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十四【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十宗畧記 【枠外右横下】 二四 【この頁空白】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十五【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一 【枠外左横下】 一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題:本朝諸宗要集卷一》 妙哉。古之馬鳴大士者。起信本論。釋摩訶衍末論。述_二于 之_一兮。時哉。今之義觀法師。亦大道本論。宗要末論。述_二 于之_一。嗚呼以_二於古_一。而欲_レ令_レ知_二於今_一而已。爾序。  旹   寶永三曆《割書:丙|戌》中秋                     洛東逸人 【下段】 《題:本朝諸宗要集卷一》    華嚴部  一華嚴宗         二禪宗      ┌一性空二┬一本性宗者 華嚴宗也。 ○空宗門八┼二㊁  └二見性宗者 禪宗也。      └三㊂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十六【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一 【枠外右横下】 二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題:本朝諸宗要集卷一》 夫三諦者。天然之性德也。中諦者。統_二 一切法_一。眞諦者。泯_二 一切法_一。俗諦者。立_二 一切法_一。擧_レ 一卽三。非_二前後_一也。含生 本具。非_二造作之所得_一也。悲夫。祕藏不_レ顯。蓋三惑之所 覆也。故無明翳_二乎法性_一。塵沙障_二乎化導_一。見思阻_二乎空寂_一。 然玆三惑。乃體上之虛妄也。於_レ是大覺慈尊。喟然歎曰。 眞如界内。絶_二生佛之假名_一。平等慧中。無_二自他之形相_一。但 以_二衆生妄想_一。不_二自證得_一。莫_二之能返_一也。由_レ是。立_二乎三觀_一。 破_二乎三惑_一。證_二乎三智_一。成_二乎三德_一。空觀宗者。破_二見思惑_一。 證_二 一切智_一。成_二般若德_一。假觀宗者。破_二塵沙惑_一。證_二道種智_一。 成_二解脫德_一。中觀宗者。破_二無明惑_一。證_二 一切種智_一。成_二法身 德_一。然玆三惑三觀三智三德。非_二各別_一也。非_二異時_一也。天 然之理。具_二諸法_一故。然此三諦之宗。性德之自爾。迷_二玆 三諦之宗旨_一。轉成_二 三惑_一。惑破籍_二乎三觀之風智_一。敎觀成 則卽證_二於三智之宗旨_一。三智則卽開_二乎三德之異門_一。妙 哉。從_レ因至_レ果。非_二漸修_一也。說_レ之次第。理非_二次第_一。大綱 【下段】 如_レ此。網目可_レ尋矣。可_レ驚之法皇音永絶。而鷲峰山暮嵐 獨吟。可_レ照慈尊月未_レ出。而鷄頭城曉空猶遙。生_二佛前佛 後之中間_一。無_二出離解脫之因緣_一。住_二粟散扶桑之小國_一。闕_二 上求下化之修行_一。雖_レ爾。宋元迨明。台敎曁法相三論之 義學已失_二 中華_一。況至_二今淸朝_一。禪敎屢盛。而講_レ經者。專主_二 禪意_一論_レ之矣。假饒雖_二入唐渡天_一。難_レ解_二敎相疑條_一乎。敎 黌之興_二-盛於吾本朝_一。雖_二 中華之大德_一。有_二未_レ明_レ之者_一。如_二 佛祖統紀。及唐決疑集所_一_レ載。嗚呼八相成道之昔。獨雖_レ 漏_二如來之出世_一。三千餘季之今。僅得_レ聞慈父遺誡_一。寶聚 之山際。不_レ望自入也。貧匱之家中。不_レ取後悔乎。難_レ受 易_レ移人身。難_レ値希得_二佛法_一。當_下 以_二何行業_一。爲_中 今生思出_上。 默_二-止於此_一者。盍_レ失_二大利_一哉。況一入_二惡趣_一已。曠劫爲_レ難_レ 出。設亦受_二 人身_一。値_二佛法_一最難。早抛_二萬事_一。當_レ勵_二 一心_一。 實非_二此度_一者。始而企何時哉。然則始_レ自_二今日_一。盡_二未來 際_一。苟以_二我身命_一。恭抛_二佛法僧_一。以求_二佛道_一。以利_二有情_一。因_レ 之或結_二草菴於山林寂漠之霞_一。暫爲_二今生遊宴之栖_一。或 捧_二 一鉢於聚落憒閙之煙_一。永萠_二 一佛淨土之緣_一所以。和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十七【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一 【枠外左横下】 三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光同塵之本願結緣始其何。所謂道心是也。世間淺近益。 皆爲_二此方便_一也。仰願三寶神祇。哀_二-愍愚意_一。令_レ發_二道心_一。一 要若成就。萬事皆可_レ足而已。於_レ是佛陀勸_二我等_一。八萬四 千法門。寧又非_二彼岸直至之指南_一乎。去來別_二-離無常恩 愛_一。而不退聖衆爲_レ友。不_レ忘_二堅固之契約_一。而盡未來際 爲_レ限。恆爲_二親友_一。互助_二佛道_一。鎭爲_二法器_一。同營_二善事_一。諸 宗門戸敲_レ之。集_二於宗要_一 三。一者空宗。二者假宗。三者中 宗。金錍云。天台大師。是余師也。三諦三觀。所承法也。 所以以_二 五時八敎_一。判_二-釋本朝諸宗聖敎_一。罄無_レ不_レ盡。言_二 五時_一者。一華嚴時。二鹿苑時。謂說_二 四阿含_一。三方等時。 謂說_二維摩。思益。楞伽。楞嚴三昧。金光明。勝鬘等經_一。四 般若時。謂說_二摩訶般若。光讚般若。金剛般若。大品般若 等。諸般若經_一。五法華涅槃時。是爲_二 五時_一。亦名_二 五味_一。言_二 八敎_一者。頓。漸。祕密。不定。藏。通。別。圓。是名_二 八敎_一。頓 等四敎是化儀。如_二世藥方_一。藏等四敎名_二化法_一。如_レ辨_二藥味_一。 如_レ是等義。散_二-在廣文_一。今依_二大本_一。略録_二綱要_一。    天竺論師興起事 【下段】 凡如來滅後。一百年後。摩訶提婆。謂此云_二大天_一。出_二-世於 鷄園_一。興_二諍論_一。阿育大王。敬_二大天_一信_二有敎_一。五百羅漢。見_レ 之悲擊_レ目不_レ言。泝_二恆河_一去。育王大悔吐_レ血一斗。然尚 五竺學侶。煽習_二有敎_一。滅後三百年。謂或五百年。或六百 年。或八百年。龍樹菩薩出世。述_二空義_一破_二有敎_一。如來滅 後八百年。龍猛門人提婆菩薩。爲_レ彼現_二神足_一。弘_二-宣空義_一。 謂三論宗根元。八百年後。龍猛菩薩。依_二文珠敎_一。以_二芥子 七粒_一。開_二南天竺鐵塔_一。値_二金剛薩埵菩薩_一。傳_二眞言敎_一。又 九百年中。慈氏菩薩。趣_下阿僧伽謂此云_二無著_一講_上。夜分降_二 中印度_一。說_二瑜伽。莊嚴。中邊論等_一。演_二 中道_一。無著菩薩。位 居_二初地_一。造_二攝大乘論_一。世親菩薩。位隣_二極喜_一。造_二同釋論_一。 幷造_二唯識頌_一。謂法相根元。一千一百年中。護法菩薩出 現。此菩薩賢劫一佛也。造_二唯識釋論_一。授_二玄鑒居士_一。《割書:云云》。    天竺佛法。漢土來事 有日記云。過_二正法一千年_一。入_二像法_一。經_二 十二年_一。後漢謂凡 十三主。第三明帝治。永平七年甲子。謂當_二日本垂仁天 王。九十三年_一也。帝夢。丈六金人放_レ光王宮來。《割書:云云》。後朝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十八【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一 【枠外右横下】 四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公卿諠議相_二此夢_一。有云。天竺佛出世說_レ經。彼敎可_レ來_二漢 土_一御夢也。《割書:云云》。卽遣_二 中將蔡愔秦。博士王遵等。一十八 人_一。往_二 天竺_一尋_二佛法_一。爾時値_二摩騰迦葉。竺法蘭_一。謂中天 竺沙門也。二人沙門。卽聖敎負_二白馬_一。隨_二漢使_一來。但三 年間。佛法與_二道士敎_一諍論。不_二翻譯_一無_二弘通_一。而沙門所 持釋尊御舍利。現_二威德_一登_二虛空_一。放_レ光說_レ法。因沙門佛 法貴令_二稱揚_一。《割書:云云》。永平十年。立_レ寺號_二白馬寺_一。於_二此寺_一翻 譯弘通。爾時所_レ渡經。四十二章經小乘也。十住斷結經 大乘也。《割書:云云》。    佛法來_二日本_一事 有日記云。天竺佛法渡_二漢土_一後。經_二 四百八十餘年_一。我朝 人王第三十欽明天王治。第十三年甲申。百濟國聖明王 所。善光寺如來像。竝經敎渡_二日本_一焉。又自_二高麗國_一。僧尼 漸來。仍佛法日本來事。如來滅後一千五百餘年也。抑上 宮太子。誅_二守屋之逆臣_一。是爲_レ弘_二佛法_一。表_二捨邪歸正_一者 也。    諸宗不同事 【下段】 於_レ佛立_レ宗者。大日釋迦二佛。卽顯密兩宗也。次菩薩人 師等宗起。一代經一邊一邊得。立_二種種宗_一也。又付_二 一代 敎_一。南三北七異義有_レ之。玄文第十委擧_レ之。往_レ彼見。但大 論_レ之。八宗。九宗。十宗。乃至十六宗。不同在_レ之。八宗 者。倶舍宗。成實宗。律宗。謂已上三家小乘。法相宗。三 論宗。華嚴宗。眞言宗。天台宗。謂已上五家大乘。先八宗 加_二禪宗_一爲_二 九宗_一。加_二淨土宗_一可_レ爲_二 十宗_一歟。乃至加_二於大 念佛宗。時宗。一向宗。日蓮宗。雜宗。涅槃宗_一。而都合十六 宗。未宗門者。只是獨一法界妙理也。十六俱共終如究焉。 不二敎觀豈不_レ 一。於_レ何在_二乎勝劣_一焉。龍樹大師智論云。 佛法大海。以_レ信得_レ入矣。然則勝劣者。唯在_二於信不信_一。 不_レ爾則十六宗。俱違_二背于祖師之釋_一歟。嗚呼佛之三輪。 非_二 下凡心思口議_一也。泛示_三隨_レ機不_二定局_一也。故開_二於宗 門_一。於_レ此密。於_レ彼顯。大矣哉。大矣哉。宗門是非_二將來次 第_一。而爲_二未來末學_一。以_二於五時八敎_一。欲_二于當_レ之謂_一焉。所 以當_レ門。則令_レ安_レ見也。    華嚴宗下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十九【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一 【枠外左横下】 五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尋云。華嚴宗者如何。義云。華嚴宗者。謂性空宗也。性空 有_レ 二。一者本性宗。則卽華嚴宗也。二者見性宗。則卽禪 宗也。且華嚴宗者。夫天竺普賢。文殊。馬鳴。龍樹。堅慧 論師等。專弘_二此經_一。就_レ 中天親菩薩。造_二 十地論_一弘_二-通之_一。 然而此宗所依。華嚴經。十地論也。尋云。震旦弘通者 如何。 答。東晉代覺賢三藏。譯_二華嚴經_一弘_レ之。大唐代。實 叉難陀此云_二喜覺_一。重譯_二具本_一廣弘_レ之。但此兩人末流相。 不_レ聞_レ之。可_レ尋_レ之。爰敷燠杜順帝心尊者。隋代講_レ經弘_レ 之。時人文殊大聖化身歟。《割書:云云》。其後至相寺智儼尊者。西 寺法藏。謂大周代。淸涼山澄觀。圭峯宗密定慧尊者。次 第傳_レ之。又禪門寺華嚴和尚。立_二此宗_一。仍名_二華嚴宗_一事。 且依_二所弘經名_一。且約_二能弘華嚴和尚名_一也。籤十云。言_二 七 處八會_一者。是舊經五十卷。或六十卷成。晉義熙十四年。 北天竺佛度跋羅三藏。此翻_二覺賢_一。於_二揚州司空寺_一譯。 後有_二大唐三藏_一。證聖元年來至。與_二于闐實叉難陀_一。此云_二 喜覺_一。於_二愛敬寺_一譯。八十卷成。但龍宮三本。上本十三 世界微塵數品。中本四十九萬八千八百偈。下本十萬偈 【下段】 四十八品。今但有_二 三十九品_一。則經猶未_レ盡。舊經七處八 會。新譯更加_二普光明殿一會_一矣。 尋云探玄記一云。西 域相傳。龍樹菩薩。往_二龍宮_一。見_二大不思議解脱經_一。有_二 三 本_一。上本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頌。四天下微塵數品矣。 如何。 答。此相違補注會云。或總略歟。或品字悞歟。仍 唐本云。十三世界微塵數偈矣。有抄云。當時將來世流 布本。下本經也。付_二此譯_一 四本。一北天竺三藏佛陀跋陀 羅。譯_二梵本三萬六千頌_一成_二 六十卷_一者是也。二于闐國實 叉難陀。幷譯_二舊文_一。兼補_二諸闕_一。總翻_二 四萬五千頌_一。合成_二 八十卷_一者是也。第二第三譯可_レ尋_レ之。私謂第二香象所 譯六十華嚴。第三澄觀所譯八十華嚴歟。又云。晉覺賢三 藏譯_二此經_一時。靑衣童子二人。出_二池中_一。毎日致_二香華供 養_一。于闐三藏。譯_二此經_一時。五更之曉。香水雨降_レ空。苑中 忽生_二百葉蓮華_一。《割書:云云》。 尋云。西寺法藏大周代也。《割書:云云》 而法藏法師。唐則天皇后代人也。如何 答。實爾也。 唐第四主。則天皇后。聖曆二年巳【己】亥。十月八日。弘福寺 法藏奉_レ詔。講_二華嚴經_一。至_二于世界品_一。講堂及寺地震動。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二十【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一 【枠外右横下】 六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不思議瑞相也。仍王臣歸_レ之。華嚴宗自_レ此興。則天皇后 治十六年。改_二唐名_一名_二大周_一。仍華嚴宗此大周代興也。但 則天薨御後唐第五主。改_二大周_一如_レ本名_二唐代_一。仍今大周 法藏者。唐與_レ宋中間五代中大周非也。唐書本紀第四 云。哉初元年九月。改爲_二周天_一。則天治也。開元四年。改 爲_二則天皇后_一。《割書:云云》。 尋云。華嚴疏者如何。 答。淸涼寺 澄觀。新八十華嚴翻譯。自造_レ疏。華嚴大疏是也。又付_二大 疏_一。自造_二末文_一。演義抄是也。香象大師。付_二 六十華嚴_一造_レ釋。 探玄記二十五卷。五敎章三卷也。《割書:云云》。 尋云。日本傳來 者如何。 答。人王第四十六代。孝謙天皇治六年。勝寶 六年甲午年。東大寺朗辨僧正。奉_レ勅入唐。奉_レ値_二唐廬山 慧遠法師_一。傳_二此宗_一。慧遠者。法藏弟子也。《割書:云云》。有日記云。 新羅僧審祥禪師。謂住_二大安寺_一。天平十二年庚辰。十月 八日。依_二朗辨僧正請_一。於_二東大寺金鐘道場_一。謂號_二羂索 堂_一。講_二華嚴經_一。朗辨僧正。實忠和尚。等定大僧都。正進律 師。長歳和尚。道雄僧都。基海良緖律師。光智大僧都等。 次第相續傳_レ之。光智大僧都。於_二東大寺内_一。立_二尊勝院_一。爲_二 【下段】 宗本處_一。《割書:云云》。 尋云。宗敎者如何。 答。立_二 五敎_一。一漸敎。 謂攝_二阿含等諸小乘_一。二大乘始敎。謂攝_二深密等諸大乘 經。幷瑜伽。唯識。諸大乘論_一。三大乘終敎。謂攝_二涅槃經等_一。 四大乘頓敎。謂無_二別部經_一。諸大乘中所_レ說。以_二卽心是佛。 無有次位文_一。爲_二頓經_一。謂禪法是也。五大乘圓敎。謂攝_二華 嚴法華_一。分爲_レ 二。謂一別敎。攝_二華嚴本會_一。二圓敎。攝_二華嚴 未會及法華_一。華嚴綱要云。依_二於賢者_一。總攝_二諸敎_一。略有_二 五 門_一。一愚法小乘敎。唯明_二 人空_一。自求_二出離_一。是則半字大 小懸殊。二大乘始敎。謂說_二 五性定分_一。三乘未_レ盡_二理源_一。 故名爲_レ始。三大乘終敎。唯說_二 一乘_一。無_レ有_二 二乘盡理之 談_一。故名_二終敎_一。四頓敎。一念不生卽名爲_レ佛。不_下依_二行位_一 漸次而脩_上。故思益云。得_二諸法正性_一者。不_レ從_二 一地_一。至_二於 一地_一。可_レ離_二毀相泯心_一。心生卽妄。不生卽佛。亦無_レ佛無_二 不佛_一。無_レ生無_二不生_一。如_二淨明鏡_一。住顯不二等。則其類也。 五圓敎。一位卽一切位。一脩一切脩。十信滿心卽攝_二 五 位_一。頓成_二正覺_一。普賢法界。帝網重重故。名爲_レ圓矣。 尋 云。宗旨者如何。 答。事事無礙爲_二宗旨_一也。眞言天台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二十一【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一 【枠外左横下】 七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等。約_二事理不二_一。談_二無礙相卽_一。不_レ能_二事獨相卽_一。吾家華 嚴意。九世相入云。三世九世事法。現前相卽。初後無礙 也。抑唐則天皇后代。香象大師。應_二則天請_一。於_二師子殿_一。講_二 華嚴經_一。彼殿有_二金師子_一。此師子爲_レ譬。五敎。十玄。六相釋 出。金師子章云。香象大師釋也。 尋云。金師子章十門 者如何。 答。十住心論九云。金師子章云。釋_二此金師子 一章_一。略作_二 十門_一分別。一明_二縁起_一。二辨_二色空_一。三佛三性。 四顯_二無相_一。五說_二無生_一。六論_二 五敎_一。七勤_二 十玄_一。八括_二 六相_一。九 成_二菩提_一。十入_二涅槃_一矣。 尋云。十門中第七十玄者如何。  答。十住心論九云。七勤十玄者。一此金與_二師子_一。同時 成立。圓滿具足。名_二同時具足相應門_一。第二金與_二師子_一。相 容成立。一多無礙。於_レ 中理事諸相。各各不同。或一或多。 各住_二自位_一。名_二 一多相容不同門_一。第三若看_二師子_一。卽唯師 子無_レ金。卽金隱師子顯。若看_レ金卽唯金無_二師子_一。卽金顯 師子隱。若兩處看。卽俱顯俱隱。隱卽祕密。顯卽名_二顯著_一。 故名_二祕密隱顯俱成門_一。第四卽此師子根本耳支節一一 毛處。各各金收_二師子_一。一一能所師子。同時頓入_二莖毛中_一。 【下段】 一一莖毛中。各各皆有_二無邊重重無盡_一。無盡如_二帝網天珠_一。 名_二因陀羅網境界門_一。第五此師子眼。收_二師子_一盡。卽一切 純是眼。若耳收_二師子_一盡。卽一切純是耳。若諸相同時相 收。悉皆具足。卽一一皆純皆雜。又一一皆是圓滿藏故。 受_二諸藏純雜具德門_一。第六師子諸根一一毛頭。皆各金 收_二師子_一盡。一一皆徹徧。師子耳卽眼。眼卽鼻。自在成 立。無_二障礙_一故。故名_二諸法相卽自在門_一。第七此師子或隱 或顯。若一若多。定純定雜。有_レ力無_レ力。卽_レ此卽_レ彼。主伴 光輝。理事齋現。皆盡 ̄ク相容。不礙安立。微細定辨故。名_二 微細相容安立門_一。第八此師子是有爲法。念念生滅。刹 那無間進爲_二 三際_一。爲_二過去現在未來_一。此三際各有_二過去 現在未來_一。總三三位。以立_二 九世_一。卽更束爲_二 一數法門_一。雖_二 復九世十世_一。各各有_二融隔不同_一。相由成立。通融無礙。相 同爲_二 一念_一。故名_二 十世隔法異成門_一。第九卽此師子與_レ金。 或隱或顯。或一或多。無_レ有_二自性_一。由_レ心廻轉。說_レ事說_レ理。 有_レ成有_レ立。故名_二唯心廻轉善成門_一。第十說_二此師子用_一。表_二 無明宅_一。此金體具彰。眞性二事合說。況阿賴耶識。金生_二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二十二【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一 【枠外右横下】 八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正解_一。名爲_二宅事顯法生解門_一矣。尋云。華嚴宗抄云。十 玄者。一同時具足相應門《割書:金與_二師子_一|同時成立。》二廣狹自在無礙門。 《割書:須彌芥子|相入如。》三一多相容不同門《割書:金與_二師子_一目|容一多無礙。》四諸法相卽自在 門。五祕密隱顯俱成門。《割書:見_二金方_一師子隱|見_二師子方_一金隱。》六微細相容安立 門。七因陀羅網境界門。八宅《割書:考【但し で囲んでいる】宅恐|託歟》事顯法生解門。九十 世隔法異成門。十主伴圓滿具德門。《割書:云云》。相違如何。華嚴 經疏序云。一十身曆然而相作。六位不_レ亂更收。二廣大 卽入_二於無間_一。塵毛色細而無_レ外。三炳然現猶_レ得_二芲瓶_一。四 具足同時。方_二之海滴_一。五一多無礙。如_二虛空之千光_一。六隱 顯俱成。似_二譯空之片月轉_一。七重重交映。若_二帝網之垂珠_一。 八念念圓融頓多夢夢_レ經_レ年。九法門重疊。若_三空起_二長空_一。 十萬行芲披法華開_二綿上_一矣。請學者。十住心論。華嚴疏 相違事。如_二善財_一可_レ決_二明師_一。《割書:云云》。 尋云。四種法界者如 何。 答。綱要云。法界無邊。略有_二其四_一。一事法界。謂色 因果心。萬像曆然。卽以_二縁起_一。分而爲_二其相_一。二理法界。色 卽是空。空相亦絶。卽以_二無相_一。而爲_二其相_一。三事理無礙法 界。色卽是空。空卽是色。事理交徹。卽以_二互融相_一成_二隱 【下段】 相_一。顯_二自在_一而爲_二其相_一。四事事無礙法界。以_レ性融_レ相。相 如_二性融_一。卽_二 一多涉入_一交映。重重而爲_二其相_一矣。 尋 云。付_二第五圓敎_一。立_二別敎一乘。同敎一乘_一者。如何。 答。 別敎者。非_二 天台所立第三別敎_一。報身居_二報土_一。對_二 地住已 上菩薩_一。說_二圓融不思議法門_一。二乘劣機。更不_レ可_レ及_レ之。 是故名_二別敎_一也。先照高山華嚴。厚殖善根正機也。是別 敎義也。依_レ之。五敎章云。此別敎一乘。別_二於彼三乘_一矣。 同敎者。上同_二別敎_一。明_二圓融義_一故也。下同_二 三乘_一。欲_レ令_二 二 乘_一成佛_上【上点衍ヵ】故也。是則法華開三顯一是也。澄觀釋云。卽大 同_二 天台_一。但加_二頓敎_一矣。 尋云。華嚴法華同異者如何。 答。華嚴名_二稱性本敎_一。三世常住。圓滿頓敎。是本敎也。 法華名_二逐機末敎_一。法華逐_二 二乘劣機_一令_二得脱_一。但其功令_レ 歸_二華嚴_一也。依_レ之能入法華。所入華嚴釋。譬國王高位。自 下_レ手不_レ至_二合戰_一。臣下等侍武士等。能降_二-伏强敵_一如也。 然其功終令_レ歸_二大將_一也。仍法華諸法歸_二實相一理_一說。此 實相卽華嚴也。於一佛乘云華嚴也。是此開方便門云迄。 法華得分也。示眞實相重華嚴也。仍法華實相能入門也。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二十三【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一 【枠外左横下】 九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依_レ之。淸涼釋云。所入一乘卽是華嚴矣。香象釋云。謂諸 二乘。以_二根鈍_一故。要先廻_二-入共敎大乘_一。捨二乘名_一。得_二菩 薩稱_一。然後方入_二此普賢法_一矣。又一切衆生成佛。皆依_二華 嚴_一也。離_二華嚴_一成佛事無_レ之。依_レ之。淸涼師釋云。離_二此 普法_一。更無_三餘路得_二成佛_一故矣。但諸經論中。明_二衆生成 佛相_一事。只是能引分也。終歸_二華嚴根本_一也。《割書:云云》。 尋云。 性起縁起不同者如何。 答。釋云。性起唯淨法。縁起通_二 染淨_一矣。唯眞如法性。起成_二諸法_一處性起云也。性海無_レ 風。金波自湧云是也。縁起者。眞妄和合起諸法也。《割書:云云》。 尋云。性起者。果分體歟。 答。性起云。性起法門沙汰 事。尚因分可說法門内也。果分者。總不_レ出_二言說_一也。 尋云。因分可說。果分不可說者如何。 答。十地論云。 因分可說。果分不可說矣。但華嚴經。加_二 四菩薩_一令_レ說_レ 之。非_二佛說_一故。果分不可說云歟覺。僧祇品。隨好品佛說。 非_二果分可說相_一也。十地論云。我但說_二 一分_一矣。是因分 一分也。五敎章云。問若不_レ說_二果分_一。何不思議品等。說_二 【下段】 果分_一耶問 ̄フテ。答_レ之時 ̄ニ。取_二此果分_一。令_レ成_二因行_一故。形 對_二因人_一故此釋矣。意。因人聞_レ果。可_レ成_二因行_一。故且說_レ 之也。形對_二因人_一者。普賢文殊等。加令_レ說_レ之云事也。非_二 不思議果_一云事也。 尋云。華嚴明_二性具_一耶。 答。四明釋 云。性起云不_レ云_二性具【一点脱ヵ】。《割書:云云》。眞如法性理。萬法縁起談。彼 理内性。具_二諸法_一云事不_レ云也。 難云。若爾者。三論宗眞 如隨縁。有_二何不同_一耶。 答。三論眞如萬法徧明。眞如成_二 萬法_一不_レ云也。華嚴性起。法性萬法出生云也。是此隨縁 眞如相分明也。不_レ云_二性具_一方。華嚴劣也。天台勝也。四明 智禮釋云。他家不_レ明_二修性_一。若以_二眞如一理_一名_レ性。隨縁 差別爲_レ修。故知。他宗極圓祇云_二性起_一。不_レ云_二性具_一。不_レ 談_二性具百界_一。但論_二變造諸法_一。何名_二無作_一耶矣。 尋云。 華嚴五重法義者如何。 答。一者一心門。二者二門。謂 眞如門。生滅門。三者覺不覺。謂生滅之内 ̄ノ法性無明。四 者三細。謂第八識。五者六麤。謂六識。 尋云。天台一念。 三千。華嚴事事無礙。同異者如何。 答。華嚴師意。彼宗 人。華嚴十十無盡法門無_二齊限_一。天台限_二 一念三千_一。故有_二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二十四【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一 【枠外右横下】 一〇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齊限_一劣也。《割書:云云》。天台意。十十無盡法門。性起分非_二性具_一。 是此不_レ可_レ及_二 三千互具法門_一。其上天台云。彼彼三千互 徧亦爾矣。實三千者。非_レ取_二數量_一。三千者法界異名也。言_二 法界_一者。須_レ云_二 十界_一。《割書:云云》。華嚴之祖師。欲_レ勝_二於事事無 礙_一。台家之祖師。欲_レ勝_二於一念三千_一。互欲_レ建_二-立於宗門_一 故。於_レ此性起。於_レ彼性具。大矣哉兩祖師。於_レ法得_二最自 在_一。住_二首楞嚴_一。能建_二大義_一。親靈山聽衆。廣學_二内外經書_一。 通_二-達大小敎門_一故。和光同塵之本願結縁始。其何毒醉 迷亂之我等。無_レ便_二于樹_一レ藥。但兩祖師。念_二我受苦_一徹_二骨 髄_一。恆欲_二利益_一。猶如_二 一子_一。其利益何事乎。所謂道心是 也。世間淺近益。皆爲_二此方便_一也。夫獨一法界。於_レ何在_二 乎勝劣_一焉。龍樹智論云。佛法大海。以_レ信得_レ入矣。然則 勝劣者。在_二於信不信_一。不_レ爾則兩宗俱共。違_二背于祖師之 釋_一歟。    禪宗下 尋云。華嚴五敎事。付_レ之。禪法敎外別傳談。何第四頓敎。 攝_二禪門_一耶。旣云_レ敎。何無敎宗門可_レ云耶。 答。彼宗無 【下段】 敎者。只是晴證。誤無敎云也。達磨心印。又敎云意有_レ之。 故亦號_二佛心宗_一。夫達磨和尚。南天竺。大波羅國。香思大 王。第三王子也。發_二菩提心_一出家。東來_二震旦_一。初在_レ梁。武 帝信_レ之。後移_レ魏。梁三魏六年合九年。端座面壁。所_レ得 心印。是名_二敎外別傳法_一。二祖慧可。來_二雪峰_一求_レ法。七日 七夜不_レ眗_レ目。慧可雪付_レ頸。敢不_レ傷_レ之。七日七夜後。折_二 一臂_一投_二師前_一。其時師授_レ法。卽得_レ法畢。達磨付法偈云。 吾本來_二玆土_一。傳_レ法救_二迷情_一。一華開_二 五葉_一。結_レ菓自然成 矣。二祖慧可得解偈云。本來縁有_レ 地。因_レ 地種華生。本 來無_レ有_レ種。華亦不_レ能_レ生矣。二祖元是癩人也。得法畢 一臂複_レ本。通身相好具足。抑初祖造_二 三部論_一。謂破相論。 悟性論。血脈論也。悟性論云。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敎外 別傳。不立文字矣。 尋云。敎外別傳依經者如何。 答。 楞伽經云。我從_二得道夜_一。至_二涅槃夜_一。不_レ說_二 一字_一矣。大梵 天王問佛決疑經云。佛告_二大迦葉_一言。吾有_二正法眼藏。涅 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解脫法門_一。付_二-屬摩訶迦葉_一。汝當_下 諦聽_中吾偈_上。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_二無法_一時。法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二十五【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一 【枠外左横下】 一一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法何曾法矣。是則佛於_二靈山會上_一。捧_二 一枝蓮華_一示_二 四衆_一。 四衆不_レ知_レ之。迦葉破顏微笑。領_二-解佛旨_一。是故。此時以_二 心一法_一付_二迦葉_一畢。以心傳心是也。《割書:云云》。 尋云。禪法有_二 三機_一者如何。 答。上根向上機也。向上一路。先聖不_レ 傳。《割書:云云》。不_レ落_二義味_一。不_レ見_二思量_一。本來本是機也。《割書:云云》。中根 以_二公案_一得法。公案者。唐土習。在家出家。應_レ勅歩行人。 皆付_二勅案_一也。庭前柏樹枝。狗子無佛性云。公案一句肝 銘。勅案付人何軍陣等中行。人如_レ不_レ指_レ手。妄念不_二引 落_一形也。但付_二公案機_一。又重重不同可_レ有_レ之。下根佛說 經論。所_レ說禪定。開悟者是也。仍上中二根。名_二祖師禪_一。達 磨所行心印故也。下根名_二如來禪_一。例如_二 天台依經立行_一。 《割書:云云》 尋云。向上有_レ機耶。 答。先聖不_レ傳。《割書:云云》。所彼機 不_レ可_レ有_レ之歟。但東福寺聖一和尚。向上有_レ機。《割書:云云》云。建仁 寺葉上。向上無_レ機。《割書:云云》。可_レ尋_レ之。彼聖一坊。唐土佛感 《割書:考【但し□で囲んでいる】感恐|鑑歟》禪師弟子也。佛感《割書:考【但し□で囲んでいる】感恐|鑑歟》有_二 三人得者_一。唐土二人。 日本一人。今聖一和尚是也。夫相承傳來。 