起分別也。》三顯_レ相分別。謂眼識等幷所 依識。《割書:識者|根也》四緣_レ相變異分別。謂老等變異。樂受等變異。 貪等變異。逼害時節代謝等變異。捺落迦等諸趣變異。及 欲界等諸界變異。《割書:等者。世親云。等_二取色無色界_一|云云。無性云。等_二-取色界_一云云。》五顯_レ相變異 分別。謂卽如_二前所_一レ 說。變異所_レ有變異。《割書:此亦如_二前□【□:所?】_一レ 說。老|等種種變異。由_レ此亦》 【下段】 《割書:於_二老等位中_一。|變異起故。》六他引分別。謂聞_二非正法_一類及聞_二正法_一類 分別。《割書:謂由_二他敎_一|所_レ起分別。》七不如理分別。謂諸外道聞_二非正法_一類分 別。《割書:謂聞_二非正法_一|爲_レ因分別。》八如理分別。謂正法中聞_二正法_一類分別。 《割書:謂佛弟子聞_二正法_一|類爲_レ因分別。》 九執著分別。謂不如作意類薩迦耶見 爲_レ本。六十二見趣相應 ̄スル 分別。《割書:謂不如理作意爲_レ因。依_二-止我|見_一起_二 六十二諸惡見趣_一相應》 《割書:分|別》十散動分別。謂諸菩薩十種分別。《割書:散亂擾亂故名_二散動_一。此|卽分別。是故說名_二散動》 《割書:分別。此卽擾_二-亂無分智_一。由_レ此擾_二-亂般若波羅蜜多_一故。十|分別者。謂請菩薩能發_二語言_一他 ̄ニ 引 ̄レテ □【□:而?】轉不_レ稱_二眞理_一也。》 章曰。十散動等《割書:云云》。《割書:十散動是十分別中第十分別有_レ十。|故次第如_レ是。章文倒列_レ之。》 攝 論曰。一無相散動。《割書:世親云。此散動卽以_二其無_一爲_二所緣相_一。|爲_レ治_レ此故。般若經言_三實有_二菩薩_一幷有_二》 《割書:空體_一|故。》二有相散動。《割書:卽以_二其有_一爲_二所緣相_一。爲_レ治_レ此故。彼經言_レ|不_レ見_レ有_二菩薩_一。不_レ《割書:ト云リ》見_下 菩薩以_二遍計及依》 《割書:他_一爲_上レ|體。》三增益散動。《割書:爲_レ治_レ此故。經|言_二色自性空_一。》四損減散動。《割書:爲_レ治_レ此故。|經言_二不_レ由_レ》 《割書:空故_一。謂法性|色性不空故。》五一性散動。《割書:爲_レ治_レ此故。經言_二色定非_一レ 色。謂|若依圓二性者。依他應_二是淨境_一故。》六 異性散動。《割書:爲_レ治_レ此故。經言_二|色不_一レ 離_レ空故。》七自性散動。《割書:爲_レ治_レ此故。經言_三|此但有_レ名謂_レ之爲_レ》 《割書:色何以故。色之|自性無_二所有_一故。》八著別散動。《割書:爲_レ治_レ此。經云_二自性無|生無滅無_レ染無_レ淨等_一。》九如_レ名 取_レ義散動。《割書:謂如_二其名_一於_レ義散動。爲_レ治_レ此故。經云_下|此假_二-立客名_一別別於_レ法而起_二分別_一等_上。》十如_レ義取_レ 名散動。《割書:如_レ義於_レ名起_二散動_一。爲_レ治_レ此故。經言假_二-立|客名_一隨起_二言說_一。非_三義自性有_二如_レ是名_一。》爲_レ對_二-治此 十種散動_一。一切般若波羅蜜多中。說_二無分別智_一。如_レ是所 【左頁】 【枠外左上】 四六九【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六末 【枠外左横下】 二三三 【二段構成】 【上段】 治能治。應_レ知。具攝_二般若波羅蜜多義_一。具如_二攝論第四對 法第十四等_一之。 問。章有_二等 ̄ノ 言_一。等_二-取何物_一。 答。等_二-取 十一障。二十二愚等。一切所斷染法_一。不_レ可_二計盡_一也。 章曰。如_二斷障章廣說_一。此說_二唯識觀斷_一。不_レ說_二餘所斷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擧_二此文略 ̄セル 義_一。