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紙】 【白紙】 【白紙】 【白紙】 中山傳信錄卷第二  封宴禮儀   封舟到港   天使館 《割書:舊使館|》 《割書:支應七司|》   天妃宫行香 《割書:上天妃宫|》 《割書:附下天妃宫|》   中山先王廟   諭祭儀注   諭祭文《割書:二道|》   中山王府   冊封儀注   冊封詔勅《割書:二道|》   中山王肄館儀仗 《割書:賀封路供|》   中秋宴   重陽宴 《割書:拜辭宴|》 《割書:餞別宴|》 《割書:望舟宴|》   中山王謝 恩表疏 《割書:貢物|》   又請存舊禮以勞使臣疏   禮部議覆疏 中山傳信錄卷第二  冊封琉球國王副使 賜正一品麟蟒服翰林院編修加二級《割書:臣|》徐葆光纂   封舟到港 封舟六月朔旦至那覇港泊海口迎舟數十獨木船雙  使一帆者又數百槳世曾孫尚敬守次先遣法司以  下諸陪臣來迎 詔隨來隨遣前後數輩致牲禮迎勞如儀午潮上島民  艤船數百或在船或入水施百綆引舟至迎恩亭下  《割書:亭建自洪武中武|寧王時修葺如新》陪臣班列儀仗金鼓皆集亭左右  迎請 龍亭未刻以次登岸衆官前導至館奉安 詔勅行禮訖以次入謁法司王舅紫金大夫紫巾官爲  一班三叩頭天使立受揖答之耳目官正議大夫中  議大夫爲一班三叩頭天使立受拱手答之那覇官  長史察侍紀官遏闥理官都通事爲一班三叩頭天  使坐受抗手答之嗣後朔望及逢五十日王遣法司  王舅以下至館一起居見天使皆下坐應對皆起立  每月初二日十六日天使亦遣使至王府荅問云   天使館  天使館去迎恩亭一里許面南屋宇皆如中國衙署  外柵四周柵内東西門房各四楹竿上施冊封黃旗  二八角鼓棚左右二所大門内東西役房各六楹儀  門上有天澤門三字匾前明萬曆中使臣夏子陽題  今失去臣等補書其上大堂前庭方廣數畝陪臣行  禮于此甬道左右《割書:臣|》等植大榕樹四株堂上前楹前  使張學禮王垓題天威遠布隷書四字汪楫林麟焻  題敷命堂三字皆在 《割書:臣|》 等又書 皇綸三錫四字懸正梁上蓋自康煕二年封王尚質今  王之高祖也康煕二十二年封王尚貞今王之曾祖  也王之祖尚純未及立王之父尚益未及請封至今  國王尚敬巳閲五世皆受我 皇上璽封六十年中大典三行澤及五世實爲千古僅  事故特書之以示遠人明我 皇上與天無極之治海隅日出覆育無窮也左右楹間  特書二牓一載前明冊使姓名一載 本朝三遣使臣姓名   牓記附錄  前明洪武中中山王察度始通於朝武寧嗣位始來  告䘮請襲終明之代傳十六世世世請封封使三十  餘人具列正史而稗載多舛儻中外異書非一綂同  文之義 皇淸受命王尚質始來請封於今五世冊禮三行皆奉  我 皇上寶璽以來尤爲千古盛事幷書於次所以眧矌典  愼使職也遣使踰年始逹嘉靖以後有遲至三四年  者今按史書之一以遣使之年爲定洪武以來使事  不以冊封行者姓名不能備考故不幷列云冊使例  以行人充明正統中始用給事中爲之正副仍之後  遂不變用翰林與中書舎人自前使始兩使皆史臣  唯茲役 【以下二段組表形式】  明洪武五年詔中山王察   永樂二年封武寧使  度使           時中《割書:行人|》  楊載《割書:行人|》  永樂五年封思紹如典禮   洪煕元年封尚巴志使  不遣使          柴山《割書:中官|》  正統七年封尚忠使     正統十三年封尚思達使  兪忭《割書:給事中| 》         陳傳《割書:給事中|》  劉遜《割書:行人| 》         萬祥《割書:行人|》  景泰二年封尚金福使    景泰六年封尚泰久使  喬毅《割書:給事中殊域周咨錄|作陳謨》     嚴誠《割書:給事中中山世鑑作|李秉彝》  童守宏《割書:行人|》        劉儉《割書:行人|》  天順六年封尚德使     成化六年封尚圓使 【以下二段組表形式】  潘榮《割書:吏科給事中福建龍|溪人》   官榮《割書:兵科給事中|》  蔡哲《割書:行人|》       韓文《割書:行人|》  尚宣威 未請封    成化十三年封尚眞使             董旻《割書:兵科給事中|》             張祥《割書:行人司司副|》  嘉靖七年封尚淸使   嘉靖四十一年封尚元使  陳侃《割書:吏科給事中浙江鄞|縣人》   郭汝霖《割書:吏科左給事中江|西永豐人》  高澄《割書:行人順天固安人|》    