大覺世尊─○《割書:二十|四》師子尊者─《割書:二十|五》婆舍斯多─《割書:二十|六》不如 【下段】 密多─《割書:二十|七》般若多羅─《割書:二十|八》菩提達磨─《割書:二|祖》北齊慧可─《割書:三|祖》 鑒智僧璨─《割書:四|祖》雙峰山道信─《割書:五|祖》黄梅 山弘忍┐ ┌──┘ ├神秀《割書:北宗 |元祖》─唐大通華嚴寺普寂─大光福寺道璿┐ │┌───────────────────┘ │└大日本國大安寺行表和尚 └《割書: 六| 祖》大鑒慧能《割書:南宗|元祖》┐ ┌───────┘ ├南岳懷讓《割書:洪洲宗|元祖》┐  ┌黄檗《割書:希|運》臨濟義玄《割書:臨濟宗|根元》 │┌─────┘ ┌┤   ┌慧寂《割書:潙仰宗|元祖》 │└馬祖《割書:道|一》─百丈《割書:懷|海》┘└潙山《割書:靈|祐》┤ ├荷澤神會《割書:荷澤宗|元祖》       └光像《割書:私云宗|派不_レ見》 ├靑原山行思┐ ┌《割書:私云此間雖_レ有_二弘道藥 |山宗派_一不_レ見故除_レ之》─惟儼─曇晟┐ └永嘉眞覺 │ │┌───────────┘  ┌────┘┌┤└《割書:洞|山》良价《割書:曹|山》本寂《割書:曹洞宗|根元》  └希遷───┘└道悟―崇信《割書:德|山》―宣鑒《割書:雪|峰》義存《割書:雲|門》┐ ┌─────────────────────┘ └文偃《割書:雲門宗|根元》玄沙《割書:宗|一》桂探《割書:淸|凉》文益禪師《割書:號_二大法眼禪師_一|法眼宗根元。》 禪法五流者。一牛頭宗《割書:出_レ自_二 四祖下_一|法融爲_レ始。》二北宗。《割書:出_レ自_二 五祖下|神秀_一爲_レ始》 三南宗。《割書:出_レ自_二 五祖下【一点脱ヵ】|慧能爲_レ始。》四荷澤宗。《割書:出_レ自_二 六祖下|神會_一爲_レ始》五洪洲宗。《割書:南|丘》 《割書:懷讓爲_レ|始。》南宗下分_二 五葉_一。 一臨濟宗。二潙仰宗。三曹洞宗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二十六【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一 【枠外右横下】 一二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四雲門宗。五法眼宗。義云。山家大師。於_二我朝_一者。稟_二禪 法於大安寺行表和尚_一。又稟_二道璿_一。入唐後。對_二禪林寺儵 然禪師_一受_レ之。達磨付法 ̄ノ牛頭山法門等。傳_レ之安_二叡山_一。 《割書:云云》。又有鈔。於_二大唐_一。値_二神秀_一。稟_二禪法_一。《割書:云云》。可_レ尋_レ之。何 北宗法流也。《割書:云云》。又日本鷲峯《割書:由|良》覺心禪師。入宋謁_二黄龍 無門禪師_一。又東福寺圓爾和尚。入宋遇_二徑山無隼《割書:考【但し□で囲んでいる】隼|恐準》和 尚_一。《割書:師|範》傳_二此法_一畢。是皆臨濟宗餘流也。又建仁寺榮西。入 宋謁_二東林《割書:虛室[考【但し□で囲んでいる】室|恐菴歟]》懷敏_一。《割書:考【但し□で囲んでいる】敏恐|敞歟》傳_二此法_一畢。次越前國。永 平寺開山。佛法禪師。入宋稟_二-承曹洞宗_一。歸朝後立_二永平 寺_一安_二-置之_一。于_レ今門流相續。《割書:云云》。 尋云。慈覺禪法受學 者如何。 答。入唐時。値_二俗人_一傳_二此宗_一。姓䔥名仲慶。《割書:云云》。 赤山大明神。於_二唐土_一禪法守護神也。大師隨從。日本來 給。則西坂本赤山傍立_二禪院_一。《割書:云云》。恐本朝禪院最初歟。覺 大師傳記云。下_レ舶登_二當洲赤山法華院_一。送_二-過冬月_一。明年 《割書:開成|五年》春。大師祈_二-願海會諸尊當處山神_一。必施_二冥助_一。令_レ遂_二 本願_一。若適歸_二本國_一。當_レ建_二-立禪院_一。弘_二-傳法門_一。資_二-益山神_一。 此山盛傳_二禪法_一。故發_二此願_一矣。七佛偈者。禪經出。《割書:云云》。 【下段】 毗婆尸佛頌曰。  身從_二無相中_一受_レ生。 猶如_三幻出_二諸形像_一。  幻人心識本來無。   罪福皆空無_二所住_一。 矣 尸棄佛頌曰。  起_二諸善業_一本是幻。 造_二諸惡業_一亦是幻。  身如_二聚沫_一心如_レ風。 幻出無根無_二實性_一。 矣 毗舍浮佛頌曰。  假借_二 四大_一以爲_レ身。 心本無性因_レ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   罪福如_レ幻起亦滅。 矣 拘留孫佛頌曰。  見_二身無實_一是佛見。 了_二心如幻_一是佛了。  了_二得身心本性空_一。 斯人與_レ佛何殊別。 矣 𤘽那含佛頌曰。  佛不_レ見身知_二是佛_一。 若實有_レ知別無_レ佛。  智者能知_二罪性空_一。 坦然不_レ懼_二於生死_一。 矣 迦葉佛頌曰。  一切衆生性淸淨。 從_レ本無生無_レ可_レ滅。  卽此身心是幻生。 幻化之中無_二罪福_一。 矣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二十七【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一 【枠外左横下】 一三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釋迦佛頌曰。  幻化無因亦無生。  皆卽自然見如_レ是。  諸法無_レ非_二自他生_一。 幻化無生無_レ所_レ畏。 矣 摩訶迦葉偈曰。  法法本來法。  無法無_二非法_一。  何於_二 一法中_一。 有_レ法有_二不法_一。 矣 阿難偈曰。  本來附有_レ法。 附了言_二無法_一。  各各旣自除。  除了無_二無法_一。 矣 菩提達磨偈曰。  吾本來_二玆土_一。 傳_レ法救_二迷情_一。  一華開_二 五葉_一。 結菓自然成。 矣 尋云。禪法所立。理致機關二門者如何。 答。理致向上 宗風也。機關利_二萬機_一。《割書:云云》。但神智云。宗門立_二理致機關 二門_一。敎_二-化機縁_一。其理致者。但是般若所說。畢竟皆空。 不_レ同_二 天台一念三千三諦之觀_一。其機關者。提_二-撕公案_一。而 守_レ之。提_二公案_一有_二 二義_一。一云致_三心識分別而守_二公案_一。 二 【下段】 云於_レ公而生_二疑心_一。若念起擧_二公案_一。而疑_二公案_一。何故是 公案。而是佛法大體兮。國請寺百録。天台相釋時。又與_二 禪衆_一則。一百餘僧。請_二智者大師_一矣。二祖慧可大師。禪 僧一百餘人談話。請_二智者_一。於_二禪法_一決_レ之。《割書:云云》。貴哉。慧 可老和尚。無我三昧。看看無_二 一字_一。莫_レ言_二不說_一。道風吹。 非_二 下凡心思口議_一也。泛示_三隨_レ機不_二定局_一也。 尋云。天 台禪法同異者如何。 答。宗敎有_二不同_一事勿論也。自_レ元 各別宗故也。立行不同。光《割書:考【但し□で囲んでいる】光恐|廣歟》燈録云。天台說_二止觀_一 時。達磨現_二空中_一問云。汝何數_二文字_一。不_レ談_二實理_一。天台答 云。汝愚不_レ知_二文字性離_一矣。觀門内證。不_レ明_二兩宗深致_一 暗以難_二評判_一事也。傳燈録云。達磨大師敎外別傳之昔。 正是智者禪師一心三觀。一心三觀。一心三觀。《割書:考【但し□で囲んでいる】一心三觀|四字恐衍》 正是達磨大師敎外別傳。而有_二同異_一。智者以_レ敎示_レ之。達 磨以禪示_レ之。其理不二也矣。然則於_レ何在_二乎勝劣_一焉。龍 樹智論云。佛法大海。以_レ信得《割書:考【但し□で囲んでいる】得智|作能》入矣。然則。勝劣者 在_二於信不信_一。不_レ爾則俱共違_二背于祖師釋_一歟。又華嚴五 敎。第四列_二禪法頓敎_一。華嚴下列_レ之。《割書:云云》。其時第一頓敎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二十八【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一 【枠外右横下】 一四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者。所謂第一頓敎下。依_レ章顯示。文爲_レ 二。初明_二 五時五 味及化儀四敎_一 二。初正明文爲_レ 三。初四時化儀二。初正 示四。初頓敎文_レ 三。初標。二指_レ經。三解釋。今八敎之 始。故云_二第一_一。卽華嚴經也。從_二部時味等_一。得_二名爲_一_レ頓。所 謂如來初成_二正覺_一。在_二寂滅道場_一。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及 宿世根熟天龍八部。一時圍繞。如_二雲籠_一_レ月。爾時如來。現_二 盧舍那身_一。說_二圓滿修多羅_一。故言_二頓敎_一。若約_レ機約_レ敎。未_レ 免_二兼權_一。所謂若約機下。點_二-示化儀頓中具_二化法_一。文爲_レ 二。初約_二機敎_一。總辨_二兼權_一。言_二機敎_一者。所說敎法。雖_二然 廣大_一。猶有_二敎道未融者_一也。所化之機。雖_二是大士_一。猶有_二 歷別不圓者_一也。今止觀宗。豈欲_レ貶(ヘン)_二-挫普賢普眼三無差 別初住圓融者_一乎。但據_二歷別未融_一。判_二兼權_一耳。謂初發心 時。便成正覺等文。爲_二圓機_一說_二圓敎_一。所謂謂初下。雙示_二- 能所_一文爲_レ 二。初示_二能兼之圓_一。初發心者。初住位中。開_二 發本性三因_一。成_二 三身_一也。故正因發成_二法身_一也。縁因發成_二應身_一也。是八相果。非_二妙覺_一也。 具如_二 下辨_一。言_二等文_一者。略如_二向引三無差等_一。如_レ此等文。 【下段】 卽是爲_二圓機_一說_二圓法_一也。文句記。云_二華嚴起信彰灼明文 八相成道_一。故知初住破_二無明惑_一。成_二 八相果_一。名爲_二分證_一。 其唯天台。非_レ關_レ他矣。處處說_二行布次第_一。則爲_二權機_一說_二 別敎_一。所謂處處下。示_二所兼之別_一。言_二處處_一者。總指_二華嚴_一。 其中處處。又亦可_レ云_二 七處_一故也。言_二行布_一者。行謂行列。 布謂布措。布置陳列。次第之義耳。此則爲_二權機_一說_二別 敎_一也。應_レ知。經意兼含。義難_二定判_一。始從_二住前_一。至_二登住_一 來。全是圓義。從_二第二住_一。至_二第七住_一。文相次第。又似_二別 義_一。於_二 七住中_一。又辨_二相卽_一。至_二行向地_一。又是差別次第之 義。又一一位。皆有_二普賢行布二門_一。故知。兼用圓接_レ別 也。若乃善財。於_二諸知識_一。但解_二 一法_一。未_レ解_二餘法_一。此定 屬_二別敎_一。若不_レ爾者。何有_下【三点ヵ】圓人只知_二 一法_一。不_レ解_二餘法_一耶。 淸凉觀師。謂_下 天台宗判_レ兼_二別敎_一。失_中華嚴意_上。乃自立_レ義 云。行布卽是圓融之行布。善財參_二諸知識_一。但解_二 一法_一。 謂_二之謙已推勝_一。又以_二諸知識_一。對_二當位次_一。復以_二華嚴_一。判 爲_二頓頓_一。仍以_二華嚴是菩薩請_一。超_二-勝法華_一。而卻全用_下 天 台判_二敎相_一文。及三觀三德。一念三千。性善性惡等_上。况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二十九【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一 【枠外左横下】 一五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復賢首。圭峰。長水等。所立義旨。各自不同。師資撰述。 何其然哉。如欲_レ比_二-校上來是非_一。具如_二大部補注中說_一。或 不_レ辨者。則吾祖大訓。日就_二衰微_一矣。學者思_レ之。 問。本 性宗次。而見性宗來。不審所何。 答。本性宗。與_二見性 宗_一。說_レ之次第。理非_二次第_一。能照_二本有之性_一。言語亦非_二言 語_一。能忘_二逆順之修_一。本性亦非_二本性_一。如_レ是則豈非_レ無_レ外_二 乎三諦_一耶。一性無性。是名爲_レ空。非_二直空_一必卽_二假中_一豈 非_レ不_レ離_二空假中_一也。故云耳。空卽是心。假是色。非_レ色 非_レ空名曰_レ 中。色心絶處。中體現。於_二 一一法_一體皆具。誠 如_二所問_一。指_レ經是頓也。化儀之頓。其唯華嚴。故專指_レ之。 若見性宗之依經。由_レ依_二於圓覺等諸大乘經_一。云_二頓敎_一者。 乃是化法圓頓之頓。又是別敎但中之頓。是故不_レ同_三化 儀中頓指_二華嚴_一也。雖_レ爾。性具故。且今從_二部時味等_一。得_二 名爲_一_レ頓。所以者所 何(ナンゾ)。本性宗。與_二見性宗_一。非_レ 一故開_二於宗 門_一。於_二性具_一非_レ異故今合。然而非_レ 一非_レ異。爲_下以_二 一異_一 體_上。猶尚更照_二於一異_一。則卽是等圓宗。謂妙玄曰。三諦圓 融妙法也矣。華嚴經中云。譬如_三日出先照_二高山_一。謂第一 【下段】 時涅槃云。譬如_二從_レ牛出_一_レ乳。此從_レ佛出_二 十二部經_一。謂一 乳味。法華信解品云。卽遣_二傍人_一。急追將還。窮子驚愕。 稱_レ怨大喚等。此領_二何義_一。 答。諸聲聞在_レ座。如_レ聾若_レ瘂 等是也。所謂華嚴初分。永無_二聲聞_一。若至_二後分_一。則有_二聲 聞_一。雖_レ有_二在座_一。如_レ聾若_レ瘂。不_レ入_二其手_一。非_二其境界_一故。 《割書:云云》。亦復金剛經云。若以_レ色見_レ我。以_二音聲_一求_レ我。是人 行_二邪道_一。不_レ能_レ見_二如來_一。或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矣。又云。 三世之心。皆不可得矣。依_二圓覺經。楞伽經等說_一。不_レ要_二 誦呪讀經等_一。偏專_二工夫思惟_一。不_レ抱_二言語敎門_一。是等頓 敎。略明_二本性宗見性宗之旨_一竟。 《題:本朝諸宗要集卷一《割書:終》》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三十【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二 【枠外右横下】 一六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題:本朝諸宗要集卷二》          一倶舍宗     阿含部  二成實宗          三律宗       ┌一 實有四諦宗者。 倶舍宗也。      ┌┼二 見空得道宗者。 成實宗也。  擇滅空三┘└三 防非止惡宗者。 三┐        ┌──────────┘        │┌一 唯律宗也。        └┼二 兼律宗也。         └三 摩訶衍律宗也。 【下段】 《題:本朝諸宗要集卷二》    倶舍宗下 尋云。倶舍宗者如何。 答。倶舍宗者。擇滅空宗也。謂擇 滅空三。一實有四諦宗。倶舍宗也。二見空得道宗。成實 宗也。三防非止惡宗三。或唯律宗也。或兼律宗也。或摩 訶衍律宗。且倶舍宗者。義云。此宗震旦將來。玄奘三藏渡 天時。瑜伽唯識。幷倶舍論習_レ之將來。日本傳來。人王第 三十六代。皇極天皇治七年。大化四年戊午年。正月七 日。智通。智達二人沙門。奉_レ勅乘_二新羅國船_一入唐。値_二玄 奘_一。受_二無性義。幷倶舍宗_一將來。 尋云或抄云。此宗法 相玄肪僧正將來。《割書:云云》。如何。 答。有鈔云。我朝第四十 四代。元正天王治九年。養老七年癸亥年。南都玄肪僧 正入唐。八年在唐。聖武天王治七年。天平二年庚申年。 五千餘卷一切經論將來。《割書:云云》。此五千梵篋中。倶舍論可_レ 有_レ之故。玄肪將來云非_二相違_一。延曆十三年官符云。倶舍 付_二法相宗_一。《割書:云云》。 尋云此宗弘_二何事_一耶。 答。三藏敎有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三十一【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二 【枠外左横下】 一七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門。修因感果相談也。世親菩薩。造_二倶舍論三十卷_一也。而 述_二薩婆多有部義_一。傍明_二經部義_一也。唐玄奘譯_レ之。令_二弘 通_一。三藏門人。光師。寶師。各作_レ釋同弘_レ之。神泰。圓睴 師。又作_レ疏弘_レ之。世流布頌疏。圓睴法師釋也。後學多分 用_二頌疏_一。爲_二倶舍論_一。頌疏者略辯。倶舍論頌釋疏。全部 三十四卷審。諦往_レ破見。大方婆沙論。正理論。顯宗論等。 皆此宗依憑也。抑當時東大寺。園城寺。專學_レ之。又山門 傍學_レ之。《割書:云云》。但小乘宗故。一代判敎無_レ之。略頌曰。婆沙 二百論三十。正理顯宗八四十。光寶十五神泰五。疏六 《割書:圓睴|頌疏》慧《割書:慧|睴》㝹《割書:㝹|倫》各三卷。矣。    成實宗下 尋云。論主誰人耶。又二十部中。申_二何義_一耶。又大乘論 云事有_レ之耶。 答。如來滅後九百年。呵【訶】梨跋摩菩薩。 《割書:此云_二師子鎧_一|亦云_二法尚_一》出世。先初小乘論師也。後歸_二大乘_一。昔小執 愧慚時。造_二成實論_一。以_二小乘_一爲_二大方便_一義申。此論十六 卷。或二十卷。二百六品有_レ之。梁朝爲_二大乘論_一。至_二陳隋 代_一。天台嘉祥等。評_二判之_一小乘目録載給。此論通敎體空 【下段】 觀相似事多_レ之。三假浮虛幻乾闥婆城等是也。然是盜 大乘意會也。四敎義云。二十七賢聖。具出_二成論_一。但事相 繁多。廣說_二摩訶衍義_一矣。涅槃暹記。釋_二成實論_一云。此約_二 分通大乘_一以說矣。自餘疑在_レ 下。《割書:云云》。玄一云。呵【訶】梨跋摩。 亦用_二初審四悉壇_一。造_二成實論_一。通_二 三藏見空得道意_一也矣。 要決云。呵【訶】梨跋摩。秦言_二師子鎧_一。佛涅槃後。九百年中於。 在_二 中天竺_一。考_二迦旃延_一。斥_二其偏謬_一。除_レ繁委_レ未莫_レ存。歸_レ 本造_二成實論_一。崇_二-附三藏_一。暫目云。我今正欲_レ論_二 三藏中 實義_一。實義者卽空義也。 問。若爾彼論。廣明_二幻夢_一。亦 明_二乾闥婆城喩_一。 答。此有_二深意_一。師子論師。初習_二小乘_一。 自謂_二理僞_一。後時廣宗_二大乘_一。考(カンカヘ)_二-覈(アキラム)迦旃延_一。斥_二其偏謬_一。欲_下 釋_二小乘空義_一。以爲_二方便_一。誘_中-引小根_上。天竺諸國。多宗_二小 乘_一不_レ信_レ大故。且依_二小乘空_一。遂入_二大乘_一。爲_二梯橙_一故。密 示_二其意_一故也矣。開元録四云。成實論二十卷。或二十七 卷。或十六。或十四。成實論者。佛滅後九百年間。訶梨 跋摩。此云_二師子鎧_一之所造也。訶梨跋摩。本是薩婆多部。 鳩摩羅陀弟子。慨言所譯。近在_二名相_一。 問。成實之宗。正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三十二【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二 【枠外右横下】 一八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依_二何義_一。 答。有人云。雖_レ斥_二-排譬宗_一。正用_二曇無德部_一。有 人言。偏斥_二毘曇義_一。專用_二譬喩_一。眞諦三藏言。經用_二部義_一 也矣。要集五云。此成實論。本是數論弟。後於_二經部_一出 家。造_二成實論_一。破_二有體唯有相_一故矣。舊俱含序云。成論 依_二經部_一矣。大乘法相硏神章卷第三云。《割書:元興寺沙|門護命述》成實宗。 此論一部二十六卷。有_二 二百二品_一也。 問。此論者。二十 部中。何部所攝耶。 答。諸師多有_レ義。然經部攝云。是 正義也。 問。若然經部建_二種子_一。此論中有耶。 答。此論 可_レ言_二建立種子_一。 問。論文中有耶。 答。論第二卷四諦 品云。入滅者雖_レ無_二現識_一。而得_二有識_一。第一卷云。生死相 續中。常隨_二衆生_一故。名爲_二使等_一。以_二此等文_一。是有_二種子_一。 問。若以_二此文_一立_二種子_一者。何故有_二師說_一云。此論多聞 攝。其多聞不_レ立_二種子_一耶。 答。多聞部攝。不正義也矣。 尋云。震旦將來者如何。 答。東晉第六哀帝治元年。 隆和元年壬戊年。天竺龜玆國。羅什三藏。自_二西天_一。七十 四部。三百八十四卷經論將來。其中成論有_レ之。弘始十 一年。爲_二生肇融叡四人弟子_一。三論及成論授畢。 尋云。 【下段】 日本傳來者如何。 答。推古天皇御宇。聖德元年。奉_レ勅 道昭。道慈二人沙門入唐。値_二玄奘三藏_一。其中道慈。受_二 成論_一將來。又此宗。大唐僧叡。龍光。光宅。慧影。日本百 濟道藏法師等弘_二-通之_一。抑延歷十三年官符云。成實論。 付_二 三論宗_一。《割書:云云》。說_二 二十七賢聖_一。明_二 三假浮虛觀門_一。以_二 平等空_一。爲_二所詮_一。《割書:云云》。    律宗下 凡如來所說。大毘尼藏。天竺優婆梨尊者。一夏九旬間。 八十度登_二高座_一誦_レ之。是名_二 八十誦律_一也。天竺毬多三 藏。傳_二此律_一。然三藏有_二 五人弟子_一。各各宣_二 一義_一。五部律 是也。 尋云。震旦將來者如何。 答。如來滅後。一千三百 五十一年。後秦安帝治八年。弘治六年甲辰年。罽賓國沙 門。弗若多羅。秦云_二功德華_一。 十誦律五十八卷譯出。同十 年戊申年。佛陀耶舍。秦云_二覺名_一 四分律六十卷譯出。《割書:云云》。 又有日記。曇摩迦羅三藏。四分律傳_二震旦_一也。南山周法 師。道桓。省躬。會《割書:考【但し□で囲んでいる】會恐|慧歟》正。法寶。元表。守言。元月。《割書:考【但し□で囲んでいる】月|恐解》法 榮。處恆。擇梧。《割書:考【但し□で囲んでいる】梧一|作悟》允堪。擇其。元照《割書:大智律|師事也》─《割書:┌─智夾|└─道標─┘》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三十三【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二 【枠外左横下】 一九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惟一。法政。法久。妙蓮。行居《割書:當_二日本弘長文永|曆_一。弘_二-通律法_一《割書:云云》》如_レ此相 承。《割書:云云》。泉涌寺俊芿法師。建曆順德院御宇。傳法歸朝 畢。抑受_二元照法師義_一。立_二圓宗戒法_一。依_二曇無德部四分律_一。 而開_二-會之_一。立_二大乘戒_一。我等長夜。持_二佛淨戒_一。《割書:云云》。始以_二 別受_一傳_レ之。近來依_二通受門_一亦弘_レ之。《割書:云云》。仍南北所立義 門。聊有_二不同_一歟。南都雖_レ用_二大智律師釋_一。專依_二瑜伽唯 識_一成_二其義_一。北京依_二 天台等所立_一。殊立_二圓宗法門_一。《割書:云云》。聊 入門不同歟。又南都付_二古迹_一談_二梵網_一。北京付_二義記_一談_二 梵網_一。意樂分明哉。又南山所立。大立_二化制二敎_一。攝_二敎 法_一。立_二有空圓三宗_一。成_二戒體_一。化制中以_二制敎_一爲_レ本。三宗 中以_二圓宗_一成_レ體。薫_二本藏識_一。成_二善種子_一。《割書:云云》。 尋云。律 三大部者如何。 答。一戒疏八卷。《割書:南山|釋》記八卷《割書:大智律|師釋》釋_二 二百五十戒相貌_一也。是止持疏也。本經戒經一卷也。說 時從_二得道夜_一。至_二泥洹夕_一說_レ之也。二業疏八卷。《割書:南山|釋》記八 卷。《割書:大智律|師釋》釋_二羯磨相貌_一。是作_二持疏_一也。本經羯磨經三卷 也。佛說_二百二十條羯磨相_一也。三行事疏十二卷。《割書:南山|釋》立_二 三十篇_一。上中下各四卷。合十二卷也。又記《割書:大智|律師》一卷。或 【下段】 二卷。或三卷。本不同也。又行事鈔。依_二 四律五論_一。本七 卷七卷抄云也。今十二卷也。四律者。四分律。十誦律。僧 祇律。五分律也。五論者。一毘尼母論。二《割書:依十|誦》摩得勒伽論。 三善見論。四薩婆多論。五明王論也。弘四云。復有_二多伽 心《割書:雜心|事也》見母等論_一矣 尋云。五部律者如何 答。《割書:如|常》但經 文釋義。多不同有_レ之。籤四云。言_二 五部_一者。彌沙塞。曇無 德。迦葉遺。婆鹿富羅。薩婆多矣。大集經。犢子部。《割書:云云》。涅 槃道暹云。婆麤富羅。此翻_二犢子_一矣。○五部律者。《割書:弘決一。|大集經》 《割書:輔一。私志記|一。同_レ之。》  ┌一 曇無德部《割書:此云_二法密_一。亦名_二法|藏部_一。《割書:云云》。法名_二 四分_一。》  ├二 薩婆多部《割書:此云_二 一切有_一。|法名_二 十誦_一。》  ├三 彌沙塞部《割書:此云_二不著有無|觀_一。法名_二 五分_一。》  ├四 《割書:東|五》婆麤富羅部《割書:此云_二犢子部_一。亦云_二|化恒部_一。律本未_レ來。》  ├五 《割書:東|四》迦葉遺部《割書:此云_二重空觀_一。又云_二飮光部_一。法|名解脱。此■戒本相。同_二 五分_一。》  ├一 彌沙塞部《割書:涅槃疏十二輔 |住四。同_レ之。》 靑色  ├二 曇無德部《割書:遺■三昧經。輔|住十四。同_レ之。》 赤色  ├三 迦葉遺部     木蘭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三十四【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二 【枠外右横下】 二〇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四 娑婆陀部    白色  └五 僧祇律《割書:以_二僧祇部_一。爲_二|根本部_一。云云》 黄色 大集經二十云。我涅槃後。有_二諸弟子_一。受_二-持如來隱 法藏_一。 以覆_レ法故。名_二曇摩毱多_一。我涅槃後。我諸弟子。受_二持十二 部經書_一。說_二外典_一。凡所_二問難_一悉答對。是名_二薩婆多_一。我涅槃 後。我諸弟子。書寫讀誦。說_二無有我及以受_一者。轉_二諸煩 惱_一。猶如_二死屍_一。是名爲_二迦葉遺部_一。我涅槃後。我諸弟子。 不_レ作_二 地相乃識相_一。是故名爲_二彌沙塞部_一。我涅槃後。我諸 弟子。皆說_二有我_一。不_レ說_二空相_一。猶如_二小兒_一。是故名。爲_二婆鹿 富羅_一。我涅槃後。我諸弟子。廣博徧覽_二 五部經典_一。是故名 爲_二摩訶僧祇_一。五部雖_二各別異_一。而不_レ妨_二諸佛法界_一矣。 尋云。天台宗相承律法者如何 答。山家大師云。正依_二法 華_一。傍依_二梵網_一矣。源自_二多寶塔中相承_一事起。南岳。天台。 乃至道邃和尚。《割書:云云》。爰日本桓武天皇治。延曆二十四年 乙酉。傳敎大師。傳_二本朝_一畢。抑在唐相承爲_レ體者。内證佛 法譜云。大唐貞元二十一年。當_二日本延曆二十四年_一。春三 月二日。初夜亥時。於_二台洲臨海縣。龍興寺西廂極樂院_一。 【下段】 奉_レ請_二道邃和尚_一。最澄。義眞等。與_二大唐沙門二十七人_一。俱 受_二圓敎菩薩戒_一矣。歸朝後。弘仁九年戊戌春始。作_二 四 條式_一。定_二大乘戒法法則_一。奏_二-聞嵯峨天皇_一。同十三年。六月 四日。大師遷化畢。過_二 一七日_一後。六月十一日。任_二大師 遺言_一。光定大師爲_二使節_一。經_二奏聞_一之處。卽下_二宣旨_一。始被_レ 許_レ之。卽以_二大師第一弟子。前入唐沙門。義眞和尚_一。爲_二 第一戒和尚_一。被_下始行_中 天台律法_上畢。相續繼_レ踵者也。但中 古以來。儀則似_レ廢。爰文永弘安比。黒谷慧尋上人。再_二-興 大乘戒法法門_一。其後傳信和尚。後二條院御宇。嘉元三 年乙巳。卜_二-居於黒谷_一。如_二 十二廻之籠山_一。再_二-興此戒儀_一。 又慧鎭上人。同御宇。德治元年丙午。同於_二彼谷_一始_二 一十 二年籠居_一。興_二此戒法_一。《割書:云云》。仍新院御宇。延慶三年庚戌 四月。於_二本院神藏寺_一。集_レ疏談_二戒法_一。《割書:云云》。有抄云。一家 戒法。相承有_二 三相_一。 一道瑢禪師註梵網。是依_二 天台_一注_レ之。 章安大師孫第《割書:考【但し□で囲んでいる】第恐|弟歟》《割書:云云》。二法進僧都註梵網。是依_二 天台_一 注_レ之。三道邃相承圓頓戒。《割書:云云》。山家釋云。荷_二 三種文_一。安_二 一山_一矣。可_レ思_レ之。其時第二漸敎者。謂此下三時三味。總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三十五【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二 【枠外左横下】 二一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名爲_レ漸。次爲_二 三乘根性。於_レ頓無_一_レ益故。不_レ動_二寂場_一。而 游_二鹿苑_一。脫_二舍那珍御之服_一。著_二丈六弊垢之衣_一。示_下從_二兜 率_一降下。託_二磨耶胎_一。住_レ胎出_レ胎。納_レ妃生_レ子。出家苦行。六 年已後。木菩提樹下。以_レ草爲_レ座。成_中劣應身_上。初在_二鹿苑_一。 先爲_二 五人_一。說_二 四諦十二因縁事六度等敎_一。若約_レ時。則日 照_二幽谷_一。謂第二時。若約_レ味。則從_レ乳出約_レ酥。此從_二 十二部 經_一。出_二 九部修多羅_一。謂二酪味。信解品云。而以_二方便_一。密遣_下 二人謂聲聞縁覺。形色憔悴。無_二威徳_一者_上。汝可_三詣_レ彼徐語_二 窮子_一。雇_レ汝除(ハラハシメン)_レ糞(アクタヲ)。此領_二何義_一。 答。次_二頓之後_一。說_二 三藏敎_一。 二十年中。常令_レ除_レ糞卽破_二見思煩惱_一等義也。自下明_二 化法四敎_一。第一三藏敎者。一修多羅藏。謂四阿含等經。 二阿毘曇藏。謂倶舍。婆沙等論。三毘尼藏。謂五部律。此 之三藏名通_二大小_一。今取_二小乘三藏_一也。大智度論云。迦旃 延子。自以_二總明利根_一。於_二婆沙中_一。明_二 三藏義_一不_レ讀_二衍經_一。 非_二大菩薩_一。又法華云。貪_二-著小乘_一 三藏學者。依_二此等文_一故。 大師稱_二小乘_一。爲_二 三藏敎_一。此有_二 三乘根性_一。初聲聞人。依_二 生滅四諦敎_一。言_二 四諦_一者。一苦諦。二十五有依正二報是。 【下段】 言_二 二十五有_一者。四洲。四惡趣。六欲。幷梵天。四禪。四空 處。無想。五那含。謂四洲四趣成_レ 八。六欲天幷梵王天成_二 十五_一。