讓_二斷障章_一。惣明_二 此章本意_一也。意云。今此章唯說_下 以_二唯識觀_一所_レ斷之惑_上。其 餘二乘所斷等。廣如_二斷障章說_一。非_二此所明_一故《割書:□【□:爲?】言》。    第十歸攝二空門。 問。此門意何。 答。明_下 以_二唯識觀_一攝_中 生法二空觀_上。此門意 也。 章曰。歸攝二空者。諸論說_二 二空_一。一生空。二法空《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先依_二瑜伽。唯識。攝大乘等_一。標_レ 有_二能攝二空_一也。 問。且云何名_二生空法空_一。 答。觀_二我執 無_一。證_二生空理_一之觀。名_二生空觀_一。觀_二法執無_一。證_二法空理_一之 觀。名_二法空觀_一也。 章曰。其唯識觀通_二 二空觀_一。尋思 ̄ト 如實智 ̄ト 通_二生法空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答。是明_下 唯識觀通_二 二空觀_一之所以_上 也。尋思 智觀_二所取空_一。伏_二-除實我實法_一。如實智觀_二能取空_一。唯伏_二-除 【下段】 實法_一。是故尋思 ̄ト 實智 ̄トハ 通_二生法二觀_一。故知。唯識觀通_二 二 空觀_一《割書:爲言》。問何故。觀_二所取空_一。竝除_二 二執_一。觀_二 ̄シテハ 能取空_一唯 除_二法執_一。 答。實我實法俱所取境故。觀_二所取空_一。竝除_二 二 執_一也。執_レ有_二實唯識_一。是法執故。觀_二能取空_一。唯除_二法執_一也。 章曰。爲_二《割書:ヲ以》生所依_一但說_二法觀_一。意求_二 ̄ルトキハ 種智_一觀_二法空_一故。 爲_下 於_二 二空_一生_中 正解_上 故。然且法觀必帶_二生空_一。論誠說故 《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珠曰。此會_レ違也。難云若唯識 觀通_二 二空觀_一者。何故論 ̄ニ 云 ̄ル。爲_レ入_二我空_一說_二 六二法_一。《割書:十|二》 《割書:處云_二|六二_一》爲_レ入_二法空_一復說_二唯識_一故今會云等《割書:云云》。通_レ難有_二 四 義_一。卽一云。爲生所依等者。演云。法空觀者。爲_二生空觀所 依_一故。但爲_二所依_一說_二法空觀_一《割書:云云》。二云。意求種智等者。 本意爲_下 斷_二法執_一得_中 佛種智_上。唯說_二法觀_一《割書:爲言》。珠云。言_二種 智_一者。盡所有性一切種智。卽後得智是也。擧_レ寛攝_レ狹。故 不_レ擧_二如所有性一切智正體智也。《割書:云云》。三云。爲於二空等 者。叡曰。引_丙 唯識論第一初文言_乙 今造_二此論_一爲_下 於_二 二空_一有_二 迷謬_一者生_中 正解_上 故_甲。旣云_下 造_二唯識論_一爲_上レ 悟_二 二空_一。故知。唯 識觀通_二 二空觀_一也《割書:云云》。意曰。旣言_下 爲_レ令_レ悟_二 二空_一明_中 唯 【右頁】 【枠外右上】 四七〇【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六末 【枠外右横下】 二三四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識_上。何不_レ通_二生空觀_一《割書:爲言》。四云。然且法觀等者。法空觀 必帶_二生空觀_一。故雖_レ云_下 爲_レ入_二法空_一復說_中 唯識_上。其法空觀 亦帶_二生空_一。故云_レ通_二 二空觀【_一:脱落?】亦不_二相違_一《割書:爲言》。 問。其論誠 說故者。如何說耶。 答。釋_二此文_一 二師各別。且依_二叡記_一者。 論第十曰。妙觀察智相應心品 ̄ニシテ。生空觀品。二乘見位 亦得_二初起_一。