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紙】 【見返し】 【白紙】 【白紙】 中山伝信録巻第三   中山世系 《割書:封貢事蹟附》  中山世系図 〇舜天-舜馬順熙-義本-  -〇英祖-大成-英慈-玉城-西威-  -〇察度-武寧-  -〇思紹-尚巴志-尚忠-尚思達-尚金福-   -尚泰久-尚徳-  -〇尚円-尚真-尚清-尚元-尚永-尚寧-    宣威      -尚賢   -尚豊-尚質-尚貞-尚純-尚益-尚敬 中山伝信録巻第三  冊封琉球国王副使 賜正一品麟蟒服翰林院編修加二級《割書:臣》徐葆光纂  中山世系   《割書:臣》按前使汪楫誤中山沿革志皆採前明実録時   汪与修明史採録頗称詳備然皆就其封貢往来   中朝者言之故一一明悉至本国承襲先後之間   或多昧焉時拠所称世纘図所載互訂一二而已   《割書:臣》今至国遍訪所謂世纘図者不独民間無其書   即国庫中亦無其図惟抄撮尚宣威以前事名中   山世鑑事与中山沿革志所載頗有不合者後細   詢本国此書乃尚質従弟尚象賢字文英者為之   汪使封尚貞王時此書尚未成也中山開闢以来   至舜天始有国字至尚象賢始窮捜博采集成此   書本国称其聡明才俊佐其姪尚貞有功於国其   書必詳尽事理惜未及見其全書今但考正其歴   代世系而以汪楫所採明史実録中封貢往来之   事附於其次以備考云  中山世鑑云琉球始祖為天孫氏其初有一男一女  生於大荒自成夫婦曰阿摩美久生三男二女長男  為天孫氏国主始也二男為諸侯始三男為百姓始  長女曰君君二女曰祝祝為国守護神一為天神一  為海神也天孫氏二十五代姓氏今不可考故略之  起乙丑終丙午凡一万七千八百二年今断自舜天  始  舜天 宋淳熙十四年丁未舜天即位  舜天日本人皇後裔[大里]按司朝公男子也淳熙七  年庚子年十五屢有奇徴長為[浦添]按司人奉其政  断獄不違天孫二十五世政衰逆臣利勇恃寵執権  鴆其君而自立舜天討之利勇死諸按司推奉即位  賞功罰罪民安国豊在位五十一年寿七十二嘉熙  元年丁酉薨  舜馬順熙 宋嘉熙二年戊戌舜馬順熙嗣位  舜馬順熙舜天第一子淳熙十二年乙巳生五十四  歳嗣位在位十一年寿六十四淳祐八年薨  義本 宋淳祐九年巳【「己」か】酉義本嗣位  義本舜馬順熙第一子開禧二年丙寅生四十四歳  嗣位其明年国中大饑次年疾疫人民半失君歎息  召群臣曰饑疫并行不徳誰譲群臣挙恵祖世嫡英  祖君大悦召試国政挙賢退不肖疾疫止遂摂政七  年義本譲位隠於北山在位凡十一年寿五十四歳   舜天至義本凡三伝共七十三年  英祖 宋景定元年庚申英祖即位  英祖天孫氏後裔恵祖世主孫紹定二年巳丑生有  瑞徴十二歳名聞国家二十通経伝国人思事為[伊  祖]按司宝祐元年癸丑摂政及即位年三十二明年  巡行国中效周徹法正経界均井地然後穀禄平百  度挙矣景定五年西北諸島始来貢咸淳二年丙寅  北夷[大島]来朝厚給賜遣帰是為大島朝貢之始自  後毎年入貢英祖在位四十年寿七十一大徳三年  薨  大成 元大徳四年庚子大成嗣位  大成英祖世子宋淳祐七年丁未生五十四歳即位  以仁義措事以礼譲接物国治民安在位九年寿六  十二年至大元年薨  英慈 元至大二年巳酉英慈嗣位  英慈大成第二子宋咸淳四年戊辰生四十二歳即  位在位五年治遵旧章深而有謀疏通知事寿四十  六皇慶二年薨  玉城 元延祐元年甲寅玉城嗣位  玉城英慈第四子元貞二年丙申生十九歳即位世  衰政廃内為色荒外為禽荒諸按司不朝国分為三  中山王山南王山北王山南王[大里]按司也[佐敷][知  念][玉城][具志頭][東風平][島尻][喜屋武][摩文仁][真壁][兼  城][豊見城]以上十一国従山南王山北王[今帰仁]按  司也[羽地][名護][国頭][金武][伊江][大宜味][今帰仁][恩納]  数国従山北王中山惟有首里王城[那覇][泊][浦添][北  渓][中城][越来][読谷山][具志川][勝連]首里三平《割書:首里有|西平南》  《割書:平真地平等|謂之三平》等数国中山山南山北時時兵発角戦  数十年玉城在位二十三年寿四十一  西威 元至元三年丁丑西威嗣位  西威玉城第一子至和元年戊辰生十歳即位政帰  母后牝鶏乱政時察度為[浦添]按司有徳国人帰服  西威在位十四年寿二十三国人廃世子奉浦添▢  按司察度為王   英祖至西威凡五伝共九十九年  察度 元至正十年庚寅察度即位  察度[浦添]間切[謝那村]奥間大親之子奥間大親業  農質純厚天女来格而生察度始為浦添按司西威  薨世子五歳母后乱政国人廃世子奉之即位徳厚  民帰災変日銷国家豊饒 [明史実録]洪武五年行  人楊載賚詔至国詔曰昔帝王之治天下凡日月所  照無有遠邇一視同仁《割書:此句之下中山世鑑有故中|国尊安四夷得所非有意臣》  《割書:服之也|三句》自元政不《割書:作|失》綱天下兵争者十有七年《割書:下有|四方》  《割書:遐裔信奸|不通二句》朕起布衣開基江左命将四征不庭西平  