四禪四空處成_二 二十三_一。無想天及那含天成_二 二十 五_一。別則二十五有。總則六道生死。一地獄道。梵語捺洛 迦。又語_二泥黎_一。此翻_二苦具_一。而言_二 地獄_一者。此處在_二 地之下_一。 故言_二 地獄_一。謂八寒八熱等大獄。各有_二眷屬_一。其類無數。其 中受_レ苦者。隨_二其作業_一。各有_二輕重_一。經_二劫數_一等。其最重處。 一日之中。八萬四千生死。經_レ劫無量。作_二 上品五逆十惡_一 者。感_二此道身_一。 二畜生道。亦云_二傍正_一。此道徧在_二諸處_一。披 毛戴角。鱗甲羽毛。四足多足。有足無足。水陸空行。互相 呑啖。受_レ苦。無_レ窮。愚癡貪欲。作_二 中品五逆十惡_一者。感_二 此道身_一。 三餓鬼道。梵語_二闍利哆_一。此道亦徧_二諸趣_一。有_二福 德_一者。作_二山林塚廟神_一。無_二福德_一者。居_二不淨處_一。不_レ得_二飮 食_一。常受_二鞭打_一。塡_レ河塞_レ海。受_レ苦無量。謟誑心意。作_二 下 品五逆十惡_一。感_二此道身_一。 四阿修羅道。此飜_二無洒又無端 正又無天_一。或在_二海岸海底_一。宮殿嚴餝。常好_二闘戰_一。怕怖 無_レ極。在_レ因之時。懷_二猜忌心_一。雖_レ行_二 五常_一。欲_レ勝_レ他故。作_二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三十六【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二 【枠外右横下】 二二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下品十善_一。感_二此道身_一。 五人道。四洲不同。謂東弗婆提。 謂壽五百歳。南閻浮提。謂壽一百歳。西衢耶尼。謂壽二 百五十歳。北鬱單越。謂壽一千歳。命無_二 中夭_一。聖人不_レ出_二 其中_一。卽八難之一。皆苦樂相間。在_レ因之時。行_二 五常五 戒_一。五常者仁義禮智信。五戒者不殺。不盜。不邪婬。不妄 語。不飮酒。行_二 中品十善_一。感_二此道身_一。六天道。二十八天 不同。謂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無色界四天。初欲界六 天者。一四天王天。謂居_二須彌山半腹_一。 二忉利天。謂居_二須 彌山頂_一。自_レ有_二 三十三天_一已上二天。單修_二 上品十善_一。得_レ 生_二其中_一。 三夜摩天。四兜率天。五化樂天。六他化自在 天。謂已上四天空居。修_二 上品十善_一。兼坐_二未到定_一。得_レ生_二其 中_一。次色界十八天。分爲_二 四禪_一。初禪三天。謂梵衆。梵輔。 大梵。二禪三天。謂少光。無量光。光音。三禪三天。謂少 淨。無量淨。徧淨。四禪九天。謂無雲。福生。廣果。已上 三天。凡夫住處。修_二 上品十善_一。坐禪者得_レ生_二其中_一。無想 天外道所居。無煩。無執。善見。善現。色究竟。已上五天。 第三果居處。上之九天。離_二欲麤散_一。未_レ出_二色籠_一。故名_二色 【下段】 界_一。坐得_二禪定_一故得_二禪名_一。 三無色界四天。謂空處。識處。 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已上四天。只有_二 四陰_一。而無_二色蘊_一 故得_レ名也。上來所_レ釋。從_二 地獄_一至_二非非想天_一。雖_二然苦樂 不同_一。未_レ免_二生而復死。死已還生_一。故名_二生死_一。此是實有苦 諦。二集諦者。卽見思惑。又云_二見修_一。又云_二 四住_一。又云_二染 汙無知_一。又云_二取相惑_一。又云_二枝末無明_一。又云_二通惑_一。又云_二 界内惑_一。雖_二名不同_一。但見思耳。初釋_二見惑_一。有_二 八十八使_一。 所謂。一身見。二邊見。三見取。四戒取。五邪見。謂已上利 使 ̄ナリ。六貪。七瞋。八癡。九慢。十疑。謂已上鈍使 ̄ナリ。此 十使歷_二 三界四諦下_一。增減不同。成_二 八十八_一。謂欲界苦十 使具足。集滅各七使。除_二身見。邊見。戒取_一。道諦八使。除_二 身見邊見_一。 四諦下。合爲_二 三十二_一。上二界四諦下。餘皆如_二 欲界_一。只於_二毎_レ諦下_一。除_二瞋使_一故。一界各有_二 二十八_一。 二界 合爲_二 五十六_一。幷_二前三十二_一。合爲_二 八十八使_一也。二明_二思 惑_一者。有_二 八十一品_一。謂三界分爲_二 九地_一。欲界合爲_二 一地_一。 四禪四定爲_レ 八。共爲_二 九地_一。欲界一地中。有_二 九品貪瞋癡 慢_一。言_二 九品_一者。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三十七【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二 【枠外左横下】 二三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下中。下下。上八地各有_二 九品_一。除_二瞋使_一故。成_二 八十一_一也。 上來見思不同。總是藏敎實有集諦。三滅諦者。滅_二前苦 集_一。顯_二偏眞理_一。因_レ滅會_レ眞。滅非_二眞諦_一。四道諦者。略則戒 定慧。廣則三十七道品。此三十七合爲_二 七科_一。一四念處。 一觀_二身不淨_一。謂色蘊。二觀_二受是苦_一。謂受蘊。三觀_二心無 常_一。謂識蘊。四觀_二法無我_一。謂想行蘊。二四正勤。一未生惡 令_レ不_レ生。二已生惡令_レ滅。三未生善令_レ生。四已生善令_二 增長_一。三四如意足。謂欲。念。進。慧。四五根。謂信。進。念。 定。慧。五五力。謂同_二 上根名_一。六七覺支。謂念。擇。進。喜。 輕安。定。捨。七八正道。謂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精 進。正定。正念。正命。已上七科。卽是藏敎生滅道諦。然 如_二前所_レ列四諦名數_一。通_二 下三敎_一。但是隨_二敎廣狹勝劣_一。生 滅無生無量無作不同耳。故向_レ 下名數更不_二再列_一。然四 諦之中。分_二世出世_一。前二諦爲_二世間因果_一。謂苦果。集因。後 二諦爲_二出世間因果_一。謂滅果。道因。 問。何故世出世前_レ 果。後_レ因耶。 答。聲聞根鈍。知_レ苦斷_レ集。慕_レ果修_レ因。是 故然也。略明_二藏敎修行人之與_一_レ位初明_二聲聞位_一分_レ 二。 【下段】 初凡。二聖。凡又二。外凡内凡。釋_二外凡_一 中自分_レ 三。初五 停心。一多貪衆生不淨觀。二多瞋衆生慈悲觀。三多散 衆生數息觀。四愚癡衆生因縁觀。五多障衆生念佛觀。二 別相念處。謂如_二前四念處_一是。二總相念處。一觀_二身不淨_一。 受心法皆不淨。乃至觀_二法無我_一。身受心亦無我。中間例 知。謂已上三科名_二外凡_一。亦名_二資糧位_一。 二明_二内凡_一者有_レ 四。謂煗。頂。忍。世第一。謂此四位爲_二内凡_一。亦名_二加行位_一。 又名_二 四善根位_一。上來内凡外凡。總名_二凡位_一。亦名_二 七方便 位_一。次明_二聖位_一亦分_レ 三。一見道。謂初果。二修道。謂二三 果。三無學道。謂四果。一須陀洹。此飜_二預流_一。此位斷_二 三 界八十八使見惑_一。見_二眞諦_一故。名爲_二見道_一。又名_二聖位_一。 二 斯陀含。此云_二 一來_一。此位斷_二欲界九品思_一 中。斷_二前六品_一 盡。後三品猶在。故更一來。三阿那含。此云_二不來_一。此位 斷_二欲殘思_一盡。進斷_二 上八地思_一。四阿羅漢。此云_二無學_一。又 云_二無生_一。又云_二殺賊_一。又云_二應供_一。此位斷_二見思_一俱盡。子縛 已斷。果縛猶在。名_二有餘涅槃_一。若灰身滅智。名_二無餘涅 槃_一。又名_二孤調解脱_一。略明_二聲聞位_一竟。次明_二縁覺_一。亦名_二獨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三十八【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二 【枠外右横下】 二四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覺_一。値_二佛出世_一。稟_二 十二因縁敎_一。所謂一無明。謂煩惱障煩 惱道。二行。謂業障業道。此二支屬_二過去_一。三識。謂託_レ胎 一分氣息。四名色。謂名是心。色是質。五六入。謂六根成_二 此胎中_一。六觸。謂出胎。七受。謂領_二-納前境好惡等事_一。從_レ識 至_レ受。名_二現在五果_一。八愛。謂愛_レ色。男女金銀錢物等事。 九取。謂凡見_二 一切境_一。皆生_二取著心_一。此二未來因。皆屬_二 煩惱_一。如_二過去無明_一。十有。謂業已成就。是未來因屬_二業 道_一。如_二過去行_一。十一生。謂未來受生事。十二老死。此是所 滅之境。與_二前四諦_一開合之異耳。云何開合。謂無明行愛 取有。此之五支。合爲_二集諦_一。餘七支爲_二苦諦_一也。旣名異 義同。何故重說。爲_二機宜不同_一故。縁覺之人。先觀_二集諦_一。所 謂無明縁_レ行。行縁_レ識。乃至生縁_二老死_一。此則生起。若滅 觀者。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生滅則老死滅。因_下觀_二 十二因 縁_一覺_中眞諦理_上故。言_二縁覺_一。言_二獨覺_一者。出_二無佛世_一。獨宿_二孤 峰_一。觀_二物變易_一。自覺_二無生_一。故名_二獨覺_一。兩名不同。行位無_レ 別。此人斷_二 三界見思_一。與_二聞聞_一同。更侵_二習氣_一。故居_二聲聞 上_一。次明_二菩薩位_一者。從_二初發心_一。縁_二 四諦境_一。發_二 四弘願_一。修_二 【下段】 六度行_一。 一未_レ度者令_レ度。卽衆生無邊誓願度。此縁_二苦諦 境_一。 二未_レ解者令_レ解。卽煩惱無盡誓願斷。此縁_二集諦境_一。三 未_レ安者令_レ安。卽法門無量誓願學。此縁_二道諦境_一。四未_レ 得_二涅槃_一者。令_レ得_二涅槃_一。卽佛道無上誓願成。此縁_二滅諦 境_一。旣已發心。須_二行行塡_一_レ願。於_二 三阿僧祇_一。劫修_二 六度行_一。 百劫種_二相好_一。言_二 三阿謂無。僧祇謂數。劫謂時_一者。且約_下 釋迦修_二菩薩道_一時_上。論_二分限_一者。從_二古釋迦_一。至_二尸棄佛_一。値_二 七萬五千佛_一。名_二初阿僧祇_一。從_レ此常離_二女身及四惡趣_一。常 修_二 六度_一。然自不_レ知_レ當_二作佛_一。若望_二聲聞位_一。卽五停心總 別念處。謂外凡。次從_二尸棄佛_一。至_二然燈佛_一。値_二 七萬六千 佛_一。名_二第二阿僧祇_一。此時用_二 七莖蓮華_一供養。布_レ髮掩_レ泥。 得_下受_二記莂_一號_中釋迦文_上。爾時自知_二作佛_一。口未_レ能_レ說。若望_二 聲聞位_一。卽煗位。次從_二然燈佛_一。至_二毘婆尸佛_一。値_二 七萬七 千佛_一。名_二第三阿僧祇滿_一。此時自知。亦向_レ 人說_三必當_二作 佛_一。自他不_レ疑。若望_二聲聞位_一。卽頂位。經_二如許時_一。修_二 六度_一 竟。更住_二百劫_一。種_二相好因_一。修_二百福_一成_二 一相_一。福義多途。難_レ 可_二定判_一。有(アル人ノ)云。大千盲人。治差爲_二 一福_一等。修_二-行六度_一。各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三十九【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三 【枠外左横下】 二五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有_二滿時_一。如_下尸毘王代_レ鴿檀滿。普明王捨_レ國尸滿。羼提仙 人。爲_二歌利王_一。割截無_レ恨忍滿。大施太子抒_レ海。幷七日翹_レ 足。讚_二弗沙佛_一進滿。尚闍黎 鵲巢(カサヽギスクフハ)_二頂上_一禪滿。劬嬪大 臣。分_二閻浮提七分_一。息_レ諍智滿_上。望_二初聲聞位_一。是下忍位。 次入_二補處_一生_二兜率_一。託_レ胎出_レ胎。出家降魔。安坐不_レ動。爲_二 中忍位_一。次一刹那。入_二 上忍位_一。次一刹那。入_二世第一位_一。 發_二眞無漏_一。三十四心頓斷_二見思習氣_一。坐_二木菩提樹下_一。生 草爲_レ座。成_二劣應丈六身佛_一。受_二梵王請_一。三轉_二法輪_一。度_二 三 根性_一。住世八十年。現_二老比丘相_一。薪盡火滅。入_二無餘涅 槃_一者。卽三藏佛果也。上來所_レ釋。三人修行證果。雖_二則 不同_一。然同斷_二見思_一。同出_二 三界_一。同證_二偏眞_一。只行_二 三百由 旬_一入_二化城_一耳。略明_二小空宗之旨_一竟。 《題:本朝諸宗要集卷二《割書:終》》 【下段】 《題:本朝諸宗要集卷三》         一眞言宗    方等部  二行者宗         三法相宗       ┌一 本空宗者 眞言宗也。  ㊂摩訶空三┼二 雜空宗者 行者宗也。       └三 法空宗者 法相宗也。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四十【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三 【枠外右横下】 二六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本朝諸宗要集卷三    眞言宗下 尋云。眞言宗者如何。 答。眞言宗者。摩訶空宗也。謂摩 訶空三。一本空宗。眞言宗也。二雜空宗。行者宗也。三法 空宗。法相宗。且眞言宗者。義云。如來滅後。六百餘歳。 龍猛菩薩。往_二南天竺_一。加_二-持芥子七粒_一。鐵塔 戸(トホリヲ)打開。親値_二 金剛薩埵_一。所_二傳受_一法門也。依經大日如來。於_二 三世常 住法界宮_一。所_レ說三部祕經也。謂大日経。金剛頂經。蘇悉 地經是也。唐朝將來事。如來滅後。一千六百六十餘年。 唐玄宗皇帝代。當_二開元四年_一。中天竺三藏善無畏。翻_二-譯 大日經七卷_一。同八年。南天竺金剛智三藏。將_二-來金剛頂 經三卷_一。于時玄宗皇帝貴_レ之。於_二長安城_一。令_レ弘_二-通之_一也。 又胎藏界曼荼羅 ̄ハ善無畏將來。金剛界曼荼羅。金剛智將 來也。我朝將來事。東寺山門之眞言。相傳不同。先東寺 眞言。桓武天皇御宇。延曆二十三年。大安寺空海和尚。 受_レ勅入唐。値_二靑龍寺慧果和尚_一。胎金兩部大法。幷供養 【下段】 壇具等相傳。在唐五年。大同二年。八月歸朝。同十月。嵯 峨天皇奉_レ授_二灌頂_一也。次山門眞言者。同御宇。傳敎大師。 與_二弘法大師_一同船。奉_レ勅入唐。大唐貞元二十一年。四月 十一日。天竺善無畏三藏。第三弟子。奉_レ値_二龍興寺順曉和 尚_一。受_二 五部灌頂_一歸朝後。於_二高雄神宮寺_一。行_二灌頂_一。奉_レ授_二 平城天皇_一。是山門流眞言也。又仁明天皇御宇。承和五 年。六月十三日。慈覺大師。奉_レ勅入唐。先値_二長安大興善 寺。翻經院政元阿闍黎_一。受_二金剛界大敎。五瓶灌頂_一。次從_二 靑龍等義眞阿闍黎_一。受_二胎藏界灌頂_一。受_二眞言印契。幷祕 密法要。蘇悉地大法等_一畢。又從_二法全阿闍黎_一。習_二胎藏界 義軌_一。受_二-學眞言_一畢。同十三年歸朝。是專山門流眞言本 基也。又文徳天皇御宇。仁壽三年。智證大師入唐。値_二 天 竺那蘭陀寺。般若多羅三藏_一。梵字悉曇等習。從_二法全和 尚。慧輪等_一。受_二-學兩部曼陀羅祕旨_一。淸和天皇御宇。貞觀 元年歸朝。《割書:云云》。所傳聖敎。一千卷也。軈淸和天皇。奉_レ授_二 胎藏界灌頂_一畢。是智證流眞言。又三井寺流名也。夫嵯峨 天皇御宇。空海和尚。弘_二眞言卽身成佛旨_一。諸宗不_レ信_二-伏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四十一【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三 【枠外左横下】 二七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之_一。於_二禁中_一有_二宗論_一。其時於_二淸凉殿南面_一。向_二南方_一。結_二智 拳印_一。南門放_レ光。成_二金色大日_一。諸宗歸_レ之。謂三論道昌。法 相源仁。華嚴道雄。天台圓澄。其時聽衆也。兮東寺之大 師。立_二 二敎十住心論_一。接_二諸宗_一也。二敎者。勝劣二敎也。 二敎對辯。判_二勝劣_一意也。倶舍劣。成實勝。乃至華嚴天台 相望。華嚴勝。法華劣。眞言天台對論。天台劣。眞言勝也。 例如_下法華昔。於_二波羅奈_一轉_二 四諦法輪_一。今復轉_二最妙_一。云_中 無上大法輪_上。次十住心論者。初自_二異生羝羊心_一。終至_二極 無自性心_一。 九種心接_二世間出世一切敎法_一。第十祕密莊嚴 心。接_二-得彼眞言_一。顯_二諸敎超過_一也。又大日經十住心品。 說_二 三劫十地法門_一。今接_二 十住心論_一也。其十住心者。一異 生羝羊心。三惡四趣。及外道等也。二愚童持齋心者。人 中五戒也。三嬰童無畏心者。天上十善戒也。已上三心。 接_二世間善悪諸法_一也。四唯蘊無我心者。聲聞四諦也。五 拔業因種心者。縁覺十二因縁也。此二接_二初僧祇_一。六他 縁大乘心。接_二法相大乘_一也。七覺心不生心者。三論八不 中道也。此二權大乘也。接_二第二僧祇_一。謂上四三乘敎分 【下段】 也。八一道無爲心者。接_二 天台法華宗_一。九極無自性心。接_二 華嚴頓大法門_一。此二實大乘。一佛乘法體也。接_二第三僧 祇_一。第十祕密莊嚴心者。金剛一乘。三密奧旨也。以_レ之爲_二 十住_一。仍眞言諸宗超過奧藏也。《割書:云云》。唯小乘初劫。權大乘 第二劫。實大乘第三劫。眞言十地也。又祕密經云。若於_二 顯敎修行_一者。久經_二 三大無數劫_一矣。十住心論云。九種住 心無_二自性_一。轉源轉妙皆是用。眞言密敎法身說。祕密金 剛最勝心矣。兮山門之大師。顯密雖_レ異。大道無_レ違故。於_二 一山_一弘_二兩宗_一矣。顯密同義成。異朝諸師說此義也。前唐 院金剛頂經疏云。敎有_二 二種_一。 一顯示敎。諸三乘敎是也。 二祕密敎。是有_二 二種_一。 一唯理祕密敎。華嚴。大品。維摩。 法華。涅槃等是也。二事理俱密。眞言敎是也矣。唯理祕 密時。雖_レ同_二眞言天台_一。事理俱密方。勝_二眞言_一。山王院大 師。雖_レ成_二顯密同義_一。正意勝_二 天台觀門_一義門成。是此彼釋 曰。南岳天台一心三觀理。源出_二阿字本空理_一。無畏不空 三密同體敎。冥助_二圓頓一實旨_一矣。此釋。眞言阿字能生。 天台一心三觀所生見。又被_レ助_二圓頓一實之旨_一云文點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四十二【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三 【枠外右横下】 二八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有_レ之。然則眞言助行。一心三觀正行見。仍眞言調心方便 故。不_レ可_レ及_二 天台三千三觀觀法_一矣。 尋云。如_二 十住心_一 者。法華自_二華嚴_一劣也。可_レ得_レ意歟。 義云。山家釋云。新 來眞言。忘_二筆授相承_一。舊到華嚴。失_二影響規模_一矣。東寺 之大師。欲_レ勝_二於密法_一。山門之大師。欲_レ勝_二於顯法_一。互欲_レ 建_二-立於宗門_一故。於_レ此密。於_レ彼顯。大矣哉兩大師。於_レ法 得_二最自在_一。住_二首楞嚴_一。能建_二大義_一。親靈山聽衆。廣學_二内 外經書_一。通_二-達大小敎門_一故。和光同塵之本願結縁始。其 何毒醉迷亂之我等。無_レ便_二于授_一_レ藥。但兩大師。念_二我受苦_一 徹_二骨髄_一。恆欲_二利益_一猶如_二 一子_一。其利益何事乎。所謂道 心是也。世間淺近益。皆爲_二此方便_一也。 問。和光同塵等 者以何。天台曰。和光同塵結縁之始。八相成道利物之 終矣。涅槃經云。是人爲_レ欲_レ調_二-伏如_レ是諸比丘_一故。與共(トモニ)而 和_レ光不_レ同_二其塵_一矣。又老子曰。和_レ光同_二其塵_一。希逸注曰。 光而不_レ露。故曰_レ和_二其光_一。無_レ塵而不_二自潔_一。故曰_レ同_二其塵_一。 《割書:已|上。》所詮隱_二内證三身之月光_一。更_二於五濁塵垓世_一。而隨_二 機熟有情心_一。謂_二和光同塵_一也。故八萬四千法。以_二逆順_一以 【下段】 皆方便門。夫本妙之阿字。則無言說故。所_レ謂楞伽曰。一 字不說。然則於_レ何在_二乎勝劣_一焉。龍猛智論云。佛法大海。 以_レ信得_レ入矣。然則勝劣者。在_二於信不信_一。不_レ爾則兩宗俱 共違_二-背于祖師之釋_一。【。衍ヵ】歟。請細細然。其時第三祕密敎者。 所謂祕密敎文分_レ 三。初標。二釋。三結。宗旨宗敎欲_レ謂_レ 之。宗敎兩部界會。三部。五部。三劫。十地。十六大聖等 以。接_二顯密諸敎_一也。又立_二 四重祕釋_一。謂淺略。深祕。祕中 深祕。祕祕中深祕也。是又四重阿字也。一梵王說_二阿字_一 者。淺略也。劫初大梵天王下。始出_二-生言語_一。謂三十五體 文。十二摩多。都合四十七言也。二大日說_二阿字_一者。深祕 也。一佛出世成道。轉_二大小法輪_一。皆是不_レ出_二阿字一理_一。佛 卽大日應化佛身也。三阿字說_二阿字_一者。祕中深祕。能說 敎主。所說法門。不_レ出_二阿字_一。本不生一理。人法不二義 也。四眞如理智。說_二阿字_一者。祕祕中深祕也。謂風聲水 音。有情非情。依報正報。皆出_二音聲_一。眞如言說。阿字說法 也。仍談_二眞如言語_一故。云_二眞言宗_一也。天台言說一心三 觀此意也。龍猛中觀論云。因縁所生法。謂自身總體。我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四十三【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三 【枠外左横下】 二九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說卽是空。謂離分自空。亦名爲假名。謂和合生有。亦是 中道義。謂有空不二。《割書:云云》。大日經疏三云。有盡_二其源底_一。空 則畢竟平等。中卽常住不生。《割書:云云》。若聲若字若念。其初起 處。卽是阿生也。此生皆因縁生生。離分無_二自性_一。卽是空 也。有空共存_二 一阿_一。卽是中道也。夫夢生者有也。眠之因 縁盡醒是空也。有空共不_レ出_二於夢之一_一。則中道也。一念。 之夢中三義。是可念之阿字也。又廣論靑靑翌竹。欝欝黄 花。皆有_二有空不生三義_一。則可見之阿字門也。颯颯松風。 丁丁伐木。盡有_二 三義_一。可聞之阿字門也。魚母念_レ子。狗子 怨_レ塊未_二曾非_一_レ離_二可念之阿字門_一乎哉。大日經云。六大無 礙常瑜伽矣。萬法皆具_二 地水火風空識六大_一也。大日六 大。衆生六大。全無_レ 二。皆是法界六大也。鬼畜人天。皆 是大日云此意也。是未_レ運_二修行_一。不_レ凝_二觀念_一。只未聞非 法當位。論_二成佛_一故。理具云也。亦次加持成佛者。諸大乘 經中。明_二萬行諸波羅蜜修行_一。積功累德。至_二菩提彼岸_一。加 持成佛云也。指_二修行_一名_二加持_一也。亦次顯得成佛者。菩提 心論三摩地菩提心同_レ之。謂手結_二印契_一。口誦_二明呪_一。意凝_二 【下段】 入我我入觀念_一。大日三密。行者三業。開_二 一體不二_一。父母 所生肉身。遮那遍照覺位極。顯得成佛云也。此重諸宗 分絶故。於_二諸敎中_一闕而不書云也。又依_二釋摩訶衍論_一。天 台九識上。立_二 十識十一識_一也。九識者。眼。耳。鼻。舌。身。意 等六識上。第七識阿陀那識第八識阿黎耶識。第九識菴 摩羅識也。此上以_二 一切一心識_一。爲_二第十_一。以_二 一心一心識_一。 立_二第十一_一也。但立_二 十識十一識_一。不_レ出_二 天台九識_一也。眞 如不變。名_二 一切一心識_一。法性隨縁。稱_二 一心一心識_一也。是 卽止觀只心是一切法。一切法是心義門同_レ之。十識十一 識云。空海又安然所立也。大日經義釋云。凡說_二眞性敎_一。 皆名_二眞言_一。故法華等諸大乘經。皆名_二眞言祕密敎_一矣。宗 旨事理俱密。卽身成佛也。然則眞言宗。與_二 天台宗_一。非_下於_二 事理_一而一_上。故開_二於宗旨_一。非_下於_二性具_一異_上。故今合。阿字本 不生焉。爲_下於_二事理_一體_上。猶尚更照_二於事理_一。則卽是等皆圓 宗。如_二前四時中_一。如來三輪不思議故。或爲_二此人_一說_レ頓。或 爲_二彼人_一說_レ漸。彼此互不_二相知_一。能令_レ得_レ益。所謂如前下 釋。言_二如前四時_一者。謂華嚴。阿含。方等。般若之四時。只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四十四【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三 【枠外右横下】 三〇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是頓漸故也。祕密亦是頓漸而已。故指_二 四時_一以明_レ之也。 三輪者。身口意三也。輪有_二 二義_一。 一轉義。二摧碾義。佛身 現_レ通。佛口說_レ法。佛意照_レ機。莫_レ非_レ摧_二-碾衆生惑累_一。如_二 王輪寶能壞能安_一。 三輪亦爾。能壞_二煩惱_一。能安_二玅性_一。玄義 中明。身輪示_二藥珠二身_一。藥喩_二可畏破惡之形_一。珠喩_二可愛 生善之狀_一。口輪示_二毒天二鼓_一。毒喩_レ說_二破惡法_一。天喩_レ說_二生 善法_一。心輪示_二隨自他意_一。隨自如_レ珠如_レ 天隨他如_レ藥如_レ毒。 不思議者。佛之三輪。非_二 下凡心思口議_一也。或爲此人等 者。泛示_三隨_レ機不_二定局_一也。玄義中云。此座說_レ頓。十方說_レ 漸。說_二不定_一。頓座不_レ聞_二 十方_一。 十方不_レ聞_二頓座_一。或十方說_レ 頓。說_二不定_一。此座說_レ漸。或爲_二 一人_一說_レ頓。或爲_二多人_一說_レ漸。 說_二不定_一。或爲_二 一人_一說_レ漸。或爲_二多人_一說_レ頓。或一座默。十 方說。十方默。一座說。俱默俱說。各不_二相知_一。互爲_二顯密_一。 於_レ此是顯。於_レ彼是密。大矣哉。如來於_レ法得_二最自在_一。在_二 首楞嚴_一。能建_二大義_一。爲_レ若此_レ也。發(ハツ)_二-揮(キ)此義_一。始_レ自_二 天台_一。 他宗往往竊爲_二己見_一。悲夫。今文。但云_二頓漸_一。闕_二不定等_一。 學者知_レ之 問。佛之三輪。靡_レ所_レ不_レ鑑。宜_レ漸說_レ漸。宜_レ 【下段】 頓說_レ頓。何因縁故。卻爲_下衆生說_レ漸得_レ頓。說_レ頓得_上レ漸。將 非_下瀆_二-亂衆生_一者_上乎。 答。機縁旣多。宜樂亦異。是故如 來随_レ所_二敎化_一。宜_レ頓說_レ頓。宜_レ漸說_レ漸。宜_二頓說中而得_一_レ 漸等。今詳。於_二頓說中_一得_二漸益_一者。非_レ無_二所以_一。諒是過去。 於_二頓說中_一。有_二漸種子_一。漸種旣熟。所以聖人。爲說_二頓法_一。而 此衆生。於_二頓說中_一。卻得_二漸益_一。於_レ頓得_レ漸旣然。於_レ漸得_二 頓及以不定_一亦爾。豈徒然哉。良有_レ以也。故言_二祕密敎_一。所 以身密。口密。意密。三密密密之祕傳。密家之眞言流者。 總十二流。往_レ彼而尋。山門之眞言流者四流。往_レ彼而尋。 寺門之眞言流者唯一流。往_レ彼而尋。略明_二本空宗之旨_一 竟。    行者宗下 役小角者。賀茂役公氏。今之高賀茂者也。和州葛木上郡。 茆原村人。少敏悟博學。兼御_二佛乘_一。年三十二。棄_レ家入_二 葛木山_一。居_二巖窟_一者。三十餘歳。藤葛爲_レ衣。松果充_レ食。持_二 孔雀明王呪_一。駕_二 五色雲_一。優_二遊仙府_一。軀_二逐鬼神_一。以爲_二使 令_一日域靈區。修歷殆徧。一日告_二山神_一曰。自_二葛木嶺_一蹊_二金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四十五【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三 【枠外左横下】 三一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峯山_一。其間危嶮。雖_二苦行者_一。猶或艱。汝等架_二石橋_一通_二行 路_一。衆神受_レ命。夜夜運_二嵓石_一督_二營搆_一。小角呵_レ神曰。何不_二 早成_一。對曰。葛城峰一言主神。其形甚醜。難_二晝役_一待_レ夜 出。以_レ故遲耳。小角 促(ウナカス)_二 一言主【_一脱か】。一言主。不_レ肯(ウケガハ)。小角怒。 呪縛繋_二之深谷_一。 一言主託_二宮人_一曰。我是管_二逆冠_一之神 也。 窹(ヒソカニ)見_二役小角_一。濳 窺(ウカヽフ)_二國家_一。不_二急 治(ヲサメ)_一殆乎危。官人以 聞。文武帝下_レ勒。召_二小角_一。小角騰_レ空飛去。不_レ得_二追捕_一。官 吏設_二計略_一。收_二其母_一。小角不_レ得_レ已。自來就_レ因。便配_二豆洲 大島_一。居三年。晝守禁而居。夜必登_二富士山_一。行道踏_レ海 而走猶_レ行_レ陸。其疾飛鳥不_レ可_レ及也。 黎明(アクルコロホヒニ)歸_レ島。大寶 元年放_レ廻。近_二京師_一凌_レ虛飛去。小角嘗在_二攝洲(ツノクニ)箕面(ミノヲノ)山_一。 山有_レ瀧。小角夢。入_二瀧口_一謁_二龍樹大士_一。覺後搆_二伽藍_一。自_レ 此號_二箕面寺_一。爲_二樹龍淨刹_一。世曰。小角自坐_二草座_一。載_二母 於鉢_一。泛_レ海入_レ唐。讚曰。道德全者。鬼神不_二得而窺_一矣。役 君神異。可_レ謂_二不_レ測者_一焉。然遭_二神誣_一。受_二竄譴_一。豈呪力 有_二未_レ充之處_一。與古記曰。道昭師在_レ唐時。五百群虎。共 來作禮。一虎人 語曰(コトハシテ)。新羅山中。衆虎之所_レ伏也。願師趣_レ 【下段】 山。導_二我暴獰_一。昭默受_レ請。乃至_レ彼講_二法華_一。群虎 側聽(ソハタチキク)。其 中有_二和語者_一。進曰。我是日本國役小角也。 昭愕然問 曰。何在_レ此。對曰。本國神曲謟。是以我遁去化_二異類_一耳。然 或又有_レ往矣。亦可_三以爲_二善應無方之一端_一矣。而此事年 代少乖故。我不_レ系(カケ)本章_一。疑又役之放 逐(チク)。古史或有_レ誤乎。 方今攀_二大峰之 嶮(ケハシキ)巇_一。撥(ハラフ)_二葛嶺之深 邃(スイヲ)_一者。皆祖_二述于役_一。 夫行者宗有_レ 二。一者本山。則卽天台宗是也。二者當山。 