李際春《割書:行人河南杞縣人|》  萬暦四年封尚永使   萬暦二十九年封尚寧使  蕭崇業《割書:戸科左給事中雲|南籍應天上元人》   夏子陽《割書:兵科右給事中江|西王山人》  謝杰《割書:行人福建長樂人|》    王士禎《割書:行人山東泗水人|》  崇禎元年封尚豐使   尚賢請封未獲卒《割書:福王時|來請封》  杜三策《割書:戸部左給事中山|東東平州人》  《割書:遣禮科給事陳燕翼行|人韓元勲未行國亡》  楊掄《割書:行人司司正雲南籍|上元人》 【二段組表形式終了】 本朝順治六年尚賢弟尚質奉表十年來請封 世祖遣使康煕二年行 【以下二段組表形式】  康煕二年封尚質使   康煕二十一年封尚貞使  張學禮《割書:兵科副理官遼陽|人》   汪楫《割書:翰林院檢討江南儀|眞人》 【以下二段組表形式】  王垓《割書:行人山東膠州人|》   林麟焻《割書:内閣中書舎人福|建莆田人》 【二段組表形式終了】  尚益未請封父尚純未立先卒子尚敬今封  堂後穿堂六楹内堂三楹左右兩使臣房後院東西  二板閣東曰長風前使臣汪楫書西曰停雲使臣林  麟焻書匾巳廢樓亦重葺臣等重題其上兩行役房  各九楹東西相向東院有水井一礪石牆四週如城  高一丈三四尺許極堅緻堂屋内地皆用方磚上施  □瓦惟壁皆用夾板役舎則以蘆箔墁土其上  《割書:附|》舊使館  使館西南有舊使館址相連前亦有轅門大門上有  小板閣入門大堂三楹以板鋪地去地三尺許外有  駐節二字前使王垓所書又前明崇禎中使臣杜三  策書每懷靡及四字西有樓今無存《割書:胡靖記云楊行|人掄居西偏小》  《割書:樓名曰|聽海》今新葺板閣惟東板閣係舊建樫木梁柱皆  極堅固前使張學禮記云樓上有杜三策題梅花詩  百首今巳墁滅無存測量平豐二臣居之扃前轅門  鑿後垣共門出入  舊使館向有息思亭嘉靖三十七年冊使郭汝霖有  息思亭說云琉球天使館自門而入正堂三間自正  堂引至書房三間余處於東李君際春處於西房之  後再三間官舎輩處之兩旁翼以廊房各六間門書  輿皂寓焉暑月蘊隆琉之人爲余卜後垣空地砌土  瓦茅竪柱而亭之余因扁曰息思以咏以歌庶忘其  身之在異鄕巳  天使館堂舊名灑露萬暦四年冊使蕭崇業有灑露  堂說云使館故有匾弗稱唐人云海東萬里灑扶桑  意在懷遠也余以灑露名之副使謝杰記云灑露堂  者天使館之堂也諫議蕭使公所以名斯堂也《割書:云| 云》   《割書:臣|》葆光按此二條當在舊使館中今匾廢亭圯皆   不可考就郭記云自門而入正堂三間今舊院大   門内卽大堂無儀門居然可知巳  天使館日有都通事一員紅帕秀才二十人輪畨値  門聽候指使  天使館旁支應分設七司一館務司掌館中大小應  行事件一承應所掌館中修葺物件家伙等事一掌  牲所掌羊豕鷄鴨支送等事一供應所掌館中酒米  小菜支送等事一理宴司掌七宴事一書簡司掌書  帖往來等事一評價司掌評定物價上下分買支給  等事每司遣大夫一員紅帕三人餘雜差等二十人  主一司其朝夕供應奔走別有庫官等爲之  國王日以宫前瑞泉供客每日淸晨汲入綠木筩二  石餘以鎻鎻之走十里送至館中紅帕秀才九人分  日押送  每日供應米五升麪四觔醬醬油醋鹽菜油各四盞  豆腐三斤燒酒一甁魚肉各三斤羊肉二斤乾魚四  斤鷄二蛋十枚海蟳二西瓜二冬瓜十斤菜一斤燭  四枝炭十斤柴四束  起居日餽生猪羊各一雞二蛋魚海蛇海蟳石鮔車  螯麪條麪粉醬□醋蒜胡椒甘蔗蕉果《割書:冬易|以橘》燒餅佳  蘇魚各一盤燒酒一埕炭一包燭一束朔望加吉果  米肌銀酒黃酒之餽 吉果以米粉爲之形如薄餅  米肌如白酒而稍淡銀酒卽燒酒黃酒國中所醞煮  酒色黑醲少有油氣  守備千總日米四升醬油醋鹽菜油米醬各一盞猪  肉三觔羊肉一觔生魚二觔乾魚三觔雞一蛋十枚  蔬菜一觔豆腐一觔燒酒六盞小燭二枝炭五觔柴  二束 全廩給日米三升醋鹽菜油豆醬各一盞猪  肉二觔生魚二觔乾魚二觔雞一蛋五枚蔬菜一觔  豆腐一觔燒酒三盞小燭二枝柴二束 半廩給日  米二升醋鹽菜油豆醬各一盞猪肉一觔乾魚一觔  雞一蔬菜一觔豆腐一觔燒酒二盞柴二束 口糧  月糧日米一升五合醋鹽菜油豆醬各半盞猪肉一  觔鹽魚一觔蔬菜一觔豆腐半觔燒酒一盞柴一束   天妃宫行香  入館後涓吉鼓樂儀從奉迎船上 天妃及挐公《割書:挐公水神詳|汪使錄中》諸海神之位供於上天妃宫  内朔望日行香琉球天妃宫有二一在那覇曰下天  妃宮天使館之東門南向前廣數十畝有方沼池宮  門前石神二入門甬道至神堂三十歩許堂内有崇  