此後展轉至_二無學位_一。或至_二菩薩解行地位_一。或 至_二上位_一。若非_二有漏或無漏心時_一。皆容_二現起_一。法空觀品。 菩薩見位方得_二初起_一。此後展轉乃至_二上位_一。若非_二有漏 生空智 ̄ト 果 ̄ト 或無心時_一。皆容_二現起_一《割書:云云》。說_二初生空觀_一。 疏曰。此卽初解_二生空觀品_一。漸悟入至_二解行地終_一。《割書:次必入_二|法空見》 《割書:道_一|故。》頓悟者。至_二無學位_一。《割書:邑云。頓悟者。此小乘也云云。明詮云。卽|定性人云云。意云。三乘各有_二頓悟_一。今是》 《割書:小乘頓|悟也。》亦至_二上位_一。謂至_二菩薩十地位中_一。頓漸悟皆爾。《割書:此|云_二》 《割書:頓悟_一者。大|乘頓悟也。》旣不_レ障_二法空_一。明_三法空觀必帶_二生觀_一。加行入心 雖_二獨法空_一。入 ̄ヌレハ 必細故。帶_二其麤意_一此非_二有漏及無 心_一。通_二上諸位_一《割書:云云》。說_二法空觀_一。 疏曰。法空觀品。要菩 薩見道位方初起。法空觀品以_二准_レ前立_一。若至_二佛位_一唯生 空觀。或 ̄ハ 唯理非_レ事。有 ̄トキニハ。唯事非_レ理或二俱觀。皆自 【下段】 在故《割書:云云》。惣意曰。生空觀除_二有漏心時及無心定時_一。餘 一切時皆現起。故法空觀時 ̄ハ 必有_二生空觀_一。是故法空觀 必帶_二生空觀_一。法空觀除_二有漏心時 ̄ト 單生空觀時 ̄ト 及無心 定時_一。餘一切時現起。旣云_三單生空時。法空觀不_二現起_一。故 知。生空觀亦有_レ不_レ帶_二法空觀_一《割書:爲言》。西明曰。 問。後法 空觀除_レ三。謂有漏心 ̄ト 生空及無心 ̄トナリ。如何此中不_レ除_二 法空無漏觀智_一。三藏解曰。卽准_二此文_一。護法正宗入_二法空 觀_一必兼_二生空_一。自有_三生空觀未_二必法空_一。如_下 我執起 ̄トキニハ 必 帶_二法執_一。有_二法執_一時。我執不定_上《割書:云云》。 若爾三心見道 中。第二内遣諸法假緣智。豈非_二單法空觀_一乎。又說_二第六 般若_一有_二 三種_一。謂生空無分別惠。法空無分別惠。俱空無 分別惠。其第一第二 ̄トハ 是各單觀。豈無_二單法空觀_一乎。 答。西明解曰。三心見道諸法假緣智。必帶_二生空智_一。而對_二 前念_一且說_二法空_一。俱空智者。言說門中。開合爲_レ三。非_二實三 智別時起_一也《割書:云云》。《割書:已上依_二叡|記_一成畢。》珠曰論誠說者。成唯識曰。我 執必依_二法執_一而起。又佛地論曰。必執_レ有_レ法。而計_レ我故 等《割書:云云》。今案_二此記意_一。以_下 我執必帶_二法執_一。法執非_中 必帶_上。我 【左頁】 【枠外左上】 四七一【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六末 【枠外左横下】 二三五 【二段構成】 【上段】 執翻顯_下 法空必帶_二生空_一。生空非_中 必帶_中 法空_上 也。義頗疎 遠。不_レ如_二叡所_レ引文_一也。 章曰。何故翻_レ悟說_レ迷。生執必兼_二法執_一。返_レ迷說_レ悟。生空 不_レ帶_二法空_一。若以_三解有_二淺深_一。悟_レ生未_二 ̄トイハヽ 必悟_一レ 法。亦應_下 迷有_二《割書:ヲ以》淺深_一。迷_レ用不_上レ 迷_二於體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難_四上云_三法空必帶_二生空_一也。難有_レ二。初正難。後難_二 轉救_一。卽迷與_レ悟相對難也。初難云。何故約_レ執。我執必依_二 法執_一而起帶_二法執_一。約_レ觀。生空不_レ帶_二法空_一。何故約_レ執。法 執不_三必帶_二生執_一。約_レ觀法空必帶_二生空_一乎。迷悟相對意 如_レ此之。然章敍_下 唯對_二我執_一難_中 生空_上 也。