則卽眞言宗是也。 尋云。依經者如何。 答。孔雀明王 經是也。所以所何。謂行有_二 二種_一。 一身行。二心行。子之 所_レ論者身行也。予之所_レ修者心行也。當_二 八苦之寒風_一。臥_二 罪障之積雪_一。仰_二阿字之大空_一。見_二大日之光照_一。淨_二菩提心_一。 觀慧相應。念念增進。豈非_二心行之微趣_一乎 尋云。宗旨 如何。 答。仁王般若經曰。七難卽滅。七福卽生矣。不_下 以_二形服_一而易_上_レ懷也。嗚呼役之化迹。盛乎哉。其時第四不 定敎者。謂第四不定敎文分_レ 二。初正明三。初標。二釋。三 結。二雙結_三祕密不定。具_二化法四敎_一。 二總結_二化儀四敎_一。 亦由_二前四味中_一。佛以_二 一音_一演_二-說法_一。衆生隨_レ類各得_レ解。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四十六【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三 【枠外右横下】 三二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此則如來不思議力。能令_下衆生於_二漸說中_一得_二頓益_一得_二頓 說中_一得_中漸益_上。所謂亦下釋。祕密言_二 四時_一。不定言_二 四味_一。 文互現耳。妙玄中說。雖_二高山頓說_一。不_レ動_二寂場_一。而游_二鹿 苑_一。雖_レ說_二 四諦生滅_一。而不_レ妨_二不生不滅_一。雖_下爲_二菩薩_一說_中佛 境界_上。而有_二 二乘智斷_一。雖_二 五人證果_一。而不_レ妨_二諸天悟_一_レ大。 當_レ知。卽_レ頓而漸。卽_レ漸而頓。至矣哉。頓漸互通。耳根聲塵 佛事旣爾。五根五塵施化亦然。故有佛土。瞪視顯_レ法現_レ 相。揚_レ眉。動目。微笑。嚬申。聲欬。憶念。動搖。以_二如_レ是等_一 而悟_レ道也。然雖_レ如_レ此。亦皆不_レ出_二頓漸等法_一。無_レ非_二聖人 之敎化_一也。亦次夫三諦者。天然之性德也。所謂不_レ照_二本 有一性_一。莫_レ忘_二逆順二修_一。是故先示_二 三諦_一。而後談_二惑觀等_一。 問。何令_レ忘耶 答。論云。除_二諸法實相_一。餘皆名_二魔事_一。今 云_レ忘者。不_三復妄見_二別法_一耳。若其然者。得_レ非_二性德之行_一 乎。請思_レ之。中諦者統_二 一切法_一。眞諦者泯_二 一切法_一。俗諦 者立_二 一切法_一。擧_レ 一卽三。非_二前後_一也。所謂融然無_レ外。故 云_レ統。淨然無_レ相。故云_レ泯。森然無_レ混。故云_レ立。擧_レ 一卽 三可_二自知_一。含生本具。非_二造作之所得_一也。所謂生諦相卽。 【下段】 無_レ有_二能具所具之別_一。故天台云。多_レ所_二含容_一。而無_二積聚_一。  問。前言_二 天然_一。此言_二非造_一。後言_二自爾_一。非_二重沓_一耶。 答。 天然約_レ諦而語。非造就_レ生而說。後文更復言_二自爾_一者。爲_レ 明_二不變而變_一故耳。祖言無_レ所_レ苟。何重沓之有。悲夫。祕藏 不_レ顯。蓋三惑之所覆也。所謂煩惱。業。苦。不竝不列。是 爲_二不顯之祕密藏_一。所覆之言。宜_二善得_一_レ意。故無明翳_二乎法 性_一。塵沙障_二乎化導_一。見思阻_二乎空寂_一。所謂惑爲_二法界_一。豈 有_二敵對_一。淨用永不_レ顯故。故云_二翳障阻_一耳。然玆三惑。乃 體上之虛妄也。所謂惑是修惡。體是性惡。以_レ性奪_レ修。故 云_二虛妄_一。以_二虛妄_一故。爲_二我熊照之智_一。以_二虛妄_一故。爲_二我 所忘之境_一。此中奇趣。難_レ言矣哉。於_レ是大覺慈尊。喟然 歎曰。眞如界内。絶_二生佛之假名_一。平等慧中。無_二自他之形 相_一。但以_二衆生妄想_一。不_二自證得_一。莫_二之能返_一也。所謂界與_レ 慧者。所證之眞證。名_二究竟之照_一。名與_レ相者。所斷之妄 斷。名_二究竟之妄_一。照_レ性忘_レ修。義之如_レ返。衆生不_レ爾。得_レ 不_レ歎乎。由_レ是立_二乎三觀_一。破_二乎三惑_一。證_二乎三智_一。成_二乎 三德_一。所謂能照_二性惡_一。立_二 三觀_一也。能忘_二修惡_一。破_二 三惑_一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四十七【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三 【枠外左横下】 三三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也。能照_二性善_一。證_二 三智_一也。能忘_二修善_一。成_二 三德_一也。豈非_三 所謂忘_二 二修_一哉。空觀者破_二見思惑_一。證_二 一切智_一。成_二般若 德_一。假觀者破_二塵沙惑_一。證_二道修智_一。成_二解脱德_一。 中觀者破_二 無明惑_一。證_二 一切種智_一。成_二法身德_一。然玆三惑。三觀。三智 三德。非_二各別_一也。非_二異時_一也。天然之理。具_二諸法_一故。所 謂上文合擧。此文分示。俱似_レ約_レ豎。意唯在_レ横。故云_下 非_二 各別_一等_上。言_二諸法_一者。卽三千也。有_二何一法不_一_レ備。然此三 諦。性之自爾。迷_二玆三諦_一。轉成_二 三惑_一。惑破藉_二乎三觀_一。觀 成證_二乎三智_一。智成成_二乎三德_一。從_レ因至_レ果。非_二漸修_一也。所 謂初七句中。具_二-含逆順二修_一。應_レ知。就_レ豎而說。後二句 者。顯_二-示豎中有_一_レ横。故云_レ非_二漸修_一也。 問。佛亦有_二所破_一 答。破與_レ不_レ破。各見_二敎文_一。今通_二横四於究竟_一者。由_下言_二 無明力大佛智能斷_一。又言_三同體見思尚至_二等覺_一。正破屬_二 於觀_一。破已爲_上レ智也。說_レ之次第。理非_二次第_一。所謂縦是横 四說必次第。況富_二於慈_一。更宣_二豎五_一。然亦須_レ知。能照_二本 有之性_一。言語亦非_二言語_一。能忘_二逆順之修_一。 四三亦非_二 四三_一。 如_レ是則豈非_レ無_レ外_二乎三諦_一耶。若然者。豈非_二不可思議 【下段】 境_一耶。審_レ之審_レ之。豈得_下執_二 一端_一。而局_中於通_上道耶。亦復 佛以一音等者。文出_二維摩經中_一。 一音之言。有_レ大有_レ小。小 乘一音。如_二毘曇云_一。 一音者梵音也。佛爲_二 四王_一。作_二聖 語_一說_二 四諦_一。 二解二不_レ解。佛又作_二毘陀羅語_一說。一解一 不_レ解。佛又作_二梨車語_一說。四王俱解。所_二以然_一者。爲_レ欲_レ 滿_二足諸天心_一故。二天王作_二如_レ是念_一。佛若爲_レ我。作_二聖語_一 說。我則能解。一天王作_二如_レ是念_一。佛若爲_レ我。作_二毘陀語_一 說。我則能解。一天王作_二如_レ是念_一。佛若爲_レ我。作_二梨車語_一 說。我則能解。故隨_二其念_一。而爲說_レ之。悉皆得_レ解。毘陀語 者。伊禰彌禰蹹被陀蹹被彼。梨車語者。摩奢兜奢僧奢摩 薩婆多毘羅緻。此卽四諦也。大乘一音。如_二起信云_一。圓音 一演。異類等解。又當分一音。卽施權也。跨節一音。卽開 權也。今旣頓漸不定一音。該_二乎大小_一。未_レ至_二法華_一。則非_二 跨節_一也。如_レ是得益不同。故言_二不定敎_一也。然祕密不定二 敎。敎下義理。只是藏通別圓。化儀四敎齊_レ此。略明_二雜空 宗之旨_一竟。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四十八【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三 【枠外右横下】 三四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法相宗下 如來滅後。一百年後。摩訶提婆菩薩出世。爲_二阿育大王_一。 說_二諸法實有法_一。可_レ謂_二此宗根元_一歟。其後阿僧伽。謂此云_二 無著_一。論師出世。夜登_二都率天_一。傳_二彌勒法_一。晝降_二 天竺阿瑜 闍國_一。於_二重閣講堂_一。爲_レ衆說法。瑜伽論百卷是也。其後 無著。世親。戒賢等次第。爰世親菩薩。造_二唯識三十頌_一。護 法。靑辨等十大論師。各造_二 十卷釋論_一。合百卷也。玄奘三 藏渡天時。申_二戒賢論師_一。末代學者。不_レ可_二學得_一云。略爲_二 十卷_一也。於_レ 中九大論師義。爲_二不正義_一。護法義爲_二正義_一。 唯識論十卷云是也。 尋云。震旦傳來者。如何。 答。如 來滅後。一千五百七十九年。唐太宗皇帝治三年。貞觀三 年巳【己の誤】丑八月。唐玄奘三藏。生年二十九歳入_二 天竺_一。同六 年壬辰。至_二 中天竺大那爛寺_一。奉_レ値_二戒賢論師_一。謂生年一 百四。習_二瑜伽唯識_一。竝學_二倶舍論_一。同十九年乙巳。歸_二唐 土_一。抑戒賢論師。親奉_レ受_二彌勒菩薩_一。兼承_二無著世親_一。又 値_二護法論師_一。傳_二此法_一也。次玄奘弘_二此法_一時。有_二 三千人 弟子_一。其中有_二 七十人 長者(ナレルヒト)_一。其中又有_二 四人達者_一。謂昉法 【下段】 師。尚法師。光法師。基法師也。其中以_二基法師_一。爲_二寫瓶 弟子_一。慈恩大師是也。此師所立。名_二法相宗_一也。《割書:云云》。 尋 云。日本將來者如何。 答。日本傳來。前後有_レ 四一。孝徳 天皇御宇。道昭和尚入唐。値_二玄奘_一傳_二此法_一將來。二 人王 第三十六代。皇極天皇治七年。大化四年戊午。正月七 日。沙門智通。智達二人。奉_レ勅乘_二新羅國船_一入唐。奉_レ値_二 玄奘_一。受_二法相宗。竝倶舍宗_一將來。《割書:云云》。又有日記。智通。 智達。齊明天皇御宇。入唐云。三天武天皇治九年。朱鳥 五年庚辰。玄奘弟子。新羅國智鳳法師。一切律論傳來。 同御宇白鳳十四年甲戌。於_二川原寺_一。始書_二 一切律論_一。日 本義淵僧正。傳_二此法_一。我朝朗辨僧正等。義淵弟子也。又 有日記。智鳳。智鸞。智雄三師。文武天皇御宇。大寶三 年癸卯。入唐謁_二撲揚大師_一。謂智周傳_二此宗_一義淵受_二鳳鸞 二師_一。玄昉。行基。義淵弟子也。四第四十四代。元正天 皇治九年。養老七年癸亥。南都玄昉僧正入唐。在唐八 年。第四十五代。聖武天皇治七年。天平一年康午【二年庚午の誤】。五千 餘卷一切經論傳來。《割書:云云》。又有日記云。玄昉法師。元正天 【左頁】 【上段】 皇御宇。靈龜二年丙辰。入唐遇_二撲揚大師_一。學法經_二 二十 年_一。聖武御宇。天平七年乙亥。七月歸朝弘法。《割書:云云》。仍相 違可_レ明_レ之。《割書:云云》。抑當時於_二興福寺_一。相續次第。義淵僧正 下。有_二宣敎大法師_一。自_レ其以來。賢璟。明福。延賓。空晴。眞 義。林懷。主恩。永超。洪秀。覺晴。義俊。覺憲。貞慶等《割書:解脫|上人》 等次第相續。 尋云。所依經論者如何。 答。依_二 六經十一 部論_一也。六經者。一華嚴經。二解深密經。三如來出現功 德莊嚴經。四阿毘達磨經。五楞伽經。六厚嚴經也。十一論 者。一瑜伽論。二顯揚論。三壯嚴論。四集量論。五攝大乘 論。六十地論。七分別瑜伽論。八觀諸緣論。九唯識論。十 辨中菩薩論。十一入正理論也。但阿毘達磨。厚嚴二經。 未度經也。故當時加_二法華。𣵀槃_一。爲_二 六經_一也。 尋云。此 等經論中。取分以_レ何爲_二正證_一耶。 答。殊以_二深密經_一爲_二本 源_一。彼經明_二有空中三時敎_一故也。又以_二瑜伽論_一。爲_二憑據_一。 以_二唯識論_一爲_レ宗。中道爲_レ相。五重唯識爲_レ境。《割書:云云》 尋云。 宗敎者如何。 答。立_二 三時敎_一。攝_二 一代_一。初時敎。名_二有相 敎_一。說_二 人空法有相_一。阿含等諸部小乘經等攝_レ之。第二時 【下段】 敎。名_二無相敎_一。立_二 人法俱空相_一。攝_二諸部般若經_一也。第 三時敎。名_二非有非空中道敎_一。立_二 人法非空非有相_一也。攝_二 華嚴。深密。思益。法華。𣵀槃等_一。抑立_二 三時敎_一事。解深密 經中。勝義生菩薩。領_二-解一代_一相也。《割書:云云》 尋云。次位者 如何。 答。唯識論。立_二 五位_一攝_二 三阿僧祇_一。一資糧位者。大 乘順解脫分也。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廻向位也。二加行 位。大乘順決擇分也。是第十廻向後心也。已上二位。爲_二 初僧祇位_一也。三通達位。諸菩薩斷見位也。是初歡喜地 也。第二僧祇劫也。四修習位。諸菩薩修道位也。是從_二第 二離垢地_一。至_二第十法雲地_一也。五究竟位。卽無上正等菩 提位也。是第三僧祇劫也。《割書:云云》。此宗意法華等。須臾聞之 卽得究竟說。爲_レ勸_二怯弱機_一方便也。餘經中。經_二塵劫_一成佛 云。爲_二懈慢機_一方便也。實說一切衆生。必經_二 三僧祇_一成 佛也。起信論云。以_二 一切菩薩_一。皆經_二 三阿僧祇劫_一矣。 問。 於_二何位_一立_二 四善根_一耶。 答。一家《割書:天|台》別敎。於_二 地前三十心。 立_二 四善根_一也。謂十住燸十行頂也。忍有_二 三忍_一 下中同_レ頂 對_二 十行_一。上忍同_二世第一_一對_二 十向_一也。記七云。豈_レ有_二大乘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四十八【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三 【枠外右横下】 三四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廻向_一。而齊_二小乘上忍等_一矣。是依_二婆沙一說_一也。又舊譯攝 論。其相見。依_レ之舊譯攝論十一云。願樂行人有_二 四種_一。謂 十信。十住。十行。十廻向爲_二菩薩_一。聖道有_二 四種方便_一。故有_二 四人_一。如_下須陀洹道前。有_中 四種方便_上矣。但唯識論意。於_二 十廻向中_一。開_二 四善根_一也。抑十廻向中開_レ之歟。將第十廻 向外立_レ之歟。一箇疑也。此事異義有_レ之。山王院釋云。以_二 四加行_一。爲_二近資糧_一。此在_二向後初地之前_一。故名_二 地前_一。非_下 指_二 三十心_一。爲_中 地前_上也。是慈恩釋意也。十廻向外立_レ之 也。又入道章云。前二十九心全。第三十少分。而屬_二資糧_一。 三十心少分。屬_二後加行_一矣。是第十向後心立_レ之也。山王 院釋云。別中四十心。爲_二外内凡_一。 十地等妙。爲_二分極聖_一。 四十心中。十信爲_二外凡_一。住行向爲_二内凡_一。地等分聖。後一 極聖。彼此共呼_二内凡位_一爲_二 四善根_一。此瓔珞等諸大乘經 所_レ說也。近首楞嚴經。及唯識論。於_二 十廻向後心_一。立_二 四 加行位_一。名_二同初敎_一也。三十頌二十七行云。現前立_二少物_一。 謂是唯識止性。以_二有所得_一故。非_二實住唯識_一。記家以_二 三十 心_一。爲_二遠資糧_一。以_二 四加行_一。爲_二近資糧_一。此在_二向後初地之 【下段】 前_一。故名_二 地前_一。非_下【レ点ヵ】指_二 三十心_一爲_二 地前_一也。又名_二 三十心_一。 爲_二順決擇分位_一也。諸師多云。開_二第十廻向_一。出_二 四加行 位_一。此經論隨_レ宜。開合不定。合爲_二 三十心_一。開爲_二 四加行 位_一。何謂非_二佛意_一。 四悉檀說。本如_レ是耳。今宗就_レ合。以_二 三十心_一。爲_二 四加行_一。釋出如_二玄文_一矣。有抄云。論正義。十 向外立_二 四善根_一。不正義意。第十向内立_レ之。《割書:云云》。 尋云。 宗旨者如何。 答。凝然常住。不作諸法云。不_レ明_二眞如 縁起_一也。所以眞如玅理。堅密物。散壞成_二諸法_一事無_レ之。 是此華嚴天台等。明_二隨縁眞如_一難_レ之也。謂旣隨縁云。依_二 妄法縁_一。 九界妄法成、其體更非_二眞如_一。堅密不_レ成_二餘法_一 也。仍不_レ徧_二諸法_一眞如。惡得_レ意隨縁眞如談歟。《割書:云云》。又 彼宗立_二 五性各別義_一擧_二永不成佛一類_一事。不_レ明_二眞如縁 起_一故也。若夫無性定性。自_二眞如_一縁起。還可_レ歸_二眞如_一故。 不成佛不_レ可_レ云。又唯識論云。四智品所依常故。無_二斷 盡_一故。亦說爲_レ常。非_二自性常_一。從_レ縁生故矣。四智獨無常 也。此智依_二-止眞如_一時。眞如被_レ引常住云也。是此境智各 別宗云此意也。所謂宗旨正意。眞如不_レ徧_二萬法_一。不_レ作_二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五十一【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三 【枠外左横下】 三七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諸法_一云也。 尋云。五性各別者如何。 答。楞伽經云。一 者聲聞乘性。二者辟支佛乘性。三者如來乘性。四者不 定乘性。五者無性證法矣。瑜伽論云。一者菩薩種性。二 者獨覺種性。三者聲聞種性。四者不定種性。五者無種 性矣。是法爾五性云。無始以來。法爾天然。五種性相分 云也。依_レ之佛地論云。由_二法爾_一故。無始時來。有_二 五種性_一。 矣。但楞伽瑜伽二說相違。然論云_二菩薩性_一。經云_二如來性_一。 其心同_レ之歟。 尋云。天台意如何。可_レ得_レ心耶。 答。守 護章下中云。其法爾種子。西方論師都不_レ許。唐國疏師 亦不_レ許。一切經中。無_二所說_一故矣。又云。建_二-立畢竟無性_一。 彼瑜伽所_レ出。毗曇薩婆多等許。約_二聲聞地決擇小義_一。彼 三乘敎未_レ說。小乘帶_レ小說_レ大。其瑜伽中。多有_二小乘義_一 矣。 尋云。師資相承者如何。 答。法相宗。大覺世尊。 彌勒。無著等次第。餘宗二十三附法次第。師子尊者。被_レ 害_二檀彌羅王_一。附法旣絶畢。爰法相一宗。釋尊佛法。悉 附_二-屬彌勒_一。彌勒。無著相承。不_レ可_レ似_二餘家_一。甚深附法。是 此三國附法無_二斷絶_一宗。獨我宗也。《割書:云云》。 難云。十大論 【下段】 師中。護法義爲_二正義_一。然自_二護法論師_一。至_二戒賢_一。其中間 時節久。是故面授附法少斷絶。如何。 答。護法正義。九 人不正義。堅次第時。前後流轉。何相承可_二斷絶_一耶。其 上玄奘渡天。自_二 天竺_一相承。三國不斷宗云事。無_二子細_一 歟。尋云。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者如何。 答。五法 者。名。相。分別。正智。如如也。楞伽經見。一名者諸法 名也。二相者諸法相也。三分別者諸法差別也。四正智 者。從縁生智慧也。五如如者。諸法所依眞如理也。《割書:云云》。 次三自性者。一反《割書:考【但し□で囲んでいる】反恐|遍歟》計所執性。謂五法中。名相分別 也。是卽本無今有妄念也。二依佗起性。是第八識。自性分 別。從縁生正智也。三圓成實性。是萬法所依。無分別如 如眞如也。五法中第五是也。《割書:云云》。次八識者。六識名相 分別反《割書:考【但し□で囲んでいる】反恐|遍歟》計所執性也。七八識正智也。但如如非_二識 性_一。性所依故。非_二 八識所攝_一。《割書:云云》。次二無我者。人無我謂 生空。法無我謂法空。《割書:云云》。決三云。況復五法。及三自性。 八識二無我。全是別義矣。 尋云。斷惑者如何。 答。唯 識論。煩惱所知二障。各立_二分別俱生_一。又分別俱生。現行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五十二【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三 【枠外右横下】 三八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種子習氣三有_レ之。《割書:云云》。凡小乘倶舍等。煩惱限_二現行_一。不_レ 明_二種子習氣_一。大乘意。現行上有_二種子_一。雖_レ斷_二種子_一。尚有_二 習氣_一云斷_レ之。《割書:云云》唯識論十云。煩惱障中。見所斷種。於_二 極喜地見道始_一斷。彼障現起。地前已伏。修所斷種。金剛 喩定現在前時。一切頓斷。彼障現起。地前漸伏。初地已 上。能頓伏盡。所知障中。見所斷種。於_二極喜地見道初_一 斷。彼障現起。地前已伏。修所斷種。於_二 十地中_一漸次斷 滅。金剛喩定現在前時。方永斷盡。彼障現起。地前漸伏 乃至十地。方永伏盡矣。記二云。然依_二 五性宗中_一。以_二見 疑無明等種子_一。爲_二無明住地_一。今意不_レ爾。五住爲_二 二死作 因_一。望_二唯識等_一。但加_二種子_一爲_レ異耳矣。請學者。相宗與_二台 宗_一異說。於_レ前於_レ後。細細然。   考【但し□で囲んでいる】圖揭下段 凡法相意。現行皆云_レ伏。種子皆名_レ斷也。現行名_レ斷事 無_レ之。先自_二初住_一。至_二第十向_一。煩惱所知二障。分別起現 行伏。至_二初地_一 二分別起種子斷也。煩惱俱生起現行。於_二 初地_一皆伏也。種子七地爲_二利生_一留也。留_二煩惱障_一。助_レ願 【下段】  ┌我執新譯 ┌迷理惑 ┌現行《割書:地前|已伏》 ┌煩惱障──┬分別三──┼種子《割書:見道無|間道斷》 │└人執舊譯│└見惑  └習氣《割書:見道解|脫道斷》 │┌────┘ ││     ┌前六識俱生┐┌現行《割書:地前漸伏。初|地已上頓伏。》 ││     │     └┼種子《割書:金剛無|間道斷。》 ││┌迷事惑 │    ┌─┘ │└俱生二──┤    └習氣《割書:地地漸斷。無間道永斷|義也。解脫道斷正義也。》 │ └修惑  │ │      │      ┌現行《割書:初地已上漸伏。|第七地永伏。》 │      └第七識俱生─┼種子《割書:金剛無|間道斷。》 │             └習氣《割書:無間道斷|解脫道斷。》 │ │             ┌現行《割書:初地漸伏。|八地永伏。》 │      ┌前六識俱生─┼種子《割書:地地漸斷。|金剛永斷。》 │      └───┐  └習氣《割書:金剛無|間斷。》 │┌法執 ┌分別《割書:如|前》○ │ └所知障─┤     │      └俱生二──┤        ┌───┘  ┌現行《割書:地地惑伏。惑起。金|剛加行道永斷。》        └第七識俱生─┼種子《割書:金剛無|間道斷。》               └習氣《割書:無間道斷。|解脫道斷。》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五十三【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三 【枠外左横下】 三九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受_レ生矣。八地已上。任運徧滿。利_二衆生_一故。留_二煩惱_一故_一。【一点衍ヵ】不_二 沙汰_一也。而煩惱障俱生起種子。金剛喩定皆斷。十地間 斷事不_レ云也。又所知障俱生起現行。地地漸伏。種子地 地漸斷。其故初地俱生現行。於_二 地前_一伏。俱生種子。於_二 初地_一斷。二地俱生現行初地伏。種子二地斷也。又玅覺 障所知障俱生現行。十地伏。種子金剛喩定斷也。《割書:云云》。 尋云。所知障漸斷意如何。 答。煩惱俱生。爲_二利生_一故。 留也。不_レ斷_二所知障_一者。暗_二所知境_一故。漸伏漸斷也。又斷_二 種子_一。現行自被_レ斷故。以前伏云。種子斷時現行斷不_レ云 也。又法相反《割書:考【但し□で囲んでいる】反恐|遍歟》計云_レ捨。煩惱云_レ斷也。輔行記。引_二唯 識_一云。此二法《割書:所知障分|別俱生》執細故難_レ斷。後十地中。數數修 習。勝法空觀。方能除滅矣。又云。此二《割書:煩惱障分|別俱生》麤故易_レ 斷。入_二初地_一。時。觀_二 一切法法空眞如_一。卽能除滅矣。 尋 云。斷_二 二障_一。得_二何等果_一耶。 答。慈恩唯識疏云。由_レ轉_二 煩惱_一。得_二大涅槃_一。轉_二所知障_一。證_二無上覺_一矣。二轉依者是 也。依者依也。起云事也。 尋云。天台宗意。彼法相敎 觀。四敎中何分齊。可_二得意_一耶。 答。記一云。他釋但有_二 【下段】 自覺等三_一。旣無_二 四敎_一。各具_二 三義_一。如何分_二-別大小敎主_一。 與而言_レ之。不_レ出_二 二敎_一矣。輔云。不_レ出_二 二敎_一者。他人釋。 佛亦云_レ斷_二習氣_一。故屬_二通佛_一也。若奪而言_レ之。只得_二 三藏 佛_一耳矣。是藏通分齊釋。又妙樂一處釋云。唯識等文。但 明_二別義_一矣。但五大院。名別義通分釋兮。法相宗意。三 乘眞實。一乘方便如_レ常焉。其時明_二方等部_一。淨名等經。彈_レ 偏析_レ小。歎_レ大褒_レ圓。四敎俱說藏爲_二半字敎_一。通別圓爲_二 滿字敎_一。對_レ半說_レ滿。故言_二對敎_一。若約_レ時則食時。謂第三 時。若約_レ味。則從_レ酥出_二生酥_一。此從_二 九部_一出_二方等_一。謂三 生酥味。信解品云。過_レ是已後。心相體信。入出無_レ難。然 其所止猶在_二本處_一。此領_二何義_一。 答。三藏之後。次說_二方 等_一。已得_二道果_一。心相體信。聞_レ罵不_レ瞋。内懷_二慚愧_一。心漸 淳淑。不輕品云。得大勢以_二何因縁_一。名_二常不輕_一。是比丘 凡有_レ所_レ見。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悉禮拜讚 歎。而作_二是言_一。我深敬_二汝等_一。不_二敢輕慢_一。所以者何。汝等 皆行_二菩薩道_一。當_レ得_レ作_レ佛。而是比丘。不_三專讀_二-誦經典_一。但 行_二禮拜_一。乃至遠見_二 四衆_一。亦復故往禮拜讚歎。而作_二是言_一。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五十四【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三 【枠外右横下】 四〇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我不_三敢輕_二於汝等_一。汝等皆當_二作佛_一。故四衆之中。有_下生_二 嗔恚_一心不淨_上者。惡口罵詈言。是無智比丘。從_二何所_一來。 自言_二我不_一_レ輕_レ汝。而與_二我等_一授_レ記。當_レ得_二作佛_一。我等不_レ 用_二如_レ是虛妄授記_一。如_レ此經_二-歷多年_一。常被_二罵詈_一。不_レ生_二瞋 恚_一。常作_二是言_一。汝當_二作佛_一。說_二是語_一時。衆人或以_二杖木瓦 石_一。而打_二-擲之_一。避走遠住。猶高聲唱言。我不_三敢輕_二於汝 等_一。汝等皆當_二作佛_一。以_三其常作_二是語_一故。增上慢比丘比 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號_レ之爲_二常不輕_一。是此明_二通敎_一者。 通_二前藏敎_一。通_二後別圓_一。故名_二通敎_一。 中論問曰。阿毗曇人 言。諸法從_二 四緣_一生。云何言_二不生_一。何謂_二 四緣_一。因緣次第 緣。緣緣增上緣。四緣生_二諸法_一。更無_二第五緣_一。 一切所有 緣。皆攝_二-在四緣_一。以_二是四緣_一。萬物得_レ生。因緣名_二 一切有 爲法_一。次第緣除_二過去現在阿羅漢最後心心數法_一。餘過去 現在心心數法。緣緣增上緣一切法 ̄ナリ。又從_二當敎_一得_レ名。 謂三人同以_二無言說道_一。體_レ色入_レ空。故名_二通敎_一。解曰。又 從下就_二當敎_一釋。通者同也。所謂聲聞緣覺菩薩三人。同 以_二無言說道_一。體_レ色入_レ空。言說在_レ事。無言是理。 問曰。 【下段】 以何言說者在_二乎事_一。無言者是理乎。 答曰。言說者在_二 於六道之事_一。無言者是眞空之理也。道卽觀智。達_二事卽 理_一。卽理之道無生道也。以_二此之道_一。體_二-解六凡諸法色心_一。 如_レ幻如_レ化。幻有之俗。但有_二名字_一。 問曰。如何幻有之 俗者。但有_二乎名字_一。 答曰。幻有之俗者。則卽相空故。所 以但有_二名字_一謂_レ之耳。止觀五十四云。名字不_レ在_二内外中 間常自有等_一。所以卽空。幻有卽空眞諦也。卽此三人通同 之義。約_二所證同_一故。前文云_二通前藏_一也。約_二敎有_一_レ異故。今 又就_二無言說道體色空_一也。復次。須_レ知敎理智斷。行位因 果。此八皆通_二 三乘之人_一。何者同稟_二無生_一敎通也。同緣_二卽 色是空_一理通也。諸法不生。般若不生智通也。須陀洹若 智若斷。是無生忍斷通也。皆乘_二摩訶衍_一行通也。同行_二 十 地_一位通也。同學_二般若_一因通也。同到_二薩婆若_一果通也。亦 次中論曰。汝先說_レ有_二生住滅相_一。故有_二有爲_一。以_レ有_二有爲_一。 故有_二無爲_一。今以_レ理推求。三相不可得。云何得_レ有_二有爲_一。 如_三先說_二無_レ有無_レ相法_一。有爲法無故。何得_レ有_二無爲_一。無爲 相名_二不生不住不滅_一。止_二有爲相_一故_一。【一点衍ヵ】名_二無爲相_一。無爲自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五十五【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三 【枠外左横下】 四一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無_二別相_一。因_二是三相_一。有_二無爲相_一。如_下火爲_二熱相_一。地爲_二堅 相_一。水爲_中冷相_上。無爲則不_レ然。 問曰。若是生住滅畢竟無 者。云何論中得_レ說_二名字_一。 答曰。如_レ幻亦如_レ夢。如_二乾闥 婆城_一。所說生住滅。其相亦如_レ是。生住滅相。無_レ有_二決定_一。 凡人貪著。謂有_二決定_一。諸賢聖憐愍。欲_レ止_二其顚倒_一。還以_二 其所著名字_一。爲_レ說_二語言_一。雖_レ同其心則異。如_レ是說_二生住 滅相_一。不_レ應_レ有_レ難_レ如_二幻化所作_一。不_レ應_レ責_二其所由_一。不_レ應_三 於_レ 中有_二憂喜想_一。但應眼見而已。如_二夢中所_一_レ見。不_レ應_レ求_レ 實。如_二乾闥婆城日出時現_一。而無_レ有_レ實。但假爲_二名字_一。不_レ 久則滅。生住滅亦如_レ是。凡夫分別爲_レ有。智者推求則不 可得。所以佛說_二大乘諸法_一。若有色無色。有形無形。有漏 無漏。有爲無爲等諸法相。入_二於法性_一。 一切皆空。無_レ相 無_レ緣。譬如_三衆流入_レ海。同爲_二 一味_一。實法可_レ信。隨宜所說。 不_レ可_レ爲_レ實。是故無_二緣緣增上緣者_一。若略廣因緣中無_レ果 云。何言_下果從_二因緣_一出_上。依_二大品經_一。