漢主陳友諒東縛呉王張士誠南平閩越北清幽燕  朕為臣民推戴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  元洪武《割書:以上一叚中山世鑑作朕肇基江左掃群雄|定華夏臣民推戴巳主中国号曰大明建元》  《割書:洪|武》是用遣使外邦播告朕意使者所至称臣入貢惟  爾琉球在中国東南遠処海外未及報知茲特遣使  往諭爾其知之《割書:此叚中山世鑑作頃者克平元都疆|宇大同巳承正統方与遠邇相安于》  《割書:無事以共享太平之福惟爾四裔君長|酋師等遐邇未聞故茲詔示想宜知悉》於是王遣弟  泰期奉表貢方物《割書:中山世鑑云其貢物馬刀金銀酒|海金銀粉匣瑪瑙象牙螺殻海巴》  《割書:櫂子扇泥金扇生紅銅錫生熟夏布牛皮降香木|香速香檀香黄熟香蘇木烏木胡椒硫磺磨刀石》是  為琉球通中国之始 七年王又遣泰期等入貢并  上皇太子箋貢物如之太祖賜大統暦及文綺紗羅  賜泰期衣幣靴襪副使惹爬燕之及通事従人皆有  賜泰期復来貢并上皇太子箋命刑部侍郎李浩齎  賜文綺陶鉄器且以陶器七万鉄器千就其国市馬  及硫磺 九年夏王遣泰期従浩入貢馬四十匹浩  言其国不貴紈綺惟貴磁器鉄釜自是賞賚多用諸  物 十年王又遣泰期等表賀元旦貢馬十六匹硫  黄千斤 十一年十三年貢方物賜賚悉如例 十  五年王又遣泰期及陪臣亜蘭匏等貢馬及硫黄太  祖賜幣帛有加命尚佩監奉御路謙送泰期等返国   十六年王遣亜蘭匏表賀元旦貢方物山南王承  察度亦遣其臣師惹等奉表入貢太祖賜王鍍金銀  印及幣帛七十二疋山南王賜幣帛如之時二王与  山北王互相攻伐遣中使梁民勅王曰王居滄海之  中崇山環海為国事大之礼不行亦何患哉王能体  天育民行事大之礼自朕即位十有六年歳遣人朝  貢朕嘉王至誠命尚佩監路謙報王誠礼何期復遣  使来謝今令内使監丞梁民同前奉御路謙賚符賜  王鍍金銀印一近使者帰言琉球三王互争廃農傷  民朕甚憫焉詩曰畏天之威於時保之王其罷戦息  民務修爾徳則国用永安矣諭山南王承察度山北  王帕尼芝曰上帝好生寰宇之内生民衆矣天恐生  民互相残害特生聡明者主之邇者琉球国王察度  堅事大之誠遣使来報而山南承察度亦遣人随使  者入覲鑑其至誠深可嘉尚近使者自海中帰言琉  球三王互争廃棄農業傷残人命朕聞之不勝憫憐  今遣使諭二王能体朕意息兵養民以綿国祚則天  祐之不然悔無及矣于是王及山南王山北王皆遣  使入謝各賜衣幣 十七年王遣阿不耶等入貢賜  鈔幣 十八年表賀元旦貢方物太祖賜王海舟一  山南王如之又補給山南王山北王駝紐鍍金銀印  各一 十九年王遣亜蘭匏等貢馬百二十匹硫磺  万二千斤賜宴及鈔 二十年王遣亜蘭匏等貢方  物進皇太子箋献馬山南王承察度叔汪英紫氏山  北王帕尼芝亦各遣使入貢 二十一年王遣使甚  模結致等貢馬賀天寿聖節 二十三年表賀元旦  貢方物世子武寧亦貢馬五匹硫磺二千斤胡椒二  百斤蘇木三百斤通事屋之結者携胡椒三百斤乳  香十斤為門者所獲当入官詔還之仍賜屋之結等  六十人鈔各十錠《割書:中山世鑑云洪武二十三年庚午|南夷宮古島八重山島始来貢其》  《割書:後毎年|来貢》 二十四年王及世子武寧遣亜蘭匏嵬谷  致等貢馬及方物山南王叔汪英紫氏亦遣使表賀  天寿聖節 二十五年王及世子武寧各進表箋貢  馬并遣従子日孜毎濶八馬寨官子仁悦慈入国子  監読書国人就学自茲始太祖各賜衣巾靴襪并夏  衣一襲鈔五錠秋又賜羅衣各一襲及靴襪衾褥山  南王承察度亦遣従子三五郎尾及寨官子実他盧  尾賀叚志等入国子監読書賚如中山例先是国人  才孤那等二十八人採硫磺于河蘭埠遇風飄恵州  海豊為邏卒所獲語言不通以為倭人送至京至是  貢使為白其事太祖皆遣帰賜閩人善操舟者三十  六姓以便往来《割書:万暦中副使謝行人杰記云洪泳二|次各遣十八姓多閩之河口人合之》  《割書:凡三十六姓今所存者僅七姓中山|世鑑云今存者僅蔡鄭林梁金五家》 二十六年王  遣使麻州等貢方物巳又遣使寿礼結致等貢馬偕  寨官子叚志毎入国子監読書太祖命賜夏衣靴襪  秋又賜羅絹衣各一襲傔従各給布衣 二十七年  王遣亜蘭匏等貢方物賜宴于会同館 二十八年  王遣王相亜蘭匏貢方物山北王珉山南王叔汪英  紫氏亦各遣使入貢太祖賜鈔有差 二十九年王  両遣使貢方物山北王攀安知山南王承察度山南  王叔汪英紫氏亦入貢詔遣三五郎亹等帰省賜三  五郎亹白金七両綵縀六表裏鈔五十錠寨官子実  那盧亹鈔二十錠綵縀一表裏帰未数月会世子武  寧遣使貢偕寨官子麻奢理誠志魯二人入国子監  就学三五郎亹復与俱来請卒業太祖許之仍賜衣  冠靴襪 三十年王両遣使貢馬及硫磺山北王攀  安知山南王叔汪英紫氏亦入貢 三十一年王遣  亜蘭匏等貢馬及硫磺世子武寧貢如之女官生姑  魯妹偕入謝恩以昔常在京読書也太祖賜鈔有差  三月太祖命以冠帯賜王先是王嘗請中国冠帯太  祖命礼部図冠帯之制示之至是匏等復以為請賜  如制并賜臣下冠服 永楽改元遣使以即位詔諭  王王遣従子三五良亹奉表賀且貢方物成祖賜鈔  幣襲衣宴於会同館遣行人辺信劉亢齎絨錦綺紗  