禎六年冊使杜三策楊掄慈航普度匾順治六年招  撫司謝必振普濟萬靈匾康煕二年癸卯冊使張學  禮王垓普濟羣生匾大門上書靈應普濟神祠則萬  曆三十四年冊使夏子陽王士禎所立也兩旁皆民  房國中案牘多儲于此有鐘一架刻云琉球國王大  世主庚寅慶生茲現法王身量大慈願海而新鑄洪  鐘以寄捨本州下天妃宮上祝萬歲之寶位下濟三  界之羣生辱命相國安灊爲其銘銘曰華鐘鑄就挂  着珠林撞破昏夣誠《割書:汪錄悞|作正字》禱天心君臣道合蠻夸  不侵彰鳬氏德起追蠡吟萬古皇澤流妙法音景泰  丁丑年月朔旦施  上天妃宮在久米村夏給諫子陽使錄云此爲嘉靖  中冊使郭給事汝霖所建他無碑記可証宮在曲巷  中門南向神堂東向門旁亦有石神二進門上甬道  左右寬數畝繚垣周環正中爲天妃神堂右一楹爲  關帝神堂左爲僧寮堦下鐘一所大門左有神堂上  嚮供龍神 天妃堂内有崇禎六年冊使杜三策楊掄立德配玄穹  康煕三年癸卯冊使張學禮王垓生天福靈二十二  年冊使汪楫朝宗永賴三匾副使林麟焻二十三字  長聯後稱裔侄孫麟焻敬題蓋 天妃爲莆田林氏閩中林姓多作此稱梁上有靈應普  濟神祠之額乃萬曆中冊使夏子陽王士禎所立也   始至館第二日先詣孔廟行香次至天妃宫冬至   則設 萬歲龍亭於廟左明倫堂使臣以次行禮訖亦載謁夫   子像朔望則否 天尊廟祀雷聲普化天尊汪錄   永樂中貢使自京師塑像歸禱必應故第二日亦   徃行香朔望則不再至云 諭祭先王廟圖   中山先王廟  自天使館至先王廟二里許天使館東有天妃宫宫  前有方沼池過池東北沿隄行不半里有泉崎橋橋  旁有孔廟由廟東行數百步北折爲長虹隄隄長亘  二里許下作水門七以通潮《割書:隄旁有小石山名七星|山七石離立沙田中》  隄盡北折爲安里橋《割書:此處地名安里故名汪錄作眞|玉橋悞另有眞玉橋在豐見城》  《割書:北玉潮|之上》過橋東折卽中山先王廟廟前松岡數重左  右流澗寛丈許環注安里橋下入海廟前石路方廣  左右立木坊及下馬石碑左右各一廟垣四周皆礪  石磊成正中作圏門三左右角門二門内前堂三楹  匾肅容二字卽祭畢設宴待客之所更進甬道東西  廳各三楹堦下兩叢鐵樹攅鬱正廟七楹堂楹之上  前使臣張學禮題河山帶礪汪楫題永觀厥成二匾  俱在《割書:臣等亦書世篤忠|貞四字懸其次》堂西神厨二楹東爲佛堂前  後六楹旁三楹爲僧厨   儀注《割書:俱從前使臣|汪楫更定》   六月二十六日丁卯行 諭祭禮先期灑掃王廟中堂屏蔽神主以更迎請 龍亭設香案於廟中設司香二人設開讀臺於滴水西  首設開讀位東南向設中山先王神主位於露臺東  首西向設世曾孫俯伏位於先王神主位之下北向  設世曾孫拜位於露臺中北向設衆官拜位於世曾  孫拜位後左右層列設奏樂位於衆官拜位之下北  向  祭日黎明法司官率衆官及金鼓儀仗畢集天使館  前天使啓門叅謁畢迎請 龍亭進公館中堂捧軸官捧 諭祭文二道奉安 龍亭内又捧齎賜絹帛二百端白銀二百兩奉安彩亭  内衆官排班行三跪九叩頭禮畢前導至安里橋世  曾孫皂袍角帶率衆官迎伏於橋頭道左 龍亭暫駐世子衆官平身天使趨前分立 龍亭左右通事官唱排班世曾孫率衆官行三跪九叩  頭禮畢世曾孫率衆官前導至廟門外 龍亭由中門入至廟内中堂彩亭内銀絹分列於先王  位前案上天使隨入左右立捧軸官由東角門入至  廟東邊門外西向立宣讀官展軸官由西角門入至  開讀臺下東向立司香二人舉香案置 龍亭前添香世曾孫率衆官由東角門入上露臺各就  拜位行三跪九叩頭禮畢退立於先王神位之下西  向捧軸官由廟東邊門入廟中堂天使先取 諭祭先王尚貞文授捧軸官高舉出廟中上開讀臺宣  讀官次之展軸官又次之捧軸官上臺立案右宣讀  官就開讀位展軸官立案左與捧軸官對展通事官  唱開讀世曾孫衆官皆俯伏於先王神位之下北向  候宣讀官從容讀畢通事官唱焚帛世曾孫率衆官  皆平身至焚帛所候焚畢囘露臺同衆官謝 恩三跪九叩頭禮畢退班世曾孫捧先王尚貞神主由  廟東邊門入廟内安於東偏神座世曾孫又捧先王  尚益神主就位天使又取 諭祭先王尚益文授捧軸官如前儀 諭祭文二道皆另謄錄焚黃原 勅俱請留供廟中 諭祭禮畢天使易服世曾孫揖至東㕔行相見禮《割書:世曾|孫未》  《割書:受封猶守幕次至此始與使臣相見七宴|自此始張學禮記始至有迎風宴非也》天使居東  世曾孫居西各三拜送坐奉茶畢請就前堂宴天使  左行世曾孫右行至前堂天使居東世曾孫居西安  坐正使居東副使居西俱南面坐世曾孫面東北坐  不設樂茶酒皆親獻天使辭天使酬獻亦辭席終請  