乾慧等十地。卽是此 敎位次也。一乾慧地。未_レ有_二理水_一。故得_二其名_一。卽外凡位。 與_二藏敎五停心。總別等三位_一齊。二性地。相似得_二法性水_一。 【下段】 伏_二見思惑_一。卽内凡位。與_二藏敎四善根_一齊。三八人地。四 見地。此二位入_二無間三昧_一。斷_二 三界八十八使見_一盡。發_二 眞無漏_一。見_二眞諦理_一。與_二藏敎初果_一齊。五薄地。斷_二欲界九 品思前六品_一。與_二藏敎二果_一齊。六離欲地。斷_二欲界九品思_一 盡。與_二藏敎三果_一齊。七已辨地。斷_二 三界見思惑_一盡。但斷_二 正使_一。不_レ能_レ侵_レ習。如_二燒_レ木成_一_レ炭。與_二藏敎四果_一齊。聲聞位 齊_レ此。八辟支佛地。更侵_二習氣_一。如_二燒_レ炭成_一_レ灰。九菩薩 地。正使斷盡與_二 二乘_一同。扶_レ習潤_レ生。道觀雙流。游戲神 通。淨_二佛國土_一。所謂菩薩地。見思已亡名_二正使盡_一。此約_二 自行_一。故同_二 二乘_一。若欲_レ利_レ他。則須_レ扶_レ習。扶謂扶持。習 卽見思之氣分也。潤謂潤益。生卽分段之形生也。所謂 扶_二-持見思之氣分_一。而潤益故受_レ生焉。良以_三通敎不_レ明_二 中 道應本_一。何能稱_レ物 施爲(シサ)。是故菩薩。雖_レ斷_二正使_一。不_レ專_二證 空_一。慈悲愍_レ物。欲_レ濟_二含生_一。其如_二見思_一。先已斷訖。更無_三 惑業而致_二受生_一。所以扶_二-持正使氣分_一。作_二利生本_一。仍須_下 先時故留_二餘習_一。方可_中扶持_上。更加_二帶空之心。及以四弘之 願_一。潤_二-生三界_一。利_二-樂有情_一。當_二此之時_一。深觀_二 二諦_一。進斷_二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五十六【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三 【枠外右横下】 四二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習氣色心無知_一。塵沙劣慧旣亦斷_レ之。法眼種智於_レ是明 矣。應_レ知。習氣不_レ能_レ潤_レ生。今此但是故留而已。又復扶_レ 習。唯在_二通敎_一。言_二道觀_一者。道謂化導。觀卽空觀。帶_レ空 出_レ假。此二俱行。故曰_二雙流_一。出_レ假化_レ物。游_二諸世間_一。譬 如_二兒戲_一。故云_二游戲_一。 大論中問。神通所作。何名_二游 戲_一。 答。猶如_二幻師種種變現_一。菩薩亦爾。是故名_レ戲。 又三三昧中空爲_レ 上。諸餘行法皆名爲_レ 下。下如_二兒 戲_一。 問。菩薩但當_レ出_二-生三昧_一。何須_二游戲_一。 答。菩薩 心已出_二-生三昧_一。欣樂出入。亦名_二游戲_一。神名_二 天心_一。通 名_二慧性_一。 天然之慧徹照無礙。故名_二神通_一。因中說_レ果 名_二淨佛土_一。若諸衆生。見心熾盛。慳貪蔽重。菩薩化_レ之。 令_下生_二正見_一無_レ所_中吝惜_上。願成佛時。國土淸淨。一切正見。 能捨衆生。來_二-至其國_一。是名_三因中淨_二果佛土_一。此一旣然。破 戒。嗔恚。懈怠。散亂。愚癡等蔽。亦皆準說。淨名記云。三 藏敎中。無_二淨土敎_一。但以_二煩惱_一。潤_レ業而生。故於_二穢土_一成 佛無_レ爽(タカアフ)。有_二 六度行_一。無_二淨土敎_一。敎無行缺。終無_二成佛_一。 無_二淨土因_一。無行之佛。有_レ敎無_レ 人。六度之行。有_レ因無_レ果。 【下段】 行旣無_レ果。反成_二無行_一。通人亦云_レ修_二淨土行_一。若任_二當敎_一。 雖_レ有_二其文_一。乃寄_下利人堪_二被接_一者_上。通敎菩薩。有_二淨土行_一。 知_二 十方佛_一。 二乘道理不_レ合_レ知_レ之。自鄙不_レ發。永不_レ求故。 菩薩雖_レ知。佛猶永滅。永滅乃與_二取_レ土義_一乖。故知此佛無_レ 人有_レ敎。敎旣權施。不_レ稱_二因行_一。故於_二權敎_一。不_レ須_二苦窮(ネンコロニ)_一。 準_三支佛見_二百佛世界_一。亦合_三-應知_レ有_二 十方佛_一。唯恐見_レ處 不_レ知_レ有_レ佛。又只一界唯一佛化。知亦無_レ妨。故二十部。 亦有_下許_レ知_二 十方佛_一者_上。此亦宜_レ爲_二大敎梯漸_一。故二乘人。 亦知亦不_レ知。通敎菩薩。修_二淨土因_一。若依_二跨節_一。是則淨 土義通_二諸敎_一。故有_二 四土横竪攝_一_レ物。由_三攝_レ生時有_二 五差_一 故。所謂人天及四敎也。十佛地。機緣若熟。以_二 一念相應 慧_一。頓斷_二殘習_一。坐_二 七寶菩提樹下_一。以_二 天衣_一爲_レ座。現_二帶劣 勝應身_一成佛。所謂十佛地分_レ 三。初成佛。案_下玅玄中共位 菩薩別立_二忍名_一。第十佛地成佛之相_上。誓扶_二餘習_一。生_二閻浮 提_一。 八相成道。前之五相。與_二 三藏_一同。唯成佛相。於_二道樹下_一。 得_下 一念相應慧。與_二無生諦理_一相應_上。斷_二煩惱習_一。名爲_レ佛 也。故此一念相應之慧。不_レ可_レ謂_二之三十四心_一。應_レ知。只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五十七【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三 【枠外左横下】 四三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是空慧念耳。斷殘習者。以_下菩薩時斷_二正使_一竟。留_中餘氣 分_上故。今但斷_二殘習_一成佛。殘卽正使之餘氣也。準_二大論中_一。 金。銀。瑠璃。車渠。頗黎。赤珠。碼碯。是名_二 七寶_一。木樹是 劣。七寶是勝。表_三通敎法。勝_二-過三藏_一。 天衣化生。表_二 一切 法皆如幻_一。故與_二 三藏佛_一。所證是同。名_二現帶劣_一。本通敎 佛所現身量。十里百億。放光巍巍。異_二於三藏丈六一里_一。 故云_二勝應_一。或云但空名爲_二帶劣_一。不空中道名爲_二勝應_一。以_三 通敎有_二合身義_一故。華嚴成道。其唯別圓。鹿苑所_レ明。三 藏丈六。兩處初成。不_レ云_二通佛_一。方等般若。乃論_二 八相_一。故 知聖應隨_二-順物機_一。若云_二祕密_一。 二處不_レ無。爲_二 三乘根性_一。 轉_二無生四諦法輪_一。緣盡入滅。正習俱除。如_二炭灰俱盡_一。經 云。三獸度_レ河。謂象馬兎。諭_二斷惑不同_一故。又經云。諸法 實相。三乘皆得。亦不_レ名_レ佛。卽此敎也。此敎三乘。因同 果異。證果雖_レ異。同斷_二見思_一。同出_二分段_一。同證_二偏眞_一。然於_二 菩薩中_一有_二 二種_一。謂利鈍。鈍則但見_二偏空_一。不_レ見_二不空_一。止 成_二當敎果頭佛_一。行因雖_レ殊。果與_二藏敎_一齊。故言_二通前_一。若利 根菩薩。非_二但見_一_レ空。兼見_二不空_一。不空卽中道。分_二 二種_一。謂 【下段】 但不但。若見_二但中_一。別敎來接。若見_二不但中_一。圓敎來接。故 言_二通後_一。所謂若利下。釋_二通後_一 二。初正釋。非但見空。先 暫同_レ鈍。兼見不空。後彰_二於利_一。 一人先後不同。故云_二非 但兼見_一。旣云_二不空_一。正當_二 中道_一。 中道卽是別圓所詮。別 詮_二但中_一。不_レ具_二諸法_一。如_二雲外月_一。似_二出_レ水華_一。圓詮_二不但_一。 卽具_二 二邊_一。然一家明_二 中道_一復二。一離_二斷常_一。屬_二前二敎_一。 二約_二佛性_一。爲_二後二敎_一。敎權故但。理實名_レ 中。斯是別敎 佛性之中。圓敎稱_レ實。寂而常照。一切無_レ非_二遮那中道_一。雖_二 但不但_一。皆名_二利根_一。通後別圓。其義如_レ是。 問。四敎釋_レ 義。罄無_レ不_レ盡。何須_三更明_二受接之說_一【。脱ヵ】 答。豈聞_三受接非_二 四敎_一乎。是故須_レ知。初後咸同。故云_二 四敎_一。始終殊異。故 云_二受接_一。 三接雖_レ分。大乘攝盡。何須_レ難_二於更明_一_レ接耶。故 大品經。八地聞中九地修中。如_レ此說者。非_レ通非_レ別。通 敎始終不_レ觀_二常住_一。別人初地已證_二 中道_一。豈可_二 八地方聞_一_レ 中耶。故須_三約_レ接以銷_二此文_一。經從_二 下根_一云_二 八九地_一。準_レ義 合_レ有_二 中上二根_一。是故卽有_二 三根受接_一。仍分_二 三種_一。謂圓接 通。圓接別。別接通也。所_レ云接者。中道接_レ眞。如_二金接_一_レ鍮。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五十八【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三 【枠外右横下】 四四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二物相接。是故云耳。從_二 下根_一者。爲欲_レ示_二於眞内中_一故。 故待_二證空_一方爲點示。令_三深觀_レ空卽見_二不空_一。 中上二根。亦 見_レ眞已。方示_二 中空_一。但由_二 中上_一。眞空旣淺。是故說敎多 附_二 下根_一 問。接義爲_レ在_二法華之前_一。亦通_二法華_一 答。五 時皆有。何須_レ定_レ之。然則須_レ知。交際之接。在_二法華前_一。名 會之接。在_二於法華_一。鹿苑密論。涅槃追說。是故五時通皆 有_レ接 問。接唯菩薩。亦通_二 二乘_一 答。法華前接則唯菩 薩。密通_二 二乘_一。法華中接。非_二但二乘_一。亦兼_二菩薩_一。故法華 中接_二 三乘_一者。皆約_二顯露_一。法華已前接_二於菩薩_一。復亦如_レ 是 問。受接被接。此二何別 答。一往分_レ之。受接約_レ機。 被接約_レ應。究而論_レ之。亦何隔別。 問。接獨機然。在_レ應 亦爾 答。感應道交。不_レ可_レ偏矣。 問。接已爲_レ在_二通第 十地_一。爲_レ居_二別圓初地初住_一。 答。從_レ舊從_レ本。是第十通。 從_レ敎從_レ證。在_二於地住_一。略如_二向說_一。廣在_二諸文_一 問。何位 受接。進入_二何位_一 答。受接人三根不同。若上根三地四 地被接。中根之人五地六地。下根之人七地八地。所接之 敎。眞似不同。若似位被接。別十廻向。圓十信位。若眞位 【下段】 受接。別 ̄ノ初地。圓初住。 問。此藏通二敎。同是三乘。同 斷_二 四住_一。止出_二 三界_一。同證_二偏眞_一。同行_二 三百由旬_一同入_二化 城_一。何故分_レ 二。 答。誠如_二所問_一。然同而不同。所證雖_レ同。 大小巧拙永異。此之二敎。是界内敎。藏是界内小拙。不_レ 通_二於大_一故小。折_レ色入_レ空故拙。此敎三人。雖_三當敎内有_二 上中下異_一。望_二通三人_一。則一槩鈍根。故須_二拆破_一也。通敎 則界内大巧。大謂大乘初門故。巧謂體_レ色入_レ空故。雖_二當 敎中三人上中下異_一。若望_二藏敎_一。則一槩爲_レ利。 問。敎旣 大乘。何故有_二 二乘之人_一 答。朱雀門中。何妨_二庶民之出 入_一。故人雖_レ有_レ小。敎定是大。大乘兼_レ小。漸引入_レ實。豈不_レ 巧。故般若方等部内。共般若等卽此敎也。略明_二摩訶空 宗之旨_一竟。 本朝諸宗要集卷三終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五十九【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四 【枠外左横下】 四五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本朝諸宗要集卷四          一 淨土宗     般若部  二 遊行宗          三 一向宗        ┌一 本假宗者 淨土宗也  ○假宗門三─┼二 遊假宗者 遊行宗也        └三 新假宗者 一向宗也 【下段】 本朝諸宗要集卷四    淨土宗下 尋云。淨土宗者如何 答。淨土宗者。假宗也。謂假宗三。 一本假宗。淨土宗也。二遊假宗。遊行宗也。三新假宗。一 向宗。且淨土宗者。義云。天竺馬鳴。龍樹。乃至護法。靑辨 等。皆歸_二此敎_一。《割書:云云》。 尋云。震旦弘通者如何。 答。廬山 慧遠禪師。開_二淨土敎門_一。《割書:云云》。又震旦有_二 五祖_一。菩提流支。 傳_二-譯淨土論_一。《割書: 一》。曇鸞大師。東魏代遇_二流支_一傳_二觀經_一。 《割書:二》 道綽禪師。《割書:三》。善導和尚。《割書:四》。懷感禪師。《割書:五》。少康等。次第相 承。仍曇鸞以下爲_二 五祖_一。加_二流支_一爲_二 六祖_一。《割書:云云》。又唐太宗 代。慈重法師。大智律師等。同興_二此宗_一。《割書:云云》。 尋云。日本 傳來者如何 答。不_レ知_二其初_一。《割書:云云》。慈覺大師。渡唐時。値_二 法道和尚_一。引聲阿彌陀經。念佛三昧相傳歸朝給。赤山 大明神。於_二唐土_一念佛守護神也。覺大師隨身來給。四明 西坂本安_二-置之_一。《割書:云云》。次天台山西塔。北谷内黒谷源空上 人。謂法然自開_二大經藏_一。興_二淨土敎門_一。 一向專修弘通是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六十【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三 【枠外右横下】 四六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盛也。門下。幸西謂成覺。一念義元祖。隆寛謂長樂寺多 念義元祖。證空謂善慧。西山 ̄ナリ。長西謂九品寺諸行本 願義元祖。聖光謂鎭西義元祖。有 ̄リ_レ之。門徒數千萬。上 足此五人也。又高野明徧僧都。出雲路明禪法印等。皆 行_レ之。加_レ之出雲路住心上人。謂天台學者。生馬良徧《割書:考【但し□で囲んでいる】徧|恐遍》 法印。謂法相。木幡眞空上人。謂三論眞言。知足院悟阿 上人。謂律宗法相。是等雖_レ非_二黒谷門徒_一。皆是淨土修行 人也。又禪林寺永觀。作_二往生講式_一。慧心先德。制_二往生 要集_一。欣求淨土先賢也。賀古敎信上人。謂號_二阿彌陀丸_一。 十念成就人也。此人草菴。穿_二西壁_一。直爲_レ拜_二生身之來迎_一 歟。 尋云。依經者如何。 答。淨土三部經。竝淨土論也。 三部經者。雙卷經二卷。觀無量壽經一卷。小阿彌陀經 一卷。淨土論天親造。《割書:云云》。見_二觀經文_一。阿闍世太子。依_二達 多敎_一。父頻婆娑羅王。七重室内令_二制極_一。欲_二戟殺_一。后韋提 希夫人。以_二蘇蜜_一和麨塗_レ身。諸瓔珞中。盛_二蒲桃漿_一。密與_二 大王_一令_レ食_レ之。三七日不_レ死。太子聞_レ之。生_レ瞋欲_レ殺_レ母。 爾時月光耆婆大臣。語_二太子_一云。聞_二毗陀論經說_一。劫初已 【下段】 來。惡王殺_レ父。一萬八千人也。未_二曾有_一_レ殺_レ母人。 斷_二刹利種_一。不_レ成_二王位_一。《割書:云云》。爾時太子不_レ殺_レ母。《割書:云云》但 母深宮閉令_レ住。《割書:云云》。母向_二耆山_一禮_レ佛。佛宮中影向。眉間 光變成_二金臺_一。臺上現_二 十方淨土_一。夫人見_レ之望_二極樂_一。爾時 佛往生極樂相示給。是三部經由來也。 尋云。宗敎宗旨 者如何。 答。宗敎立_二聖道淨土二門_一。八宗聖道門。難行 自力得道。《割書:云云》。吾宗淨土門。易行他力往生。《割書:云云》。十念成 就 ̄シテ。三尊 ̄ノ來迎爲_二宗旨_一也。夫華嚴天台等。雖_レ逗_二 上根 一機_一。於_二 下劣根機_一。徒不_レ取_レ證。像法有_二敎行_一無_レ證。末法 有_レ敎無_二行證_一。《割書:云云》。爰念佛一門。末代相應易行。本願難 思妙宗也。依_レ之小阿彌陀經。六萬恆沙諸佛。現_二長廣舌 相_一證明。懷感禪師釋云。末法萬年。餘經悉滅。彌陀一敎。 利物偏存矣。何況八萬諸聖敎。皆是阿彌陀佛矣。 問。彌 陀三身中何耶。 答。往生要集云。 問。阿彌陀佛極樂淨 土。是何身土耶。 答。天台云。是應身同居土。遠法師云。 是應身應土。綽法師云。是報佛報土。古舊等相傳。皆云_二 化土化身_一。此爲_二大失_一。依_二大乘同性經_一。云。淨土中成佛者。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六十一【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四 【枠外左横下】 四七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悉是報身。穢土中成佛者。悉是化身。又彼經云。阿彌陀 如來。蓮華開敷星王如來。龍王如來。寶德如來。等諸如 來。淸淨佛刹現得道者。如_レ是一切。皆是報身佛也。何者。 如來化身。由_レ如_二今日踊歩健如來。魔恐怖如來等_一矣。義 云。九品往生人。皆住前未證位人也。其上惡人往生。曾 非_二報土_一。度_レ之佛又可_二應身_一。又以_二觀音_一爲_二補處_一。豈非_二應 身傳附相_一耶。 答。他宗中不_レ許_下凡夫乘_二他力_一入_中報土_上。 故。最可_レ云_レ爾也。判_下凡夫乘_二他力_一。直入_中報土_上事者。淨土 宗意也。此宗中。全以不_レ立_二横竪不同_一。何以_二他宗意_一。難_二 自宗義_一。由_二機淺深_一。判_二土高下_一。與_下由_二自他二力_一判_中土報 化_上。於_二其會通_一。互雖_二鉾楯_一。至_二經論誠文_一者。一向以_二極 樂_一說_二報土_一乎。全無_下屬_二化淨土_一明文_上。可_レ思_レ之。《割書:云云》。 尋云。雙卷經。五時中何耶。 答。淨土人師釋云。法華涅 槃二處中間矣。但天台心。方等部經云也。旣闍王惡逆時 分也。法華已前聞。又頻婆娑羅王。得_二那含果_一見。兼含經。 又彈呵相有_レ之矣。今敎觀不二故。觀_レ非_レ空_二空門_一。則出_二 于假門_一故。於_二假宗_一爲_二根元_一。且欲_レ當_下於_二般若部_一之_上也。 【下段】 所以者所何。所謂本願故。 尋云。極樂世界。有_二幾樂_一 耶。 答。住【往】生要集。欣求淨土下。擧_二 十種樂_一。 一聖衆來 迎樂。二蓮華初開樂。三身相神通樂。四五妙境界樂。五 快樂不退樂。六引攝結緣樂。七聖衆俱會樂。八見佛聞 法樂。九隨心供佛樂。十增進佛道樂矣。 尋云。彌陀穢 土有_二成道_一耶。 答。又云。大論云。阿彌陀佛。亦有_二嚴淨不 嚴淨土_一。如_二釋迦牟尼_一。 問。何土是耶。 答。極樂世界。即 是淨土。然其穢土。未_レ知_二何處_一。但道綽等諸師。以_二鼓音 聲經所說國土_一。爲_二彼穢土_一。如_二彼經云_一。阿彌陀佛。與_二聲 聞_一俱。其國號曰_二淸泰_一。聖王所住。其城縱廣。十千由旬。 於_レ 中充_二-滿刹利之種_一。阿彌陀如來應正徧知父。名_二月上 轉輪聖王_一。其母名_二殊勝妙顏_一。子名_二月明_一。奉事弟子名_二無 垢稱_一。智慧第一弟子。名曰_二攬光_一。神足精勤。名曰_二大化_一。 爾時魔王名曰_二無勝_一。有_二 ̄リ提婆達多_一。名曰_二寂靜_一。彌陀佛 與_二大比丘六萬人_一俱矣。娑婆極樂中間。有_二懈慢世界_一。西 方往生人。多墮_二懈慢界_一事。菩薩處胎經云。西方去_二此炎 浮提_一。十二億那由佗。有_二懈慢界_一。國土快樂。衆生欲_レ生_二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六十二【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四 【枠外右横下】 四八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阿彌陀佛國_一者。皆深著_二懈慢國土_一。不_レ能_三前進生_二阿彌陀 佛國_一。 億千萬衆。時有_二 一人_一。能生_二阿彌陀佛國_一矣。慧心 會_レ之云。專行者直往_二-生極楽_一。雜行者生_二懈慢_一歟。《割書:云云》。謂 取意。 尋云。九品徃生者如何。 答。觀經十六想觀者。 一日想觀。觀經云。見_二日欲_レ沒狀_一。如_レ懸_レ鼓。旣見_レ日已。閉_レ 目開_レ目。皆令_二明了_一。是爲_二日想_一。名曰_二初觀_一矣。二水想觀。 三地想觀。四樹想觀。五八功徳池水想觀。六總觀想。七華 座觀。八像想觀。九徧觀一切色身想。十觀_二觀世音菩薩眞 實色身想_一。 十一觀_二大勢至色身想_一。 十二普觀想。十三雑 觀想。《割書:云云》。十四五六三觀。各分_二 三品_一。爲_二 九品往生_一也。上 品上生者。謂上輩生想。名_二第十四觀_一。經云。上品上生者。 若有_二衆生_一。願_レ生_二彼國_一者。發_二 三種心_一。卽便往生。何等爲_レ 三。 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廻向發願心。具_二 三心_一 者。必生_二彼國_一。復有_二 三種衆生_一。當_レ得_二往生_一。何等爲_レ 三。 一者慈心不殺。具_二諸戒行_一。 二者讀_二-誦大乘方等經典_一。 三 者修_二-行六念_一。廻向發願。願_レ生_二彼國_一。如_二彈指頃_一。往_二-生彼 國_一。生_二彼國_一已。見_二佛色身衆相具足_一。見_二諸菩薩色相具 【下段】 足_一。光明寶林。演_二-說妙法_一。聞已卽悟_二無生法忍_一。經_二須臾 間_一。歷_二-事諸佛_一。徧_二 十方界_一。於_二諸佛前。次第授記。還_二-_一到本 國_一。得_二無量百千施羅尼門_一矣。上品中生者。經云。上品中 生者。不_四必受_二-持讀_三-誦方等經典_一。善解_二義趣_一。於_二第一義_一。 心不_二驚動_一。深信_二因果_一。不_レ謗_二大乘_一。以_二此功徳_一。廻向願_下求 生_中極樂國_上。如_二 一念頃_一。卽生_二彼國七寶池中_一。此紫金臺。如_二 大寶華經_レ宿則開_一矣。上品下生者。經云。上品下品【生】者。亦 信_二因果_一。不_レ謗_二大乘_一。但發_二無上道心_一。以_二此功德_一。廻向願_下 求生_中極樂國_上。一日一夜。蓮華乃開。七日之中。乃得_レ見_レ 佛矣。中品上生者。謂中輩生想。名_二第十五觀_一。經云。中品 上生者。若有_二衆生_一。受_二-持五戒_一。持_二 八戒齋_一。修_二-行諸戒_一不_レ 造_二 五逆_一。無_二衆過患_一。以_二此善根_一。廻向願_三-求生_二於西方極 樂世界_一。蓮華尋開。當_二華敷時_一。聞_二衆音聲_一。讃_二-歎四諦_一。應_レ 時卽得_二阿羅漢道_一。 三明六通。具_二 八解脫_一矣。中品中生者。 經云。中品中生者。若有_二衆生_一。若一日一夜。受_二-持八戒 齋_一。若一日一夜。持_二沙彌戒_一。若一日一夜。持_二具足戒_一。威 議無_レ缺。以_二此功徳_一。廻向願求。經_二於七日_一。蓮華乃敷。聞_レ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六十三【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四 【枠外左横下】 四九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法歡喜。得_二須陀洹_一。經_二半劫_一已。成_二阿羅漢_一矣。中品下生 者。經云。中品下生者。若有_二善男子善女人_一。孝_二-養父母_一。 行_二世仁慈_一。此人命欲_レ終時。經_二 七日_一遇_二觀世音及大勢 至_一。聞_レ法歡喜。經_二 一小劫_一。成_二阿羅漢_一矣。下品上生者。謂 下輩生想。名_二第十六觀_一。經云。下品上生者。或有_二衆生_一。 作_二衆惡業_一。雖_レ不_レ誹_二-謗方等經典_一。如_レ此愚人。多造_二衆惡_一。 無_レ有_二慚愧_一。命欲_レ終時。遇_二善知識_一。爲讚_二大乘十二部經 首題名字_一。以_レ聞_二如是諸經名_一故。除_二-却千劫極重惡業_一。智 者復敎。合掌叉_レ手。稱_二南無阿彌陀佛_一。稱_二佛名_一故。除_二 五 十億劫生死之罪_一。生_二寶池中_一。經_二 七七日_一。蓮華之敷。當_二華 敷時_一。大悲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放_二大光明_一。住_二其人 前_一。爲說_二甚深十二部經_一。聞已信解。發_二無上道心_一。經_二 十 小劫_一。具_二 百法明門_一。得_レ入_二初地_一矣。下品中生者。經云。下 品中生者。或有_二衆生_一。毀_二-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_一。如_レ此愚 人。偸_二僧祇物_一。盜_二現前僧物_一。不淨說法。無_レ有_二慚愧_一。以_二諸 惡業_一。而自莊嚴。如_レ此罪人。以_二惡業_一故。應_レ墮_二 地獄_一。命 欲_レ終時。地獄衆火。一時俱至遇_二善知識_一。以_二大慈悲_一。爲 【下段】 說_二阿彌陀佛十力威德_一。廣說_二彼佛光明神力_一。亦讚_二戒定 慧解脫解脫知見_一。此人聞已。除_二 八十億劫生死之罪。經_二 於六劫_一。蓮華之敷矣。下品下生者。經云。下品下生者。或 有_二衆生_一。作_二不善業。五逆十惡_一。具_二諸不善_一。如_レ此愚人。以_二 悪業_一故。應_レ墮_二惡道_一。善友告言。汝若不_レ能_レ念者。應_レ稱_二 無量壽佛_一。如_レ是至心。令_二_レ聲不_一_レ絶。具_二-足十念_一。稱_二南無阿 彌陀佛_一。稱_二佛名_一故。於_二念念中_一。除_二 八十億劫生死之罪_一。 命終之時。見_二金蓮華_一。猶如_三日輪住_二其人前_一。如_二 一念頃_一。 卽得_レ往_二-生極樂世界_一。於_二蓮華中_一。滿_二 十二大劫_一。蓮華方 開矣。 尋云。何必勸_二稱名_一耶。 答。五劫思惟名號。功徳 具足故也。余洛東以_レ推_二-扣于無得上人庵室之戸_一。問_二於 宗要_一。上人答曰。嗚呼汝法器。余八旬有餘枯木。唯南無 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矣。依_レ之案_レ之。善導和尚。極_二淨 土底_一。悟_二-得念佛源_一之時。往生行只念佛一行也。悟得給 事。雙觀經文。一向專念。彌陀佛名云顯。阿彌陀經。爲_レ令_レ 離_二難_レ離生死_一。南無阿彌陀佛云一法說給。觀經定散三 福行。各別種種區雖_レ說_レ之。未來流通阿難付屬之時。以_二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六十四【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四 【枠外右横下】 五〇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彌陀名號_一付_二-屬之_一。聖敎常習。爲_二未熟機_一。諸法各別明_レ 之時。至機熟萬法捨。只一法也。 亦問。一心不亂稱名 者如何。 答。牡丹花下睡猫。心全體在_二于蝶_一。 亦問。往 生根元者如何。 答。三心具足。謂至誠心。深心。於_二淨 家_一可_レ尋_レ之。一義云。一歸_二此敎門_一。名_二至誠心_一。相續同異 不_レ忘。名_二深心_一也。廻向者。生死海間善業。今皆廻向也。 尋云。觀經三福往生者如何。 答。經云。欲_レ生_二彼國_一者。 當_レ修_二 三福_一。 一者孝_二-養父母_一。奉_二-事師長_一。慈心不_レ殺。修_二 十善業_一。 二者受_二-持三歸_一。具_二-足衆戒_一。不_レ犯_二威儀_一。 三者 發_二菩提心_一。深信_二因果_一。讀_二-誦大乘_一。勸_二-進行者_一。如_レ此三事。 名爲_二淨業_一矣。 尋云。雙卷經三輩者如何。 答。經云。其 有_二至心_一。願_レ生_二彼國_一。凡有_二 三輩_一。其上輩者。捨_レ家棄_レ欲。 而作_二沙門_一。發_二菩提心_一。 一向專心_二無量壽佛_一。修_二諸功徳_一。 願_レ生_二彼國_一。其中輩者。雖_レ不_レ能_レ行_二-作沙門大修功徳_一。當_下 發_二無上菩提心_一。 一向專_中-念無量壽佛_上。其下輩者。假使 不_レ能_レ作_二諸功徳_一。當_下發_二無二菩提之心_一。 一向專_レ意。乃至 十念。念_二無量壽佛_一。願_上_レ生_二其國_一矣。 尋云。天台念佛。與_二 【下段】 淨宗念佛_一。爲_レ同乎爲_レ異乎。 答。淨土門一向他力念佛 也。天台心自_レ元自他不二也。生佛一如也。非_レ自非他。自 他不二上。已【己ヵ】心彌陀本願。淨穢不二上。唯心淨土往詣 望也。凡摩訶止觀。常行三昧下。附文元意二彌陀可_レ有_レ 之。附文時。意論止觀者念西方阿彌陀佛等。《割書:云云》。元意時 三諦三觀。自受用彌陀。歩歩聲聲。念念三業彌陀也。《割書:云云》。 尋云。善導家所_レ談。己心彌陀。不同如何。 答。彼己心 有_二彌陀_一云己心。彌陀各別也。一家意。己心卽彌陀。彌陀 卽己心。只心是一切法。一切法是心。《割書:云云》。可_レ思_レ之。抑煩 惱卽菩提彌陀。業卽解脫彌陀。苦道卽法身彌陀。最可_レ 明_レ之。覺大師十界彌陀釋。《割書:云云》。嗚呼互欲_レ建_二-立於宗門_一 故。於_レ此他力。於_レ彼自力。或自他不二。大矣哉。兩大師。 於_レ法得_二最自在_一。住_二首楞嚴_一。能建_二大義_一。親靈山聽衆。廣 學_二内外經書_一。通_二-達大小敎門_一故。和光同塵之本願結緣 始。善導大師。乃至。圓光大師。天台大師。乃至。慈覺大師 自他俱共。無相之五根五力。以_二於譬喩_一欲_レ説_レ之。離_二於 右手_一。則而莫_二左手之假名_一。離_二於左手_一。則而莫_二右手之假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六十五【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四 【枠外左横下】 五一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名_一。左右手者。謂兼對如_レ此。離_二於自力_一。則而莫_二他力之 假名_一。離_二於他力_一。則莫_二自力之假名_一。焉。自他力者謂兼 對。自力他力非_レ 一。故開_二於宗門_一。非_下於_二性具_一異_上故今合。 於_二 一異_一爲_レ體。而照_二於一異_一。則是等皆圓宗獨一法界。則 卽法界身。法界身則卽獨一法界。然則於_レ何在_二乎勝劣_一。 龍樹智論云。佛法大海。以_レ信得_レ入矣。勝劣者唯有_二於信 不信_一。不_レ爾則兩宗俱共。違_二-背于祖師之釋_一歟。 尋云。五 逆謗法往生者如何。 答【。】一算也。無量壽經下云。夫一念 往生者。諸有_二衆生_一。聞_二其名號_一。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 心廻向。願_レ生_二彼國_一。