羅賜王   《割書:臣》按中山世鑑云王在位四十六年洪武二十八   年十月五日薨今実録二十九年後尚書王貢如   常豈未訃於朝耶  武寧 明洪武二十九年丙子武寧嗣位  中山世鑑云武寧察度世子元至正十六年生四十  一歳嗣位違父遺命荒於禽色日夜逸遊諸侯多背  尚巴志討滅之在位二十六年  明史実録云察度卒子武寧遣三五良亹訃告於朝  永楽二年正月成祖遣行人時中往祭賻以布帛詔  武寧襲爵詔曰聖王之治協和万邦継承之道率由  常典故琉球国中山王察度受命皇考太祖高皇帝  作屏東藩克修臣節曁朕即位率先帰誠今既歿爾  武寧乃其世子特封爾為琉球国中山王以承厥世  惟倹以修身敬以養徳忠以事上仁以撫下克循茲  道作鎮海邦永延世祚欽哉四月山南王弟汪応祖  亦受封於朝応祖故山南王承察度従弟承察度無  子遺命応祖摂国事元年常遣長史王茂朝貢会山  北王攀安知遣使善住古耶貢方物丐賜冠帯衣服  以変国俗成祖許之至是応祖遣使隗谷結致来朝  貢方物且奏乞如山北王例賜冠服成祖遂遣使齎  詔封之賜如所請偕其使俱還三年行人時中使琉  球還王遣三五良亹奉表貢方物謝襲封恩賜衣幣  宴於会同館巳又遣養埠結制等賀万寿聖節時山  北王攀安知山南王汪応祖亦遣貢応祖又遣寨官  子李傑赴国子監受学賜衣如例 四年王及山南  王山北王皆表賀元旦王遣寨官子石達魯等六人  就学賜衣鈔有差王進閹者数人成祖不受   《割書:臣》按前使汪楫記云世纘図云洪武二十九年王   即位凡在位二十六年其国継世嗣位類先自立   而後請於朝故所紀嗣位之年与中朝遣封之時   多不合然明初貢使時通封卒年歳不応参差如   是即云洪武二十九年嗣位中更靖難赴告踰期   顧在位二十六年則永楽之末尚宜無恙何五年   遂有祭賻之典耶按中山世鑑云武寧在位二十   六年卒於永楽十九年辛丑尚巴志於永楽二十   年立与世纘図所記同皆非是遍問国中老成云   武寧永楽四年受封薨於永楽三年在位十年尚   巴志既滅山南山北遂并滅中山王合三国為一   而奉其父思紹為王明史実録永楽五年世子思   紹告其父武寧之喪来請嗣爵若合符節為不謬   云   察度至武寧凡二伝共五十六年  思紹 明永楽四年丙戌思紹即位  明史実録云永楽五年四月世子思紹遣三吾良亹  貢馬及方物別遣使以其父武寧訃告成祖命礼部  賜祭賻詔思紹嗣王爵《割書:按中山世鑑云宣徳三年封|尚巴志為中山王乃追封其》  《割書:父思紹為王非也追封之王主不入廟今先王廟中|有思紹神主其及身為王明矣況実録又鑿然可拠》  《割書:無疑|也》 六年王遣使阿勃吾斯奉表貢方物謝襲封  恩時山南王汪応祖亦貢馬各賜鈔幣 七年王遣  使賀万寿聖節山南王汪応祖亦貢馬各賜衣幣  八年王遣三吾良亹朝貢山南王汪応祖亦遣使賀  万寿聖節皇太子皆賜之鈔幣王遣官生模都古等  三人入国子監受学皇太子各賜巾衣靴絛衾褥帳  具通事林佑本中国人啓請賜冠帯従之 九年王  遣三吾良亹賀元旦偕王相之子懐徳寨官之子祖  魯古入国子監受学又遣使坤宜堪弥貢馬及方物  疏言長史王茂輔翼有年請陞茂為国相兼長史事  又言長史程復《割書:一作|朱復》饒州人輔臣祖察度四十余年  勤誠不懈今年八十有一請命致仕還其郷悉報可   十年王遣使賀元旦山南王汪応祖亦入貢巳又  遣使賀万寿聖節成祖賜鈔幣又賜琉球生夏布襴  衫絛靴 十一年王両遣使貢馬偕寨官子鄔同志  久等三人《割書:一作三|十人》入国子監受学巳又与山南王汪  応祖各貢馬賜鈔及永楽銭 十二年王遣使賀元  旦遣三吾良亹貢馬及方物賜鈔幣皇太子賜琉球  生益智毎等二人羅布衣各一襲及襴衫靴襪衾褥  帷帳従人皆有賜成祖賜鄔同志久等三人衣鈔  十三年成祖遣行人陳季芳《割書:一作|若》等齎詔封山南王  汪応祖世子他魯毎為琉球国山南王時応祖為其  兄達勃期所弑各寨官合兵誅達勃期推他魯毎摂  国事他魯毎表請襲封故遣使往并賜誥命冠服及  鈔万五千錠王及山北王攀安知俱各遣使貢方物  王世子尚巴志亦遣使宜是結制貢馬及方物賜文  綺三十表裏 十四年王遣三吾良亹貢馬及方物  巳又遣使貢馬山南王他魯毎亦遣使来貢謝襲封  恩 十五年王及山南王他魯毎俱遣使貢賜賚甚  厚巳又与世子尚巴志各遣使貢馬 十六年王両  遣使貢方物成祖賜使者冠帯鈔幣有差 十七年  王三遣使貢馬及方物 二十年王遣使賀元旦巳  又遣貢方物 二十一年世子尚巴志遣使奉表貢  方物皇太子命礼部宴労之 二十二年二月王訃  聞於朝命礼部遣官賜祭賻以布帛九月遣行人周  彞齎勅以行《割書:一作仁宗嗣位命行|人方彞詔告其国》   《割書:臣》按中山沿革志云思紹永楽五年嗣位二十三   年卒在位十八年非也王在位十六年永楽十九   年薨今明史実録二十年以後尚書王貢如常至   二十二年始訃於朝未詳其故  尚巴志 明永楽二十年壬寅尚巴志嗣位  中山世鑑云尚巴志佐鋪按司思紹嫡子也洪武五  年壬子生洪武二十五年壬申年二十一嗣父思紹  為佐鋪按司賞罰不違視民饑如巳饑民寒如巳寒  先起兵攻滅東大里按司諸按司帰之者甚衆遂進  兵攻落中山奉其父思紹為中山王復滅山北王攀  