次若以等者。難_二 轉救_一也。轉救云。觀以_レ有_二淺深_一悟_二生空_一未_三必悟_二法空_一。故 生空不_レ帶_二法空_一也。今難云。若爾應_レ云。執以_レ有_二淺深_一迷_二 我用_一。可_レ不_レ迷_二法體_一。故我執不_レ可_レ帶_二法執_一《割書:爲言》。 章曰。今釋。未_レ有_二解_レ體迷_一レ 用。所以生執必帶_二法執_一。悟_レ淺 不_レ《割書:ヲ以》達_レ深。生空未_二心帶_一レ 法《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 釋_二-通前難_一也。釋意。約_レ法有_二體用_一。以_レ机爲_レ體。以_レ鬼爲_レ 用。未_レ有_下 了_二杭體_一迷_中 鬼用_上。其迷_二鬼用_一。依_レ不_レ了_二杭體_一。故 【下段】 我執帶_二法執_一。約_レ理有_二淺深_一。若悟_二淺生空理_一。未_三必悟_二深 法空理_一。故生空不_三必帶_二法空_一《割書:爲言》。言_二法執_一。不_三必帶_二生 執_一。法空必帶_二生空_一之義。翻_レ之可_レ察_レ之。樞要上曰。迷_レ淺 必深 ̄ニモス。人執必法 ̄モアリ。解_レ淺非_レ深。人空非_レ法。悟_レ深必 淺 ̄ヲモス。法空有_レ人。迷_レ深亦淺 ̄ヲモス。法人俱起。然人必常 一 ̄ナルヲ 有_二法不_一レ 帶_レ人。人用必帶_レ《割書:セルヲ以》體。人執定有_レ法《割書:云云》。 問。何故人執必帶_二法執_一。法執亦有_レ不_レ帶_レ人。《割書:疏問|也》 答。疏 曰。能持_二自體_一。說名爲_レ法。卽一切法皆持_二自體_一有。常一 用方名爲_レ我。故非_二一切法皆是我_一。如_下 計_二外境_一爲_レ法非_上レ 我。卽顯_二内法有_一レ 非_二常一_一。太抄曰。如_下 計_二外境_一唯起_二法執_一 不_上レ 起_二我執_一。無_二 一常用_一。故知。計_二外境_一唯有_レ法無_レ我。卽顯_下 内法上唯起_二法執_一不_上レ 起_二我執_一《割書:云云》。 問。就_二疏義_一何以 知_三我執帶_二法執_一。 答。論曰。補特伽羅我見起位。彼法我 見亦必現前。我執必依_二法執_一而起。如_下 要迷_二杭等_一方謂_中 人 等_上 故《割書:云云》。 疏曰。人我《割書:ト云ハ》是主宰 ̄ト 作者 ̄トノ 等用故。法 我《割書:ト云ハ》有_二自性勝用等_一故。卽法我通_レ人。我執也。如_下 人要 迷_レ杭不_レ知_二是杭等_一。方執爲_上レ 人。迷_レ杭爲_レ先。後方人 ̄ヲ 起 【右頁】 【枠外右上】 四七二【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六末 【枠外右横下】 二三六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割書:云云》。 問。疏曰。此中喩況理有_二淺深_一《割書:云云》。其淺深喩如 何。 答。疏曰。淺喩《割書:ト云ハ》謂_レ人是人執。迷_レ杭是法執。深 喩《割書:ト云ハ》卽迷_レ杭是迷_二法空_一。謂_レ人是起_二人執_一。法中據_レ《割書:テ云ニ》迷_レ 理。人中起_二《割書:ヲ云》事執_一《割書:云云》。 義演曰。 問。此深喩中喩_二人 執_一與_二淺喩中喩人執_一。有_二何別_一耶。 答。一種無_レ別。但據_レ 迷_レ杭。分成_二淺深_一。人執一種《割書:云云》。 問。何故如_レ此不同。 答。法中據_レ迷_レ理說。人中據_レ事起_レ執。所以法中喩有_二淺 深_一。人執但是一種而無_二淺深_一。據_レ實迷_レ人。亦是迷_レ理等 《割書:云云》。《割書:據實以下文。彼頗|違_二疏意_一也。》祕曰。問。謂_レ人設喩_レ ̄テ 迷_二生空理_一。 名_レ深何失 ̄アル。 答。意明_二我法相依而起寛狹不_一レ 等。