天使輿至滴水前世曾孫下階揖別衆官出門跪送  世曾孫是日不及詣館謝先遣官至館謝勞天使次  日亦遣官入王城謝宴爲第一宴   諭祭先王文《割書:二道|》  維  康煕五十八年歲次巳亥六月壬寅朔越祭日丁卯 皇帝遣冊封琉球國正使翰林院檢討海寶副使翰林  院編修徐葆光 諭祭於故琉球國中山王尚貞之靈曰朕撫綏萬邦中  外一體越在荒服咸畀湛㤙矧效忠既篤於生前斯  賜䘏彌隆於身後眷言鴻伐宜賁龍光爾琉球國中  山王尚貞肅凛朝章丕揚世緖秉聲靈於天府水靜  鯨波奉正朔於大庭風淸島服靖共匪懈恩早錫於  九重貞順彌加時將歴乎三紀方謂期頤未艾何圖  徂謝遥聞深用愴懷特領祭䘏嗚呼作屏翰於遐方  始終臣節被優崇於幽穸炳煥綸褒用薦苾芳尚其  歆格  維  康煕五十八年歲次巳亥六月壬寅朔越祭日丁卯 皇帝遣冊封琉球國正使翰林院檢討海寶副使翰林  院編修徐葆光 諭祭於故琉球國王尚益之靈曰朕承天庥撫馭區㝢  罔有内外並予輯綏凡所賓貢不忘存䘏有庸必報  雖遠弗遺所以示懷柔昭鉅典也爾琉球國王嗣尚  益承先受祚繼志輪忠世著勳勞奉共球而内嚮代  修朝請航溟渤以歸誠乃涖職止於三年嗣封闕於  再世眷言藩服方期多福之是膺勉樹嘉猷詎意修  齡之難得訃音遠告褒䘏特申雖錫命未逮於生前  而榮施實隆於身後爰頒祭醊用遣專官嗚呼玉冊  遥傳庶慰來王之志綸函覃被聿昭撫遠之忱載設  牲犧庶其歆格 冊封中山王圖   中山王府  自天使館至中山王府十里 冊封日自先王廟以東紅帽吏排仗夾道列至王宫先  王廟南折爲八幡橋更東過岡二里許爲差囘橋亦  名茶崎上岡東行爲萬松嶺石路修整岡巒起伏松  皆數圍夾道森立更進爲萬歲嶺更進半里許有坊  牓曰中山道南有安國寺寺對街累牆如削爲世子  第夾路皆礪石短牆高三四尺中路有鳳蕉一叢累  石環之又進半里許有坊牓曰守禮之邦中山王伏  迎 詔於此坊下道旁石牆漸高八九尺坊外道左有天界  寺寺門北向佛殿西向寺前西南爲王塋對街繚垣  内爲大美殿更進半里許爲歡會門卽中山王府城  也在山頂礪石城垣四週三四里遠望如聚骷髏自  古紀之蓋言其形似也山形殿址本南北向由那覇  至中山從西岡上故門皆西向城外石崖上左刻龍  岡右刻虎崒城四面各一門《割書:前歡會門西向後繼世|門東向左水門南向右》  《割書:久慶門|北向》更進歡會門至石崖下爲瑞泉上崖門西北  向牓曰瑞泉《割書:左右皆甬道有左掖|右掖二門通入王宫》更進樓牓曰刻漏  西向更進爲廣福門西北向更進爲奉神門左右三  門並峙西向王殿九間皆向殿樓上供 御書中山世土四字大牓卽王宫也前殿庭方廣數十  畝左爲南樓北向右爲北宫南向匾曰忠順可嘉凡  宴天使皆于此殿屋皆固檏多柱礎屋一間施二十  柱無華采之餙亦不甚巍峻以在山頂多海風故也   儀注《割書:俱從前使臣|汪楫更定》 冊封先一日所司張幄結綵於天使館國中經行處所  皆結綵造板閣一楹爲 闕庭設於王殿庭中中置殿陛左右層階設香案於 闕庭前設司香二人於香案左右設世子受賜予位於  香案之前設宣讀臺於殿前滴水之左設世子拜位  於露臺正中設衆官拜位於世子後左右層列世子  左右立引禮官二員衆官左右立贊禮官二員陳儀  仗於王殿左右設奏樂位於衆官拜位之後  七月二十六日丁酉黎明法司官衆官率金鼓儀仗  畢集天使公館前天使啓門叅謁畢迎請 龍亭入公館中堂捧詔官捧勅官各捧 詔勅奉安 龍亭中捧幣官捧縀疋等分置左右綵亭中王與妃各  一亭衆官排班行三跪九叩頭禮畢前導世子率衆  官伏迎於守禮坊外 龍亭暫駐世子衆官平身天使趨前分立 龍亭左右通事官唱排班世子衆官行三跪九叩頭接 詔禮畢衆官世子前導立殿下 龍亭入至 闕庭中綵亭分列左右天使分立 龍亭左右捧詔官捧勅官立殿陛下宣讀官立開讀臺  下司香者舉香案於 龍亭前添香奏樂引禮官引世子由東階升詣香案前  樂止引禮官唱跪衆官各就拜位皆跪引禮官唱上  香案右司香者捧香跪進於世子之左三上香訖俯  伏興平身奏樂引禮官引世子出露臺就拜位率衆  官行三跪九叩頭拜 詔禮畢平身樂止天使詣前正中立捧詔官捧勅官由  東階升天使取 詔授捧詔官取 勅授捧勅官高舉下殿陛同宣讀官上開讀臺 詔勅并置案上通事官唱開讀樂止引禮官唱跪世子  衆官皆跪捧詔勅官以次對展宣讀官次第讀畢引  禮官唱平身世子衆官皆平身奏樂捧詔勅官各捧  詔勅升殿陛天使仍奉安 龍亭中捧詔勅官下東階國王及衆官行三跪九叩頭  謝封禮畢平身樂止天使宣制曰 皇帝勅使賜爾國王及妃縀疋綵帛引禮官引國王由  東階升法司官隨行國王至受賜予位跪奏樂天使  