卽得_二往生_一。住_二不退轉_一。唯除_三 五逆誹_二- 謗正法_一矣。同上云。夫第十八願。十念往生者。設我得_レ 佛。十方衆生。至心信樂。欲_レ生_二我國_一。乃至十念。若不_レ生 者。不_レ取_二正覺_一。唯除_二 五逆誹謗正法_一矣。私云。觀經。下品 下生人。五逆十惡。具_二諸不善_一 人也。大本不生。《割書:云云》。相 違最難_レ會歟。淨土人師。凡十五家異義有_レ之。天台觀經 疏。以_二 二義_一會給。疏云。此經明_レ觀故說_二得生_一矣。慧心釋 云。今試加_レ釋。餘處徧顯_二往生種類_一。本願唯擧_二定生之人_一。 【下段】 故云_二不生不取正覺_一。餘人十念。定得_二往生_一。逆者一念。定 不_レ能_レ生。逆十餘一皆是不定故。願唯擧_二餘人十念_一。餘處 兼取_二逆十餘一_一。此義未_レ決。別應_レ思_レ擇。 問。逆者十念 何故不定。 答。由_二宿善有無_一。念力別故。又臨終尋常念 時別故矣。略明_二本假宗之旨_一竟。    遊行宗下 厥以至理無名。而呼_レ名以顯_レ理。眞如離念。而卽_レ念以通 如焉。若其無念念。無生而生。則事理具足。性相融通。卽 事而眞。而說_二實相_一。將_レ言_二此謂_一乎。況我彌陀。以_レ名攝_二衆 生_一。以_レ念達_二無相_一。蓋是佛願難思之深益。事理縱横之極 談者乎。彼云_下不_レ假_二工夫_一開_二覺藏_一。不蹈_二心地_一登_中靈臺_上。 誠哉。此語以足_二肝心_一。凡六八弘誓者。凡聖通入之津船 也。六字名號者。尊卑到岸之風勢也。因_レ茲五逆十惡之 重罪。稱念預_二來迎_一。 五障三從之女質。懸_レ憑頎_二蓮臺_一。諸 佛金言衆典鏡開。須_三懇照鑒撥_二心頭塵_一。若信行者。猶如_二 人中芬陀利_一。若疑慮者。猶如_二無眼無耳人_一。盍_レ怖_下衆虻憑_二 自卑翅_一。不_レ附_二鳳翼_一。則蒼天九空大難_上。宜_レ辨_下雖_二千引巨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六十六【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四 【枠外右横下】 五二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石_一。置_二大航船中_一。則大海萬里惟易_上。今飾_二佛願一乘之舟_一。 而浮_二生死九界之瀆_一。普運_二-載正乘衆機_一。悉度_二-脫九品寶 處_一。令_下此迷心之群類_一。【一点衍】證_中彼法性之常樂_上。實是他力不共 靈德。終窮究竟之妙旨者乎。云爾。爰有_二 一徧上人者_一。姓 源。豫州人也。《割書:河州七郎|通廣子息》出家最初。字名_二隨緣_一。入_二宗門_一後。 改號_二如佛_一。又稱_二智眞_一。卽圓光大師四大之門人。西山善 慧三世之弟孫也。深觀_二生死輪回_一兮。求_二菩提之覺路_一。廣 闚_二權實諸宗_一兮。辨_二出離之要路_一。然則禪定之星。現_二發 心天_一。尸羅之月。晶_二修行地_一。智慧光明。速照_二迷妄之闇_一。 慈悲蓮鮮。急淨_二罪障之垢_一。倩測_二内證_一。匪_二直也人_一。獨歩 絶倫之譽。不_レ可_二得稱_一者乎。就_レ 中。曉_二弘願深奧_一。而歸_二他 力佗攝之道_一。憑_二易行本誓_一。而閣_二自策自勵之行_一。强惡_二小 乘已調之心_一。懃發_二大乘利他之願_一。然間。祈_二濟度方便於 日本之靈社_一。决_二所願成不於水尾之神明_一。是以宇佐明神 者。利民方法授。以_二 六字名號之持念_一。熊野權現者。濟生 能引受。以_二 六十萬人之生札_一。於_レ是上人。信_二靈驗_一仰_二神 宣_一。 一省_レ禮勸_二念佛_一。徧隨_レ方弘_二名號_一。因_レ旃若男若女。隨_レ 【下段】 敎受_レ化者。一一難_レ陳。或僧或尼。合_レ掌結_レ緣者。重重易_レ 辨。當_レ知。凡夫引接之誓願。末世相應之念佛。於_二此時_一 彌盛者乎。然則利生道普。而滿_二大八洲(オホヤシマ)中津國(ナカツクニノ)内_一。猶如_二 草木之 靡(ナビクナ)_一_レ風。濟度海廣。而流(ツタハリ)_二豊葦原(トヨアシハラ)秋津島之(アキツシマノ)外_一。尚_二似 星宿之仰_一_レ光。叛(ソムク)_レ之 彙(タクヒハ)稀_二於鱗角_一。信_レ之倫 鬱(シゲシ)_二於龍鱗_一。嗟呼 神感有_レ憑。佛應無_レ疑。彼月氏如來。引_レ機示_レ道。直指_二西 方安養_一。此日域尊神。叶_レ時撫_レ民。敎_レ念_二彌陀名號_一。佛神 同體大悲。共開_二安樂之要路_一。本迹一致大慈。同顯_二彌陀 之名號_一。眞信_二俉(カノ)訓_一者。便昇_二常樂之 臺(ウテナニ)_一。迷疑_二伊致(コノムネヲ)_一者。尚(ヒサシク) 溺_二苦海之浪_一。宜_二商量_一宜_二商量_一。抑札文云。南無阿彌陀。【。衍ヵ】 佛。《割書:决定往生|六十萬人。》付_二此札文_一。人多不審。謂但六十萬人往生。 自餘人不_レ可_二往生_一耶。是全不_レ爾。今於_二此事_一。正有_二深意_一。 謂注_二 四句文首字於六十萬人_一。更非_三局云_二往生人於六十 萬人_一。然云_二神感_一。亦_二勝利_一。故於_二札面_一。具書_二 四句_一。融_二- 通功德_一。令_下持_レ札人。圓_二-滿萬行_一。决_中-定往生_上。例如_下【レ点ヵ】引_二戒 脈_一。令_中_レ【下点ヵ】人持_中戒德_上。戒體實相。名號實相。戒號雖_レ異。法 體是同。應_レ知。又札文字六八。卽四十八願所表也。又號_二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六十七【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四 【枠外左横下】 五三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一徧上人_一之名乘。源依_二彼文_一歟。亙_二前三句_一。有_二 一徧兩 字_一。第四句人中。上上合卽一徧上人也。況五種嘉譽中。 人中上上人。可_レ思_レ之。聖頌文曰。   六字名號一徧法。   十界依正一徧體。   萬行離念一徧證。   人中上上妙好華。 頌吟 調(シラヘ)高。音韻叵_レ和。聖慮境界。非慮_二凡所_一_レ測。今恐以_二淨 土人綱佗力歸賾_一。試作_二推解_一。彼論家一法句。圓_二滿事理_一。 今一徧法。亦以如_レ此。萬法雖_レ多。所詮不_レ出_二事理性相。 隨緣不變。眞俗二體_一。卽此一徧兩字是也。名號是呼_二萬 法_一。能詮總名也。一徧法卽所詮萬法。名號一徧。言異意 同。以_二名詮自性_一。名體不二故。卽云何一徧兩字。卽萬法 也。所謂一理。徧事。一性徧相。一卽眞體。一心一如。徧是 俗體。六凡四聖等也。應_レ知。又於_二此四句文_一。前三句。明_二 所念法_一。卽名號實相法也。後一句。嘆_二能念人_一。卽念佛行 者稱美也。六字名號一徧法者。六字名號。是萬法總名。一 徧法卽名號。所具萬法。謂一卽理。徧卽事故。性相眞俗 二諦諸法是也。云何名號卽萬法總名也。所謂法藏因位 【下段】 昔時。修_二-行萬善萬行_一。攝_二-在名號中_一。彌陀成佛時。彼因中 萬行。卽顯_二 十劫正覺佛體_一。佛體所顯萬法。名體不離故。 悉備_二 六字名號_一。故唱_二 六字_一。卽行_二萬法_一。由_二此呼召趣_一。其自 體故。應_レ知。空師云。萬善妙體。卽_二名號六字_一。恆沙功徳。 備_二口稱一行_一矣。又云。弘願一稱者。萬行之宗致也。果號 三字者。衆徳根源也矣。經云。其有_レ得_レ聞_二彼佛名號_一。歡 喜踊躍。乃至一念。當_レ知。此人爲_レ得_二大利_一。卽是具_二-足無 上功徳_一矣。恩師云。諸佛願行。成_二此果名_一。但能念_レ號。具 包_二衆德_一。故成_二大善_一。不_レ廢_二往生_一矣。故云_二 六字名號一徧 法_一也。十界依正一徧體者。十界者。地獄。餓鬼。畜生。修 羅。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佛也。依正者。依依報。卽十 界所居國土。正正報。卽十界能居衆生也。一徧體者。一 是理性。卽所具眞如。徧是事法。卽隨緣眞如。隨緣不變。 併名號具德法體也。云何十界依正。卽名號具德法體也。 所謂佛本於_二因位時_一。修_二-顯凡聖不二。依正一體眞如_一。而 攝_二-在名號_一。以讓(ユツリ)_二-與(アタフ)衆生_一。衆生稱念。則不二一體故。名_二 阿彌陀佛_一。言_二 人法_一者。卽依報正報。彌陀實智。一法句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六十八【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四 【枠外右横下】 五四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前。卽淨土穢土。器界生界。倂彌陀所具。名號法體。故 云_二 十界依正一徧體_一也。萬行離念一徧證者。名號卽萬行。 離念實相行也。以_二名號中。事理具足。萬行圓滿_一故。云何 名號卽萬行離念行也。所謂法藏因地。以_二無想離念心_一。 修_二-行眞如實相。萬行離念_一。而攝_二-在名號_一。 十劫成_レ覺。實 相備_レ體。名詮自性故。衆生稱念。自證_二-得萬行離念_一。於_二 一 徧名號_一。經說_二彌陀修行心_一。云_二其心寂靜心無所著_一矣。是 其無相離念相也。所以名號卽萬行離念行。離念是無念。 無念卽無相。無相卽實相。實相卽名號。故以_二名號_一。名_二萬 行離念行_一。亦名_二諸法實相_一。諸法實相。萬行離念。言異意 同。 問。彼經說_二名號_一。云_二諸法實相除滅罪法_二【一点】乎。 答。 大論云。以_二佛名號_一。爲_二實相法_一矣。鸞師云。此十念者。依_二 善知識方便安慰_一。聞_二實相法_一。生。矣。名號實相。蘆花明 月。見生無生。不脫殻龍證者。《割書:云云》。今唱_二名號_一當體。卽萬 行離念證位。是云_二萬行離念一徧證_一也。人中上上妙好 華者。此句嘆_二名號修行人_一。人中上上言。通_二 人及華_一。妙好 華者。梵云_二芬陀利華_一。是蓮華也。經云。若念佛者。當知。 【下段】 此人是人中芬陀利華矣。疏云。念佛三昧功能超絶。實非_三 雜全得_レ爲_二比類_一。《割書:乃至》。故引_二芬陀利_一爲_レ喩。言_二芬陀利_一者。 名_二 人中好華_一。若念佛者。卽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 上上人。人中希有人。人中最勝人也。爾者可_レ云。於_二念佛 行_一。不_レ可_レ有_二對行_一。於_二念佛人_一。不_レ可_レ有_二過人_一。於_二念佛宗_一。 不_レ可_レ有_二並_レ肩宗_一。佛旣以_二彼華_一譬_二此法_一。知諸宗超過極 談。誰懷_レ疑乎。開題云。昔毘瑠璃王。害_二釋女_一。大迦葉。從_二 阿耨達池_一。取_二芬陀利華_一。褁(ツヽミ)_二 八功徳水_一。灑(ソヽクニ)_二之諸女_一。身心安 樂。命終生_レ 天矣。今念佛芬陀利人。身心快樂。上品往生。 阿彌陀佛國。《割書:云云》。又付_二第三句_一。向約_二名號法體_一。明_二萬行 離念之相_一。今若於_二念佛行者當位_一。云_二萬行離念之行相_一 者。今名號修行人。於_二 一心處_一。不_レ墮_二得意_一。不_レ墮_二滋味_一。不_レ 墮_二佛見_一。不_レ墮_二法見_一。不_レ墮_二知解_一。不_レ墮_二理會_一。不_レ顧_二有無_一 打成一片。只南無阿彌陀佛之聲計。而任_二只有_一。唱_中-居名 號_一當體。卽是萬行離念之行相也。《割書:云云》。但言_下或云_二無念_一。 云_二實相_一。是皆墮_二心地_一。悉墮_二知解_一語。何云_中離念_上者。是 不_レ然。今且付_二彼頌文_一。學人遁作_二試解_一之時。如_レ是云_レ之。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六十九【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四 【枠外左横下】 五五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更非_レ云_下 一切念佛行者。作_二此解_一。知_二此意_一。修_中-行之_上。元來 陀力門修行。何苟勞_二自力知解_一乎。今念佛行者。全於_二心 地_一。不_レ附_二把柄(ハヘイヲ)_一。不_レ副_二按排(アンハイ)_一。倂 剝(ハク)_二盡悟解_一。悉𨁝【足+孛】_二跳心地_一。旣 是踰_二自力知解悟解之垺_一。他力格外之宗風也。何云_レ墮_二 心地知解_一乎。若知_二心地_一。還是迷也。若 綺(イロヘハ)_二心地_一。還是妄 也。莫_レ認(トトムルコト)_二心地_一。莫_レ認_二心地_一。釋論云。一心一念生縛。不_レ生 而爲_二其行_一矣。機情悟解 ̄ノ自力聖道門。尚以如_レ此。何況 單直仰信。他力淨土門乎。若此無念。約_二彼聖道自力修 行_一之時。轉_二惡愛邪我六七_一。超_二 八識所起想念_一。至_二 九識徧 照内證_一。寂證同時。法界洞朗心。現前之時。卽契_二-當無念 本心_一。心若無念時。離_二惡愛偏頗是非得失念_一。故云_二離念_一。 是云_二佛果無念_一。亦云_二眞如無念_一。亦云_二 天地未分心_一。或云_一【二点】 父母未生已前心_一。亦云_二當初一心_一也。然我等以_二自力_一。欲_レ 脩_二-顯之_一。識颺神飛。心如_二猿猴_一。是非易_レ發。無念難_レ成。若 欲_二以_レ心息_一_レ妄。妄彌增迷彌起。未_三曾可_二心地發明_一乎。今 此淨土門修行不_レ然。自_レ本佗力難思修行故。佛本哀_下迷 妄衆生。自難_上レ及_二心地覺悟_一。搆_二事理縱横之 操(アヤツリヲ)_一。回_二相卽 【下段】 無相之巧_一。立_二萬行離念之名號_一。與_二但著有相之衆生_一。依_レ 之名號修行人。不_レ知而行_二實相_一。不_レ解而修_二無相_一。不_レ知 而叶_二無念_一。不覺而達_二眞如_一。故首楞嚴經《割書:勢至|章》云。不_レ假_二方 便_一得_二 ̄ルハ心開_一。卽念佛三昧。證_二無生忍_一矣。一家釋云。未_レ 借_二思量一念功_一。不覺轉_二-入眞如門_一矣。又云。無心領納。 自然知矣。五會讚云。然念佛三昧。是眞無上深妙門。豈 同_下離_レ念求_二無念_一。離_レ生求_二於無生_一。離_レ相求_二法身_一離_レ文 求_中解脫_上乎。又云。成佛不_レ勞_二諸善業_一。到_レ彼自然成_二正覺_一 矣。當_レ知。本願難思之祕術。佗力不共之益故。唱 _二名號_一 願_二往生_一 人。一人不_レ漏。皆悉遂_二安養往生素懷_一。十卽十 生。百卽百生之得益。源在_二本願名號之勝利_一。是故八幡 熊野。各顯_二本地弘誓_一。殊以_二名號_一。勸_二安樂往生_一。如_下彼云_中【三点ヵ】 因中萬行功納_二 六字_一。果號一稱益施_中 十方_上。兼而顯_二此神 本地。彌陀因位非願_一者也。禮讚云。然彌陀世尊。本發_二 深重誓願_一。以_二光明名號_一。攝_二-化十方_一矣。本地垂迹。函蓋 相應。感涙銘_レ肝。神妙神妙。當_レ知。彌陀名號之中。有_二如_レ 是等廣大利益。多善福德。種種萬法_一。故淨土本緣經云。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七十【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四 【枠外右横下】 五六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一念彌陀佛。卽滅無量罪矣。不_レ論_二不淨_一。不_レ論_二心亂_一。但 念_二彌陀_一。卽得_二往生_一。是以善人惡人。持戒破戒。一念預_二 來迎_一。十念遂_二往生_一。大利名號。無上功德。敎主釋尊。我 見是利金言。恆沙諸佛。廣長舌相證誠。誰不_レ修_レ之。誰 不_レ行_レ之乎。抑今本地彌陀名號。往生願成就之文。垂迹 權現念佛勸化。御納受之札。宇佐明神 ̄ノ六字名號。南 文字之點。一徧上人決定往生。六十萬之勸。佛神聖慮。 誓約無_レ違。本迹雖_レ異。利益同心。出離生死。頓證菩提有_レ 賴乎。首楞嚴經。《割書:勢至|章》云。我本因地等。《割書:云云》。東大寺思圓 上人。夢定記云。一徧本地身。大勢至菩薩。化_二-度衆生_一故。 來_二此界_一 四度。一度善導。二度空也。三度法然。四度一徧。 《割書:云云》。實知。兩神示現。全是彌陀如來說法也。一徧勸化。倂 亦勢至直說也。同體大悲。内鑒冷然也。凡夫引接。順 風任_レ帆乎。最可_レ仰。最可_レ仰。然則憑尚可_レ憑者。彌陀難 思本誓也。信尚可_レ信者。上人遊行化導也。云_レ神云_レ佛。慈 悲是平等也。云_レ本云_レ迹。願力不_レ虛。名號利生有_レ實。往生 成佛無_レ疑者也。 尋云。上人發願。入寂者如何 答。建治 【下段】 二年丙子。三月二十五日。於_二大熊野證誠殿_一。受_二神託_一。始_二 此願_一也。正應二年已【己】丑。八月二十三日。於_二攝州兵庫嶋_一 入滅。五十一也。化導十四年也。    一向宗下 建仁元年十月。月輪禪定殿下【関白太政大臣九条兼実、法名円照】。往_二黒谷菴室_一。而更 推(ヲシ)_二-扣(タヽキ) 於竹戸_一。源空【法然】對面。時殿下問曰。師兼子旣三百有餘。其 中某甲圓照。在家焉。夫出家 ̄ノ念佛。與_二在家念佛_一。爲_レ 一 乎。爲_レ異乎。源空答曰。阿彌陀佛本願。以_二極惡是下_一。以爲_二 本意_一也。豈在_二乎替_一。大師釋云。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矣 殿下紅顏微笑。無_下於_二本願_一差別_上。則師唯願。智慧第一。 一生不犯出家。直改爲_二在家_一。而於_二末代凡夫狐疑_一。欲_レ破_レ 之。源空和尚。少不_レ痛。至哉善信房【親鸞】。自_二今日_一。殿下奉_レ從_レ 仰善信聞_レ之。大驚怖雙眼浮_レ泪(ナミダ)以_二衣袖_一蓋面。以_レ 上_二於 身_一仰_二于天_一。手足下以扣_二于地_一。咨嗟音聲。震_二于乾坤_一。余 九歳。始慈鎭和尚爲_二弟子_一也。而後二十九歳。此禪室來。 今三十八歳。從_二母胎_一出兮。未_レ有_二曾禁戒於犯_一焉。聖人【法然】 言。汝六角堂 ̄ニ。一七日參籠。觀音示現任焉。卽過_二 一七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七十一【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四 【枠外左横下】 五七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日_一。而詣_二黒谷_一。先拜_二聖人_一。聖人曰。止止。不_レ可_レ說。余自得。 自筆書_レ之。其後汝說。吾欲_レ聞_レ之。其時親鸞曰。   行者宿報設如_レ犯。  我成_二玉女_一身被_レ犯。   一生之間能莊嚴。  臨終引導生_二極樂_一。 如_レ合_二符節_一。聖人與_二親鸞_一。互一字不_レ違。衆人所謂希有 也。《割書:云云》。嗚呼。大悲圓通尊。應_下以_二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 婦女身_一。得度_上者。卽現_二婦女身_一。而爲說_レ法。應_下以_二童男童 女身_一得度_上者。卽現_二童男童女身_一。而爲說_レ法。所以者所何。 所謂和光同塵之本願結緣始。其何毒醉迷亂之我等。無_レ 便_二于授_レ藥_一。但菩薩念_二我受苦_一。徹_二骨髓_一。恆欲_二利益_一。猶如_二 一子_一。其利益何事乎。所謂道心是也。世間淺近益。皆爲_二 此方便_一也。親鸞不_レ及_レ力。禪定殿下共倶。五條西洞院移。 其夜殿下第七息女。爲_二内室_一兮。過_二 三日_一。親鸞聖人。與_二 内室_一共。詣_二于黒谷禪坊_一。源空聖人。内室有_二對面_一。子細 無坊守也。《割書:云云》。 尋云。宗敎宗旨者如何。 答。夫宗敎等 者。法藏比丘。五劫思惟故。於_二煩惱具足我等_一。早哉十劫 以前御助故。於_二往生成佛_一。無_レ疑決定焉。今欲_レ報_二于阿 【下段】 彌陀之恩施_一耳。唯南無阿彌陀佛。一向一心焉。今 倩(ツラ〳〵)思 連。則雙眼無_レ乾。而同俱隨喜。落涙盈_レ袂。而從啓_二南無 阿彌陀佛之寶號_一。於_二此契約_一者。今生卽終焉之暮爲_レ際。 未來又證覺之朝爲_レ期。而我等若違_二此旨_一。聊(イサヽカ)有_下生_二退屈_一。 拘(カヽハツテ)_二少事_一。怠_中宗要_上 者。豈能言_レ專_二此趣_一哉。可_レ勵_二彼心_一。猶 强不_レ隨_二此語_一者。永失_二本願宗風之本意_一。不_レ遂_二成佛_一。伏 乞阿彌陀如來知見證明。仍所_レ結如_レ右。南無阿彌陀佛。 其時說_二般若_一。轉敎付財。融通洶汰。此諸部般若中。不_レ說_二 藏敎_一。帶_二通別二_一。正說_二圓敎_一。約_レ時則禺中時。謂第四時。 約_レ味則從_二生酥_一。出_二熟酥_一。此從_二方等之後_一。出_二摩訶般若_一。 謂四熟酥味。信解品云。是時長者。有_レ疾自知_二將死不_一_レ久。 語_二窮子_一言。我今多有_二金銀珍寶_一。倉庫盈溢。其中多少所 應取與。此領_二何義_一。 答。方等之後。次說_二般若_一。般若觀 慧。卽是家業。空生身子。受_レ勅轉敎。卽是領知等也。已 上三味。對_二華嚴頓敎_一。總名爲_レ漸。亦次不思議假。非_二偏 假_一。此假本具一切法。謂不思議假者。何本具一切法也。 一切法者。何理具三千也。荊渓云。一家觀門。永異_二諸說_一。 【右頁】 【上段】 該_二-攝十方三世。若凡若聖。一切因果_一者。良由_レ觀_レ具。具即 是假。假卽空中。是知。観_二此妙假_一。卽是一心三觀。虎溪 一心三觀之頌。亦以_二妙假_一。爲_二所觀境_一。深究_二觀門_一。玆焉 可_レ見。不空之言。顯_二空亦假_一。圓滿之言。示_二 中亦假_一豈非_三 一假一切假故無_レ空。無_二 中而不_一レ假耶。四明云。擧_二 一假 觀_一。中空亦假。三觀皆有_二立法義_一故。應_レ知。不空與_二圓滿_一 者。俱卽所謂立法義焉。三非所_レ簡。竝皆別敎。何以知_レ 之。以_下簡_二次第_一。顯_二不次第_一。正是一家之常途_上也。是故四 門之初門。卽是不可思議假。初門卽三。三卽一。非_レ一 非_レ 三。亦非_レ 四。謂承_レ 上而頌_二有門_一。初門卽有門也。 問。 初門卽三。其義如何。 答。境名爲_レ假。假卽有門。觀名爲_レ 空。空卽空門。雙遮雙照。名_レ之爲_レ 中。雙遮卽雙非門。雙 照卽雙亦門。豈非_二初門卽三_一也哉。 問。非一等者。復何 謂耶。答。卽_レ 三之一。與_レ對_レ 三殊。是一是三。亦是四乎。 例如_下法華超_二於八敎_一。非_レ 一復非_上レ 八矣。有門旣爾。餘三亦 然。知_レ之。一二三四指_二 一月_一。四點似_レ別唯一空。謂月喩_二 三千_一。以_二所指_一故。空喩_二有門_一。以_二能通_一故。四番指點。名 【下段】 爲_二 四點_一。以喩_二 一門乃至四門_一。意云。諸門所_レ顯。無_レ非_二 三 千_一。以_三 三千外無_二別法_一故。諸門似_レ別。無_レ非_二有門_一。以_三有 門外無_二餘乘_一故。故法華云。唯有_二 一乘法_一。無_レ 二亦無_レ 三。 可_レ不_レ信乎。 問。旣言餘三亦然。餘三何非_二餘乘_一。 答。天 台有_レ云。一假一切假。無_二空中而不_一レ假。例_レ此合_レ云。一有 一切有無_二餘三而不_一レ有。若其然者。有_二何相妨_一。門門一一 爲_二法界_一。攝_二 一切法_一皆無_レ餘。謂法說喩陳。其旣彰_二 三千 有門義_一已。雖_レ然猶是妙解之所_レ知。而非_二妙行之所_一レ攝。 是故用_二此二句_一。以示_二妙行之功_一。一一爲_二法界_一者。以_三能 觀_二理具_一也。攝_レ法皆無_レ餘者。以_二理能攝_一レ事也。法界乃是 無_レ外之稱。亦名_二 中道_一。中道乃是絕待之義。亦名_二 三千_一。 此之三千。有_レ理有_レ事。事理俱皆名_二 一切法_一。依_レ義定_レ名。 可_二以免_一レ失。明知。在_二此中_一者祇是事造三千。故荆溪云。 今欲_レ修_レ觀。但觀_二理具_一。俱破俱立。俱是法界。任運攝_二-得 權實所現_一。四明書中。釋_二此文_一云。只觀_二理具三千俱空假 中_一故。事用所造。自然皆空假中。故云_三任運攝_二-得權實所 現_一。豈非_三釋得令_二義易_一見。 問。中道亦對_二 二邊_一。何爲_二絕 【左頁】 【上段】 待之義 ̄ト_一。 答。二邊亡處。受_二 中道稱_一謂_レ對_レ邊者。依_レ情 故耳。 若爾何以_二圓滿_一。爲_二立法義 ̄ト_一。 答。圓滿爲_二立法_一 者。約_レ照故也。中道爲_二絕待_一者。約_レ遮故也。彼此俱有_レ所_レ 約。何事復疑_レ之耶。不_下以_二妙假有門_一觀_上。誰知_二法界具足 法_一。聞思修證無_レ不_レ妙。心能觀_二此體具_一故。謂初二句。約_レ 不_レ觀而說。後二句約_二能觀_一而宣。觀與_レ不_レ觀雖_レ殊。顯_二有 門功_一者一。言_二妙假有門_一者。妙假卽三千也。言_二法界具 足法_一者。謂_二本具一切法_一也。言_二聞思修證_一者。謂_二 中間四 位_一也。言_二體具_一者。卽理具也。若祇觀_レ心不_レ觀_レ具。則於_二 一觀_一分_二 二家_一。一家觀門異_二諸説_一。諸説雖_レ異。觀自一。彼 迷_三 一心具_二諸法_一。墮_二-在通別次第中_一次第而生。次第斷。豈 知_二 十界本來一。三千本一亦如_レ是。【以上一点不在】皆非_三世數可_二分別_一。謂 荆溪云。理性雖_レ具。若不_レ觀_レ之。但言_レ觀_レ心。則不_レ稱_レ理。 小乘何甞不_レ觀_レ心耶。但迷_二 一心_一具_二諸法_一耳。此蓋續_二前 所_レ引假卽空中_一文也。彼此合看。可_三以曉_二-了斯之文句有_一レ 所_レ本焉。言_二 一觀_一者。以_三 一等觀_二 一心_一也。言_二 二家_一者。謂_三 一家與_二諸家_一也。約_二昧_レ具邊不_一レ殊故。云_二觀自一_一也。約_二生 【下段】 與_レ斷次第_一故。云_二通別等_一也。十界同居_二 一念_一故。云_二本來_一【一点衍ヵ】 一_一也。三千非_二頭數法_一。故云_二皆非等_一也。 問。次第生斷。 其相如何。 答。諸家不_レ解_二修善修惡當體。卽是性善性 惡_一故。謂_二細麤次第而空。亦復麤細次第而斷_一。夫如_レ是。則 無_レ非_下所謂出_二於佛界三千_一。入_中於九界三千_上。以_レ是之故。不_レ 能_レ信_二-得參差九界三千。卽是佛界三千_一。豈非_下於_二 一佛乘_一。 虧_二 十因緣_一故_上。旣能信得。不_レ妨_二歡然_一。 若爾。經論所_レ說。 不_レ足_レ信耶。 答。不_レ信卽是魔屬。不_レ昧名爲_二圓人_一。應_レ知。 圓人初心。深達_二敎證二道_一。敎道之說。證道之談。終至_二法 華_一。皆歸_二 一實_一。故𣵀槃中。闍王歎云。麤言及軟語。皆歸_二 第一義_一。雖_レ然。今約_二證道_一。而宣勿_下執_二敎道_一而難 ̄スルヿ_上。若爾。 如_二似位中麤惑先落_一。亦是敎道一途說耶。 答。不_レ然。以_二 觀益明修惡彌融_一。染用麤者。不_二復現起_一。是故說爲_二麤惑 先落_一。修卽性故。如_二向所_一レ論。若實次第而落。何名_二體上 虛妄_一。如_二圓斷然_一。偏斷亦然。故荆溪云。法旣本妙。麤由_二 物情_一。四明亦云。衆生謂_レ異。聖意無_レ偏。學者此敎明_二界 外獨菩薩法_一。敎理智斷。行位因果。別_二前二敎_一。別_二後圓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七十四【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四 【枠外右横下】 六〇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敎_一。故名_レ別也。涅槃云。四諦因緣。有_二無量相_一。非_二聲聞緣覺 所知_一。諸大乘經。廣明_三菩薩歷劫修行。行位次第。互不_二 相攝_一。此竝別敎之相也。華嚴明_下 十住十行十廻向爲_レ賢。 十地爲_レ聖。妙覺爲_上_レ佛。瓔珞明_二 五十二位_一。金光明但出_二 十地佛果_一。勝天王明_二 十地_一。涅樂明_二 五行_一。如_レ是諸經。增 減不同者。界外菩薩隨_レ機利益。豈得_二定說_一。然位次周足。 莫_レ過_二瓔珞經_一。故今依_レ彼。略明_二菩薩歷位斷證之相_一。以_二 五十二位_一。束爲_二 七科_一。謂信住行向堂等妙。又合_レ 七爲_レ 二。 初凡。二聖。就_レ凡又二。信爲_二外凡_一。住行向爲_二内凡_一。亦名 爲_レ賢。約_レ聖亦二。十地等覺爲_レ内。妙覺爲_レ果。大分如_レ此。 自下細釋。初言_二 十信_一者。一信。二念。三精進。四慧。五 定。六不退。七廻向。八護法。九戒。十願。此十位伏_二 三界 見思煩惱_一。故名_二伏忍位_一。謂外凡與_二藏敎七賢位。通敎乾 慧性地_一齊。次明_二 十住_一者。一發心住。謂斷_二 三界見惑_一盡。 與_二藏敎初果。通敎八人見地_一齊。二治地。三修行。四生 貴。五具足方便。六正心。七不退。謂已上六住。斷_二 三界 思惑_一盡。得_二位不退_一。與_二藏通敎二佛_一齊。八童眞。九法王子。 【下段】 十灌頂。謂已上三住。斷_二界内塵沙_一。伏_二界外塵沙_一。前二 不_レ知_二名目_一。亦名_二習(シツ)種性_一。用_二從假入空觀_一。見_二眞諦理_一。開_二 慧眼_一成_二 一切智_一。行_二 三百由旬_一。次明_二 十行_一者。一歡喜。二 饒益。三無違逆。四無屈撓。五無癡亂。六善現。七無著。八 難得。九善法。十眞實。謂斷_二界外塵沙惑_一。亦云_二性種性_一。用_二 從空入假觀_一。見_二俗諦_一。開_二法眼_一成_二道種智_一。次明_二 十廻向_一 者。一救護衆生離衆生相。二不壞。三等一切諸佛。四至 一切處。五無盡功德藏。六入一切平等善根。七等隨順 一切衆生。八眞如相。九無縛無著解脫。十入法界無量。 謂伏_二無明_一習_二 中觀_一。亦名_二道種性_一。行_二 四百由旬_一。居_二方便 有餘土_一。謂已上三十位爲_二 三賢_一。亦名_二内凡_一。從_二 八住_一至_レ 此。爲_二行不退位_一。次明_二 十地_一者。一歡喜。謂從_レ此用_二 中 道觀_一破_二 一分無明_一。顯_二 一分三德_一。乃至等覺。俱名_二聖種 性_一。此是見道位。又無功用位。百界作佛。八相成道。利_二- 益衆生_一。行_二 五百由旬_一。初入_二實報無障閡土_一。初入_二寶所_一。 二 離垢地。三發光地。四燄慧地。五難勝地。六現前地。七 難行地。八不動地。九善慧地。十法雲地。謂已上九地。