安知及思紹卒尚巴志嗣位又親率兵攻滅山南王  《割書:永楽十四年丙申山北亡|宣徳四年已【「己」か】酉山南亡》当元延祐中琉球国分為  三其後百有余年交攻七十余戦尚巴志嗣位而後  琉球国又合為一統永楽二十一年癸卯秋遣使奏  曰我琉球国分為三者百有余年戦無止時臣民塗  炭臣巴志不堪悲歎為此発兵山南山北今帰太平  伏願陛下聖鑑不違旧規給臣襲封謹貢土産馬及  方物大明皇帝賜詔云爾琉球国分人民塗炭百有  余年比爾義兵復致太平是朕素意自今以後慎終  如始永綏海邦子孫保之欽哉故諭《割書:尚巴志之奏及|成祖之諭明史》  《割書:実録皆不載|姑存以備考》  明史実録云洪熙元年仁宗遣中官柴山齎勅至国  封世子尚巴志嗣中山王勅曰昔我皇考太宗文皇  帝躬膺天命統御万方恩施均一遠邇帰仁爾父琉  球国中山王思紹聡明賢達茂篤忠誠敬天事大益  久弗懈我皇考良用褒嘉今朕纘承大統念爾父没  巳久爾其嫡子宜俾承続特遣内官柴山齎勅命爾  嗣琉球国中山王爾尚立孝立忠恪守藩服修徳務  善以福国人斯爵禄之栄延於無窮尚其祇承無怠  無忽仍賜冠帯襲衣文綺方仁宗遣山時貢使巳両  至表称世子賀成祖万寿聖節至是始知改元是年  凡四遣使貢馬及方物云 宣徳元年王遣使貢方  物謝襲封恩附奏曰臣祖父昔蒙朝廷大恩封王爵  賜皮弁冠服洪熙元年臣奉詔襲爵而冠服未蒙頒  賜宣宗命行在礼部稽定制製以賜之先是仁宗遣  封巳賜冠帯而王復以為請故宣宗特賜以皮弁冠  服王遣使鄭義才進香長陵義才言海風壊舟附内  官柴山舟得達乞賜一舟帰国且便朝貢宣宗命行  在工部与之巳又両遣使貢馬及硫磺賜襲衣靴襪  有差 二年王両遣使貢方物時山南王他魯毎亦  遣使進香長陵 三年王遣使鄭義才貢馬及方物  謝賜皮弁海舟宣宗賜義才等冠帯及金織紵糸襲  衣余皆素紵襲衣宣宗以朝貢弥謹遣使齎勅労之  并賜王紵糸紗羅錦縀巳又遣内官柴山副使阮漸  齎勅賜王金織紵糸紗羅羢錦 四年王遣使表貢  賀万寿聖節巳又両遣使貢馬及方物山南王他魯  毎亦両遣使入貢俱賜宴及鈔幣又命山南王使齎  勅及鈔絹帰賜王《割書:汪記云自是山南王不復遣使蓋|併於中山矣永楽十三年以後山》  《割書:北王攀安知不復入貢則山|北先山南而亡者十四年矣》 五年王四遣使入貢  宴賚如例仍賜王鈔二万一千七百六十錠 六年  王両遣使入貢又表貢馬及金銀器皿謝賜錦幣  七年宣宗以外国朝貢独日本未至命内官柴山齎  勅至国令王遣人往日本諭之明年来朝宣宗命行  在工部給中山貢使漫泰来結制海舟一以貢使言  来舟損壊故是年王遣使入貢者凡四宴賚如例  八年王遣使入貢者凡二宴賚如例 九年王遣使  貢馬及方物巳又遣使謝賜衣服海舟宣宗賜幣有  差仍命齎勅及幣帰賜王 十年王遣使謝礼部尚  書胡濙奏量遣正副使従人一二十人赴京余悉留  彼処給待従之 正統元年英宗頒賜大統暦適王  遣貢使伍是堅至令是堅齎回勅諭王及日本国王  源義王再遣使貢馬及方物使者至福建如例止具  貢物以聞其自携螺殻九十海巴五万八千失於自  陳有司以漏報没入使者籲請給値英宗命行在礼  部如例給之後浙江市舶提挙司王聡復以為言英  宗謂礼部曰海巴螺殻遠人資以貨殖取之奚用命  悉還之仍著為令 二年王遣陪臣義魯結制等貢  馬及方物奏称本国各官冠服皆国初所賜年久朽  敝乞更賜又言本国遵奉正朔而海道険阻受暦之  使或半載一載方返事下礼部覆奏命冠服本国可  依原降造用大統暦福建布政司給与之 三年遣  使義魯結制等貢馬及方物賜幣有差 四年遣使  梁求保入貢巳又遣阿普礼是等入貢賜宴幣如例  巡按福建監察御史成規疏言琉球使臣俱於福建  停憩通事林恵鄭長所帯番稍人従二百余人除日  給廩米外其茶塩醯醤等物勒折銅銭按数取足稍  緩輒肆詈殴漸不可長事下礼部以為於例止日給  廩米一切費宜悉罷之其通事人員不行禁戢請治  罪英宗以遠人姑示優容令移文戒諭之 五年王  遣歩馬結制等貢馬及方物宴賚如例先是朝貢者  朝参出入皆給馬至是令止給正副使著為令中山  世鑑云賜尚姓自茲始自是定例二年一貢巴志在  位十八年寿六十八正統四年巳未薨  尚忠 明正統五年庚申尚忠嗣位  尚忠尚巴志第二子洪武二十四年辛未生五十歳  嗣位正統七年遣長史梁求保入貢以巴志訃告乞  嗣位英宗遣給事中兪忭行人劉遜齎詔至国詔曰  昔我祖宗恭天明命君主天下無間遠邇一視同仁  海外諸国咸建君長以統其衆朕承大宝祇奉成憲  用図永寧故琉球国中山王尚巴志爰自先朝恭事  朝廷勤修職貢始終如一茲既云亡其世子尚忠敦  厚恭慎克類前人上能事大下能保民今遣正使給  事中兪忭副使行人劉遜齎勅封為琉球国中山王  以主国事爾大小頭目人等其欽承朕命尽心輔翼  惇行善道俾国人咸楽太平副朕仁覆蒼生之意并  勅王曰爾遣長史梁求保奏爾父王尚巴志亡歿良  深悼念特遣使命爾為琉球国中山王以主国事爾  宜篤紹爾父之志益堅事上之誠敬守臣節恭修職  貢善撫国人和睦隣境庶幾永享太平之福仍賜王  及妃皮弁冠服金織襲衣幣布等物当忭等未至忠  巳両遣使貢馬及賀明年元旦猶称世子云 九年  