取賜王及賜王妃縀疋一一親授國王國王高舉法  司官跪接傳置案上畢俯伏興平身引禮官引國王  復位率衆官行三跪九叩頭謝賜禮畢平身樂止引  禮官引國王升東階至 龍亭前跪問 聖躬萬福天使答曰 聖躬萬福國王俯伏興平身奏樂引禮官引國王復位  率衆官行三跪九叩頭問安禮畢平身樂止引禮官  引國王升東階至香案前跪請留 詔勅爲傳國之寶法司官捧前代詔勅呈驗天使驗明  允所請捧亭中 詔勅親授國王國王平身仍奉安亭中奏樂引禮官引  國王復位率衆官行三跪九叩頭謝 恩禮畢國王請天使更衣倶肄北宫對拜安坐獻茶一  如前儀用樂人聲居上鐘鼓列下陛迭奏爲第二宴   冊封詔   奉 天承運  皇帝詔曰朕恭膺 天眷統御萬邦聲敎誕敷遐邇率俾粤在荒服悉溥仁恩   奕葉承祧並加寵錫爾琉球國地居炎徼職列藩封   中山王世子曾孫尚敬屢使來朝貢獻不懈當閩疆   反側海冦陸梁之際篤守臣節恭順彌昭克殚忠誠   深可嘉尚茲以序當纘服奏請嗣封朕惟世繼爲家   國之常經爵命乃朝廷之鉅典特遣正使翰林院檢   討海寶副使翰林院編修徐葆光齎詔往封爲琉球   國中山王爾國臣僚以曁士庶尚其輔乃王愼修德   政益勵悃忱翼戴天家慶延宗祀實惟爾海邦無疆   之休故茲詔示咸使聞知   康煕五十七年八月 日    賜勅  皇帝勅諭琉球國中山王世子曾孫尚敬惟爾遠處海   隅虔修職貢屬在冡嗣序應承祧以朝命未膺罔敢   專擅悋遵典制奉表請封朕念爾世守臣節忠誠可  嘉特遣正使翰林院檢討海寶副使翰林院編修徐  葆光齎勅封爾爲琉球國中山王并賜爾及妃文幣  等物爾祇承寵眷懋紹先猷輯和臣民愼固封守用  安宗社于苞桑永作天家之屏翰欽哉母替朕命故  諭 領賜國王  蠎 縀 貮 疋     靑 綵 縀 参 疋  藍 綵 縀 参 疋   藍 素 縀 参 疋  閃 縀 貮 疋     衣 素 貮 疋  錦 参 疋       紗 肆 疋  羅 肆 疋       紬 肆 疋 領賜妃  靑 綵 縀 貳 疋  藍 綵 縀 貳 疋  粧 縀 壹 疋    藍 素 縀 貳 疋  閃 縀 壹 疋    衣 素 貳 疋  錦 貳 疋      紗 肆 疋  羅 肆 疋  康煕五十七年八月 日  《割書:臣|》葆光按前明賜賚幣物隨時有異附誌於後以  備叅考中山世鑑載正統十四年賜國王尚思逹  錦四《割書:粧花連毬花紅一 粧花連勝寳相花紅|一 十字綾花黃一 百花絨錦黃一》紵  絲六《割書:織金胷背麒麟紅一 獅子靑一 暗八寳|天花雲紅一 雲綠一 素靑一 綠一》  紗八《割書:織金胷背白澤紅一 麒麟靑一 暗花藍|一 暗花骨朶雲八寳紅一 素紅一 靑》  《割書:一 綠一| 藍一 》羅六《割書:織金胷背麒麟紅一 靑一|素紅一 靑一 綠一 藍一》賜  王妃錦二《割書:粧花雲鳳靑一|百花絨錦黃一》紵絲四《割書:織金胷背白澤|紅一 暗花骨》  《割書:朶雲靑一 暗天花八|寳雲綠一 素靑一》紗四《割書:織金胷背白澤紅一| 暗花骨朶雲綠一》   《割書:素紅一 |靑一》羅四《割書:織金胷背彪一 素|靑一 綠一 藍一》又賜王叔錦  一《割書:連勝寳相|花黃一》紵絲四《割書:織金白澤大紅一 暗花骨|朶雲靑一 暗八寳天花雲》  《割書:綠一|素紅一》景㤗二年賜國王尚金福及妃錦紵等數  同王叔無賜爲異嘉靖十三年册使陳侃錄賜國  王尚淸紗帽一《割書:展角|全》金廂犀朿帶一常服羅一大  紅織金胷背麒麟圓領一靑褡護一綠貼裏一皮  弁冠服一副柒旒皂皺紗皮冠一《割書:旒珠金|事全》玉圭一  《割書:袋|全》五章絹地紗皮弁服一套大紅素皮弁服一纁  色素前後裳一纁色素蔽膝一《割書:玉鈎|全》纁色粧花錦  綬一《割書:金鈎玉|玎璫》紅白素大帶二大紅素紵絲舄一雙  《割書:襪|全》丹礬紅平羅銷金夾包袱四素白中單一紵絲  二《割書:黑綠花一|深靑素一》羅二《割書:黑綠一|靑素一》白氁絲布一賜王妃紵  絲二《割書:黑綠花一|深靑素一》羅二《割書:黑綠一|靑素一》白氁絲布十與正統  景泰中所賜巳各不同  琉球國王印 順治十年國王尚質 來繳前朝故印請封 重給康煕元年册使 始至國賜王此印印 文六字琉球國王之 印左滿右篆不稱中 山 【上段に国王の印の図、下段に右の文章】   《割書:臣|》葆光按康煕元年冊封詔曰遣官捧詔印封爲   琉球國中山王則印文似當云琉球國中山王之   印始與詔文相應然考前明洪武十六年始賜王   察度鍍金銀印十八年又賜山南王山北王駝紐   