地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七十五【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五 【枠外左横下】 六一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地各斷_二 一品無明_一。證_二 一分中道_一。更斷_二 一品_一。入_二等覺位_一。 亦名_二金剛心_一。亦名_二 一生補處_一。亦名_二有上士_一。更破_二 一品 無明_一。入_二妙覺位_一。坐_二蓮華藏世界。七寶菩提樹下。大寶華 王座_一。現_二圓滿報身_一。爲_二鈍根菩薩衆_一。轉_二無量四諦法輪_一。 卽此佛也。有經論說。七地已前。名_二有功用道_一。八地已上 名_二無功用道_一。妙覺位但破_二 一品無用_一者。總是約_二敎道_一說。 有處說。初地斷_レ見。從_二 二地_一至_二 六地_一斷_レ思。與_二羅漢_一齊 者。此乃借_二別敎位名_一。名_二通敎位_一耳。有云。三賢十聖住_二 果報_一。唯佛一人居_二淨土_一。此借_二別敎名_一。明_二圓敎位_一也。如_レ 此流類甚衆。須_下細知_中當敎斷證之位。至_二何位_一斷_二何惑_一。 證_中何理_上。往判_二諸敎諸位_一。無_レ不_二通達_一。略明_二假宗之旨_一竟。【中点が2個有】 本朝諸宗要集卷四 終 【下段】 本朝諸宗要集卷五          三論宗          日蓮宗     法華部  大念佛宗          天台宗          涅槃宗       ├─一 八不中宗者 三論宗也。       │ 二 新中宗者  日蓮宗也。  ○中宗門五┤ 三 融通中宗者 大念佛宗也。       │ 四 不二中宗者 天台宗也。       ├─五 佛性常住宗者 涅槃宗也。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七十六【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五 【枠外右横下】 六二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本朝諸宗要集卷五    三論宗下 尋云。三論宗者如何。 答。三論宗者中宗也。謂中宗五。 一八不中宗者。三論宗也。二新中宗者。日蓮宗也。三融 通中宗者。大念佛宗也。四不二中宗者。天台宗也。五佛 性常住宗者。涅槃宗。且三論宗者。如來滅後。龍樹菩薩 出世。宣_二諸法皆空旨_一。又靑辨菩薩出世。同宣_二此旨_一。此宗 根源也。仍天竺。馬鳴。龍樹。提婆。羅睺等弘宣。以_二 三部 論_一。爲_二依憑_一故。名_二 三論宗_一也。一中論。《割書:四卷龍|樹造》二百論。《割書:二|卷》 《割書:提|婆》_二【二点衍ヵ】三十二問論《割書:一卷|龍樹》 尋云。自_二 天竺_一震旦將來者如何 答。龜(キウ)玆國羅什三藏。年始十六。先屬_二沙車王子_一稟學。 《割書:佛滅一千二百|八十五年《割書:云云》》其後更遊_二 五竺_一。久學還_二龜玆_一。如來滅後。一 千三百九年。東晉第六代。哀帝治元年。隆和元年壬戌 年。羅什從_二西天_一。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經論將來。哀 帝貴_レ之。於_二長安城_一。經論令_二譯出_一。《割書:云云》。有日記云。什公 齡六十三。東晉第九主孝武世來_二涼州_一。其後經_二 十九年_一。 【下段】 到_二姚秦之朝_一乃弘。始三年齡八十一譯_二經論_一。而門從三 千人。達者七十八宿也。殊有_二 四人上足_一。謂僧叡。僧肇。道 融。道生也。弘始十一年。爲_二 四子_一。授_二龍樹所造中論。十 二問《割書:考【但し□で囲んでいる】問|恐門》論。幷提婆所造百論_一。又傳_二成實論_一畢。道生大 師。曇濟大師。道朗。僧詮。法朗大師。《割書:興皇|寺》吉藏大師。《割書:嘉祥|寺》 等。次第相傳。又道融。僧詮。吉藏相傳云。爰嘉祥大師。 造_二 三論疏_一。幷製_二-作法華疏_一。此門下智凱。智命。智實。寂 師。慧遠等有_レ之。各學_レ之。 尋云。日本傳來者如來。 答。 我朝佛法來事。人王第三十五代。推古天皇治六年戊午。 高麗國僧慧悲。百濟國僧慧聰。日本來入。時聖德太子。 崇_レ之立_二元興寺_一。令_二安住_一。以_二慧慈_一仰_二師匠_一。學_二佛法_一給。 此慧慈。値_二吉藏_一習_二此宗_一云。抑西天佛法。渡_二漢土_一後。經_二 三百年_一。佛法至_二百濟_一。經_二 一年_一後日本來。其後經_二 四十三 年_一。孝德天皇御宇乙酉。天下大旱魃。高麗慧悲。奉_レ勅講_二 三論法門_一。忽降_二耳雨_一。卽時任_二僧正_一。居_二元興寺_一。弘_二-通此 宗_一。其後福亮僧正。智藏僧正。次第傳_レ之。又智藏下。道 慈律師。智光。禮光有_レ之。又人王第三十五代。推古天皇治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七十七【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五 【枠外左横下】 六三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三十三年。聖德元年乙酉。奉_レ勅道昭。道慈二人。入唐値_二 玄奘_一。傳_二此宗_一。大方雖_レ學_二 六宗_一。以_二 三論_一爲_レ本。善識《割書:考【但し□で囲んでいる】識|恐議》 勤操僧正。安澄寺同受_二道慈_一。《割書:云云》。是等皆住_二大安寺_一。又 智光下。有_二靈叡法師_一。其後藥寶。願曉。聖寶等傳_レ之。聖 寶僧正。殊於_二東大寺_一弘_レ之。卽立_二東南院_一。爲_二宗本處_一。永 觀律師。明徧僧都等。皆是此宗名學者也。《割書:云云》。尋云。宗 敎者如何 答。立_二 二藏三轉法輪_一。二藏者。一聲聞藏。攝_二 諸部小乘_一。 二菩薩藏。攝_二諸部大乘_一。《割書:云云》。三轉法輪者。一 根本法輪《割書:攝_二華|嚴_一》二枝未法輪。《割書:阿含|方等》三攝末歸本法輪。《割書:法|華》 《割書:涅槃|《割書:云云》。》吾宗於_二般若上_一立_レ之。《割書:云云》。尋云。宗旨者如何。 答。 諸法不著爲_二宗旨_一也。是此立_二 八不中道_一。破_二諸宗邪執_一。後 別不_レ立_二我義_一也。破_レ執處宗旨也。又別立_二自義_一。取捨可_レ 落故。還非_二佛法正意_一。取又執情也。破不_レ可_レ取云也。依_レ 之嘉祥釋云。一切言語。皆是假故。一切言語。皆是假名 矣。又云。言而無_レ當。破而不_レ取矣。又云横破_二 八迷_一。竪窮_二 五句_一矣。八迷者。八不事也。五句者。一生。二不生。三亦 生亦不生。四非生非不生。五非非生非非不生也。《割書:云云》。 【下段】 尋云。八不中道者如何 答。止六云。横門者。如_二 中論八 不_一。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去。一 論明_二 八門_一。諸經論則無量矣。決六云。論第一歸敬序云。 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去。能 說是因緣。善滅_二諸戲論_一。我稽首禮佛。諸法中第一矣。又 云。本業瓔珞下卷。大經大論第六。明_レ破_二諸法_一。竝列_二 八 不_一。與_二 中論_一同矣。 尋云。破而不_レ取事。經論見耶。 答。 淨名經云。善哉善哉。不二法門。善哉善哉。不二法體矣。 文殊問_二淨名疾_一。淨名默然。此默然文殊善哉善哉稱歎。 釋摩訶衍論云。如言說_レ如。《割書:淨|名》如耳聽_レ如。文殊矣。尋云。 此宗意一代說敎。八宗敎法。如何可_二得心_一耶。 答。轉勢 說法用一門云也。意眞實法體無_二言語_一。衆生利益時。且 設_二敎法_一也。法相三乘眞實。一乘方便。天台三乘方便。一 乘眞實。皆爲_二 一機_一。用_二 一門_一意也。但諸宗用_二 一門名相_一。 皆眞實思。是最悞也。適化一門邊一分也。我宗非三非 一爲_レ本。別不_レ取_レ體也。《割書:云云》。 尋云。不_レ立_二 一法_一爲_レ宗。 《割書:云云》。何用_二 三論_一耶。 答。實事我宗不_レ立_レ宗也。且適化用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七十八【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五 【枠外右横下】 六四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一門時。立_レ宗也。此旨申論故。且爲_二依憑_一計也。 尋云。法 相三論勝劣者如何。 答。昔以_二法相_一爲_レ 上。但應和宗論 時。法相眞如不_レ徧_二諸法_一云。三論眞如徧_二諸法_一。《割書:云云》。仍 以_二 三論_一被_レ置_二法相上_一畢。 尋云。三論明_二眞如緣起_一歟。 答。眞如全體。成_二諸法_一不_レ云。然理無所存法。徧_二諸法_一談 故。一分似_二眞如緣起_一歟。但眞如性具法。成_二諸法_一不_レ云。 又緣起萬法。全體眞如不_レ云。只是眞如無礙法故。徧_二諸 法_一云計也。然能徧所徧各別。一體相卽不_レ云也。樂天言 云。無心水隨_二器方圓_一。《割書:云云》。三論意。水性無_二所存_一。入_二方 器_一成_二方水_一。入_二圓器_一成_二圓水_一也。是此水方圓器。體一不_レ 云也。天台意。水自_レ元方圓性有_レ之。水器自_レ元體一也云 也。 尋云。眞如體徧_二諸法_一歟。將性徧歟。 答。性徧也。 非_二體徧_一。仍五大院。三論別敎四門中空門分釋。若爾者。 豈眞如體徧可_レ云耶。 尋云。三論宗 ̄ハ三乘敎歟。一乘敎 歟。 答。法華譬喩品取。三車四車諍有_レ之。法相三論。羊 鹿牛三車也。大車者三車中牛車也。《割書:云云》。華嚴天台。依_二 三車方便_一。得_二 一實大車_一故。前後合爲_二 四車_一也。天台意 【下段】 大車能開。三車所開也。所開三乘會。爲_二 一實大車_一云故。 一乘敎也。三論一乘三乘用。一門方不_レ捨_レ之。是此尚三 乘脇狹意有_レ之故。三乘敎也。《割書:云云》。又嘉祥釋。八證六文 云事有_レ之。謂法華經中。三車見文。八處有_レ之。是八證 也。四車見文。六處有_レ之。是六文也。所謂三車方其義親 云也。 尋云。三論宗四種釋者如何 答。一依_レ名釋。謂 有有無無。其任得_レ心也。二因緣釋者。有必依_レ無。無必 依_レ有立云也。三顯道釋者。法華云。是法不_レ可_レ示_二言辭 相_一。寂滅矣。嘉祥釋云。無名相中强說_二名相_一。因_二此名相_一。 悟_二無名相_一矣。又云。名無_二得_レ物之功_一。物無_二應_レ名之實_一矣。 四無方釋者。嘉祥釋云。達_二無礙道_一。有_二無方用_一矣。卽於_二 一物_一。有_二萬物用_一。《割書:云云》。故中宗初門。    日蓮宗下 釋蓮師。安房州。長狹郡。小湊人。貫名重忠之子也。母淸 原氏。恆仰_二朝㬢【朝の陽光】_一念誦。夢_二日光映_一_レ胷。而娠。當_二本朝八十 五代帝。後堀河院御宇。貞應元年壬午。二月十六日_一誕 焉。當_二 八十六代四條院御宇。天福元年癸巳。五月十二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七十九【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五 【枠外左横下】 六五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日_一。 十二歳。同國郡内。登_二淸澄寺_一。師事_二道善房_一。號_二藥王 麿_一。當_二同帝延應元年己亥。十月八日_一。十八歳薙染【出家する】。名是 性。字蓮長。後自改_二日蓮_一。學_二眞言於道善房_一兮。祈_二智慧 於虛空藏像_一。 三七日夢_乙 六十有餘耆宿【学徳の勝れた老人】。右手擎_下如_二明星_一 大寶珠_上。授_レ吾_甲 。自後聞_レ 一知_レ 十。或云。夢_下當堂後門。老 僧來。取_二本尊所持寶珠_一。與_二爾(ナンジカ)所祈之智慧。【一点脱ヵ】不_二言訖_一。投_レ玉 逕通_レ胷入_中左袂_上。其後志_二遊學_一。而擔_二簦(カサヲ)於千里_一。欲_二修練_一 而負_二笈於諸藍_一。先於鎌倉_一。學_二淨土宗_一。又回_二諸國_一習_二律 宗_一。次學_二禪宗_一。其後北嶺園城。學窻聚_レ螢。南都高野。 文室映_レ雪。以_二 三餘_一兮學_二群經_一。歷_二 一紀_一兮闚_二諸宗_一焉。雖_下 歳月積_レ功强_レ疑。日夜勵_レ力潭_レ思_上 。猶以疑氷難_レ消。朦霧 未_レ散。故入_二于經藏_一。檢_二-閱諸經論_一。立_二不惜身命之誓願_一。 三十二歳。八十八代。後深草院御宇。自_二建長五年癸丑。  三月二十二日夜_一。 一七日。入_二室内_一不_レ出。同二十八日。 向_二朝日_一合掌。嗚呼四十餘年。未顯眞實矣。始自唱_二南無 妙法蓮華經七字_一。是卽宗旨建立之發軫。經王流布之濫 觴也。 尋云。宗旨者如何。 答。爾時世尊。欲_三重宣_二此義_一 【下段】 而說_レ偈言。  自_二我得_一_レ佛來。 所_レ經諸劫數。 無量百千萬。  億載阿僧祇。 常說_レ法敎_二化。 無數億衆生_一。  令_レ入_二於佛道_一。 爾來無量劫。 爲_レ度_二衆生_一故。  方便現_二涅槃_一。 而實不_二滅度_一。 常住_レ此說_レ法。  我常住_二於此_一。 以_二諸神通力_一。 令_下_二顚倒衆生_一。  雖_レ近而不_上レ見。 衆見_二我滅度_一。 廣供_二-養舍利_一。  咸皆懷_二戀慕_一。 而生_二渴仰心_一。 衆生旣信伏。  質直意柔軟。 一心欲_レ見_レ佛。 不_三自惜_二身命_一。  時我及衆僧。 俱出_二靈鷲山_一。 我時語_二衆生_一。  常在_レ此不_レ滅。 以_二方便力_一故。 現_レ有_二滅不滅_一。  餘國有_二衆生。 恭敬信樂者_一。 我復於_二彼中_一。  爲說_二無上法_一。 汝等不_レ聞_レ此。 但謂_二我滅度_一。  我見_二諸衆生_一。 沒_二-在於苦海_一。 故不_二爲現_レ身_一。  令_三其生_二渴仰_一。 因_二其心戀慕_一。 乃出然說_レ法。  神通力如_レ是。 於_二阿僧祇劫_一。 常在_二靈鷲山。  及餘諸住處_一。 衆生見_二劫盡。 大火所_一_レ燒時。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八十【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五 【枠外右横下】 六六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我此土安穏。 天人常充滿。 園林諸堂闍。 種種寶莊嚴。 實樹多_二華果_一。 衆生所_二遊樂_一。 諸天擊_二 天鼓_一。 常作_二衆伎樂_一。 雨_二曼陀羅華_一。 散_二佛及大衆_一。 我淨土不_レ毀。 而衆見_二燒盡_一。 憂怖諸苦惱。 如_レ是悉充滿。 是諸罪衆生。 以_二惡業因緣_一。 過_二阿僧祇劫_一。 不_レ聞_二 三寶名_一。 諸有_下修_二功德_一。 柔和質直_上者。 則皆見_二我身。 在_レ此而說_一_レ法。 或時爲_二此衆_一。 說_二佛壽無量_一。 久乃見_レ佛者。 爲說_二佛難_一_レ値。 我智力如_レ是。 慧光照無量。 壽命無數劫。 久修_レ業所_レ得。 汝等有智者。 勿_二於_レ此生_レ疑_一。 當_三斷_レ令_二永盡_一。 佛語實不_レ虛。 如_下醫善方便。爲_レ治_二狂子_一故。 實在而言_レ死。 無_レ能說_中虛妄_上。 我亦爲_二世父_一。 救_二諸苦患_一者。 爲_二凡夫顚倒_一。 實在而言_レ滅。 以_二常見_レ我_一故。 而生_二憍恣心_一。 放逸著_二 五欲_一。 墮_二於惡道中_一。 我常知_二衆生。 行_レ道不_一レ行_レ道。 隨_二應所_一レ可_レ度。 爲說_二種種法_一。 每自作_二是心_一。 【下段】  以_レ何令_下_二衆生_一。 得_中入_二無上道_一。 速成_中就佛身_上。 爾時大會。聞_三佛說_二壽命劫數長遠如_一_レ是。無量無邊阿僧 祇衆生。得_二大饒益_一。若復有_レ 人。以_二 七寶_一。滿_二 三千大千世 界_一。供_二-養於佛及大菩薩。辟支佛。阿羅漢_一。是人所得功德。 不_レ如_下受_二-持此法華經乃至一四句偈_一。其福最多_上。宿王華。 譬如_三 一切川流。江河。諸水之中。海爲_二第一_一。此法華經。 亦復如_レ是。於_二諸如來所說經中_一。最爲_二深大_一。又如_三土山。 黒山。小鐡圍山。大鐡圍山。及十寶山衆山之中。須彌山 爲_二第一_一。此法華經。亦復如_レ是。於_二諸經中_一。最爲_二其上_一。又 如_三衆星之中。月天子。最爲_二第一_一。此法華經。亦復如_レ是。 於_二千萬億種諸經法中_一。最爲_二照明_一。又如_三日天子能除_二諸 闇_一。此經亦復如_レ是。能破_二 一切不善之闇_一。又如_三諸小王中。 轉輪聖王。最爲_二第一_一。此經亦復如_レ是。於_二衆經中_一。最爲_二 其尊_一。又如_下帝釋於_二 三十三天中_一王_上。此經亦復如_レ是。諸 經中王。亦如_二大梵天王一切衆生之父_一。此經亦復如_レ是。 一切賢聖。學無學。及發_二菩提心_一者之父。又如_三 一切凡夫 人中。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爲_二第一_一。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八十一【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五 【枠外左横下】 六七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此經亦復如_レ是。一切如來所說。若菩薩所說。若聲聞所說。 諸經法中。最爲_二第一_一。有_三能受_二-持是經典_一者。亦復如_レ是。 於_二 一切衆生中_一。亦爲_二第一_一。 一切聲聞。辟支佛中。菩薩爲_二 第一_一。此經亦復如_レ是。於_下_二 一切諸經法中_一。最爲_二第一_一。如_三 佛爲_二諸法王_一。此經亦復如_レ是。諸經中王。宿王華。此經 能救_二 一切衆生_一者。此經能令_二 一切衆生_一。離_中諸苦惱_上。此 經能大饒_二-益一切衆生_一。充_二-滿其願_一。如_三淸涼池能滿_二 一切 諸渴乏者_一。如_二寒者得_一_レ火。如_二裸者得_一_レ衣。如_二商人得_一_レ主。如_二 子得_一_レ母。如_二渡得_一_レ船。如_二病得_一_レ醫。如_二暗得_レ燈_一。如_二貧得_一_レ寶。 如_二民得_一_レ王。如_二賈客得_一_レ海。如_二炬除_一_レ暗。此法華經。亦復 如_レ是。能令_下_二衆生_一。離_二 一切苦一切病痛_一。能解_中 一切生死之 縛_上兮。同年。自_二房州_二【一点ヵ】移_二于鎌倉名越松葉谷_一。栖_二草庵_一。毎 日入_二于名越山中_一。高聲唱_二妙法首題_一。當_二弘長元年辛酉。 五月十二日_一。四十歲。謫_二於豆州伊東浦_一。諸餘弟子。皆不_二 相伴_一。唯日朗一人隨從等異迹甚多。不_レ遑_二備載_一往_二蓮家_一 而尋。今略焉。當_二文永十一年甲戌。五月十二日_一。欲_レ入_二 山林_一。出_二鎌倉_一入_二于甲斐國。波木井卿_一。六月十七日。初 【下段】 結_二草庵於身延山_一兮。交_二聲於解脫之床_一。幽谷汲_レ水而擔_二 眞性月_一。深山拾_レ薪而負_二孫康雪_一。夕窓風寒忍辱爲_レ衣。曉 爐煙 繊(ホソクシテ)法喜爲_レ食。終日一乘論談之語聞_二山中_一。所止之 處。緇白成_レ市。施利如_レ雲。見_レ形聞_レ聲之輩。皆作_二遭_レ佛 想_一。山棲九年。齡六十一。晝夜讀_二-誦妙法華經_一。相_二-同靈 鷲山_一。朝暮講_二談止觀_一。不_レ異_二台嶺_一。焉。弘安五年壬午。九 月八日。出_二身延澤_一。 十八日入_二于武藏國。荏原郡池上_一。十 月八日。上足定_二于六人_一。所謂日昭。日朗。日興。日向。日 頂。日持矣。十三日辰尅。誦_二方便品_一。頭北面西而寂滅。年 歲六十有一。   歸命頂禮日蓮師。 妙法注雨潤十方。   上行餘風吹來際。 一味寂光共成佛。    大念佛宗下 釋良忍。尾洲富田人也。登_二叡山_一聞_二台敎於良賀_一。稟_二密 灌于永意_一。承德之始。隱棲_二大原山_一。創_二來迎院_一。夷_二基趾_一 作_二結界法_一。鬼魅相語曰。師之法力。雖_レ驅_二逐我等_一。法末 之時。我等當_二又歸止_一。時忍親聞焉。待賢皇后宮人。有_下問_二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八十二【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五 【枠外右横下】 六八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道於忍_一者_上。常常來_レ院。一日未_レ通_レ謁。先憇_二殿陛_一。自思言。 我是婦人。屢入_二精藍_一。惡少之者。恐貽_二疑謗_一。不_レ利_二吾師_一 我雖_二慕_レ道切_一。不_二亦來_一矣。忍在_二殿内_一。開_レ扉告曰。姉之 先思又無_レ妨。只願固_二志於此_一。不_二亦美_一乎。宮人自_レ玆。思_二 忍之不_一_レ凡。就而薙染。法名法性。忍修_二 八字文殊法_一。庭 上大石。變爲_二師子_一。廻旋哮吼。一日異人來謁言曰。師盍_レ 唱_二融通念佛_一乎。忍曰何謂。對曰。廻_二我所_一_レ唱。融_二-會衆 人_一。衆人之唱。又通_二于我_一。是融通念佛也。其功踰_二獨稱_一。 不_レ可_二勝計_一。何以故。衆生無邊故。師願以_二此事_一。勸_二-誘四 海_一。我又廣唱_二 天神地祇_一耳。忍曰。公誰乎。對曰。鞍馬寺 毗沙門天也。語已不_レ見。忍自_レ此常唱_二融通念佛_一。又作_レ 疏。博勸_二 四衆_一。天仁二年。來迎院成。忍於_二此地_一唱_二顯密_一。 又闢_二聲明梵唄_一。天承二年。二月一日。丑年六十一。忍建_二 一宇_一。度_二大藏經律論_一。名曰_二如來藏_一。所_レ持彌陀經。時時 放_レ光。其徒收_レ之置_二藏中_一。讚曰。妙_二于萬物_一。陰陽不_レ側。 是世書之所謂神也。吾敎受_二佛勅_一護_二我法_一。然未_レ聞_下演_二-出 眞理_一之。如_二山王天王_一之精微_上矣。此方多言。有_二應化之 【下段】 神_一。恐其然乎。又是二子。精修之感發也。或曰融通之說 有_レ據乎。余曰。般若有_二隨喜一品_一。龍勝菩薩。剖_二-祈於智 度中_一。化人之言。相似同矣。大論七云。經念無量佛土。諸 佛三昧。常現在前。論無量佛土。名_二 十方諸佛土_一。念佛三 昧。名_下 十方三世諸佛。常以_二心眼_一。見如_中現在前_上。 問曰。 云何爲_二念佛三昧_一。 答曰。念佛三昧有_二 二種_一。 一者聲聞 法中。於_二 一佛身_一。心眼見滿_二 十方_一。 二者菩薩道。於_二無量 佛土中_一。念_二 三世十方諸佛_一。以_レ是故。言_二念無量佛土。諸 佛三昧。常現在前_一。 問曰。如_二菩薩三昧_一。種種無量。何 以故。讚_二是菩薩念佛三昧常現在前_一。 答曰。是菩薩念_レ 佛故。得_レ入_二佛道中_一。以_レ是故。念佛三昧。常現在前。夫淨 家一向他力念佛也。良師心自_レ元自佗不二也。生佛一如 也。非_レ自非_レ佗。自他不二上。己心彌陀本願。淨穢不二上。 唯心淨土往詣望也。凡摩訶止觀。常行三昧下。附文元 意二彌陀可_レ有_レ之。附文時意論止觀者。念西方阿 彌陀佛等《割書:云云》。 元意時。三諦三觀自受用彌陀。歩 歩聲聲。念念三業彌陀也。《割書:云云》。 尋云。善導家所_レ談己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八十三【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五 【枠外左横下】 六九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心彌陀。不同如何。 答。彼己心有_二彌陀_一云。己心彌 陀各別也。良家意己心卽彌陀。彌陀卽己心。只心是一切 法。一切法是心。《割書:云云》。可_レ思_レ之。抑煩惱卽菩提彌陀。業卽 解脫彌陀。苦道卽法身彌陀。最可_レ明_レ之。覺大師。十界 彌陀釋。《割書:云云》。亦次不_下以_二南無阿彌陀佛_一。唱唱而觀_上。誰知_二 法界具足法_一。聞思修證無_レ不_レ妙。心能觀_二此體具_一故。若秪 觀_レ心不_レ觀_レ具。則於_二 一觀_一分_二 二家_一。 一家觀門異_二諸說_一。諸 說雖_レ異。觀自一。彼迷_三 一心具_二諸法_一。堕_二-在通別次第中_一。 次第而生。次第斷。豈知_二 十界本來一_一。三千本一亦如_レ是。 皆非_三世數可_二分別_一。妙境元無_二空假中_一。而亦不_レ離_二空假中_一。 空卽是阿。假是彌。非_レ阿非_レ彌名曰_レ陀。色心絶處中體 現。於_二 一一法_一體皆具。凡夫心具卽佛具。取著不_レ圓則不_レ 具。唯一具字顯_二今宗_一。入_二此融通宗_一者甚希有。具有_二能具 所具之別_一。能具卽是一念。所具卽是三千。所具之中。又 有_二能所_一。所通卽是三千。能通卽是有門。然此能通所通。 竝名_二不思議假_一。豈非_三兩重能所。在_二 一具字中_一哉。是知。 多門天判其功踰_二獨稱_一。不_レ可_二勝計_一。良忍釋又作_レ疏博勸_二 【下段】 四衆_一。以_二彌顯_一由_レ有_下抗_二-析百家_一之功_上。雖_レ然。二師妙解。亦 隱_二於時_一。希有之言。有_レ所_レ歸矣。嗚呼廻_二我所_一_レ唱融_二-會衆 人_一。衆人之唱。又通_二于我_一。是融通念佛也。天來本尊血脈 等今略焉。往_二良家_一求兮。《割書:某甲》義觀。自_二于今_一。多聞天與_二 良師_一。俱供廣倡_二法界_一耳。    天台宗下 尋云。天台宗者如何。 義云。此宗隋代。天台大師弘法 宗故。從_二大師名_一。天台宗云也。或法華宗。或止觀宗。或 圓宗。 尋云。只直不_レ云_二 天台宗_一。何加_二圓字_一。題_二 天台圓 宗_一耶。 義云。爲_レ顯_二此宗振舞_一也。其故四敎義一云。萬法 圓備故名爲圓釋。圓者不闕爲義判。三千萬法。行者一心 一念圓備。無_二闕減_一圓云也。今此宗意。只心是一切法。一 切法是心釋。三千一念圓備。一心法界遍照。一多自在。 心性本分談故。圓宗名也。 尋云。三千一念姿如何。 義 云。三千萬法雖_二事廣_一。不_レ出_二 十界十如性相_一也。然一處釋 曰。圓融十界。居_二 一念_一微妙也。妙法十如。卽_二 一心_一難_レ解 也矣。 如_レ此十界十如。行者一念圓備。阿鼻依正。全處_二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八十四【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八十四【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五 【枠外右横下】 七〇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極聖自身_一。毘盧身士。不_レ逾_二凡下一念_一。生佛不二。凡聖一 如。三千一念云也。 問。此宗釋尊已來。傳法如何。 答。 先付法藏經次第可_レ知也。大覺世尊。《割書:一。》迦葉。《割書:二。》阿難。三《割書:三。》 商那和修。《割書:四。》毱多。《割書:五。》提迦多。《割書:六。》彌遮迦。《割書:七。》佛陀難提。 《割書:八。》佛陀密多。《割書:九。》脇比丘。《割書:十。》富那奢。《割書:十|一。》馬鳴。《割書:十|二。》毘羅。《割書:十|三。》 龍樹。《割書:十|四。》提婆。《割書:十|五。》羅睺。《割書:十|六。》僧伽難陀。《割書:十|七。》僧伽耶奢。《割書:十|八。》 鳩摩羅駄。《割書:十|九。》闍耶那。《割書:二|十。》盤駄。《割書:二十|一。》摩奴羅。《割書:二十|二。》鶴勒夜 那。《割書:二十|三。》師子尊者。義云。除_二釋尊_一 二十三人也。第二十三 師子尊者。檀彌羅王云惡王被_レ害故。因_レ玆血脈相傳絶 畢。爰震旦北齊。慧文禪師云人有。吾河准獨歩。呼_レ誰爲_レ 師。若得_レ經佛爲_レ師。若得_レ論菩薩爲_レ師。入_二大經藏_一。燒_レ 香散_レ華。後_レ手取_レ之。釋尊第十三代。龍樹菩薩所造。中 觀論取。卽開讀_レ之。因緣所生法。我說卽是空。亦名爲假 名。亦是中道義 ̄ノ文。一心三觀開覺。以_二此法_一。附_二南岳慧 思大師_一。南岳附_二 天台智者大師_一。其後章安大師。智威大 師。慧威大師。玄朗大師。湛然大師次第。湛然者謂妙樂。 妙樂大師弟子。道邃。道暹。智度。行滿四人上足有_レ之。 【下段】 《割書:云云》。是震旦傳來相也。又龍樹 ̄ヨリ。天竺須利蘇摩耶菩薩。 鳩摩羅什次第。是此雙林寺傳大士。講_二羅什所譯法華。大 智度論_一。自然開悟而以_レ法附_二南岳大師_一。其後天台。章安 等相承。其外直受天台血脈次第有_レ之。《割書:云云》。 尋云。慧文 禪師中論相承。傳大士法華智論相承。共經卷相承。非_二知 識相承_一。若爾者。師師面授口決相承斷絶。應可_レ謂_レ之歟 如何。 答。實如_二所間_一。餘宗如_レ此難也。但雖_レ依_二經卷_一。已 得_二現體_一。證_二師師一體内證_一也。何況直授_二南岳_一。直授天台 相承。師師相承不_レ可_二斷絶_一。然而日本傳來。桓武天皇御 于。延曆二十三年。最澄和尚。奉_レ勅生年三十八歳入唐。 奉_レ値_二台州道邃和尚。幷行滿大師_一。學_二 天台敎觀_一給。山家 大師釋云。所得敎迹二百餘卷。所決法門七百有餘。是 皆割_二煩惱陳_一。金剛之觀智。越_二生死之野_一。牢强目足也矣。 延歷二十四年乙酉。當_二大唐貞元二十一年_一。秋歸朝。同 十二月二十六日。以_二所持聖敎傳法錄_一。令_レ進_二-覽天皇_一畢。 同時所_レ傳密教上顯畢。山家大師偈云。  延曆二十三。 遂乘_二第二船_一。 得_レ到_二大唐國_一。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八十五【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五 【枠外左横下】 七一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同年秋九月 二十六日中。 到_二台州廓下。  道邃座主所_一。 猶同日晡時。 到_二於龍興寺_一。  頂_二-禮邃大師_一。 同年冬十月。 月生第七日。  