事理 相託故不_レ喩_レ之《割書:云云》。《割書:事理相託者。|寛狹等言也。》 問。疏難曰。問。人中亦 可_レ言_レ迷_レ理。法中起_二事執_一《割書:云云》。如何通耶。 答。次曰。答。 不_レ然。人狹法寛。以_レ法爲_レ本故《割書:云云》。義演曰。法執寛。故 通迷_二 一切_一。人執是狹。依_レ人計_レ我唯依_二人事上起_レ執計爲_一レ 我故《割書:云云》。 問。疏難淺喩 ̄ヲ 云。若執_二是杭_一卽執_レ人可_レ使。 執_レ杭是法執。旣言_三迷_レ杭起_二於人_一。迷_レ杭應_レ非_二是法執_一。 《割書:意云。迷與_レ執二別。|意迷_レ杭爲_二法執_一耶。》如何通耶。 答。次曰。答。不_レ然。迷者不 【下段】 了。不_レ了_レ杭時。似_二於法執_一。非_レ謂_下 執_二是實杭_一方爲_中 不了_上 《割書:云云》。《割書:義演曰。迷_レ杭者。謂不了。不了似_二人法執_一。法執亦不_レ了_二於法_一|也。以_二不了義同_一。迷_レ杭喩_二法執_一。其實迷_レ杭不_二是法執_一云云》 問。疏曰。問。若不_レ了_レ杭。與_レ疑何別《割書:云云》。如何答耶。 答。 次曰。若彼猶預故。此決定故。決定迷_レ杭遂執_二是人_一。故是 法執《割書:云云》。《割書:彼者|疑也》 問。我法二執。若同體若別體歟。 答。論 曰。我法二見。用雖_レ有_レ別而不_二相違_一同依_二 一惠_一。如眼識等 體雖_二是一_一而有_下 了_二-別青等_一多用_上。不_二相違_一故。此亦應_レ然 《割書:云云》。 疏曰。我法用別。惠體是一。同一種生《割書:スト云》無_レ違_二於 理_一。如_下 一眼識緣_二青黄兩境_一 二行相生_上。《割書:東抄云。如_下 一眼識自體|分能生_三緣_二青黄等多》 《割書:境_一見分_上|故云云》然今此中以_二兩境兩行 ̄アル 共許識_一。喩_二不共執心_一。 《割書:義演云。護法安惠彼此共許_三識多_二行相_一。名爲_二共許_一。不共執心者。護法|許_三我執生時。必帶_二法執_一。安惠不_レ許以_下 第七識唯有_二我執_一 無_二法執_一故》 《割書:名_中 不共|許_上 云云。》 章曰。二十唯識曰。所執法無我。復依_二餘敎_一入。此唯識敎。 入_二於法空_一。此說_三法空必依_二唯識_一非_二唯識觀唯是法空_一。獨 作生空 ̄モ 亦唯識故《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引_二 二十唯 識論文_一顯_下 唯識觀雖_レ通_二生法二觀_一。然生空是不定。法空 決定是唯識觀_上。以_レ義亦顯_レ有_二生空觀是唯識觀_一也。 問。 【左頁】 【枠外左上】 四七三【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六末 【枠外左横下】 二三七 【二段構成】 【上段】 且其二十論意何。 答。彼論頌云。依_二此敎_一能入_二數取趣 無我_一。所執法無我。復依_二餘敎_一入《割書:云云》。上半頌明_下 依_二 十二 處生空敎_一。悟_中-入人無我理_上。下半頌明_下 是依_二唯識敎_一悟_中-入 法無我理_上。故引_二下半頌_一。證_二此義_一也。 疏曰。復依_下 此餘 說_二唯識_一敎_上 入《割書:云云》。疏云。復依_下 此餘說_二唯識_一敎_上 受_レ化者。 能入_二所執法無我_一。謂若了_下-知唯識現似_二色等法_一起。此中 都無_中 色等相應法_上。應受_二諸法無我敎_一者。便能悟_二-入諸法 無我_一《割書:云云》。《割書:菩薩根機名爲_レ應_レ受_二法無我|敎_一。由_レ知_二諸法唯有_一レ 識故。》言_二獨作生空_一者。單 生空觀。如_二内遣有情假緣智_一也。 章曰。但是法空觀。必定是唯識。生空不定。