鍍金銀印各一是時國分爲三察度止有中山則   當稱中山王今琉球既并山南山北爲一巳三百   餘年矣而本國尚仍中山一隅之號蓋承前襲封   舊文疑乎自示不廣以義揆之當如賜印止稱琉   球國王爲正  中山王圖《割書:年二十歲康煕三十九|年庚辰六月十九日生》 【右頁 中山王圖】 中山王儀仗圖   中山王肄館儀仗  七月二十六日 冊封禮成中山世曾孫尚敬始稱中山王擇吉告祖廟  八月二日受國中各島臣民賀訖初九日中山王躬  詣天使館謝 封盛儀仗備官僚成禮而還其初出府門也乘十六人  肩輿及過長虹隄至孔廟南小駐別館易衣減輿夫  之半始至天使館還至別館仍易衣儀從如前歸府  第今所見者與前使臣汪楫所記少異略載于後  鳴金四人 鼓吹三隊隊八人 方棍六人 紅隔  路二人 旗十六人 鐵义二人 曲鎗二人 留  家住四人 狼牙鈎二人 長鈎四人 鉞斧四人   長桿鎗三十二人 月牙四人 鷄毛帚十二人   馬尾帚二人 大刀二人 黃繖二人 花繖二  人 引馬二人 提爐二人 黃縀團扇二人 綠  珠團扇二人 印箱二人 衣箱二人 轎前紅桿  鎗四人 紅鞘長腰刀四人 黑腰刀二人 長砍  刀四人《割書:蕭崇業錄云有武士戴銅假面衣添|甲帶刀者數十輩今則以常服執之》 大掌  扇一人 紅絡金爐二人 金葫蘆二人 珠兠扇  二人 小鵝毛扇二人 蠅拂二人《割書:金爐以下俱小|童執近侍小童》  《割書:名察度|奴示》 黃帽對馬三十人《割書:耳目官大夫|以下等員》 紫帽對  馬十二人《割書:紫巾官紫金|大夫等員》 綠地五花織金帽對馬二  人《割書:王舅法|司等員》   附錄賀封路供  是日國王經行之處道旁皆設各種花供泉崎橋隄  上道旁盆盎中羅花卉數十種排列數層朱欄繞之  中刻木作一獸繪畵如麟狀後立一木版書云非龍  非彪非熊非羆王者之瑞獸更無對句此久米人所  設  使館東下天妃宫前沼池内作假山剪紙作白鶴一  池上斧大松一株立地中上亦作一白鶴如飛鳴相  向狀四圍以紙皮作假山羅花草數十種圍之中作  一老人二鹿如山呼祝壽狀此那霸人所設  中山王府中  秋宴圖   中秋宴  王府庭中于北宮滴水前造木臺方五六丈帷幕四  週王延客入席坐定先呈神歌祝頌説帖云本國混  沌之初首出御世者爲天孫氏如中國羲皇澹泊爲  治嗣後國君登位神每出示靈祐乃製迎神歌以歡  樂之迨後神不屢出神歌遺曲至今猶存每當國王  卽位及行慶諸事必皆舉行從前先王受 冊封後宴天使例首演之作一老人登塲不作樂惟唱  神歌拜祝 皇上萬歲中外昇平次頌國王共蒙福祉今當中秋佳  節天使降臨眞神人共喜之日也謹遵例首唱起神  歌黃髪老人百拜稽首㳟頌 皇上恩德如天國王帶礪百世老人歌罷拜退次令戚  臣子弟俊秀者數十人衣彩衣隊隊相續歌太平曲  以供宴樂云  先有樂工六人引聲如梵唄音無樂次有戴壽星假  面一人登塲和之三拜搓手起舞舞畢又三拜止  次有樂工十四人著雜色紅綠衣帽簷六稜低壓頭  頂或戴燕尾綠頭巾持樂噐三弦二提琴一《割書:卽用三|弦着引》  《割書:弓于|上》三弦槽柄此中國短半尺許笛一小鑼一鼓二  登塲前後二行曲跽上向引吭曼聲歌褰幔處有小  童可十三四歲四人着朱色襪五色長衣無帶開襟  揺拽頭戴黑皮笠朱纓索曼長垂胸前廻旋而上時  作顧盼坐起之態登塲一行面樂工小坐樂工代爲  解笠捲朱纓盤着笠上仍授之小童起立執笠頓足  按節而舞樂工曼聲歌與相應爲第一遍笠舞 又  有四小童宮粧剪金扇面作花朶朱帕紫額上有金  飾五色衣項上帶五色花索一圍長垂膝下登塲樂  工歌脱花索交手頓足按節如前爲第二遍花索舞   次有小童三人可十餘歲戴珠翠花滿頭着宫裙  五色錦半臂肩小花籃各一提登塲鼎立樂工歌頓  按如前爲第三遍籃舞 次幼童四人短朱綠五色  宫衣長裙間綵拽地揺拽登塲向樂工小坐樂工各  授小竹拍四片起舞按節手拍應之爲第四遍拍舞   次有武士六人着黑白相間綦紋大袖短衣金篐  束額作平頂僧帽式挺白杖交擊應節爲第五遍武  舞 又有小童二人五色衣執金毬毬上四面著小  金鈴長朱索曼纓左右舞引二靑獅登塲旋撲爲第  六遍毬舞 席終換席又有小童三人宮粧登塲向  樂工小坐工授以小花金桿二枝長不及尺許兩頭  著紅花交擊應節爲第七遍桿舞 次有小童四人  易宮衣登塲手執花竿長三尺許各一枝舞應節爲  第八遍竿舞時巳向昬徹帷幕庭中設烟火數十架  又令數人頭戴火笠騎假馬頭尾烟爆齊發奔走庭  中以爲戲樂宴畢出城火炬長二丈許者數千夾道  送歸使館爲第三宴  