王遣使入貢者四使臣梁回奏乞一海船以便歳時  朝貢従之 十年王遣使入貢者二宴賚如例 十  一年王遣使入貢者二宴賚如例   《割書:臣》按中山世鑑云王在位五年寿五十四正統九   年薨而実録十年十一年尚書王貢紀年参差有   悞  尚思達 明正統十年乙丑尚思達嗣位  尚思達尚忠子永楽六年戌子生三十八歳嗣位正  統十二年遣長史梁求入貢以其父尚忠訃告請襲  爵三月英宗遣給事中陳傅行人万祥諭祭故王尚  忠封世子思達嗣王勅曰爾比遣長使梁求等奏爾  父王尚忠亡歿良深悼念特封爾為琉球国中山王  継承爾父主理国事爾宜篤紹先志敬守臣節恪修  職貢簡任賢良善撫国人和睦隣境以保国土仍以  皮弁冠服常服及織金紵糸羅縀等物賜王復詔諭  其国臣庶尽心輔翼各循理分母或僭踰俾凡国人  同楽雍熙副朕一視同仁之意王遣通事蔡譲等貢  馬及方物宴賚如例 十三年王遣使入貢 十四  年王遣使梁同等貢馬及方物時福建尤渓沙県方  有寇警所司請緩期三月始達巳又遣使馬権度等  入貢王叔尚金福亦貢馬及方物賜衣幣冠帯命権  度齎勅并綵幣帰賜王及王妃王叔 景泰元年遣  使百佳尼朝貢景帝命齎勅并文綺彩幣帰賜王及  妃通事程鴻言船壊不能返国願以賜幣造船礼部  請移文福建三司聴其自造不得擾民従之巳又遣  使梁回貢馬及方物宴賚如例 二年王遣使察都  等入貢亦以自備工料造船為請礼部言今福建地  方被賊人民艱窘宜令其候本国進貢通事李敬等  回日附載帰国従之巳又遣使亜間美等入貢王在  位五年寿四十二正統十四年巳已【「己巳」か】薨無子乃立王  叔尚金福為王  尚金福 明景泰元年庚午尚金福即位  尚金福巴志第六子洪武三十一年生五十三歳即  位景泰二年景帝遣左給事中喬毅《割書:殊域周咨|録作陳謨》行人  童《割書:一作|董》守宏諭祭故王思達封其叔尚金福為中山  王金福両遣使入貢猶称王叔蓋命未達也四年王  四遣使入貢宴賚悉如例在位四年寿五十六景泰  四年癸酉薨  尚泰久 明景泰五年甲戌尚泰久即位  中山世鑑云泰久尚金福第一子永楽十三年乙未  生四十歳即位  明史実録云金福既卒其弟布里与其子志魯争立  焚焼府庫両傷俱絶所賜鍍金銀印亦鎔壊国人推  尚泰久権国事景泰五年泰久以聞并請鋳印頒賜  命所司給之巳又遣使入貢表称琉球国掌国事王  弟尚泰久景帝命齎勅及綵幣帰賜王弟六年王弟  両遣使入貢遣給事中厳誠《割書:殊域周咨録|作李秉彝》為正使行  人劉倹為副使齎詔封王弟尚泰久嗣王詔曰帝王  主宰天下恒一視而同仁藩屏表率国中或同気以  相嗣朕躬膺天命撫馭諸侯琉球国王尚金福既薨  其弟尚泰久性資英厚国衆帰心茲特遣使齎勅封  為琉球国中山王凡彼国中遠近臣庶宜悉心輔翼  罔或乖違長堅忠順之心永享太平之福故茲詔示  咸使聞知又勅王曰爾自先世恪守藩維伝及爾兄  益隆継述敬天事上久而愈虔属茲薨逝軫於朕懐  爾乃王弟宜紹国封特遣使齎詔封爾為琉球国中  山王并賜爾及妃冠服綵幣等物爾尚砥礪臣節懐  撫国人欽哉 七年遣使入貢猶称王弟及冊封後  遣使入謝又遣使入貢 天順二年王遣使朝貢者  三 三年王遣使李敬貢馬及金銀器皿疏言本国  王府失火延焼倉庫銅銭請照永楽宣徳間例所帯  貨物以銅銭給賜礼部以銅銭係中国所用難以准  給宜将估計鈔貫照旧六分京庫折支生絹其四分  移文福建布政司収貯紵糸紗羅絹布等物依時値  関給従之王遣使亜羅佳其等入貢宴賚如例 四  年王遣使入貢 五年王遣使王察等貢馬及方物   六年王遣使程鵬等貢方物宴賚悉如例  中山世鑑云諸寺諸山建立大鐘皆王所鋳在位七  年寿四十六天順四年庚辰薨   《割書:臣》按思達非金福子也中山世鑑悞汪記引世纘   図云泰久係尚思達之弟而実録則云金福之弟   蓋実録止以請封之疏為拠他無可攷也  尚徳 明天順五年辛巳尚徳嗣位  尚徳尚泰久第三子正統六年辛酉生二十一歳嗣  位天順六年遣使入貢以泰久訃告英宗命吏科右  給事中潘栄行人司行人蔡哲充正副使往祭故王  泰久封世子尚徳為王詔曰朕紹帝王之統纘祖宗  之緒主宰天下一視同仁撫馭華夷靡間遐邇惟爾  琉球国僻居海島密爾閩中慕義来庭受封伝業蓋  有年矣故国王尚泰久克篤勤誠敬天事人甫余六  載倏爾告終先業攸存可無承継其世子尚徳性資  仁厚国衆帰心茲特遣正使吏科右給事中潘栄副  使行人司行人蔡哲齎詔往封為琉球国中山王仍  賜以皮弁冠服等件凡国中官僚士庶宜同心輔翼  作我外藩嗚呼循理謹度永堅率俾之忠親族睦隣  丕冐咸寧之化故茲詔示悉使聞知 七年王遣使  崇嘉山等入貢宴賚如例 成化二年王遣使程鵬  等貢馬及方物賜宴及衣幣 三年王遣長史蔡璟  入貢賜幣 四年王遣使程鵬巳又遣使読詩貢馬  及方物俱賜衣幣 五年王遣長史蔡璟入貢又遣  使査農是等入貢宴賚如例  中山世鑑云尚徳君徳不修朝暮漁猟暴虐無道鬼  界島叛不朝貢数年王自将攻伐之帰弥自満以致  敗亡在位九年年未三十成化五年巳丑薨寿二十  九歳世子幼稚国人廃之奉内間里主御鎖側是為  中山王尚円   思紹尚巴志至尚徳凡七伝共六十四年  尚円 明成化六年庚寅尚円即位  