到_二佛隴之莊_一。 頂_二-禮滿大師_一。 以_二第十二日_一。  登_二佛隴道場_一。 五月十九日。 改乘_二第一船_一。  同年秋七月。 朔戊辰四日。 復命平安宮。  先帝悅_二求法_一。 書_二-寫新敎迹_一。 凡八百餘卷。  永納_二 七大寺_一。 以爲_二鎭國基_一。 爲_二敷揚流布_一。   卽集_二 六學生_一。 令_レ講_二 四敎義_一。 又聞_二法華文_一。《割書:矣》。 義云。山家總四宗兼學也。天台。眞言。圓戒。達磨法也。 《割書:云云》。又承和五年戊午。六月十三日。奉_レ勅慈覺大師。圓 載。圓行。常曉。瑟運。宗叡等六人。同時入唐。値_二禮泉寺宗 穎僧正_一。傳_二 天台法門_一。又値_二 五臺山慧遠禪師_一。傳_二 一心三 觀_一。値_二福林寺良諝和尚。受_二 天台佛法_一給。覺大師傳記 云。入_二 五臺山_一。有_二慧遠和尚。玄鑒和尚_一。余於_二 一夏中_一。隨 逐而被_レ授_二 一心三觀妙義_一。寫_二-得天台敎釋等三十七卷_一。 於_二 天台大師第八弟子。禮泉寺宗穎所_一。研_二-習止觀之徹 【下段】 旨_一。矣。經_二 九年_一。同十三年丙寅歸朝。《割書:云云》。密宗相傳如_レ 上。 《割書:云云》。又文德天皇治四年。仁壽三年癸酉。八月九日。智證 大師。奉_レ勅生年四十四歳入唐。値_二 天台山林和尚。竝越 州福林寺良諝和尚_一。受_二 天台敎法_一。淸和天皇治二年。貞 觀元年己卯。歸朝畢。所持聖敎一千餘卷也。其外密宗傳 來有_レ之。上書_レ之畢。 尋云。宗敎者如何。 答。四敎五時 敎相是也。諸宗皆攝_レ之。《割書:云云》。 尋云。宗旨者如何。 答。 一心三觀。一念三千是也。但他宗皆宗旨宗敎別立_レ之。一 家意敎觀一如宗體也。決一云。是故三觀總攝_二 四敎_一矣。 四敎義一云。 問。四敎從_レ何起。 答。從_二 三觀_一起。 問。三 觀復因_レ何而起。 答。三觀還因_二 四敎_一而起矣。 尋云。依 經者如何。 答。以_二法華_一爲_二依經_一也。該_二於一代_一。文體正 意。唯歸_二 二經_一。 一依_二法華本迹顯實_一。 二依_二涅槃扶律說 常_一矣。但一家疏釋。以_二 三大部_一爲_レ本。玄義釋_二首題五字_一。 文句於_二文文句句_一釋_レ之。止觀十章大意五略經大意也。 嗚呼四十餘年。未顯眞實。妙哉。其時說_二法華_一。開_二前頓漸_一。 會_二-入非頓非漸_一。故言_二開權顯實_一。又言_二廢權立實_一。又言_二會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八十六【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五 【枠外右横下】 七二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三歸一_一。言_二權實_一者。名通_二今昔_一。義意不同。謂法華已前。權 實不_レ同。大小相隔。如_二華嚴時_一。 一權一實。謂圓實別權。各 不_二相卽_一。大不_レ納_レ小故。小雖_レ在_レ座。如_レ聾若_レ瘂。是故所說 法門。雖_二廣大圓滿_一。攝_レ機不_レ盡。不_レ暢_二如來出世本懷_一。所 以者何。初頓部有_二 一麤謂別敎一妙謂圓敎_一。 一妙則與_二 法華_一無二無別。若是一麤。須_下待_二法華開會廢了_一。方始稱_上レ 妙。次鹿苑但麤無_レ妙。謂藏敎。次方等三麤。謂藏通別。一 妙謂圓敎。次般若二麤謂通別。一妙謂圓敎。來_二-至會上_一。總 開_二-會廢_三前四味麤_一。令_レ成_二 一乘妙_一。諸味圓敎。更不_レ須_レ開。 本自圓融。不_レ待_レ開也。但是部内兼但對帶。故不_レ及_二法華 淳一無雜_一。獨得_二妙名_一。良有_二所以_一也。故文云。十方佛土中。 唯有_二 一乘法_一。無_レ 二亦無_レ 三。謂敎一。正直捨_二方便_一。但說_二無 上道_一。謂行一。但爲_二菩薩_一。不_レ爲_二小乘_一。謂人一。世間相常住。 謂理一。時人未_レ得_二法華妙旨_一。但見_三部内有_二 三車窮子。化 城等譬_一。乃謂_レ不_レ及_二餘經_一。蓋不_レ知_下重擧_二前四時權_一。獨顯_二 大車_一。但付_二家業_一。唯至_中寶所_上。故致_二誹謗之咎_一也。約_レ時則 日輪當_レ午。罄無_二側影_一。謂第五時。約_レ味則從_二熟酥_一出_二醍 【下段】 醐_一。此從_二摩訶般若_一出_二法華_一。謂五醍醐味。信解品云。聚_二- 曾親族_一。卽自宣言。此實我子。我實其父。今吾所有。皆是 子有。付_二-與家業_一。窮子歡喜。得_二未曾有_一。此領_二何義_一。 答。卽 般若之後。次說_二法華_一。先已領_二-知庫藏諸物_一。臨_二命終時_一。直 付_二家業_一而已。譬_下前轉敎皆知_二法門_一。說_二法華_一時。開_二-示悟_三- 入佛之知見_一。授記作佛而已_一。亦次眞空不空非_二但空_一。圓中 圓滿非_二但中_一妙境元無_二空假中_一。而亦不_レ離_二空假中_一。謂理 具三千同一性故。呼_レ之以爲_二唯一實相_一。豈非_三元無_二空假 中_一也。一性無性。是名爲_レ空。空非_二直空_一。必卽_二假中_一。豈非_レ 不_レ離_二空假中_一也。故云耳。空卽是心。假是色。非_レ色非_レ空。 名曰_レ 中。色心絶處。中體現。於_二 一一法_一。體皆具。謂空卽心 者。以_レ觀歸_二 四陰_一也。假是色者。以_レ境歸_二色陰_一也。故荊溪 云。無始色心。本是理性妙境妙智。而隨_レ妄轉。不_レ覺不_レ知。 今旣聞_レ名。知_二陰卽是_一。卽_二 四陰心_一。而能成_レ觀。中體現者。 由_二雙遮_一而現也。體皆具者。約_二雙照_一而言也。 問。指_二何等 法_一。爲_二 一一法_一。 答。指_二所_レ言色心_一也。心雖_レ空。色雖_レ假。至_レ 論_二能具_一。莫_レ不_レ歸_レ 中。故四明云。遮乃遮_レ情。照則照_レ性。邊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八十七【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五 【枠外左横下】 七三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情已泯。二諦皆中。中旣不_レ偏。是故空假名含_二 一切_一。學者 思_レ之。凡夫心具卽佛具。取著不_レ圓則不_レ具。謂同名_二無明_一。 咸稱_二常樂_一。只一非生非佛三千。故云_二凡具卽佛具_一也。取 著等義。出_下於止觀禪定境中。簡_二-示能具一念_一之文_上。彼云。 言_二 一念_一者。不_レ同_下世人取_二-著一異定相_一 一念_上。記云。此據_二 初心習_レ觀之人_一。恐_下濫託_二於妄情境_一觀_上。是故應_三須簡_二-示 入門_一。若據_レ理論。無_三妄非_二法界_一。亦何隔_二於取著妄情_一。由_レ 是而知。言_レ不_レ具者。約_レ不_レ能_レ識_二 三千_一而言。具如_二義例 隨釋中解_一。唯一具字顯_二今宗_一。入_二此宗者甚希有。謂具有_二 能具所具之別_一。能具卽是一念。所具卽是三千。所具之 中。又有_二能所_一。所通卽是三千。能通卽是有門。然此能通 所通。竝名_二不思議假_一。豈非_三兩重能所在_二 一具字中_一哉。 是知。荊溪判爲_二唯圓_一。四明釋以_二彌顯_一。由_レ有_下抗_二析百家_一 之功_上。雖_レ然。二師妙解。亦隱_二於時_一。希有之言。有_レ所_レ歸矣。 圓名_二圓妙圓滿。圓足圓頓。故名_二圓敎_一也。所謂圓伏。圓 信。圓斷。圓行。圓位。圓自在莊嚴。圓建立衆生。諸大乘經 論。說_二佛境界_一。不_レ共_二 三乘位次_一。總屬_二此敎_一也。法華中開 【下段】 示悟入四字。對_二圓敎住行向地_一。此四十位。華嚴云。初發 心時。便成_二正覺_一所有慧身。不_二由_レ他悟_一。淸淨妙法身。湛 然應_二 一切_一。■【此ヵ】明_二圓四十二位_一。維摩經云。薝蔔林中。不_レ嗅_二 餘香_一。入_二此室_一者。唯聞_二諸佛功徳之香_一。又云。入_二不二法 門_一。般若明_二最上乘_一。涅槃明_二 一心五行_一。又經云。有_レ 人入_二 大海_一浴。已用_二 一切諸河之水_一。又婆伽羅龍。澍_二車軸雨_一。 唯大海能受。餘地不_レ堪。又檮_二萬種香_一爲_レ丸。若燒_二 一塵_一。 具_二-足衆氣_一。如_レ是等類。竝屬_二圓敎_一。今且依_二法華瓔珞_一。略 明_二位次_一有_レ 八。十五品弟子位。謂外凡。出_二法華經_一。二十 信位。謂内凡。三十住位。謂聖初。四十行。五十廻向。六 十地。七等覺。謂是因位末。八妙覺。謂是果位也。初五品 位者。一隨喜品經云。若聞_二是經_一。而不_二毀訾_一。起_二隨喜心_一。 問。隨_二-喜何法_一。 答。妙法。妙法者卽是心也。妙心體具。如_二 如意珠_一。心佛及衆生。是三無_二差別_一。此心卽空卽假卽中。 常境無相。常智無緣。無緣而緣。無_レ非_二 三觀_一。無相而相。三 諦宛然。初心知_レ此。慶_レ己慶_レ 人。故名_二隨喜_一。内以_二 三觀_一。觀_二 三諦境_一。應_三可_レ見_二大道止觀_一。審諦今略。外以_二 五悔_一。勤加_二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八十八【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五 【枠外右横下】 七四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精進_一。助_二-成理解_一。言_二 五悔_一者有_レ 二。一理。二事。理懺者。若 欲_二懺悔_一者。端坐念_二實相_一。衆罪如_二霜露_一。慧日能消除。卽此 義也。言_二事懺_一者。晝夜六時。三業淸淨。對_二於尊像_一。披_二- 陳過罪_一。無始已來。至_二于今身_一。凡所_二造作_一。殺父。殺母。殺 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邪淫。偸盜。妄語。綺語。兩 舌。惡口。貪。瞋。癡等如_レ是五逆。十惡。及餘一切。隨_レ意 發露。更不_二覆藏_一。畢_レ故不_レ造_レ新。若如_レ是。則外障漸除。内 觀增明。如_三須流舟更加_二㯭棹_一。豈不_三速疾到_二於所止_一。修_二 圓行_一者。亦復如_レ是。正觀_二圓理_一。事行相助。豈不_三速至_二妙 覺彼岸_一。莫_下見_二此說_一便謂_中漸行_上。謂_三圓頓無_二如_レ是行_一。謬之 甚矣。何處天然彌勒。自然釋迦。若纔聞_下生死卽涅槃。煩 惱卽菩提。卽心是佛。不_レ動使到。不_レ加_二修習_一。便成_中正覺_上 者。十方世界。盡是淨土。觸向對面。無_レ非_二覺者_一。今雖_二然 卽佛_一。此是理卽。亦是素法身。無_二其莊嚴_一。何關_二修證_一者 也。我等愚輩。纔聞_二卽空_一。便廢_二修行_一。不_レ知_二卽之所由_一。鼠 喞鳥空。廣在_二經論_一。尋_レ之思_レ之。二勸請者。勸_二-請十方諸 如來_一。留_レ身久住。濟_二含識_一。 三隨喜者。隨_三-喜稱_二-讚諸善根_一。 【下段】 四廻向者。所有稱讚善。盡廻_二-向菩提_一。 五發願者。若無_二發 心_一。萬事不_レ成。故須_三發心以導_二前四_一。是爲_二 五悔_一。下去諸 位。直至_二等覺_一。總用_二 五悔_一。更不_二再出_一。例_レ此可_レ知。二讀 誦品者。經云。何況讀誦受持之者。謂内以_二圓觀_一。更加_二 讀誦_一。如_二膏助_一_レ火。三說法品者。經云。若有_下受持讀誦。爲_二 佗人_一說_上。内解轉勝。導_二-利前人_一。化功歸_レ己。心倍_二-勝前_一。 四 兼行六度。經云。況復有_レ 人。能持_二是經_一。兼行_二布施等_一。福 德力故。倍_二-增觀心_一。 五正行六度者。經云。若人讀誦。爲_二 佗人_一說。復能持_レ戒等。謂自行化佗。事理具足。觀心無_レ 關。轉勝_二於前_一。不_レ可_二比喩_一。此五品位。圓伏_二 五住煩惱_一。外 凡位也。與_二別十信位_一同。次進_二 六根淸淨位_一。卽是十信。 初信斷_二見惑_一顯_二眞理_一。與_二藏敎初果。通敎八人見地。別敎 初住_一齊。證位不退也。次從_二 二信_一至_二 七信_一。斷_二思惑_一盡。與_二 藏通二佛。別敎七住_一齊。三界苦集斷盡無_レ餘故。仁王云。 十善菩薩。發_二大心_一長別_二 三界苦輸海_一。解曰。十善者。各 具_二 十善_一也。若別十信卽伏。而不_レ斷故。定屬_二圓信_一。然圓 人本期。不_レ斷_二見思塵沙_一。意在_下入_レ住斷_二無明_一見_中佛性_上。然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八十九【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五 【枠外左横下】 七五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譬加_下冶_レ鐡麤垢先去。非_二本所期_一。意在_レ成_レ器。器未_レ成時。 自然先落。雖_レ見_二先去_一。其人無_中 一念欣心_上。所以者何。未_レ 遂_二所期_一故。圓敎行人亦復如_レ是。雖_レ非_二本所望_一。自然先 落。永喜大師云。同除_二 四住_一。此處爲_レ齊。若伏_二無明_一。三藏 則劣。卽此位也。解曰。四住者只是見思。謂見爲_レ 一。名_二 見一切處住地_一。思惑分_レ 三。一欲愛住地。欲界九品思。二 色愛住地。色界四地。各九品思。三無色愛住地。無色界 四地。各九品思。此之四住。三藏佛與_二 六根淸淨人_一同斷。 故言_二同除四住_一。言_二若伏無明三藏則劣_一者。無明卽界外 障中道之別惑。三藏敎止論_二界内通惑_一。無明名字。尚不_レ 能_レ知。況復伏斷。故言_二 三藏則劣_一也。次從_二 八信_一至_二 十信_一。 斷_二界内外塵沙惑_一盡。假觀現前。見_二俗諦理_一。開_二法眼_一。成_二 道種智_一。行_二 四百由旬_一。與_二別敎八九十住。及行向位_一齊。 行不退也。次入_二初住_一斷_二 一品無明_一。證_二 一分三德_一。謂解 脫。般若。法身。此之三德。不縱不横。如_二世伊三點_一。若_二 天 主三目_一。現_二身百界_一。八相成道。廣濟_二群生_一。華嚴經云。初 發心時。便成_二正覺_一。所有慧身。不_二由_レ佗悟_一。淸淨妙法身。 【下段】 湛然應_二 一切_一。解曰。初發心者。初住名也。便成正覺者。 成_二 八相佛_一也。是分證果。卽此敎眞因。謂_レ成_二妙覺_一。謬之 甚矣。若如_レ是者。二住已去諸位徒施。若言_二重說_一者。佛 有_二煩重之咎_一。雖_丙有_下位位各攝_二諸位_一之言_上。又云_乙發心究竟 二不_甲_レ別。須_下知_二攝之所由_一。細識_中不二之旨_上。龍女便成_二正 覺_一。諸聲聞人。受_二當來成佛記莂_一。皆是此位成佛之相。慧 身卽般若德。了因性開發。妙法身卽法身德。正因性開 發。應一切卽解脫德。卽緣因性開發。如_レ此三身。發_二-得 本有_一。故言_二不由佗悟_一。中觀現前開_二佛眼_一。成_二 一切種智_一。 行_二 五百由旬_一到_二寶所_一。初居_二實報無障關土_一。念不退位。次 從_二 二住_一至_二 十住_一。各斷_二 一品無明_一。增_二 一分中道_一。與_二別敎 十地_一齊。次入_二初行_一斷_二 一品無明_一。與_二別敎等覺_一齊。次入_二 二行_一。與_二別敎妙覺_一齊。從_二 三行_一已去。別敎之人。尚不_レ知_二 名字_一。何況伏斷。以_三別敎但破_二 十二品無明_一故。故以_二我 家之眞因_一。爲_二汝家之極果_一。只緣_二敎彌權位彌高。敎彌實 位彌下_一。譬如_二邊方未_レ靜借_レ職則高。定_レ爵論_レ勲其位實 下_一。故權敎雖_レ稱_二妙覺_一。但是實敎中第二行也。次從_二 三行_一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九十【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五 【枠外右横下】 七六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已去至_二 十地_一。各斷_二 一品無明_一。增_二 一分中道_一。卽斷_二 四十 品惑_一也。更破_二 一品無明_一。入_二等覺位_一。此是一生補處。進 破_二 一品微細無明_一。入_二妙覺位_一。永別_二無明父母_一。究竟登_二 𣵀槃山頂_一。諸法不生。般若不生。不生不生。名_二大𣵀槃_一。 以_二虛空_一爲_レ座。成_二淸淨法身_一。居_二常寂光土_一。卽圓敎佛相 也。然圓敎位次。若不_下以_二 六卽_一判_上レ之。則多濫_二 上聖_一。故 須_二 六卽判_一_レ位。謂一切衆生。皆有_二佛性_一。有佛無佛。性相 常住。又云。一色一香。無_レ非_二 中道_一等言。總是理卽。次從_二 善知識_一。及從_二經卷_一。聞_二-見此言_一。爲_二名字卽_一。依_レ敎修行。 爲_二觀行卽_一。謂五品位。相似解發。爲_二相似卽_一。謂十信分 破分見。爲_二分證卽_一。謂從_二初住_一。至_二等覺_一。智斷圓滿。爲_二 究竟卽_一。謂妙覺位。約_二修行位次_一。從_レ淺至_レ深。故名爲_レ 六。 約_二所顯理體_一。位位不二。故名爲_レ卽。是故深識_二 六字_一。不_レ 生_二 上慢_一。委明_二卽字_一。不_レ生_二自屈_一。可_レ歸可_レ依。思_レ之擇_レ之。 略明_二 中宗之旨_一竟。    𣵀槃宗下 𣵀槃宗者。本朝往昔在_レ之。《割書:云云》。雖_レ爾。今禁止 ̄ス。於_二國法_一 【下段】 尚恐。故不_レ書_レ焉。或 ̄ニ曰 ̄ク。𣵀槃宗之寺院。竝僧俗等。悉 改_二于天台宗_一。故今圓宗附焉。其時說_二大𣵀槃_一者。有_二 二義_一。 一爲_二未熟者_一。更說_二 四敎_一。具談_二佛性_一。令_下具_二眞常_一。入_中大 𣵀槃_上。 故名_二捃拾敎_一。所謂一爲下。別釋_二部敎_一爲_レ 二。初捃_二- 拾殘機_一。謂捃居運切。亦拾也。言_二未熟_一者。於_二法華中_一。 未_レ能_二開悟_一。但是結縁。故至_二𣵀槃_一。更說_二 四敎_一。皆悉知_レ常。 而悟_レ道也。故𣵀槃四。名爲_二追說_一。良以_下法華顯_二眞實相_一。 已廢_二方便_一。今爲_二未熟_一追說_上レ前耳。言_二佛性_一者。一切衆生。 皆有_二果人之性_一也。佛性不變。卽眞常矣。法華似_三秋成_二 大穫_一。𣵀槃如_レ捃_二-拾餘殘_一耳。 問。法華開顯。無_レ不_二成佛_一 何有_二未熟五千起去人天被移_一。 答。法界衆生。未_レ益者 衆。何但五千。今雖_レ未_レ悟。後必解脫。一開之後。無_レ所_二間 然_一。豈將_二殘黨_一。以疑_二大陳_一。應_レ知。五千是增上慢。雖_レ不_三 廣聞_二開三顯一_一。已聞_レ略竟。雖_レ非_二當機_一。亦預_二結緣_一。雖_レ 未_二現悟_一。亦於_二𣵀槃及以滅後_一。而信_二 一乘_一。人自多途。法 華常頓。不_レ可_下見_二於未熟餘殘_一。便妨_中法華開顯_上者也。二 爲_下末代鈍根。於_二佛法中_一。起_二斷滅見_一。夭_二-傷慧命_一。亡_中-失法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九十一【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五 【枠外左横下】 七七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身_上。說_二 三種權_一。扶_二 一圓實_一。故名_二扶律談常敎_一。所謂留逗 末代。如來滅後。名爲_二末代_一。不_レ悟_二圓常_一。名爲_二鈍根_一。遂 於_二佛法_一。棄_二-捨毘尼_一。 謂_三如來定入_二滅度_一。名_二斷滅見_一。乘 戒旣緩。諸惡莊嚴。慧命法身。夭傷亡失。如來預鑑。故 演_二𣵀槃_一。施_二-設三敎之權_一。扶_二-助一乘之實_一。廣明_二持戒_一。委 示_二眞常_一。正助相須。乘戒俱急。法身嚴顯。慧命昭然。扶_レ 律談_レ常。其益大矣。夭者中死也。 問。慧命法身。常住 不滅。何故文云_二亡失夭傷_一。 答。法體何失。但由_三衆生 無_二聞思修_一。所以流_二-轉衆苦煩惱_一。故知。得失在_二衆生_一耳。 非_レ約_レ法也。法身旣失。報應可_レ知。三身不_レ顯。三障熾然。 準_二 四念處_一。明_二贖命敎_一。乃是贖_二於藏通之命_一。別圓自有_二常 住之命_一。故非_レ所_レ論。當_レ知。念處約_二眞中_一說。今文扶律約_二 偏圓_一言。又荊溪云。以_レ在_二穢土_一。須_レ說_二贖命_一。爲_二捃拾_一故。 扶_レ律說_レ常。令_二久住_一故。兼_レ權明_レ實。故𣵀槃顯_二扶律說 常_一。是贖_二衆生法身慧命_一之大寶也。佛化旣以_二𣵀槃_一贖_レ 命。末代凡流。大乘語者。捨而不_レ用豈非_レ逆耶。然若論_二 時味_一。與_二法華_一同。論_二其部内_一。純雜小異。故文云。從_二摩 【下段】 訶般若_一。出_二大𣵀槃_一。前法華合_二此經_一。爲_二第五時_一也。 問。此經具_二 四敎_一。與_三前方等部具說_二 四敎_一。爲_レ同爲_レ異。 答。名同義異。方等中四。圓則初後俱知_レ常。別則初不_レ 知後方知。藏通則初後俱不_レ知。𣵀樂中四。初後俱知。 問。將_二 五味_一。對_二 五時敎_一。其意如何。 答。有_レ 二。一者但 取_二相生次第_一。所謂牛譬_二於佛_一。 五味譬_レ敎。乳從_レ牛出。酪 從_レ乳生。二酥醍醐次第不_レ亂。故譬_二 五時相生次第_一。所謂 故譬下結。言_二相生_一者。大𣵀槃經第十三云。佛告_二住無垢 藏王菩薩_一。譬如_下從_レ牛出_レ乳。從_レ乳出_レ酪。從_レ酪出_二生酥_一。從_二 生酥_一出_二熟酥_一。從_二熟酥_一出_二醍醐_一。醍醐最上_上。 佛亦如_レ是。從_レ 佛出_二 十二部經_一。從_二 十二部經_一出_二修多羅_一。從_二修多羅_一出_二 方等經_一。從_二方等經_一出_二般若波羅_一。從_二般若波羅_一出_二大𣵀 槃_一。天台所立。五味相生文在_レ斯矣。故前文。以_レ乳對_二華嚴_一。 乃至醍醐對_二法華等_一。但約_二相生_一不_レ論_二濃淡_一。若論_二濃淡_一 則華嚴大敎。其味成_レ淡。鹿苑小法。其味卻濃。有_二此不_一_レ便。 取_二相生_一耳。二者取_二其濃淡_一。此則取_二 一番下劣根性_一。謂所_レ 言取者。於_二𣵀槃相生之文_一約_レ義。亦可_三取喩_二濃淡_一。言_二 一 【右頁】 【枠外右上】 三百九十二【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右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五 【枠外右横下】 七八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番_一者。卽下根也。言_二 下劣_一者。不_レ發_二大心_一。但求_二小果_一也。 天親呼爲_二 下劣小乘_一。衆香稱爲_二貪所樂法_一。所謂二乘根 性。在_二華嚴座_一。不_レ信不_レ解。不_レ變_二凡情_一。故譬_二其乳_一。次至_二 鹿苑_一。聞_二 三藏敎_一。 二乘根性。依_レ敎修行。轉_レ凡成_レ聖。故 譬_二轉_レ乳成_一_レ酪。次至_二方等_一聞_二彈斥_一。聲聞慕_レ大耻_レ小得_二通 敎益_一。如_三轉_レ酪成_二生酥_一。次至_二般若_一奉_レ勅轉敎。心漸通泰。 得_二別敎益_一。如_下轉_二生酥_一成_中熟酥_上。次至_二法華_一。聞_二 三周說 法_一。得記作佛。如_下轉_二熟酥_一成_中醐【醍ヵ】醐_上。此約_三最鈍根具經_二 五 味_一。其次者。或經_二 二三四_一。其上達根性。初味得_レ入_二法界 實相_一。何必須_レ待_二法華開會_一。上來已錄_二 五味五時_一。化儀四 敎。化法四敎_一。大綱如_レ此。所謂上來下結。然上所_レ錄。五 味五時。但是當分。猶復未_レ明_下 五時互通_二初後_一之相_上。案_二 玅玄_一云。若華嚴頓乳。別但在_レ初。通則至_レ後。無量義云。 次說_二般若歷劫修行。華嚴海空_一。法華會入。像法決疑云。 今日座中無央數衆。或見_三如來入_二𣵀槃_一。或見_二住世一劫_一。 或見_下丈六小身。大身報身。法身同_二虛空_一等_上。如_下日初出 先照_二高山_一。日若垂_レ没。亦應_レ餘_中-輝峻嶺_上。故蓮華藏世界 【下段】 海。通至_二𣵀槃之後_一。況前敎耶。若鹿苑酪敎。別在_二第二_一。 通亦至_レ後。如_下迦留陀夷於_二法華中_一。面得_二授記_一。後因_三非 時而入_二聚落_一。爲_二俗打殺_一。埋_二馬糞中_一。後從_レ糞出便入_中滅 度_上。文在_二𣵀槃_一。當_レ知。酪敎亦至_二於後_一。若方等敎。別在_二 第三_一。通亦至_レ後。方等陀羅尼云。先於_二王城_一。授_二聲聞記_一。 今於_二舍衛_一。授_二聲聞記_一。故方等敎亦至_二於後_一。若般若敎。 別在_二第四_一。通亦至_レ後。從_二得道夜_一。至_二泥洹夜_一。常說_二般若_一。 故般若敎。亦至_二於後_一。若𣵀槃敎。別在_二第五_一。通亦至_レ初。 從_二初發心_一。常觀_二𣵀槃_一行_レ道。故知。𣵀槃通亦至_レ初。若法 華敎。就_二顯露邊_一。不_レ見_レ在_レ初。若約_二祕密_一。何往不_レ通。故 身子云。我昔從_レ佛聞_二如_レ是法_一。故知。法華密亦無_レ初。請 學者於_二諸經論_一勘考。略明_二結宗之旨_一竟。然依_二 上四敎_一。 修行時。各有_二方便正修_一。謂二十五方便。十乘觀法。若敎 敎各明。其文稍煩。義意雖_レ異。名數不_レ別。故今總明。可_二 以_レ意知_一。言_二 二十五方便_一者。束爲_二 五科_一。 一具五緣。二呵 五欲。三棄五蓋。四調五事。五行五法。初明_二 五緣_一者。一 持戒淸淨。如_二經中說_一。依_二-因此戒_一。得_レ生_二諸禪定。及滅苦 【左頁】 【枠外左上】 三百九十三【但し算用数字】 【枠外左横上】 本朝諸宗要集卷五 【枠外左横下】 七九 【本文二段構成】 【上段】 智慧_一。是故比丘應_レ持_二淨戒_一。有_二在家出家。大小乘不同_一。 二衣食具足。衣有_レ 三。一者如_二雪山大士_一。隨_二所得衣_一。蔽_レ 形卽足。不_レ游_二 人間_一。堪忍力成故。二者如_二迦葉等_一。集_二糞 掃衣_一。及但三衣。不_レ畜_二餘長_一。 三者多寒國土。如來亦許_三 三衣之外。畜_二 百一衆具_一。食亦有_レ 三。一上根大士。深山絶_レ 世。菜根草果。隨_レ得資_レ身。二常乞食。三檀越送食。僧中淨 食。三閑居靜處。不_レ作_二衆事_一名_レ閑。無_二憒閙_一處名_レ靜。處 有_レ 三。例_二衣食_一可_レ知。四息諸緣務。息_二生活_一。息_二 人事_一。息_二 工巧技術_一等。五近_二善知識_一有_レ 三。一外護善知識。二同 行善知識。二敎授善知識。第二呵五欲。一呵_レ色。謂男女 形貌端嚴。脩目高眉。丹唇皓齒。及世間寶物。玄黄朱紫。 種種妙色等。二呵_レ聲。謂絲竹環珮之聲。及男女歌詠聲 等。三呵_レ香。謂男女身香。及世間飮食香等。四呵_レ味。謂 種種飮食。肴膳美味等。五呵_レ觸。謂男女身分。柔輭細 滑。寒時體溫。熱時體凉。及諸好觸等。第三棄五蓋。謂 貪欲。䐜恚。睡眠。掉悔。疑。第四調五事。謂調_レ心不_レ沈 不_レ浮。調_レ身不_レ緩不_レ急。調_レ息不_レ澁不_レ滑。調_レ眠不_レ節不_レ 【下段】 恣。調_レ食不_レ飢不_レ飽。第五行五法。一欲欲_レ離_二世間一切 妄想顚倒_一。欲_レ得_二 一切諸禪定智慧門_一故。二精進。堅持_二 禁戒_一。棄_二於五蓋_一。初中後夜。勤行精進故。三念。念_二世間 欺誑可_レ輕可_レ賤。禪定智慧可_レ重可_一_レ貴。四巧慧。籌_二-量世 間樂。禪定智慧樂。得失輕重等_一。 五一心。念慧分明。明 見_二世間可_レ患可_一_レ惡。善識_二禪定智慧功徳。可_レ尊可_一_レ貴。此 二十五法。爲_二 四敎前方便_一。故應_二須具足_一。若無_二此方 便_一者。世間禪定。尚不_レ可_レ得。豈況出世妙理乎。然前 明_レ敎。旣漸頓不同。方便亦異。依_二何敎_一修行。臨_レ時審量 耳。次明_二正修十乘觀法_一。亦四敎名同義異。今且明_二圓 敎_一。餘敎例_レ此。一觀不思議境。謂觀_二 一念心_一。具足無_レ 滅_二 三千性相。百界千如_一。卽_二此之境_一。卽空卽假卽中。更 不_二前後_一。廣大圓滿。横竪自在。故法華經云。其車高廣。 謂上根正觀_二此境_一。 二眞正發菩提心。謂依_二妙境_一。發_二無作 四弘誓願_一。憫_レ己憫_レ佗。上求下化。故經云。又於_二其上_一。張_二- 設 幰(ケン)蓋_一。 三善巧安心止觀。謂體_二前妙理_一。常恆寂然名爲_レ 定。寂而常照名爲_レ慧。故經云。安_二-置丹枕_一。謂車内枕。四 【最終頁を顕揚正法復古集二巻の1頁目から転記】 【上段】 破法偏。謂以_二 三觀_一。破_二 三惑_一。三觀一心。無_二惑不_一レ破。故 經云。其疾如_レ風。五識通塞。謂苦集十二因緣。六蔽塵沙 無明爲_レ塞。道滅滅_二因緣_一智。六度一心三觀爲_レ通。若通 須_レ護。有_レ塞須_レ破。於通起_レ塞。能破如_二所破_一。節節撿挍。 名_二識通塞_一。經云。安_二-置丹枕_一。謂車外枕。六道品調適。謂 無作道品。一一調停。隨_レ宜而入。經云。有_二大白牛_一等。謂 已上五中根。七對治助開。謂若正道多_レ障。圓理不_レ開。須_レ 修_二事助_一。謂五停心。及六度等。經云。又多_二僕從_一。謂此下 爲_二 下根一。八知位次。謂修行之人。免_二增上慢_一故。九能安 忍。謂於_二逆順_一。安然不_レ動。策_二-進五品_一。而入_二 六根_一。十無法 愛。謂莫_レ著_二 十信相似之道_一。須_レ入_二初住眞實之理_一。經云。 乘_二是寶乘_一。游_二於四方_一。謂游_二 四十位_一。直至_二道場_一。謂玅覺 位。謹案_二台敎廣本_一。以_二於五時八敎_一。以抄_二-錄本朝諸宗_一。 略知如_レ此。若委明_レ之者。請看_二法華玄義十卷_一。委判_二 十方 三世諸佛說法儀式_一。猶如_二明鏡_一及淨名玄義中四卷。全 判_二敎相_一。自_二-從此_一 下。略_レ明_二諸家判敎儀式_一耳。旹寶永二。 乙酉曆初秋。於_二洛陽_一集_レ之砌。京師之藥林。道昧妙味。 【下段】 俱共分_二於食_一而施。亦復筆墨等與。    嗚呼臨_レ欲_レ閣_レ筆。得_レ頌更書。 絕待天眞在_二 一家_一。因知念海浩無_レ涯。區區宗門終如究。 不二敎觀豈不_レ 一。智是十乘情十境。空爲_二不空_一假非_レ假。 若人深達_二妙中意_一。何怪寂照陞_二光華_一。 本朝諸宗要集卷五 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