重陽宴圖   重陽宴  龍潭在王宫之北圓覺寺西長不半里寛數十畒水  渟瀠與圓覺寺前荷池相通瑞泉下流所匯也南岸  爲神嶽蕉樹攅密不見曦月掩映碧潭岸無餘址北  岸長隄上蠣牆連墉皆巨族居之跨東西有小橋潛  渠入田東岸突出尖埠跨潭之中花樹森立三面臨  水重陽宴爲龍舟戲設坐於此埠之上  先設木閣於埠上結綵數重氊席四周王揖客坐定  龍舟三式與福州所見畧同梭長三丈餘槳二十八  人皆一色衣一紅一白一黑每舟中央設鼓綵衣小  童擊以爲節前後二綵衣童執五色長旗船首一人  擊鑼與鼓相應齊唱龍舟太平詞以歌 聖德及遠永享治平海國蒙恩竭忠仰報之意問其詞  大畧與前使所錄同左右旋繞四岸士女匝觀者數  百人龍舟戲畢國王先辭客囘府第仍開宴于北宫  演劇六折畧記如後  第一爲老人祝 聖事老夫婦二人率子孫五六人登塲跪國語致詞曰  當今 聖天子德高堯舜道邁湯文八埏昭日月之輝一統著  車書之盛國王夙沐 聖㤙新受 冊封天使賁臨擧國歡忭小臣老夫婦生長本國年一  百二十歲皆康徤子孫三百三十餘人多有登仕籍  爲官者擧家蒙福子孫内有能歌唱彩舞者率領獻  壽老夫婦再拜先舞其歌詞曰王德如海民之父母  受封於天帶礪永固舞罷群綵衣童隊隊相續一團  扇曲《割書:六童|舞》一掌節曲《割書:三童|舞》一笠舞曲《割書:四童|舞》一籃花曲  《割書:三童|舞》以上皆名太平歌  第二爲鶴龜二兒復父仇古事中城按司毛國鼎忠  勇爲國時勝連按司阿公少爲郡馬驕貴蓄異志忌  中城讒之於王誣以反王令阿公率師族滅之毛公  自刺死二子一名鶴年十三次名龜方十二既俊秀  父居常以寶劍二敎之擊刺事時隨母在外家山南  査國吉所聞變泣請於母欲以間殺阿公復父仇求  寶劍各佩之步肄勝連伺阿公春遊卽懷劍而前阿  公喜且醉解衣帶分賜二童携一劍并賜鶴鶴乘其  醉㧞劍刺之大呼曰我毛公子今殺汝爲我父復仇  阿公驚起頭隨劍落矣群從皆醉盡爲二童所殺云  第三爲鐘魔事中城縣姑塲村農家陶姓有兒名松  壽年十五歲白晳端麗至首里從師一日行至浦添  山徑中向昬黑持一竹竿點地行見燈求宿乃一獵  家父出夜獵止一女年十六頗妖麗留宿挑之松壽  坐睡不許強擁之松壽拂衣起女羞且怒持獵具欲  殺松壽松壽走女逐之山曲有萬壽寺主持僧普德  頗有行松壽奔入號救四顧無隱處僧伏之大鐘内  令三徒守鐘旁女至三僧戱嬲逐之女不得松壽仰  哭如癲出門去僧啓鐘有聲女還奔入方欲爲惡忽  披髪攺形入鐘内普德與諸僧繞鐘咒之女自鐘倒  垂首出見鬼面手一叉下擊諸僧僧咒不巳寺外大  雷電女化魔走出不知所在 二事皆百年前國中  事  第四折爲天孫太平歌共五十餘人先有一披髪頭  陀執白木桿引五色衣小童花抹額各色蕉比甲腰  中各揷菊花一枝金輪轉竿一枝共十九人上塲左  旋作一圍立爲第一層次有各色紅綠雜衣郎二十  人上塲右旋作第二層立次有彩衣小童二執小點  鼓雜衣郎二人執銅點八人執腰鼓上塲左旋作第  三層立次有彩衣小童四人三人執紙帚一行中立  每唱此四小童引調唱第一句起下雜衣郎和之小  童後二層立樂工二十人居中外三層左右交轉外  一層小童第一轉五色扇舞爲節第二轉金交桿爲  節第三轉舞菊爲節第四轉舞輪竿爲節畢轉入第  二層雜衣郎轉出外一層手舞頓足囘旋爲節四五  畨以次旋轉而下爲第四宴  餞別宴爲第五宴儀禮如前又增國中故事一二齣  爲樂  拜辭宴爲第六宴儀禮增戲樂如前宴畢國王送客  出府至守禮坊外更設小座於世子第中手奉三爵  爲別  望舟宴爲第七宴國王至天使館設宴禮如前儀面  致金扇一握爲別臣等宴禮既畢涓吉登封舟候風  歸朝復 命中山王尚敬遣陪臣法司王舅紫金大夫等齎表謝 恩并貢物自附常年貢船一號隨封舟同發   中山王謝恩表  琉球國中山王《割書:臣|》尚敬誠懽誠忭稽首頓首謹奉  表上言伏以 聖武弘昭特重内屛之任 皇文丕振復膺外翰之權  隆體統於藩臣安内而兼攘外  煥規模於舊制緯武卽是經文拜 命增虔撫躬益勵恭惟 皇帝陛下  道隆堯舜  德邁湯文  統六合而垂衣敎仁必先敎孝  開九重以典禮作君又兼作師《割書:臣|》敬世守藩疆代供  貢職荷  龍章之遠錫鮫島生輝洣  鳳詔之追揚丹楹增色對 天使而九叩望 象闕以三呼謹遣陪《割書:臣|》向龍翼程順則等虔齎土物聊  表芹私伏願 乾行不息 澤沛彌崇 統王會以開圖合車書者千八百國 占天時而應律驗禎祥於三十六風將見文麟獻瑞彩  鳳來儀矣《割書:臣|》敬無任瞻 天仰 聖激切屏營之至謹奉  表稱  謝以 聞 康煕五十八年十一月 