中山世鑑云尚円北夷伊平人即葉壁山也永楽十  三年乙未生字思徳金其先不可知或曰義本譲位  隠北山疑即其後也一云葉壁有古岳名天孫岳尚  円即天孫氏之裔也父尚稷為里主尚円生有異瑞  年二十四始渡国頭来仕中山尚金福時始給黄帽  尚泰久時領主内間内間之民皆親愛之時久旱田  苗皆稿独其田不雨而潤民驚伝為異王懼載妻子  隠避一十四年徳日懋尚金福聞其賢召為黄帽官  転御鎖側即今耳目官也誾誾侃侃万事当理徳著  民懐尚徳嗣位多行不義尚円極諫云君用財若無  窮殺人若不勝尚徳怒不聴再避隠於内間尚徳卒  世子幼稚群臣殺之於真玉城請御鎖側立為王以  安国家尚円固譲不獲乃至首里即位除其虐政順  民所喜山林隠逸随材器使遠近蛮夷皆帰心焉  明史実録云成化七年尚円遣使蔡璟等入貢以父  尚徳薨来赴請襲爵憲宗遣戸科都給事中丘弘為  正使行人司行人韓文為副使齎儀物行慶弔礼封  世子尚円為中山王弘行至山東病卒改命兵科給  事中官《割書:一作|管》栄偕文往 八年王遣長史梁応貢馬  及方物宴賚如例 九年王遣王舅武実入貢謝襲  封恩 十年王遣使沈満志等貢馬及方物宴賚如  例仍以鈔絹酬其自貢物値満志等乞如旧制折給  銅銭不許 十一年王遣使程鵬入貢附奏乞如常  例歳一朝貢憲宗勅王曰王使朝貢巳如例賞賜遣  還近福建鎮守官奏通事蔡璋等還次福州殺人劫  財非法殊甚今因使臣還特降勅省諭勅至王宜問  璋等故縦其下之罪追究悪徒依法懲治自後定例  二年一貢止許百人多不過加五人除正員外不得  私附貨物并途次騒擾有累国王忠順之意其省之   十二年王遣使梁応等入謝会憲宗立皇太子応  因奏乞如朝鮮安南例賜詔齎回礼部以琉球日本  占城皆海外国例不頒詔憲宗特命降勅并以錦幣  帰賜其王及妃 十三年王遣使李栄奉表謝恩巳  又遣程鵬貢馬及方物復請歳一遣使朝貢不許命  如前勅王在位七年寿六十二成化十二年薨  尚宣威 明成化十三年丁酉尚宣威摂位  中山世鑑云尚宣威尚円之弟宣徳五年庚辰生少  育於兄九歳従兄渡国頭至中山為黄帽官尚円卒  世子尚真年十三宣威摂国事六閲月国人楽附後  引尚真掖就王位巳東嚮立退隠於越来其年卒《割書:汪|録》  《割書:世纘図云丙申|八月四日卒》寿四十八諡義忠今其子孫尚存  尚真 明成化十三年丁酉尚宣真位  尚真尚円世子成化元年乙酉生年十三嗣位成化  十四年遣長史梁応等請襲封憲宗命兵科給事中  董旻為正使行人司右司副張祥為副使賚詔之国  封世子尚真為中山王賜皮冠服金鑲犀帯并以綵  幣賜王及妃応等具奏仍欲一年一貢不許 十五  年王遣使李栄朝貢迎封冊賜宴及衣幣 十六年  王遣使馬怡世入謝附奏乞如旧制不許 十八年  王遣使貢馬及方物乞以陪臣子蔡賓等五入於南  京国子監読書令有司如旧制歳給衣服廩饌王又  以不時進貢為請礼部言其意実仮進貢以規市販  之利宜勿聴礼部又言琉球国進貢旧例到京少則  四五十人多則六七十人俱給賞有差邇因各国進  貢率多奸獘毎国止許五七人不過十五人到京余  俱留辺以俟今福建以例止容正議大夫梁応等十  五人赴京既巳給賞余六七十人俱留布政司宜発  官帑以次均給庶不減削太甚失柔遠之意従之  二十年王遣使程鵬貢馬及方物奏永楽年間所賜  船破壊巳尽止存其三乞自備物料於福建補造部  義許造其一 二十二年王遣使蔡䂀貢馬及方物   二十三年遣陪臣馬審礼等貢方物謝恩至則孝  宗嗣位登極四月賜冠帯衣幣仍命領詔賜王及妃  錦幣 弘治元年王遣使皮揚那等従浙江入貢孝  宗命却之以貢道当由福建且貢非其時也皮揚那  等具以国王咨礼部文言成化二十一年本国正議  大夫程鵬等進貢回国報知皇太子冊妃乃遣使表  賀並貢方物礼部言琉球入貢雖与例限不合然遠  人之情可念況箋文方物巳至京難於終却請暫賜  容納後仍以旧例裁之或因福建風水不便取路浙  江亦令審実奏請方許起送今次所給正副使綵縀  等物宜如旧例畨伴従人減半以示裁抑之意従之  時蔡賓亦随貢使至言成化中読書南京国子監今  吏部侍郎劉宣時為祭酒特加撫恤乞容執贄於宣  所致謝許之 三年王遣使馬仁等進香別遣王舅  麻勃都入貢奏称本国来貢人員近止許二十五人  赴京物多人少恐致疎失又謂本国貢船抵岸所在  有司止給口粮百五十名其余多未得給孝宗命来  京許増五人増口粮二十名 五年七年皆遣正議  大夫梁徳入貢賜王錦縀宴賚徳等如例 九年十  三年皆遣正議大夫鄭玖入貢賜王錦縀宴賚玖等  如例 十五年王遣使入貢請於福建補造海船以  便往回従之 十六年王遣使呉詩等往満刺加国  収買貢物遇風舟覆詩等百五十二人漂至海南登  岸為邏卒所獲広東守臣以聞孝宗命送詩等於福  建守臣処給粮贍養候本国貢使帰之 十七年王  遣使具言前使遭風未回致失二年一貢之期至是  補貢納之 武宗登極命行人左輔頒詔至国正徳  二年王遣王舅亜嘉尼施等貢馬及方物奏乞毎歳  一貢礼部議琉球在昔朝貢不時至成化十一年因  使臣不法勅令二年一貢今彼因入貢違期故為此  奏以飾非宜勿聴武宗特許之長史蔡賓奏乞自備  工料修造貢船二隻礼部議行鎮巡官験実量修不  必改造賓復奏武宗曰令二船拆卸補造第勿過式   