二乘生空非_二唯 識觀_一故《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自下位_三上云_二非唯識 觀唯是法空_一。更作_二 四句答_一釋也。此有_二 五類_一。初一惣後四 別也。此文第一依_二惣問_一作_二分別句_一答也。《割書:四句者。一順_二前句_一|答。二順_二上句_一後句》 《割書:答 ̄ス。三分_二-別句_一|答。四遮答也。》設有問云_二若爾二空觀必唯識觀歟_一。唯識 觀必二空觀歟。今分別答云。法空觀必唯識觀。生空觀不 定 ̄ナリ。菩薩生空觀是唯識觀。二乘生空觀非_二是唯識觀_一 《割書:爲言》。《割書:以_二 二空_一問_二唯識_一|故云_二惣問_一也。》 問。何故二乘生空觀非_二唯識_一。 答。 【下段】 二乘不_レ觀_二唯識理_一故也。 問。若爾何疏說_二滿分清淨者_一。 末曰。二乘亦於_二人無我門_一。觀_二-見眞如唯識性_一故。分淨所_レ 攝《割書:云云》。 答。其二乘所觀生空理。體是唯識性故云_レ爾 也。非_レ謂_三 二乘人修_二唯識觀_一也。 章曰。唯識觀寛。通_二《割書:ヲ以》生法觀_一。法觀義局。唯是唯識《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第二別以_二唯識觀_一對_二法空觀_一。作_二 順後句_一答也。設有問云_二唯識觀必法空觀歟。法空觀必唯 識觀歟_一。今答曰。唯識觀非_二必法空觀 ̄ニシモ_一通_二生空_一故。法 空觀必是唯識觀也《割書:爲言》。 章曰。生觀也義寛。通_二唯識非唯識觀_一。唯識觀局。有_二生空 非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第三別以_二生空觀_一。對_二唯 識觀_一。作_下 順_二前《割書:考【四角で囲む】前|恐後》句_一答_上 也。設有問曰。生空觀必唯識觀 歟。唯識觀必生空觀歟。今答云。生空觀非_二必唯識觀_一。有_下 非_二唯識觀_一生空觀_上 故。故生觀寛。唯識觀必生空觀。故是 局也《割書:爲言》。 章曰。由_レ此唯識觀望_二生空觀_一。順_二前句_一分別。無_三唯識觀 非_二生空_一。但法空觀必帶_レ生故。有_三生空觀非_二唯識_一。謂二 【右頁】 【枠外右上】 四七四【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六末 【枠外右横下】 二三八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乘生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第四別以_二唯識觀_一 對_二生空觀_一。作_下 順_二前句_一答_上 也。《割書:由此者。由_二上寛屈義_一。|作_二此次順前句答_一也。》設有問 云。唯識觀必生空觀歟。生空觀必唯識觀歟。今答云。唯 識觀必生空觀。其法空觀亦帶_二生空_一故。生空觀非_二必唯 識觀_一。亦有_二 二乘生觀_一故《割書:爲言》。 章曰。法空對_二唯識_一。亦復如_レ此。有_三唯識非_二法空_一。謂唯生 空唯識觀。無_三是法空觀非_二唯識_一。此二作_レ句其義可_レ知。 問。此文意何。 答。是第五別以_二法空觀_一對_二唯識觀_一。亦 作_下 順_二前句_一答_上 也。設有問云。法空觀必唯識觀歟。唯識 觀必法空觀歟。今答云。法空觀必唯識觀。唯識觀非_二必 法空觀_一。亦有_二生空唯識觀_一故《割書:爲言》。言_二此二作句等_一者。意 云。此最後兩句。准_二前第四兩句_一。可_レ作_下 順_二前句_一答_上 也 《割書:爲言》。《割書:演及□記以_二作字_一成_二俱字_一。云_二此二俱句_一。爲_二第三句第四句_一也。|今謂。文義俱疎。第三不_レ云_二俱句_一。何第四亦云_二俱句_一。