日琉球國中山王《割書:臣|》尚敬  謹上表   又疏  琉球國中山王《割書:臣|》尚敬謹奏爲恭謝 天恩事《割書:臣|》敬彈丸小國僻處海隅深沐 皇恩允《割書:臣|》嗣封康煕五十八年蒙 欽差正使翰林院檢討海寶副使翰林院編修徐葆光  等齎捧 詔勅幣帛隨帶員役坐駕海船貳隻於本年六月初一  日按臨敝國《割書:臣|》依舊例令通國百官臣庶奉迎 詔勅安於天使館中揀吉於六月二十六日先蒙 諭祭《割書:臣|》曾祖琉球國中山王尚貞復蒙 諭祭《割書:臣|》父琉球國王尚益續於七月二十六日宣讀 詔勅封《割書:臣|》敬爲中山王荷蒙 欽賜蠎縀等項並妃綵縀等物《割書:臣|》敬率領百官拜舞叩  頭謝 恩外隨請於 天使懇留 詔勅爲傳國之寶蒙 天使査驗前封卷軸依聽許留付臣一併珍藏竊惟 聖朝加意撫柔有同覆載《割書:臣|》敬等曷勝感激爲此特遣  陪臣法司王舅向龍翼紫金大夫程順則使者楊天  祐通事蔡文河副通事鄭元良蔡墉等齎捧 表章土儀赴  京恭謝 天恩仰冀 睿慈俯鑒下悃《割書:臣|》敬無任激切屏營之至謹上  奏以 聞   貢物  金鶴二《割書:銀座|全》 盔甲一副《割書:護手護|膁全》金靶鞘腰刀二   銀靶鞘腰刀二 黑漆靶鞘鍍金銅結束腰刀二  十 黑漆靶鞘鍍金銅結束鎗十 黑漆靶鞘鍍金  銅結束奒刀十 黑漆洒金馬鞍一《割書:轡鐙|全》 金彩畫  圍屏四 扇五百 土綿二百 紋蕉布二百 土  苧布一百 白鋼錫五百觔 紅銅五百觔   金鶴以下乃其謝封貢物舊例有胡椒今缺以   銅錫代之其常年貢物止于白錫《割書:一千|觔》紅銅《割書:三千|觔》   硫磺《割書:一萬二千|八百觔》琉璜納藩庫貢使賫銅錫至京前   明于福州特設市舶提舉一員專理琉球貢事以   内官領之 本朝省并其事于海防同知令貢使   猶稱之曰提舉云   又請存舊禮以勞使臣疏  琉球國中山王《割書:臣|》尚《割書:敬|》謹  奏爲領封事竣懇存舊禮以勞使臣事康熈五十八  年蒙 欽差正使翰林院檢討海寶副使翰林院編修徐葆光  恭奉 詔勅幣帛于本年六月初一日按臨敝國二十六日先  蒙 諭祭《割書:臣|》曾祖琉球國中山王尚貞復蒙 諭祭《割書:臣|》父琉球國王尚益續于七月二十六日宣讀 詔勅封《割書:臣|》敬爲中山王荷授 欽賜蠎縀等項並妃綵縀等物此誠 天朝之殊恩而《割書:臣|》敬永代之榮光也竊惟 皇上覆載無外 覃恩於弱小之邦使臣衝風破浪艱險驚虞莫此爲甚  使臣入國以來撫綏海邦約束兵役舉國臣民無不  感仰惟《割書:臣|》敬所深愧者《割書:臣|》國邊海荒野無以將敬故  於宴欵之際代物以金雖自知乎菲薄實是緣以爲  例乃辱使臣屢辭往還再三堅持大義固却不受在  使臣氷兢自矢允矣有耻不辱爲 聖朝使節之光矣但念使臣間關勞瘁遠涉萬里風濤  實爲臣躬之故藉物表敬禮不將儀心竊難安至臨  行時復將屢宴前金特差法司大夫長史等官專送  懇受使臣復遣送還淸白之操可謂始終靡間獨是  微臣酬德報功莫展萬一殊慚舊禮有闕寸志莫伸  謹將送還屢次宴金四封共計一百九十二兩具本  附遣陪臣法司王舅向龍翼紫金大夫程順則等齎  進懇乞 欽賜使臣收受不勝惶恐激切之至謹上  奏以 聞   禮部謹 題爲 領封大典巳竣懇存舊例以勞使臣事該《割書:臣|》等議得琉  球國王尚敬奏稱 欽差正使翰林院檢討海寶副使翰林院編修徐葆光  等按臨敝國封臣敬爲王宴欵之際代物以金使臣  屢辭往還再三堅持大義固郤不受但微臣酬德報  功莫展萬一謹將宴金二封共計一百九十二兩具  本附陪臣法司王舅向龍翼等進呈懇乞 勅賜收受等語査康煕二十三年使臣翰林院檢討汪  楫等 冊封琉球國王所與宴金伊等未受該國王奏請《割書:臣|》部  議覆仍不准其收受具題奉 㫖這琉球國所與宴金仍着使臣收受欽遵在案今該  國王尚敬雖稱謹將宴金具本附陪臣等進呈懇乞 勅賜收受等語但海寶徐葆光等仰體 皇上特簡至意既未經收受應將該國王所請收受之  處母庸議九月初一日奉 㫖宴金仍着使臣照舊例收受   《割書:臣|》葆光按前明使臣却金不受始於陳侃世宗仍   命侃等收受嗣後例辭亦有准辭令貢使帶囘者 本朝康熙二年癸卯二十二年癸亥及今三役皆蒙 恩仍着收受所以奬厲使臣者至矣癸亥之役琉球國   王疏引張學禮伏還原職舊例爲汪楫林麟焻等   題請議敘優升是時海氛雖靖海禁猶嚴行役艱   險議敘爲宜今則昇平日久中外一家加以海靈   效順履險如夷區區往來臣子常分何勞可言虛   詞求敘實不敢踵爲故事也 【白紙】 【白紙】 【白紙】 【裏表紙】