四年王遣正議大夫程璉入貢 五年請以官生  蔡進等五人入国子監読書許送南監仍給衣廩等  物如例 六年王遣正議大夫梁能七年又遣正議  大夫梁寛等貢宴賚如例 十年王遣長史陳義十  一年遣正議大夫梁竜貢馬及方物宴賚如例 十  二年王遣正議大夫陳義入貢 十三年遣長史蔡  遷十五年遣長史金良貢馬及方物宴賚悉如例  嘉靖改元王遣王舅達魯加尼進香貢方物慶賀詔  賜王及妃錦幣勅王仍遵先朝旧例越二年一朝貢  毎年不過百五十人仍命福建巡按御史査勘験放   三年王遣長史金良等二十人入貢良言其国先  有正議大夫鄭縄領謝恩方物渡海風漂未至而表  文在此請得先進許之明年縄至言方物以舟敗至  是復進福建守臣以聞世宗命就彼中宴賚遣還方  物令所司転運仍令縄賚勅転諭日本国王令捕繋  倡乱者以献 五年官生蔡廷美等請就国子監読  書令礼部照例給廩米薪炭及冬夏衣服  中山世鑑云王在位五十年天姿明敏又能謙巳受  益継述父業治道大明政刑咸備年六十二歳以嘉  靖五年薨  尚清 明嘉靖六年丁亥尚清嗣位  尚清尚真第五子《割書:汪錄云天纘王子非是|中山王無称天纘王者》弘治十年  丁巳生年三十一歳嗣位 嘉靖七年遣正議大夫  鄭縄等進貢請襲封縄等回至海中溺死 九年又  遣蔡瀚入貢申前請礼部以襲封重典命福建鎮巡  官査訪申報瀚請遣読書官生蔡廷美等四人還本  国婚姻給賞幣布有差瀚又言来経日本日本国王  源義晴托齎表文乞赦其使臣宋素卿之罪併乞新  勘合金印復修常貢礼部験其文俱無印篆言倭情  譎詐不可遽信勅琉球国王遣人伝諭日本令擒献  首悪送回擄去指揮奏請裁奪 十一年正議大夫  金良賚国中人民結状請冊封世宗遣吏科左給事  中陳侃為正使行人司行人高澄為副使齎詔之国  詔曰朕恭膺天命為天下君凡推行乎庶政必斟酌  夫古礼其於錫爵之典未嘗以海内外而有間焉爾  琉球国遠在海浜久被声教故国王尚真夙紹顕封  巳踰四紀茲聞薨逝属国請封世子尚清徳惟克類  衆心所帰宜承国統朕篤念懐柔之義用嘉敬順之  誠特遣使賚詔封爾為琉球国中山王仍賜以皮弁  冠服等物王宜慎乃初服益篤忠勤有光前烈国中  耆俊臣僚其同寅翼賛恊力匡扶尚殫事上之心恪  尽臣藩之節保守海邦永底寧謐又勅王曰惟爾世  守海邦継膺王爵敬順天道世事皇明爾父尚真自  襲封以来恭勤匪懈比者薨逝良用悼傷爾以冢嗣  国人帰心理宜承襲茲特遣使封爾為琉球国中山  王并賜爾及妃冠服綵幣等物爾宜祇承君命克紹  先業修職承化保境安民以称朕柔遠之意 十三  年遣正議大夫梁椿入貢表称世子時詔命猶未達  也 十四年陳侃等還言海中風濤之険多藉神庥  不致顚覆乞賜祭以答神貺礼部議令布政司設祭  一壇報可王遣王舅毛実等入貢謝恩宴賚如例仍  以錦幣雑物賜王先是王以金四十両饋侃等不受  実等并以金奏進世宗命侃等受之 十七年王遣  使陳賦入貢宴賚如例 十九年王遣長史梁梓貢  馬及方物奏請補造海船四以便続貢許之禁不得  違式 二十年王遣使殷達魯等入貢宴賚如例  二十一年長史蔡廷美招引漳州人陳貴等駕船之  国適与潮陽船争利互相殺傷廷美乃安置貴等於  旧王城尽没其貲貴等夜奔為守者所掩捕多見殺  於是誣貴等為賊械繋送福建廷美賚表将赴京陳  奏巡按御史徐宗魯会同三司官訳審別状以聞留  廷美等待命得旨貴等違法通畨着遵国典重治琉  球既屢与交通今乃敢攘奪貨利擅殺我民且誣以  賊詭逆不恭莫此為甚蔡廷美本宜拘留重処念素  係朝貢之国㚲且放回後若不悛即絶其朝貢令福  建守臣備行彼国知之 二十二年王遣正議大夫  陳賦等貢馬及方物宴賚如例并以礼幣報王王請  遣官生梁炫等帰娶時炫等就学南監巳踰七年詔  給資糧駅騎遣人護帰 二十四年王遣長史梁顕  入貢送還朝鮮漂流人口宴賚如例 二十六年王  遣陳賦入貢賦与蔡廷会偕来廷会祖蔡璟閩人永  楽中撥往琉球克水手而産籍在閩与給事中黄宗  概上世有親至是廷会来宗概与交通饋謁事覚逮  下詔獄礼部請並罪賦革其賞世宗曰陳賦無罪賞  如例蔡廷会交結朝臣法当重治念属貢使姑革賞  示罰蔡璟既永楽中撥出何得於中国置産立籍行  撫按官勘明処分 二十八年王遣正議大夫梁顕  入貢宴賚如例 二十九年王遣官生蔡朝用等五  人詣京請入監読書許之 三十二年王遣長史梁  炫入貢宴賚如例 三十四年王遣正議大夫梁碩  入貢具言貢舟至港其勢必壊請令使臣買海上民  船駕還詔福建守臣覆状聴買不得過大又請放官  生蔡朝用等帰国省親許之遣使送帰  中山世鑑云王聡明智断剛強英毅能振其祖尚円  父尚真遺緒国中事多所興革至今法守東北属国  大島嘉靖十六年恃遠絶貢不朝王遣将往征之復  守朝貢如常王在位二十九年寿五十九歳嘉靖三  十四年卒  尚元 明嘉靖三十五年丙辰尚元嗣位  尚元尚清第二子嘉靖七年戌子生年二十九歳嗣  位嘉靖三十六年尚元遣正議大夫蔡廷会等入貢  請襲封先是三十五年倭寇自浙敗還入海至琉球  境中山王世子尚元遣兵邀撃尽殲之得中国被掠  人金坤等六名至是廷会等入貢献還因言窮島遠  人須乗夏令遇南風汛始得帰国乞如三十四年例  