違_二 四句_一》 《割書:故。難_二信|用_一之。》 問。且云何名_二順前句答等_一。 答。以_レ狹問_レ寛。 作_下 順_二前句_一答_上。以寛問狡作_下 順_二後句_一答_上。其義甚易_レ知。不_レ 可_二繁記_一レ 之。《割書:然義演曰。以_レ廣問_レ狹。爲_二順前句_一。以_レ狹問_レ廣。爲_二順|後句_一。若廣狹差別無_レ有問 ̄スルニハ 以_二 四句_一云云。今》 《割書:謂此義頗難_レ詳。若准釋 ̄セハ 有問云。若唯識觀生空觀歟。以_二唯識觀_一爲_二|所問_一爲_レ狹。以_二生空觀_一爲_二能問_一爲_レ寛。故云_二順前句答_一。然頗違_レ例。》 【下段】 章曰。惣相而言_三唯識通_二 二空觀_一。論但說_二法空觀_一爲_二唯識 觀_一者。據_二決定_一故《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何。 答。是結 ̄テ 定 ̄ル 也。意曰。惣相《割書:ヲ以》言 ̄ハヽ。唯識觀通_二 二空觀_一。然唯識論等但 說_二法空觀_一爲_二唯識_一。約_二決定_一說。其生空觀不定故《割書:爲言》。 章曰。復說_二諸空互相攝_一者。如_二空章說_一《割書:云云》。 問。此文意 何。 答。是敍_下 以_二唯識觀_一相_二-攝諸空_一。此章略_レ之讓_中 諸空 章_上 也。 問。爾其諸空章如何說耶。 答。慈恩七卷章無_レ 有_二空章_一。但寂法師纂第十唯識章之次有_二空章_一。以_二 五門_一 分別。第一門有_二增救_一故。說_二 一空《割書:乃至》二十二空_一。第四 三 乘得門云。上諸空中生空所_レ顯者 ̄ナラハ。三乘皆能入。法空 所_レ顯者。唯菩薩能入《割書:云云》。以_二此文_一可_二准釋_一也。 問。珠記 曰_二如空章說_一者。此章第四 二執義末。略標_二 五頌_一。說_二諸 空義_一《割書:云云》。而何云_二慈恩章中無_一耶。 答。是以_レ有_下 說_二諸 空_一頌_上。強寄釋中。非_二全空章_一也。問。其五頌如何。 答。 頌云。性境不_レ隨_レ心。獨頭唯從_レ見。帶質通_二情本_一。性種等 隨_レ應。《割書:是說_二 三類境_一文也。|未_レ知_二成由_一也。》能食《割書:由_三 六根能受_二-用境_一故觀|_レ之爲_レ空。卽内空也。》及所食。 《割書:由_三 六境所_二受用_一故。觀_レ|之爲_レ空。卽外空也。》此依《割書:扶根非_二内識_一非_二外器_一。亦内亦|外。觀_レ之爲_レ空。卽内外空也。》身所 【左頁】 【枠外左上】 四七五【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唯識義卷第六末 【枠外左横下】 二三九 【二段構成】 【上段】 住。《割書:器世□【□:間?】有_二大勝用_一。觀_レ|之爲_レ空。卽大空也。》能見《割書:能觀智也。觀_レ之|爲_レ空。卽空空也。》此如理。《割書:眞如|理。》 《割書:觀_レ之爲_レ空。|卽勝義空也。》所求二諦空。《割書:有爲無爲法。觀_レ之爲_レ|空。卽有無空無爲空也。》爲_三常益_二有 情_一。《割書:不_レ見_二有情自他差別_一。|常能益。卽畢竟空也。》爲_レ不_レ捨_二生死_一。《割書:廣化_二有情_一。有情無|際故。卽無際空也。》爲_三 善無_二窮盡_一。《割書:福智資糧盡_二未來際_一。無_レ有_二斷盡_一故。卽|不散空也。亦名_二散空_一。空_二法有_一故。》故觀_レ此爲_レ 空。《割書:是結|也。》爲_二種姓清淨_一。《割書:法本無_レ染。爲_レ惑所_レ弊故。今|觀_レ之爲_レ空。卽本性空也。》爲_レ得_二諸 相好_一。《割書:觀_二實相好_一爲_レ|空。卽相空也。》爲_レ淨_二諸佛法_一。《割書:由_レ觀_二所執三寶_一爲_レ空。淨_二|諸佛法_一。卽一切法空也。》 故菩薩觀_レ空。《割書:是結|也。》補特伽羅法。實性俱非_レ有。《割書:觀_二人法實性|非_一レ 有。卽無》 《割書:性空|也。》此無性有_レ性。《割書:此無性空非_レ無_二自性_一。空以_二無性_一|爲_二自性_一。故名_二無性自性空_一也。》故別立_二 二 空_一。《割書:是結|也。》合有_二 十六空_一。又說_二 十八_一。《割書:加_二無所得空。|自性空_一也。》又說_二 十九_一。《割書:前|十》 《割書:六加_二所緣空。增上|緣空。互無空_一也。》又說_二 二十空_一。《割書:前十六加_二無所得空。自性空。散|空。共相空_一也。具如_二彼章_一也。》 問。爾以_二唯識觀_一。相_二-攝諸空_一如何。 答。彼章曰。今唯 識觀。於_二 十六中_一。十四全 ̄ト 一少分 ̄ト 法全 ̄トナリ。法分名_レ法。 生分名_レ生。離唯所_レ眞。意云。十四全内空《割書:乃至》一切法空。 一少分者。約_下 無性空及顯_二無性空自性_一之無性自性空_上。 人無我中有_レ二。菩薩所觀。二乘所觀。除_二 二乘所觀_一故。 云_二 一少分法全_一者。法無我全也。此等中攝_二唯識觀_一《割書:爲言》。 法分名_レ法等《割書:ト云》。約_二此諸空_一。法空觀分所_レ顯名_二法空_一。生空 【下段】 觀分所_レ顯名_二生空_一《割書:爲言》。離唯所眞者。廢詮談旨 ̄ノ 眞勝義 理。離_二 三空所顯_一《割書:爲言》。次文云。 問。但云_二生空_一。皆唯識 否。 答。得_三但是唯識必帶_二生空_一。自有_三生空不_二必唯識 觀_一。謂二乘生空《割書:云云》。如_レ前可_レ知也。  本私記云   古德私記文義繁廣新學之徒難詳章旨今所撰集如   以指敎本出藍中頗青於彼已依正敎理分別唯義功   德施群生願共登正覺《割書:云云》   右全部十二卷     和州法隆寺三經沙門             觀音院權律師 高榮  永德三年《割書:癸|亥》二月十四日於和州城下郡常樂寺寫之了  《割書:朱【朱:四角で囲む】同十六日一校了》   依此筆功 知唯識義 便到無倒 生生値遇 大 【右頁】 【枠外右上】 四七六【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唯識義卷第六末 【枠外右横下】 二四〇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乘敎法。 《割書:朱【朱:四角で囲む】此私記一部六卷一筆寫之》          右筆小比丘 聖譽《割書:生年卅五|通十□》  同四年正月廿七日夜墨點了 【以下空白】 【段末】 唯識義卷第六《割書:末 終》 【下段空白】 【左頁】 【一段構成】  大正四年四月二十日印刷             《割書:非 賣 品》  大正四年四月廿五日發行  佛書刊行會編纂  右代表者《割書:會長|文學博士》南條文雄  發行者 草村松雄      《割書:東京市小石川區林町二十一番地》  印刷者 齋藤章達      《割書:東京市日本橋區兜町二番地》  印刷所 東京印刷株式會社      《割書:東京市日本橋區兜町二番地》  發行所 佛書刊行會      《割書:東京市小石川區林町二十一番地》 【枠外左横下】 (植木製本所製本) 【右頁】 【罫線入りの料紙の影像?】 【左頁】 【空白】 【右頁】 【空白】 【左頁】 【切手状のラベルの影像】 【ラベル内に算用数字の記載】 【ラベル内上段】 三五三 【ラベル内中段】 【空白】 【ラベル内下段】 一〇 【右頁】 【中央に印影】 【印版内篆刻文字】 □□ □□ 【左頁】 【空白】 【右頁】 【全面黒、底本の裏表紙?】 【左頁】 【右より中段に大字一字】 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