毎歳自行修買帰舟不候題請世宗嘉其忠順許之  仍賜勅奨諭賞銀五十両綵幣四表裏有功人馬必  度及廷会等俱厚賜 三十七年遣給事中呉時来  行人李際春為正副使無何時来疏論大学士巌嵩  奸邪状嵩言其畏航海之役故生事妄言世宗怒杖  時来遣戌改命刑科給事中郭汝霖為正使偕際春  以行 三十九年汝霖等尚未行而正議大夫蔡廷  会入貢奉表謝恩称受其世子命以海中風濤叵測  倭人出没不時恐使者有他虞獲罪上国請如正徳  中封占城故事遣人代進表文方物而身同本国長  史梁炫等賚回詔冊不煩遣使巡按御史焚献科以  聞下礼部議言琉球在海中諸国頗称守礼故累朝  以来待之優異毎国王嗣立必遣侍従之臣奉命服  節冊以往今使者未至乃欲遥受冊命則是委君貺  於草莽其不可一也廷会奉表入貢乃求遣官代進  昧以小事大之礼棄世子専遣之命其不可二也昔  正徳中流賊為梗使臣至淮安撫按官暫為留住候  事寧即遣貢闕下占城国王為安南所侵竄居他所  故令使者賚回勅命乃一時権宜且此失国之君也  造無稽之詞以欺天朝援失国之君以擬其主其不  可三也梯船通道柔服之常彼所藉口者特倭人之  驚風濤之険耳不知琛賨之諭納貢使之往来果何  由而得無患也其不可四也当時占城雖領回詔勅  然其王沙古卜洛猶懇請遣使為蛮邦光重且廷会  非世子面命又無印信文移若遽軽信其言万一世  子以遣使為至栄謂遥拝為非礼不肯受封復上請  使如占城将誰任其咎哉其不可五也乞令福建守  臣以前詔従事便至於未受封而先謝恩亦非故典  宜止許入貢方物候受封後方進謝恩表文世宗従  之 四十一年汝霖等始奉詔至国詔曰朕受天命  主宰寰宇凡政令之宣布惟成憲之是循其於錫封  之典遐邇均焉爾琉球国遠処海陬声教漸被修職  效義閲世巳久故国王尚清顕荷爵封粤踰二紀茲  者薨逝属国請封世子元朕念厥象賢衆心帰附是  宜承紹国統特遣正使刑科右給事中郭汝霖副使  行人司行人李際春齎詔往封為琉球国中山王仍  賜以皮弁冠服等物王宜謹守礼度益篤忠勤凡国  中官僚耆旧尚其同心翼賛以佐王餝躬励行用保  藩邦故茲詔示咸俾悉知王遣其舅源徳偕汝霖等  入謝初王以金四十両餽汝霖為謝却之至是源徳  等齎所餽金請命世宗謂朝廷命使無受謝之義詔  聴汝霖等辞尋以二臣遠行著労各賜銀幣 四十  二年王遣正議大夫鄭憲入貢送還中国漂流人口  世宗降勅褒諭賜鏹幣憲因奏本国亦有流入中国  者乞命守臣恤遣下其疏於瀕海所司 四十四年  王遣長史梁灼貢馬及方物送還本国北山守備鄭  都所獲中国被掠人口世宗嘉王忠順再勅奨諭仍  賜銀五十両綵幣四表裏灼都各二十両一表裏  ■【「隆」か】慶改元王遣使入貢宴賚如例 二年王遣使入  賀宴賚如例 三年王遣守備由必都等帰日本掠  去人口守臣以聞穆宗以王屢效忠誠賞銀幣同前  仍賜勅奨励由必都等給銀幣有差 五年王遣正  議大夫鄭憲入謝又帰被掠人口再勅奨励賜銀幣  給賞如前遣南監受学官生梁照等三人帰国従王  請也王在位十七年寿四十五歳隆慶六年薨  尚永 明万暦元年癸巳尚永嗣位  尚永尚元之第二子嘉靖三十一年生年二十一歳  嗣位 万暦元年遣使入貢請襲封礼部行福建鎮  巡官査勘又送還被掠人民奨賚如例 二年世子  遣王舅馬中叟長史鄭佑等十八人入貢賀登極宴  賚如例 三年世子両遣使入貢 四年世子遣正  議大夫蔡朝器等貢方物如例給賞外神宗命毎五  日另給鶏鵞米麪酒菓以示優異以戸科左給事中  蕭崇業為正使行人謝杰為副使齎皮弁玉圭往封  尚永嗣王崇業等疏言四事一頒去詔勅如彼国懇  留宜加例俯循其請一秩祀海神合挙祈報二祭一  造船宜専責府佐副以指揮二員造完一併随行一  飲食物用弓矢器械以及観星占風聴水察土医卜  技芸之流畢備許酌量取用悉如所請 五年正議  大夫梁灼入貢表称世子時崇業等尚未行也 八  年慶詔至国詔曰朕受天明命君臨万方薄海内外  罔不来享延賞錫慶恩礼攸同惟爾琉球国遠処海  浜恪遵聖教世修職貢足称守礼之邦国王尚元紹  序膺封臣節罙謹茲焉薨逝悼切朕衷念其侯度有  常王封当継其世子永徳惟象賢恵能得衆宜承国  統永建外藩特遣正使戸科左給事中蕭崇業副使  行人司行人謝杰齎詔往封為琉球国中山王仍賜  以皮弁冠服等物凡国中官僚耆旧尚其協心翼賛  畢力匡扶懋猷勿替於承先執礼益虔於事上綏茲  有衆同我太平則亦爾海邦無疆之休勅王曰惟爾  先世守此海邦代受王封克承忠順迨於爾父元畏  天事大益用小心誠節懋彰寵恩洊被遽焉薨逝良  用悼傷爾為冡嗣克修厥美群情既附宜紹爵封茲  特遣使封爾為琉球国中山王并賜爾及妃冠服彩  幣等物爾宜恪守王章遵述先志秉礼守義奠境安  民庶幾彰朕無外之仁以永保爾有終之誉王遣王  舅馬良弼入謝偕陪臣子鄭週等三人就学命送南  京国子監如例給衣糧 九年王遣正議大夫梁燦  入貢 十一年王遣使梁灼入貢 十五年王遣正  議大夫鄭礼謝恩別遣使貢方物宴賞悉如例明年  王卒在位十六年年三十五歳  尚寧 明万暦十七年巳丑尚寧即位 【白紙】 【白紙】 【裏表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